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燃料電池應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微生物燃料電池應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左卷健男,元素学たん寫的 3小時「元素週期表」速成班! 和路易斯‧達奈爾的 最後一個知識人:末日之後,擁有重建文明社會的器物、技術與知識原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楓書坊 和臉譜所出版 。

中華科技大學 健康科技研究所 鍾竺均、陳治宇所指導 林定岡的 以新型微生物燃料電池系統處理維多利亞藍同時進行生物產電之研究 (2020),提出微生物燃料電池應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維多利亞藍、微生物燃料電池、產電菌、固定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科學教育與應用學系環境教育及管理碩士班 白子易所指導 唐瑄的 微生物燃料電池陽極槽中添加不同糖類之代謝通量分析 (2019),提出因為有 微生物燃料電池、代謝路徑、代謝通量、糖類、產電效率的重點而找出了 微生物燃料電池應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微生物燃料電池應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3小時「元素週期表」速成班!

為了解決微生物燃料電池應用的問題,作者左卷健男,元素学たん 這樣論述:

~最擅長趣味科普的老師──左卷健男又一新作~ 拋開週期表排序,一起探索日常中近在身邊的化學元素!     無論手機還是我們居住的地球,整個宇宙都是由元素所構成!   你現在是怎麼看到這個網頁呢?   可能是透過智慧型手機的發光螢幕,也可能是使用桌電或筆電來閱讀。     再試著回想,你今天午餐吃了什麼?現在穿著什麼衣服?   早晨出門時的空氣聞起來如何呢?   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都隱藏著一個共通之處,那就是──它們都是由元素所組成!   可以說,元素構成了你我日常的每一天。     本書正是扮演一個「濾鏡」的角色,帶領各位逡巡於宇宙與地球,摸索光和顏色,返回歷史的事件點,發現構成物質

生活的基本單位──元素,原來如此奧妙又變化萬千!     據說,地球上有超過1億種被命名的物質。   構成這為數龐大物質的元素,目前已知的只有118種;   然而當中大約僅有90多種,是本來就存在於自然界的天然元素。   元素如何構成物質?人類祖先如何發現並利用這些物質?現代人又是如何發掘元素使生活更便利?   書中的開章,會先解說元素週期表與元素的基本知識,奠定基礎。     從第2章到第8章,將劃分成【宇宙與地球】、【人類史】、【事故與意外】、【廚房餐桌】、【光與顏色】、【舒適生活】、【先進科技】七個部分,介紹各種扮演要角的元素。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徜徉在不可思議的元素世界,領略

和宇宙萬物的連結吧!   本書特色     ◎從廚房餐桌到外太空,跟著科普作家一起探索,發現你我周遭原來由各式各樣的元素組成!   ◎內容編排打破元素週期表的序列,依7個主題分門別類,更能連結元素與元素、元素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科技文明的進程、扭轉戰爭的武器、意外事故醞釀殺傷力的元凶,讓我們回顧這些推動人類歷史的元素。

以新型微生物燃料電池系統處理維多利亞藍同時進行生物產電之研究

為了解決微生物燃料電池應用的問題,作者林定岡 這樣論述:

維多利亞藍染料(Victoria Blue R,VBR)結構複雜為三苯甲烷染料,具有毒性、致癌性與致突變性需要發展一套有效之方法進行處理。維多利亞藍過去常採用好氧生物處理,去除效果並不顯著,若採用厭氧生物處理,效果較佳,但所衍生之代謝產生毒性可能比維多利亞藍更高。因此,本研究擬開發一種新型組合式雙微生物燃料電池系統,用於連續去除維多利亞藍和發電。研究中將厭氧維多利亞藍分解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接種至第一個電池的陽極,將好氧維多利亞藍分解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接種至第二個電池的陰極。希望透過連續厭氧與好氧生物程序將維多利亞藍代謝完全。

