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神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手指神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孫雲曉李文道寫的 男孩危機?!:男孩家長必讀手冊(增訂版) 和[日]鈴木鎮一 編著的 鈴木大提琴教材︰第一——八冊(附︰示範‧伴奏CD)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聯 和人民音樂所出版 。

長榮大學 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碩士班 謝賢書所指導 林昱岑的 透過安全教育以降低國小兒童校園意外 (2008),提出手指神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校園安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手指神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男孩危機?!:男孩家長必讀手冊(增訂版)

為了解決手指神經的問題,作者孫雲曉李文道 這樣論述:

  《男孩危機?!》於2010年出版初版,引起當時社會極大的反響。六年過去了,男孩危機依舊嚴峻。   本書為最新增訂版。作者在原書基礎上更新大量數據和資料,並增添了國內外最新的教育理論,同時總結現今社會解決男孩危機問題的成功經驗,讓讀者能更全面地了解“男孩危機”的嚴重性,以及掌握應對的方法,是男孩父母必讀的親子教育圖書。   作者簡介 孫雲曉   自1972年至今一直從事兒童教育和研究,現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家庭教育首席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1999年被國務院表彰為有突出貢獻的教育科學研究專家。2008年被評為“中國教育風雲人

物”。   主要作品包括《習慣決定孩子一生》、《習慣養成有方法》、《親子關係決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密碼》、《發現童年的秘密》、《五元家教法好父母的必修課》、《成功智力比智商更重要的潛能》等;兒童文學代表作《夏令營中的較量》和《16歲的思索》等。作品曾獲中國圖書獎、全國“五個一”優秀圖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獎、全國優秀暢銷書獎。   李文道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暢銷書《男孩危機?!》、《女孩危機?!》、《好好做父親》、《培養自理好習慣》作者(與孫雲曉合著)。一直致力於男孩教育、女孩教育、父親教育、幼稚教育的研究與

實踐,願盡力幫助更多中國父母提升教養效能。   名人談男孩教育 序 導言   1 男孩的四大危機 022  第一章 學業危機  從小學到大學全線告急 / 落後的不僅僅是學業 040  第二章 體質危機  令人憂心的男孩體質 / 體質危機,危及一生 / 體質危機,危及國家 054  第三章 心理危機  男孩的心理疾病發生率更高 / 男孩更容易成癮 / 男孩有更多的情緒情感問題 066  第四章 社會危機 男孩更容易暴力犯罪 / 男孩責任感缺失 072  第五章 男孩亟需拯救 從“夏令營中的較量”到“千年警世鐘” / 男孩危機,廣受關注 / 男孩危機,世界現象 / 男孩,未來可

能更糟糕 089  結語:了解危機,拯救男孩的前提   2 男孩危機的三大成因 092 第一章 其實是教育危機 學校教育,忽視性別差異 / 應試教育雪上加霜 / 男教師缺乏,男孩更受影響 112 第二章 也是父母危機  父教缺失,讓男孩的成長更危險 / 測驗:您是一個缺席的父親嗎? / 母親“溺愛”,讓男孩永遠長不大 / 測驗:您是一個溺愛孩子的母親嗎? 132 第三章 還是流行文化危機  選秀之風甚盛 / 選秀中的性別混亂 / 對雙性化理論的誤讀 / “性別哲學”有問題 140  結語:拯救男孩要對症下藥   3 拯救男孩,從發現男孩做起     144  第一章 接受現實:更脆弱的男孩 

更脆弱的生命 / 更脆弱的情感 152  第二章 耐心等待:暫時落後的男孩 生理落後的男孩 / 心理落後的男孩  162  第三章 學會欣賞:不一樣的男孩  不一樣的生理 / 不一樣的心理 / 測驗:您真正了解男孩嗎? 183  結語:不要把男孩的“資產”看作“負債”   4 如何拯救男孩? 188  第一章 父母是第一責任人 父親:男孩成長的引路人 / 母親:男孩的“安全島”和“放飛基地” 226  第二章 學校該做些什麼? 尊重性別差異 / 重視男孩興趣 / 改革評價機制,發掘男孩的優點 / 改革教學方式,讓課程動起來 / 分性別教學 / 讓男孩晚一年入學  242  第三章 政府能做什麼

