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軍國主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日本的軍國主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IanBuruma寫的 罪惡感的代價:德國與日本對二戰的記憶 和(日)金谷俊一郎的 早稻田的日本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紅桌文化 和新星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歷史研究所 邱馨慧所指導 陳俊瑋的 臺灣總督府的戰時體制宣傳: 以《臺灣總督府臨時情報部部報》為中心 (2021),提出日本的軍國主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臨時情報部部報、戰時體制、皇民化運動、戰爭宣傳、軍事動員、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日本語文學系碩士班 何思慎所指導 鄭永順的 明治維新的近代化發展-以澀澤榮一為中心- (2020),提出因為有 澀澤榮一、近代化、明治維新、論語、傳統的重點而找出了 日本的軍國主義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日本的軍國主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罪惡感的代價:德國與日本對二戰的記憶

為了解決日本的軍國主義的問題,作者IanBuruma 這樣論述:

「沒有故事,就難以理解歷史。 這並不是說真相不存在,也不是說所有的故事都是宣傳手段; 然而,要捕捉真相就一定會有衝突、辯論、詮釋、再詮釋—— 簡言之,是永無止盡的論述。」   心懷愧疚的民族,會怎麼解釋自己國家的過去?   背負著罪惡感的重擔,究竟要付出多少代價?   在日本,要是說他們民族性像德國人,日本人可能會點頭稱是。   但你知道,德國人完全不想跟日本人相提並論?   我們都聽過當德國人與猶太人的車子擦撞,不論責任歸屬,德國人都會向猶太人一再道歉的都市傳說;我們當然更加熟悉東亞各國針對二戰期間的日本殖民暴行,一再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卻不可得的經驗。德國與日本,同樣自戰敗後的焦土中

重生,面對戰爭期間所犯下的殘酷罪行,一個似乎成為轉型正義的優等生、另一個則對戰爭責任模糊曖昧,為何會有這樣的差別?   《罪惡感的代價》是伊恩・布魯瑪的經典作品,討論的對象是他長年研究的德國與日本。   做為德、日兩國長期的觀察者,布魯瑪探究德國和日本如何試圖接受自己在二戰的行為:他們激進地發動戰爭卻又恥辱地戰敗,戰時還犯下諸多如禽獸般的罪行。他走訪二戰遺緒的多個代表性城市,包括奧許維茲、廣島、南京等;並透過訪談各種不同觀點的人士,從政治運動、政府政策,到文學、藝術與宗教,全方位探索戰爭的的罪惡感是如何在兩國的民族精神上,留下深刻的鑿痕。   本書寫作之際,東西德迎來了國家最大變局:統一

;而日本則經歷泡沫經濟崩潰的初期,並在其後發生了「奧姆真理教事件」。在三十年後的21世紀,昔日的戰敗國早已成為區域政治經濟的支柱;而過去的被害者,也蛻變出加害者的姿態。在國際衝突愈趨白熱化的此時,德國與日本能否擔當起維護世界秩序的大國責任?還是被「罪惡感的重擔」拖住了腳步,仍在為戰爭的罪行付出代價?回返歷史、爬梳過去,布魯瑪帶領讀者探究人性之深刻:戰爭的災難性後果如何在各個方面影響了一個民族的自我認同,而每個民族終將要對自己的歷史負責。 各界讚美   《罪惡感的代價》的副書名雖為『德國與日本對二戰的記憶』,但其實遠遠不止於此,他探索了本世紀發生的激變是如何無孔不入、全方位地塑造民族認同。布

魯瑪的著作不僅對二戰的戰敗方有意義,他還特別指出,一個國家可以、也應該對自己的歷史負責;一個民族會有集體悔恨、愧疚、想贖罪的情緒,他的觀點在這個時代中相當獨特。——《紐約時報書評》   布魯瑪熟稔日本與德國的政治與文化,踏遍這兩個國家,日文與德文都說得很好⋯⋯這些民族的態度為什麼天差地遠?很難找到比布魯瑪更適合反思這些問題的人了。——《紐約書評》   即使令人回想起痛苦的景像,本書也使讀者著迷。他的興趣不在於辨識英雄與反派,而在於爬梳民族性格上細微的差別。——《芝加哥論壇報》   《罪惡感的代價》以優秀清晰的文化批判論述,引導讀者認識對這個歷史謎團的種種解釋,走過一座大家都認為無法穿越的

