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華語教師外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林振興所指導 洪健程的 越南平陽省台商辦學與華語文教育發展之研究-以平陽越華國際學校為例 (2021),提出教育部華語教師外派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僑校、越南台商、越華國際學校、越南華語文教育、疫情下的華語教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 黃照耘所指導 張鳳玲的 外籍人士在臺之跨文化適應之研究-以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台法外語實習生交流計畫」之實踐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跨文化適應、法國、因應策略的重點而找出了 教育部華語教師外派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教育部華語教師外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越南平陽省台商辦學與華語文教育發展之研究-以平陽越華國際學校為例

為了解決教育部華語教師外派的問題,作者洪健程 這樣論述:

自1990年代以來隨著台灣與越南間的政治、經貿、社會交流關係日益發展,台灣在越南投資金額及件數上長年佔居外國直接投資的第一位。在越南民間華語成為流行語言之一,各行各業亟需華語人才,諳華語者便能有較多就業及發展機會。鄰近胡志明市的平陽省現有千餘家台資企業投資,也衍生出僑民子女教育問題,雖於胡志明市設有台灣學校,但來回通勤時間長達兩個多小時,對家長及學生均不堪負荷。「越華國際學校」位於越南平陽省,由臺灣企業家發起,聯合日本東急電鐵株式會社共同合作,於2019年9月招收第一屆學生,為平陽省地區居民與外商子弟打造一個優質的學習環境,免於學童舟車勞頓到胡志明市就學,並滿足外商子弟的就學需求。本研究透過

平陽越華國際學校的華語文教學現況,深入探討平陽省的華語文教學發展,以及台商在當地辦學的經營模式。論文概述2019-2021年間學校創辦期間的經營模式,及面對Covid-19疫情衝擊的教學現況,並使用問卷及半結構訪談的方式收集經營管理團隊、學校教師及學生家長的看法,進而探討越華國際學校華語文教學的現況以及所面臨的問題。在華語教育未來發展與展望之層面,剖析平陽地區的家長和學生對學習華語的市場需求,提出有益台灣及越南當局對於未來華語教育之發展。關鍵詞:僑校、越南台商、越華國際學校、越南華語文教育、疫情下的華語教育

外籍人士在臺之跨文化適應之研究-以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台法外語實習生交流計畫」之實踐為例

為了解決教育部華語教師外派的問題,作者張鳳玲 這樣論述:

教育部自97年起與法國在臺協會共同辦理「臺法外語實習生交流計畫」(Le programme franco-taiwanais d’assistants de langue),共同推動語言教學實習,雙方選送20歲至30歲之青年至對方國家協助外語教學,拓展語言與文化交流,促進兩國青年對彼此文化的認識和了解。本研究旨在探討法語實習生在臺之跨文化適應做出分析,而後能成為暨大教師和未來的實習生在適應上之參考。本文將以質性研究方法,透過法語實習生實習報告的整理與分析,以其跨文化經驗為中心,進一步梳理其在臺之生活經歷以及實習經驗,探討法語實習生在臺之跨文化適應之情形,分析其生活適應和教學適應之困難及其針對

困難之因應策略為何。研究結果發現:1.語言障礙影響其教學和人際溝通;2.多元文化意識之理解落差致使難以掌握學生學習狀況;3.學校與市區間的交通不便利;4.飲食習慣差異在初期可能也會造成無法適應的問題;5.孤獨感,可能因此產生負面的情緒;6.面子文化導致雙向溝通的困難;7.教學能力和教學經驗影響教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