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金持股比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富邦金持股比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嘉斌寫的 冠軍操盤人黃嘉斌獲利的口訣:20多年來我堅持照這些口訣,簡單操作就賺錢! 和HilaryKramer的 超越大盤:把生活資訊變成獲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是文化 和高寶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王立達所指導 黃子容的 共同股權對於市場競爭之影響及競爭法上可能之應對 (2018),提出富邦金持股比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競爭法、公平交易法、反托拉斯、共同股權、反競爭、機構投資、管制。

而第二篇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 毛志仁所指導 曾維信的 定期定額投資報酬率之研究-金融股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定期定額投資、金融股、投資績效的重點而找出了 富邦金持股比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富邦金持股比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冠軍操盤人黃嘉斌獲利的口訣:20多年來我堅持照這些口訣,簡單操作就賺錢!

為了解決富邦金持股比例的問題,作者黃嘉斌 這樣論述:

2007年,股民一片樂觀、準備迎接萬點行情之際, 黃嘉斌卻預測大盤將翻轉,提前獲利出清。 2008年,金融海嘯來臨,人人恐慌,他卻說這是貪婪的好時機, 隔年以76.3%報酬率傲視證券業,至今無人能敵。       這麼精準的選股眼光與行情預測,怎麼辦到?   黃嘉斌說,方法很簡單:   「不管市場看多或看空,我就是執行這套口訣,20多年不變。」   現在呢?又該怎麼看股市?   黃嘉斌建議,選股不選市,賺錢的答案還是不變,就在2003年裡。   操作不能看情緒,而要守紀律;口訣,讓黃嘉斌守住紀律。   ◎我如何選股,一年獲利76.3%?   ‧口訣:「有些股票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

的」   買不起聯發科(2454)、中華電(2412)這些高價股沒關係,但你得看懂台積電(2330)、大立光(3008)這些股王股后代表的賺錢指標,口訣是「永遠要注意今年股王誰來當」。為什麼?   ‧記住:「輸家不是看錯方向,而是沒有看法」   當台股從「量變」轉為「質變」,怎麼建立投資想法,才不會追高殺低?   ‧想長期持有?口訣:「掌握潮流又創造需求」,這檔股必賺!   這種股票哪裡找?掌握潮流的華碩(2357)、宏達電(2498)算嗎?找到獨占企業,六年漲十倍也不意外!   ◎等待不只是美德,我比別人多賺一倍   ‧口訣:「不動作是思考後的結果,不是放著」   用上百元高價買進鴻

海(2317),即使跌破百元大關,長期持有、不動作,為什麼照樣累積致富?要強化賺錢的心理素質,得靠四個字達成。   ‧口訣:「股息無法致富,卻能避免踩地雷」   要存股,股票股利每年得有1元以上,但是當股息殖利率掉到2%~3%,記得出脫持股。   ◎輸家追求勝率,贏家累積報酬率   ‧「成長」才是股價上漲的唯一保證   記住:近三年稅後盈餘10%以上的股票,才能讓你賺到錢。   雞蛋該放在幾個籃子裡才安全呢?由你的可動用資金來決定。   ‧「想搶反彈,你的手套得夠厚」這句口訣什麼意思?   這是變盤前的領跌,還是上漲前的甩轎?2012年聯發科(2454)從330元掉到250元以下,我進

場搶反彈還是受了傷,為什麼?   ◎你關心的是停損,我在乎的是停利   ‧短線客要一輩子記住:「定期清持股,賣太早才好」   面對一次性利多、評等報告二次調升,該逢高出脫嗎?用四個訊號,研判是否出場!   ‧短線口訣:「看到技術性噴出,代表高點已不遠」   2004年總統大選,阿扁中槍,台股也趴地!這種一次性利空怎麼看、如何因應?   此外,黃嘉斌還要告訴你:   ‧盤面「最有意義」的三種變化是佯攻、強攻、詐敗,你會分辨嗎?   ‧哪種指數反彈要逃命?「金字塔形」或「倒金字塔形」操作,又該留意哪些事?   ‧危機怎麼入市?兩個關鍵決定。   黃嘉斌首度公開縱橫股市逾20年的獲利祕密,

