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北新發展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新界北新發展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馮邦彥寫的 香港地產史1841-2020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中國文化大學 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班 龐建國所指導 蕭督圜的 香港回歸後的社會衝突與調適之研究 (2018),提出新界北新發展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香港回歸、社會衝突、一國兩制。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政治研究所 馬振坤所指導 楊力諺的 從克氏戰爭論研析共軍西太平洋作戰思維與能力 (2015),提出因為有 戰爭論、中共軍力、積極防禦戰略、共軍西太平洋作戰目的、共軍作戰思維、共軍作戰能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界北新發展區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界北新發展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香港地產史1841-2020

為了解決新界北新發展區的問題,作者馮邦彥 這樣論述:

  香港地產業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香港開埠初期的土地拍賣及地權制度與土地批租制度的確立。二次大戰後,以吳多泰、霍英東為代表的新興地產發展商,先後提出「分層出售,分期付款」的售樓方式,推動了地產經營方式變革,從供應和需求兩個方面,促進現代地產業的起步發展。     70年代初,隨著香港股票市場的崛興,以長江實業、新鴻基地產、合和實業、恒隆等為代表的新興地產發展商,相繼掛牌上市,並充份發揮股市功能,籌集大量資金發展業務,推動了地產業的快速發展。到90年代中後期,地產業已成為香港經濟的重要產業支柱,被稱為「香港經濟的寒暑表」。     2003年以後,在種種內外部、主客觀因素推動下,香港地產市道

展開長達16年的週期性大升浪。這一時期,由於土地、房屋供求嚴重失衡所導致的「高地價」、「高樓價」和「高租金」,對香港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造成了負面影響,並成為香港經濟社會諸多問題的一個深層次因素。     本書以作者於2001年撰寫出版的《香港地產業百年》為基礎,將時空延伸至2020年,試圖在香港經濟發展、轉型和人口增長的宏觀背景下,揭示地產業從萌芽、起步發展到成熟的整個歷史軌跡,從中發現香港地產業的基本特性及發展規律,它在整體經濟和社會民生中的地位、作用及影響。與此同時,也深入研究了各主要地產集團成功的經營投資策略與挫折、失敗的教訓,以作借鑑。

新界北新發展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自問活了30多年,卻從未踏足過位處新界東北面的古洞和粉嶺北。沒想過來探訪的這天,就是這片鄉郊發展成新市鎮在即、居民和穿梭於綠樹叢蔭間的社區貓狗被逼遷的一刻。可眼前不單止居民未被完善安置,社區貓狗住客們的未來,亦一直不在政府的規劃中。有議員曾要求發展局增加撥款資助動物團體接收受影響的動物,卻被拒之門外。在政府眼中,動物只是數字,不是生命。

走在村內,依然一片風平浪靜,若非住客,都幾易迷路。這天帶領着我遊村的女生名吉秋爽,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2012年開始經常造訪新界東北各村,並協助古洞村民編寫社區導賞小冊子,至2015年初搬到古洞村居住。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工程即將上馬,工程共涉及近612公頃土地,據發展局資料顯示,當局預計前期及第一期工程會收回約68公頃私人土地,總收地成本約112億。「撥款通過後政府一直在拖,發展後的安置和時間表一直是不清晰的,大家也就處於一個無所適從的狀態。直至現在也是村民在被逼遷的前一刻,才知道自己將搬到哪。」秋爽無奈地說。明白到鄉郊地區,特別是發展區,願意山長水遠來幫忙替動物謀福利和絕育的義工不多,她便跟數位友人和村民組成為東北發展區動物發聲的「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當中最大型的活動,可說是由2017年起,戰隊成員不停走訪古洞北和粉嶺北,一家一戶地拜訪,希望掌握村內家養及社區動物的數字和生活狀況,好讓大家更有把握地跟政府商討動物的安置方案。「然後我們保守估算發展區內至少有4,000隻貓狗,大家都很驚嚇呀,而這數據政府是沒有的,他們根本沒有將動物放入任何安置計劃中。」戰隊成員中還有一名女生叫陳大吉,她正職是文員,2011年遷入沙頭角,2013年開始參與東北發展的社區工作,為着動物的未來,她不斷到立法會公聽會內發言,表達戰隊訴求。「但他們一直很迴避所謂流浪貓狗和社區貓狗的題目,在他們整個政府官員培育過程中,對保育、對動物如何生存等是沒有任何概念的。對沒有主人的動物要面臨拆遷了,是沒有人會想到牠們的未來。」



