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長求半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弦長求半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俊成寫的 考前危機解密數學科 和姜洪源的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機械傳動設計(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逵文教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所 施錫富所指導 張晏瑋的 利用相位差分法之絕對型光學編碼器設計與驗證 (2018),提出弦長求半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旋轉型光學編碼器、絕對型光學編碼器、繞射光柵、相位差分法。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碩士班 湯敬民所指導 劉幸昌的 無人機螺旋槳設計與數值模擬分析 (2018),提出因為有 CFD、無人機螺旋槳的重點而找出了 弦長求半徑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弦長求半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考前危機解密數學科

為了解決弦長求半徑的問題,作者林俊成 這樣論述:

考前危機解密數學科 最新108課綱,各版本適用 『最危機的時刻,最完整的重點』     大學學測 分科測驗 皆適用     在學科能力測驗一綱多本的教學和出題模式下,如何有效把握學科核心重點、熟習答題技巧,在大考前夕加深印象,精準掌握得分秘訣,是學子在準備考試過程中最重要的關鍵所在。     考前危機解密系列,為華逵延攬教育界名師群編著,為考生精心打造一套完整精彩的考前重點整理。不只提供各科完整重點,並由名師群幫您重  點溫習,考前快速記憶,繼而進一步學習精進,讓學子迎戰學測大考時,能如獲神助,得心應手、輕鬆奪得高分!    

利用相位差分法之絕對型光學編碼器設計與驗證

為了解決弦長求半徑的問題,作者張晏瑋 這樣論述:

 光學編碼器為空間定位與距離量測的關鍵元件,常用於半導體、自動化技術、與電子產業上。由於工業要求的精度日益提升,發展高精度的光學編碼器成為現今的重要課題。  光學編碼器包含直線型與旋轉型,而旋轉型光學編碼器又可以分為絕對型光學編碼器與增量型光學編碼器。雖然增量型光學編碼器能夠提供高解析度且易於製作,但僅能提供相對的位置變化資訊;而絕對型光學編碼器則是將絕對的位置座標進行編碼並紀錄於編碼盤中,當光通過編碼盤,接收到的光電訊號經過解碼後,便可以得到絕對位置。由於高解析度的絕對型光學編碼器設計不易突破,所以目前市面上多數設計是結合增量編碼與絕對編碼的複合型光學編碼器。  商用光學編碼器多數以發光二

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做為光源,但因為LED為非同調光源,故其光學解析能力有限。由於雷射光源具有高同調性、能量分布集中與波長單一等特性,若以其做為光學編碼器之光源,將有極高的潛力達成高解析度之目的,故本研究將以雷射做為光源,搭配創新的相位差分法探討具高解析度之絕對型光學編碼器設計。  本實驗室先前研究曾設計以紅光雷射為光源,結合繞射光柵之編碼,成功驗證半徑28mm之12位元絕對型光學編碼器。本研究進一步改良先前之設計,並利用相位差分法將解析度提升至14 位元,並加入正弦與餘弦訊號做為額外之增量編碼運用。  研究中以數位訊號模擬、繞射圖像分析以及光電訊號量測三

者分別進行,以確認設計之可行性。由結果可得知,新的編碼盤設計之12位元絕對編碼以及2位元相位差皆能被清楚的解析出,實驗與模擬結果差異不大,印證了新的光學編碼器設計確實可以達成14位元的絕對編碼解析度。至於增量編碼的正弦與餘弦訊號,實驗與模擬結果略有差異,推測應與入射光束之聚焦品質有關,值得未來更深入之探討。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機械傳動設計(第二版)

為了解決弦長求半徑的問題,作者姜洪源 這樣論述:

一部順應“中國製造2025”智慧裝備新要求、技術先進、資料可靠的現代化機械設計工具書,從新時代機械設計人員的實際需求出發,追求現代感,兼顧實用性、通用性,準確性,涵蓋了各種常規和通用的機械設計技術資料,貫徹了新的國家及行業標準,推薦了國內外先進、智慧、節能、通用的產品。 第13篇 帶傳動、鏈傳動 第1章帶傳動 1.1帶傳動的種類及其選擇13-3 1.1.1傳動帶的類型、適應性和傳動形式13-3 1.1.2帶傳動設計的一般內容13-7 1.1.3帶傳動的效率13-7 1.2V帶傳動13-8 1.2.1普通V帶傳動13-8 1.2.1.1普通V帶尺寸規格13-8

