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長鄭麗君老公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文化部長鄭麗君老公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目映.台北寫的 百工職魂 和蔡滄龍黃炯明杜慶承曾明財吳麗慧的 民主台灣的彰化推手(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沈學榮照片也說明:前文化部長鄭麗君的老公沈學榮是科技業大老闆,夫妻身價加起來超過16億,但她對另一半始終非常低調,近日接受《我是救星》節目主持人陳雅琳專訪時首度談到夫妻情,兩人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寶瓶文化 和拓展文教基金會所出版 。

最後網站[新聞] 30年前學運女神是她!鄭麗君嫁科技業尪則補充:完整新聞內文:前文化部長鄭麗君的老公沈學榮是科技業大老闆,夫妻身價加起來超過16億,但她對另一半始終非常低調,近日接受《我是救星》節目主持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文化部長鄭麗君老公,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百工職魂

為了解決文化部長鄭麗君老公的問題,作者目映.台北 這樣論述:

不是沒想過放棄…… 訐譙歸訐譙,嘛是要繼續幹下去!   / 撿骨師 / 活版印刷 / 入珠 / 刺青 / 道長 / 乩身 / 澎湖小法 /   / 捏麵人 / 篆刻 / 珠帽師 / 送行者 / 裁判 / 金工 / 廟宇文創 /   / 轎班 / 旗袍 / 雞毛撢子 / 大體化妝師 / 紙獅頭 / 製墨 / 鴿笭師 /   / 神像修復 / 製棺 / 烘爐 / 鰻魚飯 / 戲偶師 / 將帽師 / 光劍 / 製材 /   ▎隱身街頭巷尾,畢生燃燒職人魂   ▎他們有本事,也有故事!   ●入行逾一甲子的撿骨師坤木伯,邊訐譙邊喃喃,自己搓的湯圓家人不敢吃,「撿骨賺來的錢倒是很敢花。」   ●

受人敬重的澎湖法師蘇武忠,學法前對神明做盡不敬之舉,替神像洗澡、呼土地公巴掌樣樣來。   ●「嫌別人溪太寬,原來是你的船太小。」入珠教主陳安窓看人自有一套標準,是「總經理」還是「特助」等級,他說了算。   ●陳忠露做的雞毛撢子是起家禮、打掃用具,也是四五年級生不願想起的夢魘。隔壁庄頭老太太當年的那支陪嫁品,從少婦用到當了祖母仍未退役。   職人畢生專注做好一件事,他們經歷過的故事,也是台灣人的故事:有調皮幽默,有萬分驚險;有的神祕難解,有的說來盡是辛酸血淚。   「目映‧台北」團隊以高質感的影像記錄各行各業祕辛,單集破百萬人次點閱。本書精選採訪主題,將影像未訴盡的故事一一道來,見證台灣職人

在傳統或當代的技藝裡,熊熊燃燒的職人魂。 名人推薦   溫昇豪(演員)   湯昇榮(《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人、瀚草影視總經理)   __專文作序   大師兄(殯葬工作者)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林立青(《做工的人》作者)   阿潑(文字工作者)   神奇海獅(知名歷史說書人)   楊力州(導演)   鄭麗君(前文化部長)   謝金魚(歷史作家)   __感動推薦   ●楊力州:這裡的每個故事儼然掉落於時間之外,讓我深深著迷。   ●溫昇豪:當世俗對「成功」定義在功成名就與日進斗金,一群流著汗水的匠人用自己的方式譜寫定義。他們也許默默無聞,但當你進入他們的生命便會發現:活著

,是掌上的繭、臉上的斑與眼裡的滄桑,而這一切皆記錄在這本書裡等你細細品嘗。   ●湯昇榮:這本好書俯首覽讀,即可認識屬於台灣、與生活緊密連結的眾多產業,拾回一位位令人敬仰的百工故事。   他們耗盡半生專注一業,踏實訓練出來的專業知識與智慧,無論是談吐或是專業,職魂的最高境界展露無遺,令我心生敬畏與佩服。閱畢,是一次美好的心靈洗滌。   作者簡介 目映‧台北   創立於2017年,服務項目包含人物專訪、影像剪輯、雜誌廣告、平面設計、網路行銷。   2019年推出「百工職魂」系列影像作品,透過影像、文字、設計的巧妙搭配,捕捉隱身全台市井的百工百態。從日漸式微的手工業、民間信仰中的訊息傳

