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服務法基礎訓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志願服務法基礎訓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勝義寫的 志願服務與志工管理:做快樂的志工及管理者(2版) 和陳武雄的 志願服務:理論與實務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法規規定 - 臺北市志工管理整合平台也說明:志願服務績效證明書發給作業規定(109.08.04); 「志願服務法」釋義彙集 ... 字第1071361771號函修正「志工基礎訓練課程」; 衛生福利志願服務獎勵辦法; 志願服務獎勵辦法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揚智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戴貞德所指導 黃郁仁的 志工持續參與服務之關鍵因素, 以高雄某非營利組織為例 (2021),提出志願服務法基礎訓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志願服務、持續參與、動機。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醫學大學 護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苗迺芳所指導 簡惠英的 社區志工失智症知識、對失智症者態度及提供失智友善行為意願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社區志工、失智友善、知識、態度、意願的重點而找出了 志願服務法基礎訓練的解答。

最後網站名稱:志願服務法修正日期:民國103 年06 月18 日法規類別則補充:志工辦理下列教育訓練:. 一、基礎訓練。 二、特殊訓練。 前項第一款訓練課程,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二款訓練課程,由各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或各志願服務運用單位依其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志願服務法基礎訓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志願服務與志工管理:做快樂的志工及管理者(2版)

為了解決志願服務法基礎訓練的問題,作者林勝義 這樣論述:

  本書包括志願服務、志工管理兩大主題,但彼此密切關聯。內容分為:入門篇、基礎篇、進階篇、思辨篇、管理篇、推展篇、國際篇,其主要特色:(1)倡導志工生涯規劃,快樂做志工;(2)涵蓋志工訓練課程,有助志工成長;(3)釐清志工與社工、志工與義工、志願服務與服務學習的區隔及關係;(4)呈現志工管理整體流程,著重實務操作;(5)陳述國內、外志願服務的推展,以擴大視野。最終目的,在協助有心擔任志工及帶領志工的人,成為快樂志工及管理者。

志工持續參與服務之關鍵因素, 以高雄某非營利組織為例

為了解決志願服務法基礎訓練的問題,作者黃郁仁 這樣論述:

志願服務精神乃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志願服務不只是在鞏固維繫社會的重要價值,同時也可以透過參與建構良善的社會價值觀。本研究是以高雄某非營利組織為例,該組織已經成立超過30年,每年為社會所培育志工的人數都有超過千人以上,並配合政府機關定期推行各項活動,所有活動之運作皆需要倚靠組織內的志工們共同努力完成,因此,志工的參與是對於該組織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本研究是採用問卷的資料進行分析,評估因素是依照層級架構的方式建立,再蒐集相關之相關文獻、並經過整理歸納後,構成本研究的評估因素層級架構圖,包含有四個構面及二十項因素,並使用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作

為研究工具進行實證分析,其分析結果顯示志工持續參與服務的關鍵因素依序為「機構組織制度」、「服務績效考核」、「服務獎勵累積」。因此,本研究建議該組織在進行志工的招募及推廣時,必需要有健全良善的管理制度,並定期給予每位志工進行績效考核及頒發獎勵及鼓勵,讓志工在服務參與的過程中能夠產生榮譽感,並確認個人在該組織的存在價值感,進而凝聚對於該組織志工們的向心力,使得志工能夠加深志願服務的意念並願意持續參與為該組織服務。

志願服務:理論與實務

為了解決志願服務法基礎訓練的問題,作者陳武雄 這樣論述:

  本書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認知篇,完全以志願服務法規定志工基礎訓練的課程為主軸,首先從志願服務的內涵及志願服務法規之認識切入;第二部分為進階篇,說明志工的角色及任務與志工對社會福利應有的認知,並強調社會資源的結合與運用對推展志願服務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第三部分為成長篇,敘述志願服務的原則、方法及方案設計,且強力主張志工團隊的正常運作及穩定成長,務須重視民主素養的凝塑,尤其懇切呼籲志工應該要有絕對的信心與決心,遠離一切的禁忌;第四部分為管理篇,針對志工的召募、任用、管理及教育訓練提出具體的看法,同時論及志工督導應有的專業體認及督導志工的原則與技巧,更特別對志工管理機制的建

構提出相關的見解;第五部分為推廣篇,綜合論述志願服務的經營策略,尤更明確提及災害應變時運用志願服務應予重視的議題,最後由祥和計畫之推廣總結回顧與前瞻我國志願服務的發展。 

社區志工失智症知識、對失智症者態度及提供失智友善行為意願之研究

為了解決志願服務法基礎訓練的問題,作者簡惠英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社區志工對於失智症知識、對失智症者態度程度,以及提供失智友善行為的意願,以臺北市12行政區健康服務中心社區志工為研究對象,為橫斷性研究,以分層等比方式抽樣,採用研究對象自填問卷收集資料,有效問卷共404份,有效問卷率99.5%。研究結果摘述如下:一、研究對象以女性為多數,平均年齡為64.61歲,教育程度以高中(職)占多數,除了擔任志工服務以外沒有任職其他工作及志工年資10年以下為最多;近半數有接受過失智症相關教育訓練、65.1%沒有照顧過失智症者經驗。二、失智症知識平均答對率為42.9%, 4個構面中以「照護注意事項」平均答對率54.5%最高,「溝通與行為」平均答對率28.8%

最低;各題平均得分為0.29分至1.70分,以「運動對失智症患者通常是有益的」答對率最高(75.7%),「突然發生認知問題是常見失智症類型的特徵」答對率最低(10.1%)。三、對失智症者的態度各題平均得分為1.34分至2.37分,九成以上的研究對象覺得當家人有罹患失智症時不會感覺羞恥(94.6%),並且認為失智症者應該多多參與社區活動(96.5%);有59.9%認為失智症者能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但是又覺得難與失智症者溝通(62.1%),甚至覺得失智症者會造成他人困擾(62.2%)。四、提供失智友善行為意願各題平均得分為1.88分至2.37分,九成以上研究對象若遇到疑似失智症者時,能不勉強的將失

智症者挽留在原地,陪同等候支援(91.6%),主動辨別其需要他人協助(94.8%),主動關心需求(95.3%),並且聯絡當地派出所或撥打110請求協助(97.5%);七成的研究對象有主動加入失智友善天使之意願(70.8%)。五、研究對象的年齡、失智症知識、對失智症者的態度與提供失智友善行為意願達顯著正相關,其中失智症知識程度與對失智症者的態度之間也達顯著正相關,且年齡愈大愈有提供失智友善行為之意願,而失智症知識程度愈佳,對失智症者的態度會愈好,更能提供失智友善行為意願。六、所有變項可解釋提供失智友善行為意願總變異量的37%。依據研究結果建議將認識失智症、了解「失智友善天使」及與失智症者溝通技巧

,納入社區志工與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培訓課程內,辦理研討會或論壇讓社區志工分享服務失智症者的經驗,提升社區民眾主動提供失智友善行動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