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信 投 顧 公會 定期定額人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投信 投 顧 公會 定期定額人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盧燕俐寫的 0050+台股基金超額獲利很簡單!:「鈔錢部署」新概念,存股不如存台股基金! 和羅際夫的 只買好基金!羅際夫帶你放心買,安心賺。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方舟文化 和財經傳訊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法律學系 顏雅倫所指導 張詩瑀的 人工智慧在金融法上之運用與挑戰—以機器人投顧為主軸 (2020),提出投信 投 顧 公會 定期定額人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機器人投顧、理財機器人、人工智慧、金融科技、受託義務、演算法監管。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陳若暉所指導 魏道誠的 勞工退休金運用在自願性保險的規劃 (2019),提出因為有 勞工退休金、老年經濟、自願性保險的規劃的重點而找出了 投信 投 顧 公會 定期定額人數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投信 投 顧 公會 定期定額人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0050+台股基金超額獲利很簡單!:「鈔錢部署」新概念,存股不如存台股基金!

為了解決投信 投 顧 公會 定期定額人數的問題,作者盧燕俐 這樣論述:

選對績優標的,5年獲利200%! 善用「微笑曲線」,進場永遠不嫌晚,景氣好壞你都賺! 聰明投資不投機,未來月月有得領,退休有保障! 台股基金規模創新高,前三名績效高達80%,勇冠全球! 力挺在地產業,賺飽自己荷包,最「愛台灣」的投資法!   0050和0056,哪個更能達到累積財富的效果?   台股萬八創新高,現在進場還來得及嗎?   股災來了該怎麼辦?理財專家盧燕俐報你知!   ▎打破迷思!台股基金獲利,比你想的多更多!   許多人誤以為台股基金表現「溫吞」很難賺,但細看2021年績效就會發現:106檔一般股票型基金中,有46檔績效超過50%,勝過大盤同期的49.47%。   如果

把時間拉長到5年,大盤5年漲了93.22%,而成立超過5年的一般股票型基金72檔,就有55檔績效超過100%。   換句話說,從5年績效來看,買台股基金賺贏大盤的機率,其實超過7成!更別說當中有7檔基金,獲利超過200%,等於比大盤多賺一倍!   ▎實戰操作!基金百百款,3方法找出高績效標的!   那麼,該如何挑出超高績效的投資標的呢?對於上班族或小資族來說,選擇長線存基金的方式較為理想,此時可以比較各支基金5~10年的績效,就能輕鬆找出合適的投資目標。   如果你希望追求短期高報酬,打算把火力集中在短線強棒基金,則要觀察其1~3個月內的績效,並搭配大盤走勢判斷,就能找到合適的進場時機。  

 萬一你有選擇障礙,或者沒有辦法足夠的時間心力來做功課,那麼旗艦型基金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不怕股災!母子基金聰明配置,退休沒煩惱!   疫情以來的國際局勢動盪,台股創新高後的回檔壓力,無不讓投資人膽戰心驚。而勞保破產的新聞頻傳,更讓民眾普遍對退休後的未來沒有信心,害怕老後生活缺乏保障。政策面我們無從插手,小老百姓只能自立自強!   理財專家盧燕俐將在書中不藏私分享她的理財之道、行情下殺時的應變原則,以及獨到的「母子基金」配置法:即使45歲才開始定期定額,60歲退休時也能無壓力樂享退休生活,邁向複利人生!   【適讀對象】   ✓剛學習投資,有選擇障礙、不知從何開始的理財小白。   ✓

害怕勞保沒保障,積極規劃退休金儲備的青壯上班族。   ✓追求財富穩健成長、未來月月有得領的存股族或指數投資人。   【理財小白不可不知的投資撇步!】   ➤淨值低不等於上漲機會高!想長期穩定獲利,0050比0056更理想!   ➤平時定期定額,閒錢逢低加碼,讓你的報酬多更多!   ➤比起存個股或主題型ETF,主動型基金更有創造超額獲利的機會。   ➤想找長線買點,跟著國安基金進場免煩惱。   ➤關注定期定額扣款人數,反轉訊號就藏在其中!   ➤頻換經理人的基金要小心,操盤穩定度低,淨值也就難有起色。   ➤台股平均三年一次多空循環,高點不停利,一切白搭。   ➤停損沒什麼不好,冷靜思考能為你

