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二戰道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德國二戰道歉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ErvandAbrahamian寫的 1953:伊朗關鍵之年,一場被掩蓋的政變 和亞倫.拉扎爾的 道歉的力量:化解遺憾(經典新裝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大家談中國:日本與德國懺悔和道歉的不同 - BBC也說明:為了徹底斷絕納粹主義的根源,德國把打擊納粹主義列入國家刑法制裁,對納粹言論零容忍,每逢二戰紀念日,德國領導人都會代表國家深刻反省,向各國人民真誠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臺灣商務 和好人出版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犯罪學研究所 沈伯洋所指導 曾郁芯的 民眾對二戰時期慰安婦議題之認知 (2021),提出德國二戰道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慰安婦、權力者犯罪、戰爭時性暴力、嚴重性認知、中立化技巧之應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歷史學系 陳恒安所指導 陳顥澐的 二二八事件之歷史敘事探討:以高雄歷史博物館常設展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二二八事件、歷史博物館、歷史敘事、轉型正義、高雄史的重點而找出了 德國二戰道歉的解答。

最後網站德國歷史性轉變軍援烏抗俄謝志偉:走出納粹陰影才有真正救贖則補充:德國 總理蕭茲(Olaf Scholz)在當地時間26日宣布,德國軍方將運交1000件反 ... 這標誌著德國的路線發生重大變化,由於納粹德國在二戰的侵略作為,戰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德國二戰道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1953:伊朗關鍵之年,一場被掩蓋的政變

為了解決德國二戰道歉的問題,作者ErvandAbrahamian 這樣論述:

英美至今不願面對的歷史錯誤,為了石油利益不惜犯下的罪行 跳脫主流既定觀點,正確理解做為西亞核心的伊朗   1953年8月,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推翻伊朗民選首相穆沙迪克的一場政變,改變了往後半世紀英美兩大強權與伊朗的關係……   一桶石油,換來一道民族的傷痕。   曾經有段時間,強權對伊朗無情壓迫、豪取利益、進而操弄並顛覆其政權……   自1940年代起,石油國有化就是不少伊朗政治人物的重要工作。在此之前,伊朗的石油生產與販售多半掌握在英國的石油公司手中。對伊朗人來說,掌握在英國手中的石油公司,正如同殖民遺緒,不斷侵蝕這塊土地。訴求國有化的聲音響徹雲霄,成為西亞各國靶響的第一槍,卻也開啟

後續繁雜的政治干涉。   為了持續掌握伊朗石油,英美暗中發動宣傳戰,試圖發動政變,最後推翻了民選首相穆沙迪克,成為美國干涉伊朗外交的起始,往後美國也因此得到了石油的龐大利益。本書揭露1953年這起為了石油,改變兩大強權對伊關係的關鍵事件。在觀察這時代美國與伊朗斷交、對峙、為核協議纏鬥之前,我們一定要先了解這一段歷史。   可以說,伊朗人若對西方強權存有不滿之意,長久以來的外來壓迫是最大主因。然而,世界上眾多地區的人民至今仍接受美國為首的西方主流論述,將伊朗視為極端思想盛行、不聽話的恐怖分子之邦,極少聆聽來自伊朗的聲音。甚至在外交檔案一一解密、參與人士回憶錄陸續出版後,英美相關單位也從未正式

對此道歉,甚至否認涉入其中。而若放大眼界,將之納入二戰後美國的干涉外交脈絡下看待,這場政變甚至可跟臺灣蔣氏政權、古巴革命、南越共和國的混亂相互呼應。   學術研究的最高榮譽殿堂、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埃凡德.亞伯拉罕米安試圖深入探討1953年這起政變,從伊朗石油國有化政策開始說起,爬梳美國、英國與石油公司之間的交易與協商,串聯起二戰後各派系、首相穆沙迪克與巴勒維國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他收集大量已解密的外交檔案,以及來自伊朗國內外的回憶錄及各式訪談報導,揭露了石油的發現如何改變西亞的地緣政治、如何促使美國政府發起干涉外交,以及如何影響直至今日的西亞局勢。   如何從重大的單一事件分析,窺知全

