容量單位ml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容量單位ml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日本Newton Press寫的 單位與定律:完整探討生活周遭的單位與定律! 人人伽利略09 和張力的 通信之美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CC換算毫升或克 :: 容量換算cc - 泰國住宿訂房推薦也說明:1ml其實等於1CC,但是,CC是立方公分(cubiccentimeter)的縮寫,用來計算體積。mL是毫升(mili-liter千分之一公升)的縮寫,用來計算容積。計算液體的容量,應該使用容積單位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人 和電子工業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所 毛正倫、蔣慎思所指導 張格瑀的 對添加 Omega-3型脂肪酸配方營養品之消費者感官品評喜好性與接受度調查 (2020),提出容量單位ml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omega-3脂肪酸、營養補充品、消費者、喜好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電信工程研究所 余俊宏、李大嵩所指導 余鎮豪的 基於陣列天線遮蔽效應偵測之天線選擇系統 (2020),提出因為有 天線遮蔽、波束成型、天線選擇、陣列天線、5G 通訊的重點而找出了 容量單位ml的解答。

最後網站網友詢問度NO1.【常用料理單位換算】 | 美味生活| HowLiving則補充:*cc跟ml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是表示體積、一個是容積,量是相同的。 *所有的液體只有水的比重是1,所以1克的水=1cc=1ml. 常用食材單位換算.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容量單位ml,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單位與定律:完整探討生活周遭的單位與定律! 人人伽利略09

為了解決容量單位ml的問題,作者日本Newton Press 這樣論述:

理解科學不可或缺的 宇宙、化學、生物的原理‧定律 全部解說!   本書將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到的熟悉單位,像是時間一分一秒、溫度高低變化、電流安培…等,或是課堂中學過但不太了解的導出單位與特殊單位,作了系統化的全面解說,藉此釐清觀念、深入淺出的輔助您學習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物理科學知識!   「從這裡到便利商店約300公尺」、「電影再10分鐘就要開演了」、「最近胖了2公斤」……,單位不知不覺在我們生活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有了這些單位,我們才能明白這些數字代表的涵義,不過1公尺到底怎麼定義出來的呢?一秒又是怎麼計算的呢?   單位的種類非常繁多,例如力的單位、壓力的單位、能量的單位等

等,但不管是表示哪種量的單位,都是由7個基本單位組合而成。2019年5月,國際度量衡大會針對基本單位之中的「公斤」、「安培」、「莫耳」、「克耳文」,運用亞佛加厥常數、普朗克常數、量子霍爾效應、約瑟夫森效應與水的三相點等,對其做了重新定義,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準確。   而國際度量衡大會在制訂單位的時候,必須運用一些定律,這是因為發生在我們周遭的一切現象,都隱含著定律。不論是投出去的球會飛往哪個方向也好,電線中流動的電量也好,父母的特徵遺傳給子女的比例等等,都各自依循著既定的定律,在宇宙、自然、化學、生物等領域也都有著各樣的定律,像是「相對性原理」、「光速不變原理」、「自由落體定律」、「佛萊明

左手定律」…等,本書由淺入深,提供廣泛年齡層閱讀,只要瞭解就能知道「原來如此」的奧祕! 本書特色   1.本書系來自日本牛頓出版社的科普書系列,一貫以精美插圖、珍貴照片以及電腦模擬圖像,來解說科學知識,深入淺出、淺顯易懂。   2.以一書一主題的系統化,縱向深入閱讀,橫向觸類旁通,主題涵蓋天文地理、生物、數學、物理、化學、工學、歷史、醫學藥學九大類。   3.總以各方角度來闡明各類科學疑問,啟發讀者對科學的探究興趣。   序言 6  單位的新定義 一、基本單位 18  自然界的量以7個單位「記述」 24  長度(公尺:m) 26  質量(公斤:kg) 28  時間(

