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表示要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意思表示要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聰富寫的 民法總則(四版) 和洪正的 2023土地登記實務(地政士適用)(歷屆試題100%題題詳解)(贈地政士專業科目模擬試卷)(十一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郝丽燕:意思表示的解释方法_爱思想也說明:【中文摘要】意思表示的解释不但是民法理论问题,也是法律适用的问题。 ... 因此,当时的通说认为,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要件中的事实。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元照出版 和三民輔考所出版 。

世新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陳添輝所指導 謝希哲的 意思表示錯誤之研究 (2016),提出意思表示要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意思表示、錯誤、動機錯誤、性質錯誤、表示內容錯誤、表示行為錯誤、過失、撤銷。

最後網站脅迫則補充:受脅迫的表意人想要撤銷其所為之意思表示,應於脅迫終止後,1年內為之,而意思表示經過10年亦不得撤銷。 法律用語 · 刑法. 構成要件. 脅迫行為. 表意人發生恐懼.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意思表示要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民法總則(四版)

為了解決意思表示要件的問題,作者陳聰富 這樣論述:

  希望藉由法院實務判決的案例,闡釋法律概念的精義,演繹實際案例的應用,期使讀者得以了解民法總則規定的體系架構與重要觀念。為節省篇幅,放棄鉅細靡遺的教科書書寫方式,對於實務上極少應用的名詞解釋,及理論上不具重要性的概念,一概略而不論。在章節編排上,本書注意到文本前後敘述的流暢性,力求減少讀者閱讀上的障礙。     以法院裁判的實務案例為主要素材,兼採歐洲民法新近發佈文件(如DCFR及PECL)的規定,展現臺灣法院及外國法制的最新發展趨勢。因資料繁多,案例豐富,本書內容密度較高,需要讀者慢讀、細讀、慎思而明辨之。     本次修訂,增加甚多篇幅,包含案例分析、效果意思與表示意思的意義與作用、

債權物權化、法律行為的原因、無因債權契約、單方錯誤與雙方錯誤、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的消滅時效、及當事人進行協商的時效不完成等,以饗讀者。

意思表示要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跟蹤是一種不受歡迎的騷擾行為,根據現代婦女基金會的調查顯示,高達78%民眾有遭受跟蹤的經驗,被跟蹤期間一年以上佔了45.9%、三年以上高達近25%;該會在另一項調查中更發現有12.4%的年輕女學生表示曾遭遇跟蹤騷擾。

🎈跟蹤具備「發生率高」、「危險性高」、「恐懼性高」和「傷害性高」四大特徵,對被害人日常生活及身心安全,都具有相當程度的破壞性與危險性。有些被害人甚至需要幾個3個月到1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治癒跟蹤所造成心中的恐懼感,可見跟蹤是一個你我都應該正視的嚴重課題。

🎈立法院對於制定跟蹤騷擾防制法的進度始終因為定義的問題而無法三讀通過,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於跟蹤騷擾行為就束手無策嗎?

🎈事實上警政單位礙於跟蹤騷擾行為定義不明確、範圍太廣,何謂持續?何謂反覆?何謂心生不安?員警執勤時很難拿捏、判 定。但又希望能讓基層警員執勤時有所規範,因此早在108年就依據現行法令對「跟蹤、騷擾」行為之規範,據以彙製「警察機關查處跟蹤騷擾案件相關實體、程序法對照表」,另外也編製訓練簡報列舉案例,以利員警得認知各種情境,掌握相關法令構成 要件,即時採取因應處置措施。

而在法制未備前,警政單位對於跟蹤騷擾行為一般都是以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89 條第 2 款:「無正當理由,跟追他 人,經勸阻不聽」規定處置,也就是被害人(也就是被跟追者)如發現被跟追(被他人持續接近或即時掌握行蹤,而身心
安全、行動自由、私密領域或資料自主受到超過社會通念所能容忍之侵擾),經向跟追人表達「不願意被跟追」 的意思,該跟追人仍持續為之,就符合規定,如經勸阻不聽,則可處新台幣三千元以下之罰鍰或申誡。

意思表示錯誤之研究

為了解決意思表示要件的問題,作者謝希哲 這樣論述:

意思表示錯誤之相關規定,在學術界與實務界頗有爭議,我國民法第88條意思表示錯誤之規定,具有德國民法第119條意思表示錯誤之要件及日本民法第95條意思表示錯誤表意人之過失責任要件,可見我國民法除了受瑞士影響外,也深受這兩國之影響。近年來國際上契約法關於錯誤之相關規定,在努力整合中,希望可以藉由本文之研究,提供國內先進參考。 我國意思表示錯誤撤銷要件,主要以表意人之表示行為與過失與否為主,較少提到相對人的部分,但錯誤係因相對人的行為所引起,或相對人明知或可得而知錯誤之情事,表意人亦有過失時,表意人得否撤銷其錯誤之意思表示?例如,相對人提出錯誤土地資料,導致表意人錯誤同意購買該地。此

時若相對人明知此情事,應認為相對人構成詐欺,表意人得依民法第92條規定撤銷之。此外,若相對人明知錯誤,或因過失提供錯誤訊息,而表意人有過失者,則表意人不得撤銷其錯誤之意思表示,但相對人應於知悉表意人發生錯誤表示時,有提醒表意人之義務,方符合誠信原則。本文認為,不應因表意人有過失而不能行使撤銷權,而應視相對人是否值得保護為定。 依DCFR第II:7:201條規定表意人的錯誤,必須「若非出於錯誤,表意人即不訂立契約,或僅依重大不同的條款訂約」,相對人知悉或可合理推斷相對人可以得知表意人之意思表示錯誤,或相對人必須引起表意人之錯誤,依誠信原則應告知但相對人卻惡意不告知,或違反了契約應告知之義務

,表意人始得撤銷其契約,細言之,本條規定為以保護交易安全為考量,除錯誤必須重大外,相對人也必須有相當的責任,表意人才能撤銷意思表示,本條例顯採表示主義,相對人若不知錯誤,表意人不得撤銷。 歐洲契約法第 4:106 條規定:「一方當事人提供他方當事人之資訊雖未構成第4:103條之基本錯誤,但他方當事人依賴該不正確之資訊而締結契約者,除非他方當事人合理相信,其提供之資訊正確無誤,否則仍應負擔與發生基本錯誤相同之損害賠償責任。」本規定為單純提供不正確之資訊,特別強調當事人不得提供錯誤資訊,以免他方當事人締結不利益之契約。也就是不能惡意引起他人之錯誤,此項規定類似1911年瑞士債法新增訂第24條

第1項第4款與2003年德國民法債之關係篇第三節-契約所生之債之關係第313條2項,皆以誠信原則為主張撤銷之要件之一,上述歐洲相關原則,對於締約上過失責任不在僅針對表意人,可為我國錯誤規定之要件,引進修正與思考之方向。

2023土地登記實務(地政士適用)(歷屆試題100%題題詳解)(贈地政士專業科目模擬試卷)(十一版)

為了解決意思表示要件的問題,作者洪正 這樣論述:

  ★將歷屆試題穿插於內文對應段落,凸顯重要考點!   ★收錄95~111年地政士歷屆試題,100%題題解析!   ★2022年最新修正法條收錄!   【本書適用】   這本《土地登記實務》適用於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普通考試地政士考試。   【考試簡介】   地政士考試不限科系,只要高中(職)畢業即可報考,採及格制度沒有錄取人數限制,只要總成績達60分就合格。加上「實價登錄」實施後,地政士地位提升,收費行情每件約15,000~24,000元,月入可高達20萬元!且考試科目與不動產經紀人考科重疊性高,同時取得,業界最吃香!   【本書優勢】   .對土地登記太多的技術性規

定感到苦惱嗎?   .沒有實務經驗搞得定〈土地登記實務〉這科嗎?   .申論題要怎麼破題及清晰論述,才能獲得閱卷老師青睞?   土地登記實務著重於實際操作的經驗,因此想讀好本科,要先從登記當事人以及登記機關的角度出發,本書作者透過內容整理引導,輔以歷屆試題演練的方式,將為您解開疑惑,消除疑慮,順利於考試時取得高分!本書特色如下:   一、淺顯易懂   土地登記實務的內容多涉及實際操作,對於欠缺相關實務經驗的考生而言,最需要一本從實務切入的參考書籍。因此本書整理相關實務重點以及常考規定,將不必要、繁雜的資訊去除,只留下會考的、能考的及必考的重點,讓讀者快速抓取重點。   二、架構清楚   