1.2.1.2普通V帶傳動的設計計算13-10 1.2.2窄V帶傳動13-16 1.2.2.1窄V帶尺寸規格13-16 1.2.2.2窄V帶傳動的設計計算13-18 1.2.3V帶輪13-32 1.2.3.1帶輪設計的內容13-32 1.2.3.2帶輪的材料及品質要求13-32 1.2.3.3帶輪的技術要求13-32 1.2.3.4V帶輪的結構和尺寸規格13-32 1.3多楔帶傳動13-37 1.3.1多楔帶的尺寸規格13-37 1.3.2多楔帶傳動的設計計算13-38 1.3.3多楔帶帶輪13-57 1.4平帶傳動13-58 1.4.1普通平帶13-58 1

.4.1.1普通平帶尺寸規格13-58 1.4.1.2普通平帶傳動的設計計算13-60 1.4.2尼龍片複合平帶13-62 1.4.2.1尼龍片複合平帶尺寸規格13-63 1.4.2.2尼龍片複合平帶傳動的設計計算13-64 1.4.3高速帶傳動13-65 1.4.3.1高速帶尺寸規格13-65 1.4.3.2高速帶傳動的設計計算13-65 1.4.4平帶帶輪13-66 1.5同步帶傳動13-68 1.5.1梯形齒同步帶傳動13-68 1.5.1.1梯形齒同步帶尺寸規格13-68 1.5.1.2梯形齒同步帶傳動設計計算13-72 1.5.1.3梯形齒同步帶輪13-80

1.5.2曲線齒同步帶傳動13-83 1.5.2.1曲線齒同步帶尺寸規格13-83 1.5.2.2曲線齒同步帶傳動的設計計算13-86 1.5.2.3曲線齒同步帶輪13-93 1.6帶傳動的張緊13-102 1.6.1帶傳動的張緊方法及安裝要求13-102 1.6.2初張緊力的檢測與控制13-104 1.6.2.1V帶的初張緊力13-104 1.6.2.2多楔帶的初張緊力13-105 1.6.2.3平帶的初張緊力13-105 1.6.2.4同步帶的初張緊力13-106 1.7金屬帶傳動簡介13-107 1.7.1磁力金屬帶傳動13-107 1.7.1.1磁力金屬帶

傳動的工作原理13-107 1.7.1.2磁力金屬帶的結構13-109 1.7.2金屬帶式無級變速傳動13-109 第2章鏈傳動 2.1鏈傳動的類型、特點和應用13-112 2.2傳動用短節距精密滾子鏈和鏈輪13-113 2.2.1滾子鏈的基本參數與尺寸13-113 2.2.2短節距精密滾子鏈傳動設計計算13-117 2.2.2.1滾子鏈傳動主要失效形式13-117 2.2.2.2滾子鏈傳動的額定功率13-117 2.2.2.3滾子鏈傳動設計計算內容與步驟13-118 2.2.2.4滾子鏈靜強度計算13-122 2.2.2.5滾子鏈的耐疲勞工作能力計算13-122

2.2.2.6滾子鏈的耐磨損工作能力計算13-122 2.2.2.7滾子鏈的抗膠合工作能力 計算13-123 2.2.3短節距精密滾子鏈鏈輪13-123 2.2.3.1基本參數與尺寸13-124 2.2.3.2鏈輪齒形與齒廓13-124 2.2.3.3鏈輪材料與熱處理13-126 2.2.3.4鏈輪精度要求13-126 2.2.3.5鏈輪結構13-127 2.3傳動用齒形鏈和鏈輪13-128 2.3.1齒形鏈的分類及鉸鏈型式13-128 2.3.2齒形鏈的基本參數與尺寸13-129 2.3.3齒形鏈傳動設計計算13-133 2.3.4齒形鏈鏈輪13-139 2.3.