盤歷史脈絡的深遠發展?本書將是最好的示範之作。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聯名推薦──包修平|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張育軒|「說說伊朗」專頁創辦人   「再也沒有充分理由去對我們近代如此關鍵的歷史事件保密了。對伊朗的每一位學童來說,這件事實都是眾所皆知。彈壓細節只會扭曲歷史,並助長各方製造神話。」──作者亞伯拉罕米安接受伊朗線上雜誌《Tableau》訪談節錄   「伊朗長久以來面對西方帝國主義的壓迫,本來就有許多抵抗,時至今日的反美情緒,不過就是伊朗的日常,美國只是這時代伊朗抵抗的對象而已。問題在於這個時代我們一切向美國看齊,與美國對抗的國家

都是流氓國家、恐怖主義的溫床,才使得我們被以美國為主的輿論觀點蒙蔽了。我們可以反思,既然西方勢力都能壓迫伊朗,那為什麼伊朗不能抵抗呢?美國都能弄垮穆沙迪克政府,那何梅尼以降的伊朗政府為什麼不能反對與痛恨美國呢?這也是《一九五三》這本書深具價值之處。它讓讀者知道,外來強權操弄伊朗政局的邪惡動機與行為。」──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1953年伊朗政變是伊朗近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作者破除了「西方不得已策劃政變」和「冷戰背景」的迷思,直指石油掌控權才是核心問題。更重要的是本書探討這場事件的深遠影響,不僅讓伊朗政治對西方更加偏執多疑,而且雙方持續無法正常交往,更破壞了二十世紀以來,伊朗人追

求一個正常健康、民主自由國家的願望。」──張育軒,「說說伊朗」專頁創辦人 國際佳評   本書為理解當代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諾姆.杭士基(Noam Chomsky),知名語言學家、左派公共評論者   任何關心伊朗在當今世界上的角色的人必讀之物。──《哈潑》雜誌(Harper's Magazine)   這本書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為對過去歷史的介紹;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也在預測未來。──《反擊》雜誌(Counterpunch)   下筆精妙、鋪陳清晰、論述勻稱。──《旁觀者》雜誌(The Spectator)   對前人之作進行有價值的糾正,是對伊朗歷史的重要貢獻。──《美國歷史評

論》(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探討位於危機核心的陰謀、心計與個人。──《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想清楚理解當前美伊關係背後歷史淵源的人,本書是必讀之作。──《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對境外勢力一手策劃的1953年政變的相關可讀研究,提醒了我們那不變的事件淵藪:石油。──《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對歷史事件的嶄新見解。──Reason.com   論據確鑿的記述,將成為研究者理解當代中東局勢不可或缺的讀物。──Choice  

德國二戰道歉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歷史上的今天 1936-MAY-28 圖靈機模型發表

有「電腦之父」之稱的英國科學家 艾倫圖靈,於1936年5月28日發表了《論可計算數及其在判定問題上的應用》論文,是首次提出「圖靈機」的概念,被視為電腦的前身。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aq6alw6niuo087386vi8poq

艾倫圖靈出生於1912年6月23日英國倫敦,從小在數學科目上的驚人表現,在1934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並在隔年獲選國王學院院士,於1938年取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讓他的研究生涯推上顛峰地位。

他在1936年的論文《論可計算數及其在判定問題上的應用》,提出了一種能夠完成算術的形式語言,是為圖靈機。從後人的觀點而言,這正是計算理論研究的初步想法,也就是電腦的概念雛形。

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圖鈴被英國皇家海軍所招攬,並在英國軍情六處(MI6)的邀請之下,開始對德國的軍事密碼「英格瑪」進行密碼破譯研究工作。有歷史學家推測,圖靈和他的小組成員成功破譯「英格瑪」的壯舉,至少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提前結束兩年的時間。然而,由於破譯密碼屬於機密工作,圖靈小組的存在與成就被軍情六處封存,直到近期才逐漸解密。

有關艾倫圖靈的描述,大家不妨可參考2014年的電影《模仿遊戲》,由執導《星際過客》的挪威籍導演摩頓帝敦所執導,班奈狄克康柏拜區飾演了片中艾倫圖靈的角色。故事正是主要描述艾倫圖靈在二戰期間,協助盟軍破解德國密碼的過程,同時也對艾倫圖靈的私生活有諸多的描述。

片中針對圖靈身為同性戀的史實有相當深刻的描寫,也正如同電影開場所描述的闖空門竊盜案,英國警方將他以猥褻罪嫌移送法辦。他在1952年公審,法院提供坐牢或是化學去勢兩個選項,最終圖靈選擇注射雌激素持續一年。直到1954年,圖靈被發現因為實用浸泡過氰化物的蘋果而死亡。他的死是自殺還是意外,到現在仍然是個不解之謎。

