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英語系免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師大英語系免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紀蔚然寫的 我們的語言:應用、爭議、修辭 和廖柏森的 英中筆譯教學:理論、實務與研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大學部學生免修英語課程申請表 :: 高師大英文 ...也說明:高師大英文免修門檻,英語學系. 審核簽章. 同意該生免修□ 大一英文□ 進階英文。 □ 未達免修認證標準,擬不同意。 審核者:. 主管簽章:. 教務處.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印刻 和眾文所出版 。

高雄醫學大學 護理學系碩士班 楊詠梅所指導 郭懿玲的 運用SPOC於多元文化健康照護 課程之學習成效 (2021),提出師大英語系免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數位學習、小規模限制性線上課程、多元文化健康、文化敏感度、多元文化知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語文教育學系碩博士班 彭雅玲所指導 南垠廷的 韓國初等學校國語教科書的性別印象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韓國語文課綱、韓國初等學校、韓國國語教科書、性別刻板印象、性別角色、性別分工、性別形象的重點而找出了 師大英語系免修的解答。

最後網站未來學生 - 國際溝通英語系則補充:弘光科技大學「國際溝通英語系」. Department of English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 在全球化的激烈競爭下,英語文能力之提升已成為掌握專業知能,晉升國際社會之關鍵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師大英語系免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們的語言:應用、爭議、修辭

為了解決師大英語系免修的問題,作者紀蔚然 這樣論述:

  沒有語言,事物無法現身。   貫通任督二脈的語言學秘笈     標點符號左右文意  稍有不慎便後悔莫及   錯置逗點要人命  不加分號打官司  驚嘆連連鬧離婚    語言癌問題不小  語言潔癖也是病   話語痙攣人人有  殭屍名詞殺不完   追求完美穩失敗  但人總想把話說得更好   可惜語言滑溜如泥鰍   揭示時遮掩  隱瞞時泄漏    唯有透過「心語」  始能窺見自我與他者的靈魂     24堂趣味十足的哲學課,以日常情境剖析語言的真相與迷思,從親身體驗回溯話語的源頭,一面舉起修辭刀,殺殭屍,解痙攣;一面提醒自己語言不停改變,或可選擇不隨波逐流,倒也不必口誅筆伐。     語言是抉

擇──伸展你的書寫以便伸展你的心智。     應用篇:剖析音標的重要、學習關鍵期、雙語利弊、難搞的標點符號、寫作指南和風格之要。     爭議篇:介紹語言學研究重要的爭論和假說,如語言的源起、演化、本能論和文化論、語言相對論等各學派的基礎論述。     修辭篇:探討語言的藝術,說話或書寫的技巧,即每個人以語言與人互動的方式。藉小說、戲劇、史詩和生活對話,揭示人們如何運用語言傳達字面上和字面以外的意義,進而揣摩心語,領會感受與言說之間的裂隙。     語言之間,無分軒輊;語言之前,人人平等。   本書特色     劇作家的語言課,破解日常生活的說寫迷思。   語言涉及教育、心理、文化、歷史、腦科

學、行為認知、人類學等,影響人類感知和思考模式,思考語言就是思考我們的存在。

運用SPOC於多元文化健康照護 課程之學習成效

為了解決師大英語系免修的問題,作者郭懿玲 這樣論述:

(MOOCs)大規模免費線上開放式課程,近年來於國內外大學非常盛行,但無法改善低完成率和高輟課率問題,故發展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 (SPOC)有翻轉教室的概念,混和「MOOCS+Classroom」的基調的數位創新模式,加上COVID 19疫情的流行,防疫措施不群聚,實體教學現場移至網路虛擬教室,學校採用視訊教學已是主要趨勢,因此遠距視訊教學的學習成效成為的教育關注的焦點,因此本研究目的為運用SPOC於多元文化健康照護課程之學習成效。 本研究方法為「類實驗性單組前後測」研究設計,研究對象以立意取樣法,大學醫護學生參與者30人,介入措施為「多元文化健康照護」課程,2學分課程共18週,在數

位學園網路平台執行遠距不同步教學,課程開始前及結束做問卷調查。測量多元文化健康照護成效工具包括:基本人口學資料、文化照護屬性、文化敏感度量表,文化能力量表以及多元文化自我檢核量表,統計使用SPSS (versuon 22)描述性統計分析人口學特性及各量表得分,推論性統計為成對樣本t檢定以分析課程介入前後有無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運用SPOC於多元文化健康照護課程之學習成效,參與者的文化照護能力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教學滿意度高,完課率100% (N30)。課程介入前,參與者文化敏感度量表平均得分為80.67分(SD=7.85)顯示是有高度的文化敏感度,後測平均為87.63分(SD=3.68)