醞釀下次反敗為勝的契機。   ➤債券基金也無法永保平安,投資評級要留意。   ➤過去績效不保證未來收益,固定追蹤並設定停利停損點很重要! 誠摯推薦   周輝啟/復華投信總經理   林偉賢/品學網科技聯合創辦人   張 錫/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兼國泰投信董事長   梁永煌/《今周刊》發行人   曾寶儀/知名主持人   劉宗聖/元大投信董事長   (按姓氏筆劃排序)   「台灣企業競爭力提升,帶動台股產生明顯的質變與量變,台股基金重回主場,透過最具代表性的台股ETF、台股基金,才能全面掌握台股投資機會。」──劉宗聖/元大投信董事長  

人工智慧在金融法上之運用與挑戰—以機器人投顧為主軸

為了解決投信 投 顧 公會 定期定額人數的問題,作者張詩瑀 這樣論述:

人工智慧之發展使得金融科技浪潮快速襲捲而來,破壞式創新完全顛覆了傳統金融業者之經營模式,使其面臨極大之挑戰與轉型,也考驗著各國金融市場與監理法制如何因應。在歷經2008年金融海嘯後,機器人投顧憑藉著極少人力及自動化帶來之優勢,以低門檻、中立客觀之方式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準確、透明及優質之投資服務,卻也帶來了一些問題,諸如受託義務及合適性原則之落實、利益衝突之防免、演算法之監管、系統性風險之因應及資訊揭露義務等,此些議題皆有待解決。我國於2017年開始發展機器人投顧,2020年上半年金管會對機器人投顧實施專案檢查結果也點出現行運作上在演算法審核、市場動盪應變、KYC及合適性上之一些問題。

本論文以機器人投顧為主軸,目的透過分析我國實務運作之概況,探討除了金管會金融檢查結果外,尚有哪些潛在問題。方法上,本文從人工智慧之概念出發,藉由回顧美國、英國及歐盟實務運作情形、專家學者文獻及法制概況,了解國外運作情形,藉以做為我國之借鏡。研究發現,目前國內業者多是以自家發行或是上架之金融商品為投資標的,而引發了利益衝突之疑慮。再者,即使以ETF作為投資標的,亦有業者是否履行其受託責任之問題。其他在客戶調查與分類上,針對客戶不一致回答之應變機制,以及再平衡服務之侷限,皆為可改善之地方。 本文認為,雖許多業者均以自家發行之金融商品作為投資標的,但若業者已告知客戶相關利益衝突及控管措施後取得

客戶同意,並不會因此違反忠實義務。而針對業者以ETF作為投資標的,本文認為若業者已事先明確告知並標示出客戶日後需額外繳納之基金管理費用,應不會違反其受託人責任。在台灣,機器人投顧仍處於萌芽階段,在英美及歐盟各國多未制定專法規範之狀況下,本文也提出些許建議,希冀我國採取積極開放之態度,提升自身科技能力,朝向完善之監理法制邁進。

只買好基金!羅際夫帶你放心買,安心賺。

為了解決投信 投 顧 公會 定期定額人數的問題,作者羅際夫 這樣論述:

不同的投資觀念,結果可能天差地別! 你認為基金應該買了就放著嗎? 但一年漲了30%後還是繼續放著! 和漲了30%就獲利了結會有什麼差異? 結果通常是:眼看著別人賺錢! 而明年「享受」獲利回吐的苦果! 運用本書提供的觀念投資基金! 每年只要多花幾個小時理財! 卻可以享受報酬倍增的好處! 真是天下最划算的事!   本書分為四篇,為沒有有系統化研究過基金投資的讀者,提供正確的觀念及簡易可行的操作方法。   第一篇說明有關基金的基本常識。特別是投資基金可能會產生的費用,以及常被人忽略的特別規定。如你投資的基金,在一天內有非常大額的申購或贖回,董事會就可以實施的「反稀釋價格調整機

制」,把基金價格調高或調低,調整幅度最高可以達到2%。這些小細節,有時會對投資人心理或是實質上產生很大的衝擊。   第二篇說明有關基金操作的基本手法。內容包括如何利用4433法則挑出績效最佳的基金,接著說明買進基金的方式:單筆、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或是雙軌法。無論用什麼方法買進,當投資標的漲或跌時要如何設定停利及停損。讀完本章,可以大幅的提高您的投資報酬率。   第三篇則說明台灣民眾最偏愛的9種基金。除了介紹其性質外,也具體說明其操作方法。當然有其中3種作者根本不建議民眾投資。   第四篇為大眾媒體上有關基金資訊的釋疑。由於基金產業財力雄厚,經常會利用置入的方式發表似是而非的觀念。

