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 四兄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新光 四兄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柔縉寫的 總統的親戚:揭開台灣權貴家族的臍帶與裙帶關係(經典紀念版) 和吳東興的 時代的眼光:新光三越創辦人吳東興的百貨布局與服務創新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時報所出版 。

逢甲大學 土地管理學系 朱南玉所指導 林巧涵的 虛實整合:電商開設實體店區位決策因素之研究─以網路男裝品牌Life8為例 (2019),提出新光 四兄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子商務、虛實整合、區位因素。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徐聯恩所指導 郭玫君的 大型企業領導者更迭選任邏輯之研究 (1998),提出因為有 領導者、更迭、選任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光 四兄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光 四兄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總統的親戚:揭開台灣權貴家族的臍帶與裙帶關係(經典紀念版)

為了解決新光 四兄弟的問題,作者陳柔縉 這樣論述:

台灣歷史書寫名家、知識的傳承者陳柔縉做為 政治記者與政治評論專欄作家的代表之作 ※經典紀念版※ 了解戰後五十年來,蔣氏父子統治與黨國體制一個重要的切角。 「時代相」令人著迷。我們總是身在其中,又被置在外。──陳柔縉     陳柔縉自二○○三年開始轉向,不再寫政治評論的專欄,她滿懷興致與好奇,投入了解日本時代,並持續發表《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等多本膾炙人口的作品,為台灣生活史添補了許多闕漏的空白。   我們所熟悉的陳柔縉,是曾在專訪中直言「我就是袂爽為什麼我們都沒有弄懂日本時代是這個樣子」,不受框架局限,以唯有她才發想得出來的妙趣主

題,似不著痕跡地,將此時的我們與彼時的人連結起來;時間往前推,會發現她深厚的考據工夫,不為人所定義的特質,早在她擔任政治記者,便已表露無遺。在即將解嚴之際,陳柔縉踏入新聞界,做為「異類」,她從主流媒體跳到異議媒體,更憑藉犀利的觀察能力,將發現的「政商密實的結構體」,寫成專書《總統的親戚》,於一九九九年發表。   《總統的親戚》描繪「一個」超級關係網絡,以超過四千張的訃聞和結婚啟事,輔以諸多專著專論及各方人士提供的私人家譜,追索連連相扣、又交互結織的政商姻網,揭開台灣權貴家族的臍帶與裙帶關係。這本書出版後,除了成為十多年來,報章媒體等各線新聞從業人員必備的案頭書(以掌握哪一家是什麼樣的家族,也

好辨清誰是誰的誰,對台灣的社會階級有一個結構性的了解),一般讀者也終於得以一窺「統治菁英階層」的頭臉,從文字敘述或系譜圖例,更會驚訝發現,原來某大官或某大富是親家,或者原來某人的出線,「家學淵源」仍屬關鍵。   本書所指的總統,包括戰後至二○○○年以前的四位總統(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和六位副總統(陳誠、嚴家淦、謝東閔、李登輝、李元簇及連戰),內容分成三十一章,但每一章其實不只包括一個家族,陳柔縉強調,附屬其中的家族不代表不重要或權力小於主述家族,值得繼續深究下去;至於本版次主文的時間點,仍以一九九九年六月為基準點,雖然所提及人物已有職務之類的變動,但「家族關係是永恆的,發跡崛起故

事亦不變」。   二○二一年,決定發行新版之際,陳柔縉除了修訂內容部分文字,亦盡其所能增修書中數十個家族系譜。她於未能完成的新版序中提到,在本書問世的第二個十年,台灣政治歷經藍綠變色,經濟方面因兩岸大開放,造成新貴崛起,不過上流階級盤根錯節的核心短期不至於崩潰,如今,黨國體制已成一頁歷史,仍有餘暉,但不太可能復活。過去的十年,看到何壽川、林蔚山入獄,辜嚴倬雲對於婦聯會的無力困境,連勝文和丁守中挑戰台北市長失敗,吳志揚連桃園市長寶座也守不住,李登輝、辜濂松、辜成允、沈君山、高俊明牧師、林堉璘、林榮三兄弟相繼過世,連戰和吳伯雄垂垂老矣、陳履安銷聲匿跡,華南金少爺與新光金小姐的世紀聯姻變色,互控上