?  他國之經驗 / 增聘男教師 / 通過法律和政策讓父親擔起責任 / 測驗:學校是男孩友好型學校嗎? 261  結語:教育是長跑   5 造就新時代的“男子漢”—1R4Q   254 第一章 培養負責任的男孩  男孩,肩負着更大的責任 / 責任感—男子漢的根基 / 如何培養男孩的責任感? 266 第二章 提高男孩學商(LQ) 寬容男孩的“暫時落後” / 幫助男孩的弱項 / 創造適合男孩的學習環境 / 謹慎對待多動症  274 第三章 運動提升男孩體商(PQ)  運動塑造男子漢 / 運動提高男孩體質 286 第四章 提高男孩情商(EQ)  正視男孩情感健康 / 糾正對男孩情緒的偏見 / 引導男

孩認識情感世界 / 鼓勵男孩表達情緒 / 幫助男孩學會情緒管理 294 第五章 提高男孩逆商(AQ)  男孩的生活注定充滿挑戰 / “逆商”是磨練出來的 / 磨練男孩的韌性 306  結語:男兒當自強   308  附錄一:給男孩父母的50條建議 313  附錄二:男孩如何教養—-李文道對話諸富祥彥 名人談男孩教育   沒有時間教育兒子──就意味着沒有時間做人。──蘇霍姆林斯基,前蘇聯著名教育家   在所有的動物之中,男孩是最難控制對付的。──柏拉圖,古希臘哲學家   今天,比起女孩來,男孩陷入更為嚴重的困境……男孩中正出現一種危機,這種危機是我們以前從未見過的。──杜布森,愛家機構創

建人和會長、博士   我們目前的教育體系並不完全適合於男孩的大腦;它將男孩中存在的缺陷、失調和難以控制等情況歸咎於他們不能學習;它堅持認為男孩應該能夠改變,甚至將男孩的無改變能力視為男性性格中的另一缺點,並要求他們接受藥物治療。──邁克爾.古里安,性別教育專家   男孩正在經受“混亂社會”的各種通病的折磨,在一個充滿變數的社會裏隨波逐流,沒有人幫助他們找到方向。──威廉.波拉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現在的女狀元越來越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高考的特點有利於女孩的心理特點,女孩相對來說比男孩心細,高考分數也就是心細一點你就拿多一點。另外一個特點就是目前的高考

中等難度題為主,也有利於女孩發揮的好。所以女孩應該越來越有自信。──王極盛,中科院心理所教授   男生和女生的差別是天然的,但是在教育過程中,我們逐漸忽視了這種差別。我們不是說要特意地保護男生或者女生,而是說,教育怎樣能更好地尊重性別差異。──鍾文芳,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男孩教育和女孩教育首先是兩種有差異的兒童文化……既然有差異,我們就不能簡單以女孩為標準來衡量男孩,或者反過來以男孩為標準來衡量女孩。──張華,華東師大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讓一個男孩和一個合適的男人在一起,這個男孩永遠不會走上邪路。──杜布森,美國家庭教育專家   缺乏父愛的男孩會成長為危險男人。──麥道衞

,美國家庭教育專家   “超女”選出來一個“男”的,“好男兒”選出來一個“女”的。──韓寒,作家   五歲男孩的大腦語言區域發育水平只能達到三歲半女孩的水平。──美國心理衞生研究所專家組   男孩首先忠誠於其他男孩,女孩則從成人的視角看形勢。──詹姆士.麥克基,美國學者 序 拯救男孩的關鍵是改變教育   在中國人寫的書中,可能還從來沒有像本書這樣全面而深刻揭示男孩成長的秘密和危機。作為一個從事兒童教育和研究四十餘年的專業人員,我鄭重的向您推薦《男孩危機?!》,這是一本男孩父母和教師開卷有益的書。如果您的孩子年齡在0-18歲,這可能是一本不能不讀的書。當然,這也是我的合作者、心理學博

