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台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暴雨台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AnitaGaneri寫的 神奇酷地理套書1:自然環境大探祕 和AndrewPrahin的 瓶中船:小老鼠的夢想旅程,出發!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灣地區暴雨強度-延時-頻率分析之研究 -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也說明:本文主要利用L-動差法及合適度準則,針對全台灣92個自記雨量站,求其適用之分佈;並發展各單站以重現期距25年,延時1小時之降雨強度為指標之無因次暴雨強度-延時-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小天下 和米奇巴克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研究所 游景雲所指導 陳柏均的 非定常性水文頻率分析方法之比較探討:以台灣地區年最大日降雨為例 (2012),提出暴雨台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非定常性條件、水文頻率分析、回歸週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土木工程研究所 吳瑞賢所指導 王婕妤的 臺灣地區區域降雨總量及極端降雨與乾旱之變遷特性 (2011),提出因為有 乾旱、頻率分析、趨勢檢定、降雨、氣候變遷的重點而找出了 暴雨台灣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灣多地暴雨造成水浸泥土夾雜雨水如瀑布沿斜路滾滾而下則補充:【有線新聞】台灣多地落暴雨,造成多地水浸及山泥傾瀉等,有市民在積水下跌倒或被沖走。當地氣象局接連發布豪雨、大雷雨警報。台灣多地周四落暴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暴雨台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神奇酷地理套書1:自然環境大探祕

為了解決暴雨台灣的問題,作者AnitaGaneri 這樣論述:

讓孩子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力, 一次到位的超酷選擇!   繼「神奇酷科學」、「神奇酷數學」系列,小天下再度推出暢銷全球的兒童科普經典──「神奇酷地理」系列(全8冊)!   比小說更生動、比漫畫更爆笑,帶領孩子進入超乎想像的地理世界中,囊括國中小適讀的重要地理概念,全系列包括雨林、島嶼、沙漠、風暴、火山、地震、極地、高山等八大主題。簡明扼要的圖解說明、勁爆的探險故事,你意想不到的地理小檔案,統統都在這裡!   《神奇酷地理1:生機勃勃的雨林》   一星期只上一次廁所的超懶動物是誰?   要怎麼躲過吸血蝙蝠的攻擊?   最酷的探險、最神奇的答案都在《生機勃勃的雨林》裡!   《神奇酷

地理2:豐富多樣的島嶼》   島嶼是怎麼形成的?   哪座島上有活生生的「龍」?   最酷的探險、最神奇的答案都在《豐富多樣的島嶼》裡!   《神奇酷地理3:變幻莫測的沙漠》   海市蜃樓是怎麼形成的?   為什麼沙子會「唱歌」?   最酷的探險、最神奇的答案都在《變幻莫測的沙漠》裡!     《神奇酷地理4:威力驚人的風暴》   用什麼方法可以降低風暴的風速?   到底是誰負責幫颱風命名?   最酷的探險、最神奇的答案都在《威力驚人的風暴》裡!   【三大保證】   ▲保證符合108課綱,閱讀理解力輕鬆培養   ▲保證爆笑又有趣,孩子看了絕對哈哈大笑   ▲保證易讀又易懂,搭配圖解9-9

9歲都適讀 系列四大特色   1.刺激精采的探險故事   涵蓋了從古至今的精采探險故事,呈現探險家憑著智慧、機智和勇氣,越過沙漠、深入原始叢林、挑戰極地、高山……探索未知的領域,一場又一場冒險犯難的故事,激發孩子的勇氣與求知的慾望。     2.簡明扼要的圖解說明   以幽默活潑的圖象,輕鬆簡明的文字,說明各種地理現象形成的過程,輕鬆了解雨林的分層、環礁的奧祕、火山的類型、沙漠的分布……讓地理知識變得好讀好吸收。     3.包羅萬象的主題內容   「神奇酷地理」系列共8本,主題包含雨林、島嶼、沙漠、風暴、地震、火山、極地、高山,內容有探險歷程、地科原理、生態奇景、自然景觀、人文故事、環境