2009年9月,有超過3萬人的請願簽名,希望時任英國首相布朗能夠為圖靈因為同性戀的關係而被定罪平反。最終布朗代表政府向圖靈道歉,後續英國政府也在民意的請願下,為包括圖靈在內的眾多早年遭受不平等對待的同性戀者進行平反和赦免。2013年,英國司法大臣宣布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赦免令,後續更通過了同性戀除罪法案,是為艾倫圖靈法案,這讓同性戀者的權益露出了正義曙光。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歷史上的今天 #英國 #圖靈 #電腦 #解碼 #密碼 #英格瑪 #二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worldwar2 #班奈狄克康柏拜區 #theimitationgame #benedictcumberbatch #turing

民眾對二戰時期慰安婦議題之認知

為了解決德國二戰道歉的問題,作者曾郁芯 這樣論述:

二戰時期日本政府因自己的私利,以不人道的方式欺騙或強迫台灣年輕女子投入另類戰場-慰安所,成了慰安軍人的慰安婦,戰爭結束後回到自己家鄉,被親人朋友不諒解,讓這些阿嬤成了自己人生中的「加害者」,怪罪自己並伴隨自責度過餘生,國家把人民的信任當作是犯罪的工具,造成阿嬤們身心靈受煎熬,這類型「權力者犯罪」(Crimes of the Powerful)於社會上漸漸不受重視。研究者蒐集國內碩博士論文,不外乎以阿嬤們的心路歷程及博物館學等角度看待「慰安婦」或慰安婦博物館之議題,尚未有「犯罪學」面向做深入探討,研究者認為這種權力者犯罪 (Crimes of the Powerful)有必要讓民眾重視。本研究

欲探討一般民眾如何理解「慰安婦」議題及參觀「阿嬤家」民眾對於「慰安婦」議題認知有何異同? 本研究採兩種研究方法,以量化為主質化為輔方式進行研究,先論述量化方法所需研究工具,後續再針對質化研究工具予以說明,會採取兩種研究方式之原因在於,有些題目適合用問卷調查(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自認對「慰安婦」議題瞭解程度、傳統白領與國家犯罪涵攝程度、遭受生命身體之白領暴力類型),反之,有些適合用訪談方式詢問(「慰安婦」議題之事實、媒體接觸、對日本之先入為主觀念),藉此瞭解受試者自身想法與認知。研究結果發現參觀「阿嬤家」民眾與臺北大學學生對「慰安婦」議題之認知無明顯差異,但根據訪談結果得知,參觀「阿嬤家」民眾

認為將資訊以展覽方式呈現,有助影響「慰安婦」議題之一般性認知,因此研究者希冀(一)國高中歷史課本提高「慰安婦」議題內容,或入校宣導相關議題。(二)廣泛推廣「慰安婦」或「戰爭時性暴力」資訊與紀錄片。(三)鼓勵政府、民間組織舉辦相關議題講座與展覽。(四)提升民眾意識,避免「中立化技巧之應用」。

道歉的力量:化解遺憾(經典新裝版)

為了解決德國二戰道歉的問題,作者亞倫.拉扎爾 這樣論述:

「道歉學」權威經典著作 美國出版者協會「心理學專業與學術出版榮譽獎」 全新面貌再版上市   吵了架,你需要的是「道歉」,而不是冷戰   透過無數現實中的故事案例,學會道歉的至理   獲得踏出下一步、化解至深遺憾的力量吧   道歉學兩字的代言人──亞倫.拉札爾博士   研究「道歉」文化的集大成之書。數則現實中的「道歉」以身作則,告訴你如何才是「正確的道歉」──   你知道道歉有時必須受到傷害,又或者傷害別人嗎?所謂的道歉不是完美無缺的和解,而是有沒有勇氣面對與接受。亞倫.拉札爾博士綜合上千項研究資料以及多年來觀察各領域關於「道歉」的成功與失敗案例,寫出一本關於「道歉學」最為平易近人的讀

物。   家庭、職場與社會中有無數個「道歉」與「原諒」的例子,文學、藝術裡亦是。日本大文豪菊池寬寫過一篇原諒殺父之人的小說〈恩仇之外〉、世界經典名作《悲慘世界》同樣也是道歉與寬恕的最佳典範……「道歉」的歷史早已存在百年以上,而現在我們終於真正地重視它。   這不只是一門專業心理諮商,而是所有人都需要學習的必修課。   什麼樣的人最需要道歉?   無論是有意或無意冒犯到別人的人   時常反省自己、後悔不已的人   知道自己犯錯而需要認錯的人   什麼樣的狀況最需要道歉?   吵了架是否感到遺憾?   想要和好卻又不知道怎麼做?   明明不討厭對方,卻又不知道為何變成這種尷尬的局面?  

