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觸控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小米觸控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軍寫的 見識:吳軍博士的矽谷來信,教你掌握商業與人生的本質 和中田行彥的 鴻海為什麼贏得夏普:前夏普技術長為你揭開百年品牌犯下的二大致命失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小米6 價格2023也說明:大内存 小米6 價格小米6 價格台中蔬食餐廳推薦24h 購物@雷军@雷军变焦双 ... x 152pixels 解析度AMOLED 觸控螢幕,結合圓滑邊緣設計,相比前一代螢幕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高寶 和商業周刊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會計資訊與法律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林岳喬 博士, 卓佳慶 博士所指導 鄭旭晴的 兩岸電子商務經營模式財務績效比較分析 (2015),提出小米觸控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子商務、策略、優劣分析法、平衡計分卡、方針管理、財務分析、杜邦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義守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梁鐿徽所指導 鄧宏翊的 消費者心目中理想之智慧型手機分析與探討-以南部某手機電訊行顧客群為例 (2013),提出因為有 行動通訊、智慧型手機、消費者行為的重點而找出了 小米觸控筆的解答。

最後網站2023 小米平板5 台灣比較 - ewhaber.online則補充:... 以這樣的價位,能有這樣的效能,還支援觸控筆的使用,當然很受到期待。 而且想要與iPad Pro一拚的企圖也很明顯。 那麼,小米平板5 Pro能做到嗎?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小米觸控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見識:吳軍博士的矽谷來信,教你掌握商業與人生的本質

為了解決小米觸控筆的問題,作者吳軍 這樣論述:

「得到APP・羅輯思維」最受歡迎專欄《矽谷來信》重新增訂! 這本書不是專欄內容的平移,而是更結構化的思考和更深度的寫作。   騰訊前副總裁、Google研究員吳軍博士的每日深談,   不僅談工作和成長,還涉獵生活和藝術。   讓你見識飛升、圈子更廣、還能更懂生活。   見識對一個人有多重要?   見識多的人,有五個超越一般人的優勢:   1.不容易上當受騙   2.能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   3.清楚自己和他人在世界的位置   4.能洞察事物背後的價值,抓住機遇   5.決策更理性   但很多時候,見識的高低,不是靠簡單努力就能得來,在這個悶經濟的時代,要想快速提升你的見識,就要和巨人站

在一起,從他的視野看世界。   有些見識,花錢買不來   吳常年在矽谷,全球創新最熱絡的地方,為美國大公司寫財報分析,為《富比士》雜誌寫商業評論,在美國幾所名校裡擔任大學顧問,每年還要投資大大小小幾十家科技公司。這些經歷,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難體驗一回。也正是這些經歷,讓吳軍有機會跟世界各地的聰明人打交道,見識那些即使再有錢,都不一定能去的地方、能看到的東西。比如:   google如何管理?怎麼傳承「基因」?   矽谷N+1創新會,大佬們在聊什麼?   巴菲特的午餐會都談些什麼?   哈佛商學院、史丹佛商學院傳授的精髓是什麼?   跟隨吳軍,把你的視野帶到時代的最高點。 本書特色

  見識=反思+學習+合作   ◎被人摑巴掌,反擊不如反思   人生中總會遇到各種麻煩和難題,就如同被人搧巴掌。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搧回去,或是自以為「內心強大」地認了,都只會陷入失敗的無限循環,唯有思考為什麼被搧,並藉此自我改進或是從根本解決問題,才能往前進。   ◎向天才學習做事的方法   向愛因斯坦學恆心、和莎士比亞學交友、和司馬遷學經濟;天才與常人的差異並不在智商,愛因斯坦的大腦也與常人無異,反而是知識、見識、勇氣及方法,可能是成就天才的原因。與其煩惱自己不夠聰明,不如多學習天才做事情的方法,這些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1+1=無限大,懂得與人合作才會更強大   單打獨鬥不如互助

合作容易成功,即使是他人利己的行為也可能對自己有益。舉例來說,google發展基於網路,因此任何網路技術的進步都能自然幫助到google;而無線網速提升、觸控式螢幕價格下降、SSD容量劇增,都對iPhone有助益。懂得與他人合作,才能透過交換彼此的特長提升效率、增加優勢。   擁有更多的見識,才能知道真實世界的規則,藉此找到時代的走向,把握成功的機會。 名人推薦   ◎羅振宇(羅胖)\羅輯思維、「得到」app創始人   羅振宇:「吳軍老師是我認識的見識最廣闊的人。跟隨吳軍老師,把你的視野對接到時代的最高點,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升級見識的方法。」 作者簡介 吳軍   約翰‧霍普金

斯大學電腦科學博士,知名自然語言處理和搜索專家,矽谷風險投資人。他的著作《數學之美》榮獲國家圖書館第八屆文津圖書獎、第五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文明之光》被評為2014年「中國好書」,《浪潮之巔》榮獲「藍獅子2011年十大極佳商業圖書」獎,《超級智能時代》(高寶書版)開啟了2016智能時代元年。   吳軍博士於2002年進入Google,擔任資深研究員,設計了Google中、日、韓文搜索演算法以及自然語言分析器。2010~2012年擔任騰訊負責搜索和搜索廣告等業務的副總裁,後回到Google負責電腦自動問答專案。   吳軍博士自2008年開始從事風險投資,並於2014年作為創始合夥人創立了矽

谷豐元資本風險投資基金。他也是上海交通大學客座研究員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董事。 序言:「命」和「運」決定人的一生 第一章 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 當一個人對社會產生了極大的正向影響力後,他不僅可以獲得物質(比如金錢)和精神(比如名譽)的財富,而且會有一種由衷的幸福感。 人生是一條河 這個世界沒有欠你什麼 人生最重要的投資 先讓父母成熟起來 向死而生 第二章 人生需要做減法 人的天性是喜歡增加而不喜歡減少,喜歡獲得而不喜歡捨棄,但是,很多時候減少和捨棄會讓我們過得更好。由於這種做法有時違背人的天性,因此很多人做不到,當然,這樣也就給了那些能做到的人更多的機會。 不做選擇的幸福 做人