而這往往影響了投資者的觀念,作者因此特別對常見的誤導提出說明。 本書特色                                                       簡易操作指南,讓新手投報率倍增   基金事實上或理論上都是一般民眾最好的投資工具,不過許多人對基金的投資充滿誤解!如有些人認為基金買了就可以不理它!其實基金漲多要停利。有人認為定期定額可以消除風險,其實定期不定額效果更好。本書提供大量的操作小技巧,讓新手投資人獲利倍增。   全方位作者,讓讀者成為全方位投資人   作者羅際夫不但是主跑財經新聞的資深新聞人,也曾服務於基金公司,對基金領域有全方位的了解。

讀完本書讓你由基金的費用計算,到如何操作基金都有全方位的了解。   參考資訊製作QRCODE,賺錢資訊全掌握   書中重要資訊來源,本書不但列出網址,也轉為QRCODE,方便讀者掌握資料。文筆輕鬆易懂,一個下午,門外漢變投資達人。   全彩印刷,配合大量圖表,輕鬆吸收新知   投資基金就是為了輕鬆省事,如果要閱讀大量的公式及定理才能操作,未免太過辛苦。本書作者本著多年寫作經驗,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讓讀者吸收相關資訊。   投台灣民眾所好,對症下藥   台灣民眾對9類基金特別偏好。本書對其中6類提出操作建議!那另外3類呢?自然是不建議您去買,或是請您不要太迷信了! 作者簡介

羅際夫   曾以筆名黃晨瑋出版了國內第一本有關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的專書,之後陸續著有基金投資與理財相關書籍。由於本身曾在媒體服務時主跑基金路線,之後又於基金公司任職多年,還曾擔任投信投顧公會紀律委員會委員,對於台灣基金業的歷史與發展知之甚深,對現今的基金市場與投資人行為與偏好更有第一手資訊的掌握。因此,本書的內容既有媒體人發掘問題的角度,也有基金從業人員深入觀察的心得,可以看到很多一般基金書籍不會提到,但卻影響投資人深遠的內容,不管對持有基金的人,或是想要入門的人,都是一本實用的基金寶典。   學歷:   政大新聞系畢業   台科大EMBA   經歷:   正聲廣播電

台《財經早知道》節目主持人   《民生報》理財組記者   《Smart智富月刊》主編、採訪主任   Ettoday東森新聞報財經組召集人、組長   《雷倩ICQ》節目企劃製作人   中央廣播電台《智富理財風》共同主持人   先機等境外基金公司總代理投顧研究企劃部副總   荷寶投顧研究企劃部副總   電視台財經節目中擔任評論員   著作:   《定時定額基金理財手冊》(筆名:黃晨瑋)   《第一次買債券基金就上手》   《共同基金學習地圖》   《買牛奶還是買蛋》 第一篇:6個基礎入門!20年來,我都這樣教人認識基金的! 1 先瞭解再行動,認識國內基金or境外基

金 2 搞懂基金4指標 3 基金規模其實也會影響投資績效 4 基金資訊哪裡找? 5 相關費用需知:容易被忽略的小失血 6 連特別規定都懂,才是真正的基金達人 第二篇:錢少也能做資產配置!基金投資8步驟實戰教學 1 選基金,合胃口就對了 2 銀行、投信、投顧……6大管道該去哪裡買? 3 如何找出基金優等生? 4 成為贏家的9大總經指標 5 兩個原則搞定資產配置 6 單筆投資法vs.定期定額投資法 7 買基金容易、賣基金難 8 一看就懂的基金體檢表 第三篇:對症下藥的操作法,9種台灣人最愛基金的解析 1  10個台灣投資人有8個買過高收益債券基金 2  月配息基金

的真相 3  莫明其妙買了B股基金 4  新興市場基金大起大落 5  大家都在問世礦 6  投信拚命募新基金 7  淨值低基金的投資陷阱 8  知名度愈高愈好賣 9  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漸受歡迎 第四篇:6大話術起底!從基金訊息研判該買,還是該賣? 1 新聞vs.廣告,怎樣一眼辨認? 2 基金公司話有玄機,你聽懂了嗎? 3要懂得解讀基金公司行銷術 4 銷售機構帶進帶出為哪樁? 5 純度最高的中國基金,含金還是含土? 6 投資型保單,真的兼具投資與保險?   作者序                                    距離上本書的出版,已

