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燈座多少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換燈座多少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謝宗榮寫的 圖解台灣廟會文化事典:廟會實境╳角色轉換╳進香遶境╳祈福拜拜 和閔昱的 商學:重新定義產品與顧客價值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化妝台燈光搭配,這樣做超好用! - 100室內設計也說明:若不想換掉原本化妝鏡,也可購買補光燈條來自行安裝,而用在化妝鏡的燈光應選擇約4000K的暖白燈泡,這樣的色溫與自然光源最接近,是化妝鏡最佳光源。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晨星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最後網站實用文:水電師傅換電燈開闢多少錢 - luce有用則補充:零件-網購價, 材料含安裝工資. 2020. 瓷芯引掛燈座, 77, 350. 2018.一開關蓋板組, 45, 150. 2018.二開關蓋板組, 65. 150. 2018.中一電工JY-8001. 直排通風扇.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換燈座多少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台灣廟會文化事典:廟會實境╳角色轉換╳進香遶境╳祈福拜拜

為了解決換燈座多少錢的問題,作者謝宗榮 這樣論述:

  以廟宇為中心進行的廟會,堪稱另類的「台味嘉年華會」,舉凡廟會期間舉行的宗教儀式及遶境出巡活動,各社區都會組成或聘請藝陣遊行,如同與神明一起巡邏,除有消災祈福的意旨外,亦有除煞鎮定、安撫人心、藝文娛樂功能的作用,同時也是台灣庶民文化的精彩縮影。   本書針對台灣廟會實境中光彩奪目且變化萬千的內容,以圖解紀錄常民參與的祭拜、迎神、儀式等廟會儀式與活動,彷彿跟著廟會去巡遊,提供讀者進一步理解廟會文化的脈絡,且一次看懂廟會大拜拜、逗熱鬧的超強文化特色,及其獨特的台灣生命力。 本書特色   1.過去台灣常民的表演藝術多在廟口進行,如傳統戲曲南北管、民俗藝陣或民俗曲藝唸歌、講古、雜耍等,相當於現

代的街頭藝人,廟口也成了實實在在的地方演藝中心。又因為人口聚集帶動經濟,自然也使附近成為商業黃金地段。 台灣民間一般慣俗在神誕、廟會時期都會舉行宗教儀式以及遶境出巡儀式,這些活動並與消災祈福的民間習俗融合在一起,堪稱為傳統村落的「嘉年華會」,更衍伸為吸引眾多觀光客的著名民俗活動。因此,觀察傳統的神誕、廟會、陣頭、習俗等廟會活動,當可瞭解傳統民間社會的宗教信仰意涵與民俗文化中豐沛的生命力。   2.以廟宇為中心所進行的廟會,更是一種常民參與的公共性民間信仰的活動,各社區廟宇、行業都會組成或聘請藝陣遊行,如同與神明一起巡邏,有除煞鎮定、安撫人心的作用,除了具有藝術、娛樂功能之外,也是台灣文化的精

彩縮影之一。   3.台灣廟會的文化十足的奪目且變化萬千,以圖解紀錄動態的祭拜、迎神、儀式等廟會儀式與活動就越顯重要,除了可深入理解廟會文化的脈絡,並可彰顯獨特的台灣生命力文化特色。 作者簡介 謝宗榮   ◆出生於南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助理、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傳統工藝系、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現職: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主持人,新北市、桃園縣、雲林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從事臺灣漢人民俗藝術、民間信仰、道教文化研究多年。   ◆著有《神像與信仰》(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03)、《臺灣傳統

宗教文化》(晨星出版,2003)、《臺灣傳統宗教藝術》(晨星出版,2003)、《臺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博揚文化,2003)、《臺灣的王爺廟》(遠足文化,2005)、《臺灣的廟會文化與信仰變遷》(博揚文化,2005)、《土城祀義塚・擺接慶中元—土城大墓公沿革與2012中元祭典》(新北市政府,2013)、《臺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博揚文化,2014)、《臺灣的民俗信仰與文化資產》(博揚文化,2015)、《圖解台灣民俗工藝》(晨星出版,2016)、新版《圖解台灣傳統宗教文化》(晨星出版,2018)等書。   自序:台味嘉年華會 緒論:台灣廟會活動的文化脈絡 ■廟會的起源:祭祀天神、人

