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程在職專班新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教育學程在職專班新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行,李婉萍,卓春英,莊秀美,萬心蕊,趙碧華,廖美蓮,鄭佩芬,賴兩陽,劉瓊瑛,謝秀芬,闕漢中寫的 社會工作概論(二版) 和黃金柱李明儒李晶陳美燕張軒瑄吳冠璋王凱立魏映雪的 休閒遊憩概論:休閒遊憩管理成功指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招生訊息 - 資訊學院- 陽明交通大學也說明:資訊工程與科學研究所; 網路工程研究所; 多媒體研究所; 數據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資電亥客與安全碩士學位學程; 碩士在職專班; 國防資安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雙葉書廊 和華立圖書所出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技職教育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廖錦文所指導 羅筱恩的 技術型高中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 (2022),提出教育學程在職專班新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技術型高中學生、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動機、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成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科學教育與應用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許良榮所指導 陳必榮的 以科學玩具設計科學探究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旋轉管的奧秘」及「靜電動力球」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行動研究、科學玩具、科學探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教育學程在職專班新竹的解答。

最後網站目錄 - 中原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則補充:四)本系與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合作,開設聽覺口語就業學程供學生修習,提昇 ... 三、修習幼兒園在職人員修習幼兒園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辦法所定幼教專班或中.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教育學程在職專班新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社會工作概論(二版)

為了解決教育學程在職專班新竹的問題,作者王行,李婉萍,卓春英,莊秀美,萬心蕊,趙碧華,廖美蓮,鄭佩芬,賴兩陽,劉瓊瑛,謝秀芬,闕漢中 這樣論述:

  本書專為協助初次接觸社會工作的讀者,建立對社會工作專業實務的基本概念,採取多元的角度探討當代社會工作的實施領域,試圖結合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強調從本土社會工作內涵連結西方社會工作發展的趨勢,並且根據發展趨勢下的社會需求增添最新主題素材與重要議題,是一本具有社會工作理論內涵,又有專業知能的書籍。

技術型高中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

為了解決教育學程在職專班新竹的問題,作者羅筱恩 這樣論述: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公立技術型高中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以108學年度入學就讀桃竹苗地區公立技術型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法。發出8校900份問卷,回收有效650份問卷後經資料整理,再透過SPSS 2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探討技術型高中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成效之相關情形,進行敘述性統計及推論性統計之分析與討論。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獲致結果如下:壹、桃竹苗地區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以期望成分的學習動機認同度最高,以學習成果的學習成效認同度最高。貳、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以女性學生、就讀家事類、苗栗地區以及上傳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學習表現件數多者的學

習動機認同度較高。參、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以女性學生、就讀家事類、苗栗地區以及上傳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學習表現件數多者的學習成效認同度較高。肆、桃竹苗地區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成效呈現高度正相關。關鍵字:技術型高中學生、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動機、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學習成效

休閒遊憩概論:休閒遊憩管理成功指引

為了解決教育學程在職專班新竹的問題,作者黃金柱李明儒李晶陳美燕張軒瑄吳冠璋王凱立魏映雪 這樣論述:

  1.由主編構思架構,邀國立與私立相關大學休閒遊憩教授,共同發揮集體智慧撰寫,以深入淺出方式呈現當代休閒遊憩的主流思潮,助益奠定學生與讀者的休閒遊憩基礎。   2.每一章前後均提供「國際視野」案例和「廣角鏡」個案,作為各章節重點省思、應用和進行跨文化比較,裨益整合的學習與應用效果。   3.每一章節均有「學習活動」,提供讀者舉一反三的題材,涵養思考與實境應用的技能。 作者簡介 黃金柱   現職:   ‧開南大學觀光與餐飲旅館學系 教授   ‧開南大學特聘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體育研究所畢業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University of M

issouri St. Louis)研究進修   ‧美國新墨西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體育健康休閒哲學博士(教育部公費薦送)   經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助教、講師   ‧國立體育學院副教授、教授‧ 國立體育學院系主任、圖書館館長   ‧教育部參事、總務司司長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校長   ‧立德管理學院教授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休閒事業管理系 教授兼教務長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中長程校務發展研究小組 主持人   ‧103年考選部典試委員   ‧嶺東科技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長及圖書館長   ‧國立嘉義大

