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速開冷氣油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北大學 統計學系 王鴻龍所指導 廖文德的 應用數位行車資訊分析小客車駕駛行為對油耗影響之研究 (2009),提出怠速開冷氣油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油耗因子、迴歸分析、門檻值、省能、駕駛行為。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生物與醫學資訊碩士學位學程 姚修慎所指導 劉祥宇的 行車節能減碳數位教學系統開發之研究 (2009),提出因為有 駕駛行為、數位式行車紀錄器、資料探勘、模式規則的重點而找出了 怠速開冷氣油耗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怠速開冷氣油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怠速開冷氣油耗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夏天到了,很多駕駛會在車上吹冷氣,雖然舒服涼快,但卻造成空氣汙染、浪費能源等問題。這次我們實驗的目的是想知道,究竟車輛在怠速開空調的狀態下,一小時會需要多少油量?還有汽油跟油電的車子在同樣條件下,結果會有多大的差別?為了使實驗更具參考性,我們展開24小時不熄火的實驗....(溫馨小提醒:關於車輛怠速,請參考相關法規規定,非下雨或氣溫超過30度,勿超過3分鐘.....)
主持人:沈慧蘭-殺手蘭
製作人:鍾清淦

應用數位行車資訊分析小客車駕駛行為對油耗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怠速開冷氣油耗的問題,作者廖文德 這樣論述:

坊間有許多關於小客車省油駕駛的方式及建議,如車輛省能要訣,提出用車人對省油車輛之駕駛方法、設備使用、行程規劃等資訊,其中:行駛途中儘量保持等速,小客車高速行駛時速維持在時速80-90較110公里以上省油,引擎避免怠速空轉浪費油料等,某網站知識也提到車行時速中速度(40~60km/hr)開車會比高速度(61~120km/hr)和低速度(0~39km/hr)較省油;下坡路段不經常急煞車會比經常急煞車省油等,情況是否真如同坊間說法,只要照做就會降低油耗,而這些說法和小客車駕駛方式及行車環境有關,是值得探討的題目。本研究主要透過行車記錄器裝置於小客車,以不固定行駛路線、不同車輛、不同駕駛者、不固定行

駛區域為收集對象,用數位行車記錄器紀錄駕駛情況,並且量化收集資料,來分析駕駛行為對和油耗有何種的關係,此次實驗目的希望研究出此種的關聯性。影響油耗的因子的原因眾多,大致上可分為:1.外在環境影響情況:如天氣情況、道路情況、是否開冷氣等等,2.行車駕駛行為情況:如平穩駕駛、急加速、急減速、怠速等等,3.駕駛者是否會對油耗產生影響,如果可以加以詳細區分,則可以結合三大類與用油情形來建立數個油耗的線性模型,再依生活習慣選擇最合適的模型。研究結果顯示小客車駕駛者注意駕駛行為耗油部份順序為:開車燈、時速一百公里以上的平穩行車、時速五十到七十公里的平穩行車、開冷氣、引擎啟動次數、乘載人數、怠速、行經地面潮

濕路段、陰天、時速七十到九十公里的急加速行車、行經上坡路段等。也提醒小客車駕駛者注意駕駛行為省油部份順序為:行經快速道路、夜間行車、時速五十到七十公里的急加速行車、行駛一般道路、時速一百公里以上的急加速行車、下坡路段、時速七十到九十公里的平穩行車等,這些結果可作為一般大眾行車時參考,達到小客車省油駕駛方式。

行車節能減碳數位教學系統開發之研究

為了解決怠速開冷氣油耗的問題,作者劉祥宇 這樣論述:

行車紀錄器能記錄駕駛人行為踩煞車、踩油門、轉彎、怠速慢速、速度變化的科學數據、OBDII介面可以取得行車油耗、行車RPM、行車時間、行車速度等等數據,在科學化數據分析下,節能資訊系統能夠讓駕駛明白自己開車的耗油行為,在透過節能資訊平台的改善與建議,讓駕駛於下次開車時,遵循改善建議,改變其本身行為成省油駕駛。 節能資訊平台提供1.行車評量雷達圖--包含踩油門、踩剎車、轉彎、怠速慢速及速度變化量等五種評量分數,並提供改善建議給駕駛;2.煞車、加速、轉彎超過門檻數對照圖--較耗油行車舉動次數對照;3.行車高慢怠速圓餅比例圖--針對較耗油速度區間提供時間比率資訊;4.行車速度分佈圖--

顯示整體行車速度資訊分佈;5.行車舉動事件記錄--提供地圖顯示各特殊行車舉動(急煞、急轉、急加速等)發生之時地及行車舉動資訊;6.速度變動團體分佈圖--相同路段平均油耗與速度變動分佈。 在節能資訊平台中,採用鷹架式教學、同儕式教學、楷模式教學於先導性實驗中,能夠有效的讓駕駛改善其駕駛行為達到省油之目的。在同樣路段、同樣車子等因素下,駕駛者未接受教育的油耗往往比受教育的油耗來的高甚至可以達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