與作詩:我們需要林黛玉 西瓜與芝麻 生也有涯,知也無涯 我們一定比十八世紀的人過得好嗎? 第三章 談談見識 很多時候,成敗與否取決於見識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簡單的努力。今天,由於交通和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們增加見識要比過去容易得多。但在我們心中,有時依然有一道圍牆,阻礙了我們的見識。 我們和天才相差有多遠? 起跑點和玻璃心 論運氣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什麼? 對話莊子:談談見識 閱讀的意義 第四章 大家智慧 歷史上傳頌至今的名人大家,在不經意間將人生的感悟告訴我,也不知不覺地影響了我。後來,我有機會遇到世界上很多優秀的人,他們的思考方式同樣影響了我。 莎士比亞的智慧:論朋友 賴利•佩吉的經營管理智

慧 巴菲特午餐:人生的智慧 司馬遷的智慧:東方最早的經濟學綜合論文《貨殖列傳》 銷售大師的智慧 第五章 拒絕偽工作者 效率高低不取決於開始了多少工作,而在於完成了多少。很多我們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實想通了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它們是偽工作。所以,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在生活中,提高效率都需要從拒絕偽工作開始。 不做偽工作者 努力一萬小時真能幫你成功嗎? 三板斧破四困境 OKR:谷歌的目標管理法 做好最後的百分之一 第六章 職場的盲點與破法 人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的性質和成敗決定了你此後職業發展的方向和事業起點。對第一份工作,年輕人常常陷入一些盲點,尤其是過於看重薪酬而影響了對工作的價值判斷

。 1.    年輕人第一份工作不要太在乎薪水 2.    五級工程師和職業發展 3.    職場上的四個盲點和四個突破 4.    基層員工要抬起頭,管理者要彎下腰 5.    職業中的帝道、王道與霸道 6.    職場完美進階:常識、科技和藝術 第七章 商業的本質 世界上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誕生出一些新的商業概念,最後大家發現炒完概念後,什麼也不剩。其實,不論概念如何炒,商業的本質上千年都沒有什麼改變。 商業的本質是讓人多花錢而不是省錢 經營和管理的祕訣:不給選擇 第三眼美女:新產品在市場上成功的三個階段 第八章 理性的投資觀 事業成功,賺到了錢,卻不會花、不會理財,可能最後白忙一場;沒

有賺到錢,空有一腔理想抱負,可能也不過是幻想。因此,金錢觀不僅會對人的事業產生影響,也會決定人的幸福。 培養正確的金錢觀 控制風險是投資的基礎 投資入門課 投資的盲點 以投資目的為中心,進行資產配置 第九章 好好說話 語言能力是我們的祖先智人最明顯的特徵之一。人類文明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信技術和手段不斷進步的過程。透過講話交流想法水準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能否成功。 講話做事都要達到目的 談談講理的方法 我們靠什麼說服人 如何做好演講 後記 從《矽谷來信》到《見識》 序言 「命」和「運」決定人的一生   看到這個標題,你可能會想,這不是宣揚宿命論或者出身論嗎?其實恰恰相反

,我是要破除那些所謂出身決定命運的舊觀念,希望每個人透過認清我們生活的環境來認清自己,盡可能地有一個「好命」。   講到命運,很多到了中年的人會有這樣的體會:自己無論多麼努力,似乎都得不到社會的進一步認可;相反,如果按部就班地做事情,好像也壞不到哪裡去。冥冥之中似乎被這兩條線給框死,其實這就是命。   一個人小富小貴,可以靠一時的好運氣。比如我曾經有一個鄰家師姐,高考時表現超水準,本來可能連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或者北京科技大學也考不上的她,居然考上了清華大學。我的母校在隨後十幾年裡,一直將這件事情當作高考表現超水準的範例來講,直到教過她、記得這件事的老師都退休為止。說到這裡,你一定會關心她後來

的人生發展。有一次我在校友會上見到了她,提起那次好運,她卻說,其實在清華就是受了五年罪,後來的生活發展該怎樣還是怎樣,不會因為一次好運氣而改變。   世界上永遠不缺運氣好的人,彩票中大獎的人也是如此,在美國,幾乎所有中大獎的人在十年內都會把幾千萬美元到上億美元的財產敗光。吳曉波在《大敗局》一書中總結的中國早期股市冒險家也是如此。當然,社會學家還可以給出更詳細的統計數字,說明僅僅靠一時運氣好是不可能大富大貴的。   對大部分人來講,其實很難一輩子好運,當然也不會一輩子倒楣,關於後面一點,我會在書中進一步論述。運氣是一時的,且具有很高的隨機性;但命卻影響人的一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一個

人要想得到命運之神的眷顧並不容易。要想命好,首先要認識命的重要性,即信命和認命。信命是知道自己有所不能,認命則是不超越命運的界線,對於得不到的坦然接受。孔子曰:「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不逾矩」三個字就是認命的意思。古希臘沒有孔子,但是他們對命運的認知和孔子差不多。在他們的眾神之神宙斯後面,冥冥之中還有掌控神的命運女神摩伊拉。   當然,我知道這種說法和今天許多人從小接受的教育不一樣。我們認為人定勝天,創造奇蹟,挑戰人類極限,當然包括透過努力改變命運,而不是像我所說的認命。但是,稍微有點邏輯的人就不難想清楚,社會上(包括一些老師)給年輕人灌輸的心靈雞湯不能當真。如果那些心靈雞湯真的管用,在那

些灌雞湯的人自己身上就應該應驗,但事實上卻沒有。   有人將出身好等同於命好,這其實是兩回事,否則崇禎皇帝也不會講,希望子子孫孫不再生於帝王家。同樣的,對於曹雪芹而言,我們也不知道他從小錦衣玉食算是命好還是命差。出身好不過是人生交了一次好運而已,並不代表一輩子的命都能好;反之亦然,生於貧窮之家的人,未必沒有好命。   那什麼是命呢?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對我來講,它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環境的因素和我們對未來劃定的方向。人生軌跡走不出這兩條線,個人的努力、運氣等,不過是讓我們在這兩條線之間做微調而已。   環境的因素不能忽視。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異數》一書

中強調,人出生的時間和地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命運。書中還說明了一個事實:在人類歷史上最富有(按照財富的可比性)的七十五人中,有五分之一出生在一八三○~一八四○年的美國,因為他們趕上了美國的工業革命。 生逢中國改革開放的人,就比生活在一百年前的人幸福;生在宋朝的人,就比生在明朝的人過得好。 人出生的時間當然無法選擇,不過「入境隨俗」的智慧是應該有的,時代需要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這就是信命。不信命是什麼結果?生逢亂世不懂得保全自己,結果就不用說了;生逢人類歷史上少有的治世,依然懷疑它的現實性,就會丟掉一切機會。在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總有不斷唱衰中國的聲音,一些朋友總擔心中國經

