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號 用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感嘆號 用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谷崎潤一郎寫的 文章讀本(谷崎潤一郎) 和朱聖鵬王小英的 現代希臘語語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論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方法,孩子必須掌握,家長都經常弄錯!也說明:這一句口訣,基本包含了句號的使用方法,它一般用於句子末尾,表示陳述 ... 此外,如果一個感嘆號不足以表達內心的感情,可以在句末連用感嘆號,但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合文學 和上海外語教育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魏廷冀所指導 陳登財的 初鹿卑南語是非問句與附加問句之研究 (2019),提出感嘆號 用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是非問句、附加問句、語用學、語尾助詞、臺灣南島語、初鹿卑南語、南王卑南語。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王萸芳所指導 張孫悅的 華語句末助詞「呢」之類型於口語和書面語之語用功能探究及其教學啟示 (2018),提出因為有 句末助詞、語用功能、語境、口語、書面語、語料庫的重點而找出了 感嘆號 用法的解答。

最後網站贊感嘆號是是什麼意思,贊三個感嘆號是是什麼意思 - 好問答網則補充:表示非常驚訝的情緒,但是不是特別規範的用法。 也可以表示:. 1·表示強調。 2·非常震撼。 3·特別強烈的語氣。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感嘆號 用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文章讀本(谷崎潤一郎)

為了解決感嘆號 用法的問題,作者谷崎潤一郎 這樣論述:

谷崎大師談寫作! 文章沒有實用與藝術的區別, 鼓勵全民多讀多寫,磨練自己的感覺, 從而開始領悟文章道的奧義!     ◆《文章讀本》增訂新版     日本唯美派文學大師谷崎潤一郎根據自己長年寫作的經驗,針對一般大眾,理出寫文章之必要、且現代口語文最欠缺的根本原則。     隨著電腦科技的發達與普及,現代人在語言文字運用上,經常出現支離破碎的窘境,如何適切且順暢地表情達意,是本書撰寫的目的。     儘管全書立基於日本語以及日本文化上,但相近甚至直接傳承的東方精神,卻是非日本語使用者的中文讀者也能輕易領略的。尤其大師不時援引《史記》、《大學》、《莊子》中的典故,分析中國著名詩人的詩詞,更讓中

文讀者讀來備感親切。而大師再三強調的「含蓄」風格,也是中國古典美學始終不變的依據。     好的文章與藝術技巧能超越時代、國界與語言的藩籬,本書實為鐵板註腳。  

初鹿卑南語是非問句與附加問句之研究

為了解決感嘆號 用法的問題,作者陳登財 這樣論述:

本文研究的目的有幾個,一是描述初鹿卑南語是非問句的形成及特色,二是探討初鹿卑南語是否有附加問句。三是初鹿卑南語如果有附加問句,它和初鹿卑南語是非問句有哪些差異,那它是屬於是非問句的一種,還是獨立自成一種問句類型。四是初鹿卑南語附加問句的語用功能與是非問句的差異又在哪裡,如何回答附加問句比較合適。 有關英語及漢語的是非問句及附加問句著作很多,但初鹿卑南語卻少有。黃美金(2000)、劉淑琴(2015)提出「awlra、ai、ziyamau、amaw」是初鹿卑南語是非問句的語尾助詞,我們在檢視附加問句的條件後,認為它們並非是非問句的語尾助詞,反倒是有附加問句的特性。初鹿卑南語附加問句回答的類

型也具有是非問句的特性,但在語用學及發話人的主觀意識上便與是非問句有差別,且回答的方式也不僅限於回答「是」或「不是」,所以不應該將他們簡單的歸類為是非問句,它們應該可以自成一種問句類型。 至於附加問句的作用,我們用不同的句型來測試,學者認為附加問句都有詢問(Question)及請求(Request)的功能(李采倫1998)。它也有禮貌的策略在裏頭(張嘉玲2006)。也有減低直述句確定性的功能(蘇席瑤 2012、蔡宜妮 2014)。 是非問句及附加問句的確在初鹿卑南語中日常生活對話中非常普遍,而且我們認為這兩種問句用因對象熟不熟識而選用,發話人的語調,或是當時對話的氣氛,也可以決定聽

話人該怎麼回答。

現代希臘語語法

為了解決感嘆號 用法的問題,作者朱聖鵬王小英 這樣論述:

《現代希臘語語法》系我國一部現代希臘語語法書,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西方語系希臘語專業朱聖鵬和王小英兩位資深教授合力編寫並經多年打磨而成。    《現代希臘語語法》共分19章,從現代希臘語的語言簡介開始,從詞法層面依照冠詞、名詞、形容詞、數詞、代詞、動詞等詞類範疇,以及句子和標點符號等重要語法現象,分門別類進行詳細闡述。論述系統,例證豐富。另有希臘語語音、不規則動詞表和縮寫詞等附錄內容,方便學習者隨時查閱。 第一章 緒論 1.1 希臘語概況 1.2 希臘語的詞類 1.3 格、性和數 第二章 冠詞 2.1 冠詞的定義和種類 2.2 冠詞的形式和變化 2.3 冠詞的用法 2.4 冠詞

