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當地旅行團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德國當地旅行團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amesWyllie寫的 亂入時空旅行團:帶你完美路過兩千年來20個歷史現場 和鄧予立的 老玩童闖印度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漫遊者文化 和白象文化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王立達所指導 蔡文宜的 台灣旅宿產業管制政策與法制研究:以民宿產業發展為中心 (2020),提出德國當地旅行團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發展觀光條例、旅館業管理規則、民宿管理規則、法規鬆綁、解除管制、政府失靈、競租、俘虜理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詹森林所指導 王勢豪的 論消費者保護法商品責任及服務責任之可合理期待安全性 (2012),提出因為有 消費者保護法第7條、商品責任、服務責任、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缺陷、瑕疵、欠缺的重點而找出了 德國當地旅行團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德國當地旅行團,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亂入時空旅行團:帶你完美路過兩千年來20個歷史現場

為了解決德國當地旅行團的問題,作者JamesWyllie 這樣論述:

  甭上博物館,忘掉歷史書,放棄弱爆的VR吧!   碗糕(Wag)時空旅行社,提供史上最偷偷摸摸的穿越之旅,   讓你完美融入歷史現場,毫無破綻喬裝路人甲,   親身圍觀最真實的歷史!   ‧想到19世紀倫敦水晶宮使用史上第一座收費沖水馬桶嗎?   ‧或者在安全位置親眼目睹維蘇威火山爆發、龐貝滅城?   ‧還是去胡士托享受三天三夜的音樂和滿滿的愛,聽歌嗑藥兩不誤!   ‧抑或到1923年的好萊塢擔綱《十誡》的臨演,親歷在加州沙漠外拍的盛大場面?   不管你是想感受古老政權傾頹的氛圍,還是想體驗現代世界興起的瞬間,   威利、艾克頓、戈布雷(簡稱碗糕)時空旅行社都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本

團特色   ►行程最多元:   本社精心規劃五大類別,共二十套穿越時空之旅,帶您直擊最驚心動魄的歷史奇觀!   「盛典&展覽行程」:最歡樂的路線,適合想回到過去大肆慶祝、無樂不作的貴賓。   「歷史轉捩點行程」:親身亂入改寫歷史的重大事件,適合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貴賓。   「文化盛典&運動盛事行程」:文青與愛樂者必選!適合想提昇歷史文化素養的貴賓。   「海陸史詩饗宴行程」:此加長版路線少則一年多則三年,適合有閒有錢、能吃苦的貴賓。   「超越極限行程」:最刺激的路線,適合膽子大、身體好、熱愛冒險的貴賓。   ►細節最考究:   敝社三位時空穿越輔導員皆為知名作家,他們是各位

貴賓的嚮導,帶領各位團員穿越回各個歷史時刻、帶您暢遊不容錯過的歷史現場。他們已把行程全跑過一遍,靠著這後見之明為你擘畫穿越歷史路線,帶你在正確的時間到達正確的地點,教你怎麼吃、怎麼住、怎麼買——當然還有怎麼回家。我們會在出發前提點貴賓各地的風土民情,並替你打點服裝和食宿,保證讓你有最入境隨俗的在地體驗,絕對可以滿足細節控與熱愛cosplay的團員。   ►過程最安全:   本公司的「咻一下時光機」舉世無雙,採用電漿時空往返科技,不僅精準降落在正確的時空,更可以將時空干擾減至最低,再也不會有穿越團員被丟包在錯誤的世紀,也不會回來後發現自己跟嬸婆交換了身分。當然各位千萬不可干預你所參觀的事件,也

不能帶紀念品,更嚴禁自拍!你可略略與群眾來往,並進行飲饌等日常活動。這些行為儘管會改寫歷史,但造成的結果微不足道,不致於難以忍受。   ►贈品最超值:   每位團員報名後即可獲得本社獨家提供的指南,一書在手,穿越不愁。書中羅列20組精選行程,從飲食、服裝、語言到交通與住宿,都有詳細的規劃與說明,只要按圖索驥即可輕鬆出遊。對於熱愛旅行長知識的人,書裡的【歷史充電站】單元不僅能快速補充該行程背景資訊,還可讓你跟上時代話頭,和古人打成一片。此外本指南還附百餘幅精美插圖與照片,讓你有圖有真相,事前有準備,事後能回味。 ✽✽✽   這不是天馬行空的虛構創作,展開在我們眼前的,是歷史的全面。試想:你

回到古希臘,應該穿著什麼樣的衣服?哪裡是觀看維蘇威火山大爆發的最佳位置,又能平安無事? 這本書就像是多啦A夢的「時光機」,帶領我們一起經歷史上的大場面。不管是隨英王亨利八世共赴金襴會、與巴黎革命女青年遊行至凡爾賽、同庫克船長航抵大溪地和澳洲、陪馬可波羅遊上都並覲見忽必烈;或者是隨查理.帕克至孕育咆哮樂的紐約、陪披頭四到發跡之地德國漢堡、穿越回倫敦歐戰紀念日普天同慶、至德國見證柏林圍牆倒塌。為了讓我們完全身臨其境,作者提供了我們必須知道的背景資料和人物,包括當時當地的習俗、文化和觀點,將歷史立體地、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在閱讀的同時吸收到博物館和歷史教科書以外的豐富資訊。 名人推薦   「故