叢林。——《波士頓環球報》   他的文化與學識涵養令人讚嘆。本書探討了為什麼日本人與德國人的態度差異如此之大。——《經濟學人》   突顯出歷史真相難以捉摸的本質,讓以撫慰集體意識為名的造神運動退位。——克利夫蘭《誠懇家日報》   清楚描寫了兩個民族如何處理各自難以啟齒的行為。——《華爾街日報》   如此發人深省的探問有個強有力的主旋律:人必須對他們所生活的社會負責。——《出版者周刊》   引人入勝,意義重大。——《外交事務》   布魯瑪進行了一場心理與文化之旅,在本書中深入兩個在二戰中被擊敗的軸心國,他們的民族主義、愧疚、自欺……本書取材的範圍既廣且深,搜羅德、日兩個社會中各種不同

的聲音:編輯、知識分子、作家,藝術家、運動人士。布魯瑪對日本的熟悉,使他能夠以西方評論家罕見的方式挖掘民族態度的底蘊……總而言之,這本書是深思熟慮與耐心的結晶,以謹慎、堅定的的道德立場,來探究那些痛苦的真相。——《科克斯書評》

日本的軍國主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新的一年剛到,最近中國又哪些發生了哪些「特別」的新聞呢?請看新唐人《老外看中國》主持人郝毅博的最新分享!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討論中港台時事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benhedgesntd

郝毅博成立微博囉!歡迎大家一起關注並分享心得!
http://weibo.com/u/3876251527

訂閱《老外看中國》頻道,觀賞最新精采有趣影片!
http://www.youtube.com/Laowaikanzhongguo

首先來看看這則網友發給我的報導:這個令人吃驚的裸佛攀房裝置藝術上星期突然出現在濟南街頭,由於造型實在太詭異了,所以照片傳出來後,很快引起兩岸網友們的熱烈討論。這則新聞有戲的部分在於,有網友覺得,這個場景看起來實在和日本卡通「進擊的巨人」太像了!不過目前這個裝置藝術不知道是因為違反當地規定,還是受到負面評價的影響,已經被拆除了,可以確定的是,一定不是艾倫和 Mikasa 做的。

這個消息也讓我想起了一張去年在台灣拍的照片,是的,這個屋頂上的地藏菩薩被拆了!根據新聞報導,這尊神像是嘉義一間寺廟為幾年前為燈會特製的,之後就一直放在頂樓,由於被民眾投訴,就把菩薩從屋頂拆下來了。

接下來這則新聞一樣也很有戲,今年過年有一部中國古代名著被拍成3D電影,就是由周潤發、甄子丹和郭富城演的「西遊記之大鬧天宮」,電影裡孫悟空這個角色是由甄子丹飾演,相信很多功夫迷都很期待他這次的表現。

那最近在現實生活裡,竟然也有一位年輕的姑娘表示自己是齊天大聖的後代,她甚至拿了祖傳的靈石和猴毛到復旦大學作 DNA 鑑定,因為 JURASSIC PARK 裡肯德基爺爺和 Dr. Alan Grant 並沒有在復旦工作,所以在缺乏對照的證據和技術的情況下,要證實女猴王說的話是很困難的。

不過根據我們英國人天生的推理血統,我大膽推測這個姑娘並不是孫悟空的後代,原因是因為我看了這部電影。大家可以看到在電影裡,最後紫霞和孫悟空並沒有在一起,所以孫悟空應該是沒有後代的。

好啦不好笑我們繼續,提到英國的推理,當然不得不提一下最近在中國和繼承者一樣熱門的影集「SHERLOCK」,因為 SHERLOCK 在中國非常熱門,所以 BBC 和中國網站合作,讓最新一季的福爾摩斯只晚了英國2小時播出,比美國還早,同時附上中文字幕。對大陸觀眾來說,這當然是一個好消息,不過我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了一篇文章,真的也是滿搞笑的,他的結論是這樣寫的:「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為看了幾集福爾摩斯就欣喜若狂,也許可以嘗試讓大不列顛島上的觀眾知道,我們有個叫狄仁傑的神探,也是不錯的。」

