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役女兵條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考試簡章>「110年國軍志願士兵甄選」 - 考友社也說明:(二)退伍或常備兵役軍事訓練結訓,年齡在32歲以下(自民國78年1月1日以後出生者)之常備兵後備役(女子曾服志願士兵現役停役、退伍,視同常備兵後備役人員)、補充兵列管或替代 ...

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黃鴻博所指導 李宗泰的 我國募兵制之後備人力動員調適 (2020),提出志願役女兵條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募兵制、人力動員、計畫選充、集體意志、個人職志。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唐代彪所指導 張雄鍵的 從人口結構及從軍意願探討我國「募兵制」面臨之問題 (2018),提出因為有 人口結構、從軍意願、募兵制的重點而找出了 志願役女兵條件的解答。

最後網站志願役女兵條件 - revdh.org則補充:台灣90后女兵將駐守南沙太平島納入迫擊炮班-\-台灣頻道-\-。 志愿兵条件(志愿兵需要什么条件)-好唯一; 93岁志愿军女战士讲述长津湖战役:抽自己的血给伤员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志願役女兵條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國募兵制之後備人力動員調適

為了解決志願役女兵條件的問題,作者李宗泰 這樣論述:

由於募兵制的推行,後備人力動員成效近年成為友邦及國人關心議題。本研究以「比較研究途徑」探討我國募兵制之後備人力動員調適,重點於兩者間之關聯與影響因素、各國發展與調適方案、我國發展與現況以及最佳調適選項研究。結構聚焦於「國際情勢與威脅認知、內在社會條件、軍隊任務、兵力結構」等四項影響因素分析。藉由各個國家國防政策比較與評估,列舉「計畫選充-現行制度革新、集體意志-全民皆兵、個人職志-兼職戰士」三案,以供我國方案選擇及仿效。研究結果經SWOT分析及多準則決策分析,以現行制度在既有之基礎下革新,為我國募兵制之後備人力調適最佳選項。

從人口結構及從軍意願探討我國「募兵制」面臨之問題

為了解決志願役女兵條件的問題,作者張雄鍵 這樣論述:

我國自2000年起,配合「精實案」、「精進案」兵力精減規劃,義務役常備兵之役期不斷縮減,至2008年僅剩1年(含軍訓折抵1個月),部隊充斥著甫經訓練成熟即面臨退伍的人員,造成國軍各級部隊之戰力值,飽受役期縮短之影響而大幅降低。國防部基於國家長遠發展需要、順應民意高度期盼,依據馬英九總統競選政見,於2008年起著手修正《兵役法》,並配合「精粹案」兵力精減,策訂「募兵制實施計畫」報請行政院核定,期於2014年底前將兵役制度由「徵、募併行制」朝向「募兵制」轉型,同時保留4個月之兵役義務。惟「募兵制實施計畫」所訂的調整志願役起薪待遇等配套措施,當時行政院及相關部會並未予以支持,且國防預算占GDP之比

例不斷下修,以致志願役之招募及留營的工作並不順遂。俟行政院於2014年起開始重視,逐步增加基層志願役人員的待遇時,已錯失志願役「人力增長期」的黃金時間,再加上國軍陸續遭遇「洪仲丘案」等嚴重打擊國軍之士氣之事件,致迄2018年底國軍最後一位服1年義務役士兵離營時,國軍的志願役兵力僅達到編現比的82.8%。為瞭解我國轉型「募兵制」之問題癥結點,本研究針對募兵之成功典範—美國、遭逢募兵危機—英國、放棄募兵回復徵兵—瑞典,以這3個代表性國家的兵役政策背景及轉型成效,以作為經驗借鏡,來檢討我國募兵成效不佳的問題,並就我國兵役人力供需及從軍、留營意願調查結果,分析當前及未來可能遭遇之挑戰。經研究發現,人口

結構與經濟因素,都會牽動人民從軍心態,尤其我國志願役招募之困難度較先進國家高出9倍以上,若持續輕忽少子化與學制影響,預判自2025年起,志願役人力退伍、補充將開始失衡,且在國防資源有限、分配不均的情形下,嚴重影響建軍目標達成,惟有立即強化志願役人員待遇、尊嚴及出路的配套措施,方能提升從軍及留營意願。故建議政府應檢討在「募兵制」政策上應扮演之角色,期以堅決的態度投注相關資源儘早面對當前的困境,否則就須正視「募兵制」風險預判的結果,適時調整現行兵役制度,以實施風險轉移、化危機為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