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吳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新光吳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憲章等寫的 台灣歐洲美元拓荒者:韓效忠平凡中見不平凡的人生 和黃日燦的 黃日燦看併購Ⅱ:台灣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吳東進遭爆停職仍插手新光金金管會:已展開調查 - 中央社也說明:林楚茵痛批,吳東進遭免職後仍伸黑手,讓新光金變成家天下,要求金管會徹查新光金內部治理問題。 黃天牧回應,銀行局日前有收到檢舉函,並已在月中發函給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官文化 和經濟日報所出版 。

國立交通大學 人文社會學系族群與文化碩士班 黃紹恆所指導 巫明舉的 台灣家族企業世代交替問題之研究- 以永信藥品為例(1952-2016 ) (2018),提出新光吳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永信藥品、家族企業、企業史、世代交替。

最後網站新光集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則補充:2002年2月12日,中華民國財政部開放設立金控公司時,新光集團內分別有吳東進主導的新光人壽、以及吳東亮主導的台新銀行兩家金融機構;由於兄弟的經營理念不同,因此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光吳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歐洲美元拓荒者:韓效忠平凡中見不平凡的人生

為了解決新光吳家的問題,作者李憲章等 這樣論述:

  1970年代,台塑首次借到一筆免抵押貸款,自此打通「免抵押品」關卡,資金活水源源而來。王永慶對居間的關鍵人物韓效忠,一直感念在心。他在過世前3年,還特別盛宴邀韓,召集重要幹部作陪。席間王重提當年300萬美金助台塑財務脫胎換骨的往事,再次向他致謝。   不僅台塑,受到「歐洲美元之父」詹巴納基斯(Minos Zombanakis)啟發的韓效忠,一心將歐洲美元(存放在美國境外銀行、不受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監管的美元)引進台灣,挹注島內經濟。因為當時台灣工商業勃興,需要大量資金和外匯,以擴充設備、進口能源和各種原料。     韓效忠爭取到香港多家歐洲銀行信賴,組成歐洲銀行團,在台灣尋覓合適貸放對象。

台塑是第一家。接著如新光吳火獅、寶成蔡其瑞、肯尼士羅光男等,甚至國營企業台灣電力公司、中國石油公司,相繼成為其客戶。     為引進國內陌生的歐洲美元,韓效忠費盡苦心。南北奔波各家工廠之餘,從演講到投稿,不憚其煩宣導這股新活水。此外當時台灣採固定利率,而國際上已普遍採浮動利率。保守做法不利引進新資金,他也極力疏通,終讓利率政策轉向。     台灣自1951年接受美援,是社會安定及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該計畫至1965年6月結束,15年間的美援總額約15億美金,相當於每年1億美金。而韓效忠在23年間,引進歐洲美元約50億美金,堪稱意義重大。 名人推薦   吳東進(新光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長)、吳東

亮(台新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長)、康潤生(台灣恩德創業投資公司董事長)   一九九○年代初識金融前輩韓效忠先生,他的話讓我印象深刻:「這世界只教人賺錢,卻沒教人如何善用財富,對社會做最有價值的投資。」溫文儒雅的他,前半生為台灣引進50億歐洲美元,挹注渴求外匯的民間企業;後半生奉獻家財,支持提升社會的NGO活動。稱許他畢生精彩,毫不為過。——康潤生 【自序】 準備與機會 【遷徙童年】 出身東北好人家 少小離鄉搬遷多 展開4千公里長征 逃難路線曲曲折折 昆明歲月好時光 在敵軍佔領區過日子 再次長途跋涉 重慶的中央幹校生涯 返回故都北平 再見,煙硝滿天的故土 【移居台灣】 初來乍

到處處新鮮 從外文系到經濟系 青春歲月未留白 【逐夢美國】 勇闖美利堅,淘金夢碎 「一生十輩子」的精彩人生 棲身耶魯,執教中文 哥大歲月,收穫豐碩 名校名師,受益匪淺 有志青年,迎來貴人 【印度客旅】 職涯的轉捩點 奠定研究中國的基石 倫敦轉機,生命奇遇 那兩年在印度的日子 擲地有聲的期末報告 【創業之路】 投資創業,屢敗屢戰 初試身手,一鳴驚人 第一個客戶——台塑企業 新光吳家,兩代情誼 優質客戶——寶成集團 台電、中油成為客戶,具指標功能 花花世界,不為所動 意外的肯尼士大震撼 打通台灣金融的任督二脈 獨門生意認真做 天時地利之外,首重人和 兩岸合資第一家銀行的幕後推手 【樂觀人生