  帶你避開股市末升段的魔鬼誘惑,   在別人恐懼時,你還能理性貪婪賺大錢! 名人推薦   財金文化董事長  謝金河   《今周刊》社長  梁永煌   理財專家  夏韻芬   《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  朱紀中 作者簡介 以76.3%報酬率傲視證券業的股市專家 黃嘉斌   現任財金文化顧問、東方概念投資資深顧問,也是《Smart智富》月刊、《先探》雜誌專欄作者與講師。曾任東吳大學企管系兼任講師、大眾證券投資事業處副總、第一金證券自營部副總。   擅長掌握台股長期循環,選擇最佳時機布局。曾精準預測台股在2008年會進入一波大修正,不僅在當年金融海嘯全身而退,更搭上景氣復甦列車,

於2009年帶領公司達成全年76.3%累積報酬率,傲視同業。   著有《基本面選股》、《操盤人教你台股大循環操作術》。 推薦序股市投資,是個性的總考驗/謝金河 自序在別人恐懼時,我理性地貪婪 第一章我這樣選股,一年獲利76.3% 第一節「有些股票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的」 權值股的漲或跌,會影響加權指數的起落 「高價股回檔,往往大盤也準備轉向」 「不要買股王,但要觀察領頭羊」 第二節遇到悶行情,用情境模擬 「情境模擬不能偏向某一方」 下決策前,先調整持股成數 三種情境下,該加碼或觀望? 第三節「輸家不是看錯方向,而是沒有看法」 大師也會看錯,重點是:你有想法嗎? 從「量變

」轉為「質變」,想像空間變大 多做假設,你會比別人更有想法 第四節「掌握潮流又創造需求」,這檔股必賺! 跟對潮流,報酬會隨著時間擴大 股市的表現優於債市 站在潮流的浪頭上,一度成為股王 關鍵:是否禁得起時間考驗? 第五節我的三不原則:不和景氣、政府、公司對作 政策扶持生技產業,新藥開發最有利基 沒有本益比,不看淨值比,看啥? 「做『對』才能賺錢,對作保證賠錢」 第六節「長期持有是對的,但前提是獨占!」 獨領競爭優勢,六年漲十倍不意外 用新製程降低成本,迅速席捲市占率 台積電,依然是外資最愛 長期持有是對的,但前提是獨占! 第七節你收到的是LINE?還是lie? 看到黑影就開槍,難怪被套牢 錯過

投機無所謂,錯過投資才可惜 面對消息傳言,兩方法快速確認 第二章等待不只是美德,我比別人多賺一倍 第一節短線不成務必退場,別「長期投資」 持股歸零,心態也會歸零 短線不成,千萬別告訴自己「長期投資」 方寸大亂時,要壯士斷腕、砍光重練 第二節不動作是思考後的結果,不是放著 世上沒有「放著,當長期投資」這回事 用長線消息操作短線,當然賠錢 第三節股息無法致富,卻能避免踩地雷 靠股息致富很難,五年發財靠股價上漲 長期投資者先求穩,再求成長 殖利率掉到2%~3%時,出脫持股 第四節等待不只是美德,是賺錢大絕招 盤中做決策,就等著被指數玩弄 太早進場買,小心賣在起漲點 我的「等待嚴守原則」,賺一倍「就