經快10年了,一直很想再寫一本跟共同基金有關的書,但一來沒時間,二來是在這十年間有太多的基金書問世,要怎麼寫出不一樣的內容,也頗讓人傷惱筋的。   事實上,這十年間台灣的基金市場也有了很大的變化。記得16年前以黃晨瑋為筆名寫了《定時定額投資手冊》,當時,定時定額(現多稱: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還是件「時髦」的事,現在這種投資方式早已成為全民運動,定期定額投資已是基本常識。   從我寫了第一本基金書到我進入基金業,台灣的基金市場也產生了質變與量變。《定時定額投資手冊》出版時,本土的基金公司勢力還是大過境外基金,但經過這十幾年來的洗牌,境外的基金公司勢力早已主宰了台灣的基金市場,國人投資境

外基金的金額已超過了2兆台幣,而許多本土的基金公司也一一被境外基金公司併購,過去與現在的基金規模,生態已截然不同。   這期間,我的職涯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從媒體人轉進基金業服務。過去在媒體服務時,總覺得自己對基金的認識已經夠多了,然而,到了基金界,才發現基金業的運作,還有很多「眉眉角角」,不是當記者或是一般投資大眾可以了解的,但也因此讓我更深入清楚知道基金是什麼。   也就因為到了基金業,有機會在第一線與投資人接觸,更明白了投資人心裡在想什麼,也更直接知道了大家在投資基金時有什麼樣的疑難雜症,結果我發現,雖然台灣的基金投資規模讓世界各地基金公司都想來台灣分一杯羹,基金投資人數暴

增,但投資人的觀念或是行為,卻存在著一些盲點,而這些盲點的發生,有些是出自投資人本身,有些卻是環境所造成,投資人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被誤導了。   為何被誤導?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項就是資訊的不對稱。這些年,不但基金業的變化大,媒體環境也與過去大不同。媒體上的基金資訊變多了,但卻不一定有參考價值,因為有著太多的置入性文章,如果投資人盡信這些報導的話,恐怕非投資之福。除了媒體,基金銷售人員因種種原因傳遞了偏頗的訊息,讓投資人信以為真,而做出了錯誤的投資決策。   或許是媒體與銷售機構做得過火了,於是開始有一些投資專家開始撻伐基金業,尤其是每隔幾年都會發生基金經理人藉操盤之便飽中私囊的事件,更

讓他們認為基金投資都是騙局,基金是不值得投資的工具。當然,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我都尊重。但從之前的過度信任到現在的極度不信賴,我認為,都不該是正確的投資概念。   在我的觀念裡,基金仍是最適合一般人的理財工具,只要有少少的資金就可以投入,在上財經節目當來賓,或是演講時,我常常想傳遞一個概念,產品沒好壞,只有適不適合、了不了解,還有進場時機的問題,但你必須對想投資的商品有一定的認識再行動,才是正確的投資態度,畢竟錢在自己的口袋裡,沒有人逼你一定要買那一個商品,這種話也許不中聽,但我必須講,這是事實。   一直很希望把這想法,還有在媒體與基金業的所見所聞,化成文字,告訴投資人最實用的基金投

資訊息。或許一切自有安排吧!二○一三年年初離開了基金業,休息了一段時間後,又重回了媒體,而且是想都沒想過的廣播節目主持人身分,反而因此有了舞台,與聽眾交流各種財經大小事,並且也在此時,因緣際會與財經傳訊出版社有了接觸,圓了我十年來想再寫書的願望。      就像前面所說,坊間講基金投資的書何其多,總要有些不一樣的,於是我特別在這本書裡列出台灣投資人最愛的基金,從這些基金為何受歡迎的原因來剖析基金的投資,同時也揭露一些「巷子內」的資訊供大家參考,並不是要說什麼內幕,而是希望大家在擬定基金投資策略時,有更多的資訊來輔助,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藉此書的出版,我要在此感謝幾位貴人,首先就是正