鬼、地祇、物魅等活動 ■台灣民間信仰發展與廟會型態的變遷 台灣廟會的類型、結構與功能 ■台灣廟會的類型: ‧以舉行的時間區分:定期性與不定期性。 ‧以舉行的性質區分:神誕、節慶、祭典。 ‧以舉行的形式區分:祭拜、迎神、儀式。 ‧以廟會的名稱區分:神明生、進香、繞境、出巡、暗訪、獻禮、法會、醮典等。 ■廟會的結構:從核心的神祇、祭儀,到外圍的演藝、廟市活動。 ■廟會的功能:信仰的、族群的、社會的、經濟的、娛樂的。 廟會祭典儀式中的人物 ■道士:多由世代相惜或拜師學藝,從事道教儀式活動,如醮典儀式、神誕祭禮、安太歲誦經祭拜等。 ‧台灣道士的主要派別與分布 ■法師:對佛教出家僧眾的尊稱,也見於道

士的法職稱呼,台灣民間信仰中也稱呼為信眾進行「制改」、「收驚」的法派神職人員為法師或法官。 ‧說法的法師與行法的法師 ■乩身:台灣又稱「童乩」、「乩士」,可分文乩與武乩,藉由降筆或開口方式,以作為神明或鬼魂跟人之間的媒介,藉以傳達神鬼旨意而解決個人難題。 仙姑(通靈人)與乩童、桌頭 ■禮生:儒教祭儀的司儀角色,其工作從準備祭品、唱儀節、讀祝文等之執行。 ‧祝官與祭司 廟會祭典儀式中的法器與服飾 ■道教法器:常見如令牌、帝鐘、法印、淨水缽、龍角、七星劍、師刀、法尺、法索等。 ■佛教法器:木魚、銅磬、法鈴、鐃鈸、鐺子、引磬、淨水缽、金剛杵、念珠等。 ■乩童法器:刺球、釘棍、鯊魚劍、月斧等。 ■宗

教服飾:道教服飾、佛教服飾、乩童服飾、禮生(鸞生)服飾。 廟會祭典儀式中的祭具與供品 ■祀具:主要有供具、卜具與出巡用具等三大類。 ■卜具:筊筶、籤筒等。 ■出巡用具:神轎、儀仗、法船等。 ■供品:香、燈、茶、酒、果、飯等,是民間祀神祈福的重要供品。 ■紙錢:是台灣民間信仰習俗中非常重要的祈具,具有通行買路及支付基本生活費用等功能。 跟著神明去巡遊 ■進香:信眾跟隨神明到祖廟或大廟乞求香火的活動,藉以獲得更多的靈力。進香的行列主要以神明鑾駕和護衛香火的各式隊伍為主,如儀仗隊、繡旗隊、前鋒隊、報馬仔等。 媽祖進香觀察:台灣三大媽祖盛會 ■遶境、出巡:指神明外出巡遶「轄境」的行為,是民間所稱的

迎神賽會。在廟會活動中,常有許多迎神遶境與陣頭、演戲等表演活動,以達到娛神、娛人的目的。 ‧跟著城隍爺去遶境 ■暗訪:暗訪又稱夜巡,是指神明的夜間出巡的民俗活動,如新莊大眾爺暗訪等。 ‧跟著艋舺青山王暗訪 ■過爐:主要由送爐、迎爐、安座等儀式為核心。 ■過火: 台灣民間十分普遍的潔淨除穢儀式。 ■安營、調營、犒軍:安營即「安五營」,是安奉一種具有辟邪與守護廟境信仰功能的「外五營」儀式活動。 敬天祭神來祈福 ■醮典:為傳統道教的主要儀式祭典,是指民間為了許願祈神或還願酬神,設置道場並聘請道士所主持的一種道教儀式。 ‧台灣常見的醮典類型與規格 ■法會:目的可區分為祈福、超度、禳災等,名稱主要有祝

壽法會、禮斗法會、超度法會、水陸法會等,皆台灣常見法會。 ‧禮斗「斗燈」的內容與意義 ■三獻禮:禮儀中主要以奉獻供品為表徵,民間稱為「獻禮」,其中以三獻禮最為常見。 ‧祭、奠與釋奠 救濟施食「好兄弟」 ■中元信仰與普度習俗的起源:鬼魂信仰與儒家祭厲傳統、道教三元信仰與齋儀傳統、佛教盂蘭盆信仰與超薦傳統。 ■台灣的普度習俗與類型:公普和私普。 ■台灣的普渡祭典行事:豎燈篙、放水燈、敬謝三界、誦經拜懺、牽[車藏]、普施化食等。 ‧為什麼要搶孤? 送瘟出境求平安 ■台灣的王爺信仰:民間神話傳說中的王爺公,人們或尊稱為千歲爺,是具有驅除瘟疫、保境安民職能的守護神。 ■台灣的王船文化:在台灣眾多祭祀王

