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老師資格考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幼教老師資格考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春美,張翠娥,陳素珍,廖藪芬,陳美君寫的 幼兒園教保行政管理與實務:幼兒教育體系與運作觀點 和和田秀樹的 50歲的學習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110年度幼兒園教師檢定考試準與教檢書單@ 寶兒(´∀`) - 痞客邦也說明:今年就考了看發展曲線表,如果不知道怎麼看可以研究這一本,裡面還有幼兒各項技能發展表的拉頁,非常實用。 15.幼教發展趨勢:非營利幼兒園、準公共化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心理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林永豐所指導 郭珈其的 性別刻板印象對男性任職於學前教育教保服務工作影響之研究 (2021),提出幼教老師資格考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教保服務人員、教師專業認同、性別刻板印象。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陳惠珍所指導 黃士芳的 幼托整合後教保服務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 (2014),提出因為有 幼托整合、教保服務人員、工作壓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幼教老師資格考試的解答。

最後網站考試即學習?教師檢定制度的實踐| TFT 為台灣而教則補充:教師 檢定是師培生們取得正式進入學校服務資格的重要關卡,同時,教育體系也透過教師資格檢定的過程,把關能夠進入第一線的教師品質。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幼教老師資格考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幼兒園教保行政管理與實務:幼兒教育體系與運作觀點

為了解決幼教老師資格考試的問題,作者蔡春美,張翠娥,陳素珍,廖藪芬,陳美君 這樣論述:

  本書以幼托整合後最新公布的法規,說明幼兒園及其相關的行政管理與實務,內容包括幼兒園立案、教保服務人員任用、財務管理、環境營造、課程教學、健康安全、輔導、評鑑、社區資源與親職教育等,期望幼教系與幼保科系學生、幼教從業者,以及關心幼教的社會人士,能從中對幼兒園的行政與實務有所了解與助益。     本書最大特色是理論與實務並重,將作者群在實際處理幼兒園行政的經驗化為「行政小錦囊」,另於相關章節中附有「行政Q&A」,將最常困擾教保服務人員的問題以實例加以說明,尤其是將每年舉辦的幼兒園基礎評鑑,融入各章主題內容,並以實例列舉解析,有助於幼兒園釐清觀念,了解實際作法,順利通過評鑑;而對參加教師或教

保員資格考試的考生而言,這也是重點所在。     因此,本書不但是幼教系與幼保科系學生學習幼兒園行政的教科書,也是參加教師或教保員資格考試的最佳參考書,更是實際從事幼兒園工作的相關人員不可或缺之隨身寶典。

性別刻板印象對男性任職於學前教育教保服務工作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幼教老師資格考試的問題,作者郭珈其 這樣論述:

摘 要本研究係以五位在職中的男性教保服務人員作為研究對象, 研究資料的蒐集主要以訪談、觀察、 相關文件分析等方式進行, 在訪談過程中將進行錄音作為研究輔助工具, 以了解男性教保服務人員之性別角色經驗, 並了解男性教保服務人員對於性別角色在工作場域上的經驗及感受, 並歸納出男性教保服務人員可能的優勢與劣勢。經本研究後發現:1. 性別刻板印象確實存在當今社會中,也對男性從事教保服務工作初期造成困擾。2. 男性教保服務人員秉持對教育的熱忱與專業態度,任教後期透過良好的社會互動及班級經營仍可破除性別刻板印象的框架。最後依據研究結論, 針對學齡前教育機構、男性教保服務人員、家長與未來研究等方面提

出建議以供未來研究做為參考關鍵字: 教保服務人員、 教師專業認同、性別刻板印象

50歲的學習法

為了解決幼教老師資格考試的問題,作者和田秀樹 這樣論述:

  體力大幅衰退,有辦法學習嗎?   職涯大致底定,還能走出新的路嗎?   現在才努力追夢,來得及嗎?   年輕時的你,或許是為了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而學習,   站在人生下半場的起點,學習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事實上,五十歲是最能享受學習樂趣的時期。   你可以鑽研興趣,廣結好友,豐富生活;   也可以挑戰新領域,拓展人生,享受求知的愉悅;   若想在退休後自行創業,更要從此刻開始聚焦目標、積極規劃。   過往的經驗和智慧,是你最強大的優勢,   不管你對上半場滿意於否,只要掌握五十歲的學習,就能活出更好的下半場。   作者和田秀樹年近五十才開始執導拍片,同時身兼電影導演、心理醫

