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施工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建築施工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康仕仲,張玉連寫的 工程圖學:AutoCAD篇(增訂版) 和康仕仲,張玉連的 工程圖學:基礎篇(增訂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建築施工圖-新人首單立減十元 - 淘寶也說明:正版16g101圖集全套三維彩色立體16g101-1建築16g101-2鋼筋16g101-3平法16g101一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標準圖集規範講解示意圖電子版. 9787111428503. 好全面. 打印蠻清晰.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和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系土木與防災碩士班 林祐正所指導 温雅婷的 建置簡易BIM模型衝突檢核系統之研究 (2021),提出建築施工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建築資訊模型、BIM、自動化、衝突檢核、Dynamo。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系土木與防災碩士班 林祐正所指導 吳思汶的 建築工程營造廠應用BIM-based清圖作業模式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施工階段、營造廠、BIM、清圖作業的重點而找出了 建築施工圖的解答。

最後網站施工圖學:建築與結構施工圖的繪製原理與應用 - 博客來則補充:施工圖 是營建工程設計工程師用來向施工人員說明其設計構造物內容、施工技術與品質要求的一系列圖面;除此之外,施工圖也是營建工程委託建造合約的主要文件。 營建工程指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建築施工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工程圖學:AutoCAD篇(增訂版)

為了解決建築施工圖的問題,作者康仕仲,張玉連 這樣論述:

  一本應用AutoCAD軟體作為繪製建築圖工具的專業技能教科書   電腦輔助繪圖技能除了基礎的識圖與製圖能力,也需靈活結合應用程式的指令等功能。本書先以簡單圖例介紹AutoCAD基本指令,同時說明如何運用多項功能指令,正確快速地繪圖,建立學習者的基本電腦輔助繪圖技能,再透過建築平、立面圖的繪製範例,詳細說明繪製步驟及注意事項,讓讀者可以完整學習符合產業需求的專業繪圖實務及技能。   本書精簡扼要介紹AutoCAD基本指令應用技巧及繪製建築平、立面圖相關專業知識,亦搭配線上示範圖例繪製教學影片,適合作為初學者或跨領域學習者入門教材。  

建築施工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10824民視 棟距只剩30公分 新建案大樓緊鄰隔壁華廈

民視YT→https://youtu.be/leN1vRietbs

民視新聞→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1824F05M1

不受疫情影響,新北市永和預售屋還是賣得很好,不過現在出現爭議了,去年(2020年)3月的一個新建案,開工後,因為大樓陸續往上搭建,卻發生與隔壁25年中古華廈,只剩約30公分棟距,讓隔壁大樓住戶、出面痛批。

民視新聞/呂中漁、張庭翔 新北報導……↓

新建案忙著施工,但你發現了嗎?它的鷹架,緊緊貼旁邊,中古大廈的外牆,鏡頭拉近一看,才發現只有短短30公分的縫細,隔開兩棟建築。一旦興建完成,兩棟住戶就得過著,幾乎零距離的生活。

中古華廈住戶說,「現在窗簾必須隨時拉起來,不然的話,他們在對面,我們做什麼都被看得一清二楚,我們都懷疑說他那個建照有沒有問題。」

中古華廈住戶也提到,「可能沒有顧慮到其他住戶的感受,就是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就直接在這裡蓋,因為其實這個基地有點小,我們住這邊,都覺得不適合再蓋。」

中古華廈的住戶直呼,這麼小的空地,本來就不宜興建。只是永和人口密度極高,新房子和低總價等誘因讓這棟位在新北永和仁愛特區的新建案,去年3月動工後,就創下24戶2個月就賣完的記錄。

東龍不動產資深經理陳泰源表示,「那在規劃大樓,本來就是會考量採光和棟距的關係,他會比較是由瘦往上蓋,他整個大樓會盡量內縮,那所以說這個建案之所以會這樣的設計,可能是產品規劃出了問題,或者是礙於法規,他沒辦法內縮。」