遞者,到當代職人,以況味十足的草根氣魄為風格,結合職人們道地的「氣口」,重現小人物的真實心聲。   YouTube頻道創立兩年內,已累積超過10萬人次訂閱,於2020年3月獲得白銀創作者獎。   reurl.cc/bXMMG6   【推薦文】掌上的繭,是職人活過的痕跡 ◎溫昇豪 【推薦文】Respect!職工靈魂 ◎湯昇榮 【導演序文】(差點滅頂的)導演魂 ◎吳建勳   輯一 戇膽gōng-tánn 【撿骨師】我搓的湯圓,家人不敢吃──撿骨師的訐譙告白 【活版印刷】文字獄讓我差點被槍斃──揀字,也撿回一條命 【入珠】嫌別人溪太寬?是你的船太小!──入珠教主賜你快樂和自信

【刺青】我刺青但我不壞──刺青師針墨下的百態人生 【道長】阮拜神,不是因為祂法力無邊──道長,神鬼結界的翻譯者 【乩身】王爺來託夢──與神同行的濟公代言人 【澎湖小法】解煞、驅魔、治難產──呼過神明巴掌的法師 【捏麵人】帶財捏麵人──過去與未來的捏塑者 【篆刻】刻印一匹狼──右手殺左手的孤獨刻印人 【珠帽師】媽祖頭上動手腳──無照醫生成神明造型師 【送行者】單程旅社──翻轉喪禮文化的殯葬革新運動 【裁判】執法三千場──見證棒球世代變遷的鐵面判將 【金工】鞋底沾金粉──見證過經濟奇蹟的金工匠 【廟宇文創】文創,不是創意的複製──宮廟也能又潮又chill 【轎班】眾神賜駕照──肩扛諸仙,扛轎巡鄉

去   輯二 厚工kāu-kang 【旗袍】穿汗衫做旗袍──《刺客聶隱娘》的御用旗袍師 【雞毛撢子】五、六年級生的夢魘製造者──像藝術品的雞毛撢子 【大體化妝師】為往生者敷面膜──從婚祕到大體,跨越陰陽悲喜 【紙獅頭】跟上百個獅頭同住──零瑕疵的獅頭修復 【製墨】不說人家以為我吸毒──永不「墨」落的國寶級製墨手藝 【鴿笭師】鴿子比勇──嘉南僅有的百年「賽鴿笭」與鴿笭師 【神像修復】神明也要微整形──神像外科醫生的回春修復術 【製棺】晚上吹狗螺,有人來「看房」──打造身後住處的地下房產大亨 【烘爐】結婚入厝、消災解厄都有它──全台唯一的烘爐職人 【鰻魚飯】公認的壞臉老闆──烤鰻魚,也是孩子們的命

運炙烤師 【戲偶師】不再只是藏鏡人──布袋戲偶的華麗新面貌 【將帽師】巧手做將帽,開面展神威──台灣家將文化一代宗師 【刺青】愛妻,把我忘了吧!──刺青師的抗癌告白 【光劍】愛是一道光──所有星戰迷都想擁有的優雅武器 【製材】與木為伍四十年──百歲集團的製材興衰史   推薦序 掌上的繭,是職人活過的痕跡 ◎溫昇豪(演員)   認識《百工職魂》節目總監近三十年,求學時的他即是點子王,擁有化繁為簡的魔力,三兩句段子便能將同學間的趣事活靈活現地呈現,讓人彷彿身歷其境且聽完仍意猶未盡。   畢業後,各自解放青春,摸索世界。再聚首時,彼此各有一片天,交換工作的心得,也彌補多年的空白。難能可貴的

是,彼此默契依舊,仍有共同語言,溝通順利無礙。尤其在入社會後的工作環境雷同,共同的朋友與經歷的事件讓彼此更為靠近。   他從事行腳節目的工作,與我出身相同。對於世界的樣貌自有一套描繪出的輪廓,我們暢談工作時遇見的人事物,感受各風土民情下的人生百態,每每聊天時皆樂不思蜀。   這本《百工職魂》記錄台灣各階層的工作,鉅細靡遺且深入淺出,許多生活周遭容易忽略的事物,皆在他的鏡頭運作下栩栩如生,彷若你非旁觀,而是親身參與並見證。   社會運作需千萬人接續努力。當世俗對成功定義在功成名就與日進斗金時,一群流著汗水、默默辛勤的匠人們,用自己的方式譜寫成功的定義。他們也許默默無聞,但當你進入他們的職涯