】 利而不害,為而不爭,快樂過一生 聖人不積 透過喜瑪拉雅基金會,實踐部分理想 長兄如父 【年表】 自序 準備與機會   青少年時期,我隨父母來到台灣;台大畢業後負笈美國,邊打工邊讀書,先後在餐廳洗過碗,在美國之音當過播音員,在聯合國秘書處當翻譯,在耶魯、哥倫比亞大學任中文講師;接著赴印度任職,再返美創業;最後回到台灣,代理多家歐洲銀行業務。     在台灣經濟起飛、亟需外匯的年代,我為本土企業引進大量歐洲美元,並促使央行改採浮動利率。1990年代,又協助台商在大陸成立華一銀行。一路行來,可算走遍江湖四海。但回顧一生幾個重大轉折,其實未經事先規劃,甚且都在意料之外。   ◎掌握難得

的機緣   過程中我不斷尋尋覓覓,一方面摸索方向,另方面努力充實自己,加強專業知識和語文能力,並設法擴大見識和視野,為未來做大事、擔重任做準備。   無論何時何地,我心中隱隱然有個信念,就是只要勇於面對問題,接受各種挑戰,一旦機會來臨,必能好好發揮。   即以進入銀行界的機緣來說,1967年我在印度任職期間,返美休假路過倫敦,因在飛機上翻閱雜誌,看到歐洲美元即將崛起,和Deltec銀行賣債權的報導,激發我去電求見歐洲美元之父詹巴納基斯(Minos Zombanakis),和Deltec倫敦分行負責人威靈頓公爵(Duke of Wellington)。     就此埋下從事貸放歐洲美元的種

籽,並促成我出任Deltac副總經理,進而返台開創事業。在職涯發展過程中,這是個重要的轉捩點。   ◎以樂觀態度克服難關     一個人的成敗得失,機緣很重要;但若沒有做好準備,機會來了不一定感應得到,或掌握得到。     1993年,我們一行人去大陸拜會朱榕基、江澤民,爭取成立台資銀行,由我負責做簡報。當時兩岸金融正待開放,政策尚不明朗,且競爭者眾。我們團隊起步晚,成功機會微乎其微。但我決定大膽一試,且深信蒼天不負苦心人。     那是首次與時任第一副總理兼人民銀行行長的朱榕基見面。簡報前,國台辦的人對我說:「副總理發問尖銳,你準備好了嗎?」我回以:「已經準備了60來年,應該差不多了。」

  結果,我的簡報獲江澤民、朱榕基高度肯定,奠定了華一創行的基礎。     實際說來,人生之事不如意十常八九,我也歷經許多波折。遇事當下,難免心生挫敗,但我從未灰心喪志;且一直抱持樂觀積極的正向態度,從不輕言放棄,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如此克服層層阻難,愈挫愈勇,過程中即能創造新的機會。     例如,1971年服務的Deltec總行倒閉,換作他人,可能急於另覓新職;但我堅持有始有終,負責地將香港分行的loan賣掉,好對總行有所交代。就在拜訪客戶時,遇到Inter-Alpha駐港代表、喬治城大學同學路易.婁貝,經他推荐,出任Inter-Alpha的台灣代表。   ◎愛交朋友收穫多     此

外,我喜歡且善於交友,也受益良多。像一般不易接近的高官大員或富商巨賈,我以「說大人則藐之」的精神去電求見,從未被拒絕;且往往相談甚歡、一見如故,就此結緣數十年。期間當然並不只是有求於對方,而是言之有物,也帶著不少資訊與對方分享。雙方都會覺得所穫甚豐,並因而締結公交與私誼。 創業之路 第一個客戶——台塑企業 引言:王永慶過世前3年,還曾特別盛宴邀韓,為當年300萬美元貸款再次致謝。 內文: 大學甫畢業,韓效忠就赴美深造,此後一直在異國打拚。18年後,他正式回台。 當時的台灣,政治上堪稱風雨飄搖。1971年被迫退出聯合國,接下來許多國家紛紛斷交;國際孤兒及中共犯台的陰影,籠罩全島。這也是韓效忠動