濟會崩潰,一直想買房子又不敢買。二十年過去了,這些人發現自己仍然兩手空空,錯失了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紅利。在《矽谷來信》專欄中,我從經濟學、科技發展以及歷史的角度,分析了為什麼中國處在最佳的歷史發展時期,為什麼中國有希望,如果錯過了中國的發展機會,一切努力都事倍功半了。   決定個人命運的第二個因素掌握在每個人手裡。所謂命,就是一個人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法,如此而已,但它們卻決定了人的一生。我在《矽谷來信》專欄中講述了一個朋友的故事,他出身貧寒,卻總能得到命運之神的眷顧。他順利地考入北京大學,之後又進入康奈爾大學學習。他在美國工作的第一家公司就在其任職期間成功上市,之後他又趕上了兩次大的 IPO

(首次公開募股):一次是高盛,另一次是google。在離開高盛之後、加入google之前,他還進了另一家明星公司:亞馬遜。因此,他年紀輕輕不僅實現了財富自由,而且做出了很多重大的發明創造。此外,他的投資也非常成功,子女們也養育得非常好。你可能會說為什麼他的運氣這麼好,想去哪裡就能去哪裡,而且總是在合適的時候到了合適的地方。其實,這不是運氣好,而是「命好」,是他獨特的看問題的方法和行事方式。   我這位朋友看問題的角度很值得每個人學習。我在二○一○年離開google到騰訊時,他對我說:「你這個選擇不錯。」我問他為什麼,他說:「這家公司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尋找獨一無二的價值,這就是他投資(開始的

時候他其實是用自己的時間投資,後來當然是用他的金錢投資)恪守的原則。   對於任何一個炒概念的公司,無論當時在媒體上多麼光鮮,無論一年後股價是否會漲,我的這位朋友都不理睬,他只看那些公司有沒有「錢」途,即賺利潤。即使同樣盈利的公司,他也只看它們是否在業界有說一不二的定價權,他加盟的高盛、亞馬遜、google和騰訊都符合這個原則。   對於某些被國內外投資人熱捧的公司,比如樂視等,他明確地講,它們從短期看,帶不來現金,從長期看,世界上有它沒它都一樣,所以他不會投資這樣的公司,甚至對於一些看似還不錯的公司,比如小米,他也認為不過是眾多公司中的一家而已,沒有定價權,不會帶來巨大的現金,他也不會感

興趣。   當然,他的判斷可能是錯的,也許小米會成為一家好公司。不過他認為沒有關係,本來他也沒有打算在股市賺所有的錢。這位朋友從不眼紅別人賺多少錢,比如我們周圍一些人當年從百度上市賺到一筆錢,他對這種一次性的收入根本不在意,不論多少。雖然這讓他失去了無數次賺快錢的機會,但是他從不後悔。很多人能夠靠運氣賺快錢,做到小富,但是不可能一輩子運氣好。對他來講,如果把注意力放到賺百度這種一次性的錢上,就失去了看問題的固有方法,最後不僅賺不到google或者騰訊的錢,在投資上也做不到長期複合增長。這位朋友非常認命,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從來不去想。他的資源並不比任何人多,但是他只關注自己命中能夠得到的,也就得

到了所應得的。   前一陣和影視圈的朋友談到一個大家熟悉的演員,大家說她是苦命人,嫁人不順,投資也不順,一輩子辛辛苦苦演戲,最後白忙一場。我說,這是她命不好,怨不得別人。一來讀書少,二來圈子太狹窄,以至於見識和判斷力不高。歷史上這樣的人很多,比如十九世紀賺了無數稿費卻又在投資上敗光的馬克•吐溫(Mark Twain)。但凡人的知識面稍微寬一點,交際的圈子稍微廣一點,了解事情稍微全面一點,命就會好很多。   無論是歷史上還是今日,很多人仕途不順,往往是命運使然,並非缺乏運氣。漢朝名將「飛將軍」李廣一輩子沒有封侯,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下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名句,為他惋惜,後人也多因讀了

這一千古名篇而為李廣抱不平。不過,客觀地評估,李廣雖然名氣大,但憑藉戰功卻難以封侯。李廣的運氣並不算差,不僅被匈奴人抓住能脫險,同時機會也不少,但是都失之交臂。因此,只能講李廣的命實在不好,為什麼?因為他看問題和做事的方法有很大的問題,比如,他貽誤了戰機,長官衛青派人去問話,他一氣之下就自殺了,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顯然有問題。再比如,他善於騎射殺敵,但是按照韓信的觀點,這只是匹夫之勇,不足以封侯。《史記》裡沒有記載李廣有效地組織大軍殺敵,雖然他有過這種機會。   李廣一生經歷了七十餘戰,但是沒有練就將才的基本素質(比如《孫子兵法》裡講的審時度勢等),說明他的思考方式有問題,也就是說看問題、處理

問題的方式沒有達到侯的等級(關於這段歷史可以看《史記•李將軍列傳》)。   和李廣相似的是三國時期(其實是東漢末年)的孫策,熱衷於逞個人之勇,結果被壞人所殺。這就是他的命,郭嘉早就算出來,孫策最終會死於宵小之手。孫策曾經有很多好運氣,但是再多的好運氣也改變不了他的命。   前段時間有則報導,說一群人一大早在汽車道上「健走」,被一輛計程車撞了,造成一死兩重傷。網友們評論說「自尋死路」,其實這也是那些人的命,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不是這樣做合不合適、安不安安全,而是在馬路上別人不敢撞他們。如果大家看看周圍,這種不把自己的命當回事的大有人在,而這些人幾乎沒有一個混得像樣。   既然命運不是天生的,那