除了福爾摩斯外,前陣子也有一個英國的電影人物在中國非常出名,還成了外交詞彙。是的,就是哈利波特裡的伏地魔。事情的起因是中共駐英大使劉曉明今年年初在英國報紙上發文批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其中他用了「伏地魔」來形容日本的軍國主義,接著不到幾天的時間,日本駐英大使也投書報紙回擊,他表示中共如果繼續放任軍備競賽,加劇區域緊張,那才真的是亞洲的伏地魔,這場罵戰就這樣展開了。我看了一些網路上的評論,我自己覺得比較有道理的是,日本首相參訪靖國神社,的確是有可議之處,因為裡面同時供奉了二戰的甲級戰犯。

但是另一方面,其實中共對二戰時期日本戰爭罪的立場,其實也是搖擺不定的,為了共產黨本身的政治目的隨時在變。舉例來說,一些證據顯示,毛澤東當年接見日本官員時,竟然感謝日本侵華,為什麼?因為毛澤東認為,如果沒有日軍侵華,中共也不會有機會趁國民黨抗日時,趁機壯大起來,最後奪權。

最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最近在中國很紅的香港中學生朗讀古詩影片,雖然和電影沒關,不過他朗讀時的姿勢和表情實在都很有戲,他有時會假裝看風景,唸到最後時,也配合詩句做出張望、等待人的表情,真的很有意思!也讓我想到了這個幾年很紅的跳舞影片,舞者廖博用街舞詮釋了孫燕姿很有名的抒情歌「我懷念的」。是不是也很好玩?好的,休息一下,廣告回來後一起看看我們回覆了哪些網友們的意見。

臺灣總督府的戰時體制宣傳: 以《臺灣總督府臨時情報部部報》為中心

為了解決日本的軍國主義的問題,作者陳俊瑋 這樣論述:

  本研究從《臺灣總督府臨時情報部部報》這樣明顯帶有官方立場的史料為中心,探討戰時體制下的臺灣總督府如何進行宣傳戰爭,美化戰爭所帶來的苦難,以及昇華戰爭的意象。筆者說明臺灣總督府因為戰爭的需要,企圖將異民族的臺灣人轉化成為日本人的過程,就是所謂的「皇民鍊成」;伴隨著戰爭的延長與擴大,需要動員臺灣人投入戰場,從而將這些皇民轉化成為日本軍人,也就是所謂的「皇軍鍊成」。  臺灣總督府臨時情報部編輯出版的《部報》是戰爭時期臺灣總督府在臺灣發刊的「官製雜誌」,於1937年(昭和12年)中日戰爭開戰後,9月11日創刊,直到1942年(昭和17年)9月15日廢刊,共發行一五四號,歷時整整五年。除了戰爭後期

、大東亞戰爭(太平洋戰爭)及其後所做的宣傳活動在廢刊後無法見得外,《部報》內容都具體而微的展現戰時體制前五年臺灣總督府緊鑼密鼓的宣傳活動,成為我們理解與掌握臺灣總督府進行戰爭宣傳的重要史料。

早稻田的日本史

為了解決日本的軍國主義的問題,作者(日)金谷俊一郎 這樣論述:

憲法第九條“永遠放棄戰爭”的條款是如何寫進日本憲法的?這是被強加的憲法,還是必須守護的至寶?日本為何會走向軍國主義道路,與美國開戰?重啟核能發電的真正理由是什麼?日本是如何成為經濟大國的?日韓、日美、日俄關係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金谷俊一郎 歷史評論家,歷史作家。作為日本史的頂級講師執教二十餘年。除教學參考書以外,其著作《對比閱讀日中韓教科書:歷史認識的不同由此而來》、《全國z強福德之地巡禮》等均廣受好評。此外,通過“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課程“(日本電視臺)等電視、廣播節目及演講會對歷史和偉人進行有趣、易懂的講解,因此博得很高的人氣。 第一章 日本人不得不知

的政治和歷史 第一部分 憲法第九條 要點 只是被強加的憲法,還是必須守護的至寶? / 3 其一 麥克亞瑟為何提出“三原則”? / 4 其二 天皇怎樣了? / 8 其三 憲法第九條是如何制定的? / 11 其四 日本的身份制度怎樣了? / 19 其五 現代的論點——瞭解憲法成立的背景 / 23 第二部分 日本的軍國主義化 要點 政府經濟振興政策催化下的戰爭 / 25 其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為何陷入經濟危機? / 25 其二 天皇為何不拯救金融恐慌? / 27 其三 金融恐慌的終結——內閣做了什麼? / 29 其四 世界經濟危機——日本是如何應對的? / 31 其五 昭和經濟危機——政府

