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工業104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建大工業104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志明寫的 鳳凰架構:構建可靠的大型分散式系統 和蘇會人等的 中文版AutoCAD2019機械製圖從入門到精通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機械工業 和化學工業出版社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 張效通所指導 束博的 以人本尺度探討綠覆及遮蔽率對行人步道熱環境之影響模式 (2021),提出建大工業104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都市街谷、行人步道、熱影像、空間動態探針、克里金插值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流通管理系 吳世光所指導 曾莉婷的 運用物聯網技術於居家安全火災預警系統 (2021),提出因為有 火災警報、Arduino、ESP-32、DHT11、LINE Notify、WiFi、藍牙裝置的重點而找出了 建大工業104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建大工業104,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鳳凰架構:構建可靠的大型分散式系統

為了解決建大工業104的問題,作者周志明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從架構視角講解如何構建大型分散式系統的著作,是超級暢銷書《深入理解Java虛擬機器》的作者周志明多年架構和研發經驗的總結,得到了多位行業資深架構專家的連袂推薦。   全書共16章,分為演進中的架構、架構師的視角、分散式的基石、不可變基礎設施和技術方法論五部分。   第一部分 演進中的架構(第1章) 著重介紹了軟體發展歷史中多種主流架構風格出現的契機、解決的問題以及帶來的新缺陷。   第二部分 架構師的視角(第2~5章) 總結了一名架構師應該在架構設計時思考哪些問題,有哪些主流的解決方案和行業標準做法,各種方案有什麼優缺點,不同的解決方法會帶來什麼不同的影響,等等。   第三部分 分散式

的基石(第6~10章) 重點討論了“不同架構風格是應該在技術規範上統一,還是由應用系統自行解決”這個問題,給出了解決思路、方法和常見工具。   第四部分 不可變基礎設施(第11~15章) 重點講解了基礎設施不變性的目的、原理與實現途徑,包括虛擬化容器、容器間網路、持久化存儲、資源與調度、服務網格等內容。   第五部分 技術方法論(第16章) 面向技術決策者集中討論了與分散式、微服務、架構等相關的理論話題,將解決問題的能力歸納、總結、昇華為方法論。   全書以實踐為導向,一個案例貫穿全書,同時給出了基於Spring Boot、Spring Cloud、Kubernetes、Istio、AWS L

ambda 五種架構風格的樣例工程。 周志明(博士) 人工智慧與企業級研發資深專家,遠光軟體研究院院長,阿裡雲MVP、騰訊雲TVP、華為雲MVP。在Java技術棧、微服務、雲原生架構等領域有深入研究。   開源技術的積極宣導者和推動者,QCon全球開發者大會明星講師、極客時間佈道師、InfoQ.CN專欄撰稿人,作為組織者或主講人,參與了多場線上、線下的技術佈道活動。   電腦技術作家,十年間出版過八部技術專著,口碑和銷量均得到業內認可,其中四本書在豆瓣上獲得了9.0分或以上的評價。如知名暢銷書《深入理解Java虛擬機器:JVM高級特性與最佳實踐》目前已經出至第3版,累計印刷超

過50次,仍長銷不衰,是中文電腦圖書領域公認的、難得一見的佳作。 讚譽 自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演進中的架構】 第1章 服務架構演進史2 1.1 原始分散式時代2 1.2 單體系統時代5 1.3 SOA時代8 1.4 微服務時代12 1.5 後微服務時代16 1.6 無服務時代19 【第二部分 架構師的視角】 第2章 訪問遠端服務24 2.1 遠端服務調用24 2.1.1 進程間通信24 2.1.2 通信的成本26 2.1.3 三個基本問題28 2.1.4 統一的RPC30 2.1.5 分裂的RPC32 2.2 REST設計風格34 2.2.1 理解REST35 2.2.

2 RESTful的系統37 2.2.3 RMM41 2.2.4 不足與爭議45 第3章 交易處理48 3.1 本地事務49 3.1.1 實現原子性和持久性50 3.1.2 實現隔離性54 3.2 全域事務57 3.3 共用事務62 3.4 分散式事務64 3.4.1 CAP與ACID64 3.4.2 可靠事件佇列67 3.4.3 TCC事務69 3.4.4 SAGA事務72 第4章 透明多級分流系統75 4.1 用戶端緩存76 4.1.1 強制緩存77 4.1.2 協商緩存79 4.2 功能變數名稱解析81 4.3 傳輸鏈路83 4.3.1 連接數優化84 4.3.2 傳輸壓縮88 4.3.