麼一個人的命運又是怎樣決定的呢?讓我們來想像這樣一個場景:如果有人在大街上搧了我們一個耳光,我們會做何反應?   所有的反應概括起來不外乎三種:第一種,一巴掌搧回去;第二種,認了,摀著臉走開;第三種,先冷靜分析,也許我們真該被搧,那就接受教訓,也許對方就是個混蛋,我們或許該叫警察,當然也可能日後會有人整治他,讓他記住教訓。   人生中總會遇到各種麻煩和難題,那就如同別人或者現實生活不斷地在搧我們巴掌。對待這些巴掌的態度和處理方法決定了我們的命運。比如上小學時,第一次考試沒有考好,怎麼辦?第一種方法是把考卷撕了,甚至把同學的考卷也撕了,這就相當於一個巴掌搧回去,甚至有的家長還幫忙搧。第二種方

法是從此不學了。很多人告訴我,這輩子沒有學好,就是因為小時候老師破壞了他的學習興趣,這相當於摀著臉認了。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是在找理由,為自己的不成器開脫。第三種方法是分析原因,或許該努力,或許老師改錯了考卷(這種情況是有的),或許老師不是好老師,或許家長考試第一天就不該帶孩子去迪士尼玩……接下來根據不同的情況找出改進的方法,並且落實。   人一輩子被搧巴掌的情況和原因很多,各不相同,但是一個人對待它們的方法卻不會改變。習慣於搧回去的人一輩子都在搧別人巴掌,認了的人一輩子都在認了。英國著名首相柴契爾夫人喜歡講以下這段話:   注意你的想法,因為它能決定你的言詞和行動。注意你的言詞和行動,因為它

能主導你的行為。注意你的行為,因為它能變成你的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能決定你的命運。   這可能是今天所說「性格決定命運」的由來。其實決定命運的還包括習慣、行為及其背後的思考方式。思考方式出問題的人,命運之神是永遠不會眷顧的。前面提到的那些在馬路上健走的人,就屬於思考方式出了問題。   東方人愛走的另一個極端就是凡事都認了,當然大部分人會安慰自己說,「忍字頭上一把刀」,表示自己「內心強大」。比如在公司,某個主管就是小心眼,欺負他,工作都讓他做,但從不提拔他,很多人就想,自己應該更努力一點、勤懇一點,打動主管的心,但是主管還是會欺負他。這就相當於摀著臉

認了。   很多逼孩子讀書的家長也是如此。我聽到一些國內的家長教育孩子,「爸爸媽媽沒本事,你好好讀書,將來就有出息了。」事實上,等到他們成了學霸、上了好的大學,才發現自己依然沒有機會。家長沒本事,就像挨了社會或者周圍人幾個巴掌,夢想著孩子將來成績好就能翻身,其實就是認了的表現。以認了的態度對待人生一道又一道的難關,就會不斷地被這個世界搧巴掌。命運其實在從小對待挨巴掌的態度時就已經決定了。   在美國,很多亞裔的情況也是類似。美國的大學不能公平地對待亞裔子女,分數的要求比其他族裔高很多,大部分家長就是認了的心態,讓孩子多考幾分。其實,考再多分也沒用,只會讓亞裔之間的競爭更激烈而已。解決問題的

根本方式是要努力廢除歧視亞裔的「平權法案」,但是絕大部分亞裔家長一談到這件事就認了。二○一六年,作家劉震雲在北京大學的畢業典禮上講,阿Q和祥林嫂是中國人的父母,其實他們都屬於被搧巴掌就認了的人。 人對巴掌的反應,其實決定了一生的命運。   當我們認清了決定命運的因素,以及古今中外各種智者、各種被命運垂青的人的思考方式,並能夠用它們來替代我們那種要嘛認了,要嘛魯莽地搧人巴掌的思考和行動,就會有好命。在中國今天的大環境下,成功的機率很高。在這樣的大前提下,我們有好的思考方式,懂得如何最有效地做事,想不成功都難。   本書講述了我對人生的看法,以及古今中外智者自我提升的智慧,思考如何成功地創造精

采的人生。同時,我也就商業本質和未來世界,分享了我在職場晉升和投資等方面的經驗。當然,全書都是圍繞個人精進這個主題。 我們和天才相差有多遠? 我一直認為天才是存在的,而且我們往往無法望其項背。比如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是公認的天才。不過,在他那個時代,人們都說馮紐曼(John von Neumann)更聰明。據費米(Enrico Fermi)和費曼(Richard Feynman)等人回憶,他們需要用電腦算一晚上的題目,馮紐曼心算半小時就能算出來。 當然,當時的電腦不是很快,每秒只能進行五千次運算。費米和費曼已經被認為是天才級的科學家了,但和馮紐曼的差距卻如此之大,可見

天才真是讓人難以仰望。此外,馮紐曼也是「現代電腦之父」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的精神導師,圖靈在提出電腦的數學模型(也稱為圖靈機)時,就是受到馮紐曼的著作《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Mathematical Foundations of Quantum Mechanics)的極大啟發。 長期以來,我一直認為聰明應該是成就一番大事的必要條件,特別是在科學上。我的智力讓我難以理解那些最高深的科學理論,因此就算在科學上我有貢獻的精神,能做出的成就也非常有限。人常常會對自己沒有的東西好奇,正因為我不是天才,所以想尋找到那些超級聰明的人,和他們聊聊天,看看人能夠聰明到什麼地步。 我曾

有一位同事就屬於這種人,他在二十幾歲時,就獲得了三次世界謎題比賽的冠軍、四次亞軍,還是美國隊的領隊。實際上,有七次決賽都是他和同一名德國選手對抗,用他的話說,那個德國人比他厲害一點。我的這位同事後來第一次參加世界數獨比賽,就獲得亞軍。我曾經試圖解一道謎題,想了很久不得其法,他三兩下就搞定了。我並不是笨蛋,如果用智商來衡量,我測試的結果都在一百五十左右,但我的這位同事明顯高於我,應該算是很聰明的人了。不過這位超級聰明的人很快離開了google,因為他的心思並不在工程上,而在解謎題上。在google內部,成就最大的人並非那些智力最高的人。 在工程方面,智力只是成功的諸多因素之一,遠遠不是決定的因素

。但是我過去一直認為那些在科學上做出一番大事業的人應該是絕頂聰明的天才,這當然是從結果判定,或許有倖存者的偏見。我在博士畢業後,有幸先後和四位諾貝爾獎得主深入交流,他們分別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夏普(William Forsyth Sharpe)、物理學獎得主亞當‧黎斯(Adam Guy Riess)和朱棣文、化學獎得主布萊恩•克比爾卡(Brian Kobilka)。在這裡,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他們的印象。