 如果你符合其中一項,代表還來得及──   理解並承認自己的過失不是難事,拋開自尊,以最真誠的言語敞開心胸。拆解每一道結痂的傷口,好好地治癒,撫平傷痕,才能不留下任何疤,使道歉轉化為真正的力量,而不只是一個隻字片語。   示範:那些道歉、認錯與幽默自嘲的例子──   前洋基隊球星Yogi Berra與老闆之間的糾葛/主教與被害者之間的誤會性侵案件/前世界拳王泰森對於舞台上傷人的「道歉」不佳示範/數任美國總統為國與國之間的虧欠公開道歉/另一名選手為用不當的歧視言詞稱呼老虎.伍茲一事道歉/為了解除球迷遺憾,提議紅襪隊是否要就「出售貝比魯斯」一事公開道歉?/《悲慘世界》中對尚萬強的寬恕… 本書

特色   ※以「不願道歉」的原因,解釋「道歉」的正面及負面影響   ※第一本全盤解析道歉的經典著作   1.不同於其他相同主題的書,這本書融合了作者自身及現實中的矚目案件,以實例將道歉學應用在生活中的方法一步一步推演出來。   2.透過眾多實例,在所遭遇的衝突裡找到破口,利用道歉話語、行動的力量,主動找回關係美好的原貌。 得獎記錄   ※美國出版者協會「心理學專業與學術出版榮譽獎」 各界溫暖推薦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活出你的原廠設定》作者)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

  孫 越(前國策顧問、終身義工)   劉 軒(暢銷作家)   賴佩霞(法學博士、心理諮商師)   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魏德聖(導演) 各界好評   ●在這星球上的每個人都能從這本至關重要的書中得到好處。──出版者週刊   ●本書的力量蘊藏在拉扎爾廣從歷史、文學、政治與人物的記載中,蒐集而來的各種道歉故事裡。──華盛頓郵報   ●本書是一個善意的提醒,當我們承認犯錯並決定彌補過失時,成功與否,取決於我們心懷多少誠意與寬宏。──歐普拉雜誌  

二二八事件之歷史敘事探討:以高雄歷史博物館常設展為例

為了解決德國二戰道歉的問題,作者陳顥澐 這樣論述:

二二八事件作為臺灣戰後重大的歷史分水嶺,其重要性不可言喻。而這件牽動人心的歷史創傷因國家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個人的需要,而不斷地被詮釋、建構、再現。成為了鞏固國族認同的基石,但同時也是導致族群分裂的傷痕,在此刻,轉型正義未竟之時,仍舊是無法否認卻也毫無共識的歷史事件。直至今日,74個年頭以來,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敘事早已是眾聲喧嘩,具有多種角度。因此冀望透過分析二二八事件中的歷史敘事,延伸至對於當代社會的關懷,理解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敘事在當代社會中的意義,以及對形塑當代政治起到何種作用。 本文首先以史學史的脈絡,爬梳從蘭克史學以來,歷史學的發展與流變,以及當代歷史研究方法中存在著怎麼

樣的爭議與困境。接著從這些爭議與困境中,歸納出初步的歷史敘事框架,以提供分析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敘事之理論基礎。再來,本文藉著分析臺灣政治中的兩大陣營:民主進步黨與中國國民黨,如何利用其所掌握的意識形態與國族認同來影響、甚至建構,符合自身需求的二二八事件歷史敘事。藉此考察本文研究對象,高雄歷史博物館—二二八常設展《二二八.0306》是否亦具備特定的意識形態,或者偏向何種立場。 最後,本文以高雄歷史博物館中的二二八事件常設展,作為探討歷史敘事的對象。依循著展覽中的時間脈絡,分別以三個展區:A—重返二二八年代、B—二二八事件在高雄、C—南部二二八,逐步探討。分析高雄歷史博物館的常設展,如

何為這座城市訴說這一段創傷的集體記憶。又,二二八事件在高雄有何特殊之處?在高雄市的歷史發展中又具有什麼樣的意義?皆是本文探討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