念返台前,鄭重其事打電話給包大可,請教台海情勢的主因。 但在經濟上,台灣展現蓬勃活力。1950年代以降,政府抓緊歐美先進國家勞力密集產業外移的趨勢,發展輕工業;除扶植民間企業,還鼓吹「客廳即工廠」、設置加工出口區、頒布獎勵投資條例,台灣成功由農業社會轉為工業社會。接著又推動十大建設、十二項建設,奠定了重工業的基石。 ◎台灣企業渴求國際資金 工商業繁榮發展、各項建設積極進行,這樣的台灣亟需導入資金。 努力衝刺的大小企業,急著找錢購置設備、壯大公司,尤其需要美元向外購買原料與機器。 然而,當時金融業腳步相對落後。在保護政策下,公營銀行佔絕大多數,借貸心態保守;企業上門借款,不但條件嚴苛,甚至常遭刁

難。 此外,政府嚴格管制外匯,但擴張中的企業到海外採購機器設備,亟需外幣。 韓效忠返台之際,面對這樣的情勢:台灣島內,企業渴求資金,求貸無門;台灣島外,國際資金豐沛,急於尋求好客戶。兩者若能搭上線,必可創造雙贏。但它們需要橋樑聯結,韓效忠適時擔任起這個角色。 他的第一個客戶,是台塑企業。時間則是在正式返台之前,任職Deltec的年代。 王永慶在1954年創立台塑,從日產4噸PVC粉的小工廠起步;到1970年代,已是頗具規模的上市公司。同一集團尚有南亞、台化等子公司。 韓效忠多方探詢,了解王永慶為人勤懇正派,事親至孝,經營企業具創新及良好管理能力,應是貸放好對象。他與花旗銀行台灣區總經理楊鴻游(

周百鍊女婿)頗有交情,而楊與王熟識,曾共同投資富國銀行。楊認為韓效忠做事積極,是一有為青年,慨然應允牽線,介紹他認識王永慶。

新光吳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91230三立iNEWS 麻吉大哥豪砸至少6億買信義區豪宅頂樓 挑戰同社區最高價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eBO1Xmco-uc

挑高9米的氣派大廳,光線自然流入,白色系搭上義大利進口石灰岩,氣勢媲美曼哈頓頂級豪宅,信義區指標性豪宅《琢白》吸引藝人麻吉大哥黃立成置產,頂樓戶30樓最新交易,買方為黃立成的公司,房仲推估交易總價約莫落在6億~7.3億間,單價有機會是該社區最貴成交戶。

記者/李仁文、張桓軒 採訪報導……↓

大陸建設董事長/張良吉:「我還是覺得單價300萬不是那麼容易達成的啦!我們也不需要賣到300萬。」

建商當初不刻意強調敏感的300萬防線,社區目前成交單價最高每坪約在224.5萬,但絕佳地點依舊吸引政商名流入住,像是新光吳家第三代、還有藝人陳怡蓉以及紡織家族都是鄰居。

房仲業者/陳泰源 表示:「他們會覺得,第一,這是有收藏性的價值,因為畢竟買豪宅就是買一個藝術品,第二,相對於一樣的單價都在200多萬,去跟過去這些中古豪宅相比,屋齡相對新,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建商蓋的、第一手的、屋齡新的可能約莫才1~2年的新房子,比較相對受到這些高總價買方的青睞。」

目前估計有12筆實價揭露紀錄的頂級社區,緊鄰台北曼哈頓,社區地點就在信義路五段、捷運象山出口旁,地上31層、地下4層,大陸建設當初規劃140、260坪兩種坪數,高樓層可遠眺整個信義區景色,成為指標豪宅之一。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19/12/191230inews-6.html