法院……種種都為權貴核心添了黃昏霞色。   電子與網路興起帶來的新契機,造就的富貴層,與舊有上層結構不相通連。一邊發言聲量增加,動見觀瞻,社會影響力只增無減,一邊卻日漸消蝕,一眼望去,似乎只剩幾個金控家族還有能見度。不過,縱使三十年前看起來強健的結構體,已然衰敗,《總統的親戚》這部以龐大資料建構而成的重要專著,至今讀來並沒有脫節感,堪稱了解「戰後蔣氏父子統治與黨國體制一個重要的切角」。   原來,時代變幻就是如此迷離,也如此明白。   我們總是身在其中,又被置在外。──陳柔縉       ※隨著時光推移,時人的現代照,網路搜尋容易,本紀念版就不特別著力於此。部分家族老照片則因故無法確認來源

,而未收錄其中,尚祈讀者見諒。

新光 四兄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你們想聽的日本品牌介紹系列第一集來ㄌ🌞
當然要先從大家最好入手的平價系列開始講啦💁‍♂️
是男裝女裝都有的!日本平價流行服飾品牌!

也希望大家除了在網路上看商品之外
更有機會可以到門市去感受一下~
不同品牌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長🙆‍♂️
也希望大家都可以從本次的分享中
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



本部片選擇的4個品牌都有以下這4個相同特點!
第一:台灣有實體門市
第二:日系風格感強烈
第三:價格帶稍高於UQ
第四:日本服飾集團品牌



1st【 GLOBAL WORK 】

台灣官網:
https://www.dot-st.tw/v2/official/SalePageCategory/218807?sortMode=Newest

GLOBAL WORK 門市位置:
台北 統一時代B1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8號B1
台北 京站廣場B2 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1號B2
台北 美麗華漾館2F 台北市中山區敬業三路20號2F
台北 大葉高島屋2F 台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二段55號2F
新北 中和環球店1F 新北市中和區中山路三段122號1F
桃園 中壢大江購物中心1F 桃園縣中壢市中園路二段501號1F
台中 大遠百4F 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251號4F

-

2nd【 COEN 】

台灣官網:
https://store.united-arrows.tw/coen/

COEN 門市位置:
台北 京站時尚廣場店B1
台北 微風南山艾妥列店3F

-

3rd【 SENSE OF PLACE 】

台灣官網:
https://senseofplace.tokyo

SENSE OF PLACE 門市位置:
台北 京站時尚廣場店: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1號B2F
台北 微風信義店: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68號B1F
台中 新光三越台中中港店: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301號B1F

-

4th【 RIGHT-ON 】

台灣官網:
https://e.right-on.com.tw

RIGHT-ON 門市位置:
台北 大直美麗華百樂園1F


---


想補一句:
我們濁水溪以南真的沒有開欸我難過🙂


-------------

如果有感受到我們の用心~
請不要吝嗇你的手指~
幫我們「按讚、留言、追蹤、分享」!
每一個支持都是我們往前走的動力!
真的非常謝謝大家~~~

Music from Artlist.
透過我的連結訂購!
讓我們一起多得到 2個月 的免費使用吧!
https://artlist.io/familybros-821965

__歡迎來這邊找我們聊穿搭__
Facebook ►https://www.fb.com/wwwfamilybroscom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fmbs.wear
Website ►http://www.familybros.com

__ 合作需求請來信 __
Email ►[email protected]

#男裝女裝都有​​ #日本平價品牌必逛​​ #逛街推薦​​

虛實整合:電商開設實體店區位決策因素之研究─以網路男裝品牌Life8為例

為了解決新光 四兄弟的問題,作者林巧涵 這樣論述:

因著網際網路科技日新月異,電子商務市場快速拓展,隨著時間的演變消費者購物習慣和需求的改變,單一同通路行銷策略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使得網路零售商積極尋求解決之管道。自2011年起,全通路、虛實整合、O2O等名詞不斷被討論,2017年中國電商龍頭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提出的新零售,這些名詞揭示電子商務正悄悄由網路市場轉往實體市場發展的商業模式。2018年JLL發布「未來五年網路零售商將開設850家實體店面」零售報告,更確定了電子商務開設實體店的趨勢。在此背景及趨勢下,引起本研究之興趣,希望透過研究得知電子商務開設實體店區位決策因素為何,又與傳統區位選擇因素有何不同。經文獻回顧與個案研究分析發現,電子

商務因應其需求不同以顧客體驗導向策略、獲取顧客導向策略、經營導向策略等進行區位決策。顧客體驗導向策略,電商選擇近便性高以方便消費者前往體驗。獲取顧客導向策略,電商選擇綜合評估人口變數,依商圈而設置實體門市。經營導向策略,電商則以成本為考量,且電商企業策略因素影響實體店區位選擇權重較其他因素高。此外,我國電商開設實體電生命週期共為兩階段,分為測試性階段,以長期性街邊實體門市型態設置,以及購物中心型態實體布局階段。而比較電商與傳統區位決策因素發現人口變數、近便性、商圈選擇等三項因素評估與傳統區位因素相同,而營業面積、人潮、大型設施則與傳統因素選擇不同。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成果提供欲開設實體店之電商參

考意見、型態策略布局與測試階段之審思。

時代的眼光:新光三越創辦人吳東興的百貨布局與服務創新

為了解決新光 四兄弟的問題,作者吳東興 這樣論述:

他改變了百貨業,也改變了野柳! 他一手打造新光三越,成為營收800億的百貨霸主, 一手拍攝的女王頭,讓小漁村揚名於世。   新光三越創辦人吳東興,自大二起跟在二叔吳火獅身旁學習,從基層專員做起,歷經財務、股市投資與不動產投資的歷練,參與新光人壽、新光百貨育樂、大台北瓦斯等籌備,更擔起新光三越百貨創建與營運。他既是眼光精準的投資者,也是藝術文化的愛好者,一生的足跡輝煌!   他是投資眼光精準的百貨教父,把荒地變黃金   吳東興總是先於同業看見地點的商機,早在1980年就看好還是荒地的信義計畫區,2000年開幕的東南亞最大百貨商場台中店,同樣在荒地間拔地而起。他用精準眼光為新光三越選地,用經營

策略成為制勝原因,發展百貨群的手法,讓新光三越百貨版圖達全台三分之一,一路為台灣百貨產業史寫下傲人紀錄。   他骨子裡的文化魂,堅持藝術也要生活化   吳東興堅持在寸土寸金的百貨商場,打造頂樓文化會館,讓民眾得以就近接觸藝術,從邀約享譽國際的藝術大師辦展,再到史無前例的大型恐龍展,場場轟動的藝術文化展,讓新光三越成為藝術生活化的領導指標。   他是攝影鬼才,用一張照片發揮國家級影響力   他是攝影鬼才,1961年曾以《森林旋舞曲》拿下台北攝影沙龍年度最佳作品、美國洛杉磯國際沙龍入選等大獎。更用一張女王頭照片,讓野柳小漁村因輿論壓力,從封鎖的軍事管制區開放成觀光勝地,再到現在的國家風景區,用