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兼任教授   著作:   ‧體育課程設計(1997國立編譯館出版)   ‧體育運動策略性行銷(1998師大書苑三版)   ‧跨世紀體育運動經營管理思潮(1999師大書苑出版)   ‧健康適能經營行銷實務(1998師大書苑出版)   ‧管理學(2004師大書苑出版)   ‧運動休閒觀光行銷(2005年師大書苑出版)   ‧運動觀光導論(2005年師大書苑出版)   ‧休閒概論(2006年師大書苑出版)   ‧休閒管理(2007師大書苑出版)   ‧運動觀光(2009師大書苑出版)   ‧邁向專業化之路─論大學校院休閒觀光系所之發展與規劃(2010 師大書苑出版)   ‧休

閒觀光政策與發展策略(華立2013)   ‧休閒管理概論(華立2013)   ‧休閒遊憩觀光行銷(華立2014)   ‧節慶文化與活動管理(華立2015)   ‧觀光暨休閒人力資源管理(華立2015) 李明儒   現職: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教授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博士   ‧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系造園景觀組碩士   研究領域:   ‧島嶼觀光休閒研究、海洋觀光與海域遊憩、遊憩區規劃研究、澎 湖世界遺產、數位典藏参、學術行政經歷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主任,2010/08~2016/01。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主任,2009。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總務長,2006/08~2009/08。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進修推廣部主任,2004~2006。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課外活動組組長,1999~2000。 李晶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教授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 副教授、助理教授   ‧朝陽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助理教授   著作:   ‧卓俊辰、黃啟煌、李晶、張少熙、陳俊忠(2011年08月)。運動休閒與健康(ISBN:9789576619007)(1)。臺灣:國立空中大學。 張軒瑄   學歷: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公

園、遊憩、觀光資源學系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 學士、碩士   經歷:   ‧銘傳大學觀光學院休閒遊憩管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銘傳大學國際學院旅遊與觀光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經濟部商業工商綜合區審議委員(2011年至今)   ‧桃園市政府休閒農業區輔導委員(2015年至今)   ‧新竹縣環境教育基金管理會審議委員(2015年至今)   ‧新竹縣環境教育審議會委員(2015年至今) 陳美燕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專任教授   學歷:   ‧輔仁大學統計系 碩士學士   ‧國立體育學院 碩士   ‧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 運動管理博士(

Ph. D)   經歷: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委員兼婦女與運動委員會 委員   ‧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會(TASSM)副理事長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選訓委員會 委員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董事   ‧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行銷顧問   ‧臺北市各區運動中心委託經營管理聯合督導委員會 委員   ‧教育部戶外教育推動小組委員   ‧教育部國教署推動國民中小學營造空間美學暨發展特色學校輔導委員(100-104年度)   ‧教育部青年署壯遊臺灣、感動地圖審查委員   著作:   ‧國際期刊論文共17篇;國內具公開審查機制期刊論文共16篇;參與國際研討會論文共有10篇。 吳冠璋

  現職:   ‧國立體育大學管理學院休閒產業經營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士   ‧美國丹佛大學(University of Denver)旅遊管理碩士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哲學博士(主修休閒行為,輔修心理諮商)   經歷:   ‧美國國家戶外領導學校(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 NOLS)指導員   ‧美國外展學校(Outward Bound School)指導員   ‧美國野地教育協會(Wilderness Education Associati

on,WEA)指導員   ‧美國Leave No Trace Master Educator Course高階教師課程講師   ‧休閒產業經營學系講師、助理教授   ‧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系主任   ‧日本野地教育協會最佳指導員獎   ‧國立體育大學國際戶外冒險學程(Global Outdoor Adventure Leadership, GOAL)課程主任   著作-專書翻譯:   ‧戰後嬰兒潮的休閒活動與規劃,第7章   ‧休閒遊憩概論,第16章與18章 王凱立   現職:   ‧國立體育大學副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體育研究所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體育研究

所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研究所 營建工程與管理組   ‧國立臺灣大學 經濟學系   ‧法律學系財經法學組 雙主修   經歷:   ‧國立體育大學 副教授   ‧國立體育大學 助理教授   ‧育達商業科技大學 助理教授   ‧育達商業科技大學(學院) 講師   ‧文利申法律事務所 法務助理   ‧國立體育學院(大學) 兼任講師(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兼任講師 魏映雪   現職:   ‧國立體育大學管理學院休閒產業經營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士   ‧美國丹佛大學(University of Denver)旅遊管理碩士   ‧美國印

第安那大學(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哲學博士(主修休閒行為,輔修心理諮商)   經歷:   ‧美國國家戶外領導學校(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 NOLS)指導員   ‧美國外展學校(Outward Bound School)指導員   ‧美國野地教育協會(Wilderness Education Association,WEA)指導員   ‧美國Leave No Trace Master Educator Course 高階教師課程講師   ‧休閒產業經營學系講師、助理教授   ‧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系主任   ‧