台灣家族企業世代交替問題之研究- 以永信藥品為例(1952-2016 )

為了解決新光吳家的問題,作者巫明舉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國內代表性製藥家族企業,永信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永信藥品」)作為案例,探討台灣家族型企業是如何處理他們都會面對的經營者世代交替問題。永信藥品依靠優良的品質技術及成功的行銷策略,在台灣製藥界打下穩定營運的基礎,順著當時蓬勃發展的藥品市場逐步擴張市場佔有,藉由台灣藥品管制政策的實施,自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台灣市佔率最高的本土藥廠。作為一間家族企業,他的創辦人李天德積極栽培其繼承人,使他們能將他辛苦建立的事業傳承甚至擴大下去。他的繼承者們也不負所望,在永信海外市場的拓展上扮演關鍵角色。在複數繼承人的合作下使永信集團在創辦人逝世後依然穩定營運。在傳承的過程中,李天德採取了相當多的策略

,其中有許多台灣家族企業與日本、韓國家族企業都有採用。如加強繼承人的實務教育、借用繼承人的力量開拓新事業、提早擬定並實施接班計畫,這些都是永信順利進行世代交替的關鍵因素。永信所採取的傳承模式,也影響到整個集團企業的營運,使整個企業的經營權力完全掌握在經營者家族手中,也使經營者家族擔負了多數的營運風險。面對產業的變遷,如此的企業文化也考驗著永信未來的營運是否走向經營權與所有權是否分離。

黃日燦看併購Ⅱ:台灣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

為了解決新光吳家的問題,作者黃日燦 這樣論述:

  ★想精研併購案例,一定要看!想了解併購眉角,更是要看!   ★哈佛法學博士從實務面、法律面,採說故事的方式,讓你看懂傳產、科技、電信、金融、陸資與私募股權基金一場場精采的併購大事件,每個案例還附有「私房微言」心得分享,是企業經營最佳參考書。   過去,台灣企業擅於生產管理,以成本掛帥,靠價格取勝;現在,受到中國與其他新興國家崛起的推擠,台灣企業的競爭優勢大不如前,加上世代交替、產業位移等變遷,未來何去何從,煞費思量!   全書共計49篇文章,分成9個部分:經營權戰火、台商西進、陸資來台、私募基金入股、傳產轉型、策略聯盟、併購整合、合縱連橫各有盤算、電信媒體卡位,深入淺說細說在利益至上的

併購交易裡,企業之間如何互利雙贏,是最佳的產業併購案例智庫。 本書特色   ★本書每篇案例都引人入勝,讓你眼界大開!   ★併購成功後,體質更佳,將成投資好標的!   金錢豹如何從酒店轉型進軍大陸,在餐飲業闖出一片天?   日月光張家與凱雷聯手推動「管理層收購」,為何破局?   維格鳳梨酥為西進積極引進陸資,主要的著眼點是什麼?   壹傳媒出售案,各方競標,為何政府主管機關介入干預?   康師傅如何乘勢結盟百事可樂,拓展對岸市場如虎添翼? 聯名讚譽   蔡明忠、嚴凱泰   六大名家專文推薦   陳冲總統府資政、王伯元怡和創投董事長、湯明哲台灣大學副校長、   黃欽勇DIGITIMES

總經理、盧明光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理事長     劉連煜政治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 作者簡介 黃日燦   台灣大學法學學士、美國西北大學法學碩士及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在紐約、香港及台北執業多年,現為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Jones Day)全球大中華業務主持人暨台北分所主持律師,亦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是全美及全球首屈一指的最大律師事務所之一。   黃律師的執業專長為企業併購、跨國投資、證券金融、公司治理等領域,連續多年被選為世界傑出律師。2009年榮獲《Asian Legal Business》雜誌列為「全亞洲頂尖25位併購律師」之一,是台灣唯一獲選者,201