小米觸控筆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電子股方面,觸控面板廠F-TPK (3673) 第3季虧損逾5個股本,在公司祭出庫藏股以及明年獲利展望並不差的情況下,開低後迅速黑翻紅,尾盤更拉至漲停101元,並爆出9.7萬張大量,單日股票週轉率達27.8%。面板雙虎也跟進大漲,友達 (2409) 拿下小米筆電面板訂單,明年首季將開始量產出貨,昨日勁揚2%,一舉收復月線及季線;群創 (3481) 價量俱揚,強彈3.64%。光電類股(TSE34)在大立光大漲推升下,類股指數大漲2.84%,雙千金大立光 (3008) 、漢微科 (3658) 持續走揚,力撐大盤維持高檔整理,尤其股王日K連5紅,站上2900元。股后漢微科則是虎頭蛇尾,盤中一度企圖挑戰1500元大關,終場漲幅收斂,僅小漲15元,以1430元作收。LED驅動IC廠聚積(3527)業外匯兌收益大進補,彌補第三季本業獲利減少部分,單季稅後EPS1.59元,前三季稅後EPS 2.81元,獲利激增股價跳空漲停。觸控晶片廠矽統 (2363) 第三季獲利搶眼也大漲慶祝;網通股搶搭大陸十三五列車股價飆高,智邦 (2345) 盤中亮燈攻頂,帶動友訊 (2332) 、仲琦 (2419) 、譁裕 (3419) 同步走高;宏達電 (2498) 10月營收創下近5個月新高,激勵供應鏈位速 (3508) 漲停,非蘋陣營華冠 (8101) 、毅嘉 (2402) 、美律 (2439) 聯袂走揚;聯鈞(3450)昨日股價受到基本面激勵,上攻漲停作收。儘管外資昨日賣超111張,但在本土自營商買超719張相挺下,三大法人呈現單日買超750張。近期好消息頻傳的英業達(2356),昨日股價強漲5.73%收在20.3元,終於在睽違4個月後,重新站回20元大關。觀察近日法人買盤,可發現外資籌碼已提前搶進,在近10個交易日裡就買超9日,若放大到近20個交易日來看,也只有2天呈現賣超。生技族群在長線政策利多帶動下股價仍舊趾高氣昂,包括F-佐登(4190)、懷特(4108)、F-康友(6452)以及景岳(3164)漲幅都超過半根停板,絲毫未受大盤回跌影響。傳產股方面以玻陶類股(TSE18)表現最弱,跌幅達2.33%,
汽車股(TSE22)因政策不確定性干擾使Q4車市恐怕不旺,僅裕隆 (2201) 力守平盤以上,其餘(22)均下跌作收;塑膠股(TSE13)回檔修正,台塑四寶全數下跌,台塑 (1301) 、南亞 (1303) 、台塑化 (6505) 都下挫1%以上。昭輝(1339)第3季在匯兌收益助陣下,單季EPS看好將攀上1.6元新高,且第4季起進入外銷旺季,激勵昨日股價收67.6元,漲幅超過6%,成交4,104張,三大法人當中以投信連4買最為積極,昨天買超372張。金融股(TSE28)在馬習會周六登場利多預期下繼續走揚,國泰金 (2882) 大漲超過3%一口氣收復年線跟半年線,表現相對亮眼。陸股繼前日大漲,昨日上證指數再接再厲漲破3500點關卡,滬深2X (00637L) 、上証2X (00633L) 交投火熱,聯袂飆高12%以上。營建股宏盛(2534)受惠10月份台北市士林「宏盛陽明」看屋人潮增加1成多,這兩天股價表現強勢,尤其昨日價量同步攀升,以平高盤開出、尾盤1小時暴衝至17.65元,漲幅達6.65%,成交張數放大至1,196張。

每日觀盤重點,歡迎訂閱MoneyDJ TV的粉絲團哦!
https://www.facebook.com/moneydjtv

兩岸電子商務經營模式財務績效比較分析

為了解決小米觸控筆的問題,作者鄭旭晴 這樣論述:

摘要 近年來由於電腦及網路的普及與興盛,也因智慧型手機上網非常便利,人們利用網路交易的模式,改變了以往傳統的交易習慣。以致於新型態的電子商務模式成為交易的新主流。電子商務成為熱門話題,大量關於電子商務的文章書籍開始出現。本研究回顧與彚整歷年來文獻資料,發現鮮少有文章從政治、經濟、社會、科技分析->優劣分析法->平衡計分卡->方針管理->財務分析等依序來驗證電子商務企業願景目標下,企業家決定的各項策略。故本研究除依序探討其是否方向正確,經營成功外,也探討須修正的經營策略。本研究期望從多方面的分析包含非財務面的及財務面

的分析,能對電商產業在未來經營上,對學界未來研究上,對政府未來的法令制度能更有助益。研究結果顯示,兩岸電子商務具以下的差異:企業家的個性及經營的願景,所招募的人才,因應局勢改變策略的能力,前瞻性的布局,法令制度與政策支持等,影響了個案研究公司的發展規模。關鍵詞:電子商務、策略、優劣分析法、平衡計分卡、方針管理、財務分析、杜邦分析

鴻海為什麼贏得夏普:前夏普技術長為你揭開百年品牌犯下的二大致命失策

為了解決小米觸控筆的問題,作者中田行彥 這樣論述:

全世界最了解夏普的男人 中田行彥:「鴻海是夏普唯一的選擇!」 在夏普工作33年、精通液晶及太陽能電池的前技術長, 一步步解析逼近其失敗的深層理由。 看日本百年品牌是如何走向崩壞之路? 鴻海又為何有資格贏得夏普,開創新局?   ★ 台灣版特別序文:「鴻夏聯盟,將使亞洲製造業大洗牌」   ★《商業周刊》1482期作者獨家專訪、1493期書摘   明明擁有全球頂尖的研發技術,卻被台灣、韓國及中國一步步超越,夏普到底犯了什麼錯?   目前全世界唯一有能力量產第十代液晶面板、讓鴻海郭台銘不惜動用大筆個人資產也要拿下,耗費巨資成立的大阪「堺工廠」,是拖垮夏普的關鍵因素之一?   是這些因