4.19.52mm及以上節距鏈輪的齒形和主要尺寸13-139 2.3.4.24.76mm節距鏈輪的主要尺寸13-143 2.3.4.39.52mm及以上節距鏈輪精度要求13-146 2.3.4.44.76mm節距鏈輪精度要求13-147 2.4鏈傳動的佈置、張緊與潤滑13-147 2.4.1鏈傳動的佈置13-147 2.4.2鏈傳動的張緊與安裝13-148 2.4.3鏈傳動的潤滑13-149 參考文獻13-151 第14篇 齒輪傳動 齒輪傳動總覽14-3 第1章漸開線圓柱齒輪傳動 1.1漸開線圓柱齒輪的基本齒廓和模數系列14-7 1.1.1漸開線圓柱齒

輪的基本齒廓(GB/T 1356—2001)14-7 1.1.1.1標準基本齒條齒廓14-7 1.1.1.2不同使用場合下推薦的基本齒條14-8 1.1.1.3其他非標準齒廓14-8 1.1.2漸開線圓柱齒輪模數(GB/T 1357—2008)14-9 1.2漸開線圓柱齒輪傳動的參數選擇14-9 1.2.1漸開線圓柱齒輪傳動的基本參數14-9 1.2.2變位圓柱齒輪傳動和變位係數的選擇14-10 1.2.2.1變位齒輪傳動的原理14-10 1.2.2.2變位齒輪傳動的分類和特點14-11 1.2.2.3外嚙合齒輪變位係數的選擇14-13 1.2.2.4內嚙合齒輪變位係數的

選擇14-17 1.3漸開線圓柱齒輪傳動的幾何尺寸計算14-23 1.3.1標準圓柱齒輪傳動的幾何尺寸計算14-23 1.3.2高度變位齒輪傳動的幾何尺寸計算14-24 1.3.3角度變位齒輪傳動的幾何尺寸計算14-25 1.3.4齒輪與齒條傳動的幾何尺寸計算14-28 1.3.5交錯軸斜齒輪傳動的幾何尺寸計算14-29 1.3.6幾何計算中使用的數表和線圖14-29 1.4漸開線圓柱齒輪齒厚的測量計算14-33 1.4.1齒厚測量方法的比較和應用14-33 1.4.2公法線長度(跨距)14-35 1.4.3分度圓弦齒厚14-43 1.4.4固定弦齒厚14-47 1.

4.5量柱(球)測量距14-48 1.5圓柱齒輪精度14-50 1.5.1適用範圍14-50 1.5.2齒輪偏差的代號及定義14-51 1.5.3齒輪精度等級及其選擇14-54 1.5.3.1精度等級14-54 1.5.3.2精度等級的選擇14-54 1.5.4齒輪檢驗14-56 1.5.4.1齒輪的檢驗項目14-56 1.5.4.25級精度的齒輪公差的計算公式14-57 1.5.4.3齒輪的公差14-57 1.5.5齒輪坯的精度14-75 1.5.5.1基準軸線與工作軸線之間的關係14-75 1.5.5.2確定基準軸線的方法14-75 1.5.5.3基準面與安裝面

的形狀公差14-75 1.5.5.4工作軸線的跳動公差14-77 1.5.6中心距和軸線的平行度14-77 1.5.6.1中心距允許偏差14-77 1.5.6.2軸線平行度偏差14-78 1.5.7齒厚和側隙14-78 1.5.7.1側隙14-80 1.5.7.2齒厚公差14-80 1.5.7.3齒厚偏差的測量14-81 1.5.8輪齒齒面粗糙度14-81 1.5.8.1圖樣上應標注的數據14-81 1.5.8.2測量儀器14-82 1.5.8.3齒輪齒面表面粗糙度的測量14-83 1.5.9輪齒接觸斑點14-84 1.5.9.1檢測條件14-84 1.5.9.2