士李文道副教授的誠摯建議。   理由不但是極為充分的,而且是極為緊迫的。   讓男孩早上學可能是災難性的選擇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2009年8月,重慶、濟南等地出現了剖腹產的高峰,因為“年滿六歲才能入小學”的年齡限制,急煞了那些在9月臨產的孕婦—為了讓孩子不超齡讀書,媽媽們爭先恐後趕在8月剖腹產。 如2009年8月19日《重慶晚報》報道:   “這個月剖腹產的孕婦確實有點多。”三二四醫院產科醫生說,8月還未過,該院已接待了129名產婦,其中近一半的產婦是剖腹產。8月下旬的剖腹產最多,目前還有十幾名預約在8月二十幾號剖腹產的。醫生說,8月下旬剖腹產的孕婦預產期大都在9月,而要求剖腹產的

原因主要有兩種,超過一半的孕婦是趕在9月前生產,為了孩子今後入學方便,其餘的則是怕順產的疼痛。   武警重慶總隊醫院產科醫生稱,該院一名孕婦,預產期是10月,“竟要求我們提前一個多月剖腹。”而這名孕婦讓孩子提前出生的原因,也是為了孩子入學。最後,經過醫生的開導和勸解,這名孕婦才很不甘心地離開。醫生介紹,目前已有14名孕婦剖腹產。   記者從主城區各大醫院產科了解到,8月下旬確實是一個剖腹產小高峰,多數家長都是考慮到孩子入學。但醫生提醒,自然分娩的孩子經產道擠壓會更健康聰明。   這個報道讓我聯想起另一件事,近日我應邀在新浪網育兒頻道做節目時,與一些媽媽們討論超常兒童的發現與培養。中國科學

院心理研究所的施建農教授是研究超常兒童的專家,他再三說明超常兒童只佔同齡人的1-3%。讓我驚訝的是,相當多的媽媽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超常兒童,即使暫時不達標經過努力培養似乎也可以成為超常兒童。那陣勢,好像半數以上的孩子都要成為超常兒童,儘管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在討論兒童發展的時候,父母們往往希望孩子儘早入學以求搶佔先機,同時又渴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超過同齡人,卻很少考慮孩子本身發展的可能性。我特別想提醒大家的是,想讓孩子盡可能早入學,想盡一切努力把孩子培養成超常兒童,這對於男孩來說幾乎是災難性的,其結果很可能成為摧殘男孩的悲劇。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從上學開始的那一天起,男孩在讀寫能力

發育上就比女孩晚許多。然而人們往往要求男孩和女孩在相同時間內以同樣的方法學習同樣的知識。男孩甚至連手指神經都比女孩發育得晚,因此讓男孩握住筆並寫出漂亮的漢字更加困難。這些發育上的差異往往使男孩被視作愚笨或遲鈍,這可能使他們從一年級開始就討厭學校。   美國心理衞生研究所專家組指出,五歲男孩的大腦語言區發育水平只能達到三歲半女孩的水平。在整個小學階段,男孩的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總體仍落後於女孩。想想看,當同樣年齡的男孩和女孩坐在一起聽老師講話時,誰能理解得更多?誰又能做出更正確的反應呢?   關於男孩為什麼暫時落後,為什麼脆弱不堪,為什麼危機四伏,《男孩危機?!》會告訴讀者朋友太多的秘密。或許

可以說,在中國還從來沒有一本書像《男孩危機?!》這樣詳盡揭示男孩成長與教育的深切危機和特殊需求。   當滿懷望子成龍熱望的父母們把寶貝送進學校,他們往往會得到一個難以相信的結果,兒子怎麼什麼都不如別人?居然還成了問題兒童?在小學裏,絕對是女孩的天下,她們聰明乖巧,處事伶俐,成績優異,深受老師喜愛,所以班隊幹部幾乎是清一色的“娘子軍”。即使與男生發生衝突,發育領先的女孩也完全能把男孩打得落花流水,且不說還有諸多計謀是男孩子甘拜下風的。有個小學生問:“為什麼現在的女生常常欺負男生?”2009年9月30日,我在新浪博客上以同題文章做了回答,幾天之內竟有五萬多人閱讀。許多博友表示男生常常不如女生在小