師與暢銷書作家的他將告訴你,如何透過的五十歲的學習,為人生開啟更多可能。   50歲的學習   #不會讓你變得疲憊、衰老,只會使你更加健康、長壽。   #是為了得到唯一的解答,而是要知道有各種不同的答案。   #不必在乎累積了多少知識,而是要擁有自己的解讀方式。 名人推薦   丁菱娟   生活實踐家、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   蔡淇華    作家、高中老師   ——真誠推薦   作者簡介 和田秀樹   1960年生於日本大阪市。日本神經學會專科醫師、日本內科學會認定內科醫師、日本精神神經學會精神科專門醫師。東京大學醫學系畢業後,曾任美國卡爾.梅寧格(Karl Menninger)精

神醫學校國際研究員,目前擔任國際醫療福祉大學研究所教授(專攻臨床心理學)、一橋大學經濟系兼任講師、和田秀樹身心診所所長。主攻老年精神醫學與精神分析學。從2011年到現在,持續為在福島縣進行廢爐及除染作業的工作人員,擔任心理照護志工。47歲開始執導電影,現為日本電影導演協會理事與國際委員會副委員長。   近作包括《思秋期》、《讓你不再情緒化》、《一生都不失智的77個習慣》、《40歲之後的記憶術》,作品共計超過600冊。 譯者簡介 李靜宜   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文字工作者,譯有《1坪的奇蹟》、《訂做一人份的美好:舒適、安心、愜意的獨立生活指南》、《讓你不再冷冰冰的美人氣血操》、《懂這些,

敵人馬上少一點,朋友多一點》、《跟著大師看建築2》、《超獨居時代的潛商機》等。   前言    持續學習,打造五十歲後的美好人生 五十歲後才嶄露頭角的例子並不罕見 我一直持續學習的領域 五十歲後,是人生最自由的「思秋期」 智能取決於做法和想法 第一章    為什麼在這個時代,五十歲的人必須學習? 1    五十歲之後的學習,能因應七十五歲在職社會的趨勢 「七十五歲在職社會論」即將成真 泡沬經濟崩壞,論資排輩與終身雇用制走向終點,貧富差距擴大 會搶走白領階級飯碗的AI登場了 目前,有什麼工作可以勝過AI? 2    學習才是長壽的祕訣 七十歲以上的人才是所謂的高齡者? 縮短健康壽命和平均

壽命間的差距 如何才能延長健康壽命 長壽與否的關鍵是年老時的智能表現,而非是否罹患癌症或心臟病!? 不可輕忽傳統的學業能力 3    為了退休後要做的工作,現在就要開始學習 若退休後想創業,五十歲就要開始準備 以高齡人口為目標的商業活動將成市場主流,而高齡者正適合從事這樣的事業 透過學習來拓展工作的可能性 4    學習對退休後的交友也有幫助 從拓展人脈到結交朋友 用葡萄酒交朋友 透過學習,也能讓自己受歡迎 5    學習能避免「認知成熟度」退化 何謂認知成熟度 認知成熟度會隨著身體的老化而衰退? 未來課題     第二章    五十歲之後的學習,會遇到哪些障礙 1    心態消極的生理原因

、傾向與因應對策 六十多歲的人,智能尚未退化 前額葉老化及男性荷爾蒙分泌量減少,導致五十歲以後變得消極、失去熱情 如何避免男性荷爾蒙分泌量減少所造成的行為消極? 想預防前額葉老化,就要使用前額葉 例行公事是大敵,意外狀況是益友! 戀愛是最佳良方!? 2    要拿什麼作為學習動機? 沒有人會給你目標 動機理論的起源 內在動機理論的失敗與發展 社會人士要拿什麼作為動機? 從找出適合自己的動機開始 3    如何面對憂鬱與對將來的不安? 預防憂鬱的兩個方法 認知療法和森田療法就是要修正「非怎樣不可的想法」 還有其他的路可走 學習能開拓不同世界與其他道路 4    如何跳脫認知基模,培養彈性思考?