接觸斑點的判斷14-84 1.5.10新舊標準對照14-86 1.6齒條精度14-88 1.7漸開線圓柱齒輪承載能力計算14-88 1.7.1可靠性與安全係數14-89 1.7.2輪齒受力分析14-89 1.7.3齒輪主要尺寸的初步確定14-90 1.7.3.1齒面接觸強度14-90 1.7.3.2齒根彎曲強度14-91 1.7.4疲勞強度校核計算14-91 1.7.4.1齒面接觸強度核算14-91 1.7.4.2輪齒彎曲強度核算14-111 1.7.4.3齒輪靜強度核算14-129 1.7.4.4在變動載荷下工作的齒輪強度核算14-129 1.7.4.5薄輪緣齒輪

齒根應力基本值14-131 1.7.5開式齒輪傳動的計算14-131 1.7.6計算實例14-132 1.8漸開線圓柱齒輪修形計算14-135 1.8.1齒輪的彈性變形修形14-135 1.8.1.1齒廓修形14-135 1.8.1.2齒向修形14-137 1.8.2齒輪的熱變形修形14-140 1.8.2.1高速齒輪的熱變形機理14-140 1.8.2.2高速齒輪齒向溫度分佈14-140 1.8.2.3高速齒輪的熱變形修形計算14-141 1.8.2.4高速齒輪熱變形修形量的確定14-142 1.9齒輪材料14-143 1.9.1齒輪用鋼14-143 1.9.2齒

輪用鑄鐵14-149 1.9.3齒輪用銅合金14-149 1.10圓柱齒輪結構14-155 1.11圓柱齒輪零件工作圖14-161 1.11.1需要在工作圖中標注的一般尺寸資料14-161 1.11.2需要在參數表中列出的資料14-161 1.11.3其他資料14-161 1.11.4齒輪工作圖示例14-161 第2章圓弧圓柱齒輪傳動 2.1圓弧齒輪的分類、基本原理、特點及應用14-164 2.2圓弧齒輪的模數、基本齒廓和幾何尺寸計算14-167 2.2.1圓弧齒輪的模數系列14-167 2.2.2圓弧齒輪的基本齒廓14-167 2.2.2.1單圓弧齒輪的滾刀齒形

14-168 2.2.2.2雙圓弧齒輪的基本齒廓14-168 2.2.3圓弧齒輪的幾何參數和尺寸計算14-169 2.3圓弧齒輪傳動精度14-172 2.3.1精度等級及其選擇14-172 2.3.2齒輪、齒輪副誤差及側隙的定義和代號14-172 2.3.3公差分組及其檢驗14-176 2.3.4檢驗項目的極限偏差及公差值(GB/T 15753—1995)14-176 2.3.5齒坯公差14-182 2.3.6圖樣標注及零件工作圖14-182 2.4圓弧齒輪傳動的設計及強度計算14-184 2.4.1基本參數選擇14-184 2.4.2圓弧齒輪的強度計算14-186

2.4.2.1雙圓弧齒輪的強度計算公式14-186 2.4.2.2單圓弧齒輪的強度計算公式14-186 2.4.2.3強度計算公式中各參數的確定方法14-187 2.5圓弧圓柱齒輪設計計算舉例14-196 2.5.1設計計算依據14-196 2.5.2高速雙圓弧齒輪設計計算舉例14-196 2.5.3低速重載雙圓弧齒輪設計計算舉例14-199 第3章錐齒輪傳動 3.1錐齒輪傳動的基本類型、特點及應用14-202 3.2錐齒輪的變位14-204 3.3錐齒輪傳動的幾何計算14-206 3.3.1直齒、斜體錐齒輪傳動的幾何計算14-206 3.3.2弧齒錐齒輪傳動的幾何

計算14-211 3.3.3擺線齒錐齒輪的幾何設計14-217 3.3.3.1擺線齒錐齒輪幾何參數計算的原始參數14-218 3.3.3.2擺線齒錐齒輪幾何參數計算14-220 3.3.3.3擺線齒錐齒輪的當量齒輪參數及重合度14-226 3.3.3.4“克制”擺線齒圓錐齒輪的齒形係數14-227 3.3.4准雙曲面齒輪傳動設計14-228 3.3.4.1准雙曲面齒輪主要參數選擇14-228 3.3.4.2准雙曲面齒輪幾何參數計算14-231 3.3.5擺線齒准雙曲面齒輪傳動設計14-236 3.3.5.1擺線齒准雙曲面齒輪幾何參數計算的原始參數14-236 3.3.5.