生命便會發現:活著,是掌上的繭、臉上的斑與眼裡的滄桑,而這一切皆記錄在這本《百工職魂》,等你細細品嘗。 Respect!職工靈魂 ◎湯昇榮(瀚草影視總經理)   翻開這本書的朋友,恭喜你!你將可以透過本書打開視野、增進知識,認識台灣這片可愛的土地上,在不同角落默默努力的職人與他們獨特的工作行業。最重要的是,絕對能喚起每個人的工作熱忱與生命修為。   這應該是台灣第一本影音製作團隊在YouTube發表作品後,將精采的採訪內容化為文字、集結成冊的一本書。YouTube這個改變世界的全球最大串流影音平台,已是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媒體,影音串流與網際網路其實大大影響了出版產業,然而這本書反而是以

影音媒介為出發點,帶領大家回歸到文字閱讀的樂趣,誠意十足。   「目映‧台北」在YouTube上推出以職人為主題的系列短片:深度的訪問,真實的紀錄,起伏有致的剪接與音樂設計,中英文字幕,每位採訪對象都展現明朗的個性與自在的神情,顯見專業又深入的田調採訪工夫。而今,這些精采的採訪轉化成文字,職工靈魂躍然紙上。   以前常聽人說「行行出狀元」。從古到今,社會演進與變遷,加上人們的需求,創造了我們工作的類型與項目,士農工商、販夫走卒。身為人類有工作之必須、生存之必須,這本書也因而展現了人間萬象,經由踏實的採訪、巧妙的書寫、細心的編輯選材,為大家帶來眾多精采故事。   這本書裡的每一個職業與故事

,都代表著時代的印記,尤其令我喜歡的,正是那些過去時代中生活與產業的連結。像是「手工雞毛撢子師傅」陳忠露的故事,就能讀到農業時代,人們養雞之餘,如何在鹿港這個信仰重鎮周邊,衍生出雞毛撢子這個適用於原木的拂塵用具。另外像是從民國六十八年就開始成為「珠帽師」的王土涼,原來是舊時代鄉下地方的無照醫師,而後成了信徒虔誠祭拜的媽祖的造型師,隨著時代的演進,材料也從電鍍珠子轉成施華洛世奇的水晶。而「神像整修師傅」楊時明,為蟲蛀、損壞、掉色、龜裂的神尊「整容」,回復其該有的神采與靈氣,鼓勵人更虔誠、謙卑地面對神尊。一個時代裡,生活的種種面貌與因應而生的各行各業職人,讓這本書讀來溫馨又有趣。   這本好書俯

首覽讀,即可認識屬於台灣、與生活緊密連結的眾多產業,拾回一位位令人敬仰的百工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撰寫的職人,許多都是年幼時期就從學徒做起,可能是傳承自家長輩,也可能是拜師學藝。他們耗盡半生專注一業,踏實訓練出來的專業知識與智慧,無論是談吐或是專業,職魂的最高境界展露無遺,令我心生敬畏與佩服。閱畢,是一次美好的心靈洗滌。   個人多年的影視工作生涯,也有機會去拍攝許多不同職人的故事,像是醫師、消防隊、記者、媒體人、警察等圍繞著現代生活的職人,也曾拍攝農夫種稻、茶師、醬油釀造等等傳統行業的職人。個人也非常喜歡所謂的「職人劇」,因為有獨到的專門學問可以觀察,也有很多人生智慧隱藏其中,期待有機會

也能將書中的這些精采職人故事搬上螢幕。   多元媒體下的我們,可以透過串流影音觀看這些職人的工作身影,感謝目映團隊以文采繽紛的篇章,讓我們得以閱讀這些美妙的人生故事。誠懇推薦,也期待很快有續本可讀,讓更多的職人故事傳頌下去。 導演序文 (差點滅頂的)導演魂 ◎吳建勳(目映‧台北總監)   「幹你娘!我撿骨撿了一輩子,要搓個湯圓,家裡的人都不敢吃。我賺的錢你們就會拿!」   撿骨師這幹字aka國罵之最aka在地鄉親專屬問候語一開口,現場拍攝團隊互看了一眼,眼角迸發了火花與眼淚,嘴角浮現顫抖的微笑──因為我們知道,這支影片點閱率肯定不錯。只是我們沒有想到,這位撿骨阿伯的超台國罵,還替「目