夠了」 第三章輸家追求勝率,贏家累積報酬率 第一節「成長」才是股價上漲的唯一保證 近三年盈餘得有10%以上,才叫成長 景氣循環股,我只選擇龍頭 第二節三勝七敗,這才叫投資 少量試單是犧牲打,也可能挖到寶 80/20法則中,如何找到關鍵的20%? 上市櫃試單金額要小,找到關鍵標的後加碼 第三節複製成功,比記取教訓有用 看對了CEO,你沒有買錯,只是買貴了 複製成功經驗,但別誤判成功因素 第四節雞蛋該放在幾個籃子裡才安全? 分散或集中?重點在於能否全心照顧 「短線交易,少做向下攤平」 四種可動用資金,配置操作各不同 基本面掌握愈高,賺愈多、風險愈小 第五節想搶反彈,你的手套得夠厚 外資分析前後矛

盾,小心話中有話 變盤氛圍濃厚,趕快調整持股比例 第六節你要溫水煮青蛙?還是冷水拔雞毛? 「放著等解套,不賣就不賠」,大誤! 對虧損容忍度高?更要設停損點 熱愛追逐強勢股?詳細報表不能少 第四章別人關心停損,我在乎的是停利 第一節定期清持股;「賣太早」才好 學股神,總是「賣太早」 四個訊號,研判是否獲利出場 先確認是實質利空或大環境改變 第二節看到技術性噴出,代表高點已不遠 確定減碼,就不要受市場貪婪左右 一次性利多消息,股價也會一次反映完畢 看到評等報告二次調升時,就要逢高出脫 第三節以期望報酬的三成,為停損點 不管跌、漲,都不想賣,這就是人性 「停利」分兩階段進行,可保留1/3長期持有

第四節真假利空怎麼看?是轉折,還是要快跑? 出現競爭者就是利空?是我懂還是外資懂? 公司成長受挫,出脫持股別捨不得 第五章別人恐懼我貪婪,怎麼辦到? 第一節盤面「最有意義」的三種變化:佯攻、強攻、詐敗 價量皆創新高,準備強攻 假拉抬,真出貨,特徵是量價背離 留意一次性賣壓,「詐敗」會先蹲後跳 第二節新手套高檔,老手套反彈 極端的肥尾效應,其實不極端 「金字塔形」操作者要能預判股價回檔幅度 「倒金字塔形」操作者最忌往下攤平 第三節危機怎麼入市?兩個關鍵決定 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不,那是你家的事! 區域性的災難,請貴國自求多福! 危機入市的時點到了沒?從政策來判定 第四節股市循環末升段,處處是魔鬼

的誘惑 末升段最瘋狂,每天都有強勢股輪番出動 指數反彈到跌幅的2/3以上時,準備逃命 第五節今年,你得選股不選市 焦慮或沮喪,只能允許30分鐘 雖有火花,但不會延燒到基本面 指數跌破季線後,開始彈升 調整持股比重,強勢股領先反彈 後記股市非零和,人人都能賺大錢 推薦序 股市投資,是個性的總考驗   我在資本市場裡已累積了將近三十年資歷,看著股市的潮起潮落,看著大戶載浮載沉,看著企業興衰,心中自然有一些想法。   首先,資本市場的投資是最科學的博奕遊戲,中國人好賭,什麼都可以賭,小至猜拳,就連打高爾夫球也可以賭,買六合彩、中樂透,或玩梭哈、百家樂。各式各樣的賭法中,靠運氣獲勝占了很大的

成分。但是股市投資卻可以透過閱讀,深入的產業研判,進行分析預測,同時也必須研判各種市場消息、國際政經情勢,提高獲勝的機率,這是最科學的博奕遊戲。   我看過很多成功的投資專家,他們都很勤快閱讀,喜歡思考,深入分析研究。他們從投資中累積豐富的知識,進而富足了生命,任何卓越投資家的成功,絕無僥倖。   企業面貌是老闆性格的延伸   其次,我發現投資是可以從事一輩子的事業。任何一種職業都有年齡的限制,例如職業游泳或拳擊選手,很難超過30歲,打棒球最多也只能打到40歲,即使是公務員,也得在65歲退休,只有投資可以到生命最後一刻,因為人的身體會逐漸退化、體力會衰退,但只有腦子愈用愈靈光。   很

