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繳單位統一編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簡易會計制度】稅籍登記與統編的差異 - 中華民國全國創新 ...也說明:並依稅籍登記規則申請後可取得稅籍編號。 2.有辦理營利或非營利組織設立,並有所得稅扣繳申報需求者,可取得扣繳單位統一編號

逢甲大學 財經法律研究所 林俊宏所指導 江威增的 大數據與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研究 - 以中國社會信用系統建立為例 (2018),提出扣繳單位統一編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數據、個人資料保護、隱私權、中國社會信用制度、失信被執行人名。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彭錦鵬所指導 王復興的 我國全民健康保險保費之研究-以補充保險費為例 (2014),提出因為有 補充保費、費率、國民健康保險的重點而找出了 扣繳單位統一編號的解答。

最後網站收件則補充:收件, 日期, 年 月 日, 第一聯 由業務單位併同附件歸檔存查扣繳單位統一編號 ... 二、「扣繳單位所在地址」欄請填外國法人所在國及地址,房屋稅籍編號除縣市別為英文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扣繳單位統一編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數據與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研究 - 以中國社會信用系統建立為例

為了解決扣繳單位統一編號的問題,作者江威增 這樣論述:

大數據亦稱作巨量資料,在於蒐集大量資料,透過電腦科技以進行整理和分析,已成為政府及企業界處理大量資料的有力工具。在網路技術成熟、數位裝置普及和資料量大幅增長下,大數據科技發展帶來是否會侵害個人隱私權,亦成為現代資訊社會重要的法律議題。大數據科技可能面臨私人企業濫用個人資料、政府掌握個人資料監控民眾之隱憂。 本文以中國社會信用系統推行為例,以分析大數據科技發展下個人資料保護的議題。中國在 2006年由中國人民銀行推行一套全國企業與個人之徵信信用系統,不同於美國及德國的信用報告制度,中國之社會信用系統直接由中國政府主導、統一管理之社會信用系統,社會信用體係不僅被作為評估個人或企業金融可信度

之一種方式,亦可以作為中國目前之社會和治理問題之一種解決方案。由於中國社會信用體系透過大數據處理個人資料,已造成是否侵害隱私權的威脅。 尤其,中國政府將於 2020 年以社會信用體系評分評級作為強制措施,推行包括最高法院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與公告交通違規名單,己引發人權組織的抨擊。因此,本論文之主要目的就在分析中國之社會信用制度,透過大數據科技之發展,對於個人或企業資料之掌控,是必要或不必要的?是否會造成個人隱私權的侵害或威脅,最後做出結論,並提出本文的看法及建議。

我國全民健康保險保費之研究-以補充保險費為例

為了解決扣繳單位統一編號的問題,作者王復興 這樣論述:

我國於84年開辨全民健康保險,對提高國人醫療照顧品質,改善國民就醫環境及增進國民健康,有顯著成效。國內民眾滿意度高,國外學者專家推崇,成為政府推行社會保險之重要成果。然健保保費「收入面」因「成長減緩,薪資所得停滯」,致「保費未能增加」;而「支出面」受新興醫療技術發展,重症就醫者需加強醫療照顧,及國民人口結構老化影響,故「醫療費用增加」,健保財務因此逐年惡化。自87年起保險收入支出開始出現短絀,連年虧損,至96年,安全準備金亦首次「低於法定水準」。鑑於健保長期財務明顯失衡,政府於91年及99年,先後兩次採取「提高費率」措施,並節制醫療費用支出,包括總額支付,藥價調整,部分負擔調整等節制

作法,惟健保財務持續失衡。為考量長期健保財務之穩定,自102年起推行二代健保,冀望由「擴大費基」之補充保費,來挹注整體健保財務,使全民健保能永續經營。本研究針對補充保費之政策加以檢視探討,期望有助於我國全民健保更臻完善,國民有更優良的健康照顧。 本研究以政策評估理論之研究途徑探討補充保費,因「經濟成長率不高」,而「薪資成長率又低於經濟成長率」,加上「健保支出又高於經濟成長」,長期言,保費入不敷出,健保財務逐年惡化。進一步分析政府採取「提高費率」方法,於91年將費率由4.25%調升至4.55%;99年由4.55%調升至5.71%,以及補充保費「擴大費基」後,挹注健保財務之功效。另分析補充保

費之「公平性」,費基廣度之「充足性」及補充保費扣繳「六項非薪資所得」,民眾「規避行為」之檢討。 本研究發現,補充保費對「不同所得類別」繳費不公、「不同職業身份」繳費不公、「單薪多眷家庭」雙倍繳費;雖擴大費基,仍集中低階民眾;採單次扣繳保費易逃避申報,產生規避行為侵蝕費基;以家戶總所得相對而言比較公平;而衛福部應適當設計「收費方法」完善收費作業。綜合言,補充保費對健保財務失衡,確有助益及能改善「部分公平」。 本研究政策建議,短期措施以統一補(退)費及「免稅額」,並搭配「平時扣繳」至「次年結算申報」;對保費上下限規定,應有「免費額」之設計,以照顧經濟弱勢。中長期措施以補充保費費基,

擴大為個人總所得或「家戶總所得」,並輔以「其他財源」挹注保費收入;或可採取「提高1%營業稅」,列為健保財政收入方案,使健保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