素讓郭董逆轉勝!   →第一大失策:陷入「創新的兩難」,給台灣、韓國趁虛而入的機會。   誤判趨勢,採行「選擇與集中」策略,專注於開發研究、重視團隊合作、研發出超時代的4原色液晶電視的結果,卻不受消費者青睞,最後深陷三星「破壞性價格」液晶電視的陷阱。   →第二大失策:和同胞日本顯示器(JDI)墮入自相殘殺的削價競爭。   一度擁有小米手機60%智慧型手機面板訂單,卻因為台灣觸控面板廠商倒閉,從此錯失中國龐大的手機面板市場,甚至千元手機。但,漁翁獲利的其實並非台灣友達、韓國三星甚至中國京東方科技,而是被JDI趁隙而入!   「無法適應變化,就注定遭到淘汰。」   中田行彥在本書以「當事

人」和「分析者」的二個觀點來敍述。   曾經是夏普液晶事業相關的「當事人」,之後在大學以企業管理學家的身份研究日本的製造業而成為了「分析者」,作者能用更宏觀的多元角度分析夏普的成敗,一層層剝開新聞媒體看不到的真相! 名人推薦   台灣異康Fintech集團首席資深顧問、   前巴克萊/花旗董事總經理及亞洲科技首席分析師│楊應超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詹文男   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日燦   ──特別推薦 日本亞馬遜商業經濟類書籍TOP1,讀者熱烈推薦:   ★★★★★ 很精采的併購分析!   「曾為夏普工作33

年的作者,分析起來精闢又精彩。本書不只詳細記錄鴻海收購的過程,也針對經營做了分析,值得一讀。」   ★★★★★ 鞭辟入裡!   「看完後能夠理解夏普選擇鴻海的合理性了。在夏普面臨存續危機的時刻,或許唯有鴻海能夠善加利用夏普持有的技術而起死回生。內容高水準,文章簡單易懂,不論學生和式社會人士都很推薦!」 作者簡介 中田行彥(Nakata Yukihiko)   1946年京都出生。1971年神戸大學研究所課程修畢後,進入夏普工作。於夏普任職33年,其中18年負責太陽電池研究與開發、12年參與液晶的研究開發,並擔任液晶事業本部技師長(技術長)等職務。職涯中有3年赴派美國擔任夏普美國研究所研

究部長等職務。   2004年起,成為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教授,負責「技術經營」的研究與授課。現為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研究所經營管理研究科教授暨同大學亞洲太平洋創新管理中心(AP‐IMAC)中心長。日本MOT學會企劃委員長。2009年10月~2010年3月,於美國史丹福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大阪大學工學博士、立命館大學技術經營博士。 譯者簡介 林佑純 (第一~四章)   淡江大學日文系、日本平成國際大學法政系畢,曾在日商企業擔任祕書,現為專職譯者。熱愛旅遊及接觸世界各地文化,相信任何類型作品皆有迷人之處。翻譯作品類型有文藝、心理、企管、財經、健康、休閒等,期許自己成為廣度、深度皆具的日文譯

者。 奈勻(第五~七章)   1983年的天秤座。淡江大學日文系畢業後,靠著一股傻勁在譯界打滾。   歷經書籍翻譯、研究單位筆譯後,又轉到科技公司當社內口譯。譯作橫跨商業及小說各類書籍。 洪淳瀅(第八~十一章)   高雄人。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所碩士,2009年取得日本交流協會主辦的「貿易人才赴日研修計劃」資格,赴日研習貿易實務及國際化戰略等課程,並取得結業證明。2012年設立純子中日翻譯工作室,成為專職譯者,協助各企業主翻譯電子電機、機械化工、建築設計、醫學保健、財務金融、專利契約等領域的專業技術文件。 程永佳(第十二~十四章)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碩士畢業,專攻經營學

(日本交流協會獎學金)。畢業後在日本工作約一年半後回台,雖然專業領域是商業財經方面,對其他領域的翻譯也樂於接受,認為翻譯不同領域的東西是個吸收新知的好管道。   ﹝推薦序一﹞鴻海有史以來最好的投資/楊應超 ﹝推薦序二﹞鴻夏合併,台灣科技產業的里程碑/詹文男 ﹝台灣版前言﹞鴻夏聯盟,將使亞洲製造業大洗牌──對鴻海的期望及其未來的課題與挑戰 【第一部】夏普如何走上被鴻海併購這一步? 第一章 鴻海與日本官民基金的拉鋸戰  到底該「防止技術外流」抑或選擇「全球化」?/就算裁掉一三%的員工,也挽救不了頹勢/日本早已成為輸出技術人員的大國/國家積極投入救援基金,結果卻是凶多吉少/產業

革新機構到底是何種組織?/為什麼鴻海想要夏普?/若非夏普夠本事,沒有人會多看一眼/「一起贏過三星吧!」/郭董終於結束對夏普的單戀/過高的成本拖垮夏普/鴻夏聯手,將可拿下世界第一市占率! 第二章 亂成一團的股東大會 重建計畫無誠意/夏普想變成中小企業來翻轉債務?/債務股權化與發行優先股/媒體報導讓股東失去耐性/股東要求社長、董事下台/與鴻海合作,要選擇液晶還是家電 第三章 變中小企業是擺脫虧損的解藥? 「減資」為何可以填補損失?/沒有信任就無法得到情報/成為廢紙的日本航空及天馬航空股票/99.6%減資的大榮超市,最後下場是股票下市 第四章 公司治理失能,領導者誤判情勢 何謂公司治理?/組織

內部習以為常的對立與衝突/紛爭,來自事業部門的文化差異/繼承創業理念的第二代經營者,佐伯旭/擴大投資液晶的町田、片山時期/無法掌握經營實況的領導者 第五章 頂尖太陽能技術,卻是郭董眼中的拖油瓶 堅守半世紀等到的好時機,卻沒賺到錢/創辦者的熱情、領先全球的技術/誰是罪魁禍首?/政策大轉彎,全力研發薄膜太陽能電池/被郭董視為拖油瓶的太陽事業 【第二部】第一場敗仗:成也液晶,敗也液晶 第六章 什麼是液晶? 液晶的原理,如同調節光線的百葉窗/廢材,成就液晶技術突破盲點/顯示數字,卻無法顯示動畫/薄膜太陽能電池停產,造福液晶技術發展/二公分之差招來的好運/十四吋顯示器「成功才付錢」的挑戰/三年1.8

