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日盛合併信用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林育廷所指導 陳柏君的 外國銀行併購本國銀行之監理 (2021),提出富邦日盛合併信用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銀行合併、外國銀行監理。

而第二篇論文實踐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班 姜麗智所指導 陳章榮的 顧客體驗與忠誠度滿意度關聯性研究—以銀行保險理財說明會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銀行保險、理財說明會、保險行銷的重點而找出了 富邦日盛合併信用卡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富邦日盛合併信用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外國銀行併購本國銀行之監理

為了解決富邦日盛合併信用卡的問題,作者陳柏君 這樣論述:

全球銀行整併風潮正在進行中,而我國歷經二次金改,改革重點之一亦為銀行整併,加以2008年發生金融風暴,低利率的政策也壓縮銀行的獲利空間,以業務整合為目的所進行之合併亦為銀行增加獲利的選擇。我國目前處於Overbanking的狀態,1990年代開放銀行廣為設立之初,本為促進銀行良性競爭,惟現實上銀行過多,反使市場過度 競爭,削價競爭的結果,壓縮銀行獲利空間,加以近年來外商銀行紛紛撤離臺灣,爰思考同質性高之銀行進行合併,使金融服務更為整合,以收規模經濟與範疇經濟之效。 銀行合併與一般企業併購不同,銀行為受政府高度管制之行業,銀行進行合併前,須報經主管機關核准,因此,銀行合併之監理模式,

影響銀行發展。從銀行整併之政策面觀察,自一次金改以來,從原本以合意併購為主,到2015年金管會推出銀行之非合意併購方案,可看出主管機關對銀行合併立於鼓勵之立場。其中,又以外國銀行對本土銀行之併購案,搭配政府引進外資、活絡本土經濟之政策,益顯格外重要,自2002年第一次金改迄今,總共有27件銀行合併之案件,其中外國銀行對本土銀行之併購案有5件,自2006年至2009年為外國銀行對本土銀行進行合併的活躍期,觀察花旗(台灣)商業銀行、渣打商業銀行之在臺發展,花旗(台灣)銀行更率先將國外信用卡消費與支付的觀念帶進臺灣市場,為首家在臺推出信用卡的外國銀行,可看出引進外國銀行對本土銀行有正面影響,使銀行服

務更多元化,近幾年來幾無外國銀行對本土銀行合併之案例,外國銀行對本土銀行之併購是否如此困難,從美商花旗銀行與英商渣打銀行之案例,外國銀行對本土銀行進行併購時,為克服監理落差與所營項目之差異,解決方式是以本土銀行之形式為之,方式相對複雜。本文從外國銀行與本土銀行之監理差異、進行合併之方式著手,比較英國與香港對外國銀行之監理手段、合併之風險考量事項,與本國之制度進行比較,探詢較為簡便之合併方案,形塑外國銀行對本土銀行合併之友善環境。

顧客體驗與忠誠度滿意度關聯性研究—以銀行保險理財說明會為例

為了解決富邦日盛合併信用卡的問題,作者陳章榮 這樣論述:

銀行保險在我國發展多年,已進入成熟階段,銀行保險通路新契約保費市占率從2001年小於5%,到2015年後每年穩定約有50%左右,儼然成為了保險業重要的通路,然而近年來在科技日新月異、數位金融發展迅速之下,面對保險數位化及科技化的挑戰,銀行行銷方式必須不斷的推陳出新,「顧客體驗」(customer experience)是近年企業管理顯學,許多頂尖企業為了提升產品與服務附加價值,以驅動銷售,從關注顧客「消費者滿意度」,進一步關注如何整合顧客接觸產品或服務每一環節成為體驗旅程。銀行保險理財說明會是銀行的行銷方式之一,銀行藉此提高與客戶的互動,同時進行商品的發表,因此顧客對此產生的滿意度是銀行所關

心的、忠誠度是銀行所需建立的、服務品質的好壞是銀行所重視的,因此本研究建立研究模式,以問卷方式針對銀行顧客體驗進行調查後,以顧客的參與體驗,將顧客分為經驗群及非經驗群,分別將忠誠度、滿意度及服務品質進行分析比較,並將保險科技對此行銷方式的消費價值影響進行探討。一、銀行保險理財說明會對於忠誠度、滿意度、服務品質三個項目皆有正向之影響,惟滿意度中的實體構面會產生微幅的負面影響。二、在消費價值方面,經驗群對於保險科技科技問項多數呈現負相關,非經驗群則多數呈現正相關,顯示保險科技對於接受本行銷方式的群體影響較小。三、服務品質對於滿意度、服務品質對於忠誠度、滿意度對於忠誠度皆呈現正向顯著影響,而滿意度在

忠誠度和服務品質間扮演中介角色,服務品質會透過滿意度間接影響再購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