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漢堡房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德國漢堡房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RobertEugeneCushman寫的 土地正義(2冊套書)土地正義+超額徵收 和查爾斯‧金德伯格,羅伯特‧艾利柏的 瘋狂、恐慌與崩盤:一部投資人必讀的金融崩潰史【隨書附2020年疫情後風險控管與投資對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德國/滿身傷痕的城市柏林有如剝洋蔥值得一層層探索 - 聯合報也說明:話說回來,柏林畢竟是德國第一大都會,比起第二大都會的漢堡,足足多了一 ... 靠近牆的區域,也因為道路被封了,氣氛過於肅殺,房價大跌,市容蕭條。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足文化 和樂金文化所出版 。

東海大學 景觀學系 黃宜瑜所指導 王基丞的 美感生活型態與享樂性屬性偏好關係之研究-以民宿產業為例 (2009),提出德國漢堡房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美感生活型態、享樂性屬性偏好、民宿。

最後網站全球房市》德國房價看漲大城估漲30% @ 兩個兒子的爸 - 痞客邦則補充:低迷多年的德國房價今年開始復甦,但因氣候異常帶來的暴雨, ... 撇開外國投資者不談,德國人自己購置房地產的熱門地點是慕尼黑、漢堡,其次才是科隆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德國漢堡房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土地正義(2冊套書)土地正義+超額徵收

為了解決德國漢堡房價的問題,作者RobertEugeneCushman 這樣論述:

  徐世榮教授以這套書揭櫫以公民權益為主體的土地正義觀,藉此評析耕者有其田、區段徵收、市地重劃等政策,是否完整符合公共利益和居民權益的比例原則。這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成果,以嚴謹的分析來支撐社會運作,挑戰既有政策的限制,是所有關心土地議題的人必讀之作。   《土地正義:從土地改革到土地徵收,一段被掩蓋、一再上演的歷史》   你不知道的土地黑歷史,   第一本全方位解剖臺灣的土地政策。   ★從1949年施行的「三七五減租」到今天,為何還有3萬多筆未解除的租約?   ★1953年的「耕者有其田」,總共徵收了14萬多甲土地,為何其中還包含了將近10萬甲「共有出租耕地」?  

 ★為何當年蔣介石要急著推動土地改革?當年接收臺灣的資源委員會究竟是怎樣一個單位?它與現在的中油、台糖和經濟部又有何關係?   ★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我們琅琅上口的「政府德政」,到底影響、改變了臺灣什麼?   ★台糖公司的土地有如「魔戒」,政商名流趨之若鶩,其廣大的土地如何演變而來?   ★何謂土地改革、區段徵收、一般徵收、市地重劃、都市計畫?在這些名詞背後,地方派系與財團究竟在操作著什麼樣的「土地遊戲」?   ★依照《土地徵收條例》規定,幾乎臺灣的每一片土地都可以被「區段徵收」,臺灣現今處處充斥著浮濫徵收案件的起源是什麼?   ★憲法第15條規定: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

予保障。但為何臺灣政府不需經過人民同意,就能強制剝奪人民的財產權、生存權與人性尊嚴?   出身雲林農村的徐世榮教授,秉持「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關懷與社會實踐,在土地政策研究與田野調查的過程中,逐步發現臺灣盤根錯節的土地問題,雖然政權幾度轉換,人民的土地和家園被侵害、強奪的故事,仍不斷上演。   他在本書檢視了臺灣近代以來的土地發展,處處充斥著看不見的「合法掠奪」。從日治時期糖業株式會社半強迫徵收土地,到戰後的土地改革、經年累月遍布全臺的浮濫徵收,從土地改革到土地徵收,其實都是政權掠奪與炒作土地的工具。   戰後初期國民政府的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公地放領等政策,不僅削弱地主

階級的力量,更剝奪了數萬小面積土地的所有人賴以生存的工具,導致臺灣的經濟菁英大量流失;而國民黨政權則藉此培植樁腳、扶植地方派系、改組農會,並與財團、特權相結合,以政策法令保護特權和財團,進而控制地方政治。   然而,大多數的掠奪都在看不見的地方進行,如近年爆發的土地徵收抗爭事件,包括苗栗大埔、灣寶、竹北璞玉、二重埔、桃園航空城、彰化二林中科四期等,在在印證了土地政治就是地方政治,而土地炒作是拉攏地方政治勢力最簡單的方式,被犧牲的往往是無辜的弱勢民眾。   土地究竟是什麼?是人民的安身立命之所,心之所向、家之所在?還是政治家與財團眼中的龐大利益?被剝奪與被損害的土地所有人,何時才能得到補償與