多著名的投資專家都很長壽,像是日本的股票之神是川銀藏活了96歲。德國的投機大師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活到93歲,他的名言是,在斷氣之前,還可以下單買賣股票。美國的股神巴菲特已經八十多歲,但每天仍活力充沛,可見動腦的投資似乎可以延年益壽。   此外,投資是最高段的智慧競技場,是人性、個性的總考驗,以人出發,往往是決定勝負的重要關鍵。例如,一家企業的面貌經營是企業老闆性格的延伸,像是鴻海就充分反映出郭台銘的意志;台積電滿滿是張忠謀的影子;台達電充分反映鄭崇華的篤實精神;華碩則反映了施崇棠的靈巧,所以投資選對老闆,經常是第一件大事。   在貪婪與恐懼中,找到平衡點

  投資人要能在股海中勝出,必須有很好的EQ,做好情緒管理,尤其要在無知、貪婪與恐懼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最近有空翻閱一下安德烈‧科斯托蘭尼總結的投資十誡,在此列出來給大家參考:   1. 不可隨別人的主意與點子,不要想偷聽祕密消息。   2. 不要相信賣方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出售,或者買方知道他們為什麼要買進,也就是說,不要覺得他們知道的比你更多。   3. 不要死心塌地地想把損失追回來。   4. 不要回望以前的股價。   5. 不要躺在你的股票上面睡大覺,不要只是期望它能達到一個較好的價格而忘記它,也就是說,不要不做決定。   6. 不要不間斷地追隨股價的每一個微小變化,不要對每個風吹草動都

做出反應。   7. 不要不斷地結算盈利或虧損數字。   8. 不要只在有利可圖時才賣掉股票。   9. 不要情緒化地受到政治好惡影響而立即反應。   10. 不要過於自責,即使你已經有了獲利。   上述投資十誡,其實很像這回黃嘉斌在他的書中,用了很多小事例,來告訴讀者有關投資的事,譬如他提到「短線不成務必退場,別『長期投資』」、「不動作是思考後的結果,不是放著」、「你要溫水煮青蛙?還是冷水拔雞毛?」等,都是很精準掌握投資心理的篇章。   我喜歡閱讀黃嘉斌趨勢判斷的文章,每一次他的文章在《先探》刊登,我都會率先閱讀。他是一位冷靜理智,又勤快做足功課,還能以敏銳智慧判斷趨勢的卓越投資專家。

  從2008年的《基本面選股》,到2012年的《操盤人教你台股大循環操作術》,這兩本書都寫得相當精彩,這次黃嘉斌進一步把他二十幾年的投資心法,濃縮成26篇發人深省的文章,這會是投資人淬鍊投資智慧的一部寶典。 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 作者序 在別人恐懼時,我理性地貪婪   1993年,我踏出校門後,無接縫地跨越資本市場這堵牆、入了行,那時股票市場是一個成交量不到百億元的慘澹環境,多家證券公司的研究部不僅在研究員的配置中聊備一格,特別是電子產業的研究員更是從缺居多。我就是在這個時候,身體力行職場上的第一次「危機入市」,更幸運地在「人棄我取」之下,以電子研究員作為起點。   網路泡

沫化,讓我跌一跤   2000年網路泡沫化後,我曾一度短暫離開職場,自我沉潛:2003年,再投入新工作,因為我在一年多的研究中如獲至寶,發現了台股新循環即將展開,而這個循環將在2008年達到高峰後結束。我依循研究出來的方向確切執行,因此得以安然度過金融海嘯。   回首1993年力行的危機入市,可以說是一場美麗的錯誤。甫踏出校園的我對於資本市場只是一知半解,儘管幸運地獲致一些小小的成果,但是那些成果只能說是一種「偶然性」而非「必然性」,所以2000年的網路泡沫自然就難以迴避,也受了一些傷害。不過,正因這般歷練,反而讓我能從僅著眼於產業研究中跨出一步,對於總體經濟、景氣循環、股市循環有了更深切