秒:s) 30  電流(安培:A) 32  溫度(克耳文:K) 34  物質量(莫耳:mol) 36  光度(燭光:cd) 37  制定單位的歷史與SI詞首 二、導出單位 40  頻率(赫茲:Hz) 42  能量(焦耳:J) 44  電壓(伏特:V) 46  功率(瓦特:W) 47  電荷・電量(庫侖:C)、靜電容量(法拉:F) 48  電阻(歐姆:Ω)、電導(西門子:S) 50  磁通量(韋伯:Wb)、磁通密度(特士拉:T) 51  電感(亨利:H) 52  力(牛頓:N)、壓力(帕斯卡:Pa) 53  平面角(弧度:rad)、立體角(球面度:sr) 54  光通量(流明:lm)、照度(勒

克司:lx) 55  酵素活性(開特:kat) 56  放射能(貝克:Bq)、吸收劑量(戈雷:Gy)、劑量當量(西弗:Sv) 三、特殊單位 60  震度、地震規模(M) 62  資訊量(位元:bit) 64  海里、節(kn)、重力加速度(Gal)、旋轉速度(rpm)、特克斯(mg/m)、噸(T)、兩 66  克拉(car、ct) 67  毫米水銀柱(mmHg)、埃(Å) 68  天文單位(au)、光年、秒差距(pc) 70  長度的單位 71  面積的單位 72  容積的單位 73  質量的單位 74  力的單位、壓力的單位、黏度的單位、磁場的單位 75  能量的單位、功率的單位、溫度的單

位、光的單位 四、力和波的原理、定律 78  原理與定律的定義 82  自由落體定律 84  平行四邊形定律 85  虎克定律 86  慣性定律 88  牛頓的運動方程式 90  作用與反作用定律 92  槓桿原理 94  功與能量 96  動量守恆定律 98  角動量守恆定律 100  阿基米德原理 102  帕斯卡原理 103  柏努利定律 104  反射、折射定律 106  惠更斯原理 五、電場與磁場的定律 110  庫侖定律 112  歐姆定律 113  電量(電荷)守恆定律、克希荷夫定律 114  焦耳定律 116  安培定律 118  佛萊明左手定律 120  電磁感應定律

六、與能量有關的定律 協助和田純夫/渡部潤一 124  能量守恆定律 126  力學能守恆定律 128  熵增定律 七、相對論與量子論的原理 132  相對性原理 134  光速不變原理 136  等效原理 138  測不準原理 八、宇宙的定律 142  克卜勒定律 144  萬有引力定律 146  E=mc2 148  哈伯定律 150  維恩波長偏移定律 九、化學的定律 154  亞佛加厥定律 156  合併氣體定律 158  各種化學定律 十、生物的定律 162  孟德爾定律①~② 166  哈代-溫伯格定律 167  全有全無定律   推薦序   日常生活裡,我們會用到

公尺、公分、公斤、公噸、分、秒、公升、伏特、瓦等數不清的單位。倘若沒有這些公認的單位,就無法表達:一棵樹有多高、一包米有多重、上第一堂課要在什麼時候走出家門、一個杯子能裝多少飲料、為什麼各種電器需要的電池數目不一樣、一盞電燈每小時消耗多少能量。因此,認識各種單位的意義和由來,既有充實知識的趣味,也有助於了解和比較生活上各種物件的功能。   制定各種單位的過程中,人類觀察過許多自然現象和物體的行徑,發現一些規律性,而產生了粗略的單位,例如一天(兩次日出之間的時間)、一個月(兩次月圓之間)、一英尺(成人腳底板的長度)等。一方面由於有了這些單位,另一方面觀察的現象範圍也擴大,就發展出一些觀測工具,

