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樓板載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工廠樓板載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FrancisD.K.Ching,BarryS.Onouye,DouglasZuberbuhler寫的 Francis D.K. Ching 建築人必備經典《圖解建築結構》+《圖解建築構造》套書 和台灣綠屋頂暨立體綠化協會的 我愛綠屋頂:把自然帶回城市,讓房子冬暖夏涼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求助:工厂厂房承重及机器载荷计算 - 土木在线论坛也說明:1.现在我们的厂房设计的承重为1000Kg/平米,但在实际应用中假如我的机器有4000Kg,只有4个支撑垫脚,分布如附件所示,它对车间地板的承重如何计算? 是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易博士出版社 和麥浩斯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所 閻嘉義所指導 林柏佑的 以機具配重提升廠房轉型耐震能力 (2013),提出工廠樓板載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廠房轉型、載重配置、ETABS。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專班 黃斌所指導 許淑貞的 國內輕型鋼構住宅結構接(節)點之調查研究 (2009),提出因為有 輕鋼構、輕型鋼構、鋼構接合、構造接合、接合部、接點、節點、接頭的重點而找出了 工廠樓板載重的解答。

最後網站綠屋頂建置工法及案例分享 - 臺北市首座則補充:成大魔法學校. 蓄水型植生盆. 使用盆器種植植物,依容器造型尺寸. 設計排列所形成之綠屋頂。 樓板載重≧ 250KG/m2。 建置方法容易,成本低,需高度維養,. 過去常見有盆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工廠樓板載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Francis D.K. Ching 建築人必備經典《圖解建築結構》+《圖解建築構造》套書

為了解決工廠樓板載重的問題,作者FrancisD.K.Ching,BarryS.Onouye,DouglasZuberbuhler 這樣論述:

國際建築暢銷書權威Francis D. K. Ching經典著作建築人必備的結構、構造入門學習專書 Ching 的一系列專書以簡明豐富的圖像,將建築和建築製圖的原則傳遞給即將進入實務界的建築系學生、並持續鼓舞著無數有志進入設計領域的讀者。── 美國建築師公會協力成就最高榮譽A.I.A. Institute Honors for Collaborative Achievement 他創造了所有設計者和建築師都能使用的建築基礎語彙!── 庫柏‧休伊特國家設計獎評審團特別獎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Award Special Jury Commendation第

1冊: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第二版全譯本)【修訂版】最完整詳盡的內容 ╳ 最友善的溝通介面 ╳ 最先進的建築案例整合設計、製圖、實作三段流程,全球建築院校一致推薦的結構入門專書偉大的建築物之所以能屹立不搖,靠的是安全穩固的結構系統支撐,沒有適當的結構方案,再宏偉的設計願景也無法實現。在當前的分工制度下,結構的分析與計算由結構技師負責;然而,統籌設計與監造的建築師也必須對結構有充分的認知,才能將設計的構想往製圖、建模階段推進,進而落實兼具美學與力學可行性的永久建築物。三位作者以建築師的宏觀視野和豐富的教學現場經驗,不僅清楚勾勒出建築結構的脈絡,更系統化地統整出建築實務中的結構方式,提供

建築設計時的實用做法參考。書中的八個篇章全面涵蓋建築結構的各個面向,依序探討建築結構中重要的基本議題、結構樣式的可能性、水平跨距、垂直向度、側向穩定性,再進階到長跨距、高樓層結構、以及結構系統和其他建築物設備系統的整合方法。本書以「建築設計思考」為核心,引領讀者在初期設計階段就導入正確的結構概念。當設計與結構相輔相成,一定能實踐更多不平凡的建築想像。獨家收錄譯序   張正瑜 常式建築(OASIStudio)主持建築師專文   戴楠青 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助理教授專文   曾柏庭 Q-Lab 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導讀   姚昭智 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專業推薦 (依照姓名筆劃排列)王聰榮(台北

科技大學建築系暨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教授)余 烈(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呂良正(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許俊美(第13屆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廖偉立(立‧建築工作所主持建築師)潘   冀(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謝紹松(永峻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戴雲發(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本書特色▶ 不做艱澀的力學運算,建立原理原則,奠定建築結構的全面概念▶ 超過1000幅程氏指標性繪圖,深入關鍵細節、激發設計靈感▶ 全新版本收錄當代經典建築案例,具體剖析國際知名建築大師的結構手法  ▶ 附錄中英建築詞彙對照表,學生和業界人士都能隨時使用的參考資源第2冊:圖解建築構造(第五版全譯本)40

