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市集高雄202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法鼓文理學院 社會企業與創新碩士學位學程 陳定銘所指導 鄭玫玲的 以行動者網絡理論探討 COVID-19 疫情爆發後心靈環保飲食文化之推廣–以小小樹食為例 (2021),提出小樹市集高雄202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COVID-19、心靈環保、飲食文化、行動者網絡理論、彈性素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學系生命教育碩士在職專班 陳碧祥所指導 鄒沁芸的 《鳴響雪松》系列書籍之生命教育內涵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靈性生態、祖傳家園、阿納絲塔夏、生命教育、健康飲食、共同的創造的重點而找出了 小樹市集高雄2022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小樹市集高雄202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行動者網絡理論探討 COVID-19 疫情爆發後心靈環保飲食文化之推廣–以小小樹食為例

為了解決小樹市集高雄2022的問題,作者鄭玫玲 這樣論述:

正是因為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以及在短時間內席捲全球這樣一個特殊時空背景下,觸發了本研究主題的研究動機。人類社會經過工業革命、科技、金融等產業的創新發展,帶動消費主義盛行,對自然資源過度開發利用,造成生態破壞與氣候變遷的嚴峻生存環境後果。現代畜牧工業不僅是影響氣候變遷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作業流程也多不符人道,嚴重剝奪其他物種的生存條件與生命權。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認為僅針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的環保觀念是不夠積極的,故把佛法淨化心靈的觀念與環保術語結合,使環保由個人心靈做起,才能真正落實全方位的環保運動,因而於1992年提出「心靈環保」作為法鼓山的核心理念。從「心靈環保」角度看

地球及生存其上的萬物皆為生命共同體,人類為了自身安全,必要珍惜地球有限資源及尊重其他生命。 文化是人與環境互動的結果,是人類社會一切行為規範、價值、知識、信仰、傳統、習慣等的總稱。飲食文化包含從耕作飼養到烹調吃食、社交、傳統、習慣、理念、創意等等面向。研究者好奇,當人類面對COVID-19的警鐘、地球永續的嚴峻挑戰時,是否能從食衣住行中「食」的習慣開始調整,培養一種符合「心靈環保」,友善地球尊重生命的飲食文化? 「小小樹食」餐飲事業以推廣彈性素食為理念,以製作葷食者也喜愛的創意蔬食料理為方法,其經營團隊努力實現「小小樹食」作為自體環保與自然環保實踐場域的目標。研究者以行動者網絡理論

為基礎,藉由文獻探討、實地觀察、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詳細論述個案從行動者網絡理論視角,在品牌經營與理念實現的發展歷程中,所經歷的轉譯四階段–問題界定、利益賦予、徵召、以及動員的內容;並由蒐集的資料,分析個案作為推廣心靈環保飲食文化平台的功能與成效。由葷食答卷者佔比78%,葷食、素食者均超過8成認同個案的理念與方法並顛覆蔬食料理印象…等統計結果顯示,個案確實成功動員了葷食者成為其主要客源,形成倡導彈性素食理念的行動者網絡,提供友善地球、尊重生命的實踐場域,協助推廣符合「心靈環保」理念的飲食文化。 研究者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提出更多宣導與措施,以利環保理念化為日常生活的行動與實踐。並建

議有興趣的研究者可就佛法與行動者網絡理論的異同做後續學術探討。關鍵詞:COVID-19、心靈環保、飲食文化、行動者網絡理論、彈性素食

《鳴響雪松》系列書籍之生命教育內涵研究

為了解決小樹市集高雄2022的問題,作者鄒沁芸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鳴響雪松》系列書籍中生命教育的內涵,其內容不僅描述了一種令人嚮往的、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也揭露出人類現代社會的的諸多問題,包含與自然界的疏離、生態失衡、飲食問題、教育與宗教、人類起源與歷史等。本文嘗試以文本分析的方式來做以下四大主題的探討: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神的關係及祖傳家園。首先,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分為三個面向來探討:男人與女人、父母與子女、人與社會。其次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在108課綱裡並未明確指出自然與生命教育之間的關係,但我們透過教育現場或實際的生活經驗可以發現,自然與人類的關係密不可分。再者是人與神的關係,書中對於神的定義無關宗教,而是一種更

偉大的創造。神不是獨立於世界之外的,神與世界應該是一體的,而人的一生便是在追尋與神、與世界,成為一體的過程。最後,《鳴響雪松》系列書籍中最重要的核心思想,便是祖傳家園的概念,在一塊療癒自己及他人的土地上傳承愛,並透過這個空間和宇宙溝通。希望藉由對這系列書籍的探索,讓讀者能為生命注入新的能量.並化思想為行動,在生活中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