日本野地教育協會最佳指導員獎   ‧國立體育大學國際戶外冒險學程(Global Outdoor Adventure Leadership, GOAL)課程主任   著作-專書翻譯:   ‧戰後嬰兒潮的休閒活動與規劃,第7章   ‧休閒遊憩概論,第16章與18章 第一篇 休閒遊戲的基礎 01 緒論 02 休閒遊憩的理論與哲學基礎 03 休閒遊憩發展和教育、經濟、社會、政治和科技之間的關係 04 休閒遊憩資源規劃與管理 05 休閒遊憩活動與計畫的企劃 06 休閒遊憩活動行銷 第二篇 休閒遊戲的運用 07 冒險遊憩 08 藝術與文化休閒 09 海洋休閒遊憩 10 休閒運動管理 11 戶外教育

12 休閒遊憩產業管理 13 休閒遊憩教育模式 14 休閒遊憩的趨勢與展望 序   因為台灣是已開發國家,生活品質的提升、快樂感的追求和健康與養生意識,一直以來均持續受到國人的重視。休閒遊憩活動的參與和觀賞,不只對身心靈健康與安適(wellness)有直接的效益,而且對休閒遊憩產業的發展,更是強有力的觸媒劑。尤其是能夠離開教室,從事室內外休閒遊憩活動,培育五育均衡發展的學子,亦是休閒遊憩教育的目的,這也是大學休閒遊憩系所設立的主要目的。   有鑑於休閒遊憩是觀光推動的重要基礎,除民眾須正確認識休閒遊憩的相關知能外,身為休閒遊憩系所的學生對休閒遊憩概論需有更深刻的了解,藉以奠定休閒遊憩

的專業教育基礎,助益成功扮演指導者或管理者的角色,這乃是本著作所有作者的期望,也是本著作出版的主要動機。希冀本書著作的付梓,對學生休閒遊憩概論的學習,能有正面的加分效果;對社會大眾而言,經由本著作的閱讀,也能增長其休閒遊憩的見聞,並落實休閒遊憩活動為其每日生活的一部份,則全民休閒遊憩的目的,將可水到渠成。   休閒遊憩(recreation & leisure)不只有助一個人身體、心靈、情緒、社會和心智等功能的平衡發展,因而可提升生活品質;更重要的是,休閒遊憩也已被視為是個人、社區、社會和國家轉型的有益利器。基於此,對目前已在休閒遊憩產業服務,以及正就讀休閒遊憩相關系所未來將進到本領域的學生

言,休閒遊憩概論的修讀,以提升其對休閒遊憩的覺察(awareness)知能,奠定休閒遊憩學理和實務技能的基礎,誠為大學校院休閒遊憩相關系所專業教育亟須正視的課題。   有鑑於休閒遊憩一直被視為是一應用的領域,也是一跨領域的學門,故,擔任休閒遊憩相關系所的師資之專長與背景,甚為多元,導致大家對休閒遊憩的認知與理解,仍存有差異。故,如何編輯能「異中求同,同中導異」具互補學習效果的休閒遊憩概論,實為休閒遊憩教授宜有的共同想望。基於這種思維,編輯者認為,僅以自己的觀點撰寫休閒遊憩系所必讀的「休閒遊憩概論」乙書,實有力有未逮之感,因而邀請相關大學教師同好共同撰寫本著本,藉期拋磚引玉,厚實休閒遊憩知能培

育的基礎。休閒遊憩活動已是每個人邁向健康生活的重要部份,不只全民休閒遊憩和安適與健康更加連結,且,社會各界人士同有需求,希望更加了解休閒遊憩的真諦與效益。   有鑑於此,「休閒遊憩概論」一書,不只是大學休閒遊憩相關系所學生所必讀,也是社會大眾有興趣閱讀的生活軟素材,藉此充實休閒生活的內涵,豐富休閒知識,並能身體力行從事相關的休閒遊憩活動,助益身、心、靈的健康。   深度學者(deep learning)誠為當代專業教育的主流,這種學習側重學生須負更大的學習責任;而教師的角色,已漸從課堂的講授者,轉型為助長者(facilitators),協助引導學生尋求解決休閒遊憩相關問題的答案;基於此,教