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祁立峰(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黑貓老師(人氣網路說書人)   莊德仁(建國中學歷史老師)   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有笑有推  

台灣旅宿產業管制政策與法制研究:以民宿產業發展為中心

為了解決德國當地旅行團的問題,作者蔡文宜 這樣論述:

當世界旅遊趨勢因網際網路與智慧型手機普及,網路旅遊平台興起而改變年輕消費者預訂遊程與住宿習慣,造成國際間多元旅宿盛行。我國發展觀光條例乃在戒嚴時期以團體旅遊為本位所設立的管制與管理制度,除了因開放大陸探親曾大幅修改旅行業管理規則外,解嚴三十年來不曾因國際旅遊趨勢改變成以自由行為主的管理制度,或因數位平台興起引發消費者行為模式改變。為了促進業者在數位經濟時代的競爭能力與加強保護消費者權益而進行全盤性旅遊與旅宿產業管制面與法制面的檢討,反而持續以威權時代所制定高度政管制規範套用在觀光旅遊業各類別的業者,阻礙了已成為台灣觀光亮點之一的民宿發展處處受限。2001年民宿管制制度之建構時並非參酌我國民情

與實務設計出能促進產業競爭、維護在地居民權益又能保護消費者之民宿管制制度。反而因行政機關之本位主義與協調困難,與旅館業動員遊說下,限縮民宿得申請之區域與範圍,造成民宿產業發展受限。即使因陸客來台導致全台旅館房間供不應求時,旅館業仍大力反對觀光主管機關放寬旅館與民宿行政管制並修法將更多元的旅館或民宿類型納管,以減少新興民宿及新型態旅館業者進入市場與既有業者競爭。本文以政府管制理論中的管制俘虜理論與競租理論來分析結構性問題造成我國旅宿產業因應時代洪流解除管制之政治結構面困難性。同時也採用歷史結構分析理論說明我國在威權時代所制定的高度行政管制措施與法規,即使在逐漸進入民主深化期的今天,國內外政治、經

濟、社會條件都在過去三十年有巨大變化,台灣旅宿產業管制政策與法規仍停留在威權時期架構而無法撼動的原因。本文認為旅館與民宿管制鬆綁與相關法規修改並非僅是旅宿產業的問題或僅為一個觀光議題,而是涉及多重政府部門之職掌與規範、私部門之經營權益,民間社會之消費安全和環境開發、生活品質等面向之複雜治理議題。中央政府制訂法規、地方政府負責執行之府際運作,如未能增進彼此溝通協調,實際瞭解地方發展需求,則不論發展旅館或民宿管制政策,皆會有落實與執行上的困難。本文針對『未能取得旅館或民宿執照』原因分析後,針對管理旅宿業之威權時代所制定高度行政管制手段進行檢討,並參考英、日、德等國之民宿產業興盛之國家旅宿管理制度後

,提出我國旅館與民宿管制模式修正方向供參考。

老玩童闖印度

為了解決德國當地旅行團的問題,作者鄧予立 這樣論述:

  博學家鄧予立的第十本博文集,這次帶我們探訪充滿宇宙緣起傳奇的,印度。   ◎作者探訪印度超過十六座城市,抱著溫暖和煦的理解與善意,深入或許大多數印度人都沒去過的地方,像是孟買的貧民窟等。   ◎除了多數旅客都會參訪的景點、世界文化遺產等,亦著重於印度禮儀、傳統文化、種姓制度,以及特別繁雜豐富的信仰特色。   ◎圖文並茂、印刷與裝幀精美,值得欣賞與擁有的出版精品。   印度,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二○二四年將躍升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二○五○年將會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究竟印度是一個怎樣的國家?本書,將帶你進行一趟豐富又特別的人文巡禮!   老玩童的印度遊──從婚禮中窺見印度的傳統習俗與

日常禮儀,進一步了解印度的種姓制度;到全球第二大的貧民窟探訪、走進超過百年歷史的露天千人洗衣場、在祆教徒的聖地高牆外窺伺,企圖挖掘寂靜之塔的祕密,甚至和當地工人一起「示威遊行」,又有一次沒聽勸告在黃昏時分離開酒店跑到恆河邊觀看遺體火化──絕對落地又道地的貫徹頑皮愛玩的性格,身先士卒示範了不一樣的印度之旅!   粉紅之城齋浦爾、黃砂岩上的城堡、美侖美奐的泰姬陵、氣勢懾人的勝利之門、飄浮在碧波的宮殿、玄奘法師曾參訪的鹿野伽藍、莫臥兒帝國建築代表作……充滿故事與歷史遐想的古蹟,令人彷彿置身天堂。   恆河畔焚燒屍首的火光、貧民窟的殘破傾頹、世襲的種姓形成內婚制、印度女人背後的悲涼、仍然存在的殉夫