爺的廟會祭典當中,「送王船」儀式者最受矚目,一般民間多通稱為「王船祭典」或「燒王船」。 ■東港迎王與西港香:在盛行「送王船」地區的王船祭典中,一般公認較為著名而具有代表性者,以屏東東港的「迎王平安祭典」與台南西港的「王醮刈香祭典」。 ‧東港平安祭典VS西港王醮刈香 ■台灣其他各地的迎王與送王 常民小人物的真心願 ■安太歲:道壇或寺廟每年年初多有為善信「安太歲」之俗,在新供奉的值年太歲的牌位前誦經懺以為信眾消災解厄。 ‧太歲哪裡來? ■乞龜:龜是長壽的象徵之一,民間在敬神、婚禮、祝壽等喜慶時都喜歡用龜做造型,經常成為向神明乞願、還願的重要表徵。 乞龜是就信徒供奉或還願的龜食,向神明許願乞求並加

倍還願的過程。 ‧壽龜、平安龜、金錢龜 ■點光明燈:個人性的祈福行為,多配合年節舉行,點光明燈集中於新年期間。 ‧民俗信仰中的燈 ■制解、補運:改運的一種方式,為民間盛行的把霉運不順、家運不濟解除改變運勢的一種術法。 ‧十二生肖流年關煞 ■扶鸞、降乩:民間巫術信仰之一種, 特別是存在於私廟、私壇等供人求神問卜、求符作法的非公眾性祭祀場所。 ■補財庫、求姻緣、祈考運 廟會演藝、陣頭活動 ■戲曲:戲劇與曲藝兩種表演藝術的合稱。 ■文陣(小戲、音樂陣頭): 一般有音樂性陣頭與戲劇性陣頭兩類。 ■武陣: 常見有舞獅、舞龍與宋江陣等三大類型。 ■趣味性陣頭、歌舞:有逗趣性質的表演團體。 ■宗教性陣頭:

要有官將團與神將(偶)團兩大類型。 ‧家將、官將首與八將 ■藝閣: 通常由人裝扮作成組的故事人物等,呈現裝置於車上參加綵街行列。 ‧曾文溪與百足真人 ■香陣、還願:參加進香隊伍陣頭的通稱。 ‧香燈腳、服勞役、扮犯 ■當代新興陣頭:主要有電子琴花車、鋼管吉普車、辣妹熱舞、民族舞蹈、國樂團、特技雜耍等。 結語:一心誠敬的社會活動 參考書目 作者序 台味嘉年華會   台灣人愛熱鬧,湊熱鬧、看熱鬧經常是大多數人的生活重心之一,而以迎奉神明為主的迎熱鬧,也就是通稱的廟會,也成為相當普遍的集體人群信仰活動。以迎神為主的廟會活動,除了表現民間信仰的重要精神之外,所呈現出的熱鬧氣氛更是台灣十分特殊的

社會現象。廟會、夜市與選舉也並列成為台灣晚近三大熱鬧現象。台灣的廟會活動蓬勃興盛,內容豐富,類型多元,除了是台灣人的傳統休閒活動以及文化學者研究、觀察的對象之外,許多深具地方特色的廟會活動,也被中央文化部或各縣市文化局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由於這些廟會具有豐厚的文化價值,因此坊間也不乏以廟會為主題的出版品,只是這些出版品不論是影像的或是書面的, 大多數都是以單一的廟會活動(如某某祭典)或是特定主題(如中元祭典)居多,少數則有含括一個地區內的數項廟會活動者,或是列舉各類型祭典儀式者,但是以廟會為主題而就各個面向做整體性介紹者,迄今仍是十分罕見。   筆者過去也曾經撰擬多篇以廟會文化為內容的文稿,

也曾出版與廟會文化相關的專著,但大都是以論文或專題報導的方式寫就, 或發表於研討會,或刊載於期刊。而這冊《圖解台灣廟會文化事典》的內容,則是在信仰文化的架構下,就廟會各個主要面向,逐一編撰而成,不同於以往將數篇論文集結而成的型態。首先,筆者在第一章〈緒論〉中概略說明台灣廟會的文化脈絡,第二章則解析台灣廟會的類型與功能。其次在第三章與第四、五章中,分別介紹廟會中所見的人與物。接下來的第六章到第十一章,筆者用了超過半數的篇幅,分別介紹台灣常見的廟會類型,包括人們較為熟悉的進香、遶境、法會、醮典等,與深具台灣本土特色的普度賑濟、送瘟禳災, 還有就是一些習俗性法事如安太歲、乞龜、制解、扶乩、求財、求姻