3 快速UDP網路連接90 4.4 內容分發網路92 4.4.1 路由解析92 4.4.2 內容分發95 4.4.3 CDN應用96 4.5 負載均衡97 4.5.1 資料連結層負載均衡99 4.5.2 網路層負載均衡101 4.5.3 應用層負載均衡104 4.5.4 均衡策略與實現106 4.6 服務端緩存107 4.6.1 緩存屬性108 4.6.2 緩存風險117 第5章 架構安全性120 5.1 認證121 5.1.1 認證的標準121 5.1.2 認證的實現128 5.2 授權129 5.2.1 RBAC130 5.2.2 OAuth 2133 5.3 憑證140 5.3.1 Co

okie-Session140 5.3.2 JWT142 5.4 保密147 5.4.1 保密的強度147 5.4.2 用戶端加密148 5.4.3 密碼存儲和驗證149 5.5 傳輸151 5.5.1 摘要、加密與簽名151 5.5.2 數位憑證154 5.5.3 傳輸安全層157 5.6 驗證160 【第三部分 分散式的基石】 第6章 分散式共識166 6.1 Paxos168 6.1.1 Paxos的誕生169 6.1.2 演算法流程169 6.1.3 工作實例172 6.2 Multi Paxos174 6.3 Gossip協議178 第7章 從類庫到服務180 7.1 服務發現18

0 7.1.1 服務發現的意義181 7.1.2 可用與可靠182 7.1.3 註冊中心實現185 7.2 閘道路由186 7.2.1 閘道的職責186 7.2.2 網路I/O模型188 7.2.3 BFF閘道190 7.3 用戶端負載均衡191 7.3.1 用戶端負載等化器193 7.3.2 代理負載等化器194 7.3.3 地域與區域196 第8章 流量治理198 8.1 服務容錯198 8.1.1 容錯策略199 8.1.2 容錯設計模式201 8.2 流量控制209 8.2.1 流量統計指標210 8.2.2 限流設計模式211 8.2.3 分散式限流215 第9章 可靠通信217 9

.1 零信任網路217 9.1.1 零信任安全模型的特徵218 9.1.2 Google的實踐探索220 9.2 服務安全222 9.2.1 建立信任222 9.2.2 認證223 9.2.3 授權227 第10章 可觀測性230 10.1 事件日誌233 10.1.1 輸出233 10.1.2 收集與緩衝235 10.1.3 加工與聚合236 10.1.4 存儲與查詢237 10.2 鏈路追蹤239 10.2.1 追蹤與跨度239 10.2.2 資料收集240 10.2.3 追蹤規範化243 10.3 聚合度量244 10.3.1 指標收集245 10.3.2 存儲查詢248 10.3.3 

監控預警250 【第四部分 不可變基礎設施】 第11章 虛擬化容器254 11.1 容器的崛起256 11.1.1 隔離文件:chroot256 11.1.2 隔離訪問:名稱空間257 11.1.3 隔離資源:cgroups258 11.1.4 封裝系統:LXC259 11.1.5 封裝應用:Docker260 11.1.6 封裝集群:Kubernetes263 11.2 以容器構建系統266 11.2.1 隔離與協作266 11.2.2 韌性與彈性271 11.3 以應用為中心的封裝275 11.3.1 Kustomize276 11.3.2 Helm與Chart277 11.3.3 Op

erator與CRD279 11.3.4 開放應用模型284 第12章 容器間網路288 12.1 Linux網路虛擬化288 12.1.1 網路通信模型289 12.1.2 幹預網路通信291 12.1.3 虛擬化網路設備294 12.1.4 容器間通信304 12.2 容器網路與生態306 12.2.1 CNM與CNI306 12.2.2 CNM到CNI308 12.2.3 網路外掛程式生態310 第13章 持久化存儲314 13.1 Kubernetes存儲設計314 13.1.1 Mount和Volume316 13.1.2 靜態存儲分配318 13.1.3 動態儲存裝置分配322 1

3.2 容器存儲與生態325 13.2.1 Kubernetes存儲架構325 13.2.2 FlexVolume與CSI327 13.2.3 從In-Tree到Out-of-Tree329 13.2.4 容器外掛程式生態331 第14章 資源與調度336 14.1 資源模型336 14.2 服務品質與優先順序337 14.3 驅逐機制340 14.4 默認調度器342 第15章 服務網格346 15.1 透明通信的涅槃347 15.1.1 通信成本347 15.1.2 數據平面352 15.1.3 控制平面358 15.2 服務網格與生態360 15.2.1 服務網格介面361 15.2.2