先入為主的想法,會阻礙學習意願 認知基模的功與過 認知基模很難改變 學習不是為了得到答案,而是為了知道有各式各樣的答案 5    記憶力真的變差了嗎? 記憶力本身並不會衰退 記性變差是因為學習意願不高與複習不夠 相較於單純記住事物,成年人比較擅長記住有意義的事 藉由「輸出」所知,磨練回想力 五十歲以後的記憶法 6    如何維持EQ? 四十歲之後,EQ會變差? 培養同理心,學習控制怒氣 未來課題 第三章    五十歲之後的學習,該學什麼、要怎麼學? 1    從知識分子變成思想家 重點不在具備多少知識,而是要有自己掌握知識的方式 五十歲以後的思考法 徒有知識無用,但無知更是一籌莫展 2  

 該學些什麼 為了什麼目的而學習? 了解條件 工作不一定要做喜歡的事,但學習最好是自己喜歡的事 3    最好可以具備英文能力 讓英文成為一種工具 英語閱讀力,可以讓你收集到別人沒有的資訊 在口說能力上,內容比發音更重要 4    重新學好母語 首先,養成說出自己意見的習慣 你使用的母語正確嗎? 如何以傳統方法精進文筆 5    採用部分熟讀法來閱讀 要大量廣泛地閱讀 看電視,是為了解讀執政者的想法 採用部分熟讀法來閱讀,並以一個帶一個的方式收集資訊,以節省時間 未來課題 第四章    五十歲之後,輸出知識比輸入知識更重要 1    輸出知識的三個效用 學習本來就是為了使用 透過使用,讓記憶

扎根 輸出所學,也是收集資訊的機會 與其吸收新資訊,不如從既有知識中創造出新東西 2    如何面對不同的意見與批評? 要在哪裡輸出自己的學習所得? 刻意發表會招來不同意見的內容 3    演講前一定要擬妥草稿並事先演練 美國人和日本人在演講上的差別,在於為演練所下的工夫 從擬定講稿開始 在日常對話中,試著花點心思,讓對方樂在其中 4    輸出自己的知識,能得到什麼報酬? 未來課題 第五章    學習,讓你的老年生活更豐富 ① 培養習慣,思考一般人不會思考的事 ② 結果比過程重要,長期結果又比短期結果重要 ③ 保持活動力 ④ 不要追求更高的目標,也不要選錯人生終點 ⑤ 退休後還有人願意與自

己往來,人生才算豐富 未來課題 後記   序   持續學習,打造五十歲後的美好人生   我開始有點名氣,是因為一九八七年,我在二十七歲時出版的《考試靠技巧》成為暢銷書。十三年後,二○○○年我出版了另一本著作《成年人的學習法》。   算起來,二○○○年正好是當年參考《考試靠技巧》、準備大學入學考的讀者三十而立之際。我依據自己的經驗,寫下能夠讓社會人士在工作上獲得成功的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和為了考大學所做的準備並不一樣。因為這本給成年人看的學習法是這類書籍的先驅,所以也成了暢銷書。   之後,又過了十六年,當年三十歲的讀者,已經要從四字頭的年紀邁向五字頭了,我自己也已是坐五望六。您現在看

的這本書,算是虛長幾歲的我為即將迎向五十歲的「同輩」人所寫。本書和《成年人的學習法》的最大差異是,這本書不是要教讀者如何針對考試來吸收知識,也不是在談怎麼找時間唸書。步入五十之後,重要的是如何活用過去累積的東西,並加以更新,此外,這個年紀也是著重思想而非知識的階段。   這本《50歲的學習法》主要在進一步說明,從現在開始,該為退休做什麼樣的準備。比方說,若退休後要創業,那些成功的人多半從五十歲就開始準備。   以上班族來說,五十歲這個階段,應該還在工作崗位上發揮長才。但是,由於男性荷爾蒙減少,身體開始出現各種老化徵兆,在生理上也很難維持過往的衝勁。這年紀的人通常會覺得,自己在工作上已小有成

