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燃料電池原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微生物燃料電池原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徐功娣(主編)寫的 微生物燃料電池原理與應用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聯合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碩士班 徐偉軒所指導 莊舜詠的 奈秒脈衝雷射改質微生物燃料電池金屬電極之效益評估研究 (2021),提出微生物燃料電池原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微生物燃料電池、不鏽鋼網、奈秒脈衝雷射、電極材料改質、大腸桿菌。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林啟文所指導 蔡言妮的 以生物電Fenton系統處理受環丁碸污染之地下水暨產電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管柱式BEF、細菌冷光法、環丁碸、外部電阻、曝氣量、氧化鐵奈米催化劑/石墨氈的重點而找出了 微生物燃料電池原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微生物燃料電池原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微生物燃料電池原理與應用

為了解決微生物燃料電池原理的問題,作者徐功娣(主編) 這樣論述:

奈秒脈衝雷射改質微生物燃料電池金屬電極之效益評估研究

為了解決微生物燃料電池原理的問題,作者莊舜詠 這樣論述:

現今科技發展如此迅速,任何事物與科技皆有相關聯,但這些眼前美好的事物卻造成了日積月累的汙染,迫使自然環境開始劇烈變化,能源是一切發展的根本,大量的能源消耗造就了科技的急速進步,卻也造成了能源汙染,對此近年來世界各國開始積極地開發再生新能源。諸多再生新能源技術中,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具有低汙染、低成本並且可以同時處理廢水等優勢。 本研究提出了一個創新的結構表面改質方法,利用奈秒脈衝光纖雷射對不鏽鋼網進行表面改質加工,使其結構表面產生具微奈米結構的氧化層,以提升比表面積進而增加生物相容性。為了優化雷射加工改質的效益,針對雷射掃描速度與掃描間隔兩種

加工參數進行實驗規劃,並根據實驗結果找出最佳雷射加工參數。實驗結果證實,雷射加工不鏽鋼網陽極電極有助於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產電效益,所有經改質陽極在實驗第三小時所測得之最大功率密度皆大於同時段未改質陽極,此外雷射加工參數為掃描速度5400 mm/s與掃描間隔0.03 mm的陽極電化學反應最為突出,最大功率密度達到19.54 mW/m2,與未改質3.89 mW/m2相比整體微生物燃料電池產電效率提升達5倍之多。

以生物電Fenton系統處理受環丁碸污染之地下水暨產電之研究

為了解決微生物燃料電池原理的問題,作者蔡言妮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係開發一項適用於受環丁碸污染之地下水整治場址之管柱式生物電Fenton (Tubular bioelectro-Fenton, T-BEF)系統。研究初期,以材料特性分析建立出適用於電Fenton反應之氧化鐵奈米催化劑/石墨氈(Fe2O3 nanocatalyst/graphite felt, Fe@GF),並應用於T-BEF陰極槽中,有助於陰極處進行2電子氧還原反應(2-electron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2e- ORR),也提升環丁碸之降解效率。後續針對系統的操作參數 (曝氣量、外部電阻) 進行探討,以評估最佳化之系統性能,最後藉由費氏弧菌(

Aliivibrio fischeri) 評估經T-BEF處理後的地下水中環丁碸與副產物於陰極槽中之毒性影響。研究結果顯示:(1)以Fe@GF作為T-BEF之陰極,可提升T-BEF中電子傳遞的速度以獲得高電壓輸出(525 mV)與功率密度(691 mW/m3)。(2)最佳曝氣量1 L/min之H2O2生成量為0.1 L/min的20倍,使環丁碸(50 mg/L)去除效率達83%。(3) T-BEF之陽極微生物受到電刺激的影響,使運行後的菌量濃度最高增加了2.2倍。(4)於陰極槽曝氣量為1 L/min 之條件下運行後之水質抑光率(light inhibition efficiency, LIE)

為15%,藉由陽極基質再添加後LIE剩下4%。(5)系統於低外部電阻(10 Ω)下,可提升陰極之H2O2 達8.9 mg/L,並有助於環丁碸的去除。(6)系統於低外部電阻(10 Ω)運行時,能促進系統之電子傳遞,使系統內電阻降低,且低於外部電阻5000 Ω的5倍。(7)系統於低外部電阻(10 Ω)運行時,第24小時反應生成之OH∙達最高(9.6 m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