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泉鋼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張清泉鋼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和權寫的 愁城無處不飛詩 和許麗雯暨高談音樂編輯小組的 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協奏曲及其創作故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釀出版 和華滋出版所出版 。

佛光大學 藝術學研究所 林谷芳所指導 鄭宇彤的 作曲家與演奏家在笛曲創作中角色之研究―以《瑯琊神韻》、《胡旋舞》作比較 (2015),提出張清泉鋼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竹笛、竹笛發展、笛家、笛作品、俞遜發、鍾耀光、瑯琊神韻、胡旋舞。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心理輔導學系 黃政昌所指導 何巧雯的 戲劇系學生壓力源、壓力因應方式與心理健康之調查研究—以高低演出焦慮者為例 (2013),提出因為有 戲劇系學生、演出焦慮、壓力源、壓力因應方式、心理健康的重點而找出了 張清泉鋼琴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張清泉鋼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愁城無處不飛詩

為了解決張清泉鋼琴的問題,作者和權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 和權的筆蘸著悲天憫人的情感,記錄著詩人在疫情下無處宣洩的愁思   ★ 本書收錄共計三百七十五首詩,是和權精挑細選呈獻給讀者的佳作 名人推薦   |詩人、詩評家專序推薦|李怡樂、張衛強、李悅岭、蘇榮超、侯建州   「台灣名詩人瘂弦稱讚和權的短詩是『華文詩壇一絕』。中國著名詩評家邵德懷說,『和權造意時能吸收古典詩歌起承轉合的技巧,在面對物象的從實描寫中,僅一、二句就實現詩意的承轉,完成對物象的昇華和對意義的表達。這樣的詩藝,在現代詩人創作中並不多見。』和權以淺白的文字,表達出深厚的内涵。與其說這是高明的技巧,倒不如說是真誠的憐憫。品讀他的詩,總會讓人感受到一縷縷人性的

溫暖。」──李怡樂/詩評家

作曲家與演奏家在笛曲創作中角色之研究―以《瑯琊神韻》、《胡旋舞》作比較

為了解決張清泉鋼琴的問題,作者鄭宇彤 這樣論述:

笛子是個古老的樂器,從產生到後來笛樂的發展,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沉澱與蛻變,其中不斷地融合了文學、美學與人文,在戲曲經歷興盛繁華後而沒落的同時,不知不覺中滋潤著,而成為其中的養分,逐漸茁壯,使笛樂更具多樣性。 近代笛樂因受到專業作曲家的關注,因此有大量不同以往風格的笛創作品問世,增加了許多笛樂色彩,他們受到西方美學的影響,創作作品不僅在竹笛種類選擇上多變,技巧與音色上也有不同以往的創新,使得笛樂發揮的空間更加突破;而由笛家或是民族器樂作曲家所創作出來的笛創作品,其精神不僅延續中國音樂的主軸核心,並對笛的專業技巧運用內行,曲風也有更濃郁的人文特色。 俞遜發先生為當代極為著名的笛樂演奏

家,精通南北笛曲,也在演奏技巧的發明上貢獻良多,其為人謙和,雖未接受正統作曲訓練,卻創作了大量笛創作曲,靈感取材自對周遭生活的感觸以及對大自然的細膩觀察,善於從作品中傳達深厚的人文關懷與意境,作品富有詩意;鍾耀光先生則是活躍於當代樂壇的作曲家,具有學院派的作曲背景,作品多元且數量大,善於運用不同的音樂素材於作品之中。 本論文是為研究其創作的笛曲有何不同,以俞氏的《瑯琊神韻》和鍾氏的《胡旋舞》來做比較。本文研究了笛獨奏曲的發展經過,並對俞遜發《瑯琊神韻》、及鍾耀光《胡旋舞》做深入的曲式分析與比較,探討由笛演奏家及專業作曲家在創作的作品上音樂語法及意境的不同,希望透過這兩首佳作來窺見作曲家在

樂曲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並探討笛樂未來走向的價值與局限。 由於當代笛樂變化,為了更深入了解並利益自己,因此嘗試著把笛曲的發展及淵源、脈絡與傳承,作更多的關注與整理,並就現在目前笛樂的發展及應用做深入的討論,希望經由此研究,更加了解笛樂,試圖在笛樂保存及推廣略盡一份棉薄之力。

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協奏曲及其創作故事

為了解決張清泉鋼琴的問題,作者許麗雯暨高談音樂編輯小組 這樣論述:

如果你喜歡古典樂,那你很難不去愛上協奏曲!   當獨奏樂器和管弦樂團一起登上協奏曲的競技舞台,美妙無間的合奏與相互對抗,綻放出朵朵令人驚艷的燦然火花!面對管弦樂團澎湃強大的力量,獨奏家在舞臺前盡情炫技,要你百分百感受純質音色的極致美感,聆賞如歌旋律背後的細膩語言,看一場音樂藝術演繹的戲劇表現。   本書精選了西方音樂史上的100首經典協奏曲,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許多是愛樂者耳熟能詳的曲目,也有不少是台灣樂迷較陌生的。   十七世紀,本書精挑了13首,例如:韋瓦第的《四季》、韓德爾的《b 小調大協奏曲》、巴哈的《布蘭登堡》;   十八世紀,我們選了36首,例如:海頓的《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莫札特的《朱儂》、貝多芬的《皇帝》、帕格尼尼的《b 小調第2號小提琴協奏曲》等;   十九世紀,共有44首,像是孟德爾頌的《e 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李斯特的《死之舞》、史特拉汶斯基的《頓巴敦橡園》等等;二十世紀則有7首。   從這100首樂曲中,我們可以看出西方音樂史上協奏曲創作演變之跡,並可約略窺知其思想之流變。書中也適切地加入了許多音樂家在創作時各種不為人知的小故事,這些故事可幫助讀者瞭解樂曲的創作背景,或認識音樂家的個性面貌,當然也足資茶餘飯後之談興。 作者簡介 許麗雯   國立中央大學畢業,曾任震旦集團雜誌社總編輯、錦繡出版集團文庫出版公司總編輯兼行銷企劃部總監、雲門咖啡行銷總監,現

任高談文化出版集團社長兼總編輯。曾出版「你不可不知道」音樂系列書籍,例如:《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經典名曲》、《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部歌劇》……等暢銷書籍,及藝術系列書籍,例如:《你不可不知道的300幅名畫》、《比亞茲萊的插畫世界》、《歐洲的建築設計與藝術風格》、《愛上經典名曲101》……等暢銷書籍。

戲劇系學生壓力源、壓力因應方式與心理健康之調查研究—以高低演出焦慮者為例

為了解決張清泉鋼琴的問題,作者何巧雯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調查戲劇系學生的壓力源、壓力因應方式與心理健康之現況及在高低演出焦慮情形下其差異狀況。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以102學年度台灣地區大三及大四戲劇系學生為研究樣本,以立意取樣的方式,尋找問卷調查的對象,獲得有效樣本共225人。主要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戲劇系學生壓力調查問卷」、「演出焦慮量表」(張浣芸,1996b)、「成人心理健康量表」(黃財尉、李美遠、曾柔鳴,2011)。資料處理採用統計分析方法,包括 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研究結果如下:1. 全體戲劇系學生認為最大的前三名壓力源,加權後總反應次數:經濟負擔壓力(23

.4%)、自我感受壓力(18.4%)與學習發展的壓力(13.9%)。在人際關係壓力中,高演出焦慮組學生「進館後之人際壓力」(進入劇場面臨演出前的人際相處)之壓力源的人數百分比,顯著高於低演出焦慮組的人數百分比。2. 面對壓力時前三大最常使用的壓力因應方式,加權後總反應次數:轉移注意力(27.7%)、運用個人資源(21.9%)、嘗試問題解決(19%)。在選取「自我傷害」的壓力因應方式中,高演出焦慮組學生的人數百分比,顯著高於低演出焦慮組。3. 全體學生中16.9%的戲劇系學生有參加過心理健康活動。另外83.1%沒有參加的原因,以56%「覺得不需要」最多;有10.2%的戲劇系學生有尋求心理師協

助,有高達96.9%學生表示沒有尋求心理師協助的主要因素為「不認為心理師真的能幫助我的問題」。全體學生整體壓力因應方式之效果,以「部分有效果」最多48%,高低焦慮組學生亦為「部分有效果」,高焦慮組學生(73%),低焦慮組學生(47%);對於自費心理諮商,戲劇系學生在「可接受每小時的諮商費用」有85.4%的學生表示願意負擔「每小時500元以下」。4. 成人心理健康量表總分之平均數為93.38分,屬於輕度~中度的心理困擾程度。高演出焦慮組學生表現出較多的生理慮病、焦慮煩躁、社交困擾、憂鬱低落。高演出焦慮組學生在心理健康總分、自評心理健康各分量表得分皆顯著高於低演出焦慮組學生。5. 前三名對心理

健康最具預測力的變項分別為:「演出焦慮分數」最高,其個別解釋變異量為34%,其次為「自評心理健康」,其個別解釋變異量為14%,第三名為「尋求社會支持因應方式」個數的個別解釋量為4%,其餘有預測力的變項有「自我傷害因應方式」個數、「家人因素壓力源」個數、「物質依賴因應方式」個數、「情緒宣洩因應方式」個數,七個變項可有效預測心理健康57%的變異量。6. 「演出焦慮程度」對於戲劇系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達顯著預測能力。選取越多積極的壓力因應方式「尋求社會支持」個數,心理健康程度越佳。選取越多消極的因應方式「自我傷害」、「物質依賴」、「情緒宣洩」個數者,心理健康程度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