提高觀測結果的精確度。細心地整理觀測結果,歸納出各種現象的規律性,和其中各因素演變的因果關係,也就發現了一連串的物理定律。   在這些定律的指引下,人類製作觀測儀器的材料和技術不斷進步,觀測範圍、精密程度跟著提升。於是,又發現更多定律,也需要修改或制定更多適用的單位。「單位」和「定律」互相激盪著,人類的智慧和努力寫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因而日本牛頓雜誌社在2014年出版「單位與定律」一書。由於國際度量衡大會在2019年修訂部分單位的定義,「單位與定律」的修訂版問世,人人出版社將這本好書譯成中文。   本書包括兩部分:從序言到第3章陳述「單位」的發展史,以及各種單位的定義;第4章到第10章解說

和「單位」有密切關係的各種「定律」。因為「單位」是因量度的需要而制定,而量度時所觀測的大多屬於物理現象,觀測儀器和技術大多運用物理學原理而建立,所以本書主要介紹物理學定律,即使化學定律的基礎依然是物理學。最後一章的生物學定律,則屬於新的範疇。   第1章從長度、質量、時間這些最基本的物理量所用的單位說起,向讀者說明一系列「基本單位」的沿革。以生動的插圖,及精心製作的表格,呈現文章內容的重點。例如24、25兩頁的插圖顯示:「公尺」的定義從最早以地表兩定點間的距離為依據,到以「公尺原器」兩刻線間的距離為標準,再到現在藉助於光速恆定的特性而制定。圖裡附加適當篇幅的說明,讓讀者聯想到本文中較詳細的介

紹,而能體會修改定義的原因,和修改後提升觀測精確度的結果。   不論生活上或科技研發方面,長度、質量、時間不足以表達物件與現象的規模及演變。例如脈搏可能「用手指感測」(把脈)或是以「壓力感測器測量」或「經由心電圖等電子儀器觀測」,而測量內容包括「每秒幾次」、「每次搏動的強弱」等資訊,所以我們需要頻率、能量、電壓這些「導出單位」。   在第2章開頭,作者以聲波和電磁波的頻率為例,說明振幅、頻率、週期、波長的定義,以及頻率與波的效應(是否聽得見、醫療上的用處等)之間的關係。插圖及相關說明很鮮明易懂,可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作者在解說力、能量、功和功率、電磁場的主要物理量、壓力、光通量和照度、酵素

活性、放射活性及生物等效劑量這些觀念與單位時,也一樣用容易體會的方式編製插圖,使讀者容易接收陌生領域裡的資訊。   為了表示地震具有的威力來源,以及在各地造成的震動效果,地球科學界觀測並分析地震時震源地質結構的變化,並研究人體對於震動程度的感受和當地的加速度之間的關係,建立「地震規模」和「震度」的觀念。表達這兩個觀念的數值(例如規模6.3、震度4級),是經由精確規定的量度方法和計算產生的,但不能冠上前述的某種基本單位和導出單位。這兩個觀念的數值大小,具有明確的實用意義,它們各自構成一種「特殊單位」。第3章第1節的詳細解說(包括插圖和附表),可以讓讀者體會這種特殊單位的意義,也有助於理解氣象局

發布的地震消息內容。   類似地,位元(bit)和位元組(byte)是用來計量資訊量的觀念。因為它們的數值是依照精確定義產生的,也就形成另一種「特殊單位」。第3章的各節,詳細而清楚地解釋許多種特殊單位。例如斤、兩、磅是在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質量單位,經由規定舊有單位與國際單位的換算而定義的。又如光年與天文單位,是簡潔表達宇宙間的長距離所需而制定的。   值得提醒讀者注意的一個單位,是表示容積和體積的「毫升」(milliliter),它的縮寫是「ml」。但是很多人把ml讀作mol,變成物質量的單位「莫耳」。正確的做法是把它唸成milliliter,或依照從前表示相同意思的「立方公分」(cm3)

