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降雨 定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有效降雨 定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佐佐木淳寫的 極簡貝氏統計學 和許玟斌的 圖解統計學(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北降雨量 - Zap3003也說明:台北降雨量 戒菸肺復原. ... 雨量分級定義: ... 由於這波降雨有效挹注中部與北部地區的水庫,桃園、苗栗地區水情轉為正常,台中由減量供水橙燈轉為減壓供水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楓葉社文化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水土保持系所 李明熹所指導 江坤豐的 應用雷射雨滴譜儀修正臺灣地區降雨動能參數之可行性研究-以屏東地區為例 (2020),提出有效降雨 定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雷射雨滴譜儀、雨滴譜、降雨動能、降雨沖蝕指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水土保持系所 李明熹所指導 郭庭佑的 臺灣地區雨滴譜分布特性與降雨動能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雷射雨滴譜儀、雨滴譜資料、降雨強度、降雨動能的重點而找出了 有效降雨 定義的解答。

最後網站大甲溪流域上游集水區極端降雨事件之雨型分析與水文模擬則補充:研究中利用二種方法定義颱風事件的始末,以得到颱風降雨在時間上的 ... 我們研究室發展之降雨-逕流模式能適用於大甲溪上游集水區,有效推算洪峰流量與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有效降雨 定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極簡貝氏統計學

為了解決有效降雨 定義的問題,作者佐佐木淳 這樣論述:

~最強的決策工具,也是最流行的統計學~ 從「結果」倒推「原因」,少少的情報就足以預測未來!     日本物理學家佐治晴夫曾說過:「所有的過去,都可以被改寫。」   福爾摩斯的經典名言:「排除一切不可能之後,最後剩下的無論再如何離奇,也必然是真相。」   這兩句名言所闡述的「反向推理」,背後所牽涉的概念,其實就是「貝氏統計」的核心。     隨著「大數據」、「資料庫」成為科技趨勢,「統計學」成為近年來的顯學。   其中,又以「貝氏統計學」為創新領域最廣泛提及的佼佼者。     ◆◆什麼是貝氏統計學?◆◆   我們生活周遭充滿各式各樣的「資訊」,例如節目收視率、考試分數、降雨機率、每戶家庭的存

款餘額。   利用這些資訊,掌握並分析現狀,藉此預測未來,這就是統計學的應用之道。   然而,資訊卻也可能隨著情況變化而隨時改變,例如許多猜謎節目,就很可能隨著提示增加而提高答對的機率。   不斷收集新的資料來掌握來更新機率,這樣的方法就稱作「貝氏定理」。   而「貝氏統計」正是以「貝氏定理」為基礎的統計方法,亦即根據「結果」尋找「原因」。     ・針對罹患率低的傳染病,全民篩檢真有意義嗎?   ・電子信箱是如何過濾垃圾郵件?   ・假設飛機遭遇空難,如何縮小海面的搜尋範圍?     曾經令現代人棘手的數學難題,都能在貝氏統計的預測下,幫助我們跨出一大步!     ◆◆貝氏統計好難學?皆因這

兩大難關◆◆   本書作者為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數學科教官,專門教授飛行預官的課程。   要駕駛飛機這架龐然巨物,飛行官的日常工作自然也免不了數學計算與估值,舉凡燃油消耗量、起飛數據、下降軌道等等。     多年的教學,讓作者在協助學生克服數學心魔的同時,也成功歸納出有效學習的竅門──關鍵就在於使「抽象」的邏輯思考,改以視覺呈現,眼見更能「直觀」理解!     初次學習貝氏統計的人,「符號」和「條件機率」往往成為難以逾越的高牆。   本書將推論與計算的過程,均以圖表詳細解說,搭配每一節的教學重點,先從暖身題提示核心觀念,再融入日常時常耳聞的經典例題,導入貝氏定理解題。     循序漸進的學習模式,

通過插圖使數字視覺化呈現,助你一一突破自學的關卡!   本書特色     ◎全書以圖解&步驟拆解,視覺化呈現運算的邏輯,助你突破貝氏統計的兩大難關──「符號」和「條件機率」。   ◎蒙提霍爾問題、囚徒問題、垃圾郵件的過濾,援引6道經典例題,深化理解貝氏統計學,啟發你的應用靈感。   ◎每小節的最後都有重點總結,學習後就能快速歸納要點。

應用雷射雨滴譜儀修正臺灣地區降雨動能參數之可行性研究-以屏東地區為例

為了解決有效降雨 定義的問題,作者江坤豐 這樣論述:

臺灣目前所使用的降雨動能公式為Wischmeier and Smith(1958)根據Laws and Parsons(1943)於美國華盛頓地區量測之降雨資料所建立,其公式為一經驗公式,由於經驗公式具有地域性,不適合應用於自然環境與發展程度不同的區域;且臺灣地區的降雨及氣候型態與美國大不相同,除此之外,量測方法使得相關參數精度有不足之情況,可能使得公式推估結果之精度較低,亦會導致降雨動能有高估或低估之情形。因此,本研究為瞭解降雨動能經驗公式(Wischmeier and Smith)對臺灣地區之影響,以屏東地區為研究區域,於屏東科技大學氣象站內架設雷射雨滴譜儀(OTT Parsivel2)

