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自由行花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德國自由行花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娘娘不要走寫的 出發後,才開始的故事: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幫你 和的 中華法學家訪談錄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德國自由行】紐倫堡Nürnberg-舊城區半日散步地圖也說明:這次德國行因為自駕的緣故,所以在找住宿的時候停車費用也是考量之一,通常在舊城區外的住宿不但好停車停車費也比較便宜,是自駕旅人的好選擇。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尖端 和元照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經濟學研究所 林建甫所指導 蕭宇文的 陸客來台觀光之資料分析研究 (2017),提出德國自由行花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陸客、觀光、台灣、消費、新南向政策。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政治學系 林崇義所指導 張先鵬的 開放陸客來台政策之研究-以觀光產業為主 (2012),提出因為有 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交通部觀光局、國家旅遊局、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台觀光、開放大陸居民赴台灣觀光的重點而找出了 德國自由行花費的解答。

最後網站【2017_德國】德國13天10夜自助行程規劃、花費與穿搭 ...則補充:因此,就選定德國作為自助旅行的第一站,所以我們總共四位女孩就決定前進德國。 【行】. 航空. 德國的土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德國自由行花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出發後,才開始的故事: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幫你

為了解決德國自由行花費的問題,作者娘娘不要走 這樣論述:

★ 勇敢放棄高薪,3位台灣女孩×闖蕩世界45國×334天的勵志故事! ★ 用令人拍案叫絕的爆笑圖文,描述於環遊世界中真實遭遇的困難與挑戰 ★ 詳述各種旅行途中必須注意的安全事宜與省錢小撇步 ★ 透過IG風格的美照,為大家精選世界45國當中最值得一看的景點   菜鳥背包客,第一次就玩大的!   想省錢,卻哪裡都想去XD   辭掉工作、拎上背包,踏上環遊世界334天夢想之旅,   一切是否都會如此順利!?   ▌精彩預告 ▌   【埃及】在撒哈拉沙漠走到蜂窩性組織炎   【以色列】買不到任何東西吃的安息日   【約旦】為了省錢在邊境差點被警察逮捕   【羅馬尼亞】搭公車卻遇到恐怖的搶護

照事件   【土耳其】第一次體會到被偷錢的感覺   【希臘】找尋那記憶中的夢幻藍頂教堂   【蒙特內哥羅】找到的絕美免費步道   【波士尼亞】遇見有洋蔥的戰爭兒童博物館   【克羅埃西亞】在民宿窗外看見最美的古城景色   【匈牙利】在漁人堡與各國網美卡位PK   【奧地利】體會哈修塔特的夢幻湖光山色   【捷克】獨家提供CK小鎮網美拍照攻略   【德國】在新天鵝堡意外亂入賽跑比賽   【拉脫維亞】勇闖蘇聯的秘密基地   【荷蘭】在羊角村遇見了鬼打牆列車   【義大利】在羅馬體會40度高溫的「鹽味」   【西班牙】在巴塞隆納拿出搶演唱會門票的決心   【葡萄牙】在萊羅書店於狹縫中求生存   【冰

島】事前功課只做一半的報應   【厄瓜多】在跳島旅行中與藍腳鰹鳥相遇   【秘魯】體會夢想與真實的彩虹山和馬丘比丘   【玻利維亞】令人屏息的天空之鏡   【智利】在世界最乾燥的地方老20歲   【哥斯大黎加】在森林上飛2公里只是塊小蛋糕   【尼加拉瓜】永無止境的瘋狂轉車   【瓜地馬拉】連滾帶爬的Acatenango火山歷險記   【古巴】花錢買的「快樂」好快樂   【超前部署,來場紙上旅行吧!】   相信對於每個人來說,「環遊世界」應該都是人生夢想之一。但礙於現實生活中的諸多考量與牽掛(就好比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能夠真正付諸行動的往往是一群「天時地利人和」的幸運兒。  

 其實等到疫情解封之後,我們未必一定要急著一次就把那麼多的國家、景點給全都走完。反之,可以透過閱讀與吸收他人的旅遊經驗分享,從中來找到適合自己/親友的目的地,循序漸進地為自己圓一個夢。   本書邀請到三位勇敢又好運的台灣女孩,以幽默詼諧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她們走跳45個國度的精彩遊記,為你我介紹每個景點必看、必拍的第一手資訊,好讓我們可以一邊閱讀一邊想像與挑選出最理想的旅遊景點,好好策劃未來出國旅拍的行程,親臨現場去體會與感受令人難忘、回味無窮的異國風情與動人美景。   【在旅行中,勇於面對人生與自我】   人說世界就像是一本書,唯有外出旅行與透過環境的改變,我們才能夠開啟身體與心靈的感官