之縮寫「cc」。   第4章到第8章,實際上是一部插圖豐富精美的物理學科普教材,從經典物理的力學,談到近代物理的相對論、量子論和宇宙學。它選用的題材,一方面呼應前文的單位之定義及由來,使讀者領悟到制訂那些單位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欣賞制定單位過程展現的人類智慧之美。   第9章列舉一些化學定律。本文及插圖讓讀者從分子、原子、電子等微粒的行徑(包括排列、運動、碰撞等),認識支配(造成)各種現象的機制,以詮釋各定律中的相關變因及呈現的結果。   第10章以遺傳學中的孟德爾定律及哈代-溫伯格定律,和神經傳導訊息的全有全無定律,作為生物學定律的範例。只用文字敘述,很難將這類題材傳達給讀者。本章

精心製作的示意圖,鮮明地呈現基因的可能組合方式,以及刺激強度與鈉離子流動與否的關係,因而幫助讀者了解造成種種遺傳效應的原因,和神經對刺激能否產生反應的條件。   本書的共同作者都是「單位與定律」相關領域的專家。他們有條理地將工作及研究的心得,融入本書的文字及插圖中。在本書各章,常會看到一個項目以不同的層次反覆呈現,因而能使讀者對書中題材感到興趣、細心閱讀,逐步增進了解程度,並啟發深入思考、謹慎推理的好習慣。這是一本圖文並茂、引人入勝的科普好書! 曹培熙 老師 台大物理系暨醫學院光電生物醫學中心退休教授

容量單位ml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用自製天然酵母來烤出健康的德式酸種黑麥麵包 — 人人都可以烤蛋糕,但是烤麵包卻是一門很深的藝術。如果你一直在找如何製作天然酵母的方法,就要注意這裡啦!我們將一步一步地說明如何自製天然酵母。乍看之下可能有些複雜,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雖然是要花一些時間準備,卻可以得到健康美味的歐式麵包。因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勝過自家烤箱中新鮮出爐麵包了!無論是拿來當早餐或是晚餐,天然酵母麵包都美味的最佳選擇。

謝謝觀看,別忘了訂閲我們的頻道並分享給大家,收看我們最新發布的食譜。訂閱頻道⬇️
https://bit.ly/2vCwfMy

完整食譜:https://www.yokofu.tw/sourdough-rye-bread/

******************************************************
所需材料:
酸麵種部份:
8 份 30 g 黑麥麵粉
8 份 30 g 水

酸種麵團部份:
240 g 黑麥麵粉
240 g 水
20 g 酸麵種

黑麥麵包部份:
酸種麵團
500 g 黑麥麵粉
250 g 水
12 g 鹽

秘訣 1:
麵團比例的精度非常重要,因此水的重量以克為單位。

秘訣 2:
酸麵種麵團最好的發酵溫度30°C。因此,把它放入烤箱中,打開烤箱照明就可以了。最好將裝有酸麵種的玻璃罐放在烤箱第二層。

秘訣 3:
酸麵種成品必須每1-2週進行一次 “餵食”,以保持酵母的活力。為此,在乾淨的玻璃罐中攪拌混合30 g 酸麵種、30 g 水 (30°C) 和30 g 麵黑麥粉。將蓋子稍微蓋上不要蓋緊,並放在溫暖的地方置12個小時。

酸麵種作法:
第一天
早上:
將30 g 黑麥麵粉和30 g 水 (最適溫度:30°C) 放入乾淨的玻璃罐 (容量約600 ml) 中,然後攪拌均勺。將蓋子稍微蓋上不要蓋緊,然後放在溫暖的地方放置12個小時。
晚上:
用乾淨的小刮刀攪拌麵糊。然後將蓋子稍微蓋上不要蓋緊,再放回溫暖的地方12個小時。

第二天
早上:
從第一天玻璃罐中保留30 g 麵糊,然後混入將30 g 黑麥麵粉和30 g 水。將蓋子稍微蓋上,不要蓋緊,之後放回溫暖的地方12個小時。其餘的麵糊丟棄。
晚上:
用乾淨的小刮刀攪拌麵糊。然後將蓋子稍微蓋上,不要蓋緊,再放回溫暖的地方12個小時。