的束手無策(?)造成經濟大 危機 / 33 其六 農業恐慌——恐慌致使國民期待法西斯主義!? / 35 其七 經濟恢復的號角和法西斯主義的腳步聲同時響起 / 37 其八 經濟繁榮強化了軍部和財閥的聯繫!? / 39 其九 現代的論點——戰爭是毒品嗎? / 40 第三部分 大東亞戰爭 要點 近衛文麿所說的走向戰爭的道路是什麼? / 42 其一 近衛文麿 / 42 其二 三國同盟的真相 / 44 其三 近衛文麿計畫怎樣處理與美國、蘇聯的關係? / 47 其四 日美交涉是否是解決之道? / 49 其五 東條英機為何成為首相? / 51 其六 《赫爾備忘錄》令人震驚的內容 / 52 其七 東條內閣的

戰爭合作體制是什麼? / 54 其八 大東亞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 55 其九 美國對日本的所作所為 / 57 其十 現代的論點——美國真的正義嗎? / 59   第四部分 核能問題 要點 導致現今核能問題的戰前電力行政 / 61 其一 電力的國家管理 / 62 其二 力企業的重組 / 64 其三 禁止原子彈、氫彈的動向 / 66 其四 向著核能利用前進的政府 / 67 其五 核能事業的發展與“福島” / 69 其六 現代的論點——重啟核能發電的真正“理由” / 69 第五部分 政治家的瀆職 要點 從大正、昭和時期政治家的道德看日本近現代史 / 72 其一 西門子事件——瀆職事件與藩閥有何關

聯? / 73 其二 帝人事件——人造絲中的利權和黑暗 / 74 其三 昭和電工事件——是否與GHQ的圖謀有關? / 78 其四 造船醜聞——為日本帶來諾貝爾和平獎的不逮捕 / 83 其五 洛克希德事件——聞所未聞!原首相的逮捕劇 / 85 其六 裡庫路特事件——資訊通信產業的瀆職事件 / 87 其七 現代的論點——瀆職現象何時才會消失? / 88 第二章 “經濟大國日本”因何誕生? 第六部分 日本經濟前史 要點 通過“貿易”看近代以前的日本經濟史 / 93 其一 日本最古老的貨幣不是和銅開彌 / 94 其二 “錢之病”的產生(平安時代末期) / 95 其三 罹患“錢之病”的人們(鐮倉時代)

/ 98 其四 大量的貨幣促使經濟得到發展(室町時代) / 99 其五 戰國大名挖掘金銀礦(戰國時代) / 100 其六 江戶幕府並不希望鎖國(江戶時代初期) / 101 其七 鎖國時期,日本曾是資源大國(江戶時代) / 104 其八 攘夷、討幕的原因在於貿易(幕末) / 105 其九 現代的論點——日本人患上了“錢之病”嗎? / 108 第七部分 戰後的財閥解體 要點 從銀行看戰後經濟史 / 110 其一 美國在戰後想要如何處置日本? / 110 其二 財閥解體為何無法推進? / 113 其三 將日本引向了戰爭!?“The Big Four”是什麼? / 115 其四 五大銀行現狀如何?

/ 119 其五 現代的論點——“巨型銀行”這一選擇是正確的嗎? / 121 第八部分 空前的經濟復興 要點 從前途未蔔的不景氣中掙脫的方法 / 123 其一 戰爭結束後才是真正的地獄 / 124 其二 抑制通脹和經濟復興的兩難境地 / 125 其三 民生疾苦和經濟復興的兩難境地 / 127 其四 冷戰引發的“伴隨痛苦的改革”是什麼? / 129 其五 現代的論點——日本是否應當再次重生? / 131 第九部分 經濟高度成長 要點 日本緣何獲得如此巨大的成長? / 133 其一 從“已不是戰後”到“國民所得倍增” / 134 其二 從財閥到企業集團 / 137 其三 日本式經營——經濟高