年淬鍊、著作難度最高、AIA協力成就最高榮譽既廣且精、深入淺出,實踐建築理念的靠譜真功夫要在一本書之中涵蓋當今的建築材料和構造技術幾乎是天方夜譚,這正是《圖解建築構造》這本博大精深的實務綜論受到國際間推崇的原因:具深度、廣度、經得起時間考驗。1975年問世的第一版《圖解建築構造》以其俐落的繪圖說明深奧構造原理的獨特風格,旋即引起建築領域人士的重視,並且樹立了一門「以視覺方法學習建築設計及其構造關係」的典範。1991年,第二版延伸討論材料,將結構鋼材、鋼筋混凝土、帷幕牆系統納入;2001年的第三版,除了新增建築結構的相關知識,更以美國身心障礙者法案之無障礙執行準則(ADA Accessibili

ty Guidelines)和美國建築施工規範協會綱要編碼(CSI MasterFormatTM )重新編寫;2008年的第四版,第一章介紹了具有永續、環保精神的LEED○R綠建築認證系統,彰顯作者長期以來對土地和環境的關懷,進而重新喚起本書最初的宗旨:設計者在規劃開發建築物和基地時,必須保持環境敏銳度、回應環境和氣候,降低建築物對能源的依賴度。因此,2014年的第五版繼續落實「永續」概念,新增了照明科技和節能的做法。在漫長的四十年當中,作者始終以任重道遠的態度,勤懇地檢視並不斷擴充書中資訊,成就一本建築實務界無人不知、不能不擁有的傳世經典。實現建築設計理念,從了解材料、工法、施工性出發。本書

12章節的主題為:1 建築基地 2 建築物 3 基礎系統 4 樓板系統 5 牆系統 6 屋頂系統 7 濕度與熱防護 8 門與窗 9 特殊構造 10 完成面作業 11 機械與電力系統 12 材料須知。每一主題以30~50小節分述,龐雜的構造原理和細部實務透過系統化、圖像化、邏輯化的編撰,能讓讀者有效地理解與應用,滿足「見樹又見林」的雙重期待。除了內容扎實,《圖解建築構造》做為Ching系列著作中實務性質最高的一冊,完美地將《建築:造型、空間與秩序》、《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設計圖學》、《圖解綠建築》、《室內設計圖解》等被譽為建築學習經典之精華融於一體,更顯其不可或缺的珍貴價值。對於

即將進入或已經在建築實務界的工作者來說,奠定了基本的觀念理論、兼具構法和工法的細部知識,未來不論在設計或建造過程,或在面對業主、合作對象、或自然環境的時刻,一定能做出最適宜的專業判斷,進一步演譯高品質的建築佳作。專業推薦 (依照姓名筆劃排列)吳春山(麗明營造公司董事長)陳   邁(宗邁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張清華(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彭康健(東海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楊恩達(準建築人手札網站創辦人、總編輯)趙夢琳(臺灣建築學會秘書長)龔書章(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本書特色▶ 呈現學業界高度推崇、精準洗鍊的程氏繪圖典範▶ 全方位探討住宅和商業構造議題▶ 系統化講解建築工種

的施工方法與步驟▶ 每一項施工關鍵都輔以簡明易懂的細部圖例▶ 提供尺度、數據、規範、中英文詞彙對照等17篇實用附錄▶ 依據美國CSI MasterFormat編排,易與國內工程編碼系統接軌▶ 秉持永續精神,LEED○R綠建築評分認證系統▶ 採用美國身心障礙者法案ADA之無障礙執行準則▶ 線上3D模型網站,可盡情探究建築物的組構方式精彩附錄人體尺度相關數據ADA無障礙執行準則家具尺度相關數據建築物活載重表材料重量表單位換算係數表緊急逃生管道防火等級構造聲學設計須知噪音管控須知材料圖例CSI MasterFormat 中英文列表Uniformat II 中英文列表LEED 綠建築評估系統中英文列表

專業協會&貿易協會登錄網站參考書目中英文建築詞彙對照表

以機具配重提升廠房轉型耐震能力

為了解決工廠樓板載重的問題,作者林柏佑 這樣論述:

台灣傳統產業在轉型為高科技業時,因引進較精密昂貴的機具設備,需提升廠房耐震能力。本研究希望在不改動原有廠房結構系統的情形下,調整生產線機具位置,透過載重重新配置,使結構重心盡量接近剛心,以減少偏心作用。採用案例是以台中市南屯區一處實際傳統工廠,作為升級策略之研究對象,利用 ETABS 商業套裝軟體,進行動力歷時分析,於各層樓逐步調整載重,觀察結構最大位移及最大加速度等動力反應,此外,對於增加載重影響結構週期部份,建立一等重量且均勻分佈之對照組,並檢視載重重新配置效果。研究結果顯示,調整載重均可使結構位移、加速度反應下降,但對偏心不顯著之結構,減少量有限。

我愛綠屋頂:把自然帶回城市,讓房子冬暖夏涼

為了解決工廠樓板載重的問題,作者台灣綠屋頂暨立體綠化協會 這樣論述:

  一本建商、建築師、景觀界、園藝界、設計師,消費者都在期待的綠色趨勢書。連結世界節能減碳的綠色新潮,可以在家實踐的立體花園指南。   2012年七月一日起,台灣建築法規要求,新建物將大幅提高綠化面積。在寸土寸金的都會區,地面層的行人和車輛,動線空間仍需維持,而新增加的綠化面積,勢必走向屋頂、陽台、和牆面等立體綠化方式。本書將帶你認識最新的綠色趨勢,一起打造節能減碳環保的生活環境。   綠色元素將大量走進建築,漂亮的建築物定義已不再是高級建材和建築形式而已,反而綠化的比例已躍升為好房子的重要指標;換句話說,自然、植物、綠色、生態將成為未來建築不可或缺的元素。   設計房子的人都想知道:該

如何在蓋房子時,增加綠化卻又不減可蓋樓板的面積?如何巧妙地將樓層和綠化區塊作結合?   住在房子裡的人也想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不出門就能在家享受自然,既經濟又實惠,既簡單又好維護?   這是一本深入淺出介紹走在世界趨勢的綠色新潮~新式綠屋頂&綠牆&立體花園的實用指南,有25個國外經典案例,33個國內實際案例,以及在台灣新式綠屋頂&綠牆施作,會碰到的問題Q&A,施作的型式和工法,以及相關資材介紹。 本書特色:   1. 台灣第一本介紹綠屋頂的入門書,帶你了解綠屋頂和綠牆如何接軌綠建築的新趨勢。  2. 25個經典國外案例,33個國內綠屋頂及綠牆實際案例,帶你了解最新的設計

及趨勢。  3. 簡介綠屋頂及綠牆實作會碰到的問題Q&A,帶你了解基本的概念、工法。 作者簡介 台灣綠屋頂暨立體綠化協會   台灣綠屋頂暨立體綠化協會於2011年由一群關心環保與生態的人共同組成,其中包含了專家學者、建築師、景觀設計、專業廠商及社區民眾,這麼不同的一群人卻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就是期望打造台灣綠色天際線。同年七月,協會成為世界綠基礎建設(WGIN)會員,分享國際最新的技術,與世界同步,希望能為地球降溫,減少天然災害盡一份心力。

國內輕型鋼構住宅結構接(節)點之調查研究

為了解決工廠樓板載重的問題,作者許淑貞 這樣論述:

摘 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響應全球對於環境永續發展,落實綠建築概念之執行,輕型鋼構造建築的發展實為重要方法之一;而構造接(節)點是影響力學傳遞重要部位,所以接(節)點的設計與施工更是保障建築物安全之重要工作。在研究過程中,研讀輕型鋼構相關法規與規範,發現國內對於輕型鋼之定義實屬模糊;故本研究先就「輕型鋼」之定義釐清著墨,再進一步著眼於國內輕型鋼構住宅結構接(節)點作案例調查,以了解國內目前輕型鋼構住宅結構接(節)點之現況與問題並研擬對策及建議,以期對國內輕型鋼構住宅之發展有所助益。研究方法與目的: 1. 經由國內外相關文獻

與法令規範整理,釐清『輕型鋼』之定義。 2. 經由對『輕型鋼』與『輕型鋼構造』定義釐清,彙整CNS國家標準適用於輕型鋼構住宅構材之 性能與規格;以供業界參考。 3. 經由輕型鋼構住宅結構接(節)點之調查,將輕型鋼構住宅結構接(節)點型式與接合部位 整理分類。 4. 經由現況調查與訪談紀錄,了解各廠商對於輕型鋼構建築物的接(節)點,在構造運用上之 實際狀況及問題分析並歸納整理研擬改善對策。研究成果:1. 釐清 『輕型鋼』之定義 『輕型鋼』係指厚度(板厚)在6mm以下之鋼構材。 其包括:CNS6183一般結構用輕型鋼、CNS6185一般結構用焊接H型輕型鋼以及CNS1490

厚度6mm以下之熱軋型鋼。2. 適用於輕型鋼構住宅構材之性能與規格彙整。(請參考附錄三)3. 輕型鋼構住宅結構主要接(節)點型式分類(1).構架式之結構接(節)點有:柱與基礎之接合(基腳)採剛接型式、柱與梁之接合採剛接或鉸接、 大梁對小梁之接合採剛接或鉸接、柱與屋架梁(斜梁)之接合採剛接或鉸接以及採用鉸接之斜 梁(屋脊)之接合。(2).框組版式之結構接合分為:壁體與基礎之接合、壁體與壁體之接合、樓板與壁體之接合、屋 架與壁體之接合,接合型式均採用鉸接。4. 結構接(節)點經常性問題之改善對策柱與基礎接合: 基礎澆置混凝土前,外露螺牙部分必須以油布或膠帶包裹保護。柱與梁接

合: 焊接工作應於工廠中進行,若萬不得以應做好焊接前準備工作與焊接檢驗查核。大梁與小梁接合: 焊道檢驗合格後應做補漆。梁與柱接合: 焊接或鎖固前應即進行除銹、除油污、污雜物及油漬及焊工檢定須確實。接合鐵件:接合鐵件之規格與材料應符合標準且不可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