師在教學過程裡,除可依授課大綱與進度,事先要求學生進修本教科書相關章節的閱讀,並把待釐清或解決的問題,帶到課堂上,以分組方式在教師協助與引導下,解決共同的問題,俾培養實際解決休閒遊憩問題的能力。而這種教與學的互動效果與否,實取決於教科書的完整性與周延性。為更能展現本著作對學生學習的效益,編輯者乃參考國內外相關「休閒遊憩概論」著作,作為架構。計分兩篇十四章,俾更有系統性呈現適宜的素材,助益學生在閱讀本著作之後,能對休閒遊憩有更系統性了解,與同儕有更多的互動,並能實際應用到休閒遊憩情境與活動上,達到認知、情意和技能的教學目標。   本著作名為「休閒遊憩概論」,係由開南大學特聘教授黃金柱博士構思,

邀請國內相關大學教授共同編著。第一篇名為「休閒遊憩的基礎」,包含第一章「緒論」由開南大學黃金柱教授撰寫;第二章「休閒遊憩的理論與哲學基礎」,由國立體育大學吳冠璋副教授撰寫;第三章為「休閒遊憩發展和教育、經濟、社會、政治和科技之間的關係」,由開南大學黃金柱教授撰寫;第四章為「休閒遊憩資源規劃與管理」,由開南大學助理教授魏映雪撰寫;第五章為「休閒遊憩活動計畫與計畫的編擬與企劃」,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李晶教授和開南大學教授黃金柱共同撰寫;第六章為「休閒遊憩行銷」,由開南大學黃金柱教授撰寫。   第二篇名為「休閒遊憩的應用」,包含第七章為「冒險遊憩」,由國立體育大學吳冠璋副教授撰寫;第八章為「藝術與文

化休閒」,由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李明儒教授撰寫;第九章為「海洋遊憩與休閒」,由澎科大李明儒教授撰寫;第十章為「休閒運動管理」,由國立體育大學副教授王凱立撰寫;第十一章為「戶外教育活動」,由國立體大副教授吳冠璋撰寫;第十二章為「休閒遊憩產業管理」,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陳美燕教授撰寫;第十三章為「休閒遊憩教育模式」,由國立台灣師大李晶教授和開南大學黃金柱教授共同撰寫;以及第十四章「休閒遊憩趨勢與展望」,由開南大學黃金柱教授和銘傳大學副教授張軒瑄共同撰寫。   迎向台灣未來休閒遊憩的發展,主編和編著者不僅期望休閒遊憩相關系所學生均能熟讀本著作,厚實休閒遊憩理論與應用的知能,俾於進入公、民營休閒遊憩部門

時能勝任相關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學生也應謹記休閒遊憩已是個人、社會與國家轉型的有利利器。誠如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言,所有事情的改變均是甜美的,關鍵是在人生的不同生命階段,如何去把握改變與轉型的機會,裨益自己的學習、成長、創新和找到新的方向,為自己開創新希望。轉型已是每一個人每日生活的一部份,為過有意義與充實的生活,須歷經不同的改變過程,休閒遊憩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本著作作者雖均已盡力撰寫本著作,惟疏漏仍在所難免,尚祈先進賢達不吝指教。 主編于開南大學 黃金柱 中華民國105 年4 月

以科學玩具設計科學探究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旋轉管的奧秘」及「靜電動力球」為例

為了解決教育學程在職專班新竹的問題,作者陳必榮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為利用「科學玩具」設計「科學探究」之教學,以行動研究探討於教學歷程中高中學生之科學探究能力的學習成效,以及教學時教師所遭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法,並探討教師之專業成長。本研究設計「旋轉管的奧秘」與「靜電動力球」兩個科學玩具單元,每個單元設計三節課程,並進行兩階段的教學循環,每階段選取中部某高中一個班級的學生(約36人)為研究對象。研究透過蒐集與分析教學錄影、教學札記、學習單、學習興趣問卷、科學探究能力評量、協同教師教學觀察紀錄檢核表、訪談紀錄等相關資料,獲得以下結論:(1)「科學探究能力」評量結果(總分21分),第一階段教學之後測平均分數為15.81分(前測為15.64分),第二階段教

學之後測平均分數為17.70分(前測為16.79分),兩階段的平均分數皆為後測高於前測,且第二階段達顯著差異(p < .05);(2)研究者對於探究教學遭遇之困難提出的解決方法包括「給予充足的討論時間並且適時引導各組進行討論」、「隨機抽點學生回答問題、搭配加分獎勵制度以及明訂每項活動進行的時間」與「實驗前說明操作方法並提供更容易操作之器材」等;(3)以科學玩具設計探究教學的歷程中,研究者在「增進教學活動設計能力」、「提升探究教學能力」與「提升教學研究能力」等面向獲得專業成長。本研究最後對「以科學玩具設計科學探究教學」之教學以及未來研究發展提出建議,以提供高中教師及有意從事科學玩具與探究教學之研

究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