果,為什麼還得學習,所以很難持之以恆。   事實上,這是因為大腦前額葉持續老化而出現的現象。那麼,該怎麼做才好?   本書也會提到排除這些學習障礙的方法。   五十歲後才嶄露頭角的例子並不罕見   事實上,有不少人是在五十歲後才得以發揮才能。   我自己也是邁入五十歲之後才又開始寫書,也有不錯的銷售成績。我想,就是因為幾年前出版的《讓你不再情緒化》,成了我睽違已久的暢銷書,我在五十六歲寫的您正在讀的這本書,才有人願意看。《傻瓜的圍牆》作者養老孟司和《女性的品格》作者坂東真理子,這兩位的著作都有百萬本以上的銷量。他們也都說過:「我是六十歲以後才成為百萬暢銷書作者。」以勵志類書籍來說,若作

者沒有一定的年紀,或許就無法得到讀者的信賴。   我在很多著作中都提到,我從高中時就熱愛電影,夢想成為電影導演。之所以考進東京大學的理科三類1,其實是因為一些很牽強的理由|進入錄取分數最高的學系就讀,別人應該會比較願意聽我說話,再加上這個學歷具備稀有價值,或許我會因而得到拍電影的機會,至少比較容易籌措所需資金……   但事情哪有那麼簡單,我一直到四十七歲才初執導演筒。撰寫本書之際,根據我的電影處女作「東大灰姑娘」改編的電視劇,才剛要在NHK的BS Premium頻道播出。   拍出第一部電影後,我在五十二歲時拍了第二部,然後是第三部。第二部也和第一部一樣,在摩納哥國際電影節中,榮獲包括最

佳作品在內的幾項大獎。二○一六年,我獲邀擔任日本導演協會理事。我覺得,即使是年屆五十之後才開始追求夢想,也絲毫不成問題。   我一直持續學習的領域   在醫生的工作方面,三十一到三十四歲這段期間,我前往當時在美國數一數二、位於堪薩斯州的精神醫學院留學,學習精神分析。從那之後一直到現在,每隔三個月我都會前往洛杉磯向某位老師學習。我是在赴美留學時,因為他到該醫學院演講而認識他的。   二○○○年,在即將邁入四十歲之際,我開始學習森田療法。我原本是受邀擔任讀書會講師,接觸後覺得很有趣,於是開始每個月參加一次森田療法的講座,學習至今。   此外,我從四十八歲起,開始在抗衰老診所學習,也成為蕭夏

博士(Dr. Claude Chauchard)的弟子。蕭夏博士是世界抗衰老醫學會副會長,也是已故英國黛安娜王妃等世界知名人士的抗衰老主治醫師。同時,我也著手開發抗衰老的營養補充品。   近兩年,我則開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學。阿德勒心理學和創立森田療法的森田正馬醫生的思維,有不少相似之處。在日本,有包括岸見一郎在內的多位優秀研究者在鑽研阿德勒心理學,不過,我希望自己能提出與眾不同的解釋。   從二○一一年起,我持續擔任心理照護志工,幫助日本三一一地震受災戶。前面提到的種種學習成果,在這個時候也發揮了些許作用。   目前,我正在思考與幼教有關的事業。我想提供的這種幼兒教育,是為了支援女醫師等職

業婦女,培養小孩的基礎學力,以面對將來中學及大學的入學考試,所以具體來說,應該是能讓重視教育的母親安心工作的托兒所吧。   五十歲後,是人生最自由的「思秋期」   為什麼我要做這麼多事?一方面是因為我喜歡學習,再者,也想增加收入。我還想再拍電影,也想買更多珍貴罕見的葡萄酒,所以現在正考慮要創業。   聽到五十六歲創業,或許有人會覺得為時已晚,但我認為就是五十歲以上才適合創業。這年紀的人,孩子多半已經獨立,萬一創業失敗,也不會影響子女。從各種角度來看,五十歲都是自由的年紀。   聽說有個「昭和二十九年會」,看了在這年(一九五四年)出生的安倍晉三、片岡鶴太郎、松任谷由實、石田純一、林真理子