正義?土地正義如何能達成?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這段歷史之中,不能不關心,因為「看不見」的掠奪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也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   所以,當我們談論臺灣的土地政策,也就是談論土地的轉型正義!   《超額徵收:都市計畫?或炒作土地、侵害人權?揭開區段徵收的真相》   區段徵收合憲嗎?   ◎源自十九世紀的超額徵收(Excess Condemnation),與台灣區段徵收的狀況非常近似,與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也有很高的相似度。我們必須了解超額徵收在歐洲及美國是如何被實施及被放棄。   ◎二十一世紀的台灣仍大肆實施建構於十九世紀、但在二十世紀初已被拋棄的區段徵收制度。   ◎區段徵

收剝奪了憲法對人民基本人權的保障,這個制度的實施是否有其正當性、合理性及合憲性?   ◎「區段徵收」是中華民國特有的「土地徵收」制度,但後來在台灣延用實施下,政府從未依法支付高額價金來進行全區的照價收買。   十年前,苗栗大埔強拆張藥房的事件引發社會廣泛的關注。在那之後,許多類似的區段徵收個案也都引起土地被徵收人的強烈抗爭,如桃園航空城、台北社子島、林口A7、新北八里台北港、淡海新市鎮、竹北台知園區(璞玉計畫)、竹東二三重埔等,這是因為區段徵收剝奪了憲法對人民基本人權的保障。區段徵收的實施顯然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在這個時刻,台灣社會亟需盡快理解何謂區段徵收,並辨明這個制度的實施是否有其正

當性、合理性及合憲性。   如此惡劣的情勢或許有機會隨著羅伯.庫斯曼教授《超額徵收》中譯本的出版而有所改觀。在本書中,庫斯曼教授以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初的美國為例,將土地徵收分為二大類:強制徵收(eminent domain)、超額徵收(excess condemnation),後者又可分為三個類別:殘餘地徵收(或稱附帶徵收、一併徵收)、為了保護某項公共建設而在其周圍所實施的有限度擴張徵收(台灣的法律制度似無此徵收),以及為了賺錢財政目的所實施的獲利徵收(即國內的區段徵收)。當時他為了撰寫這本書,還特地從美國遠至歐洲蒐集資料及進行移地研究,如法國、比利時、英國三個國家的實務經驗,而後在一戰期間

從德國返回美國。本書也敘述美國各州當時所實施的眾多案例及法院的判決,內容詳實豐富,也具有很高的價值。雖然這本書出版於一百多年前的1917年,但書中所討論的主題與台灣區段徵收的狀況非常近似,與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也有很高的相似度。   在台灣,「土地徵收」主要分為「一般徵收」與「區段徵收」,其實施的關鍵都來自「都市計畫」。政府經常以「都市計畫」的手段,強制徵收人民的土地,以致引起抗爭。在國外,「超額徵收」是指政府透過強制徵收來獲取土地,其政策的重點在於政府徵收超過實際所需的土地。對都市規劃者來說,超額徵收是一種掌控都市實體環境發展的手段。在《超額徵收》一書中,庫斯曼教授探討了區段徵收的合憲性,

他特別強調,如果只是為了賺錢財務目的而進行徵收,這絕非徵收的公共目的,這樣的徵收不僅違背了法律公平的保護原則,也牴觸了法律的正當行政程序,而這大抵是為何西方民主國家在二十世紀初都逐漸不再使用區段徵收的主因。   到了二十一世紀,台灣竟然還在大肆實施建構於十九世紀、至今大抵已被拋棄的區段徵收制度。即使超額徵收的廢止在國外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由於政府不斷啟動區段徵收,並將其誤導為土地合作開發事業,以致國人受其蒙蔽而產生誤解。區段徵收的定義為何?又從何而來?在中華民國的法制史中,區段徵收最早出現於1930年所制訂的舊《土地法》中,該法後來於1946年做全面的修訂,成為現行的《土地法》。其中,區段