一張照片,創造國家級影響力。   從十七歲開始,在六十年間,將新光三越拓展到全台指標性的龍頭百貨!   一位企業家的奮鬥史,是台灣百貨業發展祕辛,輝煌年代的一則傳奇! 作者簡介 吳東興   吳東興(1939年-2020年8月20日),台灣企業家,新竹市人,新光三越百貨董事長。   吳東興是新光集團主要創辦人吳火獅之兄吳金龍的長子。畢業於新竹中學、東吳大學外文系。     1974年新光集團由吳火獅主導成立新光百貨,由吳東興擔任總經理。擔任新光三越百貨與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直至病逝。   吳東興熱愛攝影,就讀大學時就曾獲得數個攝影比賽獎項,並開辦過個人攝影展。2007年起舉辦「

新光三越國際攝影聯展系列活動」。   吳東興於1962年擔任東吳大學攝影社社長時,與攝影記者黃則修進入當時是軍事管制區的野柳風景特定區攝影。同年與黃則修共同舉辦攝影展,並命名「女王頭」等多個野柳地景。讓野柳的地景聞名於台灣,甚至迫使當局開放野柳成為觀光區。 楔子 第一章 投緣──跟著吳火獅開疆拓土 大二參與新光人壽成立大會 全台攻城獵地 第一份薪水一七九二元 第二章 新光育樂百貨──星光閃閃的年代 三十五歲當上總經理 全台最大保齡球館 獅子林影城,上帝也瘋狂!創造高票房 新光超市首創日系規格,遍地開花 自營貿易代理品牌,打穩招商底子 第三章 台日合資新光三越開啟新百貨時代 圓吳火獅

最後遺願 開幕前十天日籍總經理哭了 堅持頂樓文化會館,打開平民藝術風潮 台日文化差異,周三公休一年少五十二天業績 創世界百貨史紀錄!台北站前店、高雄三多店同步開幕 第四章 台中店進入大型店舖經營時代,躍升百貨業龍頭 在荒蕪漫草間打造信義新天地 府城台南,擴展新版圖,台南西門成為東南亞最大購物中心 接手衣蝶百貨四館,全台一年來客數超過一億人 轉型潮流生活文化,高雄左營店與台南小西門吸年輕客 收購大魯閣草衙道購物中心,回歸娛樂零售 第五章 西進大陸一炮而紅,打造全中國營業額最高百貨公司 合資轉獨資,打造現代園林百貨蘇州新光天地 重慶新光天地打造高端品味生活中心 逆風開店,成都店二○一九年底低調

開出 第六章 在斜槓的興趣中,體會經營之道   楔子     新光三越即將迎來三十周年,從一號南西店至今在台灣展店十五家、中國三家,版圖拓展過程中歷經台灣經濟奇蹟出口貿易額高峰期、全面進入電腦時代、與現今5G數位時代,宛如一部台灣百貨發展史;在台灣,新光三越百貨連鎖服務網絡十五店、二十館超過二十年穩居百貨市場龍頭,展店數與年營業額均在市場擁有一席之地,市占率近二五%,合作廠商兩千多家,營業總面積超過一二○萬平方米,每年吸引超過一億人次的顧客造訪。   新光三越百貨二○一七年起納入轉投資高雄草衙道購物中心,從主力物販零售擴充更多娛樂如保齡球館、球場等體驗零售,業界都說新光三越跨足育樂

,事實上,早在四十四年前、七○年代至八○年代的新光百貨育樂時代,就是先從育樂型的保齡球館發想,所以我才以「新光百貨育樂公司」命名啟動新光體系百貨事業,當年的台灣甫歷經一九七三年(民國六十二年)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機,原物料全數上漲,也波及到大宗物資黃豆、小麥、玉米等起漲,甚至更爆發衛生紙、油、鹽等大漲;最近二年來衛生紙要漲三成,台灣民眾搶買衛生紙還上了BBC頭版頭,事實上在四十多年前就發生一波,當時五月花衛生紙一箱三十六包就漲了近一四%,民眾也是搶成一團,所幸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與經濟部長孫運璿即時撐住,物價雖漲,但也突顯人民物質需求渴望迎來巨大轉變,隔年新光百貨育樂公司風光開幕,更成為百貨零售業界