的認識,也才能在2003年知其然後積極入市。   入行前十年的經驗,奠定我對於股市投資的取捨方向,秉持以基本面為主、技術面為輔的操作理念。畢竟影響股價的要素很多,包括基本面、技術面、籌碼、消息等等,對我來說,只要專注其中一件要素並且做到最好,就可以賺得該有的利潤。   在股市投資二十多年來,我堅持的信念就是:一家企業的核心價值,最終會在股價上反映出來。儘管等待的過程中多所煎熬,但是時間最終會成為我的好朋友,因為股價終究會反映出被投資公司的本質。   等待轉折訊號出現,創下76.3%報酬率   雖然2008年的金融海嘯已經過去,但我相信它仍是許多投資人心中的痛。不過,這麼重大事件的發生,

卻仍有少數人可以獲利,無庸置疑地又展現出「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特性。   現在回想金融海嘯發生前後環境的變遷,很有趣的現象是,經過整整一年的時間後,2009年無論是GDP、加權指數等,都回到了金融海嘯發生之前的水準,彷彿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但是那整整一年的時間,又好像照妖鏡一般,將所有錯誤的投資習性,無所遁形地一一揭露出來。   若是犯的錯誤大,虧損便相當慘重,甚至破產或背下債務;如果犯的錯誤小,或許資產稍有損傷,但還能安然度過海嘯的考驗。至於有些運氣好、得以全身而退的人,即使免遭金融海嘯的荼毒,但絕大多數的人對於接下來2009年的巨大行情,恐怕也不懂得如何掌握這個好時機。

  還記得我是在2008年12月下旬,離開原先熟悉的研究事務,轉任投資事業處主管的職務,掌管公司直接投資的工作。當時許多朋友對我好言相勸,說是在市況不佳之下不要輕易異動, 特別是不要投入操作的工作。   儘管如此,我還是決定放手一搏、轉換跑道,然而當下我告誡自己兩件事:第一,又到了該危機入市的時候了,要繃緊神經,關注轉折訊號的出現;第二,千萬不可以在此時犯下自滿的錯誤,不要因為過去的失敗成為未來成功的包袱,同樣地,也要避免因過去的成功而成為未來成功的包袱。   很幸運地,在接任新職位後不久,我就等到了第一個時間轉折的訊號──「全球央行聯手,無限制地釋出資金以救市」;接著,亞洲地區的股市修正

也看見了滿足點,所以在2009年2月2日農曆春節結束、新春開盤時,我連續一個星期買進股票,將持股部位加到第一階段(原先持股)的三∼四成水準。經過一個月的時間,行情開始啟動,台股由4,435點直奔7,000點,我也因此在當年一舉創下公司歷來獲利最高(76.3%報酬率)、同時期自營商獲利之冠。   九千點行情怎麼看?答案在2003年   不久前,有人問我,2014年的台股是否神似2007年的走勢? 因為2014年台股在九千點上下游移,我明白投資人此刻在擔憂什麼。其實只要想想2007年的景況,當時市場瘋狂,經濟環境正是邁入盛極而衰的階段,而如今對應的則是投資人戒慎恐懼地面對市場,經濟環境也看似否

極泰來,這樣答案應該不言而喻了。如果再進一步說明,我想現在的環境應該更貼近於2003年吧!   無論大環境如何變化,二十餘年的股市經驗讓我更加堅信,「投資之途無帝王之路」,不能取巧,只有做好扎實的研究工作與基本面分析,才能長長久久地走下去。   金融海嘯已經遠離,市場也重新洗牌,股市生態卻沒有因此有更健全的發展。放眼望去,目前的股海更像是商機與危機四伏的叢林,法人利用即時通訊(LINE、WeChat等)加入造謠行列;政府為了稅收,便宜行事地懲罰長期投資者,反倒鼓勵了短線的投機交易。在充斥著似是而非的股市叢林裡,到底該如何取捨、如何避免誤入陷阱,正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希望透過這些年來的經驗分