徵收的定義規定於第212條第2項:「謂於一定區域內之土地,應重新分宗整理,而為全區土地之徵收。」但這個定義很不明確,而且賦予了政府非常大的權力。其立法緣由是為了仿照德國人於中國膠州灣租借區之開發前例:在地方建設開始之前,由政府先行「照價收買」擬建設地區的全部土地,防止私人壟斷土地。但在台灣,政府從未支付高額價金來進行全區的照價收買。   在解嚴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台灣的土地亟待解嚴。《超額徵收》這本書幫我們找尋到區段徵收的根源,找到了區段徵收的身分密碼。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能喚起大眾的共識,督促政府重視憲法對人民基本權利的保障,廢除侵害人權的區段徵收制度。 名人推薦   《土地正義》   

蕭新煌∣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   許雪姬∣中研院臺史所所長   李承嘉∣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兼校長   陳立夫∣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顏愛靜∣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陳東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范 雲∣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黃紹恆∣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院長兼系主任   張怡敏∣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助理教授   蔡培慧∣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管中祥∣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詹順貴∣苗栗大埔徵收案環境律師   林子淩∣惜根台灣協會秘書長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王美琇∣自由時報專欄作家   尤美女∣前立法委員/律

師   《超額徵收》   徐世榮(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專文導讀   李承嘉∣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兼校長   林佳和∣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林子淩∣惜根台灣協會秘書長   范 雲∣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胡博硯∣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徐世榮∣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陳東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陳致曉∣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理事長   黃紹恆∣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院長兼系主任   黃信勳∣法鼓文理學院環境與發展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兼心靈環保研究中心主任   黃益中∣台灣居住正義協會理事長     張怡敏∣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助理教授   詹順

貴∣苗栗大埔徵收案環境律師   楊貴智∣律師/法律白話文站長   楊淑文∣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管中祥∣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台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理事長   廖麗敏∣中國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兼會計室主任   廖桂賢∣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副教授   戴秀雄∣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助理教授   顏愛靜∣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退休/兼任教授   蕭新煌∣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   (依姓氏筆畫排列) 好評推薦   《土地正義》   「土地、住宅與空間的議題一直都是臺灣社會的核心問題,徐世榮教授鑽研這個研究主題已經有十多年,《土地正義》一書正是他

長久學術心得的累積,內容非常深入與豐富,值得所有的讀者好好閱讀,可以說是臺灣土地課題研究的代表作品。   世榮兄在這本書充分揭櫫一種以公民權益為主體的土地正義觀,藉此評析耕者有其田、區段徵收、市地重劃等政策,是否完整符合公共利益和居民權益的比例原則。他的論點相當有批判性,促使我們過去一直認為是成功的政策背後所隱藏的問題,很有獨到的見解。   一般學者主要會專注在理論論述,但世榮兄是言行合一,對於不合理的土地徵收作為可以說是無役不與,總是衝到第一線,長期投入社會運動,從體制外來維護公眾權益,展現了公共知識分子的典範,令我非常佩服,也是當前學術界少有的實踐型學者。   本書是一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成

果,以嚴謹的分析來支撐社會運作,挑戰既有政策的限制,非常值得推薦給所有關心土地議題的朋友。」──陳東升(臺大社會系教授)   「世榮老師真正做到不以學識服務權勢,而是用以濟弱扶傾,是薩伊德所定義公共知識份子的最佳詮釋者。」──詹順貴(前苗栗大埔區段徵收案自救會律師、環保署副署長)   「一位從研究土地改革歷史,到義無反顧投身捍衛土地正義的行者,再次用心、用行動寫我們自己土地的歷史。」──林子凌(惜根臺灣協會秘書長)   《超額徵收》   「近年來,台灣的土地徵收引發許多爭議,其中尤以區段徵收的爭議最多,並且引發許多街頭抗爭。台灣區段徵收爭議的討論範疇雖然很廣,但卻極少探討區段徵收的本意。

《超額徵收》一書,雖然是1917年的舊書,確正好填補了台灣在這方面的空白。在《超額徵收》一書中特別提出,區段徵收不是完全不能實施,但以區段徵收做為政府財政收入工具,絕對是一種誤謬。目前台灣實施區段徵收的時機很多,其中許多時機與政府財政收入有關,正可藉由本書的論點來檢討台灣的區段徵收。」──李承嘉(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兼校長)   「土地徵收是國家對個人財產權的剝奪,在民主法治與極權專制國家也採行不同方法,國家可否利用區段徵收以遂行其租稅收入之目的,方法與手段是否選擇最小之損害,或有其他更好之替代方案,是否符合憲法第23條之規定等等,都值得我們深思。本書可提供我們思考與判斷上之重要