省思……內容包羅萬象,精采可期。     4.國小社會科最佳輔助教材   對於地理、大氣現象的解釋,力求簡單扼要,難度適中、輕鬆幽默的文字書寫,讓中高年級的孩子可以自行學習、閱讀。類型多元的資料和數據,更可當作家長與教師教學上方便實用的資料庫。 得獎紀錄   ★加拿大皇家地理學會銀獎    ★藍彼得圖書獎  

暴雨台灣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西班牙東南部野火延燒至今四天尚未控制,已撤離2000人、摧毀森林面積6千多公頃。極端氣候致災,當局資料顯示今年地中海周邊野火事件比往年多。中國浙江暴雨引發土石流,因來得又急又快,部分村落居民受困家中或車內。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439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非定常性水文頻率分析方法之比較探討:以台灣地區年最大日降雨為例

為了解決暴雨台灣的問題,作者陳柏均 這樣論述:

臺灣近年來極端降雨事件日益頻繁,降雨分布有更加集中和強度增大的趨勢,以往傳統水文頻率分析多基於年最大水文序列一致性與獨立性的先驗假設,但全球暖化與土地利用等人為因素所造成氣候變遷的影響,使得此基本假設的適用性有所質疑,基於上述理由,以往傳統頻率工具所設計的結果可靠度需進一步的檢視,應提出非定常性之頻率分析架構以供因應未來之規劃所需。有別於國內研究大多僅分析第一階動差之非定常性,本研究以分配與趨勢鑑定(Identification of distribution and trend)原則分析臺灣地區九組具代表性的氣象測站(基隆、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恆春、花蓮以及臺東)日雨量之年極大值

,並以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a為依據,決定最佳模型。另外導入其它趨勢估計方法比較結果差異,除了原本的加權最小平方估計,再進行討論離散小波轉換與總和經驗模態分解等共三種理論基礎相異方法。研究結果發現若僅以線性模型假設趨勢函數,則三種估計方法所得到之結果相同,皆認定基隆、臺東和花蓮三站存在非定常性,此外根據配適的最佳模型,估算各站未來極端雨量之10、20、30和40年的重現期距改變量,用以檢討非定常性對於傳統回歸週期觀念的影響,考慮時間風險增量的概念,檢視改變量可以發現在此案例中,回歸週期與平均等待時間之衰退量相當,但是後者定義更適合應用在實務上,另外也顯示加權最小平

方估計所得到之回歸週期相較於另外兩種估計法更為保守。

瓶中船:小老鼠的夢想旅程,出發!

為了解決暴雨台灣的問題,作者AndrewPrahin 這樣論述:

一場不可思議的旅程―― 最微小的生命,也能展現最強大的力量, 獻給所有夢想要過更好生活的人。     小老鼠和貓住在一起,他們經常發生問題…   老鼠想要快樂的在瓶中船上玩,貓想要吃老鼠。   老鼠想要躺在地上曬太陽,   貓也想要躺在地上曬太陽,並且吃老鼠。     老鼠夢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於是,她在瓶子裡裝滿了薑汁餅乾,   乘著瓶中船出發…     對小老鼠來說,廣大的世界有點可怕,   她能在世界上,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嗎?   讀者回響     「瓶中船」做為書名和素材就充滿象徵意義。許多人初見船在瓶子裡時很驚奇,這麼大的船怎麼可能通過窄小的瓶口?真是不可思議啊!就像一隻孤

單弱小的老鼠,如何通過一連串天災人禍的考驗而獲得自由新生?這本圖畫書處處玄機,諸多巧妙安排的細節,或許快速閱讀時不易察覺,卻是使故事輕鬆好讀又深刻豐富的要素…這個故事,可以說是關於所有「夢想要過更好的生活」的人。——柯倩華(兒童文學工作者)     小老鼠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駕著瓶中船出發,經歷許多危險,最終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這讓我想到——只要走出去,就會變得勇敢。有時,生活需要改變的勇氣,一路上可能遇到好人或是壞人,可能風平浪靜,也可能狂風暴雨,這些遭遇會幫助你成長,也讓你更認識自己。我很喜歡這隻獨立勇敢的小老鼠,她主動開創了自己的道路。只有走出去體驗外面的世界,人生才會有更多可能。—