第三天
早上:
將第二天的玻璃罐中保留30 g 麵糊,然後混入將30 g 黑麥麵粉和30 g 水。將蓋子稍微蓋上,不要蓋緊,之後放回溫暖的地方12個小時。其餘的麵糊丟棄。
晚上:
將早上的麵糊從玻璃罐中保留30 g 麵糊,然後加入30 g 黑麥麵粉和30 g 水攪拌。將蓋子稍微蓋上,不要蓋緊,之後放回溫暖的地方12個小時。其餘的麵糊丟棄。

第四天
早上:
從第三天的麵糊從玻璃罐中保留30 g 麵糊,然後加入30 g 黑麥麵粉和30 g 水攪拌。將蓋子稍微蓋上,不要蓋緊,之後放回溫暖的地方12個小時。其餘的麵糊丟棄。
晚上:
將早上的麵糊從玻璃罐中保留30 g 麵糊,然後加入30 g 黑麥麵粉和30 g 水攪拌。將蓋子稍微蓋上,不要蓋緊,之後放回溫暖的地方12個小時。其餘的麵糊丟棄。

第五天
早上:
從第四天的麵糊從玻璃罐中保留30 g 麵糊,然後加入30 g 黑麥麵粉和30 g 水攪拌。將蓋子稍微蓋上,不要蓋緊,之後放回溫暖的地方12個小時。其餘的麵糊丟棄。
晚上:
將早上的麵糊從玻璃罐中保留30 g 麵糊,然後加入30 g 黑麥麵粉和30 g 水攪拌。將蓋子稍微蓋上,不要蓋緊,之後放回溫暖的地方12個小時。其餘的麵糊丟棄。

第六天
將完成的酸麵種的罐子關緊存放到冰箱中。在沒有使用完畢之前,請參考秘訣 3,保持每1-2週餵食一次。

酸種麵團作法:
將240 g 黑麥麵粉和240 ml 水放入一個大碗中,然後加入20 g 酸麵種混合。用保鮮膜蓋​​住碗,把麵團放在室溫 (最理想的溫度是26°C) 發酵約16小時。記得將剩餘酸麵種蓋好放回冰箱中。

黑麥麵包部份作法:
1.) 將500 g 的黑麥粉倒在工作檯上,然後在中間撥開一個洞。
2.) 加入酸種麵團和250 g 溫水和鹽。
3.) 將麵團和麵粉揉成一個大麵團,先讓它靜置約20分鐘後,再揉一次麵團。將麵團揉成圓形後,並放入鋪著布並撒了麵粉的大碗中。讓麵團在溫暖的地方發酵約3個小時。

烘烤作法:
將烤箱開上下火用最高溫預熱 (至少250°C)。將麵包小心地從碗中取出,然後放在鋪著烘焙紙的烤盤上,放入烤箱,並用水噴在烤箱的內部側邊上。

烤10分鐘後,打開烤箱門,以釋放出蒸汽。將麵包在250°C下烤15分鐘。然後將溫度降至180°C,再烤45分鐘。總烘烤時間為50至60分鐘。然後將酸種黑麥麵包從烤箱中取出,並在金屬架上冷卻。進行敲打測試,如果聽起來是空心的,就表示所有步驟都正確無誤。

有了 “烤麵包” 能力後,你將會有一種新的人生感覺。製作酸種麵團其實並不那麼困難,只需要堅持並堅持整個過程即可。從此,你會發現:自己製作酸麵麵包絕對不是什麼火箭科學的事,它會讓你晚餐有另一種特別的體驗。