相關影片:
【白化病】全身白色途人見到即彈開 白化三兄弟:變相唔使排隊都幾好 (果籽) (https://youtu.be/eZfM1wgm84w)
【肝臟權威】唔使食補肝品 72歲港大教授黎青龍飲酒兼夜瞓 「我個肝仲幾好」(果籽) (https://youtu.be/c3ik8wTN1g8)
【百萬豪裝公屋】寧花巨款裝修都唔買樓 月入10萬夫婦:供樓會好辛苦|2020-06-18 (壹週刊) (https://youtu.be/Z7sJex8wYHM)
【TVB奸人背妻偷食】戴志偉與保險女同事Candy出軌回春 發爛回應再護花|2020-04-10 (壹週刊) (https://youtu.be/yVZiQRRw98Q)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大廚出軌實錄】居酒屋大廚挑機做小炒 堅持飲住酒開工 蟶子炒到又燶又韌 自家製辣霸鮑魚好惹味 (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hdKT95_zh3E)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果籽 #新界東北 #公屋 #貓狗 #古洞 #動物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香港回歸後的社會衝突與調適之研究

為了解決新界北新發展區的問題,作者蕭督圜 這樣論述:

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中國,香港開始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的社會發展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回歸以來,香港面臨的社會變遷是劇烈而快速的,涵括了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不同層面,當社會秩序的調整無法跟上變遷的速度時,就容易產生衝突,而衝突也將引發新一波的改革。本研究嘗試透過歷史社會學的脈絡檢視回歸後三任特首任內重大事件,並利用社會衝突理論解釋香港社會變遷的發展與結果,希冀能對香港研究做出個人些許的貢獻。本研究認為,影響香港變遷最大的因素來自於和中國的融合進程,而衝突最大的原因來自於中國擴大融合速度與範疇時香港社會的不滿及恐懼。而本應扮演社會安全閥的香港政府,也由於功能不彰

及管治效率的低落,進而激化香港經濟民生議題的矛盾,讓香港的結構性問題日益嚴重,致使香港社會將衝突的不滿歸咎於中國,「一國」與「兩制」的爭議更加難解。要解決香港社會衝突與調適的問題,端視香港政府能否發揮良善的管治效能,而香港政府能有善治的前提則是中國賦予它更多的空間與權力而非緊縮,而這顯然涉及中國的整體戰略及其治港政策。故而,以目前中國的政經發展趨勢而言,香港的社會衝突恐難以消弭,中港之間的互動發展也將提供吾人對兩岸關係的走向有更多借鑑。

從克氏戰爭論研析共軍西太平洋作戰思維與能力

為了解決新界北新發展區的問題,作者楊力諺 這樣論述:

中共軍事現代化快速躍升,對遠海作戰能力要求日益漸增,軍事戰略由以往的「近岸防禦」、「近海防禦」朝向具備「遠海護衛」的作戰能力發展,共軍作戰力量可及之範圍持續向外推展。中共自前海軍司令員劉華清對海軍發展戰略進程的要求為「21世紀初控制第一島鏈、2020年控制第二島鏈,以及2050年能全球行走」等三步走遠景規劃以後,此亦成為共軍海域作戰力量發展進程的目標。中共於2014年裡,首次主導辦理第十四屆西太平洋海軍會議,研討各國海軍艦艇於太平洋相遇時的規則及參加美國所主導「2014環太平洋多國聯合軍事演習」,首次參與未先以觀察國身份觀摩即派遣軍隊遂行操演打破以往之傳統。由此顯見中共入主西太平洋的企圖心較

以往強烈,目前亦正積極執行「提高遠海作戰能力」訓練。然而,從事研究各國海上作戰能力普遍多以有關海權之理論著墨,但是現今作戰型態改變了過去單一軍種、單一場域的作戰思維,海權理論已難以支撐多維戰場空間聯合作戰的戰爭。其次,中共發展海上作戰力量之目的較不同其他國家,優先追求的主要目的是確保領土主權不受侵犯與能夠抵禦介入爭端之力量,倘若中共於西太平洋發生戰事勢必絕對不會僅有海域作戰,亦可能會對其他國家境內發動攻勢。故此,本研究從軍事作戰角度切入探討,取現代戰爭軍事理論根基的克勞塞維茨「戰爭論」,作為詮釋共軍西太平洋作戰思維與能力之基礎,藉由「戰爭論」內有關戰爭的性質、防禦與進攻等相關概念並結合中共「積

極防禦」戰略思維,進而剖析及描繪共軍未來於西太平洋可能的作戰樣貌與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