聲廣播電台董事長劉本善,給了我主持《財經早知道》節目的機會,讓我的人生有了美麗的意外,而且在周一的〈基金我最通單元〉可以繼續暢談基金大小事;另外,我要感謝的就是基金業的重量級人物,兩代的基金教母──台北101董事長宋文琪及前投信投顧公會祕書長蕭碧燕老師,從我還是菜鳥記者時,兩位就不吝給予指教,總在我需要協助時助我一臂之力,對兩位的支持,我一直銘感在心。   還有,我也想感謝幾位亦師亦友的基金權威:中廣《理財生活通》主持人:夏韻芬、投信一姐:趙靖宇以及理財作家:林奇芬,他們在我的職場生涯中,常給予我鼓勵與中肯的建議,如果過去的經營真有那麼一點點成績,他們絕對是有資格接受我的致謝。   過

了十年再出書,我想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本書的內容既有媒體人發掘問題的角度,也有基金從業人員深入觀察的心得,希望讀者看了這本書,能釐清一些似是而非的基金投資觀念,也可以更了解基金背後的一些故事, 讓基金的投資能夠無往不利,避走一些冤枉路! 第二篇 基金八步驟實戰教學 認識基金後,投資人接下來要面臨的問題就是要如何從茫茫「基」海中找到可以投資的基金。的確,在近兩千檔的國內、外基金,要選到自己要的,還真傷腦筋。 挑選基金該有的「四順」第一步:遵循投資四順順趨勢 選基金的第一步當然就是「順勢而為」,順什麼勢呢?當然 就是要順著目前大環境趨勢來挑基金。這倒不是要大家去趕流行,而是要各位懂得去抓大趨勢選市

場。舉例來說,自從高盛的報告出爐後,新興市場,特別是金磚四國,就成為全球投資市場的主流,事實上,全球的資金在之後的十年間也瘋狂地投入相關的市場,所以,如果你在二○○一年之後投資新興市場,應該可說是大獲全勝,同時間如果你選了日本基金,就欲哭無淚了。 又例如,在二○○八年九月雷曼兄弟倒店後,美國推出 QE(量化寬鬆)政策,錢又往新興市場及美國跑,如果你知道了這個趨勢,把錢放在新興市場或美國,無論是股市或是債市,同樣也是口袋「麥可麥可」,萬一你一時失策,覺得美國慢慢好了,歐洲應該也可以安然度過,想逢低買進而把錢放到了歐洲,那就是一場悲劇了。 不過,沒有永遠的多頭,也沒有永遠的空頭,新興市場走了十年的

好光景,從二○一三年開始有了明顯的轉變,金磚四國不再金光閃閃,特別是印度、巴西,國內經濟面臨通膨等問題,資金持續出走,俄羅斯政治影響了經濟,而中國也面臨經濟轉型的問題,一個個在「掉漆」。 反觀日本,悶了快廿年,因為首相安倍晉三上任後,經濟有了一百八十度轉變,民間信心也恢復了,更重要的是,日本股市像坐高鐵一樣往上飆;被歐債危機困了四年的歐洲,在二○一三年也慢慢有了元氣,股市也有了起色,同時美國股市在 QE政策見效後,頻頻創歷史新高,於是市場的「勢頭」似乎由獨領風騷十幾年的新興市場轉回到了成熟市場。

勞工退休金運用在自願性保險的規劃

為了解決投信 投 顧 公會 定期定額人數的問題,作者魏道誠 這樣論述:

近年因世界各國人口少子化、老年化等現象,造成老人經濟安全問題顯現,導致各國政府極度重視社會保險的改革。我國因人口老化速度嚴峻,對於解決老年經濟問題,更是迫在眉睫。雖然政府依照不同年代的經濟狀況,逐步循序漸進的推動各項社會保險及退休金改革,如94年推動勞工退休金新制、97年開辦國民年金、98年實施勞工保險、103年實施公教人員保險及107年實施的軍公教年改等,但似乎都趕不上人口老化速度能即時解決老年經濟安全的問題。有鑑於此,本研究除了介紹現行改革後,各職業類別的社會保險及退休金制度,說明退休領取資格條件、金額計算方式外,並以人口占比最多且經濟層面較為弱勢的勞工為主,探討退休金運用的金融商品分析

及在自願性保險的議題案例分析。其中,包含了基本的人身醫療手術住院保險、失能殘扶險及投資型保險月配息的運用等。希望民眾能了解僅依靠政府的社會保險,仍無法完全因應老年經濟安全。應趁年輕時及早規劃進行,並兼顧到極易影響家庭經濟風險的醫療及失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