陋習、層出不窮的強暴搶掠的新聞……卻又彷彿在人間和地獄走了一遭。   鄧主席在本書中,以富有哲理的角度分享對景物的看法,以及面對生死問題的態度。 作者簡介 鄧予立   香港亨達集團創辦人及名譽主席   瑞士華商會會長   北京中華文化學院教授   北京國際民間交流促進會會員   遼寧省海外聯誼會副會長   西安美術博物館榮譽館長   亞太台商聯合總會永遠榮譽總會長   著作:   博文集系列:   《收藏是一種幸福》白象文化 2010.02   《從阿拉木圖開始:鄧予立看天下》白象文化 2011.02   《走一趟神奇的天路》白象文化 2011.12   《半島》白象文化 2013

.02   《歐遊六國》白象文化 2014.02   《南極,遙遠卻不寂寞的冰雪世界》繁體版 白象文化 2014.08   《南極,遙遠卻不寂寞的冰雪世界》簡體版 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4.09   《南極―遠くて幸せな氷の世界》《南極,遙遠卻不寂寞的冰雪世界》日文版 Parade Books 2014.11   《玩轉南半球:智利、秘魯》繁體版 白象文化 2015.03   《玩轉南半球:智利、秘魯》簡體版 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5.05   《旅行マスター Mr.タンの世界遺產紀行》 Parade Books 2015.06   《Wandering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Chile and Peru》 Vivid Publishing 2015.09   《飛躍‧中南美》繁體版 白象文化 2016.03   《飛躍‧中南美》簡體版 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6.04   《South America Revisited: A World of Carnival》 Vivid Publishing 2016.08   《夢迴長白:徜徉大東北》白象文化 2017.02   政經評論系列:   《馬英九必修的10堂課:圖說台灣經濟發展大未來》早安財經出版 2009.03   《馬經濟,大危機》早安財經出版 2011.02   《馬尾看臺灣

2012馬英九動Down300天》白象文化 2013.03   《馬英九們,醒醒吧!:小英準備好了嗎?》白象文化 2016.06 推薦序 強烈又迷人色彩的印度/謝發達 向流動的河水扣問生命/水敏 同遊,彷如親臨/伍煥杰 「予」別不同印度遊/李靜宜 Recommendation/Nurmohamed Bashir 奢華婚禮背後的祝福 我和印度有個約會 一新耳目的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 日常社交禮儀 Namaste,您好 點上Tilak,表示對客人的祝福 「搖頭」表示同意和致意 繁複的印度婚禮 窮也不能窮婚禮 騎白馬、坐花轎 婚禮儀式 傾家蕩產嫁女兒 講究門當戶對的種姓制度 種

姓階級來自原人的身體 世襲的種姓形成「內婚制」 印度女人背後的悲涼 一出生就要準備嫁妝 婚姻是宗教契約 殉夫陋習仍然存在 人種、語言與宗教博物館 ◎電影背後的印度 莫臥兒帝國留給世人無價的寶藏 粉紅之城齋浦爾 北印度重鎮 城牆包圍的城市 黃砂岩上的城堡 琥珀堡之名 乘象穿越城門 引人入勝的勝利宮 水之宮殿與弄蛇人 迷人的齋浦爾舊城 舊城建構呼應九大行星 城市宮殿暨博物館 世界最大的石製日晷 美哉!泰姬陵 小泰姬陵 世界文化遺產古城 莫臥兒帝國簡介 紅堡──阿格拉 賈汗吉爾宮的巨大浴盆 後宮花園 可歌可泣的痴情故事 ◎阿格拉與阿克巴大帝 尋找勝利之城的昔日風采 氣勢懾人的勝利之門 繫上黃絲線,

寄託念想 法特普希克里城宮殿區 信仰風格的宮殿建築 西北大漠中的美麗城市 飄浮在碧波的宮殿 未曾臣服王朝的烏代浦爾 入宿湖宮酒店 島之宮殿酒店以大象為主題 白城故事 奇陶加爾古堡的悲壯過往 皮丘拉湖畔的城市宮殿 岩山上的城堡宮殿 耆那教聖地──千柱之廟 全球第二大的私人住宅──烏麥巴哈旺皇宮 最高貴的藍色 小提琴的始祖 梅蘭加爾堡的輝煌 殉葬留下的紅手印 會議廳的華麗與奇幻 造型各異的象轎 天堂與地獄之間 瓦拉納西印象 一生必須前往一次的地方 人生四大樂事 聖城所處,並非天堂 恆河上的生與死 濕婆神之髮 石階碼頭映像 恆河的生命終站 不一樣的葬禮和祭祀 骨灰灑入恆河,走進天堂路 阿拉提夜祭