緣與祈考運等,以及一般人對於廟會最主要的印象—戲曲與陣頭。最後在〈結語〉一章中,簡略說明舉行廟會的主要精神與內涵。   筆者深知台灣的廟會其內容相當豐富而多元,光是某一項大型廟會活動,如東港平安祭典、西港刈香醮典等,就足以編撰成一部十分具「份量」的專著,而想要在二、三百頁的篇幅中囊括如此多樣化的內容,其結果是所有的項目都難免落入抓襟見肘的狀況。如何能精要的說明廟會文化的各個面向?又必須全面性關照到廟會的各項內容,這正是本書在撰寫時最大的挑戰。作為一冊廟會文化的「入門」讀本,筆者想要呈現在讀者面前的不僅是「看熱鬧」式的印象,也希望能在這不算大的篇幅中,讓讀者也能有「看門道」的收穫。   人類

學者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理論—「文化變遷」,意思是說所有人類的文化現象都是會隨著時間、環境的不同而產生變化,這種變遷若非來自外力的強力干預,如1950 年代官方推行的「改善民俗、統一祭典」,都是應該被尊重的自然變化,生活、民俗與宗教都是如此,廟會文化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當代我們在廟會活動中所見所聞或許已和二、三十年前有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形之於外的各種供品、祀具,甚至是祭祀進行的方式。文化變遷既然是無可避免的趨勢,當我們在觀察當代廟會文化時,也就無須過度執著於一些外在現象或行為的改變,而是應該省察廟會內在的精神與義理是否能一本初衷?台灣北部地區拜三界的紙糊燈座中印有一句話— 「一心誠敬」,這應該才是我

們在敬神、祭祖或觀察廟會活動時所要秉持的心態!   台灣的廟會文化豐富多元,除了因應節令、神明聖誕而舉行的信仰活動之外,又有許多不定時舉行的祭祀活動,再加上同一主題的廟會活動在不同的區域也都有其各自的特色,即便是個人窮其一生也無法全部加以「閱覽」一遍,更何況是生命中短短的三十年? 生命有限而知識無限,想要用人生有限的精力來追尋浩瀚無限的文化內涵,這不正是莊子所說的「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就一個已進入耳順之齡的人來說,髮蒼蒼、視茫茫、齒牙動搖已經是既成的現實,今後恐怕也難以再效法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了。   感謝晨星出版公司執行主編文青兄的敦促並參與本書的企劃, 第

六章到第十章的標題其實是出自他的手筆。而這本「為成書而撰稿」的著作,其實在一年前就應該準備付梓了,只是一年多來筆者因突遭家庭變故而無法專心寫作,甚至曾幾度想要放棄。所幸內子李秀娥女士在這段時間幫忙擔起較多無法避免的生活雜務,讓筆者在奔波之餘還能勉力完成書稿。   在邁入生命中第二個「甲子輪」之後,筆者即便對於探索傳統宗教、民俗文化的熱情仍不減,但體力與精神已無法像一、二十年前那般的「馳騁」了,因此以這本書作為筆者人生中第二個本命年的紀念也別具意義。而這一冊作為企圖囊括所有台灣廟會文化各個面向內容的「通識」讀本,在個人有限的時間、精力之下,難免會有許多遺珠之憾,這一點還是希望讀者能夠體諒。

  最後,筆者還是要一貫性的在序文中許願:祈願慈悲的眾神庇佑居住在這個美麗寶島上的萬千良善子民! 2020年歲次庚子立夏 常民小人物的真心願以寺廟為主的相關活動中,除了前述的神明生、進香、遶境、出巡、暗訪,以及典型的宗教儀式如醮典、法會之外,也常有許多規模較小、形式不一的習俗活動,常與民間習俗融合在一起。這些習俗常見的有安太歲、點光明燈、乞龜、制解補運、扶鸞,甚至是晚近十分熱門的補財庫、求姻緣、祈考運等,也在大型的慶典活動之外,更為貼近與滿足一般人消災祈福的心願。■安太歲寺廟或神壇每年年初多有為善信「安太歲」之俗,在新供奉的值年太歲的牌位前誦經懺以為信眾消災解厄。近年有些廟則仿照北京白雲觀

而建有「太歲殿」,供奉斗姆及六十甲子太歲星君。古代中國使用干(十干)支(十二支)紀年法,從甲子到癸亥,六十年為一周,即所謂「六十甲子」。每人出生時即以所屬干支為本命年, 漢代以來又有十二生肖的屬相配合,六十年剛好有五組。如果該年值年太歲與自己所屬的干支相同,或是相隔六年者,通稱為「犯太歲」。前者為「坐太歲」,或稱「年沖」,後者為「沖太歲」或稱「正沖」。俗諺有「太歲當頭座,無喜必有禍」之說,為了避免沖犯而招致不利,年初時就要在所沖犯的值年太歲前,請道士代為誦經祭拜,以求消災祈福。每一位太歲星君都有其名諱、形象及服色,在年初逛廟會時, 民眾縱使不安太歲,也會到本命所屬的太歲前祭拜,故「安太歲」成為