3年更獲頒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金鑫獎之卓越成就獎,有「併購大師」之譽稱。   黃律師經常在報章媒體發表評論及文章,深入淺出,言簡意賅,廣受重視,著有《法律決勝負──企業併購與技術授權》及《黃日燦看併購─台灣企業脫胎換骨的賽局》。 推薦序 微言入心 夙喻動眾──陳冲 透過併購 突破產業困境──王伯元 企業經營的必修課──盧明光 面面俱到 才能竟全功──湯明哲 正面思考資源整併的價值──黃欽勇 視角寬廣 橫縱兼顧──劉連煜 自序 丕極泰來  再創新高 導讀 台灣應有前瞻性的併購政策 Part 1  逐鹿中原 龍爭虎鬥 1-1台泥股東 演出世紀爭霸戰 1-2味全家變 頂

新乘機入主 1-3展茂私募現增荒謬 一著錯全盤輸 1-4中石化公轉民 威京做嫁變當家 1-5中石化 經營權攻防大戰 1-6春雨和平共治 撲滅經營權戰火 PART 2  台商西進 各展神通 2-1聯電入股和艦 撲朔迷離 峰迴路轉 2-2富邦併港基 登陸布局手法妙 2-3科蒂併丁家宜 前景難卜 2-4土洋攜手 雀巢參股徐福記 2-5金錢豹改頭換面 進軍大陸 2-6聯手百事可樂 康師傅如虎添翼 PART 3  陸資來台 逐步加溫 3-1陸資來台先河 京東方併購美齊 3-2復星入股維格 兩岸異業聯姻 3-3康聯集團布局生技 兩岸搭橋 3-4入股中美實加持晶實 金鷹袖裡有乾坤 3-5璨圓反守為攻 併

購結盟突圍 PART 4 私募基金 加持助陣 4-1中鼎工程有料 私募基金青睞 4-2八大電視 安博凱殷拓輪番入主 4-3引進私募基金 萬泰銀起死回生 4-4隆力入主整頓 安泰銀否極泰來 4-5凱雷入股大眾銀 新舊股東共治 4-6致伸轉型 從下市到新生 PART 5 傳產轉型 改革創新 5-1台泥新世代 聚焦核心本業 5-2晶華併購麗晶 反客為主 5-3寶成鞏固本業 強攻第二核心 5-4能率併購整合 十年有成 5-5本土股東聯手 能率入股台灣三洋 5-6德記洋行百年老店 找到好歸宿 PART 6 策略聯盟 尋求綜效 6-1仁寶聯想 代工與品牌另類結盟 6-2擴大結盟垂直整合 瑞軒戰力升級

6-3晶電+光寶 照亮LED產業 6-4新日光併購旺能 多贏 6-5群創統寶奇美電 世紀聯盟三合一 PART 7 併購整合 成敗互見 7-1合縱連橫 打開聯電輝煌併購史 7-2力晶 從叱吒風雲到黯然落幕 7-3茂矽辛苦求變 一場空 7-4垂直整合 日月光成就封測大業 7-5世界獲台積加持 轉型求生 PART 8 合縱連橫 各有盤算 8-1晶電併購擴張 成就霸業 8-2併購合資拓版圖 友嘉實力大增 8-3光寶集團分合互用 靈活併購 8-4好事多磨 鴻夏異國戀碎 8-5台積中芯大對決 8-6信義房屋 房仲業合縱連橫典範 PART 9 電信媒體 卡位布局 9-1遠傳透過併購 電信版圖擴大 9

-2台灣大多元整合 搶數位匯流先機 9-3中華電信跨界 穩坐龍頭寶座 9-4壹傳媒群雄競逐 高潮迭起 推薦序一 微言入心 夙喻動眾/總統府資政 陳冲   企業的成長擴張,可以採自然方式(即organic growth),也可以藉進補(即併購)而壯大。台灣過去因為「寧為雞首」的傳統觀念,不僅中小企業眾多,併購案件也不常見。另一方面公司法雖容許合併,但也無多鼓勵措施,法律環境明顯不足。   民國88年(西元1999年),本人任職財政部次長,當時鑒於公司法對合併的誘因有限,金融機構又不以公司組織為限,故建議草擬金融機構合併法,並於2000年11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使金融機構的水平合併有特別