日出恆河 恆河日出亙古不變 瓦拉納西城區遊 印度之母廟 宗教遺址朝聖 玄奘法師曾參訪的鹿野伽藍 牆裡開花牆外香 阿育王的親筆敕文 五比丘迎佛塔 古城石窟之旅 奧蘭加巴德的小泰姬陵 阿旃陀石窟──佛教石窟建築代表 千年石窟,十八世紀重現人間 「三道彎」體態 三教鼎立石窟群 凱拉薩神廟舉世聞名 德里、孟買,印度人最多 印度第一都 德里發跡在公元前一世紀 空汙值遠超於北京 印度凱旋門──印度門 緬懷印度國父──甘地 舊德里中心──紅堡 舊德里的老情懷 全印度最大的清真寺 全印度歷史最久清真寺 全印度最高塔 莫臥兒帝國建築代表作 綠水碧波上的蓮花 全印度最大的印度教廟宇 孟買處處有驚喜 小漁村發

跡成大都會 印度門廣場的烏鴉 民族英雄與哲學家 民族自尊的覺醒 孟買市區巡禮 鬧市中的世界文化遺產 甘地故居 古堡區內的博物館 探訪窮人的生活圈 世界上最昂貴的私人豪宅 貧民窟在孟買市中心 城市火車通向貧乏 千人洗衣場 印度夢 ◎送飯盒的人 祆教徒的聖地 象島石窟神廟 兩個有意思的行程 網友邀我到家鄉做客 初次見面,一見如故 奧修國際靜心村 拉賈凱爾卡爾博物館 可愛的財神 「色」名遠揚的卡修拉荷 性愛廟群為彰顯王朝威望 月神的後裔 人類原始的激情 女性身形刻畫入微 中印與南印風情 電腦城海德拉巴 如同皇室般的接待 看似城門的清真寺 海德拉巴藩王的宮殿 世界最大的單石雕刻佛祖立像 岩石山上的

城堡 雉堞圍牆內外雙重 適應乾季機制的猴麵包樹 寺廟之都──坎契普蘭 一派田園風光 斯里艾坎巴蘭塔寺 帕拉瓦王朝的國王象徵 孟加拉灣港口城──瑪哈巴利普蘭 造型各異的五部戰車神廟 阿周那的苦修 世外桃源的特拉凡德倫 乘遊艇遊潟湖 阿拉伯海邊的漁村 後記 推薦序 強烈又迷人色彩的印度 謝發達 前經濟部次長、前經建會副主委/前駐瑞士、新加坡代表(大使)   印度是一個值得旅遊的國家,很高興鄧予立主席出版了這本印度遊記。   我是在擔任中華民國駐瑞士代表期間(二○○八至二○一二)與鄧予立主席相識。那時主席常因業務拓展的關係到瑞士訪問,幾次的會面都可以感受到鄧主席見多識廣的器度。他對不同領

域的知識都有極大的興趣。二○一二年我轉任駐新加坡代表後,鄧主席仍會於訪問新加坡之際與我相約歡敘。同樣地,在談話間,我不斷地從他身上學到不少新的東西,也知道他是喜歡旅行的人。他的見識因不斷地隨著他到世界各地探訪而更加豐富,並且成為與朋友分享的寶藏,甚至出書與廣大的讀者們分享。我當然也是他大作的愛讀者之一,更曾建議他應該也將印度列為他未來的探訪國家,因為我曾去過那國家,我很肯定鄧主席會被這個國家的一切所吸引,也很肯定鄧主席可以比我有更寬廣的角度與慧眼去瞭解這個國家,並且將他的體驗與大家分享。沒想到鄧主席劍及履及,不久即數度訪問了印度。   印度是一文明古國。在過去數千年的歷史中,不管經歷了多少春

秋歲月的刻劃或滋潤,她都一直保持著既有的文明成果,也能與時俱進,在傳統的社會中呈現接受現代文明的思潮與生活方式,而她的接受方式是如此的獨特,不管西方文明是怎樣地被介紹到這個國家,她的傳統元素仍會在各層面中被各個不同的種族、不同政治或宗教信仰的人,甚至不同的種姓頑固地保存著,而如同印度在歡慶色彩節(Holi)或新年排燈節(Diwali)塗抹潑灑的彩粉,這個國家的文化色彩是那麼樣地強烈又迷人。到訪這個國家,也會像歡度這彩色節慶所感染到的氣氛,人們會將他們心中不同的歡悅色彩往你身上潑灑,那是一種歡迎、祝褔,同時也在向你宣告她文化的多彩多姿。鄧主席即在他的書中形容印度為禮儀之邦也是一人種、語言與宗教的