學和中學都是事實。   正是基於對男孩發育遲於女孩的發現,有些國家已經在嘗試讓男孩晚一年上學,甚至認為這是給男孩最好的禮物。   應試教育是男孩成長危機中最為兇猛的殺手   男孩成長的危機絕非僅僅是生理發育遲緩所致。在《男孩危機?!》書中,我們以翔實的調查研究結果為根據,深入揭示了男孩的學業危機、體質危機、心理危機和社會危機等四大危機,而其原因在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走入誤區。其中,危害最烈的是教育危機,簡言之,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傾向,是男孩成長危機中最為兇猛的殺手,並因此而加劇了所有危機對於男孩的傷害。   早在2005年夏天,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見該報同年8月

11日報道)的時候,我就說過:“現行教育模式限制了男孩成長。”“當一個男孩體內的每一根神經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時,他卻必須坐得端端正正,把手背在後面,聽上八小時的課。這種端坐聽講的模式對男孩女孩來說都不是適合的,但女孩的優勢在於,她們往往比男孩更能忍受。”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男孩一天至少需要四次較為充足的課外活動,但事實上能得到一次就算不錯了,因為有些學校出於安全和安靜的考慮,常常禁止學生課間奔跑,甚至拆掉了單槓、雙槓等運動器械,春遊、秋遊或遠足之類的野外活動更不敢組織,社會實踐也是少而又少。這使得男孩們認為學校是一個和他們作對的場所,他們擅長的方面―――運動技能、視覺和空間技能,以及他們的

勃勃生機,在學校中未能得到很好的承認。學習不佔優勢,特長得不到發揮,性格發展得不到引導。男孩子長期在學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饋,這將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事實上,現代學校教育對身體活動的否定由來已久。美國教育家杜威早就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危險性,他指出:   身體活動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一種干擾。身體活動被認為和精神活動毫無關係,它使人分心,是應該和它鬥爭的壞事。學生有一個身體,他把身體和心智一起帶到學校。他的身體不可避免的是精力的源泉;這個身體必須有所作為。但是,學生的身體活動,並沒有用來從事能產生有意義的結果的作業,卻被視為令人蹙額的東西。學生應該“專心”做功課,身體活動卻引導學生遠離功課,它們是

學生調皮淘氣的根源。學校中“紀律問題”的主要根源,在於教師必須常常花大部分時間抑制學生的身體活動,這些活動使學生不把心思放在教材上。學校很重視寧靜;鼓勵沉默,獎勵呆板一律的姿勢和運動;助長機械地刺激學生的理智興趣的態度。教師的職責在於使學生遵守這些要求,如有違反就要加以懲罰。   顯然,在這樣的教育制度下,受傷害最為嚴重的就是男孩。我們知道,女孩的語言天賦優於男孩,女孩獲得語言、發展語言的年齡較男孩更早,因此,對於以語言為主的學習內容,女孩更容易掌握,對語言為主的教學方式,女孩也更容易適應和接受。而充滿精力的男孩子更傾向於以身體運動和參與體驗的方式學習。性別教育專家邁克爾.古里安認為,男孩的

大腦與女孩大腦相比,更多地依賴動作,更多地依賴空間機械刺激。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圖表、圖像和運動物體的刺激,而不易接受單調的語言刺激。如果教師在講課時說得太多,那麼與女性大腦相比,男性大腦更有可能感到厭煩、分心、瞌睡或坐立不安。   “護根”還是“拔根”?捍衞童年還是摧殘童年?   忽視運動、遊戲和各種體驗的傾向,自學校誕生之日起就從未得到根本的改變,應試教育更是將其推向了極致。如教育學博士後、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李敏所說,現代學校教育中由於學習的奴役而伴生的遊戲的缺位,是學生最不幸的“拔根”狀態。   什麼叫做“拔根”呢?李敏解釋說,人在世界中的生存需要擁有多重的“根”,不僅有物質上的需要

,還有精神上的滿足。人人都需要擁有腳踩大地、堅實穩固的“扎根”的存在感。西蒙娜.薇依在《扎根:人類責任宣言緒論》中說,“扎根也許是人類靈魂最重要也是最為人所忽視的一項需求。”然而,由於學習壓力過重和遊戲權利的被剝奪,當今時代的兒童就處於危險的“拔根”狀態。   其實,作為成年人,我們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都會對於“扎根”與“拔根”有着深切體驗。比如,我們最快樂的體驗一般不是在課堂上,而往往是在運動和遊戲的時刻;我們最深刻的體驗一般也不是在學習過程中,而是在與親人尤其是與同伴在一起的特殊經歷。   我是在青島長大的。 回想自己男孩時代的成長,最為刻骨銘心的體驗幾乎都是在野外的經歷。那是我十一二