,藉由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與觸覺上的外部刺激,得以重新活化你我的思緒和細胞。   然而,當我們置身於一個陌生的國度時,縱使可以暫時把過往的一切拋在腦後,宛若變成另一個人般地自由奔放,卻也是一個被迫要面對自我與人生的契機。   所以說,想要認識一個人最快的方法之一,就是和他(她)一起去旅行。   環遊世界,固然聽起來是個十分美好的夢想。但其實一旦踏上旅程之後,各式各樣的問題與狀況也將以排山倒海之勢接踵而來。因此我們在旅行的過程當中,才能夠更加清楚地面對自我,並且從中找尋到面對人生的勇氣與動力。   在這三位女孩那看似好笑又荒誕(且災難連連)的遊記當中,其實蘊含著發人省思的點滴,等著你我

去細細品味與感同身受。   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幫你。 各界名人 誠摯推薦   美食旅遊插畫家|祖母綠   人氣直播主紫砂娘娘|歐娜   IG Foodiary美食部落客|蔡蔡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理事長|郭家佑   森瑜伽創辦人|俞任老師   寰宇新聞主播|蔡季伶

德國自由行花費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拍攝時間2019.11.5

👣今日行程

#梵蒂岡博物館
#西斯丁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
超市採購
新世紀大酒樓中餐廳

#klook 訂梵蒂岡博物館套票NTD 780
現場租借語音導覽機8歐

#義大利自由行
#義大利 #梵蒂岡 #羅馬 #vatican #italy

👇🏻羅馬四日自由行景點、交通、花費懶人包
https://www.popdaily.com.tw/forum/travel/768752

🎬拍攝器材:IPhone 11

—————————————————————

🥑追蹤IG看更多穿搭資訊、旅遊攻略、購物開箱

#頻道不定時更新記得訂閱按讚分享開鈴鐺

🦖follow me on

► 𝐈𝐆看穿搭| http://tiny.cc/a74r5y
► 𝐅𝐁 波波黛莉 | 溫蒂又去旅行了
► 𝐌𝐚𝐢𝐥|[email protected]

————————————————

🗿溫蒂環遊世界vlog

► 奧捷 https://bit.ly/3ApfZNU
► 義大利 https://bit.ly/3jMptvC
► 比利時 https://bit.ly/2XsHGHi
► 法國 https://bit.ly/2VYiY0S
► 英國 https://bit.ly/3iLTP2o
► 越南 https://bit.ly/3AG866z
► 德國 https://bit.ly/3m1M2iF
► 斯洛伐克 https://bit.ly/3iK8YBb

————————————————

🔥熱門影片

歐洲戰利品開箱-上集|精品包、鞋、彩妝保養六折起|Europe shopping haul unboxing
https://youtu.be/ACU_eTZQSBM

跟我一起打包行李去歐洲
https://youtu.be/3IILgKA1VMc

Marc jacobs softshot 21超大容量相機包開箱測試
https://youtu.be/rsTeIOfwDBQ

不會畫畫也能做旅行手帳|工具介紹、如何蒐集素材?
https://youtu.be/H6vsY3d7jhY

Rode video mic me-L 開箱實測|蘋果手機拍片專用麥克風
https://youtu.be/U2vGwzaLNEU

陸客來台觀光之資料分析研究

為了解決德國自由行花費的問題,作者蕭宇文 這樣論述:

自2008年兩岸大三通後,陸客來台開始在各方面影響台灣已超過7年之久,是故政府已累積了一定的資料量可供分析。本文遂以交通部觀光局、經濟部統計處之資料為基礎,接著筆者用前二者資料整理而得之表格與圖形分析陸客來台對台灣總體經濟之效果,並為政府提供了相關建議政策作為參考。本文發現隨著我國對陸客來台的政策日益寬鬆,陸客不論是來台人數以及消費金額等,都已成為台灣最大觀光收入來源。陸客來臺灣觀光對觀光相關行業進行消費,進而得到陸客對台灣「觀光總收入」有顯著性的貢獻。本文並以新南向政策之對象國家做觀察比較,發現陸客以外之旅客人數確實增加了,但因其消費能力仍無法替代陸客的消費能力,使得觀光外匯收入不增反減。