,達統計上著差異(t= -6.48,p≤ .001),表示介入後學生之多元文化敏感度有著差異。文化照護能力量表前測平均得分為65.03分(SD=8.02)較為低分,後測平均得分為72.23分(SD=2.80),表示介入後學生之文化照護能力達統計上顯著差異(t =-6.22,p≤ .001)文化照護能力仍屬中度。多元文化能力自我檢核能力,前測為70.13分(SD=10.69)屬於中度,後測總平均得分為75.27分(SD=8.42),表示介入後學生之多元文化自我檢核能力有顯著差異(t=-6.72,p≤ .001) 介於中等程度。學生整體文化敏感度高、多元文化照護能力中等程度,環境多元文化資源

的評估能力、文化知識與文化技能仍有待加強。 本創新教學模式,可作為未來高等教育或技職教育教育訓練採用提供未來MOOC/SPOC平台設計,以及學習策略之建議,對於高教教師、技職教育機構、平台設計者、教育政策都極富參考價值。關鍵詞: 數位學習、小規模限制性線上課程、多元文化健康、文化敏感度、 多元文化知能

英中筆譯教學:理論、實務與研究

為了解決師大英語系免修的問題,作者廖柏森 這樣論述:

第一本給國內翻譯教師的教學指引, 從為什麼要教理論、如何教翻譯,到執行翻譯研究的方法, 為國內的翻譯教學奠定學術地位!   近年來翻譯系所深受學生喜愛,各大專院校在這股趨勢潮流下廣設翻譯系所,全台有超過百餘所大專院校提供相關的翻譯學程與課程,然而這其中大部分的師資是來自英語系所的教師,老師們雖有豐富的學養,卻少有翻譯教學的專業訓練,教學時難免會有徬徨無助之感。   為了幫助教師們解決課堂上「要教什麼?」「該怎麼教?」的困擾,臺師大翻譯所廖柏森教授在系列暢銷書《英中筆譯1:基礎翻譯理論與技巧》《英中筆譯、2:各類文體翻譯實務》中,為教師解答了要教什麼的疑惑,現進一步以這本《英中筆譯

教學:理論、實務與研究》,提供翻譯該怎麼教的方法。   全書先從中西翻譯學派切入,闡述理論與教學的共存關係,接著再進入教學的實際操作,從翻譯技巧、教學法、評量方式逐一說明,並提供教案實例,實際演示如何在課堂上執行翻譯教學。最後,提供多元的研究方法,期待國內學者能有更豐富的發表,以擴大國內翻譯教學的研究視野,取得更進一步的學術地位。   適用對象   ■    教授翻譯相關課程的大專院校教師   ■    對翻譯教學理論和方法有興趣的自學者 本書特色   中英理論學派,完整建構   從嚴復的「信、達、雅」,到錢鍾書的「翻譯化境」,從美國語言學家Nida 的「形式對等與動態對等」,到比利時

學者Lefevere 的「翻譯即重寫」,囊括所有重要翻譯理論。   各種教法教材,一次備齊   從傳輸式及溝通式翻譯教學法的理論,到詞彙、單句、多句的翻譯技巧解析,再到翻譯檔案教學、語料庫輔助翻譯教學、電腦輔助翻譯教學等教學法,完整建構翻譯教學的理論與操作。   翻譯教學教案,實作演練   提供步驟清楚的教案設計,分為教案提要、教學簡案和教學詳案三部分,以提供教師詳盡的翻譯教學指引,並以一則真實的教學教案作為實際操作示範。   多元研究方法,比較分析   分別介紹實驗法、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及放聲思考法等研究方法,並透過案例概述各自的執行過程及重要概念,提供給有志執行研究的教師、學者參

考。

韓國初等學校國語教科書的性別印象研究

為了解決師大英語系免修的問題,作者南垠廷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韓國2015年所公佈的改正教育課程下,2017至2020年所出版之韓國初等學校國語教科書一至六年級,共二十四冊為對象。研究目的為探討國語教科書呈現之性別印象內容,以批評論述分析法法研究韓國初等學校國語教科書中,插圖與文字所呈現之性別意識,並檢視韓國初等學校國語教科書中,登場人物性別比例、性別角色、性別形象,此三個面向,文字敘述上或插圖中,是否存在內容對於性別角色造成刻板印象。 第三章歸納整理韓國教育部、韓國教育課程評價院、韓國女性政策研究院提出的教科書兩性平等檢核項目,從三個面向:國語教科書封面、封底、插圖之性別比例來進行分析;第四章探討以插圖呈現的性別角色之家事分工與

社會職業,是否對於兩性帶有刻板印象;第五章將韓國初等學校國語教科書中出現的情緒表達,分為性別與情緒別進行分析,並探討教科書內容中的社會楷模傳記文是否對兩性帶有特定的印象。 情緒表現與社會楷模主要探討文字內容為主的部分,插圖是以補充性質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韓國全年級國語教科書:一、追求兩性數量平衡,二、祛除性別刻板印象,三、樹立性別典範楷模。韓國國語教科書無論是外在的層面或考量內在的層面上,均對學童傳達了恰當、均衡的兩性正面內容訊息。可以看出國語教科書有意識地避免表達兩性刻板印象,適當安排兩性出現之比例、角色、貢獻等文字敘述與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