歲的時候,“文革”動亂加劇,學校多次停課。在離開校園的日子裏,我對鬧什麼革命既不理解也不感興趣,加上父母家教嚴格,總讓我有幹不完的活兒。我幾乎天天出沒於山林或海濱,而謀生也成了我瘋玩的最好理由。   我常常與小夥伴們去趕海。每逢大潮的夜晚,我們便步行十幾里,到落潮的海灘上挖蛤蜊。披星戴月歸來,在父母欣慰的目光注視下,我將成堆的蛤蜊泡進水盆裏,讓牠們吐淨泥土。   有時,我還一手提着哧哧噴火的嘎斯燈,一手握緊鋒利無比的鋼叉,踏着沒膝的海水叉螃蟹和魚。這些收穫自然成了我們家的上等食品,也成了我童年生活少有的驕傲。   我也常常與夥伴們上山。選擇雨後的日子,挎上小竹籃,翻過浮山姑姑廟後的山崗,

鑽進茂密的松樹林。那一朵朵蘑菇,金黃肥嫩,誘人之極。採完了蘑菇,又在溪水邊採足了鮮紅的野草莓,再逮上幾隻綠瑩瑩的大肚子蟈蟈,便開始爬山。   我們像壁虎那樣,貼着一塊塊陡峭的岩石,向浮山頂峰爬去。浮山是著名仙境嶗山的餘脈,天安門廣場上那座人民英雄紀念碑巨大碑心花崗岩,便是從這裏採集的。我們歷經生死之險,征服了頂峰,豪氣頓生,美美地野餐起來。   當我站在高聳入雲的山巔之上,竟萌發了生出雙翅飛向遠方的夢想。那種強烈的慾望,加上我對文學的迷戀,決定了我後來浪跡天涯的選擇。   童年是心靈的故鄉,是一生的能源基地。坦率地說,我最為專心致志做的事情就是童年時代那許許多多令人陶醉的遊戲,讓我以極大

的興趣投入全部的智慧與體力,從而獲得成年人難以理解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後來,雖然我的學歷不高,卻生活得很充實,並取得不少公認的成就,如出版了《夏令營中的較量》和《孫雲曉教育研究前沿書系》、《孫雲曉教育影響力叢書》等一系列文學和教育作品等等。仔細回味一下,我發現,這些童年的親身體驗正是我生命的根基,其豐富的營養讓我終身受用不盡。   當然,時代發展到今天,孩子不可能也不需要完全擁有我那樣的童年,但是,任何時代的孩子都需要豐富多彩的遊戲和猶如一日三餐般重要的運動,特別是男孩對此更有着如飢似渴的需求。美國著名的教育專家杜布森博士告訴我們,睾丸素、血清素和扁桃體等三種生物激素,決定了男性的氣質為什麼與

女性生來不同。睾丸素是男孩好動好競爭敢冒險,渴望成為最強壯、最勇敢、最堅毅的男子漢的重要原因。青春期以後,男性身上的睾丸素是女性的15倍。請問,哪個家庭和學校可以提供足夠的運動以滿足男孩如此這般的強烈渴求?   毫無疑問,男孩危機不僅僅是男孩教育的危機,而是整個教育體制的危機。當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嚴重扭曲學校教育方向而難以一時改變的時候,家庭教育的作用變得格外重要了。也就是說,如果父母接受素質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家庭教育就可能是一種“護根”的教育;如果父母信奉應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家庭教育就可能是一種“拔根”的教育。令人擔憂的是,如本文開頭描述的那樣,許多父母變成了“教育狂”,如全國8