2擺線齒准雙曲面齒輪幾何參數計算14-237 3.3.5.3擺線齒准雙曲面齒輪的當量齒輪參數14-244 3.3.5.4擺線准雙曲面齒輪的齒形係數14-246 3.3.5.5擺線准雙曲面齒輪的齒坯圖14-247 3.4錐齒輪的非零變位設計14-247 3.4.1錐齒輪非零變位原理14-247 3.4.2分錐變位的形式14-248 3.4.3切向變位的特點14-249 3.4.4“非零”分度錐綜合變位錐齒輪的幾何計算14-250 3.5輪齒受力分析14-251 3.5.1作用力的計算14-251 3.5.2軸向力的選擇設計14-252 3.6錐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14-25

3 3.6.1直齒錐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14-253 3.6.1.1直齒錐齒輪傳動的初步計算14-253 3.6.1.2直齒錐齒輪傳動的當量齒數參數計算14-254 3.6.1.3直齒錐齒輪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計算14-256 3.6.1.4直齒錐齒輪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計算14-259 3.6.1.5直齒錐齒輪傳動設計計算實例14-262 3.6.2弧線齒錐齒輪的強度計算(按美國格裡森公司標準)14-266 3.6.3“克制”擺線齒錐齒輪的強度計算14-277 3.6.3.1擺線齒圓錐齒輪的強度校核的原始參數14-277 3.6.3.2擺線齒錐齒輪的切向力及載荷係數14-277

3.6.3.3擺線齒圓錐齒輪的齒面接觸強度校核14-280 3.6.3.4擺線齒錐齒輪的彎曲強度校核14-282 3.6.3.5擺線齒圓錐齒輪強度計算實例14-283 3.6.4弧線齒准雙曲面齒輪的強度計算(按美國格利森公司標準)14-287 3.6.5擺線齒准雙曲面齒輪的強度計算14-290 3.6.5.1擺線齒准雙曲面齒輪的強度校核的原始參數14-290 3.6.5.2擺線齒准雙曲面齒輪的切向力及載荷係數14-290 3.6.5.3擺線齒准雙曲面齒輪的齒面接觸強度校核14-292 3.6.5.4擺線准雙曲面齒輪的彎曲強度校核14-293 3.6.5.5擺線齒准雙曲面齒輪強

度計算實例14-294 3.7錐齒輪精度14-298 3.7.1定義及代號14-298 3.7.2精度等級、齒輪和齒輪副的檢驗與公差14-302 3.7.3齒輪副側隙14-303 3.7.4圖樣標注14-303 3.7.5齒輪公差與極限偏差數值14-304 3.7.6齒坯公差14-316 3.7.7應用示例14-317 3.7.8齒輪的表面粗糙度14-318 3.8結構設計14-318 3.8.1錐齒輪支承結構14-318 3.8.2錐齒輪輪體結構14-320 3.9工作圖規定及其示例14-321 3.9.1工作圖規定及示例14-321 3.9.2含錐齒輪副的裝配

圖示例14-322 第4章蝸 杆 傳 動 4.1常用蝸杆傳動的分類及特點14-327 4.2圓柱蝸杆傳動14-330 4.2.1圓柱蝸杆傳動主要參數的選擇14-330 4.2.1.1普通圓柱蝸杆傳動的主要參數14-330 4.2.1.2圓弧圓柱蝸杆傳動的主要參數14-339 4.2.2圓柱蝸杆傳動的幾何尺寸計算14-344 4.2.3圓柱蝸杆傳動的受力分析14-345 4.2.4圓柱蝸杆傳動強度計算和剛度驗算14-346 4.2.4.1普通圓柱蝸杆傳動的強度和剛度計算14-346 4.2.4.2ZC1蝸杆傳動的強度計算和剛度計算14-348 4.2.5圓柱蝸杆傳動滑