博物館。   鄧主席的印度深入旅行多有饒富趣味且發人深省的體會,他的印度之旅是從應邀參加友人姪女的婚禮開始,而印度的婚禮正是我們觀察印度繁雜禮儀的絕佳起點,包括了向長者施禮的方式、點畫吉祥痣(Tilak)的意義、進食乃至飲水的習慣等。我們可以從這些有趣的報導中瞭解到印度人對人際關係的看法,是未來我們前往印度旅行或與印度人交往的寶貴參考資訊。   鄧主席在書中帶領我們遊歷了許多的印度文化古城,其中有我們所熟悉的世界級名勝,如泰姬瑪哈陵、佛陀講道的聖跡等,也有我們並不是那麼熟悉的地方,如Aurangabad的Ajanta及Ellora洞穴等。鄧主席皆能以極細膩的觀察力及幽默的方式在他的書中向我

們介紹,讓讀者足不出戶即可身歷其境。鄧主席也能以富有哲理的角度向我們分享他對某些景物的看法,他在恆河看到了印度人如何面對及處理生死問題。中國人認為死生亦大矣,而印度人則認為生命有靈魂、輪廻,這樣的觀念透過恆河引導靈魂走向天堂之路而讓我們對印度的人生觀有更深的認識。只是鄧主席亦感嘆他看到一些在恆河進行的儀式已然淪為演秀了。他也以很幽默的文字描述了訪印度有名的色城卡修拉荷,文字間多少也讓我們瞭解印度人不見得是僅以世俗的色情角度去看待性事之事,它可是宇宙萬物創始繁殖的大事哪。   印度現已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以美元計價的GDP計算),鄧主席身為企業家當然也關切印度的經濟產業發展。他曾訪問了印度的電

腦城海德拉巴,認為印度發展迅速,與他多年前所訪問的印度有相當的不同,現已具有相當大的經濟發展潛力。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裡描述騷人墨客登樓觀景會隨著心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但仁者觀物之情則常有超凡的心胸。鄧主席為人寬厚,他的許多遊記都常有異於一般人的精妙感想。他也因有寬廣的眼界與知識,以及喜追根究底的研究精神,常有極精闢的見解和他的讀友分享,並且喜作有趣的驗證,例如他遊恆河時就會想到馬克吐溫說過:「看恆河日出,不願與其他風景交換。」他遊歷恆河的感想顯然也驗證了這句話的真情。 推薦序 向流動的河水扣問生命 水敏 德國雷根斯堡大學經濟學博士   受邀為鄧先生第十本博文集《老玩童闖印度

》寫序,深感榮幸,亦覺慚愧。鄧先生博學多聞,走過世界一百二十六個國家,筆耕寒暑。為鄧先生這本關於印度的書寫序,無疑使我最先讀到鄧先生在印度的奇特經歷,更可以使我有機會第一時間向他老人家學習旅行中的經驗和智慧,實是非常榮幸。   在過去的十來年,我曾經前往印度二十多次,多數情況下也是像鄧先生一樣,孤身一人。但鄧先生去過的許多地方,我其實只有聽聞,卻沒有機會親往,好生慚愧。但通過鄧先生書中生動無比的描述,使我覺得自己彷如再次置身那熟悉的國度,再次行走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並再次聽到那親切、熟悉的語言和口音。   印度是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歷史悠久,可看可寫之處,繁不勝數。是否可以在短時間內捕

捉到所到之地的精華,端看每位行者遊人自己的內在功夫。鄧先生關於恆河的描述,有一句話讓我難忘。他說「(在這裡)生與死,只有百步之遙。」我去過恆河,那是我,少有的,像個遊客參訪過的地方,也正是在這樣一個地方,我卻曾像一個求道者那般,向天,向地,向那流動的河水扣問生命。   我是佛教徒,一再遠赴印度,許多時是為了參學佛法。我明白,朝聖佛陀的聖地,對瞭解佛法有很直接的助益,十分重要。書中,鄧先生對佛陀聖地鹿野苑的介紹令我感觸良多,感恩能夠有幸讀到鄧先生的這段文字。   閱讀鄧先生這本書,除了享受他老人家分享的大量信息,更在他書中學到寶貴的旅行經驗和智慧。其中,鄧先生一個旅行智慧我很認同,就是我們在

參觀時,怎樣以一個良好的心態欣賞他人的文化和歷史成就。慈悲、寬容、平等地去看待他人、他國、他族的文化歷史和生命經歷,其實是對自己的文化和歷史有自信的表現。   懂得旅行的人都喜歡探討旅行的意義。是啊!我們花那麼多錢,那麼多時間,跑到一個陌生之地,僅是為了一瞥山河錯綜的野色,和一看天水相連的仙境嗎?我想,當我們走多了、看多了、悟多了,我們終會從顛沛的旅途,難忘的美景和與當地友人的互動中,凝煉出可以活潑心思、拓闊視野,甚至寬平我心的正面能量。   和鄧先生接觸,總因他老人家寬廣的胸襟和謙卑好學的精神所感動。我相信那是來自讀書、閱人和遊歷諸國凝煉出來的精神品質。   感謝鄧先生把這樣一本有意義