3.6%的父母要求孩子考試成績要達到前15名,為此目標給孩子報的補習班佔滿了節假日,導致近八成的中小學生學習超時而睡眠不足。   我常常在想,如果學校和家庭都是進行“護根”的教育,那麼,孩子就等於生活在天堂裏,擁有金色的童年;如果學校和家庭只有一方是進行“護根”的教育,那麼,孩子就等於生活在矛盾中,擁有灰色的童年;如果學校和家庭雙方都是進行“拔根”的教育,那麼,孩子就等於生活在地獄,擁有悲慘的童年。   您是不是一個真正愛孩子並且懂教育的父母?您孩子所在的學校是不是一個適合孩子成長的學校?對於孩子生命成長根基的需要是“護根”還是“拔根”,或者說是捍衞童年還是摧殘童年,幾乎可以成為最簡單也最

重要的鑒別標準。   愛能改變一切   可以說,男孩危機也是父母危機。正如性別教育專家邁克爾.古里安博士所認為的:導致男孩危機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普遍將兒子的教育託付給學校這種工業化體系,而放棄了自己的責任。   但是,我始終相信,愛能改變一切。當父母們和教師們真正意識到男孩危機的時候,如果有足夠的愛心,他們會採取行動來改變現狀。   為了造就真正的新時代的男子漢,拯救男孩的行動需要進一步加強和聚焦。我們在《男孩危機?!》一書中提出,從小培養五個極其重要的男子漢品質,其中,責任心是造就新時代男子漢的基石,學商、體商、情商和逆商則像四支利箭,直指男孩的四大危機。   智慧大師老子說,天下

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那麼,父母和教師具體該怎樣拯救男孩呢?在這本升級版的《男孩危機?!》書中,將給男孩父母的建議由16條增加到50條,並附了一些很實用的測試。我想,最需要的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有以下三條,一是改變對男孩的態度;二是充分發揮父親的作用;三是把男孩教育與運動教育緊密結合起來。   一、改變對男孩的態度   父母與教師要努力做到三個改變,改變看待男孩的視角:男孩有缺點,也有優點,但更多的是不同於女孩的特點;改變對待男孩的方式:當男孩表現膽怯時,我們不是一味指責男孩,而要讓男孩在接受自己膽怯的基礎上學習如何勇敢,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改變對男孩的要求,變苛刻為寬容:當

男孩在學業上暫時落後時,理解男孩,不放棄對男孩的信心和幫助。   二、充分發揮父親的作用   男孩危機往往與父教缺失密切相關。2008年,在我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做的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比較研究中發現,當遇到煩惱時,美日韓三國高中生把父母均列為前五位的傾訴對象,而中國的高中生只把母親排在第三位,而把父親排在前五位之外,名列網友之後。可以說,中國的男孩危機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教危機。   美國父道組織的調查數據顯示,儘管只有20%的未成年孩子住在單親家庭中,但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小組認為,70%的少年犯出自單親家庭。全國60%的強姦犯、72%的少年兇殺犯、70%的長期服役犯人來自無父家庭,90%的

無家可歸和離家出走的孩子來自無父家庭,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來自無父家庭。   對於父教缺席與男孩犯罪之間的關係,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波拉克這樣解釋:在沒有父親的情況下,缺乏對孩子的紀律教育和監督,缺乏教育孩子怎樣做男人的機會。父親在幫助男孩控制自己的情感方面起着關鍵作用,如果沒有父親的指導和帶領,男孩遭受的挫折常常導致各種暴力行為和其他各種反社會行為。   父親是男孩教育的第一資源,也是最重要的男子漢啟蒙老師。怎樣充分發揮父親的作用呢?首先,父親要以親密朋友的身份回到孩子的身邊,並就如何成為真正的男子漢給兒子做出榜樣。同時,母親以及所有家人要注意維護父親的形象,促進男孩對自己性別角

色的認同,激發他對於成長為男子漢的嚮往,鼓勵其勇於在實踐中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三、把男孩教育和運動教育緊密結合起來   就像雄鷹需要天空,就像駿馬需要草原,男孩的天性決定了他必須與運動相伴終生。沒有運動就沒有男孩,更沒有男子漢。沒有運動的男孩是有缺憾的男孩。   值得明確的是對於運動含義的理解。運動固然可以強身健體,更可以強心健魄,甚至可以成為兒童社會化最有效的途徑。看過體育比賽我們都會明白,所謂運動一定是講標準、講規則、講團隊精神的,因此,運動者必須學會並養成遵守規則、頑強拚搏、密切合作、崇尚榮譽等良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不正是兒童社會化最重要的內容嗎?   培養男孩養成運動的習