民間的新春習俗。信眾若是未到寺廟安奉太歲者,也可在住家公媽廳的左側神案上每年固定安奉,一般在陰曆正月初九天公生或正月十五上元節時安奉太歲,而在陰曆十二月廿四日送神時恭送當年太歲。 ‧太歲哪裡來?在傳統漢人社會的星辰信仰中,除了日、月之外,就是與生命最貼近的木、火、土、金、水等五星,其中以木星的體積最大,古人認為它對命運的影響也最大,後來也用木星來紀年,稱為「歲星」。由於木星約十二年繞太陽運行一週,古人就依照木星每年在黃道的角度不同,將週天劃分為十二段,每段以一地支加以對應,形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漢代以後又以十二種動物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與之相應,稱為十二生肖。

商學:重新定義產品與顧客價值

為了解決換燈座多少錢的問題,作者閔昱 這樣論述:

本書從顧客理論、組織理論兩個方面,以認知心理學角度分析商業組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商學理論中的首要理論為顧客理論,顧客(價值)決定組織。在商學理論中,顧客理論是研究企業的宗旨和產品,以及如何讓顧客接受自己產品的理論。商學的組織理論是研究為實現持續創造更優顧客價值這個目標或宗旨,企業員工行為規律的理論。組織理論是以顧客理論發現的企業宗旨為前提來研究員工行為規律的。 閔昱,曾在海馬汽車、長城機電集團等數家大型企業擔任中高層職務近20年後,於2001年進入管理諮詢行業,成為北大縱橫管理諮詢集團合夥人(其間任職副總兼北京事業部總經理)。 2008年,開始專職從事管理理論的研究,歷經

10年專一寫作《商學》。 前言 第一章 眼見為實嗎 001 天文學證實,太陽不管是在中午還是晚上大小都是一樣的;而人的經驗證實,晚上的太陽 比中午大。到底誰是對的?多少年的爭論誰也沒有說服誰。讀了本章,你會發現,兩種說法都對。因為,它們針對的是不同的適用範圍:前者的適用範圍是“實在世 界”,後者的適用範圍是“實人世界”。有了這兩個世界的劃分,這個困惑學術界多年的問題可能會迎刃而解。 實人世界與實在世界 006 “實人實”和“實在實” 018 實人科學和實在科學 025 本章小結031 第二章 從自私談起 034 企 業在行銷的時候通過誇大其詞把產品銷售給顧客,一旦付款完畢後

產品出現問題,就用種種藉口不履行售後承諾。這時,常常會出現兩種聲音:一種體諒地認為企業 的這種行為也正常,因為企業總是要掙錢的;另一種認為不能接受,企業應該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損害顧客的利益。用更普遍的語言表述就是:一種說自私是正常的, 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另一種說自私是不道德的,人不應該自私。面對爭論,你會發現,他們說的好像都對,又都不對。這種矛盾從何而來?本章通過引入本私和易私 等概念與命題,簡潔地解釋這種矛盾。 自私的博弈 035 本私、自私和易私 045 本私命題 054 本章小結066 第三章 產品新理念 069 近 期“體驗”和“場景”這些名詞很火,但當你讀完論述它們的一系列大部頭著作時

,你會發現所讀的僅僅是一些現象級的解釋。這些名詞僅僅是針對現有管理理論不 能解釋問題的初級嘗試,都沒有達至事物的本質。實際上,體驗和場景僅僅是產品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或產品的一部分組成。現在,你只需要理解僅有34個字的產品 新定義,就能清晰知道其本質。 產品的本質 070 製品屬於供方,產品屬於顧客 092 從應用角度分類產品 097 從構成看產品 103 產品新理念的幾個應用方向 107 本章小結120 第四章 商學核心:顧客價值 123 如果非要評出商學理論最重要的概念是什麼,那一定是顧客價值。它像一根紅線串聯起整個商學理論。 學 過行銷學的讀者都知道萊維特的引用名言:“他們想要的不是四分之一

英寸粗的鑽頭,他們想要的是四分之一英寸大的孔。”也應該知道其著名文章《行銷短視症》 的解讀對美國多個行業產生的巨大影響。但是,這種解讀只觸及了“孔”所蘊含的表層現象,在實踐中並不成功。究竟為什麼?本章為你揭開謎底。 先談談顧客 124 顧客價值屬於產品效用 132 顧客價值分類的三個視角 144 顧客體驗是產品與顧客價值的集合 183 本章小結186 第五章 企業存續定理 190 “關 於企業的目的,只有一個正確而有效的定義:‘創造顧客’。”這個觀點應該是德魯克對管理理論的最大貢獻。此觀點振聾發聵,但這個觀點只是發現了問題,並沒 有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還需要告訴我們:如何創造顧客?而德魯克提出的