的書獻給我們。 推薦序 同遊,彷如親臨 伍煥杰 香港培僑中學校長   鄧予立先生是一位我十分敬重的前輩。眾所周知,鄧兄是香港的「外匯教父」,現在又是酷愛旅遊和攝影的專家,經常周遊列國,實在是羡煞旁人。   收到鄧兄的邀請,為他的第十本博文集寫序,感到受寵若驚。應允為他的博文集寫序其實是想先睹為快,而且印度是我嚮往而又暫時未能啟程前往的國度。   鄧兄的遊記引人入勝,特別是他在博文中對當地文化的歷史背景的描述,更是一堂充實的歷史課,知識性十分強。有幸能拜讀鄧兄的著作,感覺就像跟隨他一同踏上旅途,感覺就如親臨其境,感受到他的旅遊體驗。 推薦序 「予」別不同印度遊 李靜宜 雋陸公關有限

公司董事/香港電台《管理新思維》主持   一切從一場盛宴開始。   鄧予立先生周遊百國,不少遠在天邊的「山旮旯」小國都留下過足跡,偏偏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卻勾不起他的遊興。一次閒談問起鄧翁,他也說不出其所以然,可能就是緣分未到吧。   二○一三年,也是緣分把鄧翁拉到印度去,與他結緣的是一位朋友,而在當地結緣以至結縭的是一對年輕男女。這場婚宴,開展了鄧翁「予」別不同的印度旅程。   印度教三主神之一的創造之神梵天,形象為四頭、四面和四手。我常常從社交媒體上追看鄧予立先生的遊蹤,看到他周遊列國,而且都是深度遊,一年三百天都在途上,真有點懷疑鄧翁是否都有四面四手,馬不停蹄之餘還勤寫遊記,里

數與字數一起累升。   我去過印度一次,老實說是典型旅行團式到此一遊。我們在導遊告誡下街邊小食不敢碰,買紀念品也是安坐旅遊巴上等導遊請小販到車旁販售,離開景點便上車,吃飯就回酒店,回想起來也夠「離地」的。   鄧翁的印度遊可與我的旅行團體驗大大不同,見他跑到貧民窟,走進原始的露天千人洗衣場,甚至和當地工人一起「示威遊行」,又有一次沒聽勸告在黃昏時分離開酒店跑到恆河邊觀看遺體火化,差點要導遊出動尋人,絕對落地又道地,也貫徹他頑皮愛玩的性格。   二○一五年,我有幸邀請到鄧翁到香港電台《管理新思維》節目,以「外匯教父的創業之旅」為題,聽他分享在創業、業務拓展、企業傳承,甚至個人足跡等方面所闖

出的精彩旅程。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如他所言,人生是一個旅程,也是一場盛宴,鄧翁的千里之行較諸一眾旅者更顯恢宏不凡。在旅途上他敢攀峻嶺,有一覽眾山小的氣概;他參加盛宴則熱情投入,廣交天下摯友。   所以讀鄧翁的遊記,除了風光描畫,更可領會他的人文理想、豪情壯志和豁達態度。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千古人物為風景賦予歷史意義,同途旅人則令旅程更豐富。鄧翁喜歡獨自出遊,但旅途中往往遇見很多有趣的人,種種人和事不但是經歷的一部分,碰到志同道合者甚至結交成為朋友,網上組成多個朋友圈,貫徹他交遊廣闊的作風。   鄧翁視旅途為一場場奇幻宴會,我們就跟隨鄧翁的筆鋒一起參加印度的盛宴吧。 推薦序   

Mr Tang Yu Lap is an energetic Individual full of life and interested in all aspects and cultures of people and Countries.   This book came about because we were invited to a friend’s niece’s wedding in Jaipur in 2013, Mr Tang’s first trip to India and he totally immersed himself into the cultures

and nuances of a very traditional Indian wedding with 3000 guests.   We experienced applying henna and dressing up in traditional Indian wedding outfits. Mr Tang attended all the function, religious and cultural including dancing with the bride’s family on Bollywood songs!   Amongst all the rush,

noise, constant horn hooting, dust and slums, Mr Tang got the bug of the charms of India, and totally immersed himself into the country, visiting 2 more times and travelling the length and breadth of this vast country. These trips included visiting 16 cities and going to places that probably most In

dians have not gone to, like the slums of Mumbai!   He experienced immense heat, heavy rains and monsoons but his spirit was never dampened as his mission was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e and write a book about his trip and experiences.   I would highly recommend all the readers to read the book with

interest and enjoy the spectacular photos, it will give you a great insight into the diversity, culture and differences that exist in India. Nurmohamed Bashir, Chief Executive Off icer of Hantec Markets Limited   中譯   我認識的鄧予立先生總是活力旺盛、朝氣蓬勃,熱衷探索不同國家民族的文化。   本書源自於二○一三年我們一同受邀前往齋浦爾參加朋友姪女的婚禮,那是鄧先生首次的