如果你也想自己烤可頌麵包,絶對不要錯過第二段影片中的自己烘培3種美味的牛角麵包食譜。https://www.yokofu.tw/croissant/

******************************************************
想知道更多的美味食譜嗎? 請訂閱我們的頻道,不要錯過任何新影片。有口福每天為你帶來不同的食譜影片。 與您的朋友和家人分享!

這裡可以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com/有口福
Facebook關注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yokofu.tw
有口福網站:https://www.yokofu.tw/

對添加 Omega-3型脂肪酸配方營養品之消費者感官品評喜好性與接受度調查

為了解決容量單位ml的問題,作者張格瑀 這樣論述:

根據作者臨床營養照護經驗,許多患者常因治療藥物之副作用導致食慾不振,需選擇透過口服營養品補充每日所需熱量及營養素,然而市售營養補充品配方產品相當多元,其適口性直接影響患者之攝取量,故本研究之目的為利用消費者喜好性感官品評及網路接受度問卷調查之方法,評估目前市售含Omega-3型脂肪酸配方之風味特性及產品資訊的影響。挑選市售五款配方產品 (YS、KB、AB、SM及NT) 做為測試樣品,喜好性感官品評之問卷設計針對水果香、香草香、堅果香、花香、甜味、奶味、魚腥味、酸味、苦味及整體喜好性以七分法進行評分;接受度調查則是擷取此五款樣品之產品特性(包括風味、三大營養素比例、單位熱量及包裝規格等),針對

可接受程度以七分法進行評分,最後利用皮爾森相關性分析比較上述兩項試驗中測試對象在不同背景、消費及飲食習慣等結果上之差異。消費者喜好性品評部分 (n = 129) 結果顯示,在五個產品中,KB樣品之水果香、甜味、奶味及整體喜好性等項目之分數皆為最高且有顯著性差異 (p <0.05);而AB與SM之水果香及AB和NT之花香評分上,亦具有顯著性差異,其餘感官特性及整體喜好性皆無明顯差異 (p <0.05)。在營養素含量與品評結果之相關性分析中,顯示維生素B5及K與甜味、維生素B1與酸味、維生素B2及B3與苦味,皆呈正相關 (r = 0.453~0.878) 且與該營養素之味覺特性相符合;Omega-

3脂肪酸含量與魚腥味則呈負相關 (r = -0.391),顯示魚腥味重,喜好性較低;在高攝食頻率及有補充營養品經驗之消費者其整體喜好性分數較高且有顯著性差異 (p <0.05)。接受度問卷調查 (n = 177) 結果顯示,受訪者對熱帶水果、麥芽堅果兩種風味接受度高於香草;三大營養素比例,以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者接受度最低;而在規格及單位熱量選擇上,受訪者對低容量或低單位熱量接受度較高,皆呈現顯著性差異 (p <0.05)。另外,其他影響購買因素之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最重視之前三名分別為添加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種類及含量之豐富性及胺基酸種類及含量。綜合以上結果可知,產品特性 (如風味及營養素組

成) 及飲食習慣 (如攝食頻率及補充經驗) 皆會影響消費者感官品評之分數;而網路接受度調查之影響因子,主要涵蓋產品的風味、三大營養素比例、產品規格、單位熱量及添加其他營養素特性等,透過本研究之結果可總結為具熱帶水果或麥芽堅果風味、三大營養素比例(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 為1:1:1.5或1:2:1、包裝規格為180~200 ml,且每毫升熱量為1.3 kcal之產品配方,為消費者所能接受之最適化條件,其特性可作為未來開發特定疾病相關營養品設計時之參考依據。

通信之美

為了解決容量單位ml的問題,作者張力 這樣論述:

與很多技術類書籍不同的是,《通信之美》不是簡單地羅列知識點和代碼,而是以專題的形式,由淺入深地講解通信和信號處理相關的專業知識。《通信之美》在深入淺出的基礎上,也力求保持數學的嚴謹性,帶領讀者一路探究通信原理中那些不為人知的奧秘,從而讓讀者體驗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暢快。本書分為兩部分:理論篇和實戰篇。其中理論篇講述了通信和信號處理相關的特定知識點,並附上一些高質量代碼。實戰篇則以MATLAB為平台,介紹了如何在通信系統仿真的過程中充分利用MATLAB進行高效編程、並行計算,以及進行MATLAB與C、C++的混合編程。本書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密切圍繞系統設計中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而展開的。無論是用於自我提升