耀眼新星。   一九八九年(民國七十八年)台灣新光集團與日本三越集團共同成立新光三越百貨,當時台日合資百貨只有SOGO百貨等(現僅授權招牌),其餘在台灣還有永琦百貨、漢神百貨、大立百貨等也都只有日本百貨技術輸出,日本三越集團至今持股四三%,歷經三十年台、日共治沒有改變,且成為業界目前唯一一家台、日合資百貨集團;新光三越首家店─台北南西店於一九九一年(民國八十年)十月誕生,緊鄰當年台灣最繁華的中山北路、迪化街,風潮延續至台北車站、西門町,甚至因新光三越開幕而蔚為新興的南西商圈,一度超越當時外地人最愛的西門町商圈。   新光三越首號店南西店以建立「台灣最高品質的世界感、知、禮百貨」自許,在開店

過一年就獲利,經營團隊再接再厲,於一九九三年(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同日開出高雄三多店與台北站前店,創世界百貨業界新紀錄,即使已過三十年的今天仍無人能破,當時因為要趕南、北兩店開幕式,日本三越集團社長在我陪同下還特別搭乘飛機南、北趕場。   二○○○年(民國八十九年)新光三越進駐台中七期重劃區,也是新光三越積累自有資產的開端,台中港店不但開啟新光三越進入大型店舖經營的里程碑,且迅速帶動七期重劃區的繁榮發展,營運第三年起即締造年營業額百億元佳績,更讓台中中港店在中部百貨市場獨占鰲頭,蟬連數年百貨地王、至今更是全台最賺錢的百貨公司。   新光三越自一九九七年(民國八十六年)起即於現在房價

最高台北信義商圈階段性打造「信義新天地」,為新光三越追求創新與突破的代表作;從一九九七年A11開幕、二○○二年A8開幕、二○○三年A9開幕到二○○五年開出A4,以一年開一店速度打造出新購物群體驗,以串連空橋的水平式購物中心概念,建構完整的十三個業種商品線,掀起「信義商圈」從無到有的繁榮盛況,後續商辦、百貨商場爭相崛起,讓信義計畫區成為全球百貨密度最高的城市商圈,更成為全世界人士來台必訪景點之一。   「創造商圈」成了新光三越成功展店的最佳指標,也因為新光三越團隊具備豐富的展店經驗及創意生活提案,讓新光三越所到之處皆能以完善規劃及獨具特色的各項服務吸引人潮聚集,「人潮即是錢潮」這在日本經濟學作

家大前研一口中就是零售成功王道,而從台北南西、台南西門、台中七期重劃到信義新天地皆是創造商圈的成功實例,很多人問我如何精準獵地,讓它從無到有到繁華,我個人信念還是以「從無」的重劃區著手,最有機會造就成功案例,畢竟從飽和商圈要殺出一條血路不容易。   我在百貨業界算是「老百貨人」,新光三越邁入三十個年頭,日本三越過往三十多年以來歷經至少十個社長更換,甚至其中還有三越與伊勢丹合併後的三越伊勢丹集團的組織變動,但至今日方的投資不變,這也凸顯與日方的合作的堅定建構在經營團隊的能力與誠信,當然在數位化時代來臨,電商零售衝擊世代,新光三越團隊也在積極在創新與轉變。像是二○一○年起,在台灣重劃地區愈來愈少

情形下,我們「創造商圈」的機會變少,新光三越進而結合在地交通據點、市集與在地特色創造購物中心百貨型態,高雄左營店就是開啟台灣百貨新里程碑;而二○一三年底台南小西門更以嶄新思維結合潮流、科技、娛樂、美食以及新文創,打造出南台灣潮人新文青最愛新聚點,更帶動台南市走向新文創觀光旅遊領域,如今這波風潮也襲捲全台。   二○○六年與中國北京華聯集團合資準備開啟中國版圖,二○○七年北京新光新天地(現更名)開幕成為新光三越赴大陸拓展首家店,至今仍是中國最賺錢的百貨店王,近年更躍升全球百貨店王,只是後來因雙方經營理念不合,在二○一六年新光三越持股全數賣出,為了持續中國投資,後續相中蘇州、重慶、成都等據點,並