映‧台北」頻道帶來了十萬訂閱數,迎來十萬YouTube獎牌。   老實說,在有線電視台工作了二十年的我,過去因為受到法規的限制,撿骨師的三字國罵是絕對不可能播出的。直到網路崛起,電視台能夠發揮的製作空間實在不多,大環境更有可能比電影《異域》所闡述的滇緬孤軍處境更加困頓。「我不想死啊!!!」這個念頭喚醒了我,所以我轉身離開,有話不說出來,跳脫了熟悉的電視圈,投入網路影像的創作。   這樣的改變,一開始真的差點讓我想不開……   「你要打來借錢嗎?不是?要我投資你拍攝?我這裡沒法度喔。」   「歹勢,最近比較忙,沒辦法幫你。」   「找你拍片?啊你以前的同事我講一下就會來拍啦!」   

(電話掛斷聲)嘟嘟嘟……   掛掉電話,我在路邊吸了一口菸,頭髮被雨滴到,不對,雨怎麼會是熱的?   幹!是鳥屎。   當下的落魄,讓我想起以往風光無比、眾人吹捧的神氣模樣,沒想到一離開電視圈這個神壇,竟然變成了誰都不想遇到的直銷業務。就連沒得到金鐘獎的失志,都比不上當時的心灰意冷,原來這就是人走茶涼的道理。這杯茶還真冰……   回家清除頭上的鳥屎,洗個澡,換個心情,手機鈴聲響了。是老戰友阿望打來的。「最近在做什麼?下來高雄啦,來開講!」唉,我的原則是只跟異性取暖,現在竟然淪落到要男男對談。沒想到搭了高鐵南下,阿望了解狀況後,立刻拿出一筆款項,「這筆錢就當作發財金,拿去做你最熟悉的內容

,我挺你!」那場景,要是再加點武器在現場,絕對是拍《角頭》的最好題材。   兄弟對我有情有義,豈能讓他失望透頂?於是我研究規劃,網羅了自己的團隊,以我最熟悉的台語,為台灣社會做最接地氣的紀錄。就在二○一七年底,《百工職魂》開拍了,成為當時台灣咸少、記錄在地職人精神又具有高質感與認同感的影像頻道,更因為「入珠」、「撿骨師」兩支影片打開能見度,總累積觀看次數破千萬。接著又得到公共電視、甚至境外頻道的青睞,各單位競相與我們簽約合作,自此一掃陰霾,撥雲見日。   ●   《百工職魂》開拍初期,都是以過去我們熟悉的受訪者做為拍攝對象,好讓團隊集中火力把職人精神用畫面呈現出來。但是,以一週推出一集的

頻率來看,扣掉過年期間,一年要播出五十支影片。既要定時定量產出,又不能重製、重播,我掐指一算,靠北,就算搬出前面奮鬥二十年的題材也不夠用! 正煩惱如何度過難關,外景車剛好開過三重路段,一個斗大的招牌掛在高速公路旁的民宅樓頂,上面寫著:京粗入珠店。就這樣,一個超棒題材被我們在高速公路旁撿到了。   還有一次,拍攝工作進行到一半,外面傳來送葬隊伍獨有的西索米(Sí-soo-mih)樂聲,立刻啟動團隊的雷達:   「咦?葬儀社也可以拍欸!」   「那大體化妝師也可以啊。」   「撿骨的,敢不敢啦!」   「這樣的話,相親聯誼社應該也可以!」   為什麼?   「因為不管是死老公還是死太

太,都要再找一個陪伴啊!」   職人一本初衷,身為導演,這就是我的初衷:從練痟話……不對,是從日常生活中挖掘被人們遺忘的職業,把讓人好奇的工作內容、職人們平常隱藏起來的感情記錄下來。   「這節目真的太棒了,謝謝你們把台灣這麼多偉大的職人記錄下來。」「太有傳承意義了,希望你們能一直拍下去!」隨著功成名就,諸如此類的話語如同一頂比一頂大的帽子扣在我身上,假如要求底下陰影面積,也算是可以遮風擋雨的好處所,應該不會再被鳥屎滴到了。   但說真的,我沒那麼偉大,就是用影像記錄朋友,用台語傳達人生感動而已。   ●   「是我,金師傅的太太。金師傅昨天晚上回到主的懷抱,很謝謝您們之前來記錄他的