法為基礎。嗣又再接再厲,提出金融控股公司法,使垂直併購亦有簡政便民的環境,亦經立法院於2001年7月通過。而因該兩法協調時在財政部內部已取得賦稅單位的諒解,亦奠定經濟部推動一般併購的基礎,促成2002年中華民國首部企業併購法的立法。得力於法律環境較前成熟,2006年本人主政的合作金庫得以順利完成與農民銀行的合併。   正因個人對併購粗具了解,因此對2012年出版鉅著「黃日燦看併購」,更覺格外驚艷;以往日燦兄專欄定期見報,常因公務繁忙,偶有遺漏、或有遺忘,故對該書問世極為珍視,不時翻閱參考,甚至將其中哲理用於日燦兄娶媳、嫁女時致詞之內容。日前日燦兄表示,應各方需求,同一書名的第二冊即將出版,我

有幸先睹,發現精采更勝前冊:生動描述各種併購案例,法律實務兼備,而且分門別類,用詞遣字俱見用心,尤其難得的是每則事例後均附作者的「私房微言」,極有啟發意味。《逸周書》中有言:「微言動心,夙喻動眾」,日燦兄深入淺出細說案例,等同「夙喻動眾」;其私房註解精深微妙,豈非「微言入心」!   三千年前周公已為日燦兄作序,我不敢掠美,謹援引之。 推薦序二 透過併購 突破產業困境/怡和創投董事長 王伯元   繼2012年出版「黃日燦看併購」一書後,時隔一年多,黃律師又出版續集,真可謂多產作家。在他繁忙的法律工作以及併購協會理事長諸多活動下,還能立言著書,集結國內企業併購案例及寶貴經驗以供傳承,我不禁

要說:「傑克(Jack),這真是太神奇了!」   正如黃律師所言,台灣這幾年的政經發展及企業生態,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過去的輝煌不再,而且因為長期的鎖國,導致經濟陷入泥沼,心態也趨於保守。雖然政府急欲突破當前困境,提出種種產業革新的政策,並積極向外招商。但似乎著力點都未能到位,以致往往事倍功半、成效不彰。對比鄰國如中、韓、日、星等這幾年經濟的快步發展,台灣的處境更為不利。   過去我們一直以「代工」為產業主軸,雖然創造經濟奇蹟,但沒有自己的品牌技術,一旦景氣不好或大廠抽單,經濟就會受到重大衝擊。台灣產業向來逐廉價勞工而居,當大陸的勞工便宜時,便一窩蜂到對岸設廠。如今此項優勢不再,很多廠商因

而遇到瓶頸。我們需要改變這樣的產業生態,藉由「創意創新」,重新建立台灣的產業價值。   再者,台灣小公司林立,即便是國內的大企業,如以全球眼光來看,都還不算巨擘,如果單打獨鬥,勝算並不高。應該透過「垂直整合」及「水平整合」的方式,把同性質的公司合併在一起,才能有充足的人才、技術、資金、市場,與國際大廠競爭,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甚至大於三的目標。而併購(Merge & Acquisition)就是達成這個目標不可或缺的工具。   然而我們政府對於「併購」還是心有疑慮,不但設下很多限制,對於私募基金的運作也存有負面的想法。如過去凱雷收購日月光、遨睿收購國巨等,均被打回票,這對台灣標榜自由經濟的形象

是一個傷害,加深外資對政府箝制經濟的疑慮。事實上,「併購」是一個正常的商業途徑,而私募基金的收購併購是國際間很常見的經濟活動,政府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及觀念來看待並且予以鼓勵支持。對於此,我和黃律師都有很深的感觸,也在不同的場合呼籲政府重視並公平看待「併購」這個商業行為,讓企業經營有更多選項,讓公司可以藉著併購調整體質,以因應更多的挑戰。   黃律師投身併購領域已有很長的時間,現在更身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承先啟後,除積極透過各種管道導正大家對併購的迷思,未來更希望能協助政府制定具前瞻性的併購政策及培育優秀的併購人才,讓台灣能透過併購,突破產業困境,增加競爭力,再造台灣經濟奇蹟。