作者藉由歷年試題判斷常考重點,透過總論、各論分類編寫,架構清楚分明,讓讀者研讀時能夠清楚知道章節脈絡,以及各章節間的關係,且將重要實務見解與歷年試題穿插內文相對應位置,讓土地登記實務內容不再是斷簡殘篇的各種法規,而是透過本書進行體系性地學習。再搭配本社出版的《地政士.不動產實用小法典》,讀者可立即知悉被頻繁命題的考點,將記憶力花在刀口上。   三、凸顯關鍵   本書採雙色印刷,答題關鍵字以藍色標記,利用黑白藍三種色調,使用圖表整理繁雜內文,進行系統性學習。多一種顏色,多一道區隔,就是要使土地法規之體系在讀者腦海中清晰建構。   四、題題詳解   本書收錄95~111年普通考試地政士考試試題

共17份,題題詳解。上考場作答時,最怕申論題論述雜亂無章,無法清楚表達自己腦中的解題思路。本書之申論題擬答,論述考點具層次感,教讀者如何鋪陳解題內容吸引閱卷老師青睞,做到解題思路行雲流水,不絕於卷上。   【本次改版修法重點】   本書收錄至出版日前之最新法規,改版修法重點包括:   土地法(111.06.22)   修正第73條之1條文,明定土地或建築物繼承,若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日起,超過一年未辦理繼承登記,地政機關除依現行規定公告外,還須以書面通知繼承人。且逾期未聲請登記的列冊管理繼承土地或建築改良物,在公開標售前應公告30日,並以書面通知繼承人;繼承人、合法使用人或其他共有人就其使用範圍

依序有優先購買權;但優先購買權人如未在決標後30日內表示優先購買,其權利視為放棄。   【三民考生上榜心得】地政士全國第7名:吳佳芸   國文:60分   土地法規:68分   土地稅法規:88分   土地登記實務:50分   民法概要與信託法概要:87分   地政士各科準備方法   【民法】民法應該是大多數考生最頭痛的一科:條文繁多、內容包山包海、題目變化多端。但民法卻是我最喜歡的一科,因為每天都在你我生活中發生,比方網拍購物涉及買賣∕清償∕瑕疵擔保等概念,將每日情境與法條聯想才能記得深刻!   【土地法規】土地法規除法條內容外必需搭配諸多大法官解釋,講義裡各種補充亦要熟讀,作答時更要能

正確引用。土地法規疊床架屋,自己要能融會貫通相同概念(如徵收補償在土法∕平權∕土徵裡的各自規範),前後翻閱講義製作對照筆記,厚實的土法講義應該會是最破爛的一本。課本裡的概念若能自己舉一反三,才是真的熟記!   【土地稅法規】土稅是最實用的一科,內容也相對淺顯易懂,是好掌握的科目。可製作對照表格,每天睡前迅速看一次表格內容來複習,走路、等車、洗澡等各種零碎時候都和自己默背「課徵對象、納稅義務人、稅基、稅率、減免條件、自用住宅優惠」等要件。親自做過講義題目再搭配歷年考古題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土地登記實務】這科最大的痛處是概念非常模糊抽象,起初打算硬背土地登記規則的每一條文。開始動筆做題目後慢

慢能歸納重點,這一科反倒是直接從寫題目,看擬答來整理筆記。做了近15年的考古題2遍,抓到作答訣竅「先解釋題目」,若要回答土地登記規則107條,先解釋分別共有,引用民法824-1條等,融合民法、土法相關法條小題大作,如此篇幅才夠多!因為這個科目考生們相對高分,能寫得越完整分數越好看,作答時亦需注意時間掌控。   【國文】要速成準備國文,或許從日常生活中減少錯別字、增加詞彙量下手,拿出紙筆真的「寫字、練字」,隨意抄寫個短句都好,只要見到不熟悉的成語、詩詞佳句主動查意思。個人社群媒體的發文可當作作文機會,把日常流水帳衍生成600~800字短文,多多為自己創造練習機會,文字流暢度和詞彙量是可以慢慢累積

養成的。看到題目莫慌張,沒有相關個人經驗也可以自行腦補編劇,先假想自己是閱卷老師會對什麼樣的內容感動、有趣,再當個稱職說書人把故事情節鋪陳地扣人心弦。個人習慣會偶爾穿插疑問句增加敘述多樣性,或是引用名人語錄增加文句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