享,能讓有心從事股市投資者獲得些許幫助。 第一章第一節「有些股票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的」記得剛投入股市時,常聽到一些老手會在盤勢不明時說:「如果台塑(1301)不能漲到○○元,大盤就準備要拉回了⋯⋯」言下之意,好像台塑得漲上去,不然大盤指數就要跌下來,這樣才符合「股市倫理」。當時雖然不是很清楚那些老手為什麼這樣說,不過,我發現在一些重要的位置區,加權指數和台塑的股價確實有著微妙的關係。這樣的關係在1995年以前可供參考,至於近年來最常被提及的,就屬台積電(2330)了。現在想想,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權值」的觀念罷了。在十幾二十年前,除了銀行股,台塑所占的權值最大,台塑的股價走勢當然攸關加

權指數。尤其它是塑化產業的龍頭,更左右國內的經濟。時至今日,台塑已被台積電取而代之,台積電與加權指數的關聯度自然最高,但是兩者之間有時還是會出現短期的背離現象,此時不是龍頭權值股先拉回,就是指數會跟上來。這在象徵權值意涵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上,也具備同樣的現象。權值股的漲或跌,會影響加權指數起落從指數來看,的確可以找到相對應高權值的個股,或是以ETF當成指數的參考。有些專門賺取套利的外資,會利用兩者間的關係做一些價差交易,要特別提醒投資人的是,這需要大額度的資金,還得透過槓桿倍數放大才能達成。多數時候,這些高權值公司只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的,例如透過股價倫理的評估方式,去觀察大盤走勢,

這些公司都可以成為重要的參考指標。在某一產業中,通常規模較大、較知名的公司股價應該要高於較小型的公司,比方說,當富邦金(2881)的股價若高於國泰金(2882)時,就是改變了股價倫理。

富邦金持股比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苗博雅 #台北市 #質詢

質詢議題
1⃣️ 北市府編列28億買疫苗,但無具體計劃。柯市長說這是「預防性預算」。在預算法理和學理上,真有「預防性預算」存在?
2⃣️ 中央已修住宅法,社宅房屋稅、地價稅可望長期免徵,台北市仍將55年房屋稅、地價稅計入社宅成本,財政局怎麼看?
3⃣️ 台北市的歲計賸餘,郝龍斌前市長留給柯文哲市長200多億。按照台北市送進議會的預算,柯市長卸任時可能只剩9億。台北市現金存款見底,要等發生了再來緊張嗎?
4⃣️ 富邦金將辦理現金增資,台北市持股比例恐再一次下降。財政局有何對策?

----

更多問政影片,請訂閱阿苗的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加入苗議員Line好友
👉 https://lin.ee/fIqp8Sm
陳情意見信箱
📪 [email protected]
陳情服務電話
☎️ (02)2729-7708 #7046

#苗博雅問政報告
#第三勢力第一選擇

#我認真問政
#你幫忙分享

#大安文山苗博雅

共同股權對於市場競爭之影響及競爭法上可能之應對

為了解決富邦金持股比例的問題,作者黃子容 這樣論述:

「共同股權」係指同一相關市場水平競爭者之間存在一定比例的共同投資者,而這些投資者的交錯重疊持股恐將導致反競爭的效果。雖然早在1980年代初期,即有學者透過經濟學分析,推論出前述反競爭效果的假設。近年來,不論是經濟模式的推論,或是實證調查的研究皆陸續指出,在「共同股權」投資的情況下,將會造成市場產出(market output)減少以及價格提高的現象,並影響經營者的競爭動機。亦即,特定市場行業利潤最大化的好處會大於個別公司利潤最大化。所以共同股權股東的行為與集中投資者(即只持有該市場其中一間公司股票)不同,他們不會要求公司管理層積極競爭,甚至是以其影響力阻止競爭以提高整體行業利潤。本研究透過經