新北市工務局建造科長廖瓊華則回應,「因為他在鄰近建設,他其實沒有做相關的開口,他其實就是一些結構柱,跟他的樓梯間的某幾道牆,他其實計算起來,是符合規定的。」

棟距30公分到底違不違法呢?新北市府工務局表示,其實新建案的設計圖,規劃棟距並非30公分,而是45公分,貼上磁磚後,預計會縮減至35到40公分,根據設計圖施工、因此並不違法,只是隔壁的鄰居,眼看新蓋大樓緊貼自家,心裡難免有疙瘩。

陳泰源YT→https://youtu.be/CMZhWzxEaUM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9/210824-30.html

建置簡易BIM模型衝突檢核系統之研究

為了解決建築施工圖的問題,作者温雅婷 這樣論述:

衝突為不同系統間因於設計時圖說並未連結而產生各系統間產生碰撞的情形,而透過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 BIM)的可視化性質,於施工前模擬施工之實際情形,減少了衝突的情況發生。而於衝突檢核的作業過程中,因BIM的建模軟體與衝突檢核軟體間的手動操作、衝突點位查找的不便以及衝突數量龐大所產生的重工作業,會造成作業時間的冗長以及錯誤率的上升。因此本研究建置簡易之BIM模型衝突檢核系統,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及專家訪談探提出衝突檢核、衝突點位標記、衝突點位儲存、衝突資訊蒐集、自動處理衝突等五項系統需求,並規劃五項子程式以滿足以上需求,以及設計各子程式之設計

流程。本研究使用視覺化程式設計工具Dynamo建置自動化程式,以改善衝突檢核的過程中發生之問題。經案例導入了解本研究開發之系統能夠使使用者於建模軟體的環境下進行衝突檢核,無須再進行軟體間的轉換,同時也減少了因衝突數量龐大而產生之重複性作業,進而加速了專案之衝突檢核作業過程,降低相關的人力及時間成本。

工程圖學:基礎篇(增訂版)

為了解決建築施工圖的問題,作者康仕仲,張玉連 這樣論述:

  一本以工程圖學、建築製圖為基礎的工程圖技能入門教科書   電腦輔助繪圖技能的基礎在於建立識圖與製圖能力。本書先建立學習者基本圖學能力,再針對建築圖中的平、立面設計圖案例講授建築製圖相關知識技能,詳細說明每個繪製步驟及應注意事項,讓讀者可以建立正確的繪圖習慣及實務應用的邏輯。   本書除了精簡扼要的講授圖學及建築製圖相關知識外,更能搭配線上教學影片繪製示範圖例,適合提供作為初學者或跨領域學習者的入門教材。  

建築工程營造廠應用BIM-based清圖作業模式之研究

為了解決建築施工圖的問題,作者吳思汶 這樣論述:

建築工程全生命週期是一段漫長的歷程,而營造廠扮演的角色存在於整個生命週期中,帶有承上啟下的關聯性,為了能有效落實設計原意並兼顧整體工程成本及品質,因此作業前提需仰賴一套足以使工地能夠實際執行的圖說。考量建築工程涉及的圖說資訊甚廣,若以專業分工來區分類別的話,大致可分為土建與機電兩大領域,其下仍可再繼續延伸更多專業細緻分工。由於這些不同的分屬專業,都各自有著相關的規定或依據,因此營造廠在取得設計圖說後須以此為據進行分工專業整合,深入瞭解各相關工項類別、規範、說明等內容是否有兩相衝突、資訊交代不明確或有施工窒礙難行處。臺灣營造廠業界目前進行專案整合工作時,仍以2D傳統作業模式者居多,除了考量既有

的使用習慣,更多的是為了爭取時效性及減少各單位分工銜接介面等評估,然則隨著建築設計規模走向複雜且龐大的同時,導入提高效率的工具及採取系統性管理策略更能有效輔助施工端進行衝突整合及介面協調等作業。透過導入建築資訊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 BIM) 技術進行多維度的資訊整合、統計分析、模擬展演等方式輔助整體工程,可促成更明確且有效率的圖說及模型資訊的交付任務,並藉此確認設計發展及施作的可行性。因此,本研究將以施工階段的營造廠商作為主要對象,探討清圖作業採取傳統作業模式及BIM-based作業模式的效益差別及評估發展可行性,並透過實際案例及專家訪談分析實

務面遭遇之問題,最後提出改進空間之結論與建議,提供業界先進導入BIM技術及改善清圖作業流程模式之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