等人,不管他們的生活方式是否讓人認同,每個人的確都充滿活力。   很多人(尤其是男性)一旦退休,脫離工作上的人際關係,朋友圈便瞬間縮小。但事實上,即使到五、  六十歲,也可能認識新朋友,建立新友誼。   我大概從十年前就加入「引擎01文化策略會議」這個組織。這是一個由文化界人士組成的志工團體,祕書長是作家林真理子,我則被指派為副祕書長。多虧這個組織,這十年間我增加了不少新的知己。   現在,我想讓「思秋期」一詞造成流行。我曾在好幾本著作中提到這個字眼,從孩童慢慢轉變為成人的時期,日文稱為「思春期」(即青春期),那麼,成人要轉變為老人的時期,應該可稱為「思秋期」。在青春期,人從原本的中性轉

為男女有別,到了思秋期,則是從男女有別又回到中性。   接下來,要怎麼面對自己的年齡,要如何讓人生再次美麗綻放,要怎麼平穩地減速著陸……我認為,如何度過從四十到七十歲這段「思秋期」,和如何度過青春期一樣重要。   智能取決於做法和想法   之所以有機會寫出讓我嶄露頭角的《考試靠技巧》,乃是因為我明明沒有足以進入東大理科三類的聰明才智,卻能靠著好的讀書方法順利考上。簡單來說,那是一種透過解考古題來學習的讀書方法。不過,儘管我以這個方法成功考上好大學,在準備考醫師執照時,卻一時頭腦不清楚,想從頭開始鑽研基礎知識,結果讓重要的大六暑假泡湯。   進了醫學系後,除了實習外,我幾乎沒去上過課,都

在忙著製作自己的電影,以及為籌措拍片資金打工,所以基礎知識相當薄弱。也因此,我那時覺得,如果直接做考古題,也只是打擊信心罷了。   當然,這是書唸不好的學生共同的錯誤觀念。事實上,就算幾乎沒什麼基礎知識,只要試著回答考古題就可以了。透過尋找答案的過程,便可有系統地整理知識並加以吸收。就在我體悟到即使花時間讀完兩千頁的教科書,也沒辦法輕鬆回答執照考試的問題後,便和以這種方式準備考試的同學一起讀書,最後總算考到醫師執照。   總之,重點是做法,也就是讀書方法。   大部分成績不好的學生,都是特別認真的學生,而不是一般認為的懶惰學生。認真的學生想法一板一眼,他們不是頭腦不好,而是讀書方法不對,

也沒想過要改變,這是他們最大的問題。   我畢業後學習精神分析時,也發現同樣的狀況。   我認為,如果現在有人想學精神分析,並打算從閱讀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開始著手,真的會徒勞無功,其理由有二。   第一、雖說是引論,但事實上初學者很難理解。再者,這本書的完成時間太早,幾乎看不到精神分析如何應用於臨床治療上。   第二、我開始學習精神分析後才知道,佛洛伊德後來將他自己在《精神分析引論》裡提到的理論全部捨棄。   事實上,理論的創建者經常會改變其理論架構,也只有創建者能這麼做。不過,很多一直待在日本研究佛洛伊德的學者,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要是佛洛伊德的理論,就全盤接收。說起來,他們學

到的根本就是錯誤的內容,因為打從一開始,他們就搞錯學習方式了。   本書所說明的「50歲的學習法」,和準備大學入學考試的讀書法不同,也和社會人士準備資格考的方式不一樣。而且,雖然它對我有用,卻不一定適用所有人。不過,只要讀書方法用得對,任何人、任何時候都能順利學習,這個基本概念是不會改變的。   不管幾歲,最好都能學會學習的方法,只要能掌握對的學習法,將來不論年紀多大,都能讓頭腦變得更加靈光,這是我的基本信仰,我的信念體系。換句話說,智能取決於做法和想法。   如果本書能傳達出這個信念,並且幫助讀者擁有豐富、具生產力的將來,實乃敝人之幸。   3 為了退休後要做的工作,現在就要開始學