推薦序三 企業經營的必修課/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理事長 盧明光   有併購經驗的人,看了黃日燦律師的第一本專書《黃日燦看併購》都視為珍寶,咸認是很實務的併購經驗談。現在黃律師又出版《黃日燦看併購II》,我有幸得以在本書出版前先閱讀,分外感動與佩服。   黃大律師工作這麼忙碌,協助正進行的國內/跨國併購案不計其數,仍然願意抽空將台灣過去二、三十年來重大影響的併購案予以整理分類,讓有志於併購的企業人士,得以用看故事的方式瞭解每個併購案之時空背景、企業主的企圖心和策略目標,以及併購過程、併購後對企業經營和版圖的影響。   我個人從1989年協助光寶集團宋恭源董事長替當時旭麗電子併購美商D

iodes公司(目前仍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代號DIOD,2014年2月27日市值11億美元,敦南科技仍擁有18.18%股權)以來,我常藉由跨國併購讓自己經營的企業突破困境,超越競爭同業、轉型升級,甚至如黃律師所說的「脫胎換骨」。   傳統企業的經營主要靠內部創新研發的有機成長方式,但全球經濟環境變化又快又激烈,市場和客戶需求變化也很快很大,企業內的創新不一定能跟得上技術的趨勢。為彌補策略藍圖的不足─有時是市場分布、有時是銷售通路、有時是技術能力、有時是跨國人才,這時透過有效的跨國併購,會是快又有效的手段。   2007年3月31日,我從光寶集團敦南科技總經理職位退休,在2007年4月2日接

任中美晶董事長的工作,於2008年3月完成併購美國Globitech (6吋及8吋半導體磊晶廠),當年度中美晶成為全球第八大半導體晶片廠。2012年3月再完成併購日本Covalent Materials Silicon(原Toshiba 8吋及12吋半導體晶片廠),中美晶的營收也由2006年的46億增到2013年的222億(其中半導體占156億,太陽能占66億),中美晶立即成為全球第六大半導體晶片廠。中美晶在半導體兩次的跨國併購,對營運所顯現的績效,足以印證黃大律師說的,企業確可藉由併購達到脫胎換骨的目的。   雖然根據統計,企業成功併購機會約僅三分之一,眾多因素像是文化差異、策略模糊、規劃

與執行不力以及管理經驗不夠成熟,都可能造成併購的失敗下場。然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併購初期的審慎評估,併購過程和實地查核的嚴謹,併購後的詳盡整合工作,都有助於併購後的成功經營。   併購已經不是企業經營的選修課,而是必須正視的必修課。近年來併購趨勢愈加顯著,你的企業不是併購人家,就是有一天人家併購了你,但被併也可以化妝得美一點呀!黃律師的《黃日燦看併購II》,的確是一本企業經營很好的參考書。 作者自序 否極泰來 再創新高   最近幾年,台灣經濟普遍陷入原地空轉的困境,主要產業紛紛面臨轉型升級的挑戰,亟需突破瓶頸,卻似乎欲振乏力。影響所及,社會各界時常充斥消極悲觀的論調,令人慨嘆曾經活

力十足的台灣經濟與台灣產業何以淪落至此地步?   其實,「解鈴還需繫鈴人」,數十年來台灣產業締造了台灣經濟奇蹟,現在還是要靠台灣產業發揮篳路藍縷的精神來重振台灣經濟。   經濟有景氣周期,而產業則有生命周期。目前台灣產業所面對的考驗,就是生命周期的陣痛。「小孩轉大人」的蛻變,各國皆然,並非台灣獨有。危機就是轉機,台灣產業若能痛定思痛,正視現實,積極應變,對症下藥,則否極泰來,再創新高,指日可待。   我從2011年7月開始在經濟日報撰寫「黃日燦看併購」專欄,每周一篇,針砭剖析台灣企業併購案例。在這段筆耕過程中,我看到了不少企業積極進取創新求變的好故事,讓我對台灣企業脫胎換骨的賽局,基本上