技術水平和拓展視野,還是用於具體指導系統設計,《通信之美》都是非常值得研讀的精品。本書可作為通信和信號處理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輔書,也可作為從業技術人員的參考資料。張力,現就職於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任通信算法工程師,分別於2010年和2013年取得電子科技大學學士和碩士學位。曾作為核心成員參與了多個OFDM定制通信系統的設計及整個系統的MATLAB建模,對OFDM技術和信道編碼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 理論篇 第1章線性時不變——通信系統的基石2 1.1LTI系統3 1.2非LTI系統存在的意義7 1.2.1時變系統的MATLAB仿真9 1.2.2非線性系統的MA

TLAB仿真12 1.3總結13 1.4參考程序14 第2章五花八門的通信標准15 2.1有線通信16 2.1.1xDSL16 2.1.2IEEE802.3(Ethernet)17 2.1.3HomePlug.18 2.2無線通信20 2.2.1蜂窩通信20 2.2.2IEEE802.11(Wi—Fi)27 第3章為什麼通信標准中不采用單邊帶調制30 3.1SSB調制的原理31 3.2采用SSB調制的前提條件32 3.3發散思維(一)——ASK+SSB模式可行嗎37 3.4發散思維(二)——三維QAM可行嗎39 第4章被誤解的最大似然——算法與准則的區別和聯系41 4.1窮舉法42 4.2優化

算法(一)44 4.3優化算法(二)59 4.4對三種算法復雜度的比較66 4.5原來ML可以不復雜71 4.6發散思維(一)——硬件設計71 4.7發散思維(二)——軟解調73 4.8參考程序74 第5章定點仿真——定點方案未必為真75 5.1問題所在76 5.2解決方案77 5.3博弈:絕不溢出vs很小可能溢出78 5.3.1做不到78 5.3.2沒必要78 5.3.3折中——產業界永恆不變的主題79 5.4建模誤差——讓定點方案誤入歧途79 5.5答在之后:你選擇好了麼82 5.6參考程序82 第6章信噪比中的玄機——Eb/N0、Es/N0和S/N三者的關系83 6.1Eb/N0與Es/

N0的單位84 6.2Eb/N0與Es/N0的關系84 6.3Es/N0與S/N的關系85 6.3.1復基帶信號通過AWGN86 6.3.2過采樣的信號通過AWGN91 6.3.3實帶通信號通過AWGN94 6.3.4AWGN模塊對實基帶信號的處理97 6.4加入所有因素的仿真100 6.5參考程序105 第7章OFDM技術如何抵抗多徑衰落106 7.1理想定時同步情況下的推導109 7.2定時同步不准造成的影響115 7.2.1向前偏差1個采樣點115 7.2.2向前偏差n0個采樣點116 7.3參考程序117 第8章當概率遇上復數時119 8.1對AWGN進行DFT之后的統計分析119 8

.2從隨機信號到隨機變量127 8.3發散思維——量子概率127 8.4參考程序128 第9章深入淺出線性分組碼129 9.1線性分組碼的概念131 9.2生成矩陣的基本特性132 9.3校驗矩陣的基本特性133 9.4參考程序139 第10章熟悉又陌生的信道容量與香農限140 10.1信道容量141 10.1.1AWGN波形信道141 10.1.2BSC信道142 10.1.3BI—AWGN信道145 10.2香農限146 10.2.1碼率和誤比特率都趨於0時的香農限147 10.2.2非零碼率、誤比特率為0時的香農限152 10.2.3非零碼率、非零誤比特率下的香農限156 10.2.4碼

