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 執行署 拍賣 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高雄大學 政治法律學系碩士班 廖義銘所指導 林君達的 從法政策角度探討土地與建物分屬不同人之情形-以民法第838-1條為核心 (2021),提出彰化 執行署 拍賣 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土地、建物、不動產、拆屋還地、法定地上權、推定租賃。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事業經營法務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吳從周所指導 邱俊富的 民法上併付拍賣制度之再檢討 (2020),提出因為有 併付拍賣、民法第866條、民法第877條、用益物權的重點而找出了 彰化 執行署 拍賣 會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彰化 執行署 拍賣 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法政策角度探討土地與建物分屬不同人之情形-以民法第838-1條為核心

為了解決彰化 執行署 拍賣 會的問題,作者林君達 這樣論述:

自古以來,土地或稱作地盤,是生物得以延續生存的重要命脈,為了爭奪生存空間,生物更為此而大打出手;人類亦是如此,在尚未出現建物之前,原始人類就會為了土地大動干戈,進入到現代社會,科技成熟,建物成為了除土地之外,被人類所重視的生存空間與屏障,因此,不動產的定義,已經從最初的土地開始擴張,擴及了建物,甚至是鐵軌等等具有經濟價值且長時間附著於土地上的物品 。建物的出現,使人類的生活更加安全,而隨著人類社會的變遷,建物的樣態越來越多,經濟價值也不斷提升,人類對於土地的利用型態,不斷的突破,這也使得人類開始重視土地與建物之間的關係,因為建物的使用,必然會涵蓋土地的使用,而土地與建物兩者間的關係,可能是相

輔相成的,能促進人類生活福祉,兩者間亦可能是產生衝突,互相減損彼此的經濟價值,因此,土地與建物之間的關係,是一門除了法律專業之外,亦必須考量到經濟價值與外部效果的複雜性問題。本文將藉由法政策的角度,探討土地與建物之間的爭議問題,並從法條與過往的判決中,探詢尚未取得共識之見解,並從中發覺尚未被關注之問題,進而提供促進土地與建物之間能活化利用之法政策,已達成調和土地與建物之間和諧關係之目標,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動產經濟價值逐年提升,這將會是人們必須正視的重大議題。

民法上併付拍賣制度之再檢討

為了解決彰化 執行署 拍賣 會的問題,作者邱俊富 這樣論述:

蓋抵押權之本質乃就抵押物之賣得價金得受清償之權,故抵押權作為擔保債權清償之手段,係為抵押權人將來在實行抵押權時,能有抵押物存在來擔保債權將來得以滿足即為已足 。故抵押權之全部,擔保債權的每一部分,而抵押物之每一部分,因而對其所擔保之物權具有從屬性;是以,因抵押權係支配標的物交換價值之價值權,具有使得抵押權能發揮媒介投資手段之社會作用。因此,實體法規定是否合理周全,關係到抵押權制度是否合於債權債務雙方之各種需求,進而促進經濟社會之活絡發展;而程式法規是否有效迅速,除有利於債權人取償之外,自反面而言,更能扼止運用程式漏洞、惡意不履行債務之情形,發揮促進債權債務良性關係之效果。由於在近年來民法物權

篇在2007年、2009年,陸續進行修法,使得民法第862條、第866條、第877條均有所修正,該等修正是否解決了實務上之併付拍賣或除權拍賣之判斷標準,或者解決執行困難之問題?而併付拍賣規定中之「影響拍賣價格」至於需要除權之程度標準又應如何認定?修法之後是否在抵押權人、抵押人、租賃或用益物權人這三者間之利益,取得公益上之平衡等等,均仍不無疑問,以上問題均為本文所欲研究之核心主題。本文就抵押權本身之概念、不同標的物所產生的各式併付拍賣問題、併付拍賣之目的、新舊法修法後之異同,以及對於如何正確適用法律等問題,一併在本文中詳細討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