“行銷和創新”路徑並不被認可。應該說,德魯克關於企業目的的觀點屬於其通過直覺和洞 察力給出的假設,還缺少嚴密的推理和證明,所以只具有方向性的意義,並不是真正的企業目的。本章從基本的命題和公理出發,推理出真正的企業存在的目的,以 解決這個重大難題。 如何創造顧客 192 真正的企業目的到底是什麼 196 定理的適用條件分析 202 本章小結205 第六章 顧客價值分析與應用 207 如 何規劃出有競值力並馳騁於市場的產品,永遠是企業的第一要務。本章總結出幾個優美簡潔的命題以及一個分析架構,可以為解決這個“千古難題”建立理論框架。 當然,除了這些分析工具,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超越對手的“洞察力”。本章

,我帶你一步步撥開迷霧,掌握有優勢的產品規劃方法。 顧客價值命題 208 打造動態競值力 218 是創值而不是創新 253 在演化而不在戰略 256 本章小結260 後記 關於“商學”的對話 265 參考文獻 273 約伯斯發佈iPhone,石破天驚!大家突然發現一款iPhone產品原來不僅可以拿來通信,而且還可以這麼炫美,這麼讓人愛不釋手,這麼讓人有尖叫的體驗。約伯斯將自己定位為產品經理後,產品經理竟然比CEO更風光,使得產品經理成了許多大咖趨之若鶩的追求。微信的張小龍、QQ的馬化騰、360的周鴻禕以及小米的雷軍都不厭其煩地在各種場合突出自己產品經理的身份。自己或合夥人能

成為像約伯斯、張小龍一樣的產品經理陡然成為幾乎所有企業家豔羨的夢想。 然而,怎樣才能成為好的產品經理,卻無人能夠回答。傳統管理理論中的產品理念脫離現實太遠,不用考慮;現實中,大家勉強可以依託的無非是對“顧客體驗”四個字的自我解讀以及一些經驗感悟而已。 體驗能成為熱門概念,除沾了約伯斯的光之外,也與熱門的互聯網相關行業產品經理的成功光環密切相關。但體驗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它與產品有什麼關聯,並沒有人能說清楚。另外,顧客體驗好像僅僅與互聯網相關行業有關,而占絕大多數的傳統產品企業,卻陷入了不知如何面對的焦慮中。 經過不懈努力,本書嘗試提出了可以涵蓋互聯網行業以及傳統行業等所有行業的共同產品(顧

客)理論,希望能為產品經理提供説明。 本書首次提出:產品的本質是一種“感知”,而不是傳統理解的那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產品不是一個靜止的事物,而是一個從選擇、購買到使用至最後處置等實現需求的完整“過程”。 初次聽到這個理念,著實讓人有摸不著頭腦的感覺,但如果我問:我們購買霓虹燈,購買的是那個有燈管、燈座的實物還是那個動感的畫面?你一定會說,當然是那個動感的畫面,因為那個燈管如果不能營造出動感的畫面,你肯定不願掏錢。 再比如,當我們走進北京著名的大董烤鴨店,吃著入口即化、泛著令人垂涎欲滴、焦糖色的、能瞬間俘虜味蕾的烤鴨片時,我們購買的又是什麼?難道不是一種味覺、嗅覺和視覺的盛宴嗎?不是才

怪!換一個角度說,除了這一系列感知覺,我們還購買了任何其他東西嗎?答案當然是沒有,我們購買的只是這些感知。至此,你是不是有一點點理解了:我們購買的產品,其本質就是一種“感知”? 如果你還認為霓虹燈和餐飲產品並不是我們常見的典型傳統產品,那就再看看最具傳統特徵的汽車產品。現有管理理論認為汽車產品就是那個看得見、摸得著的車輛;而商學的產品理念則認為那個看得見、摸得著的車輛僅僅是人們對車輛外形、內飾和顏色的視知覺與觸知覺。 很多顧客在選車、購車時總喜歡用力甩門,其目的就是想通過關門時聲音是否厚重來判斷車體的工藝和品質。為此,有一個豪華車廠家為了讓關門的聲音聽起來厚重,就撥了一大筆經費並成立專門的

研究小組來攻關。所以,關門的聲音肯定是汽車產品的一部分,不然就無法解釋顧客的這種行為。   還有,一些顧客為了自己喜歡的外觀或內飾顏色,寧願等上幾個月,這也充分說明人們看到的不同顏色(視知覺)作為產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意義。喜歡跑車的顧客,為了起步時節省哪怕一秒的百公里加速時間以及瞬間的推背感,願意多掏兩倍的價錢。不管是駕車移動時的運動知覺或視知覺變化,還是啟動或刹車時視知覺、運動知覺、觸知覺等變化,對于顧客來說,也僅僅就是這些變化給他們帶來了意義或價值。顧客除了在這個過程中的一系列體驗感知外,並沒有帶走或留下什麼。那個看得見、摸得著的車輛,如果沒有這系列變化著的感知又有什麼意義?所謂的汽車產