於二○一五年新光三越率先以獨資模式在中國蘇州打造出蘇州新光天地,後續更陸續開出重慶、成都等三大店,對新光三越來說,這十年係國際化很重要的一大步,更因此打響新光三越在廣大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市場知名度,不僅吸引企業來台取經,更有廣大中國消費群來台必逛必買,一度挹注信義、南西、站前店退稅額占比超過一五%。   二○一七年入主高雄草衙道購物中心 ,同年八月九日與重慶中渝物業集團合作打造的重慶新光天地開幕,是繼二○一五年新光三越集團獨資於蘇州開出新光天地後 ,第二家在中國的購物中心型百貨商場,是新光三越集團將重慶新光天地獻給三千萬重慶市民最大夢幻樂園,以「玩具故事」、「青春王國」和「森林影院」三大概念區

塊,規劃生活城巿中驚豔的歡樂體驗,並以「湖上冰宮」、「旋轉木馬」、「空中花園」及「電影院」等為城巿地標,規劃五至八樓四個樓層的「天空之城」,一至四樓「百貨世界」地下一樓的「美麗巿場」,提供美好生活的開始。而在重慶新光天地開幕後,二○一九年成都新光天地也登場,從台灣創造商圈到中國創造質感生活城市,新光三越一直備受期待。 第一章 投緣──跟著吳火獅開疆拓土 父親家族發跡源自新竹,父親吳金龍、二叔吳火獅、三叔吳金虎三兄弟出生於新竹東勢,聽父親說,過去先祖來到新竹,一直是一脈單傳,至祖父才打破,育有三子三女,父親排行長男,因家境清苦常隨母肩挑糕餅於市場賣,十四歲就到新竹老協同布行做學徒,一路做到業

務經理,並代父護佑弟妹成長,台灣光復後,因民生匱乏,父親運用業務人脈,與二叔火獅、三叔金虎共創新竹油脂公司,並斥資造船,往返於大陸、日本、台灣之間,從事茶葉、紅糖、麵粉、棉布等民生必需品貿易,兄弟同心協力致力事業,也墊定日後新光企業基礎。 新竹市對我來說有很多記憶,小時候住新竹市區,為了躲空襲,一度搬到鄉下親戚家富岡寄住,讀小學時因家境貧困,那時多數孩子還打赤腳上學,直至小學五、六年級,爸爸才開工廠,日子也開始好過一些,但即使家境不優渥,但父親給我們六個孩子的生活卻是豐裕的,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努力工作栽培出來的;身為長子、吳家長孫,從小學竹師附小、新竹國中到新竹中學都在新竹,意外的大學落榜才讓我

有機會獨立到台北,大弟後來唸醫學、小弟學會計,我雖身為家中老大,但其實也沒什麼壓力,比較起過去爸爸身為家中長子還要兄代父職,與祖母出門擺攤做生意的歲月,我的童年其實相當幸福的。 當年父親一有積蓄就會置產,且曾自己創業「新龍染織廠」,後來就併到「新光實業」;而二叔吳火獅十七歲時在父親介紹下,進入台北平野布店商行當學徒,因工作勤奮受到老闆小川光定賞識,一九三八年提拔為小川商行總經理,負責棉布批發;在台灣光復後,於迪化街開新光商行買賣布匹、麵粉、茶葉等。

大型企業領導者更迭選任邏輯之研究

為了解決新光 四兄弟的問題,作者郭玫君 這樣論述:

Child(1972)的策略選擇觀點,揭示了企業高階主管的重要性,因為企業高階主管對環境的認知及其獨特風格,決定了企業的策略、組織設計、管理制度與組織文化(Dalton and Kesner, 1985)。清水龍瑩(1984)經由文獻整理也發現,高階主管決定論是企業成長理論中最主要的學說。同時,Miller and Deoge (1986)實證發現,高階主管的性格是企業結構的決定性因素;Hambrick and Daveni(1992)也發現,高階團隊的組成結構與決策品質的惡劣,是大型企業破產的先兆。無怪乎Hambrick and Mason(1984)要指出,「組織根本就是高階團隊的一面反

射鏡(reflection)。」 另一方面,八○年代以來,組織變革成為大型企業長期生存和創造高績效的關鍵。歐美許多大型企業紛紛以變換企業領導者,做為組織適應環境與推動變革的觸媒,高階主管更迭之影響及其與組織變革的關係遂引起研究者的廣泛注意(Tushman,Newman,and Romanelli, 1986; Chaganti and Sambharya, 1987; Hurst, Rush and White, 1989; Ocasio, 1994; 徐聯恩,1993,1994,1996a,1996b,1997)。 領導者更迭對企業的政策、走向及資源分

配會有直接影響 (Allen and Panian, 1982;Friedman, 1989;Datta and Guthrie,1994);領導者更迭不但將造成組織內成員權力結構的重組,對組織未來策略及結構產生重大影響(Pfeffer, 1981),對外部的顧客、股東、供應商及政府也具象徵意義(Kesner and Sebora, 1994);領導者更迭對組織而言無異是一次「大手術」(traumatic event),因此領導者的更迭應非常慎重。只是,有關企業領導者更迭過程及其對企業的影響,仍然缺乏足夠的研究(Allen and Panian, 1982; Brady and Helmich

, 1984; Kesner and Sebora, 1994)。 本研究以更迭前的影響因素(企業績效、產業穩定度、前任者權穩定度)、繼任者特徵(繼任者是否進入權力核心、前後任之相似度、繼任者的產業熟悉度)及更迭後果(企業更迭後的績效)作為理論架構。探討此三者之間的關係,更迭前影響因素如何影響選任繼任者的特徵,及繼任者特徵是否對企業更迭後的績效造成影響。 經實證分析,本研究獲得下列結論: 1、高績效企業比低績效企業傾向選任進入權力核心及與前任者相似的繼任者,此 結果與Boeker and Goodstein(199

3) 和Datta and Guthrie(1994)的發現相同。 2、企業更迭時選任繼任者,有其既定的原則,仍會以內部決策為主,產業環境對 企業選任的決定影響不大。 3、更迭前企業績效對選任的繼任者的影響會受前任者權力穩定度所影響。 4、繼任者是否進入權力核心及前後任的相似度與更迭後企業績效無關;而繼任者對產業的熟悉度與更迭後企業 績效成正相關。 基於研究的結果,本研究對實務界及後續研究者的建議如下: 一對實務界的建議 1. 企業更迭時,應站在

確保企業永續經營的前提下進行,因此不應只以內在決策為主,仍需考量外在環境的變化,所選任的繼任者必須能夠掌握經營環境的狀況,並據此採取適合的策略,才能確保企業成長。 2. 企業更迭後,若要真正衡量出繼任者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時間應長於三年。 3.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若企業是為了改善企業績效而更迭的話,應選任對產業熟悉的繼任者。 二、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1.後續研究者,可將董事會特徵組織規模、組織歷史納入影響因素中作更 進一步之研究。 2.後續研究者,可將企業所選任的繼任者對企業更迭後的影響作分析(例:

策略改變、對高階團隊的影響、及股 市之反應)。 3.本研究僅分析領導者更迭後三年間之績效,但Hambrick and Fukutomi(1991) 指出,繼任者在接任後必須經過摸 索的過程,慢慢建立一套經營企業的方式及典範,繼任者的經營績效必須透過長期的觀察。因此,後續研究 者可將領導者更迭後之績效延長至三年以上,以真正衡量出繼任者對更迭後企業績效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