精神,這是我最珍貴的紀念。」   刺青金師傅在我們記錄他的故事一年後,離開了我們。   就在出書前幾週,《百工職魂》團隊來到小靈堂向他致意,靈堂正中央選用的,就是我們團隊替金師傅留下的影像,頓時心中感慨萬千。   其實應該說感謝的是我們。感謝金師傅、感謝所有受訪者,謝謝您們的辛苦付出,在台灣各個面向努力耕耘,讓我們能透過鏡頭,現在又透過文字,記錄這一切美好,讓每個台灣人重新認識這塊土地上的「百工職魂」。   【撿骨師】我搓的湯圓,家人不敢吃──撿骨師的訐譙告白 「以前我媽媽不讓我搓湯圓,她說家裡的小孩子會不敢吃,唉,我搓的湯圓不敢吃,撿骨賺來的錢倒是很敢花。」坤木伯的自白,道出撿骨

師的心酸。人們無不希望自己逝去的親人能落葉歸根,但對那雙安放無數形骸入甕的手,仍是避之唯恐不及。原先對撿骨師的想像有點刻板,以為大概是充滿豪邁之氣、嚼著檳榔的Local阿伯,結果出現在眼前的,是個身穿條紋Polo長衫、看起來相當純樸的阿伯。他停下機車走來,剛開始還真以為是附近務農的阿伯要來看熱鬧,萬萬沒想到他就是坤木伯。阿伯的兒子爆料,一知道有攝影團隊要來拍他的故事,坤木伯早早就先去剪頭髮,非得要「Sedo」完備只為完美登場。墓地地勢凹凸不平,一行年輕氣盛的採訪團隊都得特別注意腳步才不致扛著器材摔跤,坤木伯走起來卻相當靈巧,沒有一點障礙,遇上有高低落差的檻,也輕巧地一躍而下,看了實在為他八十二

歲的膝蓋捏一把冷汗,但這坤木伯硬朗的身體可真不是蓋的!認證!坤木伯家三代撿骨,父親和祖父都是撿骨師傅,如今兒子也接棒,已是第四代。坤木伯從小就常隨阿公到墓地工作,「小時候窮,去工作人家都會準備很多吃的,我也就常跟著去工作。」對小孩子來說,食物的吸引力遠大於恐懼,什麼沒有,就是一股憨膽不輸人。他常跟在阿公身旁工作,十三、四歲就開始當助手幫忙,到十八歲時已經能出來獨立接案。過去土葬是主流,撿骨一次能賺進幾千塊,一天平均有兩到三件工作,高峰時期一天還做過八件,累積起來的收入不薄。「撿骨」是坤木伯的第一份工作,也是至今唯一的一份工作。 ● 破土儀式準備開始,燒完紙錢,坤木伯的弟弟大聲念:「無禁無忌,破

土大吉大利。」工人們合力挖出棺材,喪家的女兒手舉黑傘、湊向前呼喚逝去的父親,接著才由撿骨師上場。坤木伯當場清點起骨頭的數目,他說,很多心懷不軌的撿骨師對亡者下葬時穿戴的貴重物品起了貪念,往往會以「沖煞」作為藉口,要求家屬迴避不要看。「其實這就是另有所圖,不然你想一想,自己家的長輩怎麼會害你?」

民主台灣的彰化推手(續)

為了解決文化部長鄭麗君老公的問題,作者蔡滄龍黃炯明杜慶承曾明財吳麗慧 這樣論述:

  細節成就偉大,如果沒有書中這些英勇的推手,台灣的民主化之路必將更為艱辛漫長,期盼透過這一系列著作的出版,讓讀者更加了解民主的珍貴,也讓每一個為了台灣這塊土地無私奉獻的無名英雄,都能夠留名青史,受後代永世傳頌。——蘇嘉全   本書記錄了彰化民主前輩參與社會改革的故事,讓我們從彰化民眾熱情、悲憤、堅持的生命故事,重新回到社會運動的歷史現場。更可貴的是,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當中,我們能夠再次感受到大家參與各種社會運動的那股熱情,以及追求一個更進步、更美好社會的理想。——鄭麗君   台灣人不但不畏惡勢力、很有正義感,而且又知恩感恩、很有人情味,全書充滿著各種感人的事蹟。——翁金珠   作者

簡介 黄烱明   曾任《彰化人》雜誌編輯、員林社區大學講師、民進黨中執委、中評委、第二屆不分區國大代表,現任台化公司高級工程師。 曾明財   國立政治大學畢業,曾任職新聞界十五年(中國時報、首都早報、台灣時報)、《眷村想想》專欄作家。 杜慶承   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碩士,曾任民眾日報、台灣日報記者、特派員、大學講師,現爲文字工作者。 蔡滄龍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彰化縣〈半線天〉畫會創會會長,公餘從事繪畫及藝文創作。 吳麗慧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系畢業,曾任彰化縣環保聯盟理事長、台灣教師聯盟理事長,彰安國中教師退休。 劉育親   長期從事影像拍攝及活動執行