倍的西村法則/世代交替,從1.8加速至2倍/台灣、韓國漁翁得利 第七章 重蹈日本半導體產業覆轍 只在必要時做必要的投資/信仰技術的陷阱/創新的兩難/群龍聚首,卻是弱者聯盟?/台灣、韓國何以超越日本?/後進者的策略優勢 第八章 那些年,讓夏普強盛的泉源 研發零污染的無機EL顯示器/製造業尊重自由研究風氣/為了共創未來,不惜出借優秀人才/承擔風險、接受挑戰的精神/現場力,是液晶生產的後盾/早期階段的「整合」才是王道/競爭力的泉源:團結力/用「觀看」學習技能/整合已被「模組」取代 第九章 選擇與集中策略的對與錯 大膽挑戰以液晶取代映像管/象徵日本頂尖技術的龜山液晶/「黑盒策略」以一條龍生產模式

,防止技術外流/積極投資第六代與第八代液晶/龜山成就是夏普與外部廠商合作的成果/全國相關企業一同集結到龜山 第十章 低價液晶電視上市衝擊 電視零件全都成了模組/消費者買什麼?/原來是三星設下的陷阱?/三星動手腳的間接證據 第十一章 堺工廠成為夏普重擔 實現日本製造業理想的合作模式/投資堺工廠是正確的決定/錢都花到哪裡去了?/沒有技術創新,就無法降低成本/高品質,高滯銷/與索尼合作,卻因延遲交貨信用掃地/負面連鎖效應 【第三部】 第二場敗仗: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競爭失利 第十二章 智慧型手機在中國的決定性失敗 為什麼夏普不加入JDI?/中國手機市場是解藥?/一間台灣公司突然倒閉帶來的營運危機

/兄弟鬩牆,拉垮夏普/山寨機席捲中國市場/不願追隨潮流,拱手讓對手超越/唯有適應變化,才得以生存 第十三章 日本液晶產業的未來 三個相對概念與正確的企業行動/三種創新的兩難/日本顯示器聯盟有勝算嗎?/中國對液晶的「爆投資」將帶來什麼影響?/想殺出活路的韓國液晶產業/技術開發落後韓國,有機會扳回一城嗎? 第十四章 整合型國際經營2.0 何謂工業4.0?物聯網又是什麼?/遠距離也可以做到整合 ﹝台灣版後記﹞ ﹝參考文獻﹞ 推薦序1 鴻海有史以來最好的投資   這個標題是我在2012年的研究報告下的,那時鴻海第一次和夏普簽訂投資,但這起併購卻因為夏普的股票從五百多日圓跌到二百日圓以下而

暫緩,直到今年才正式完成,真是好事多磨。   1999年起,我以外資分析師的身份研究亞洲科技硬體產業,包括2000年提出高盛第一份鴻海研究報告,以及2004年市場上第一份香港富士康的研究報告。這17年中,我看到鴻海從一個零件小廠發展到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製造公司,也深深感佩董事長郭台銘的企圖心,因為沒有郭董,就沒有鴻海。   記得第一次和郭董見面是在2000年鴻海的股東大會。那時根本沒有分析師或投資人出席,只有少數媒體到場。由於我是現場唯一的分析師,郭董特別來跟我聊天,當他得知我是高盛的分析師,馬上說自己剛從美國回來,還見了美國高盛的光纖分析師,也跟我討論光纖產業。我嚇了一跳,困惑一個小小零

件機殼連接器公司的老闆,為什麼對光通訊那麼先進的產業如此熟悉?   我加入瑞士信貸和花旗集團後也持續研究鴻海,才慢慢了解郭董的思維,也發現他驚人的企圖心。他絕對不會滿足於製造小零件,而是什麼都要做,包括當時的反方向垂直整合(從做零件到整機),從1C(電腦)到3C(通訊及消費者電子產品),後來延伸到7C(汽車、內容產出、通路、雲端等)無所不包。客戶從惠普拓展到索尼(Sony)、諾基(Nokia)、摩托羅拉(Motorola)、戴爾( Dell),甚至連我們還不知道什麼是iPhone 時,鴻海已經做出來了。郭董永遠是市場第一位,也永遠要當第一名。   2008~2010年之間,在我回鍋野村及巴

克萊做分析師前,因緣際會到科技產業當了兩年財務長,而有機會進一步了解鴻海,發現郭董其實很想做品牌,只是怕得罪客戶,不敢做也不敢講,這也是宏碁和緯創,還有華碩跟和碩當年分家的原因。鴻海雖然有富士康(Foxconn)這個品牌,也只敢主打零件品牌。郭董後來想了個方法,要當品牌客戶的客戶,所以跑去做通路,包括萬馬奔騰(小型電器專賣店)、賽博數碼(3C通路),現在則跨足電子商務。   郭董一貫積極的態度,讓我聽到鴻海要買夏普的消息後,不但一點也不吃驚,只想拍手叫好,因為郭董終於可以一圓他的品牌夢了。記得當時郭董特地從日本大阪興奮的打電話給在新加坡出差的我,也一起參加東森專訪郭董的節目,最後還邀請我到他

家長談了六個小時,更別說股東大會前後加起來將近十三小時的談話,郭董的熱情不言而喻。雖然我是電機系背景的科技產業分析師,但每次跟郭董談話都像在上課,他還不斷對我分析面板的重要性,最後終於得償所願買下夏普。   很高興本書可以讓讀者了解鴻海為什麼要買,或說為什麼可以贏得夏普,但是我更希望讀者知道鴻海為何會成功,以及郭董每一個行動背後的目的何在。他做事很少一箭雙雕,而是一箭多雕。郭董白手起家,不靠家產、不靠政府幫助成功的故事,絕對不是出於偶然或運氣好。   這次併購夏普,從2012年每股五百多日圓,到最後成交每股一百日圓以下,都顯現出郭董的談判功力和策略。所以公司成功一定要看老闆,就像賈伯斯之於

蘋果一樣重要。雖然整合夏普及轉虧為盈不是件簡單的事,但是我對郭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決心深感欽佩,也有信心可以在二~三年內看到成績,請大家拭目以待。 文/台灣異康Fintech集團首席資深顧問.前巴克萊/花旗董事總經理及首席科技分析師 楊應超 推薦序2 鴻夏合併,台灣科技產業的里程碑   歷經一波多折,鴻海終於擊退代表日本政府扮演救世主角色的產業革新機構,接手重整夏普。於2016年4月2日正式簽約,為鴻夏戀畫下完美的據點。   以台灣一家成立四十二年的公司,能夠購併擁有百年歷史、且日本人引以為傲的企業,絕對是台灣科技產業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其成敗牽引著台日電子產業合作未