慣,不僅可以強心健體和促進社會化,而且對於順利度過青春期具有特別重大的積極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男孩教育應當從遊戲和運動開始,而父親是第一責任人,也是最好的教練。   當然,女孩也是需要運動的,只是男孩的需要更加強烈。遊戲是運動的一種方式,是特別適合兒童的運動方式。兒童教育從遊戲開始,是比兒童教育從體育開始更精確的說法。隨着男孩長大,運動的強度和難度要相應增加,自然需要較為專業的指導。   完全可以相信,只要堅持做到這樣三條,每個男孩都會是健康的、快樂的、向上的,成為真正的男子漢大有希望。當我們的男孩成為強悍的富有責任感和競爭力的男子漢時,不僅僅有利於自己、有利於社會,也會讓女孩深受其益。

這些,正是我們在《男孩危機?!》一書探討最為深入的內容。 孫雲曉 2016年5月修改於北京世紀城

手指神經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常常被昆蟲叮咬,尤其跳蚤最令人厭惡,每每被跳蚤叮咬都需要花一週的時間才會好,在這一週的時間要忍受奇癢難耐,尤其晚上睡覺睡到一半被養吵醒。於是學習神農嘗百草的精神,試過很多偏方,其中我個人試過最有效的止癢法有1.肌樂(肌樂含有辣椒成分);2.鬼椒止癢(可以止癢6~10小時)。一般蚊子叮咬可以用左手相擦拭,但跳蚤的叮咬用左手香效果就沒有鬼椒來的持久。使用鬼椒不能用在敏感地帶,如眼睛、鼻子,使用範圍也不能太大,太大範圍使用鬼椒身體會發熱流汗。還要注意鬼椒不能用手指觸碰,手指神經很大條對辣沒有感覺;但人手很賤喜歡東摸西,要是摸過鬼椒的手指去揉眼睛、挖鼻孔...等等,保證想哭都哭不出來。所以;鬼椒請【謹慎使用】。

鬼椒止癢法:https://youtu.be/20dy2OoVY9k

透過安全教育以降低國小兒童校園意外

為了解決手指神經的問題,作者林昱岑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旨在於透過安全教育有效降低國小學童校園意外,藉由系統性的安全教育,使不良習慣經由學習、制約,進而成為不自覺的安全行為,降低來自不安全行為的事故傷害。 藉由問卷設計和現場調查,找出本校學童最常發生校園意外的原因、地點與最常受傷的部位和意外傷害的類型;再根據所得資料設計相關的安全教育課程,以班上「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採觀察研究的方式與行為改變技術,從「改變學童的安全觀念」和「安全行為的養成」著手。 在台南縣某國小某班三年級的學生所做研究顯示,班上學童校園外意外事件發生率,分析比較健康中心傷病記錄,自原先的 2.47*10-2次/人日,降至1.09*10-2次/人日,所佔比例

亦由同學年的30%降至一年後的11%;透過檢核表的實施,班上學童外掃時的掃具刺傷和因跑步追逐所造成的意外事件均降為零。研究結果顯示,透過安全教育能有效降低國小學童校園意外。 最後,依研究分析與結果做更進一步的結論與建議,提供未來推動班級校園安全教育之研究與參考。

鈴木大提琴教材︰第一——八冊(附︰示範‧伴奏CD)

為了解決手指神經的問題,作者[日]鈴木鎮一 編著 這樣論述:

在決定要學習樂器時,大提琴是極好的選擇,因為大提琴是弦樂器中最人聲的音域,因而它的音色給人以溫暖、真摯的親切感。加之這件樂器是用琴支柱支在地上坐著演奏的。這很利于演奏者肌體處于自然而較松弛的狀態,對兒童和老人尤為合適。鈴木教材匯集了一些世界名曲、各國流行的名歌,也有一些傳統訓練用的材料,這種編排較能激發學習者的興趣。通過熟悉一些人們喜聞樂見的旋律,從掌握音樂語匯的表達能力入門,可避免由于過度枯燥的純技術練習,而削弱音樂對心靈的震撼。 第一冊 預備練習 第一把位 D大調音階 閃爍的小星星變奏曲 法國民歌 輕舟蕩漾 風之歌 告訴羅娣阿姨 快來

