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立得底片停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拍立得底片停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洪家輝寫的 給未來的極光旅人:二十年專業嚮導帶你圓極光夢 和川內倫子、BenjaminLowy、PenelopeUmbrico、陸元敏、韓磊、塔可、顧錚等的 AURA 04:i photography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馬可孛羅 和亦安工作室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電訊傳播研究所 簡妙如所指導 鍾瓅萱的 用數位玩類比─探討台灣LOMO風潮現象 (2010),提出拍立得底片停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數位世代、懷舊、體驗經濟、手感、數位經濟、免費勞動。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拍立得底片停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給未來的極光旅人:二十年專業嚮導帶你圓極光夢

為了解決拍立得底片停產的問題,作者洪家輝 這樣論述:

一生一定要看一次的極光 在浩瀚的極光前 你將落下感動的淚水   極光,一生一定要看一次的絕美之景。   作者洪家輝自1995年,首度前往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觀賞極光後,深受震撼,就此一頭栽入極光世界,搖身極光嚮導,至今每年往返費爾班克斯,追逐極光長達二十年。作為台灣最權威的極光獵人,他至今已帶團超過48次,上千人都曾在他的帶領下,在浩瀚的極光面前落下感動的淚水。   「沒有兩道極光會一模一樣」,作者為了捕捉瞬息萬變的極光,至今已累積逾一萬張以上的美照,各種顏色、形態的極光都在他驚人的毅力下,一一被捕獵入鏡。近幾年前往阿拉斯加看極光掀起風潮,書中各種實用豐富的知識,不僅滿足旅人所有

行程需求,作者更以多年實戰經驗,教你如何在嚴寒的極地夜晚中拍下最美的極光。   這本書對現代人很危險,因為會想拋下身旁一成不變的風景奔向美麗的極光;但也唯有這樣的絕景,才能讓值得追夢的靈魂甦醒。走吧走吧!第一次看極光的你,想看到更多浩瀚極光的你,就讓專業帶領你出發追極光! 本書特色   ★國內唯一極光專業嚮導二十年經驗大公開   ★破萬極光美照精選最震撼視覺饗宴   ★怎麼追極光?去哪看?怎麼拍?疑難雜症完整解析

用數位玩類比─探討台灣LOMO風潮現象

為了解決拍立得底片停產的問題,作者鍾瓅萱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台灣的LOMO風潮,以身為「數位世代」的LOMO玩家作為觀察核心,分別從數位世代的影像知覺、懷舊商品,以及創意與勞動三個角度切入,藉由觀察玩家們的投入情形與業者的行銷手法,探索數位時代中消費者所偏好的商品形式與消費面貌。 首先是影像知覺的變化,LOMO玩家試圖從去除觸覺脈絡的數位影像中找尋觸覺的還原,從類比的攝影機具、拍攝方式、影像取得與保存等過程,欲獲得數位無法達到的「真實」。最終認清真實影像已毋須爭奪,但也成為影像強迫症的俘虜,不斷在數位與類比的穿梭之間為自己留下影像紀錄。 關於LOMO的懷舊商品邏輯,則是結合了手工懷舊的類比哲學以及化為時尚生活風格的「假文藝

青年」的消費品味。一方面,玩家被DIY的手感樂趣與類比感官哲學所迷惑,浸營在手感溫度所創造的人味以及無法變造的類比感受中,但仍以數位玩類比的方式,從「擷取手感」的經驗與影像體會浪漫類比的懷舊氛圍。另一方面,假文青將過去的文藝青年轉變成催眠性新美學模式的擬像商品,試圖用文化資本的意象與懷舊風格提煉包裝,呼應時下講求手感、二手、環保的「簡單生活」美學風格,並成為業者趁勢收編的時尚商品元素。 玩家所展現的創意與勞動更顯現了數位經濟的運轉模式。玩家為發揮對於商品的深刻情感以及網路賦予玩家表演與合作的權力,他們積極發掘創意、改善文本創造出免費勞動,並將非物質報酬視為珍貴收穫。而業者卻收割玩家們的知

識與想法,將此化為商品價值。因此,這些習於處在high-tech環境中的數位世代,反被LOMO懷舊商品講求的類比、手感、DIY的”Low”所吸引,並以創意分享的方式,自願為商品變造出源源不絕(More)的玩法與意義,成為了數位時代的商品元素。