來的想像,以及台灣產業是否能夠藉由跨國合作更上層樓,值得國人給予更多的關注與祝福!   鴻海之所以對夏普緊追不捨,主要是想取得夏普的面板技術,提升與大客戶蘋果的議價力、透過其商品創新力提升鴻海的獲利力,運用其優質的品牌與各式家電產品為鴻海代工體質作轉型。為了爭取各界支持,鴻海更喊出「台、日攜手抗韓」,希望藉此提高購併的勝算。   對夏普而言,到底是要選擇代表日本政府的產業革新機構?還是接受台灣鴻海的購併,相信過程中也是猶豫再三。尤其對日本人而言,即便過去台日合作有許多成功案例,但大多是日廠以先進者身份將技術移轉給台灣企業,指導者的角色也符合日本一直以來希望在亞洲扮演的角色。不料這次卻被過去

指導的台灣後進併購,對於擁有民族優越感的日本人而言,真是情何以堪。   鴻海終究勝出,除了提出的條件較佳之外,主要還是夏普看好各自擁有的優勢,認為雙方若捐棄成見有效整合,就能發揮1+1>2的綜效,不僅促成鴻海提升市場競爭力,也協助夏普擴大市場範疇,這是一個雙贏的合作。   若綜效得以發揮,將為台日產業合作樹立一個卓越的典範,亦即日本的高思維(High Touch)與高品質(High quality)與台灣廠商的靈活(Flexibility)與速度(Speedy)發揮互補效益,未來其他日本大廠有可能作為參考,加強兩國產業實質合作,相信這是相關支持者最樂見的結果!   鴻夏戀的過程高潮迭起,

張力十足,但各界獲得的消息,大多是國內媒體的觀點,多流於表面與臆測,無從得知實際的決策流程與思考,本書作者中田行彥從一個「當事者」(曾在夏普擔任技術研發工作三十三年)及「分析者」(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教授技術經營)的角度來敘述這段過程,不僅對夏普的衰敗有深入探討,對全球電子產業局勢過去與未來的發展,亞洲各國的競合,以及日本電子產業未來應該採取的策略,都有獨到的見解,內容鞭辟入裡,實務、理論兼具,非常值得產、官、學、研各界人士深入研析! 文/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 詹文男 第一章  鴻海與日本官民基金的拉鋸戰為什麼鴻海想要夏普?鴻海是一間什麼樣的公司呢?鴻海精密

工業,是台灣最大的企業體「鴻海科技集團」(Foxconn Technology Group)的核心企業,也是世界最大型的代工生產電子產品的企業(EMS),集團國內外總員工數超過一百萬人。主要的客戶為美國蘋果、惠普HP(Hewlett-Packard)、中國的小米科技等,日本則有索尼、任天堂、軟銀等。鴻海在夏普二○一二年面臨經營危機時,因出資大阪堺工廠而建立深厚的交情。說到郭董如何以一代之力,建立起這個大型企業,要從他一九七四年,二十四歲時創立的「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講起。一開始,鴻海充其量只是大街小巷都有的家庭代工廠,專門製造塑膠製的黑白電視選台開關。之後進入電腦(PC)時代,因成為電腦製造

商的零件代工廠而急速成長。更因為適時投入中國的低廉勞動力,開始因大量生產而擴展規模。結果,鴻海因建立能發揮最大限度經濟效應的「勝利方程式」,打下現在的基礎。但是,這個勝利方程式,卻因為近年來中國工資高漲,逐漸遇到瓶頸。因此,郭董才想藉由與夏普合作,嘗試將原本低附加價值的生產,轉為高附加價值的生產。其中一項嘗試,就是投資液晶。鴻海旗下的群創光電(InnoLux),是二○一○年用新台幣五十三億元(約五千億日圓),併購了液晶電視大廠奇美電子而成。另外,也收購了專門生產中小型液晶的統寶光電。這些動作使群創成為世界第三大的液晶面板製造廠商。只不過,因液晶產業的競爭日漸激烈,才希望進一步得到夏普。實際上,

二○一五年群創光電的合併淨利,為新台幣一百零八億元(約三百七十八億日圓),和上個年度相比少了一半。這可能是郭董想要加入夏普持有的技術,謀求強化技術層面與規模的理由。郭董的個人資產約有一百億美元,在台灣被稱為「現代成吉思汗」。雖然他右手曾纏繞過,與成吉思汗有淵源的寺廟的念珠,但其經營手腕不但「獨裁」、也「重視效率」。此外,二○○五年愛妻過世後,也因為與多位女性傳出緋聞而頻頻登上媒體,是位相當有個性、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

消費者心目中理想之智慧型手機分析與探討-以南部某手機電訊行顧客群為例

為了解決小米觸控筆的問題,作者鄧宏翊 這樣論述:

隨著科技的快速演進,現代人對行動通訊、無線上網與多媒體娛樂的需求更甚以往,所謂的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 產品定位已從過去單純的通訊產品,轉為代表個人化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以往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給人的刻板印象大都是:操作介面複雜、外型厚重、專門給商務人士使用。直到APPLE、Samsung等各大廠牌相繼推出多款大受好評的觸控式手機,讓操作變得更簡單直覺,外型也設計的較輕薄,逐漸拓展了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族群與市場。智慧型手機市場競爭空前激烈,不斷推陳出新,種類也變得相當多樣化,由於3G 及Wi-Hi網路的普及化,讓多數年輕族群普遍的都擁有智慧型手機且更經常使用其應用軟

體「APP」,尤其在電信業者努力下,相繼推出各種適合智慧型手機的加值服務,手機提供的服務從娛樂、休閒、商務、資訊…等各方面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智慧型手機已成了炙手可熱的個人消費性電子產品。本研究旨在探討消費族群對於心目中之理想智慧型手機必須具有那些特點。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問卷發放地方則選定南部一家筆者所熟識手機電訊行之顧客進行分析。藉由回收之問卷,據以探討出哪些特性會是影響消費者在購買智慧型手機時的消費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