濟學之角度、降低競爭動機之可能性及影響經營者決策之可能性,肯認「共同股權」對於市場之反競爭效果。雖然反對者認為前述「共同股權」的反競爭效果是建立在對於機構投資者角色的錯誤理解、研究數據未真實反映投資市場實況及欠缺因果關係來證明該影響。惟本文認為:(一)反對論點並未區分機構投資者之類型,恐因此忽略機構投資者亦可透過管理資產經理費獲利之情形;(二)MHHI指數係為計算因「共同股權」所生之市場力量,並發現傳統HHI指數無法真實反應市場現況;及(三)對實證研究立下過高門檻,應不足採。於確立「共同股權」對於市場之反競爭效果後,透過參酌相關學者文章及國外相關競爭法案例,本文針對當前市場競爭相關規範對於共同

股權可能之應對提出四大思考面向:(一)將MHHI指數納入市場集中度之參考;(二)管制以整體產業獲利為計算基礎的薪酬結構;(三)以公平會為主要之監管機關;及(四)建立當然合法之「共同股權」類型。我國公平交易委員會雖然並未有相關懲處案例,但並未表示未來國內不會發生「共同股權」之爭議。本文之研究重點即在於了解「共同股權」之概念,與其在實務上所產生的問題及法律爭議,並研究我國是否有「共同股權」之情形,聚焦探討其所面臨之競爭法相關議題。希望藉此提出有關法規發展方向上的淺見,以期我國競爭法能在創新與監管中取得平衡。

超越大盤:把生活資訊變成獲利

為了解決富邦金持股比例的問題,作者HilaryKramer 這樣論述:

命理大師李居明直斷:台股走大運!!現在就要趕快準備!!股市專家捨不得公開的選股祕訣──生活資訊加上想像力=600%的超高獲利丁予嘉、朱成志、林奇芬、夏韻芬、陳鳳馨、謝金河聯合推薦!!! 華爾街最優秀的證券投資專家──希拉蕊?克拉瑪的「簡單投資法」   身為全球投資專家和廣受歡迎的美國線上(American Online, AOL)財經編輯暨理財顧問,希拉蕊.克拉瑪以投資理財創造超過一千萬美元的個人財富,進而全心投入協助散戶,教導散戶如何利用讓他致富的簡單投資法。同時也發表了他對全球趨勢的最新觀察心得。 像偵探一樣思考──趨勢,要用「偵察」的   你要像偵探一樣思考,時時觀察;有些最棒的調查

不是從「晨星」的財經資訊取得,而是來自敏銳留意周遭發生的事。到大賣場和精品店逛逛,觀察店裡的客流量。誰買哪種電腦?誰買鞋子,在哪裡買?問問售貨員什麼東西賣得最好。看醫生時,問問醫生哪一種處方藥最常用。看棒球比賽時,看看你周遭,有哪些廣告引起你的注意? 進行六度分離遊戲──趨勢的擴散效應   以玉米製成生化乙醇這種生質燃料為例。近幾年來人們對於生質燃料的興趣迅速高漲,認為這種燃料比較不會汙染環境,可以取代石油,於是玉米價格飆漲。許多投資人趕搭這股趨勢賺錢。現在玉米價格已經漲得很高,再進場的獲利潛力不大。你反而該應用六度分離理論,尋找其他也受到高度重視的產品:如果玉米需求大幅激增,農夫打算努力滿足

這項需求,那麼為了增加玉米產量,農夫需要什麼產品或服務?一則是,他們打算購買新的牽引機和其他農耕設備,以及更多的殺蟲劑和肥料。 注意新興市場──從俄羅斯到利比亞,接下來,哪些地方是重要的投資地點?   會是古巴嗎?那麼擁有重要自然資源和玩弄民主與政治穩定性的拉丁美洲和非洲國家呢?表面上跟資本主義亦步亦趨,卻可能制定不利成長之政策的泰國,這類國家的情況又如何呢?你要謹慎留意。投資這些國家真的安全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南非不為人所知的經濟榮景,其中有少數幾位投資人悄悄地在世界嶄露頭角,值得注意。 有問題之處就有錢可賺──乙醇添加劑、風力發電、油電混合車、太陽能板,甚至是丙烷   乙醇添加劑、風力