動速度和傳動效率計算14-351 4.2.6提高圓柱蝸杆傳動承載能力和傳動效率的方法簡介14-351 4.3環面蝸杆傳動14-353 4.3.1環面蝸杆傳動的分類及特點14-353 4.3.2環面蝸杆傳動的形成原理14-353 4.3.3環面蝸杆傳動的參數選擇和幾何尺寸計算14-353 4.3.4環面蝸杆傳動的修形和修緣計算14-357 4.3.5環面蝸杆傳動承載能力計算14-358 4.3.5.1直廓環面蝸杆傳動承載能力計算14-358 4.3.5.2平面二次包絡環面蝸杆傳動承載能力計算14-362 4.4蝸杆傳動精度14-370 4.4.1圓柱蝸杆傳動精度14-370

4.4.1.1術語定義和代號14-371 4.4.1.2精度制的構成14-373 4.4.1.35級精度的蝸杆蝸輪偏差允許值的計算公式14-373 4.4.1.4檢驗規則14-373 4.4.1.5輪齒尺寸參數偏差的允許值14-374 4.4.2直廓環面蝸杆、蝸輪精度14-387 4.4.2.1定義及代號14-387 4.4.2.2精度等級14-391 4.4.2.3齒坯要求14-391 4.4.2.4蝸杆、蝸輪的檢驗與公差14-392 4.4.2.5蝸杆副的檢驗與公差14-393 4.4.2.6蝸杆副的側隙規定14-393 4.4.2.7圖樣標注14-393 4

.4.3平面二次包絡環面蝸杆傳動精度14-394 4.4.3.1蝸杆、蝸輪誤差的定義及代號14-394 4.4.3.2蝸杆副誤差的定義及代號14-396 4.4.3.3精度等級14-397 4.4.3.4齒坯要求14-397 4.4.3.5蝸杆、蝸輪及蝸杆副的檢驗14-397 4.4.3.6蝸杆傳動的側隙規定14-397 4.4.3.7蝸杆、蝸輪的公差及極限偏差14-397 4.4.3.8蝸杆副精度與公差14-398 4.4.3.9圖樣標注14-398 4.5蝸杆、蝸輪的結構及材料14-399 4.5.1蝸杆、蝸輪的結構14-399 4.5.2蝸杆、蝸輪材料選用推薦14

-401 4.6蝸杆傳動設計計算及工作圖示例14-401 4.6.1圓柱蝸杆傳動設計計算示例14-401 4.6.2直廓環面蝸杆傳動設計計算示例14-403 4.6.3平面二次包絡環面蝸杆傳動設計計算示例14-406 第5章漸開線圓柱齒輪行星傳動 5.1漸開線行星齒輪傳動基礎14-409 5.1.1傳動型式分類及特點14-409 5.1.2傳動比、傳動效率、齒形角14-412 5.2行星傳動的主要參數計算14-413 5.2.1行星輪數目與傳動比範圍14-413 5.2.2齒數的確定14-414 5.2.2.1確定齒數應滿足的條件14-414 5.2.2.2配齒方

法及齒數組合表14-416 5.2.3變位係數的確定14-436 5.2.4確定齒數和變位係數的計算舉例14-440 5.2.5多級行星傳動的傳動比分配14-440 5.3行星齒輪強度分析14-441 5.3.1受力分析14-441 5.3.2齒輪承載能力校核14-444 5.3.2.1小齒輪的名義轉矩T1及名義切向力Ft14-444 5.3.2.2行星齒輪傳動載荷係數K14-445 5.3.2.3應力迴圈次數NL14-445 5.3.2.4動載係數KV14-446 5.3.2.5螺旋線載荷分佈係數KHβ、KFβ14-446 5.3.2.6疲勞極限值σHlim和σFli

m的選取14-446 5.3.2.7最小安全係數Smin14-446 5.4結構設計14-447 5.4.1均載機構設計14-447 5.4.1.1均載機構的類型及特點14-447 5.4.1.2均載機構的選擇及浮動量計算14-452 5.4.1.3浮動用齒式聯軸器的結構設計與計算14-452 5.4.2主要構件結構設計14-456 5.4.2.1齒輪結構設計14-456 5.4.2.2行星架結構設計14-457 5.4.2.3基本構件和行星輪支承結構設計14-458 5.4.2.4行星減(增)速器機體結構設計14-458 5.4.3主要零件的技術條件14-461 5