參考價值。」──楊淑文(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   「土地徵收是國家取得土地的最後不得已手段,必須基於公益性、必要性、區位不可替代性之原則,依法定程序為之,並給予公平合理的完全補償,否則不得為之。而區段徵收是土地徵收的一種,自當依循上述原則行使,但我政府當局往往將之視為一定區域內土地全部予以徵收整體開發、自籌財源的農地變更使用手段,其實已經逾越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之分際,而有重新檢討之必要。今《超額徵收》一書的出版,不僅讓人瞭解到實施超額徵收的原由,從解決殘餘地問題、增進公共建設效能,到獲得增值利益不等,更警惕我們當須深省現今區段徵收的合憲性,是一本地政、公共政策、法律界學者專家、執行業務公

務員,以及初學者不可或缺的研習專著,謹此特予推薦,值得一讀再讀!」──顏愛靜(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退休/兼任教授)   「上世紀初在歐美即已飽受批判的超額徵收制度,近年來卻因著新自由主義式土地掠奪在全球擴張鞏固,而重現於各國的土地政策。讓這本百年前的鉅著,至今仍振聾發聵,值得我們精讀省思,啟發我們對徵收法制的檢討。」──范雲(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很希望台灣的土地被徵收人及社會弱勢都能認清局勢,我們根本就不是活在一個民主立憲的國家,若以浮濫的土地徵收為例,我們其實是活在一個『以自由民主及愛台灣為名,實質卻是進行土地及人權掠奪』的類社會主義共產國度!這部憲法根本無法保護社會弱勢及

其家園,當權者完全忽視憲法的存在,並恣意掠奪及侵害我們的權益,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是排隊等著當那個被掠奪的少數,有許多人排在前面,而且已經很不幸的遭遇到了。」──徐世榮(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用公權力協助權貴財團掠奪平民土地』是台灣炒房炒地國家政策的第一環。想了解當前台灣土地掠奪政策嗎?請看這本批判19世紀歐美國家『超額徵收』的鉅著。21世紀台灣,19世紀人權。早已被文明國家摒棄的這些侵犯人權政策,目前正在台灣以前瞻的『公共利益』為名,大規模、加速發生!別以為『超額徵收』和自己沒關係,每個人都有機會遇到!」──陳致曉∣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理事長   「超額徵收,目的是想要攫取超

額利潤。閱讀本書,就可以知道台灣地方政府為何不顧人民反對、農民抗議,一直樂此不疲。這本《超額徵收》,不僅值得全民閱讀,更是從政者都應該仔細閱讀看,並引以為鑑的好書!」──詹順貴(苗栗大埔徵收案環境律師)   「台灣不當徵收,讓已非少數的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流離、傷心、甚至死亡,而不分黨派的政客們至今仍為所欲為地以『發展』之名為徵收利器,不斷地揮斬人民家園的根基,關心不當徵收及受迫害者,如何援助及自救──就從閱讀此書開始吧!」──林子淩(惜根台灣協會秘書長)   「在全球生態多樣性枯竭、自然資源超限利用、氣候變遷的威脅之下,國土自然保育、永續發展已是國家發展之必須策略。然近年來台灣仍動輒以區段

徵收浮濫開發,將珍貴的農綠地、人民珍視的家園轉為可炒作之建地,此乃不永續、不生態、不正義之愚蠢作為。藉由對區段徵收制度來源之認識,期待 《超額徵收》為台灣之短視敲一警鐘!」──廖桂賢(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副教授)   「庫斯曼教授的《超額徵收》一書,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借鏡,讓對區段徵收早已習以為的台灣,得以重新思考其正當性與合理性。」──黃信勳(法鼓文理學院環境與發展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兼心靈環保研究中心主任)

德國漢堡房價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房屋問題絕非香港獨有。遠在歐洲的德國,一樣面對着樓價飆升的問題。2017年,全球樓價升幅排行榜中,德國的城市佔有四席。慕尼黑、法蘭克福、漢堡和首都柏林都榜上有名,當中以柏林房價升幅最高,領先全球,比香港還要高。

《果籽》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美感生活型態與享樂性屬性偏好關係之研究-以民宿產業為例

為了解決德國漢堡房價的問題,作者王基丞 這樣論述:

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10)統計資料顯示,民國九十八年台灣國民平均所得(per 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為16,423美元,距離已開發國家門檻(國民平均所得二萬美元)(UNCTAD,1997)約僅有三千五百美元的距離差距。隨著台灣國民所得逐年攀升,消費者的消費模式亦逐漸蛻變。過去經濟拮据的時代,消費者消費時大多優先考量商品或服務的實效性屬性(utilitarian attributes),但在目前經濟相對富足的年代,雖商品的實效性屬性仍有其一定的重要性,但享樂性屬性(hedonic attributes)的重要性逐漸上升(Babin, Darden