發電、油電混合車、太陽能板和其他綠色創新,就是重要商機所在。綠色革命值得再三強調,因為我確信綠色革命將是21世紀最重要的趨勢之一。加熱用燃料油價格不斷上漲,天然氣價格也不遑多讓,就連木柴價格也越來越高。2005年10月,從事承包商的友人跟我談到,很多人選擇丙烷取代加熱用燃料油,因為這樣做可以省錢。我問他,為什麼不是「家家戶戶」都用丙烷。他解釋,以往丙烷燃料槽並不吸引人。但我知道,到了某個財務引爆點,人們會以省錢為目的,吸不吸引人並不重要。另外,你還可以使用丙烷取代瓦斯,我自己就用丙烷來煮菜,效果比用天然瓦斯更好。 發大財的機會到處都是:只是你必須發現機會在哪裡   「別讓你的投資隨著環境起舞」

──這句話50%是對的,50%是錯的!?對的是:跟著未來投資趨勢前進──替代性能源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與它共舞,能夠讓你的投資獲得亮麗的報酬。錯的是:財經雜誌和股市名嘴的至理名言,你以為只有你一個人聽到嗎?錯,大家都聽到了,這樣一來,還有什麼賺頭呢!當你具備克拉瑪這些經過時間考驗的做法,你的眼睛和耳朵就成為你最可靠也最有效的資源,從此讓你挑選出表現超過股市大盤績效的個股,創造財富。 作者簡介 希拉蕊.克拉瑪(Hilary Kramer)   為全球投資專家、現任美國線上(AOL)財經編輯暨理財顧問。克拉瑪在投資界有二十多年經驗,從事過證券研究、資產配置和投資組合管理等業務。克拉瑪擁有華頓商學院

企管碩士學位,也是眾所公認華爾街最優秀的證券投資專家之一,以投資理財創造超過一千萬美元的個人財富。此後,克拉瑪全心投入協助散戶,教導散戶如何利用讓她致富且不再為財務擔憂的簡單祕訣。   克拉瑪定期在公共電視臺(PBS)《夜間商業報導》(Nightly Business Report)節目中評論時事,也替《華爾街日報》、福斯新聞臺(Fox News Channel)、美國廣播公司(ABC)、彭博電視臺(Bloomberg)、CNBC電視臺及其他媒體提供市場評論。另外,克拉瑪每天上全美聯播廣播節目《道格.史蒂芬的好日子》(Doug Stephan’s Good Day)。她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和那斯

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企業擔任董事。一九九四年到二○○二年間,克拉瑪還曾擔任金額高達五十二億美元、由私募基金和上市公司共同集資的全球投資基金之資深常務董事。 譯者簡介 陳琇玲   美國密蘇里大學工管碩士,曾任嶺東科技大學講師、行政院國科會助理研究員、Alcatel Telecom系統程序專員暨ISO 9000稽核師

定期定額投資報酬率之研究-金融股為例

為了解決富邦金持股比例的問題,作者曾維信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定期定額投資法投資金融類個股的績效。研究期間為2002年1月至2016 年12月,以每月6日為交易日,以當天的收盤價作為買進價位,定期定額每月購買 5,000元金融股股票。累計交易的持股直到2016年12月30日,以當天收盤價計算資產總值及投資報酬率。研究顯示長期定期定額投資43支金融股的年平均報酬率有五支大於5%;有八支股票報酬率為負;30支股票的報酬率介於0~5%之間。本研究建議投資人可以參考以五支投資報酬率大於5%的個股作為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