品,除了這些感知還能有什麼? 感知也稱知覺,它們是同義詞,屬於心理學的基礎概念。傳統概念認為,感知是一個難以把握的東西,上一刻的感知和下一刻的感知都不會相同,用這種不斷變化、難以把握的東西作為整個理論的基礎,讀者一時還難以接受。但隨著本書對產品在實踐中各種應用場景的展開分析,讀者就會漸漸理解了。 再來說說很多產品經理一直推崇的“體驗”。 有關體驗研究的核心人物,是《體驗經濟》一書的作者B.約瑟夫·派恩,但他僅僅把體驗作為產品和服務之外的又一市場提供物來看待,而不是把其作為產品的一部分來看待。他定義的“體驗”是“使每個人以個性化的方式參與其中的事件”。體驗注重的是人們個性化的、帶有情感感受

的經歷,比如攀岩、旅遊、玩遊戲、遊曆主題公園等體驗。 可以看出,體驗的主要部分也是一種“感知”,是一種能夠激發人們個性化情感的感知。換句話說,體驗應該包括兩部分:感知,以及這些感知所激發的個性化情感感受。前者屬於我們所說的“產品”範疇,後者也屬於本書要重點討論的“顧客價值”範疇。 本書的商學理論對體驗、產品以及顧客價值等概念進行了區分和明確定義,解決了困惑實踐界和理論界的諸多難題。 產品的本質是一種感知,這不僅適用於互聯網行業產品,也適用于傳統產品等所有產品。這種發現可以減輕傳統行業企業家對所謂“互聯網思維”的不解和焦慮。也就是說,互聯網產品和傳統產品在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顧客的一

種感知而已。這使得傳統行業的企業家也同樣可以通過對顧客感知的理解而重新設計自己的產品,以此趕超所謂的互聯網產品。 顧客價值是本書繼產品之後另一個重點研究的核心概念,其地位就像一根能串聯起整個商學理論的紅線。 現如今,不管是企業界還是學術界,幾乎異口同聲地都認為“顧客價值”有著無與倫比的重要地位。但理論界一直沒有給出有認同度的“顧客價值”定義,國內外學者前赴後繼,要麼不得不中途放棄,要麼就還在迷宮中找方向。無奈之下,企業界只能根據自己的感悟來理解“顧客價值”的含義。 之所以難度大,主要是因為這個概念是整個顧客理論的核心。一旦把“顧客價值”概念弄清楚了,實際上就可以以此建立起完整的顧客理論。

所以,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概念的厘清;實際上,這是一個完整理論體系的建立。 最早啟迪我們思考的是美國著名行銷學大師希歐多爾·萊維特。萊維特曾經有一句著名的引用:“他們想要的不是四分之一英寸粗的鑽頭,他們想要的是四分之一英寸大的孔。”不知道其他人對這句話的印象是怎樣的,反正我是先被這句話震撼了,才知道萊維特這個人,然後開始讀他的文章。 這句名言簡單明瞭卻寓意深刻,萊維特對此名言的解讀影響了整整一代企業家。萊維特認為,鑽頭是業務或產品,而孔才是顧客要買的。這個判斷很準確。但他把顧客要買的“孔”解讀為“行業”,則只看到了“孔”所蘊含的表層現象,並未觸及“孔”的本質內涵。他認為,應該把企業定位于顧

客導向的“行業”而不是產品導向的業務或產品,也就是說,要從產品導向轉向顧客導向,這樣企業才會長盛不衰。這種解讀雖然風靡一時,並引導當時許多企業運用在自己的企業定位中,但是這種解讀在後來的企業實踐中並不成功。 萊維特在其著名文章《行銷短視症》中分析說:“狹隘地定義一個行業、一項產品,或者一系列技術,從而必然導致早衰。”他認為,石油生產商如果不把自己定義為能源業就會衰敗;好萊塢幾乎被電視全殲,是因為好萊塢只是把自己定義為電影業而不是娛樂業;鐵路運輸停止增長,是因為鐵路公司認為“自己從事的是鐵路業務而不是運輸業務”。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萊維特對馬鞭生產商的建議:“馬鞭產業是一個非常恰當的案例。無論對