—蘇利文     一本趣味迷人的圖畫書。貓和老鼠生活在一起,老鼠無法自由的做她喜歡的,因為貓一心想吃了她!這個點很有趣,貓一直在監視老鼠,這讓老鼠感到不舒服和害怕。為了尋找更好的生活,老鼠決定走出去。一開始的新生活很美妙,河水靜謐安詳,沒有貓在身邊監視她的一舉一動。然後,一群像強盜的海鷗前來搶奪食物!她接下來還會經歷一連串的冒險…圖畫很棒,藍綠色調的河岸風景很迷人,故事最後你會很開心,會讓你會心一笑。——里克   媒體書評     甜美的翠綠色、淡藍色和淡淡的玫瑰色調,渲染出引人入勝的角色和夢幻般的背景。《瓶中船》的迷人之處,在於它像一個小型適合長途旅行的大篷車,而小老鼠是一個蓄勢待發的英雄,

她具備主動出發的冒險精神。對讀者來說,閱讀這個故事是一種享受。——出版人周刊     這故事讓人想到遠離家園,到世界各地尋找更好生活的難民…作者將人權議題以圖畫寓言的形式溫柔呈現,簡單的文字富有節奏,和圖畫中精采的分鏡互相呼應。我們可以和兒童討論應該關心誰?為什麼關心?以及什麼才是真正的家?——童書中心公報     簡單、甜美、幽默的故事對小讀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小老鼠是一個安靜迷人的女主角,毫無疑問的得到孩子的熱情支持。這本書的插圖令人感到愉快、柔和且迷人。——柯克斯書評     無論是故事或圖畫都有趣的恰到好處,這本書很巧妙的掌握了繪本的精神。——《書頁》雜誌   *有注音

臺灣地區區域降雨總量及極端降雨與乾旱之變遷特性

為了解決暴雨台灣的問題,作者王婕妤 這樣論述:

近年,臺灣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出現降雨分布集中、降雨強度越來越大的趨勢,使得臺灣未來很可能面臨水旱災頻率增多、水庫蓄水量不足等情況,造成水資源的調度與分配更加困難。本研究以1990為分界,透過資料分析,探討1990年前和1990年後,氣候變遷對臺灣地區旱、澇之影響,並對歷年降雨量進行趨勢分析及比較。 首先,本研究分析50年之長期雨量站資料,探討是否存在明顯之趨勢變化,並進一步計算降雨總量的改變以及降雨型態是否產生空間上之變化。接著,以頻率分析計算各雨量站1961至1990年以及1991至2010年之年單日最大降雨量和年最大連續不降雨日數,探討在氣候變遷影響下極端降雨及乾旱特性之變化。

研究結果顯示,乾濕交替的月份趨勢變化比較明顯,在1991至2010年期間,中、南部地區年降雨量有上升之趨勢。經由克利金法計算高程平均年降雨量及平均總水量,發現北部地區的降雨型態已產生空間上之變化,平均年降雨量與平均年總水量在海拔200公尺至海拔1000公尺呈現減少,海拔1000公尺以上則呈現增加。而中、南部地區,雖發生極端降雨,但水庫標高以上的平均年降雨量與平均總水量均呈現增加。接著,由頻率分析發現,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中、南部地區之降雨強度已增強,且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型降雨,已明顯對原有的重現期距分析結果造成改變。乾旱分析結果,臺灣西部地區在1991至2010年發生小旱及大旱的範圍有向

內陸擴散之跡象,且中、南部沿海地區在此時期發生大旱的機率為0.02,北部則屬不易發生乾旱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