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可惜的是,台灣企業透過併購調整體質,尚未蔚成主流,蔚為風潮。   2012年9月,我集結上述專欄數十篇案例文章,出版了「黃日燦看併購─台灣企業脫胎換骨的賽局」一書,倖獲各界好評。如今,上述專欄又累積了另外數十篇文章,把目前台灣企業可為公評的併購案例幾乎都寫完了。有人建議我應該彙整這些文章做為續集出版,俾能較為完整地呈現台灣企業的併購經驗。「黃日燦看併購II─台灣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於焉問世。   這本書的文章風格,還是秉持了我一貫的寫作標準:文字務求淺顯易懂,筆法講究深入淺出;內容務求扼要簡潔,理路強調概念啟發。在每篇文章之後,我這次還「加菜」附送了「私房微言」,希望是

畫龍點睛,而不是狗尾續貂。   在此,我要感謝一些人:經濟日報的翁得元副社長和于趾琴總編輯,持續督促我為「黃日燦看併購」專欄撰文;經濟日報出版社的鄭秋霜主任精心策劃編輯,讓本書順利付梓;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紀天昌和卓彥安兩位大律師及其他若干同事,協助我蒐集整理案例資料。最後,特別要感謝幾位我尊敬的前輩好友為本書推薦作序,他們的溢美之詞我是愧不敢當,但他們的肯定加強了我的信心。   就如同我在上本書的自序中所說,我更要感謝我專欄文章裡的主角,各個進行併購交易的台灣企業,沒有它們的衝鋒陷陣和開疆闢土,台灣經濟就不會有再造榮景的出路。我企盼這些企業能積極主動地分享它們的心得經驗,讓其他的台灣企業借

鏡參考。台灣企業亟需掌握旋乾轉坤的契機,運用併購,轉型升級,在脫胎換骨的賽局中勇往直前。馬年行大運,此其時也!   這是我個人著作的第三本書,謹獻給我可愛的小孫女黃若誼,謝謝她讓我在今年1月升級成「公」,跨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1-1台泥股東 演出世紀爭霸戰台灣水泥創立於1946年,是由政府在台灣光復後接管數家日本水泥廠所組成。1953年,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農地徵收款就是用四大公司(台泥、台灣紙業、台灣工礦及台灣農械)股票抵付給地主,四大公司頓時從公營移轉民營。1962年,台泥響應政府「資本證券化」號召,成為台灣第一家股票公開發行掛牌上市的公司。台泥長年來位居台灣產業界龍頭,台

泥的董監事也被視為社會地位的重要表徵。因此,台泥的董監事向來都是國內的重量級財團,包括鹿港辜家、板橋林家、高雄陳家、新光吳家、國產林家、嘉泥張家、永豐餘何家等,原先還有霖園蔡家,陣容極為強大,國內首屈一指。台泥首任董事長即由板橋林家德高望重的林伯壽先生擔綱,日後掌控台泥的辜振甫先生初入台泥時才任職協理,經過了22年的長期歷練才當上董事長。股東大會 暗潮洶湧具有悠久歷史的台泥,其實股權相當分散,各大家族持股大致不相上下。和信辜家能夠長期掌舵,主要是靠辜振甫先生深厚的政商脈絡和個人魅力,得到各大家族的禮讓支持,再加上三商銀約10%持股的鼎力相助。因此,歷屆的董監改選,過程還算平順,成員變化不大,外

表上似乎水波不興,但骨子裡卻有若干微妙的心結逐漸醞釀蓄積,遲早要跳上檯面白熱化。台泥多年來始終維持21席董事的局面,其中常務董事六席,除董事長外,原還設有一位副董事長,先由高雄陳家的陳啟清擔任,陳氏去世後,則由國產林家的林燈接任。林燈過世後,台泥副董事長一職懸空,常董也因而缺了一席。當初設計六席常董的規劃,辜家占三席而其他家族占三席,平分秋色,相互制衡。爾後辜家在實任五席常董中占了過半數的三席,變成獨掌大局的形勢。各大家族雖不滿意,但礙於辜董事長的情面,暫時相安無事。1994年初,市場突然盛傳包括高雄陳家、國產林家、新光吳家,以及新興的東帝士、三重幫等五大財團,有意聯手爭奪董監席次入主台泥,甚

至要求將常董人數增為七席,讓幾個月後即將改選董監的台泥股東常會未演先轟動。媒體爭相報導各方人馬持續加碼台泥股份的消息,充滿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