習 ◎若退休後想創業,五十歲就要開始準備 雖說七十五歲在職社會即將到來,但現實情況是,六十歲以後還能在第一線工作的,大概只有自己經營公司的人、在大企業內順利爬上董事等職位的人、在企業中擁有特殊技術或能力的人、退休後還能去民營企業占肥缺的高官,或是大學教授、律師、開業醫師等專業人士。一般上班族在公司內做到六十或六十五歲,就必須另覓出路。 尤其是上班族到了五十歲左右,大概就能看出有無機會當到高階幹部。想當然耳,能一路爬升到公司高層的僅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的人都得為退休後的人生做準備。 創業也是退休後的選項之一。最近,有不少人都想在六十或六十五歲自公司退休後,自行創業。我在前言中也提到,現在六十多歲

的人身心狀態都還年輕,從這點來看,要創業並不難。 一如前述,退休人士由於子女已成年,不用再背負養家之責,反倒比較有本錢承擔風險。不管是想要出名、希望變得富有,讓人刮目相看,或是出於想受異性歡迎這種「不純正」的動機(我倒是覺得這種動機也沒什麼不好),都能自由而腳踏實地經營事業。 我有一位很信任的顧問,就是在退休後創業。他表示,退休後若想成功創業,不能等到退休後再去上課進修,必須從四、  五十歲開始,就對將來的事業有一定的規劃。 相較於實際的準備內容,更重要的是心態是否夠積極。人們很容易因為前額葉老化、年齡增長而變得消極。但發展新事業需要構思商業模式的發想能力,而且創業一定會遇到困難,這個時候,上

了年紀的人通常無法靈活應變,很容易就會出現「算了、不要做了」的念頭,而早早放棄(關於這一點,下一章會再詳細說明)。 因此,就算是從職場退休後才要創業,最好也要從五十多歲就開始著手進行,並針對目標展開學習。 ◎以高齡人口為目標的商業活動將成市場主流                                而高齡者正適合從事這樣的事業 雖然會造成話題的多半是年輕人的創業活動,但在日本,六十歲以上人口的金融資產占全體的七成,而以這些人為對象的生意,不正適合五十歲以上的人來做嗎?

幼托整合後教保服務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

為了解決幼教老師資格考試的問題,作者黃士芳 這樣論述: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自2012年1月1日起生效,因第18條之法規內容規定公立學校附設幼兒園應增置教保員,令國小附設幼兒園員額編制產生大幅變動,而此變動衍生之問題甚至導致教保服務人員走上街頭遊行抗議,亦似乎意味著幼托整合政策實施後對於教保服務人員已產生新一波之工作衝擊和壓力。《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施行迄今已三年有餘,然對於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工作壓力探討之文獻卻頗為匱乏,故本研究以屏東縣為研究範圍,針對國小附設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之工作壓力進行調查,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以根據文獻探討所編製之「幼托整合後教保服務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問卷」為研究工具,以屏東全縣國小附設幼兒園共205位教師和134位教保

員為研究母群和樣本,進行普查。共發放339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為306份,回收率90﹪,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考驗、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所得分析結果如下。一、幼托整合後教保服務人員有趨近中等程度的工作壓力,其中以「變革適應」及「工作負荷」所造成的壓力最大。二、年齡偏高者在「整體面」及「工作負荷」層面工作壓力比年齡低者的壓力感受度大三、已婚者在「工作負荷」及「人際關係」層面工作壓力比單身者的壓力感受度大四、任教年資長者在工作負荷層面比年資淺者的壓力來得大五、學歷較低者比學歷者較高者在「工作回饋」層面的壓力感受大六、教師兼行政在「整體面」比教保員的壓力來得大且在「

工作負荷」層面比教師、教保員的壓力感受大;而教師在「人際關係」層面比教保員的壓力感受大七、正式任課者在「工作負荷」層面比代理及代課者工作壓力大八、有教師證者在「變革適應」層面比無資格考取教師證者工作壓力來得大九、每項壓力源彼此間具有顯著性且呈正相關。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保服務人員、教育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者做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