AURA 04:i photography

為了解決拍立得底片停產的問題,作者川內倫子、BenjaminLowy、PenelopeUmbrico、陸元敏、韓磊、塔可、顧錚等 這樣論述:

  i photography 。  i 是iPhone,是我,也是愛。  透過i,我們發現觀看世界的所有可能。   百年來攝影已經歷底片的誕生與告別、拍立得的發明與停產,現在它又引領我們進入另一個影像被每一個「我」所愛的時代。在《AURA 04 i photography》中,我們並不想把手機攝影視為一種新的攝影手段,但我們發現對於手段的態度與理解,經常成就了藝術家在藝術史上的地位。如同攝影評論家顧錚所舉例,無論塔柯夫斯基還是森山大道,他們拍攝出來的風格各異的拍立得照片,都是藝術家在克服了對於手段的迷思後,自由地選擇了表達手段後所達成的不可取代的貢獻。   所以在手機攝影時代,我們也許可

以對有興趣生產影像的人說:手段不分高下,觀念才見高下。   ◎川內倫子2012年最新手機日記作品  ◎用iPhone拍攝桑迪颶風登上TIME雜誌封面的報導攝影家Benjamin Lowy  ◎上海攝影大師陸元敏繼使用LOMO相機後的最新手機創作  ◎2010年連州攝影節大獎獲獎攝影家塔可的「TRIFLES 塵芥集」  ◎綜合觀念攝影與手機攝影的Penelope Umbrico  ◎中國新銳藝術家雷本本的手機私影志  等十七名日本、美國、中國攝影家的手機創作。 作者簡介 收錄攝影家:川內倫子,Benjamin Lowy,Penelope Umbrico,陸元敏,韓磊,塔可,馮立,王軼庶,王寅,沈

禕,雷本本,蔡雅妮,鄭福利,王東佳,閻洲,烏雲,何嗖嗖   川內倫子KAWAUCHI Rinko,1972年生於滋賀縣,2002年以《Utatane(□□□□)》、《花火》(LittleMore)獲第27屆木村伊兵衛攝影獎,2009年獲得美國紐約ICP的第25屆無限獎藝術部門獎,主要個展包括2005年「AILA + Cui Cui + the eyes, the ears,」(法國巴黎卡地爾美術館)、2007年「Semear」(巴西聖保羅近代美術館)、2012年「照度 天與地 讀影」(東京都攝影美術館)等。最近的著作包括已有五個國家出版的《Illuminance》(Foil)、《照度 天與地

讀影》(青幻舍)、《光與影》(私家版)等。   Benjamin Lowy是一位獲獎無數的紐約攝影家,2002年獲華盛頓大學學位後便以記錄伊拉克戰爭開始他的報導攝影生涯,他拍攝的伊拉克作品被美國圖片新聞(PDN)選為21世紀最代表的影像之一,除此之外他拍攝的蘇丹、阿富汗的紀實作品也被泰德美術館、舊金山現代美術館等展出且收藏。2011年他的〈Iraq | Perspectives〉獲William Eggleston選為杜克大學紀實研究攝影獎項得主,2012年獲紐約國際攝影中心ICP的報導攝影無限獎。他並開始以手機拍攝報導作品,他以iPhone捕捉桑迪颶風肆虐的作品被時代雜誌Time用作該期封面

。   Penelope Umbrico是一位關注於圖像的攝影家,她於加拿大安大略藝術大學畢業後,於紐約SVA拿到藝術碩士學位。2006年她拍下在Flickr網站搜尋黃昏一詞得到的5萬多張照片中的太陽部分,並以柯達相紙沖洗出來組成《Suns from Flickr》,2009年平遙攝影節曾展出這件作品。Penelope Umbrico的作品向來交織數位與類比的要素與程序,她認為在這個時代所有攝影都是去脈絡化的,2012年她參加Aperture六十週年紀念群展「Aperture Remix」發表的〈動山(1850-2012) Moving Mountains(1850-2012)〉便是最好的例子

。   塔可,出生於中國青島,就讀中央美術學院、羅徹斯特理工學院攝影系後轉讀紐約藝術學校聯盟,現工作居住於紐約。他平常使用Alpa 12TC相機,對攝影的自我格言是「攝影是“0”」,他有時晝伏夜出用手機拍攝天地將沈睡的「TRIFLES 塵芥集」。他的《詩河山考》獲2010年連州攝影節大獎,2013年出版同名攝影集,為極受關注的中國年輕攝影家。   顧錚,1959年生於上海,攝影評論家、策展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日本大阪府立大學博士。曾參加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亞洲攝影雙年展等大型展覽的策展工作,著有《世界攝影史》、《現代性的第六張面孔:當代視覺文化研究》、《中國攝影新銳》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