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蔣公遺體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風景優美的慈湖 - Valence。美好的意外也說明:原因是因為裡頭有蔣總統的遺體~~~~我家人都還蠻避諱看這種東西的. ... 蔣公逝世後,靈櫬於民國64年奉厝於此,因而使慈湖成為舉世聞名。 慈湖由於早期列為禁區管制, ...

國立成功大學 歷史學系 鄭梓所指導 陳秀珍的 領袖與身體:以戰後臺海兩岸元首為中心之研究(1949-1988) (2013),提出慈湖蔣公遺體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身體、蔣介石、蔣經國、毛澤東、遺體。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建築研究所 蔣雅君所指導 宮厚琪的 以「涵碧樓」之文化再現為例探討精品飯店「品牌化」建構 (2013),提出因為有 生活品味、巡行政治學、品牌意象、精品飯店、消費文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慈湖蔣公遺體的解答。

最後網站蔣中正遺體圖片– 蔣中正一生– Specialintre則補充:臺灣殯葬資訊網-1975年4月5日故總統蔣公蔣中正逝世. 蔣中正的遺體目前置於銅棺中,靈櫬暫厝桃園縣大溪鎮慈湖,其子蔣經國的靈櫬則暫厝桃園縣大溪鎮頭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慈湖蔣公遺體,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領袖與身體:以戰後臺海兩岸元首為中心之研究(1949-1988)

為了解決慈湖蔣公遺體的問題,作者陳秀珍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1949年後臺海兩岸元首為研究主體,主要是蔣介石、蔣經國與毛澤東三人。1949年後臺海兩岸分治,在臺灣兩位蔣總統的身體不僅是國家的象徵,同時也是中華民國法統的承繼;而對岸則建立起以毛澤東為權力核心的共產中國,為改造中國並鞏固其統治權而發動了一波波的政治運動。三位領袖實際統治兩個中國至生命的最後一刻,足見傳統「君國一體」的概念在戰後臺海兩岸延續。毛澤東逝世於1976年,四人幫旋即被逮捕,結束了十年的文革浩劫;蔣介石逝於1975年,蔣經國承繼其權力至1988年在任逝世,蔣家政權就此落幕。但是三位領袖的「遺體」基於政治因素與目的被國家有意的保存,直至今日仍置於「陵寢」及「紀念堂」,供後人瞻

仰。領袖的遺體代替其身體,在國家為其安排的公共空間中,繼續和後來者對話,並展現其政治影響力。本論文利用「檔案資料」、「口述訪談」、「口述歷史著作與回憶錄」、「專書」、「報紙」、「期刊論文」及「照片」等材料,關注的主軸雖是領袖的身體,然而研究內容亦涉及戰後臺海兩岸對領袖的醫療及侍、警制度的發展,並透過照片探討領袖及國家對領袖形象的塑造,因此除了政治史與身體史的研究外,也嘗試與醫學史及影視史學有所連結。

以「涵碧樓」之文化再現為例探討精品飯店「品牌化」建構

為了解決慈湖蔣公遺體的問題,作者宮厚琪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涵碧樓的設計論述到品牌建構為研究主體,藉由對於歷史象徵價值的移轉,翻轉日月潭還碧半島的(Hanbi Peninsula)空間與地景,理解消費主義如何透過飯店設計,將日月潭的風貌重新包裝販售。涵碧樓曾作為日本皇太子的招待所,也曾是先總統蔣公避暑行館,充滿政治性權力地景,蔣中正將國族國家的鄉愁投射在日月潭的山水中,巡行政治學是這趟旅程空間移動的移動路徑,並將國族國家的控制展現在全台行館建築,行館則成為這政治與生活品味結合的場域。921大地震後,鄉林建設入主涵碧樓的開發計畫,建築規劃設計聘用澳洲籍Kerry Hill Architects,並且引進國際的渡假村AMAN的飯店經營手法,創造出

新的日月潭景緻想像樣貌,涵碧樓儼然成為台灣精品飯店的指標。透過承攬權、投資、再生產及消費,建構日月潭新樣貌,資本主義的社會區隔卻硬生生的將日月潭的在地生活脫開,到訪者所體驗,拘限於從涵碧樓看出的山光水色,但對於與土地的對話與在地的文化全然變成房間內的裝飾品,消費文化則成為籠罩住涵碧樓的新生活風格;新建築的落成為日月潭創造出新的景觀地標。作為台灣邁向精品化旅館的先行者,日月潭從眾多台灣觀光勝地中脫穎而出,涵碧樓承載著所有旅客對於日月潭憧憬與期盼。它象徵財富及權力,遠遠超出它的地理環境與時空背景,其背後隱藏著全球性的集中化消費,透過飯店建築之內生產且與日月潭之中消費。2014年即將在中國大陸落成的

青島涵碧樓,則是脫開台灣土地移植在新的土壤中,再建構了全球涵碧樓精品飯店的品牌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