,蒐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每五分鐘之雨滴譜資料,利用雷射雨滴譜儀所量測之雨滴譜資料進行屏東地區之降雨特性分析,並修正臺灣目前所使用之降雨動能參數,建立適用於屏東地區之降雨動能參數公式,進而提供更有效應用於計算降雨沖蝕指數之參考。根據Wischmeier and Smith(1978)對有效雨場之定義,分割有效降雨事件共計120場,分析結果顯示,估算降雨動能有85 %數據高於實測降雨動能,而物理降雨動能有99.9 %數據低於實測降雨動能,表示屏東地區目前使用的降雨動能有高估之情形。在單位降雨動能和降雨強度回歸關係的部分,以屏東地區為例,在降雨強度於53 mm/hr時有臨界值,小於53

mm/hr時適用單位降雨動能e=0.0671log(I)+0.0996,判定係數 (R2) 為0.36;大於53 mm/hr時適用單位降雨動能e=0.0003(I)+0.2017,判定係數(R2)為0.03;最大30分鐘降雨強度(I30max)與降雨沖蝕指數(R)回歸關係部分,R=0.819(I30max)1.6799,判定係數(R2)為0.83。綜觀上述,本研究藉由雷射雨滴譜儀量測雨滴譜資料,利用儀器蒐集到之雨滴譜資料加以分析及探討,且建立屏東地區之單位降雨動能公式,可以用作未來降雨動能計算及降雨沖蝕指數推估之參考,以供水土保持相關研究及估算之依據。

圖解統計學(2版)

為了解決有效降雨 定義的問題,作者許玟斌 這樣論述:

  ※一單元一概念,迅速掌握統計基本概念   ※即學即用,面對新聞報導與政府統計資料不再理盲   ※圖文並茂‧容易理解‧快速吸收   大數據時代來臨,這些躺在雲端與其他地方的儲存媒體,耗費大量資源收集而來的資料們,正在等待我們去處理、應用;而統計學就是一門讓數字說話的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知識工作者不得不盡快學習。   你以為統計很遙遠嗎?即使是一般民眾,每天翻開報紙、打開收音機時,看到或聽到的各類政治、社會、財經、運動、健康、氣象和股市的新聞,除了重要事件的敘述與追蹤,也都會參雜許多統計表格、圖形與數字,由此可見統計跟我們的生活緊密連結,更不用說工作開會時製作簡報也非常

實用。   面對社會與生活上的各種資訊與議題,若沒有清晰的統計觀念,很容易陷入五里迷霧、摸不著頭緒。翻開本書,此刻就幫你劈開層層迷障。  

臺灣地區雨滴譜分布特性與降雨動能之研究

為了解決有效降雨 定義的問題,作者郭庭佑 這樣論述:

臺灣目前所使用之單位降雨動能公式為Wischmeier and Smith (1958)以Laws and Parsons (1943)於美國華盛頓利用麵粉糰粒法量測100顆自然降雨之雨滴粒徑為基礎,以外插法求得其關係式,故此單位降雨動能公式係以美國地區為基礎而建立,倘若繼續沿用美國地區的單位降雨動能公式會因地區降雨特性及雨滴量測方法不同,可能會使得數據容易發生高估或低估之情形。本研究欲使用雷射雨滴譜儀量測臺灣北、中、南、東部地區之雨滴譜資料(雨滴終端速度及粒徑),分析不同地區之降雨特性,並建立適用於臺灣地區之單位降雨動能公式。本研究於臺灣北部-華梵大學、中部-凍頂工作站、南部-屏東科技大學

及東部-斑鳩分場分別架設雷射雨滴譜儀,利用儀器量測每五分鐘之雨滴譜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凍頂工作站與屏東科技大學所量測的雨滴終端速度及粒徑皆大於斑鳩分場與華梵大學。華梵大學、凍頂工作站、屏東科技大學及斑鳩分場之降雨強度與降雨動能關係式分別為E=0.1689(I)-0.0906,R2=0.89、E=0.3142(I)-0.2244,R2=0.95、E=0.1821(I)-0.0591,R2=0.91及E=0.1656(I)-0.0585,R2=0.92,且於相同降雨強度下,降雨動能由大至小依序為凍頂工作站、屏東科技大學、華梵大學、斑鳩分場。截至2019年12月為止,華梵大學、凍頂工作站、屏東科技大

學及斑鳩分場之有效降雨事件分別為79場、130場、114場及13場,並建立適用於各地區之單位降雨動能公式,分別為e=0.047+0.0666 log(I),R2=0.41、e=0.099+0.1052 log(I),R2=0.46、e=0.089+0.0620 log(I),R2=0.40及e=0.073+0.0583 log(I),R2=0.48,於相同降雨強度下,單位降雨動能由大至小依序為凍頂工作站、屏東科技大學、斑鳩分場、華梵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