.4.3.1齒輪的技術條件14-461 5.4.3.2行星架的技術條件14-463 5.4.3.3浮動件的軸向間隙14-463 5.4.3.4其他主要零件的技術要求14-463 5.5行星齒輪傳動設計舉例14-463 5.5.1行星齒輪減速器設計14-463 5.5.2行星齒輪增速器設計14-466 5.6常見行星齒輪傳動應用圖例14-468 5.6.1低速行星齒輪(增)減速器14-468 5.6.2高速行星齒輪減(增)速器14-474 5.6.3大型行星齒輪減速器14-474 第6章漸開線少齒差行星齒輪傳動 6.1少齒差傳動基本類型、傳動比及效率14-477 6

.1.1基本類型14-477 6.1.2傳動比及傳動效率14-478 6.2主要參數的確定14-479 6.2.1主要參數的確定14-479 6.2.2主要設計參數的選擇步驟14-486 6.2.3幾何尺寸與主要參數的選用14-486 6.3效率計算14-500 6.4受力分析與強度計算14-501 6.4.1主要零件的受力分析14-501 6.4.2主要零件的強度計算14-502 6.5結構設計14-506 6.5.1結構形式分類14-506 6.5.2結構圖例14-508 6.6設計結構工藝性及示例14-524 6.7主要零件的技術要求、材料選擇及熱處理方法14

-527 6.7.1主要零件的技術要求14-527 6.7.2主要零件的常用材料及熱處理14-528 第7章擺線針輪行星傳動 7.1概述14-529 7.1.1擺線針輪行星傳動的工作原理與結構特點14-529 7.1.2擺線行星傳動輸出機構的結構形式14-530 7.1.3擺線針輪行星傳動幾何要素代號14-532 7.2擺線針輪行星傳動的設計與計算14-532 7.2.1擺線針輪行星傳動的嚙合原理14-532 7.2.1.1擺線輪齒廓曲線通用方程式14-532 7.2.1.2擺線輪齒廓曲線的外嚙合和內嚙合形成法14-533 7.2.1.3一齒差、兩齒差和負一齒差擺線

輪齒廓14-534 7.2.1.4擺線輪齒廓修形14-535 7.2.1.5擺線輪齒廓的曲率半徑14-536 7.2.2擺線針輪行星傳動的基本參數和幾何尺寸計算14-538 7.2.2.1基本參數及幾何尺寸14-538 7.2.2.2W機構的有關參數與幾何尺寸14-540 7.2.3擺線針輪行星傳動的受力分析14-540 7.2.4擺線針輪行星傳動強度計算14-541 7.2.4.1主要失效形式14-541 7.2.4.2主要零件的材料14-542 7.2.4.3主要零部件的強度計算14-543 7.2.5擺線輪的測量方法14-548 7.3擺線針輪行星傳動的設計實例1

4-550 7.3.1擺線針輪行星傳動的技術要求14-550 7.3.1.1對零件的要求14-550 7.3.1.2對裝配的要求14-553 7.3.2設計實例14-553 7.3.2.1設計計算公式與示例14-553 7.3.2.2主要零件的工作圖14-555 7.4RV減速器設計14-557 7.4.1RV傳動原理及特點14-557 7.4.2機器人用 RV傳動的設計要點14-558 7.4.3RV傳動機構的安裝要點14-561 第8章諧波齒輪傳動 8.1諧波齒輪傳動技術基礎14-563 8.1.1諧波齒輪傳動的術語、特點及應用14-563 8.1.2諧波齒