 通用資料平面API363 15.2.3 服務網格生態364 【第五部分 技術方法論】 第16章 向微服務邁進368 16.1 目的:微服務的驅動力369 16.2 前提:微服務需要的條件371 16.3 邊界:微服務的細微性375 16.4 治理:理解系統複雜性377 16.4.1 靜態的治理378 16.4.2 發展的治理380 附錄A 技術演示工程實踐383 附錄B 部署Kubernetes集群402

以人本尺度探討綠覆及遮蔽率對行人步道熱環境之影響模式

為了解決建大工業104的問題,作者束博 這樣論述:

都市熱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戶外公共空間的舒適性和安全性,而且間接影響都市公眾健康、建築能耗。都市行人步道為人行主要戶外空間,本研究將以人本尺度探討行人步道熱環境的立體動態空間變化,微氣候之熱輻射、熱對流及熱傳導等作用於都市行人步道。都市行道樹為我們的都市提供了許多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這項研究探索了新生南路二段、忠孝東路三段的行人步道區域之樹植在改善行人步道熱環境的作用。本研究將運用熱影像鏡頭進行街道表面熱環境進行數據收集,並利用動態都市探針掃描得到街道立體的空氣溫度、濕度、風速等氣候地圖資訊。從表面熱環境與垂直空間熱環境兩個方面深度解析都市行人步道熱環境,進而探討綠覆及遮蔽率影響下,建物立面

及街道地坪產生的反射溫度衰減現象,瞭解熱環境緩解效果。本研究改善過去都市行人步道熱環境以往二維氣候地圖的靜態呈現,研究通過三維垂直空間數據更準確真實空間溫度變化。研究將會對於未來新建街區或老舊街區改善等提供熱環境相應理論基礎。

中文版AutoCAD2019機械製圖從入門到精通

為了解決建大工業104的問題,作者蘇會人等 這樣論述:

本書是中文版AutoCAD2019機械製圖從入門到提高的完全自學教程,通過一個個典型的繪圖案例,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對每章的知識點結合實際操作案例詳細講解,幫助讀者加深理解並扎實掌握AutoCAD機械標準圖樣的繪製方法和技巧,專業性和實用性強。全書將AutoCAD繪圖知識和機械製圖國家標準緊密結合,所有案例均是符號國家標準圖樣要求的CAD圖例,並附贈標準CAD圖檔和圖庫;配有完整的教學視頻檔,手機掃碼即可學習。 全書共21章,主要內容包括機械製圖基礎、AutoCAD介面介紹、繪圖輔助工具的使用、創建和編輯二維機械圖形、使用AutoCAD在機械圖中添加文字和尺寸標注、Aut

oCAD三維模型的創建與修改,後以減速器作為綜合案例進行設計講解。 本書適合於從事機械設計、機械工程、CAD繪圖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和參考,也可供高等院校、聯業院校機械專業師生進行CAD製圖參考。

運用物聯網技術於居家安全火災預警系統

為了解決建大工業104的問題,作者曾莉婷 這樣論述:

近年來居家火災意外頻傳,由其以集合式住宅(五樓以下)及獨立式住宅的火災居首,因上述二者皆無裝設法定消防安全設備,因此火災造成的傷害也最大。即使依賴法定的火警總機作偵測及通報,其通報方式除了鳴動火警警鈴外,必須搭配緊急廣播設備才可以發報避難廣播的狀況下並不足夠,由其當火警訊號傳遞延遲或線路損壞導致無法傳遞時,則會造成通報時效上的誤差,且火警設備無自動報警功能,必須透過人為的方式,通報消防單位。因此在居家環境中裝設火災即時預警系統,不僅可以在火災發生當下即刻偵測並發報通知給使用者,才能縮減訊息傳遞的時間,爭取更多避難逃生或救援的機會。本研究主要是結合Arduino與DHT11溫濕度感測模組作為測

試雛型來偵測環境溫度,期望透過感測模組能讓民眾即時接收住宅環境的溫度變化,成為火災的即時預警系統。研究目的說明:1.結合物聯網技術與溫濕度感測器的特性建立住宅火災預警系統。2.以Arduino連結LINE Notify透過WiFi傳遞溫度異常通知至智慧型手機,提升訊息傳達的效率與即時性。3.以Arduino連結藍牙裝置與溫濕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透過藍牙實現物聯網遠端監測的目的,來確保住宅安全。本研究結果發現使用溫濕度感測器透過WiFi傳送即時訊息,有助於火災預警的效用,若能同時搭配藍牙裝置,將能改善住宅中訊號死角的問題,大幅提高偵測的準確度,對於未來火災預警器的實現有很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