工作,第一屆彰化縣青年諮詢委員會委員、地造文化創意公司負責人。 拓展文教基金會   創立於1997年,以推廣藝文活動、研究台灣在地文化、推展社區活動及出版研究成果為會務目標。長期主辦兒童劇團巡迴演出、兒童生態戲劇營、全國徵件兒童繪畫比賽、攝影比賽、戲劇教師種子培訓營及校園故事媽媽研習營,致力於兒童藝文扎根教育;青年領袖培訓營、青年遊學台灣活動,培植年輕人才;古蹟音樂會、文化資產志工培訓營、歷史建築導覽活動,讓民眾了解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舉辦樂器、陶藝、剪紙、台灣編結等社區居民學習課程,達到藝文生活化的目標。   推薦序 — 蘇嘉全 血脈中的民主自由  推薦序 — 鄭

麗君 回到社會運動的歷史現場  序 — 翁金珠 默默無聞的街頭勇士  第一章 八卦山下的民主實踐者 李荻清 — 賣米的知識份子  王昭武 — 企業長才關心時政  黃志誠 —「六六大順」捐款人 吳麗慧 — 獻身環保和教育  黃文堂、莊聰敏 — 關心民主熱心公益 陳國雄 — 奉行不服從理念  周火瑞 — 急公好義的模範家庭  楊基耀 — 運籌帷幄出錢出力  第二章 懸命拚公義的本土鬥士 謝傳民 — 中部工運健將  葉春秋 — 用舉重拚政治  王條圳 — 守護大肚溪畔  孫正毅 — 民進黨第一位市代  李水成 — 第一勇里長伯  葉錦榮 — 勇敢衝撞體制的鐵工  林西棟、許麗玉、張武龍 — 此心

無悔  黃文華 — 出錢出力助選  劉輝龍 — 從失望到奮起  蔡炎星、蔡文章 — 牛埔里的民主播種者  劉玲惠 — 守護台灣、守護愛  王萬全 — 鹿港黨外教父  黃武志 — 政治理念酵母菌  梁慶賢、梁顏水枝 — 永遠的後援會會長  黃錦山、黃映碧 — 線西民主夫妻檔  尤茂雄 — 釘破國民黨大陀螺  張聖源 — 站在本土立場發聲  柯明傳 — 反骨的校園異類  柯火勝 — 伸港基層一把手  張國閔 — 編織柳河夢  胡生群 — 關心鄉土教育  丁國興 — 帶動綠色改變的傻子  楊啟 — 熱心支持民主運動  黃錫仁、張熤報 — 開拓鹿港新希望  張瑞色、施岱 — 同心拚民主  郭正興 —

始終站在第一線  蔣煙燈 — 只要是黨外就支持  陳昭平 — 只為台灣好  王英正、黃崇光 — 民主運動好夥伴  邱同仁、江春鎮、邱明黨 — 點燃竹子腳民主之火  施明樹、林四來、陳鐵勇 — 秀水鐵三角  徐中山、徐阿台 — 還我土地運動  王鄭金花 — 溪州肉粽婆  鄭孟貞 — 溪湖三劍客之一  張永道、黃浩一 — 無私無悔付出  黃曲、吳聖謀 — 埔心民主運動伙伴  粘家財 — 探索生命意義的木工  柯耀庭 — 民主路不缺席的博士  許奕結 — 為土地發聲  詹益志 — 堅持台灣獨立信念  蔡訓宙、鄭萬發、吳華碩、魏春富 — 默默在偏鄉打拼  陳三本、林錫鐘、陳順傑 — 用麥克風戰勝買票 

謝如安 — 關心公共事務  鄭麗玉 — 讓民主種子萌芽茁壯  林阿彬 — 只抬轎不坐轎  黃詩昇 — 自製錄音帶宣傳理念  第三章 南彰化的街頭先行者 梁瑞興 — 打破醬缸文化  洪永福 — 江湖的讀書人  林天成 — 以台灣興亡為己任  劉輝煌 — 充滿台灣色彩的校長  林火孟 — 從反動到正動  楊昌隆、楊松峰 — 矢志追求做自由人  林見安 — 田尾民主發動機  李碧芬 — 蕃薯心台灣情  蕭瑟榮 — 支持對的人  邱顯達 — 凡夫俗子完成夢想 詹萬發 — 熱心民主運動  錢木欽 — 樂在基層為民服務  吳重吉 — 綠色執政 品質保證  賴國淮 — 大村的民主伙伴  林立明 — 三代