度成長的支柱 / 139 其四 現代的論點——如何消除地區間差距? / 141 第十部分 環境問題 要點 經濟輝煌發展背後潛藏的毒和公害 / 144 其一 太平洋工業帶——工業城市的集中 / 145 其二 《農業基本法》——走向農業衰退的道路 / 146 其三 四大公害訴訟和《公害對策基本法》 / 149 其四 現代的論點——環境問題無國界 / 152 第十一部分 成長期的終焉 要點 日本能否重獲過去的榮光? / 154 其一 日本為何能夠取得經濟高度成長? / 154 其二 “日本式經營”是世界他國無法效仿的經濟成長源泉 / 158 其三 經濟高度成長為何會終結? / 161 其四 經濟

高度成長結束後,為何日本沒有走向末路? / 165 其五 貿易摩擦——與美國的經濟衝突 / 167 其六 現代的論點——與大國美國的交往方式 / 169 第三章 探尋困擾日本的國際問題之淵源 第十二部分 日韓之間 要點 日本人不得不知的“真相” / 173 其一 朝鮮開國——日本為何急於促成朝鮮的開國? / 173 其二 中日甲午戰爭——來自俄羅斯的巨大威脅 / 178 其三 三國干涉與俄羅斯的滿洲統治——與俄羅斯之間不可避 免的戰鬥 / 181 其四 日本為何要佔領韓國? / 182 其五 佔領韓國的實情 / 184 第十三部分 戰後賠償問題 要點 日本賠償了什麼?今後還應賠償什麼? /

189 其一 美國和英國等為何放棄索要賠償? / 190 其二 對亞洲各國的賠償——以賠償為名的經濟進軍 / 194 其三 對韓國、朝鮮的賠償結束了嗎? / 199 其四 現代的論點——瞭解《日韓基本條約》 / 202 第十四部分 近現代的日俄關係 要點 北方領土問題爆發的背景 / 204 其一 北方四島的領有 / 205 其二 庫頁與千島的交換 / 206 其三 南庫頁的領有 / 209 其四 從俄國到蘇聯 / 211 其五 《日蘇共同宣言》與北方領土 / 213 其六 現代的論點——北方領土問題還未塵埃落定 / 215 第十五部分 戰後日美關係 / 219 要點 美國是日本的救世主還

是侵略者? / 217 其一 《三藩市和平條約》 / 217 其二 曾非日本領土的奄美、沖繩、小笠原 / 220 其三 安保條約與行政協定 / 222 其四 岸信介內閣與安保條約的修改 / 224 其五 “指導方針”的制定 / 226 其六 迎來新指導方針的時代 / 227 其七 現代的論點——理解“指導方針”的重要性 / 229   結語 回顧2016年度的入學考試試題 / 231  

明治維新的近代化發展-以澀澤榮一為中心-

為了解決日本的軍國主義的問題,作者鄭永順 這樣論述:

  明治維新是將日本的文化,政體,各式各樣的舊體制做出改變,使日本變得煥然一新的重大改革。在19世紀,歐洲列強在殖民地的掠奪競爭當中,日本藉著明治維新的改革,努力的保持國家的獨立自主,避免了自己成為殖民地的命運,從而成功從傳統封建制度過渡到近代社會。  在明治維新的近代化過程中,素有日本資本主義之父之稱的澀澤榮一就是開始了產業跟經濟的近代化的重要人物。他一度出仕於明治政府,在大藏省工作的四年間,參予了各項重要的經濟政策的施行跟立案。而在辭官之後,作為民間的企業家活躍於財經界,除了金融業之外,在製紙、海運、製絲,等諸多產業的近代化上也相當活躍。除此之外,在社會福利事業上,澀澤榮一也給予了相當多

的幫助。可以說在明治維新這個能夠讓日本順利轉變成近代國家的重大改革中,幾乎隨處皆可看到澀澤榮一的蹤影。  明治維新當時從政府開始進行西化運動的各種改革,更有脫亞入歐的呼聲以及森有禮的提議廢日語用英語的提議。與之相反的,澀澤榮一反而將作為傳統的論語融入了近代化的改革中,並且使諸多產業近代化成功。本論文將以明治維新的近代化發展為題,研究澀澤榮一是如何使傳統與近代化結合,完成諸多產業的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