輪傳動的工作原理14-564 8.1.3諧波齒輪傳動的分類14-564 8.1.4諧波齒輪傳動的運動學計算14-568 8.1.5諧波齒輪傳動主要構件的結構形式14-570 8.2諧波齒輪傳動的設計與計算14-573 8.2.1諧波齒輪傳動主要參數的確定14-573 8.2.2諧波齒輪傳動承載能力計算14-577 8.2.3諧波齒輪傳動效率和發熱計算14-581 8.2.4諧波齒輪傳動主要零件的材料和結構14-582 8.2.4.1主要零件的材料14-582 8.2.4.2柔輪、剛輪的結構形式和尺寸14-584 8.2.4.3波發生器的結構設計14-586 8.2.5計

算實例14-590 8.3諧波齒輪減速器試驗技術與方法14-593 第9章活 齒 傳 動 9.1活齒傳動的工作原理與結構類型14-596 9.1.1活齒傳動的工作原理14-596 9.1.2活齒傳動的結構類型14-596 9.2滾柱活齒傳動14-598 9.2.1滾柱活齒傳動的運動學14-598 9.2.2滾柱活齒傳動基本構件的結構14-598 9.2.3齒廓曲線設計14-599 9.2.4滾柱活齒傳動基本構件的材料選擇14-599 9.2.5滾柱活齒傳動的受力分析14-600 9.2.6滾柱活齒傳動計算實例14-600 9.2.7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藝與工作圖14-

602 第10章塑 料 齒 輪 10.1塑膠齒輪分類與特點14-604 10.2塑膠齒輪設計14-604 10.2.1塑膠齒輪的齒形制14-604 10.2.2塑膠齒輪的輪齒設計14-604 10.2.3塑膠齒輪的結構設計14-604 10.2.4AGMA PT基本齒條確定齒輪齒形尺寸的計算14-604 10.2.5齒輪跨棒(球)距M值、公法線長度Wk的計算14-604 10.2.6塑膠齒輪的精度設計14-604 10.2.7塑膠齒輪應力分析及強度計算14-604 10.2.8塑膠齒輪傳動輪系參數設計計算14-604 10.3塑膠齒輪材料14-604 10.3.1聚甲

醛(POM)14-604 10.3.2尼龍(PA66、PA46)14-604 10.3.3聚醚醚酮(PEEK)14-604 10.3.4塑膠齒輪材料的匹配及其改性研究14-604 10.3.5塑膠齒輪的失效形式14-604 10.4塑膠齒輪的製造14-604 10.4.1塑膠齒輪的加工工藝14-604 10.4.2注塑機及其輔助設備14-604 10.4.3齒輪注射模的設計14-604 10.4.4齒輪型腔的設計與製造14-604 10.5塑膠齒輪的檢測14-604 10.5.1塑膠齒輪光學投影檢測14-604 10.5.2小模數齒輪齒厚測量14-604 10.5.3

齒輪徑向綜合誤差與齒輪測試半徑的測量14-604 10.5.4齒輪分析式測量14-604 10.5.5國內外部分小模數齒輪檢測用儀器14-604 10.6塑膠齒輪的應用實例14-604 10.6.1煤氣表字輪式計數器與交換齒輪14-604 10.6.2石英鬧鐘機芯與全塑齒輪傳動輪系14-604 10.6.3汽車雨刮電機及搖窗電動機14-604 10.6.4塑膠齒輪行星減速器及少齒差計時器14-604 10.6.5汽車電動座椅驅動器14-604 參考文獻14-605

無人機螺旋槳設計與數值模擬分析

為了解決弦長求半徑的問題,作者劉幸昌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為設計以金屬3D列印技術製造之中型無人機螺旋槳,並針對這種尺寸的螺旋槳建立一套以計算流體力學分析其性能的方法。先以CAD軟體設計一16 in螺旋槳,利用CFD軟體對其進行飛行時的流場分析。吾人採用CATIA進行外型設計,透過ANSYS Fluent進行流場模擬,調整不同飛行速度、不同螺旋槳轉速,模擬在各前進比(advance ratio)下的性能與流場,期望了解螺旋槳之效率,為無人機螺旋槳提供設計之選擇。  模擬結果顯示在低前進比(0.2~0.5),也就是目標條件下時,螺旋槳效率表現良好;當前進比大於0.5以上時,效率提升趨緩,表現相對不好,在前進比為0.591時效率達到最高0.6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