研究結果顯示,連續處理條件下,系統最佳液體停留時間為36小時,前後串聯兩電池之最佳電阻為390歐姆和1,300歐姆。當連續處理1,000 mg/L VBR的模擬廢水時,去除效率超過98%,並同時可降低毒性至少20倍。當連續處理75-262 mg/L VBR的真實廢水時,去除效率超過99.5%,同時電壓可達526 mV。顯示此新型組合式雙微生物燃料電池系統可以成功應用於含VBR真實廢水。

最後一個知識人:末日之後,擁有重建文明社會的器物、技術與知識原理

為了解決微生物燃料電池應用的問題,作者路易斯‧達奈爾 這樣論述:

一本末日版「大人的科學」,得到英國《泰晤士報》、《新科學人》科學類選書、亞馬遜讀者5顆星推薦,售出全球十三國版權 世界毀滅,只是一瞬間的事, 突發海嘯、重量級地震、超級流感肆虐、核電廠大爆炸…… 如果你所知道的文明已經不存在了,你要如何在新世界活下去? ★來自科學家的文明保存計畫,一部全景式科學簡史,一個重建文明社會的技術解決方案。 ★從現象觀察到作實驗,從科學原理延伸到工業應用,明白今日科學文明的背後,科技如何建構了生活。 ★書中從食、衣、住、行,農耕、水力風力發電到復興化學工業,還有如何重回電力生活,皆詳細解說,要給末日知識人最實用的建議。 你是否曾經想過: *種子、農具及肥料哪

裡來?冬天缺糧怎麼辦? *飲用水如何過濾、消毒?沒有冰箱,食物如何在土盆中保鮮? *為了重建家園,該怎麼從頭製造磚塊、水泥和鋼筋混凝土?  *如何利用汽車引擎和廢棄零件,組成暖爐、臨時水上發電機等維生設備? *燃料耗竭,怎麼開車、烹飪,甚至燒製玻璃、煉鐵?  *病毒肆虐,沒有顯微鏡和藥物,怎麼對抗微生物大軍? *欠缺電力設備,如何自行發電、製造能源? *如何組裝、架構通訊設備,與外面世界搭上線? *只用「公尺」就能推算出體積、容量、面積、溫度等度量衡單位   ………… 在末日,現代人類習以為常的事物,都會因資源匱乏而不敷使用。人類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會回到遠古採集漁獵的洞穴生活?還是從廢紙

堆中撿拾各種被忽略的知識,重新發現生活日用品的發明之祕,盡可能早日重啟科學文明? ◆  如果身處戈馬克.麥卡錫《長路》世界中,你需要這本末日生存科普指南 ◆  若是不幸成為《我是傳奇》中的地球最後一人,這本所說的生存技能最好盡可能記得 ◆  不小心被捲入《瘋狂麥斯》的資源爭奪戰,除了活命還要守住機械工具和零件,保護重要的人事物…… 科學家路易斯‧達奈爾探討現代文明社會的物質基礎,發現已少有人能完整掌握建構器物的技術和原理,於是從農業、建築、材料、醫學、運輸、製造、通訊等面向,帶領讀者重新認識建構文明社會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在世界向人類反撲、末日來臨之前,我們要為成為「最後一個知識人」做準備,

也讓你我思索:如果重新來過,科技該如何發展,世界又該演變成什麼樣貌? 人們將告別用金錢換取商品的資本主義社會,來到人人都是科學家的大實驗室時代,你帶著化學及物理知識的操作手冊,四處探索,尋找能夠點石成金的物件和文明棄物,按圖索驥,學著自己過濾飲水,用廚餘製作肥料,收集罐頭,用簡易鑄鐵設備煉鐵,吹出玻璃瓶,試圖找到可種植的種子,最後開墾田地,把人集合起來變成村莊,想辦法收集所有資源,想著如何重啟第二次工業革命。達奈爾所相信的是,物質文明也許有一天將走到最後,但只要知識沒有被破壞,人類就能按部就班重建生活。 這本書,不只是關於科幻、後末日的反英雄或者黑暗冒險故事,關於隕石撞地球、核子冬天、城市