長對香農限的影響158 10.2.5碼的類別對香農限的影響161 10.3參考程序162 實戰篇 第11章MATLAB高效編程164 11.1何為好程序164 11.2利用profile評估運行時間166 11.3預分配內存167 11.4列優先准則169 11.5向量化編程vs循環加速174 11.6使用稀疏矩陣186 11.7選擇恰當的數據類型186 11.8選擇恰當的函數類型189 11.9可提高開發效率的函數190 11.9.1arrayfun和cellfun函數190 11.9.2bsxfun函數193 11.10參考程序194 第12章MATLAB並行編程——parfor並行結構1

95 12.1為什麼要仿真195 12.2並行問題的由來——從拋硬幣說起196 12.3能夠並行運行的條件197 12.4MATLAB並行池的打開與關閉198 12.5MATLAB並行工作的原理198 12.6在MATLAB中編寫並行程序200 12.7parfor循環中的變量類型201 12.7.1循環變量202 12.7.2分段變量203 12.7.3廣播變量208 12.7.4臨時變量208 12.8簡約操作與簡約變量209 12.8.1MATLABbuilt—in簡約操作規范212 12.8.2用戶自定義的簡約操作規范213 12.9並行編程之優化221 12.10並行編程之調試223

12.11其他MATLAB並行編程226 12.12參考程序226 第13章MATLAB與C、C++混合編程——MEX文件228 13.1MATLAB編譯器的安裝及設置229 13.2MATLAB中調用MEX文件的實例230 13.3MEX文件結構說明234 13.4編譯MEX文件的常用選項235 13.5MATLAB與C、C++的接口數據類型236 13.6創建MATLAB矩陣mxArray的mx函數239 13.7對MATLAB矩陣mxArray的讀寫操作241 13.8對mxArray矩陣維數的操作243 13.9對mxArray矩陣索引號的操作245 13.10運行結果分析246 1

3.11C、C++語言,快者恆快嗎247 13.12MEX文件的調試249 13.13參考程序251 附錄A星座映射歸一化系數的計算252 附錄B帶通隨機信號的功率譜密度256 附錄COFDM峰值的分布特性258 C.1取得最大值的概率258 C.2OFDM符號PAPR特性262 附錄D802.11ac中LDPC碼的校驗矩陣265 附錄E不同類型信道的信道容量270 E.1AWGN波形信道272 E.2BSC信道275 E.3BI—AWGN信道275 參考文獻278

基於陣列天線遮蔽效應偵測之天線選擇系統

為了解決容量單位ml的問題,作者余鎮豪 這樣論述:

毫米波頻帶短波長的特性讓天線尺寸的製程能達到更小的單位,使相同面積下可以安裝的天線數量比以往更高,這也促使了陣列天線的使用。在真實環境下,陣列天線裡的天線元件可能會受到遮蔽或是損壞的影響導致陣列天線的組態的隨機性,進而造成其在空間中輻射場型(radiation pattern)的失真;這類的遮蔽效應有可能來自於氣候所帶來的雨水、雪、大氣中的灰塵也有可能是手持式裝置上人類的手指。這類影響將嚴重造成在毫米波環境下的通訊品質,也因此促使了遮蔽效應偵測系統的設計。對於某些有續航力需求的裝置,持續的利用大型的陣列天線來傳輸可能並非理想,因此從整體天線中挑選特定幾路出來傳輸的天線選擇技術也因此被提出。為

了實現指向性的傳輸,有效的波束預編碼(precoder)必須被設計,然而當同時考慮以上兩種問題時,全局最佳解只能透過窮舉法(exhaustive search)達到。因此在本篇論文透過結合遮蔽偵測系統以及天線選擇系統,將偵測出有高機率被遮蔽的天線子集從整體陣列天線移除,期望能降低系統計算複雜度的同時能夠達到最佳解的系統容量(system capa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