印度旅程,他完全沉醉在這場多達三千賓客的印度傳統婚禮文化習俗之中。   我們不但體驗了指甲花彩繪、穿著傳統印度婚禮服裝,鄧先生更樂於參與所有宗教和文化上的活動,甚至與新娘親友們隨著寶萊塢歌曲盡情起舞,全情投入其中!   縱然印度的街道人車橫衝直撞、喧鬧不已、車輛喇叭聲此起彼落、四處塵土飛揚、陋巷蓬室,鄧先生卻能從中發掘出她的魅力所在,並全然融入這個國家。爾後他又兩度拜訪印度,漫遊在這遼闊的國家,參觀過十六座城市,深入探訪或許大多數印度人都沒去過的地方,像是孟買的貧民窟!   他在印度遭遇過驕陽似火、風雨如磐、霪雨霏霏等極端天氣,卻從未被打擊遊興,只想深刻了解當地文化,並將旅程和點滴見聞記

錄成書。   在此鄭重推薦所有讀者閱讀本書以及書中的精彩照片,會使您對於印度的多元、文化和差異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Nurmohamed Bashir CEO of Hantec Markets Limited 後記   二○一七年,對我而言是極具紀念性的一年――我舉辦了首場個人攝影展。   一直以來,我都以撰寫旅遊文章的方式,藉文字與照片圖像來記錄所見所聞。前一本博文集《夢迴長白:徜徉大東北》的付梓,使我心生將大陸東北地區的自然風光、生活風俗和人文景觀與更多人分享、期盼吸引更多人和我共同領略東北無窮魅力的想法,特別從近三十次遊歷東北拍攝的所有照片中精心挑選,以攝影展的方式呈現。我並

非專業的攝影家,只是一個充滿分享熱忱的旅遊愛好者。非常感謝各方人士的鼎力協助,使得舉辦攝影展的想法最終能夠付諸實現。展覽陸續在伯爾尼(伯恩)、東京、悉尼(雪梨)、墨爾本、奧克蘭、巴黎、倫敦、瀋陽、西安、香港、北京、上海,還有台北等地舉辦,自二月初一直到十二月中,整整十個月馬不停蹄。儘管如此,我還是手不輟筆,《老玩童闖印度》的文稿就是在這樣的「兵荒馬亂」中努力抽出空檔寫完。   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與大家分享我和這個「奇妙」國度的接觸。自二○一三年有幸參與一場盛大的印度婚禮後,許多熟識的朋友便鼓勵和敦促我絕對要將這段經歷寫出來,然而除了婚禮過程外,印度實在還有太多可以述說的,導致動筆起來一發不可

收拾,字數屢屢超過原本的計畫,總算在截稿日前順利完成書稿,幸不辱命。   我要由衷的感謝幾位朋友在繁忙事務中撥空替這本書寫推薦序:   ‧前經濟部次長、前經建會副主委暨前駐瑞士、新加坡代表(大使)謝發達   ‧德國雷根斯堡大學經濟學博士水敏   ‧香港培僑中學校長伍煥杰   ‧香港雋陸公關有限公司董事、香港電台《管理新思維》主持李靜宜   ‧英國CEO of Hantec Markets Limited Nurmohamed Bashir   回想起來,我的印度旅遊也算是一波多折,幾次已經確定好行程,訂妥機票,卻因為臨時有事無法成行,行程中除了曾遭逢暴雨不得不中斷,更在酒店房內莫名其妙滑

跤進了醫院。出門在外健康平安自是最重要的,所幸這些意外最終也都有驚無險,成了無數旅程中一抹特別的回憶。   接下來,我除了繼續走遍世界(目前已達一百二十六個國家)外,也將持續與各位朋友分享世界的不同角落,那些或許有點熟悉的地方,或者聞所未聞的新鮮事。 瓦拉納西印象 朋友曾多次強調,到印度非要到瓦拉納西(Varanasi)不可。 那是個接近天堂,卻更接近地獄的地方。每一日,恆河邊上映著一幕幕的生離死別、輪迴重生。你可以見到人生百態,觸動心靈,感悟人生。 朋友的再三介紹,使我對這座城市產生了不少好奇、疑惑和興趣,於是臨時調整了行程,從新德里改道前往位於印度北部,臨恆河中游地帶的瓦拉納西。 一