, & Griffin, 1994)。此趨勢在設計力密集的民宿產業中亦日趨明顯。然而,回顧過去民宿的研究領域,鮮少研究探討民宿遊客生活型態之轉變;也少有學者深入探究遊客對民宿享樂性屬性之偏好;在生活型態與產品屬性偏好間相關性的研究方面,也鮮少有學者採用美感生活型態觀點對產品享樂性屬性偏好進行檢視。過去的生活型態研究以一般生活型態居多(如Zins,1998;黃章展、李維貞,2006),特定生活型態則有渡假生活型態(如Silverberg et al., 1996;鄭健雄、劉孟奇,2003)、休閒生活型態(如侯錦雄、姚靜婉,1997)、健康生活型態(如Hallab,2006;林宗賢、劉佳旻,200

7)、流行生活型態(如別蓮蒂,2007)…等研究,由此可見,上述一般或特定生活型態量表並無法有效測量出消費者在美感生活型態上的潛在特質。回顧過去民宿屬性相關文獻,大多數學者將民宿屬性分為硬體設施設備、軟體服務、環境與景觀、經營管理、體驗活動(如Zane, 1997;莊筱敏、劉素里,2008),該分類方式較偏重民宿的資源特性,較無法細緻地測量出民宿空間的氛圍特質(如羅曼蒂克、遠離塵囂)與設計風格的走向(如原住民風格、日式風格)…等享樂性屬性的內涵。有鑑於此,本研究有三個研究目的:(一)探討美感生活型態的內涵;(二)探討民宿享樂性屬性偏好的內涵;(三)探討美感生活型態與民宿享樂性屬性偏好間之相關性

。本研究選擇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為研究基地,研究對象為18歲以上近3年內曾經下榻民宿至少一晚的遊客。正式問卷調查時間為98年9月19日至98年10月31日,共獲得1,000個有效樣本。本研究根據文獻回顧並遵循興趣、活動、意見(AIO)方式,編製美感生活型態量表與民宿享樂性屬性偏好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萃取出美感生活型態與民宿享樂性屬性偏好之內涵,接著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修正模型,修模後結果顯示美感生活型態內涵包括「流行」、「搖滾」、「個性」、「奢華」等四個構面;民宿享樂性屬性偏好內涵包括「空間氛圍與風景」、「整體風格」、「體驗活動」、「用餐氣氛」等四個構面。最後,透過內在結構適配度的檢驗,證明上述

兩份量表暨有信度也符合效度水準。結構模式檢驗結果顯示民宿遊客的美感生活型態會正向影響民宿享樂性屬性之偏好,相關程度為中度正相關。上述研究成果提供國內一份以美感生活型態為訴求、信效度兼備的美感生活型態量表,此量表不僅可應用在民宿產業,在所有消費者會需求產品或服務之享樂性屬性與實效性屬性的產業上均可適用。再者,本研究之享樂性屬性偏好分析結果則可提供民宿經營業者,從另一個嶄新的視角來思考未來經營上可再延伸的具體方向。最後,本研究發現民宿遊客的美感生活型態較傾向流行、奢華或搖滾的似乎不會特別重視民宿的享樂性屬性,此結果有三個可能的暗示:一為隨著台灣國民所得逐年攀升,民宿消費者的消費模式亦逐漸蛻變。民宿

的實效性屬性仍然重要,但享樂性屬性的重要性逐漸上升。雖美感生活型態與民宿享樂性屬性偏好間之相關性仍未達到高度相關,但已呈現中度相關。本研究預測這個相關性未來應朝穩定上升趨勢成長。二為因目前大部分民宿的房價屬中低價位(NT$3,000以下),作為一個中低價位旅人暫時的居所,其實效性屬性(如乾淨床單與棉被、親切的服務)仍可能是大多數遊客最基本、最重視的需求。三為對大部分遊客來說,民宿消費通常屬於非耐久財、小額、非經常性的消費,消費者的消費模式或許會與耐久財消費或經常性消費模式不同。

瘋狂、恐慌與崩盤:一部投資人必讀的金融崩潰史【隨書附2020年疫情後風險控管與投資對策】

為了解決德國漢堡房價的問題,作者查爾斯‧金德伯格,羅伯特‧艾利柏 這樣論述:

★★★ 40年 經典之作★★★ ★長據亞馬遜書店金融危機類別第一名★ ★商業周刊1702期書摘選書★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席勒 研究「金融泡沫」的重要參考書!   在投資人陷入瘋狂、股市一片樂觀的時候,   小心金融危機說來就來!     「不管是注重總經或個經的投資人,這都是一本有益的書!」──InvestingByTheBooks     每個投資人最關心的就是自己投資的報酬獲利,因此汲汲營營於尋找新方法、新投資目標,為的就是「創造最大獲利」,卻忽略了一件事:「影響你獲利最大的因素,不是你的方法,而是全球金融環境!」在美股跟台股走了10多年多頭的現在,聰明的投資人除了大

膽行動外,更會注意金融危機是否已產生跡象。     本書剖析從古至今的每一場重要的金融危機,幫助投資人整理出這些危機的共同特性,是所有投資人必讀的一本金融崩潰史!     金融市場的激情與瘋狂,讓金融危機永不會中斷   作者透過解析歷史上的金融危機與模式,爬梳一套對金融危機的解讀,他提到,模式通常包含三個階段:瘋狂、恐慌與崩盤。     瘋狂是指過度投機、恐慌是對突如其來的資產價格下跌的恐懼,而崩盤則是資產價格崩跌,並解釋這樣的模式下,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包含貨幣政策與監管。     他企圖回答幾個問題:金融危機如何出現?為何金融危機難以預告?市場出現激情或瘋狂時,政府為何不加以干預?銀行監管

的困難性在哪?最終貸款人設置的必要性?     全球頂級金融學家聯手,打造金融危機史鉅著   全美最頂尖的經濟學家和經濟歷史學家查爾斯•金德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從歷史觀念闡釋西方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過程及整治之道,對1987年10月紐約股市崩盤及美國揮之不去債務危機,更有詳細的解說。     本書第一版於1978年出版,迄今已經40年,更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席勒指作,「研究金融泡沫的重要參考書」!     另一位作者羅伯特•艾利柏(Robert Z. Aliber)在之後修訂的版中,探討了自1980年代初以來涉及四十多個國家的四次危機浪潮的情況,並表

明其銀行體系的內爆並非來自「不良行為者」的決定,而是國際貨幣安排功能失調的表現。     金融市場常常偏離理性運行軌道。本書在梳理分析400年來全球金融危機史實的基礎上,闡述了金融危機的模式、規律、起因和影響,以及金融危機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金融危機中金融機構和金融行為的相互作用,指出投機瘋狂、市場恐慌和崩潰的不期而遇,及其最終的規模與當時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機構不無關係,總結了歷次金融危機的教訓。本書記載了金融業的興衰、金融危機的輪回,閱讀本書,讀者可以得到重要啟示。   本書特色     1.詳細整理超過400年的金融危機史,資料詳盡豐富。   2.透過理解瘋狂、恐慌對於金融市場的影響,

帶給現代投資人重要的啟示。   3.版本最新修訂,符合當前現況,並具有對未來的警示作用。 名推薦人   Jet Lee的投資隨筆部落格版主Jet Lee   暢銷財經作家 安納金   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吳惠林   暢銷財商作家 孫悟天   財經作家 麥克風   專職投資人 陳喬泓   暢銷理財作家 溫國信   《景氣循環投資》作者 愛榭克   PG財經筆記版主 蔡至誠   知名財經作家 盧冠安 國外推薦     「金德伯格教授的經典著作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在艾利柏等的更新下,與我們周遭的世界保持著密切的聯繫。」——麻省理工學院 羅伯特·M.索

洛(Robert M.Solow)     「2007-2008年的金融動盪提示我們,金融危機離我們並不遙遠。本書的第七版本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倫敦經濟學院 查理斯·比恩(Charles Bean)爵士、教授     「從一版開始,我一直將本書視為不可或缺的書籍之一。它説明我認識金融危機的實質,指引我們通過合理的政策降低危機影響。」——耶魯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前墨西哥總統 埃內斯托·塞迪略·龐塞·德·列昂(Ernesto Zedillo Ponce de León)     「人們對《瘋狂、恐慌與崩盤》這類書的需求不斷增加。本書既通俗易懂,又博證古今,相信無論是金融危機研究專家,還是初

涉此領域的新入門者,都會從中獲益匪淺。」——倫敦經濟學院 查理斯·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