,小伙伴 發音訓練 五月之歌 快板 D大調無窮動 發音訓練 G大調音階 G大調無窮動 很久很久以前 小快板 小行板 第2指的練習——為《里戈東舞曲》的預備練習 星戈東舞曲 發音訓練 C大調音階(兩個八度) 練習曲 快樂的農夫 C大調小步舞曲 第二號小步舞曲 G音的練習 原位的第一把位 第二冊 發音訓練 鐘聲發音 很久很久以前 五月時光 第二把位練習 發音訓練 第一號小步舞曲 第三號小步舞曲 合唱——選自清唱劇《猶大‧馬加比》 听音訓練 獵人的合唱 繆塞特風笛舞曲——選

自《第三號英國組曲》 G大調進行曲 女巫之舞 B大調練習 月光照在城堡廢墟上 兩個擲彈兵 加沃特舞曲 戈塞克《加沃特舞曲》的預備練習 布列舞曲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第七冊 第八冊 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所倡導的“才能教育”運動已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它的具體實踐主要是通過對幼兒進行器樂訓練來培養人才。全世界已有數十萬兒童采用鈴木所創建的教學法在學習音樂。盡管也有人對他的教學法持不同的意見,但對他所提出的“不一定使每個兒童成為專業的音樂家,而是要把他們培養成為具有高尚品格的人”這一理想都是十分贊賞的。因為從理論到實踐,現代科學已

驗證學習音樂是開發智力的理想手段。而訓練樂器演奏,它要求視覺、听覺、觸覺及整個肌體要處在協調一致的狀態下進行持續的同步練習,這對于記憶力的增強,注意力的集中,反應靈敏度的提高,耐力的磨練以及啟迪想像力與創造力都大有好處。一位醫學博士曾談到,演奏樂器通過手指神經末梢運動產生右腦指揮的運動記憶,有利于右腦的開發。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右手,運用語言和進行邏輯思維活動較頻繁,因而左腦比較發達,如能注重右腦開發,促進左、右腦的平衡發展,就能提高智能。有資料證明,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大多是右腦發達型的。據說右腦能力的擴展是發展想像力的物質基礎。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是一位優秀的提琴手。他說過︰“我的科學成就

很多是從音樂啟發而來。”“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在我國,學習樂器的人越來越多了,從幼童到老年人,他們並不都想當音樂家,而是為了開發智力、提高文化素養、豐富生活、延緩衰老、促進身心健康……。總之,音樂是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搞專業,不也應持這種心態嗎? 在決定要學習樂器時,大提琴是極好的選擇。因為大提琴是弦樂器中最人性化的樂器,它的音域從最低的特殊男低音到最高的花腔女高音,正好包含全部人聲的音域,因而它的音色給人以溫暖、真摯的親切感。加之這件樂器是用琴支柱支在地上坐著演奏的,這很利于

演奏者的肌體處于自然而較松弛的狀態,對兒童和老人尤為合適。 我看到有的入學樂器很艱苦,這與學習目的、方法和教材的選用都有關系。我向朋友們推薦這套教材是希望初學者能學得輕松一點兒。鈴木教材匯集了一些世界名曲、各國流行的名歌,也有一些傳統訓練用的材料,這種編排較能激發學習者的興趣。通過熟悉一些人們喜聞樂見的旋律,從掌握音樂語匯的表達能力入門,可避免由于過于枯燥的純技術練習,而削弱音樂對心靈的震撼。當學習者進入自覺、興趣盎然的學習狀態時,努力克服更艱深的技術會成為樂趣而不是苦事了。 這次鈴木大提琴教材的出版增加了第七、八兩冊,其內容均屬大提琴文庫中的經典或名作,一些雖是選段,但這

些對專業或業余演奏者都是很實用的。衷心希望這套教材的出版能夠引導更多的人開心學習大提琴,愉快地接受良好的美育教育並達到預期的效果。 司徒志文 200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