大陸商務客人相較於大陸觀光客完全不受季節、政治等因素影響,很穩定,而大陸觀光客團客人數相較於自由行人數則波動較大。另外大陸觀光客來台旅遊在購物方面花費最多之項目為購買珠寶或玉器,而陸客在旅館之相關支出費用則是在各國中為最少的,雖然陸客的旅館費用支出占本身及各國中相對較少,但因陸客人數眾多,大陸觀光客的多寡是可左右臺灣旅館及民宿整體的客房住用率及旅館、民宿之各項收入,進而影響台灣旅宿業的損益。

中華法學家訪談錄

為了解決德國自由行花費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本書是一部法學領域中著名法學家的傳記,也是一部口述歷史作品。該書一共訪談了馬漢寶、姚瑞光、劉鴻坤、陳煥生、史錫恩、黃靜嘉、鄭健才、王甲乙、蔡墩銘、張偉仁、陳澤祥、曾華松、楊崇森、王澤鑑、甘添貴、黃茂榮、劉宗榮、楊與齡、翁岳生等19位臺灣著名法學家。這些法學家,不僅在法學教育、法學研究方面成果豐碩,屬法學泰斗級的人物;在司法實務領域也成就卓著,在制定、解釋、實施法律方面身體力行地確保其合情、合理、合法,公平和公正。應該說,他們是臺灣現代法和法學的探索者和奠基人,引領了臺灣法和法學的發展。 編者簡介   何勤華     男,l955年3月生,上海市人。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北京大

學法學學士、法學博士。     出版有《西方法學史》、《外國法制史》、《英國法律發達史》、《中國法學史》(三卷本)、《20世紀日本法學》、《律學考》、《西方憲法史》、《西方民法史》等作品;在法學類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90餘篇。     曾於1988年4月至1989年4月、1993年4月至1994年10月兩次赴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部進修法制史。   .1992年10月起,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   .1999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   .2000年4月起任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會長。   .2009年,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   .2015年

7月,擔任中華司法研究會副會長。   黃源盛     1955年生於台灣雲林。台灣大學法學博士,日本京都大學法學部研究、外國人研究員,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專長法史學、刑法學,著有《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民初法律變遷與裁判》、《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漢唐法制與儒家傳統》、《民初大理院與裁判》、《中國法史導論》以及《晚清民國刑法春秋》等書,另有法史學相關學術論文五十餘篇。     近二十年來,致力於「民初司法檔案」與「晚清民國立法史料」的整編與研究,纂輯有《平政院裁決錄存》、《景印大理院民事判例百選》、《晚清民國刑法史料輯注》、《大理院民事判例輯存》、《大

理院刑事判例輯存》、《最高法院民事判例輯存》、《最高法院刑事判例輯存》、《晚清民國民法史料輯注》等法制史料數十冊。曾任職於政治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輔仁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兼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台北大學、台灣大學、東吳大學等校,講授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刑法。現職為福州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者講座教授。 序言/何勤華 主編簡介 .馬漢寶先生訪談錄──中西合璧的大法官 一、家學傳承/2 二、學、教於台大/5 三、國際學術交流/10 四、擔任考試院考試委員/14 五、擔任第四、第五屆大法官/16 六、結  語/20 .姚瑞光先生訪談錄 小序/2

3 一、求學生涯與法律人品格初養成/24 二、數十載法界沉浮只謂「甘」滋味/33 三、逾半世紀的兼職法律教授/41 代結語:抗戰一代的法律人/46 .劉鴻坤法官訪談錄 一、少年時代/52 二、求學經歷/54 三、職業起步/57 四、從地方法院到最高法院/60 五、司法與學術/64 六、故鄉情懷/68 .陳煥生教授訪談錄 一、國家板蕩、習法艱辛──中央政治學校法政系時期/72 二、法界生涯──台灣刑事司法親歷者/76 三、重回學界,及執業律師──教授與律師身分兼任/80 .史錫恩先生訪談錄 一、少年時代/92 二、中央大學求學時期/94 三、法界生涯/97 四、教職生涯/104 五、退休生