的位置 2.5 冠詞的省略 第三章 名詞 3.1 名詞的定義 3.2 名詞的種類 3.3 名詞的性 3.4 名詞的數 3.5 名詞的變格 3.6 規則名詞 第四章 形容詞 4.1 形容詞的定義 4.2 形容詞的分類 4.3 髟容詞的變格 4.4 髟容詞的位置 4.5 形容詞的用法 4.6 髟容詞的比較等級 4.7 不規則比較級和最高級 4.8 不完全變化比較級和最高級 4.9 無比較級和最高級形式的形容詞 第五章 數詞 5.1 數詞的定義和分類 5.2 基數詞 5.3 序數詞 5.4 倍數詞 5.5 比例數詞 5.6 集合數詞 5.7 年、月、日標記法 5.8 鐘點標記法 5.9 算式標

記法 5.10 分數、小數和百分數的標記法 5.11 關於乘方與開方的讀法 第六章 代詞 6.1 代詞的定義和特徵 6.2 代詞的種類 6.3 人稱代詞 6.4 物主代詞 6.5 反身代詞 6.6 相互代詞 6.7 限定代詞 6.8 指示代詞 6.9 關係代詞 6.10 疑問代詞 6.11 不定代詞 第七章 動詞 7.1 動詞的定義和特徵 7.2 動詞的語態 7.3 主動態動詞 7.4 被動態動詞 7.5 反身動詞 7.6 中動態動詞 7.7 單語態動詞 7.8 不完全變化動詞 7.9 無人稱動詞 7.10 無人稱短語 7.11 動詞的時態 7.12 動詞的變位 7.13 縮約動詞 7.1

4 現在時 7.15 現在完成時 7.16 未完成過去時 7.17 不定過去時 7.18 過去完成時 7.19 持續將來時 7.20 瞬間將來時 7.21 將來完成時 7.22 動詞的式 第八章 動詞的非人稱式 8.1 不定式 8.2 分詞 第九章 副詞 9.1 副詞的定義和特徵 9.2 副詞的種類 9.3 副詞的構成 9.4 副詞的用法 9.5 副詞的比較等級 第十章 前置詞 10.1 前置詞的定義和職能 10.2 前置詞的種類及其用法 10.3 前置詞中的母音省略 10.4 前置詞的省略 10.5 部分前置詞的用法 10.6 古希臘語前置詞 第十一章 連詞 11.1 連詞的定義和種

類 11.2 連詞的用法 第十二章 感歎詞 12.1 感歎詞的定義 12.2 常用感歎詞及其用法 12.3 感歎語 12.4 擬聲感歎詞 第十三章 標點符號 13.1 概說 13.2 句號 13.3 分號 13.4 逗號 13.5 冒號 13.6 問號 13.7 感嘆號 13.8 省略號 13.9 破折號 13.10 雙破折號 13.11 括弧 13.12 引號 13.13 其他符號 第十四章 構詞法 14.1 概述 14.2 單詞的構成方法 14.3 派生法 14.4 複合法 14.5 雙重構詞法 第十五章 句子 15.1 句子的定義 15.2 句子的種類 15.3 句子的成分 15

.4 句子成分的一致 15.5 句子成分的省略 第十六章 複句的結構 16.1 概說 16.2 並置 16.3 並列結構 16.4 主從結構 第十七章 副句 17.1 副句的種類 17.2 名詞副句 17.3 副詞副句 第十八章 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 18.1 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定義和特徵 18.2 間接引語中動詞的時態 18.3 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 第十九章 小品詞 19.1 小品詞的定義和種類 19.2 最常用的小品詞的意義及用法 附錄 附錄一 希臘語語音 附錄二 不規則動詞表 附錄三 縮寫詞 主要參考書目

華語句末助詞「呢」之類型於口語和書面語之語用功能探究及其教學啟示

為了解決感嘆號 用法的問題,作者張孫悅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本研究分析句末助詞「呢」於口語和書面語兩種語體的語用功能以及其類型,探討不同類型的「呢」於不同語體中的分布情形。句末助詞「呢」的研究是為了讓華語學習者更理解其語義和功能,並知道「呢」於口語對話和文章出現的類型,供華語教師在教學上指導學生如何在不同語體中應用的參考。以王萸芳博士於收集的口語語料,以及中央研究院「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中四種書面語料出現的「呢」之資料,觀察並分析句末助詞「呢」的語用功能與類型,歸納整理語用功能:句末助詞「呢」具有提出疑問、傳達訊息、強調事實、傳達情感和聚焦主題等功能。根據上述的語用功能,研究者將「呢」分為七種類型:提出開放性疑問的特指問句、提出封閉性疑問的選

擇問句、凝聚焦點的主題標記句、表示讚嘆或驚訝的感嘆句、表達反詰語氣的反問句、強調某項人、事、物或動作狀態的強調句、帶有停頓、接續或轉折功能的填充詞。這些類型常與特定的疑問詞、讚嘆語、程度副詞、連接詞或轉折詞共現於句子中,根據這些詞彙特徵來判斷和劃分生活中常用的「呢」之類型,分析口語和書面語的語料後,進而得知七種類型在不同語體之間的使用頻率和差異。語料庫從非正式到正式的語料資料作為區分,從不同的口語對話場合和書寫文體中,探討「呢」之類型的使用率產生的變化,發現口語中需要「呢」的聚焦功能,以點出對話主題,也需要其停頓功能,幫助對話的進行;書面語依賴「呢」提出疑問來激發讀者反思某項議題,並用其傳達情

緒的功能。口語中較需要「呢」之功能為傳達訊息,讓交流更加順暢,書面語則需要提出疑問或詰問的功能,針對某項議題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