名醫的傳奇  李瑞達 — 和地方基層搏感情  彭國成 — 跟隨黨外前進  許慈文、謝國源、謝國田、 林文欽、李錦斌 — 二水民主先行者  陳敏彰、陳清壽、周玥澄 — 有愛台灣的心  鐘肇法 — 基於信仰帶來力量  王勝坪 — 打造大器富饒的社區  陳豐麟、黃旗旺、李永堂 — 北斗的旗手  鄭邦雄 — 主張革命救台灣  賴文鴻 — 三代都挺綠  附錄   推薦序 血脈中的民主自由 蘇嘉全(立法院院長)   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曾經說過:「在藝術的世界裡,細節就是上帝。」放眼其他領域,這個道理其實一樣適用,就好像在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每一個為了理想付出奉獻的人,都是影

響成敗的關鍵細節,都是成就民主台灣的上帝。   去年五月,拓展文教基金會出版了《民主台灣的彰化推手》,書中採訪眾多在解嚴前後到政黨輪替期間,分布在彰化縣各角落許多默默無聞的草根勇士,每一個勇士、每一個故事都是那樣的令人感動。而《民主台灣的彰化推手》的出版,也為翁金珠國策顧問致力於拼湊出台灣民主化脈絡全貌的豪情壯志,擺放上第一塊拼圖,今年出版的這本續集,更是讓她距離實現夢想,又前進一步。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民主自由似乎早已流淌在彰化人的血脈之中,四百年前荷蘭人來到台灣時,我們看見了彰化人群起反抗的身影,乙未割台後,彰化同樣也是抵抗日軍力量最強的地區。現在彰化市八卦山上的紀念公園,其中除了

安放六百多位抗日烈士神位之外,還有抗荷英雄蔣、鄧二公的神位,足以證明彰化人對於反抗威權的堅持,數百年來如一日。   拓展文教基金會以彰化為起點,詳實紀載一個個在地鄉親,在威權年代為了台灣民主化,所付出的血汗與淚水。在看過他們的故事之後,令人肅然起敬,一方面是敬佩這些鄉親的勇敢奉獻,一方面也敬佩翁金珠國策顧問不辭勞苦,把這一段段值得紀念的事蹟化作文字,讓這些故事能夠永續留存,不因歲月更迭而被遺忘。   放眼全球,台灣的民主化經驗是如此偉大且獨一無二,這不僅是屬於所有台灣人民的珍貴記憶,整個歷程也足以貢獻世界,值得許多仍在這條道路上摸索前進的新興民主國家效法依循。然而細節成就偉大,如果沒有書中

這些英勇的推手,台灣的民主化之路必將更為艱辛漫長,我們期盼透過這一系列著作的出版,讓讀者更加了解民主的珍貴,也讓每一個為了台灣這塊土地無私奉獻的無名英雄,都能夠留名青史,受後代永世傳頌。 序 默默無聞的街頭勇士 翁金珠(拓展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總統府國策顧問)   《民主台灣的彰化推手》第一集出版於二〇一七年五月,由國家人權博物館指導暨贊助經費;本續集仍由原班人馬策劃、採訪、攝影、編輯,感謝文化部贊助經費,遂得完成,均深致謝意。   第一集出版後,分送接受採訪的「彰化推手」,並於市面發行;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獲訊甚為重視,即購買一批分送各縣市黨部;各縣市黨部如援例推動跟進,則建構一部完

整的「全國推手」全貌,並非遙不可期。   本續集仍以解嚴前後到政黨輪替期間(一九八七– 二〇〇〇),分布彰化縣各角落許多默默無聞的街頭勇士為對象,進行採訪;採訪人數約百人,與第一集不相上下。經統計,公教人員(含村里長、代表及國營事業員工)佔三〇%,商人佔四〇%,其他如農民、勞工、專門職業(醫生、藥師、代書)佔三〇%。即以公教與商人佔大多數,此兩類人士參與形式多元,所冒風險更險峻。   參與民主運動商人,不盡然都是小生意人,中小企業、甚至大企業主所在多有,他們甘冒被「查稅」等等不可測的風險,犧牲精神實令人佩服。至於身份敏感的公教人員,除必須在白天扮演戮力從公的「乖乖牌」外,又得於夜間擔任「蝙