涯:人生七十方開始/104 六、學術活動/105 .黃靜嘉教授訪談錄 一、抗戰時期的小小少年/108 二、赴台工作、重披青衿/113 三、甄選留美、負笈海外/118 四、創辦法律事務所/121 五、學術生涯/127 .鄭健才大法官訪談錄 一、青少年階段/134 二、因緣際會、結緣法律/137 三、清苦法曹、秉直不阿/141 四、第五屆司法院大法官/147 代結語/150 .王甲乙院長訪談錄 一、出身微寒,困而知之/156 二、力學苦讀,結緣法律/160 三、職司審判,堅守原則/165 四、襄理政務,功在司法/170 五、兼授法學,遍栽桃李/173 六、座右銘中的期許/175 .蔡墩銘教

授訪談錄 一、「痛苦」的少年時期/180 二、立志求學、投報法律/183 三、廣博群書、反思教學/187 四、順利考取研究所/189 五、赴德深造、攻讀博士/192 六、返台任教、拒絕大法官提名/196 七、重視法學教育、倡導民權/200 .張偉仁教授訪談錄 一、少年時期的求學生涯及其影響/208 二、大學時期的法律學習與研究興趣/209 三、求學美國的經歷及其影響/213 四、在史語所從事清代檔案整理與研究的 經歷與心得/217 .陳澤祥教授訪談錄 一、家學淵源/224 二、早期求學,一波三折/226 三、東吳翹楚,融會東西/230 四、耶魯深造,師從名家/233 五、任教美國,耕耘「政

策導向法學」/246 六、重返東吳,甲戌改革/250 七、治學育人/255 .曾華松大法官訪談錄 一、立志「土木」,轉報「法律」/268 二、勤奮刻苦,初出茅廬/270 三、短暫的律師經歷/275 四、司法有情,至公至誠/277 五、轉任行政法院/282 六、誠貫金石的司法院大法官/287 七、飲譽士林,著書立說/293 .楊崇森教授訪談錄 一、早年生活/304 二、台大求學/307 三、司法行政部時期/313 四、留學生涯/315 五、從政大到興大/322 六、從政經歷/324 七、學術研究與立法建言/334 .王澤鑑教授訪談錄 一、台大求學/346 二、留學德國/354 三、任教台大

/358 四、法學著述/363 五、中國大陸法學的展望/366 六、學者與法官/372 .甘添貴教授訪談錄 一、少年成長時期與求學生涯/382 二、一代刑法學人的養成過程/383 三、大學教學與研究生涯/388 四、學術組織活動/394 五、生活與職業之平衡/396 .黃茂榮教授訪談錄 一、早年經歷/400 二、台大求學/403 三、負笈歐美/410 四、書齋與社會/414 五、民法研究之展望/420 .劉宗榮教授訪談錄 一、早年求學/428 二、初入台大/430 三、研究起步/435 四、系務管理/444 五、海外研修/446 六、社會服務/448 七、立法建言/451 八、民法發展/

455 .楊與齡先生訪談錄──出自政大的狀元大法官 一、求學生涯/460 二、從法官到立法者/462 三、擔任大法官/471 四、結語/475 .翁岳生先生訪談錄──牛車路走來的傳奇大法官 一、求學生涯/478 二、職業生涯/489 三、積極推進法治進程/494 四、退休後的生活/499 序言     在法律史研究(當然,在更廣泛的意義上也包括整個歷史學研究)中,大體包括四種方法:文本解讀、社會考證、民族調查和當事人訪談。     文本解讀方法的優點是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即我們生活在當代的人,可以通過流傳下來的文本研究數百年或數千年之前的法律制度;其缺點則是容易忽視文本

之外的研究史料,或者說容易忽視文本在實際社會生活中的影響(運用、貫徹)。     社會考證方法的內容比文本解讀要豐富、複雜得多,包括歷史上留下來的活動遺跡、考古出土的文物、國家正式文本之外的文獻資料等。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除了研究不受時間的限制之外,研究的結論會更加符合社會生活多元化的原貌,更加接近當時事物的真實狀態,也比文本解讀更為豐富多彩;其缺點是受考古出土成就的大小、歷史保留古跡的多少、資料分散零碎狀況等的限制,而且史料的來源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偶然性。     民族調查,即對某些具有「活化石」特徵的民族(種族)作田野、社會考察。這種方法的優點很明顯,因為對於現代人來說,要