產品做出多大的改進,都不可能避免它被判死刑。但如果這個產業把自己定義為運輸業而非馬鞭製造業,它也許能生存下來。” 萊維特認為:馬鞭和鐵路是業務(產品),業務可能被替代,但運輸行業是顧客需要的,不會消亡和被替代;石油是業務,業務可能被替代,但能源行業是顧客需要的;電影是業務,業務可能被替代,但娛樂行業是顧客需要的。應該說,這種分析比只盯著具體產品有了較大的進步,但並沒有發現顧客需求的本質到底是什麼。行業雖比產品更加接近顧客需求,但行業並不是顧客需求的本質內核,顧客價值才是顧客需求的本質內核。雖然萊維特的建議對企業來說比較好理解,但也容易讓企業誤入理解和實踐的歧途。 萊維特的巨大貢獻在於,指出

了顧客購買的並不是產品而是其他東西。儘管他對這個其他東西的解讀(認為是行業)僅觸及現象,但當時能做出這種區分是相當大的進步,因為之前的人們認為顧客想要購買的就是產品本身。 站在巨人的肩上,商學對萊維特引用名言的解讀是:鑽頭是產品,孔是顧客價值。也就是說,這個其他東西就是顧客價值。當然,準確地說鑽頭僅是完整產品的核心組成,孔是顧客需要的功能性價值。這個價值可以用電鑽(萊維特所說的鑽頭)這個產品來實現,也可以用能夠打孔的其他產品來實現。 產品可以有多種,但顧客價值卻是穩定的,是變中不變的本質東西。由於我不能一下說清楚,想進一步瞭解顧客價值豐富內涵的讀者請閱讀本書。 這裡還有一個很關鍵的發現:

顧客價值與產品密切相關,任何一方都不能獨立呈現。所以,要想成為好的產品經理還必須掌握顧客價值的內涵和意義。在理念上要求以顧客導向替代產品導向,容易致使產品與顧客的對立和分離。我認為,產品與顧客價值無法分離,是相伴出現的,一方出現另一方也必然出現。理論界前輩之所以不能突破“顧客價值”這個概念,可能與沒有首先厘清“產品”這個概念有關。因為產品的多變性及其本質屬於難以想像的“感知”,要是不能首先揭示產品的本質,就難以發現顧客價值的真正本質。 商學包括兩個部分:顧客理論和組織理論。本書屬於顧客理論部分。商學是基於現有管理理論的危機而嘗試新建立的替代學科,是能夠覆蓋現有企業管理理論範式的新理論範式。

顧客理論研究企業與顧客的關係及其規律,眼睛從內向外看;組織理論研究企業內部的協同、效率及其規律,眼睛從外向內看。組織理論所謂的從外向內看,是說組織必須以外部的顧客價值為組織的宗旨或目的,並以此宗旨來協同組織的效率。不指向組織宗旨的效率則是負效率,只能起負作用。所以組織理論在向內看之前必須先向外看,是由外到內的順序。 顧客理論是由產品與顧客價值以及它們之間關係的命題成就的完整理論體系。單獨的顧客價值或單獨的產品概念都不能形成指導產品經理的顧客理論體系,這其中貫穿始終的紅線或核心是顧客價值。 本書第一和第二章是不僅適用于商學,也適用於其他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內容涉及實在世界與實人世界的劃分,

以及本私命題。由於這兩章涉及較多的基礎理論知識,企業界的讀者可以在開始的時候先流覽這兩章,讀讀這兩章的小結,然後從第三章開始閱讀,之後再回頭仔細閱讀前兩章,第三章及以後的內容將與企業家最關切的現實難題層層相關。 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別論述顧客理論的兩個核心概念:產品與顧客價值。關於這兩個概念的定義,我將盡力以準確、無任何歧義的標準對其中的每一個字詞進行詳細論述。 第五章和第六章用一個定理和兩個命題的方式來界定產品與顧客價值之間的關係。就像經典力學一樣,僅僅有“力”“品質”和“加速度”等概念,還無法解釋力學現象,必須有這幾個概念之間關係的牛頓定律才能解釋力學現象。這裡的一個定理就是:企業的存續定

理。兩個命題就是:顧客價值命題和分析命題。其中,“3+1”分析框架是配合分析命題的框架。 大量的論述只是為了幫助讀者“理解”概念和命題,最後需要牢記的僅僅只有幾個簡潔的概念和命題。越簡單的命題越有利於讀者靈活運用于實踐。 本書的主要讀者對象為企業中高層管理者、產品經理以及高校商學院的老師和學生。雖然本書具有較強的理論特徵,但由於其對實踐中企業家特別關心和困惑的重大問題都有鮮明的解決之道,且最終呈現的重要概念和命題數量很少,所以本書還是很適合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閱讀的。重要的是,作為企業中高層管理者也必須掌握這些定理和命題。高校商學院的學生和老師作為理論的傳播者和研究者也是本書的主要讀者物件,

這部分讀者可以著重從理論的系統性和範式變化上入手。 閔昱 2017年12月15日 於北京奧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