蝠」任務,到處串門子宣揚民主理念,也都是過著提心吊膽、戰戰兢兢的日子。   有的甚至莫名其妙地被指控或「約談」,如「美麗島事件」後,並未參加該事件的高中老師鄭邦雄,竟被迫簽「未參加切結書」;一位當時還當小學老師的梁瑞興校長,只是拿「黨外」傳單到印刷廠影印,馬上被密報,並遭情治單位「約談」。當時氛圍,可說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採訪中有很多感人故事,其中兩則尤令人動容;   二〇〇四年總統大選投票前兩天,擔任福興鄉後援會會長的梁慶賢,在車隊出發前,才知道心臟病復發已送至台中榮總。三月二十日投票當天,仍念念不忘要回家投阿扁一票;彌留前頻頻詢問在病床旁照顧的子女,是否都去投票了?更說:「要堅

強!要投阿扁一票!」然後溘然辭世。   一位被叫「溪州肉粽婆」的王鄭金花,為全縣最高齡的黨員(享壽九十八),從事民主運動期間,常以「賣肉粽」為掩飾,到國民黨勢力較強的地區打聽消息。她最喜歡喝熱牛奶,原來有一年為河川地放領問題,獨自一人到台北拜訪當時尚當律師的陳水扁;阿扁看她獨自一人遠從彰化鄉下來訪,又飢又渴,於是像對待自己的媽媽一樣,親自泡了一杯熱牛奶給她喝。她回家後一直告訴老公說:「那杯牛奶實在好好喝!」此後老公就每天為她泡一杯熱牛奶。   台灣人不但不畏惡勢力、很有正義感,而且又知恩感恩、很有人情味,全書充滿著各種感人的事蹟。拓展文教基金會,有幸再完成續集、並予出版,採訪團隊及筆者均與

有榮焉。出版前夕,謹代表團隊在此表達對這些街頭勇士們最崇高的敬意。   本書承蒙 立法院蘇嘉全院長、文化部鄭麗君部長百忙中賜序,亦深致謝意,同時感謝邱萬興先生照片提供。   第一章 八卦山下的民主實踐者 李荻清 — 賣米的知識份子 曾明財 被許多彰化朋友尊稱「李大師」的李荻清,國立政治大學畢業,結婚生子後,以賣米維生,過著白天工作、晚上讀書的淡泊日子,一生堅持理念,不與國民黨妥協。 李荻清,一九四七年次,戴近視眼鏡,個子不高,瘦骨嶙峋樣子,在彰化市長順街經營「吉盛米店」。他賣的米不但好吃,而且都親自送到客戶家,若電話叫貨,份量較重的話,他得一包包扛上扛下,再開貨車送達。 他喜愛閱讀書籍

,從學生時代就開始研究哲學和佛學,包括古希臘哲人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至十八世紀康德、二十世紀中國牟宗三哲學思想,均有所涉獵。 一九八〇年代初期,劉峰松因政治獄被關,李荻清開始關心民主運動,默默協助翁金珠參選。後來,謝聰敏當選立委,他也協助彰化服務處工作,投入更深。 李荻清個性溫和、頭腦清晰,論事有條有理,平時若碰到支持國民黨的客戶,他也不會排斥,很樂意彼此交換心得,甚至有時候只用兩三分鐘,不徐不緩以實例舉證,就讓對方口服心服了。 不過,台灣省長選戰正熱,他有一天送米到客戶家,對方拉著他談政治,一堆似是而非的國民黨言論,讓他越聽越不爽,一怒之下不賣了,竟將那包米又扛回車上,這趣事後來一直成為朋

友間的笑談。 有「台獨理論大師」之稱的林濁水,與李荻清同年,也是大學老友,交情深厚。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很早就和李荻清熟識,如果有行程來到彰化,也喜歡抽空到李家暢談。 陳定南競選台灣省長、彭明敏競選總統期間,是李荻清參與巔峰期,適逢地下電台「大彰化之聲」成立不久,他和王昭武、吳麗慧主持節目宣揚理念,每天每人各負責兩小時,也廣邀南北知名政治人物受訪。由於節目內容精采,甚至有聽眾專程從雲林縣送宵夜點心來。 吳麗慧回憶說,認識李荻清是在她主持電台節目時,李荻清和一群彰化好友,每天輪流準時上節目,她先播報當日新聞,他們針對內容作深入淺出的分析,還開放聽眾現場叩應,因為大師們分析精闢、見解獨到,故經常有空

中熱線的激烈討論。 李荻清有政大統計系學歷,在那個年代,他的專業能力有很多機會進入政府或民間企業任職,為何選擇辛苦賣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