對人類的早期社會進行研究,在文本文獻、考古資料、保留下來的遺跡都極為不充分的情況下,要對人類早期社會進行復原研究,利用這種還保留了原始社會生活習慣的種族群體進行考察、比較、研究,是唯一可行、有效的方法。但這種方法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即這種「活化石」特徵的民族數量有限,大量的民族在近代化的浪潮中,已自覺或不自覺地進入了現代社會。而且,即使找到了這樣的民族,對這種民族的典型性、這種民族中保留的「活化石」特徵中的制度和習慣的代表性與普遍性等,也都是需要非常謹慎地分析、鑑別的。     當事人訪談,即對親身經歷或接觸過歷史上的事件、人物和文獻的當事人進行採訪,通過其回憶描述,再現以往社會生活的

原貌。這種方法,雖然有許多缺點,如當事人可能因年代久遠而記憶不清,或記錯事實,或可能因某種不便說出口的原因而故意隱瞞、歪曲乃至偽造某些事實,或因許多當事人還健在而無法完全真實地敘述一些事實,等等。但這種方法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在研究離我們生活的時代還不遠的一些人和事時,曾經親身經歷過、接觸過當時的事件、人物和文獻的那些當事人,比保留下來的文本文獻和其他資料,要更為真實可靠一些。因此,這種方法也是中外史學家廣泛採用的方法。眾多傳記、回憶錄的出版,就說明了這一點。因此,筆者認為,在這種訪談、回憶得到其他相關資料印證的前提下,當事人訪談應是研究歷史尤其是研究現代史、當代史的重要方法。  

  《中華法學家訪談錄》是當代史作品。在上述四種史學研究方法中,第四種方法是最為適合本書的編寫目的的。因此,在準備研究當代台灣法學史時,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方法。當然,採用這個方法的另一個考慮是,親身經歷、接觸過20世紀40~80年代末台灣法律事件的學者,均年事已高。所以,為了洞悉台灣法律、法學發展的活的史料,設計並完成《中華法學家訪談錄》課題,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本書一共採訪了19位台灣的著名法學家,他們不僅在法學教育、法學研究方面成果豐碩,屬於法學泰斗級的人物,而且在司法實務領域也成就卓著,在制定、解釋、實施法律方面身體力行地確保其合情、合理、合法、公平和公正。尤其是

這批法學家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親歷了日據後期,或者1945年後光復初期經濟困難、生活拮据、法治衰敗、社會動盪的時代,都經歷或接觸過20世紀50年代後台灣所發生的影響其後法和法學發展的人物、事件和立法等活動。應該說,他們是台灣現代法和法學的探索者和奠基人,引領了台灣法和法學的發展。     本書的構思,源於10年前和黃源盛教授的多次談話。當時,筆者組織實施的《中國法學家訪談錄》(10卷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後陸續出版)已經完成了初稿,正在編輯修改之中。所以筆者就和黃源盛教授商量,能否對中華民族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之重鎮台灣的法學家,也進行一下採訪,作為口述歷史,以保存中國現代法學的

珍貴歷史遺產,黃教授非常贊同。當時就約定,採訪哪些法學家,由黃教授確定;採訪人員和經費,由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史專業負責。由於去台灣已經屬於出境,手續比較複雜。為提高效率,最後我們採取了辦「自由行」旅遊的方式,前後花費了一年多時間,完成了這項工作。     參加本書訪談、寫作的是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史專業的四位青年學者:于明教授、王捷副教授、李明倩副教授和王靜博士。他們雖然還很年輕,但經過本專業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的調研和寫作鍛煉,在科研方面已經比較成熟,且工作起來非常投入、充滿激情,比較好地完成了對各位法學家的採訪。黃源盛教授和夫人李松萍老師安排、聯繫、參加了整個對各位老師的見面和採訪,非常

投入,也非常辛苦。由於本書涉及的內容比較繁雜,歷史頭緒比較多,加上都是回憶類文章,記錄過程中可能出現一些不正確或錯誤之處,謹希望各位被採訪者以及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中華法學家訪談錄》屬於現、當代人寫現、當代事,編寫這種作品,如上所述,既有有利的方面,也存在著許多困難和缺陷。筆者曾在《中國法學史》第四卷(即將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序中說過:「現代法律人寫現代法學史,好處當然是有的,那就是對絕大多數法律事件、法學成果、討論爭鳴、法律人物都是熟悉的,或親身經歷過的,甚或是直接參與者和當事人。因此,寫起來當然可以非常真實,非常細緻,文獻資料也容易收集。但現代法律人寫現代法學史的弊端也是