變廢墟的景象,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來臨,也不知道是否成真。但是人們要是對現代科技麻木無感,對事物的製造過程一知半解,末日魯賓遜又該怎麼求生?反之,當人們一次次對日常、無用之物產生興趣,有一天將使科學再生! 【海外媒體推薦】 「非凡的成就!一本即使文明沒有毀滅也該讀的好書。如果文明真的毀滅,這本書將成為新世界珍貴的文本。路易斯.達奈爾是第一個厲害的末日預言家。」 ——《泰晤士報》(The Times) 「『重新啟動』人類文明DIY終極指南。」 ——英國科學雜誌《自然》(Nature) 「詞藻生動,淺顯易懂,處處流露耐人尋味的事實和對科技深具感染力的熱情。」 ——英國《BBC夜空雜誌》(BBC

Sky at Night Magazine) 「頌揚人類聰明才智的讚美詩……必讀著作。」 ——英國《新政治家》雜誌(New Statesman) 「掌握了路易斯.達奈爾的新書,我應該就能自信滿滿踏進天啟末日後的未來……達奈爾的末日生存指南,不只提供豐富資訊,也引人入勝。」 ——美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 「就如童軍常常說的——凡事做好準備!向上天祈禱你永遠都不需要這本書。」 ——貝爾•吉羅斯(Bear Grylls),美國Discovery《荒野求生祕技》節目主持人 「不管這本書能不能拯救你的命——它都非常有趣。多希望當初有人在學校就把這本書給我們。它讓所有事情都有了意

義。」 ——肯.麥克勞德(Ken MacLeod),英國科幻小說《秋季革命系列》(Fall Revolution Series)作者 「如果世界毀滅,這本書就會非常有用;即使世界不滅,它還是很有趣。要是彗星撞地球,這本書可以救你,或者你起碼可以知道自己怎麼死的。」 ——S.M. 史德林(S.M.Stirling),美國架空小說《時間孤島》(Island in the Sea of Time)作者 「糟糕的氣候變遷、大爆炸、星球殺手隕石、末日病毒、核災恐怖主義以及超級智慧電腦的終極統治,面對這些威脅,路易斯.達奈爾寫了這本我們早該擁有的詳細指南,告訴你在末日該如何求生:以充滿啟發性及娛樂性的

視野,說明如何重啟人生、文明以及所有事物。達奈爾的後末日求生觀點提供了一個卓越、全景式的視野,告訴我們文明實際上是怎麼作用的。」 ——羅格.海菲爾德(Roger Highfield),英國科普記者,作家及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 Group)執行長  

微生物燃料電池陽極槽中添加不同糖類之代謝通量分析

為了解決微生物燃料電池應用的問題,作者唐瑄 這樣論述:

目前清潔環境和能源問題是我們將面臨的兩個現代挑戰,藉由尋找永續性能源(可再生能源)有利於維持環境能源的永恆及生命安全。與此同時,各行各業加劇產生之污染副產物嚴重對環境造成威脅,並已成為公共健康及安全討論的議題。而微生物燃料電池(MFCs)是一種創新的生物電化學技術,主要藉由微生物之催化活性,可達成同時執行發電及廢水處理。微生物燃料電池之生物電化學作用是利用微生物作為催化劑,將有機基質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生物電化學裝置。本研究以UASB之厭氧污泥及活性好氧槽之好氧污泥作為菌種,並將6種糖類作為微生物燃料電池中的原料,進行評估,並研究其代謝路徑、代謝通量及發電量等。其結果顯示,當微生物燃料電池添

加蔗糖、葡萄糖、果糖、乳糖、半乳糖和麥芽糖時,其產生的最大電流分別為0.50、0.55、0.47、0.45、0.34及0.47 mA;而最大電壓分別為373.1、347.6、255.6、235.7、323.0及 295.1 mV;SCOD之去除效率分別為12.23%,20.82%,34.81%,23.86%,16.95%和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