生必須前往一次的地方 瓦拉納西位處於瓦拉納河(Varuna)和阿西河(Assi)之間,這兩條河都是恆河(Ganga)的支流,而瓦拉納西就是取自兩河的名字。在英國殖民時期,英國人把它叫做貝拿勒斯(Benares),到一九五七年才改回瓦拉納西。 據說瓦拉納西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曾為古印度迦尸國(梵文Kāśī,意思是光的城市)首都。 公元前四世紀已是印度的文化、學術中心和重要城市。這座城市自古以來就在印度人心中具有超然的地位。是印度人認為一生中至少必須前往一次的地方,對於印度教徒而言,它的神聖與重要性,就如同梵蒂岡之於天主教徒、麥加之於伊斯蘭教徒、耶路撒冷之於猶太教徒。 古城不僅僅是印度教的聖城,

更是全球各地旅遊人士的必到之處,每年超過一百多萬人來到這個不足一百平方公里的小城朝聖。美國名作家馬克吐溫遊過瓦拉納西後,曾如此評價:「貝拿勒斯(瓦拉納西)比歷史還悠久,比傳統更久遠,比傳說還古老,甚至比這三者加起來還要古老兩倍。」(Benaras is older than history, older than tradition, older even than legend and looks twice as old as all of them put together)。 人生四大樂事 聖城的機場明亮寬敞,比起旅遊城市的齋浦爾漂亮得多,可見當地政府也不惜重本,讓我初來乍到就有了好印

象。我早就約好了當地導遊接機,無須到處尋找前往市區的交通工具。 既然要到聖城觀光,我自然得先找些資料,除瞭解風土民情外,還要知道哪些旅遊熱點吸引旅客,否則就如進入寶山空手而回。聽導遊的介紹,大部分外地旅客都是遊覽聖城之後,才瞭解印度人的精神世界,才懂得瓦拉納西是他們的靈魂所在。

論消費者保護法商品責任及服務責任之可合理期待安全性

為了解決德國當地旅行團的問題,作者王勢豪 這樣論述:

本論文使用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在閱讀、整理並分析最高法院及高等法院共超過650筆判決後,發現近15年來,原告以消費者保護法第7條作為請求權基礎之一的裁判數量,大致上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在這樣的趨勢之下,對於商品責任或服務責任之相關構成要件的研究,應有其實益及必要性。至於本論文之研究主題「消費者保護法之可合理期待安全性」,實務見解對於此一要件在商品責任及服務責任上的操作,分別有其異同之處。在兩者之共同議題方面,首先,針對可合理期待之安全的判斷標準,法院判決文字 大多均以「一般消費者」或「一般社會大眾觀點」作為出發點,來認定系爭商品或服務是否具備消費者保護法第7條修正前的「安全或衛生上之危險

」,或是修法後的「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第二,實務見解不論是在論述商品責任或服務責任時,常會以「消費者通常合理使用或接受系爭商品或服務」作為消費者對企業經營者主張商品責任或是服務責任之前提要件,並要求消費者須舉證證明自己係合理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然而,此項實務見解實與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有所扞格,顯然不當地加重了消費者之舉證責任,容有檢討空間;況且,若損害之發生確實是肇因於消費者不當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在民事損害賠償責任的制度設計中,仍有因果關係或與有過失之要件或機制可作為把關,實務見解實在毋須過度甚至不當地強調此一要件的地位或重要性。第三,本論文認為,即使系爭商品通過認證、檢驗,或符合相關

法令規定,僅得作為系爭商品具備可合理期待安全性之參考因素或是最低標準而已;惟若企業經營者若能證明系爭服務確實通過檢驗或符合相關法令規定,應可推斷系爭服務具備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在兩者之個別議題方面,針對商品責任,首先,法院判決常因商品經消費者使用一段時日後始出現缺陷,而排除商品於流通進入市場時即欠缺可合理期待安全性的可能性,或認消費者未能舉證系爭商品於流通進入市場時即欠缺可合理期待安全性,從而駁回消費者關於商品責任之請求。然而,此項實務見解,不但不符合消費者之期待,亦與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有違,而不當地加重了消費者之舉證責任。第二,本論文認為,當系爭商品在事故中毀損滅失,而無法作為事後鑑定之

客體時,「同款商品」之鑑定結果與「系爭商品」是否具備可合理期待安全性間,僅有負面推論之可能,而無必然之正相關。詳言之,若企業經營者所提出之同款商品的鑑定結果被認為有缺陷,則應可認定系爭商品亦不具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更重要的是,縱使企業經營者所提出之同款商品的鑑定結果被認為是符合標準,亦不必然可認定系爭商品即具備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針對服務責任,首先,法院判決在論述服務責任之可合理期待安全性時,容易與行為人之過失混為一談,法院必須清楚分辨消費者保護法第7條之服務責任與傳統民法上之契約責任或侵權行為責任在歸責事由上的差異,才能避免此一問題。第二,當系爭服務符合同業標準時,固然可認定系爭服務本身確實

具備該同業標準所描述之品質,惟同業標準僅適合作為服務具備可合理期待安全性之「最低標準」,縱使系爭服務與同業標準一致,尚不能當然認為系爭服務即具備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