明顯的。一方面,由於作者是這一段歷史的見證人,甚至是當事人,因此,作者就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純粹客觀描述,而一定會加入自己的見解和體會,甚至是各種情緒。另一方面,由於被描述的學者都還健在,故考慮到各種人際關係,作者在闡述這一段歷史時就會有所顧忌,對許多人和事常常不得不作一些『技術處理』,無法保證其描述的客觀公正。為了避免這兩個方面的弊端,筆者決心以自己的學術良心為準則,無所顧忌地、客觀公正地對現代中國這七十餘年法學發展的歷史作一番系統的梳理,以為學界及其後人留下一點真實的學術積累。」筆者感到這段話對本書的寫作也是有意義的。     為了忠實地反映每一個被訪問者的真實思想和話語,本書的19

篇訪談錄成稿之後,都寄給被訪問者本人審閱過,以保證訪談錄的原始性和真實性。在撰寫、審閱每一篇訪談錄時,筆者以及其他各位作者,經常會抑制不住地歎息、沉思,當然更多的時候是感動和欽佩。這些法學家的人生道路和學術事業儘管經歷了那麼多挫折和坎坷,但他們對法治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雖然,這些法學大師現在都已經退休,但他們仍然關心中華民族民主、法治和文明的進步,關心著年輕一代法律人的成長。有些學者如 王澤鑑、黃茂榮等還頻繁來回於海峽兩岸,為推動兩岸的法學教育、法學研究以及法學交流的事業盡心竭力,貢獻晚年的智慧。     《中華法學家訪談錄》是華東政法大學法律文明史研究院、上海市一流學科法律史專業的重

點建設項目,本書的調研、寫作和出版,得到了上海市一流學科建設和上海市高原高峰建設的支持。北京大學出版社副主編蔣浩編審以及元照出版公司多年來對法學家們與法制史、法文化等議題的支持與奉獻,及編輯團隊為本書的編寫和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此,謹表示我們ㄧ片誠摯的謝意。   何勤華謹識 於華東政法大學法律文明史研究院 2020年3月15日

開放陸客來台政策之研究-以觀光產業為主

為了解決德國自由行花費的問題,作者張先鵬 這樣論述:

  台灣從2002年5月陳水扁總統時期,就開放第二、三類的大陸地區人民來台觀光的政策,但由於當時兩岸關係是處在衰退的狀態之下,中共對於大陸居民赴台政策上是採取「冷處理」的作為,因此,從2002年5月至2008年6月為止,來台觀光的大陸人士總計為30萬4,468人次。到了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總統在宣誓就職典禮上表示認同「九二共識」並期望積極展開兩岸對話,此時兩岸關係由衰退轉向發展的方向進行,而中共對大陸居民赴台政策則改採「熱處理」的作為,因此,從2008年7月開放大陸地區居民來台觀光常態化之後至2012年12月為止,來台的大陸人士總計為513萬3,447人次,也為台灣創造出逾2,057億

元的外匯收入,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有積極正面的幫助。  大陸從2001年正式開放出境旅遊至今,短短的12年內已經從觀光的「輸入國」轉變為「輸出國」,根據大陸國家旅遊局長邵琪偉表示,目前大陸國內旅遊市場規模和出境旅遊消費量均名列全球第一。2012年大陸總計有8,318萬人次的出境遊客及創造出1,020億美元的境外旅遊消費力,為世界旅遊業的增長作出了13%的貢獻,成為世界最大的旅遊消費國。世界觀光組織也預估在未來的10年間,大陸人民出境旅遊更是會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由此可以見,目前大陸人民出境旅遊的市場已經大大超越日本,並成為亞洲第一大的客源「輸出國」。  所以,從地理位置來看,台灣鄰近中國大陸,

比其他國家更具優勢;從文化血緣來看,兩岸同文同種、語言、飲食習慣等都相同,是發展觀光旅遊、提振台灣經濟的大好機會。但從政治層面來看,會有被統戰陰謀的疑慮;從生態層面來看,過多的觀光客會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負擔;從產業層面來看,商業競爭下的惡劣行為,如零團費、強迫購物等,都讓台灣觀光服務的品質蒙上陰影。因此要如何讓開放大陸地區居民來台觀光政策能夠在提振台灣經濟、發展觀光產業的前提下又能個取得政治、社會、文化及生態上的和諧,是為本研究的重點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