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盤太低驗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車輛工程系所 郭桂林所指導 何伯駿的 氫燃料電池複合電動機車之雙電力增程系統研究 (2013),提出底盤太低驗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動機車、氫燃料電池、雙電力增程系統、複合動力系統。

而第二篇論文義守大學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 朱力民所指導 王立偉的 電動輔助低速混合動力機車之研究 (2012),提出因為有 並聯式、混合動力機車、混合動力系統、電動馬達的重點而找出了 底盤太低驗車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底盤太低驗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氫燃料電池複合電動機車之雙電力增程系統研究

為了解決底盤太低驗車的問題,作者何伯駿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改善電動機車續航力不足、充電設施不夠完善及充電時間過於冗長之問題。故本研究以市售的電動機車作為實驗車開發平台,使用48V/24Ah鋰錳電池作為主動力源,低功率型200W氫燃料電池為輔助動力源,透過本研究研製的電力與訊號整合系統及氫燃料電池複合電動機車系統,實現雙電力增程系統,增加行駛里程,以提升電動機車的實用性。本系統使用LabVIEW圖控程式語言與NI cRIO-9074嵌入式監控系統進行整車的訊號量測及控制,分析鋰錳電池、燃料電池及馬達消耗功率的數據,以驗證增程效果,並依據雙電力增程系統的電力狀況及實車驗證,有三種電力模式情況,如單電力模式、雙電力模式以及充電模式。最後,

本氫燃料電池複合電動機車藉由底盤動力計進行電動機車續航性能試驗,發現雙電力模式時,氫燃料電池以全時200W的輔助電力輸出與怠速充電,相較於單電力模式而言,鋰錳電池放電的電壓與殘電量下降的斜率趨於平緩。於定速巡航30km/h實驗中,行駛距離從原本的34km提升至43km,多增加了9km的行駛距離,其增程率約為20%;於變速行駛續航性能實驗中,行駛循環從原本的22次提升至26次,多增加了4次的行駛循環,其增程率約為15%。本文所發展的低功率型氫燃料電池應用於電動機車之複合動力系統,可提升電動機車的續航力與解決充電不便的問題,而氫燃料電池系統設計為可拆卸式增程器,保有原本電動機車的架構。本系統具有架

構簡單、空間配置容易等優點,值得後續研究者加以推廣應用。

電動輔助低速混合動力機車之研究

為了解決底盤太低驗車的問題,作者王立偉 這樣論述:

本論文主要探討混合動力機車的系統架構,以市面上現有電動馬達套件與排氣量150c.c之汽油引擎機車 (Scooter),改裝成為並聯式混合動力的系統架構,並使用底盤動力計來進行混合動力系統整合效能量測與評估,而實驗主體著重於使用低功率馬達輔助汽油引擎機車低速域效能不佳的設計。本研究分別對於引擎系統、馬達系統、動力切換系統等進行測試,瞭解其功率與其性能曲線,以及各元件轉速與輸出關係,並將系統動力區分為三種,分別為獨立馬達系統、獨立引擎系統與兩系統混合的動力系統。設定特定條件控制下的組合關係,如雙系統動力加入之先後順序。經由動力切換器切換電動與汽油關係的分配及動力計所量取之數據,我們針對低功率馬達

輔助的動力轉換效率及能量傳遞關係,加以分析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