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製長板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木製長板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鴻濬寫的 讀鹿踏野:神社 修行 紅烏龍 和山崎健一的 宮脇檀「格局」圖鑑:向建築大師致敬!宮脇檀先生畢生精選的「格局圖」,150個格局精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長板凳哪裡買 - optique-baseil.fr也說明:長凳子浴室長條凳長板凳換鞋凳家用門口條凳更衣室凳子休息凳長凳億豐達. 實Boden-諾維雅實木板凳長椅現代簡約風格,居家生活典雅舒適優質橡膠木椅腳,穩固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斑馬線文庫有限公司 和瑞昇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研究所 魏主榮所指導 江秋宜的 特色旅館與地方創生鏈結之研究-以宜蘭傳統藝術園區與宜蘭傳藝老爺行旅為例 (2019),提出木製長板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特色旅館、地方創生、在地化經營、品牌經營、飯店服務。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 諸葛正所指導 鄔琦琪的 美軍家具對台灣木製家具產業之影響 (2015),提出因為有 家具、美軍家具、木製家具、台灣家具的重點而找出了 木製長板凳的解答。

最後網站MUJI 無印良品]無垢材多用長凳/胡桃木則補充:產品說明:品名:無垢材多用長凳/胡桃木/4A條碼:4547315967476商品說明:擁有當成矮桌使用時,恰到好處的高度,更有著當成板凳使用時所需的強度。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木製長板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讀鹿踏野:神社 修行 紅烏龍

為了解決木製長板凳的問題,作者王鴻濬 這樣論述:

  本書書寫臺東鹿野,是嘗試以跨越時空、跨越領域的研究方式來完成。因此本書不僅是一本歷史書籍,同時也是書寫在地文化的書籍。在這個非常特別的地方,經歷百年的時光,曾經有著共同目標的一群人,不分地域、族群,為著尋找心目中理想的家,前來此地生根立業,建立了美麗的家園。臺東鹿野的移民村個性,標立創新、創造的傳統,在現代的鹿野,仍然可看到她的演變軌跡。   本書以臺東鹿野百年發展的歷史為經,產業、文化生活的展開為緯,共分為六章書寫。內容除了以嚴謹的文獻、資料、報導進行分析整理,也加入了人物的訪談,強化主要議題的深入,增加閱讀的趣味。第一章:草莽・鹿嗷・原民馳。第二章:日治・和民・荒地開。第三章:神社・

役場・小學校。第四章:初遇・修行・證嚴事。第五章:甘蔗・鳳梨・茶飄香。第六章:社區・飛行・紅烏龍。 作者簡介 王鴻濬   出生於臺灣臺南麻豆鎮,美國密西根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政策博士,目前擔任國立東華大學教授兼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曾任國立東華大學特聘教授、美國傅爾布萊特學人、日本岡山大學客座研究員、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訪問學人、東亞環境史學會(AEAEH)副會長。   長期關注臺灣永續發展課題,擔任行政院花東地區發展推動小組委員、行政院環保署環境教育審議會委員、環境教育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系所評鑑訪視委員。   著有叢書:《1922無盡藏的大發現》

、《森林・部落・人》。即將出版叢書:《戀戀摩里沙卡》、《2019 Taiwan Vietnam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limate Change, Natural Conservation,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主編語 序 鹿野地圖 1.草莽.鹿嗷.原民馳 2.日治.和民.荒地開 3.神社.役場.小學校 4.初遇.修行.證嚴事 5.甘蔗.鳳梨.茶飄香 6.社區.飛行.紅烏龍 代結語 參考文獻   自序   為鹿野寫一本具有質感的旅行手札,藉由本書內容與親自的深度旅遊,發現鹿野的人文與自然之美,一

直是我非常想完成的工作。第一次前往鹿野是十幾年前,為了永安社區的「玉龍泉」生態步道的輔導,大約同時,也因為「鹿鳴溫泉酒店」的興建,去做了環境影響評估案的審查。從此之後,協助鹿野鄉龍田、永安村的社區營造推動,以及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輔導工作,造訪鹿野的次數愈來愈多,也更加深入認識鹿野自然風光,以及迷人的文化底蘊,促成了寫這本書的動機。   希望本書有「拋磚引玉」的功用,讓喜愛深度文化旅遊的旅人,可以在探訪鹿野之際,產生內心悸動的共鳴。   本書能夠完成,首先要感謝潘永豐先生的支持。潘先生的家族在日治時期,就由臺灣西部移居至鹿野高臺,是開拓地方的士紳。到了他父親這一代,因為照顧高臺地區原住民,以

及當官時期守正不阿,深獲地方的愛戴。潘永豐先生在父親身教的薰陶下,律己甚嚴,但寬以待人,在長達三十一年的鹿野地區農會總幹事職務上,不但建樹頗豐,也為農業產業奠定了基礎。除此之外,潘先生鼓勵追求真理,以慈悲與愛宣揚善念,因此,他不但是基督長老會鹿野教會長老,也是佛教慈濟功德會榮譽董事。他曾說:「佛教講慈悲,與耶穌說:我就是道,一生講仁愛,捨命救贖世人的真理是一樣的道理。」   我以鹿野地區發展歷史為軸線,來架構這本書的章節內容。「草莽、鹿嗷、原民馳」是本書的序曲;可以追溯至清政府「經營」後山,在卑南設置「卑南廳」或稱「南路廳」開始。然而,大規模移民開墾,始於日治時期的大正年間,在鹿野設置了全臺

第一個「私營移民村」。這段期間,許多內地(日本人)的農業移民移居於此,開始築堤興圳、開荒墾地、種植甘蔗,提供臺東製糖株式會社製糖原料。鹿野,逐漸的成為內地與島內移民的熱點。   建立相當於現在龍田村的規模與設施,大致上於此時已臻完備。村內有煤油燈路燈、青年會館、臺東製糖株式會社事務所、鹿野庄役場、鹿野高等尋常小學校、鹿野高等尋常小學校附設「托兒所」、神社、神田全次醫師診療所、公共澡堂(風呂)、牛水飲溜池(牛隻飲水池)、火見の櫓(防火瞭望臺)等設置一應俱全,為當時臺東廳內規劃最完善的社區之一。如今再度造訪,沿著光榮路而行,兩側的木構建築仍然依稀可見;或整修待復,或傾頹於荒草之間,但已非當日熙嚷

往來的市街景況了。   臺灣光復後,仍然有許多西部移民選擇墾殖移居於鹿野。主要原因是西部可耕地都已經開發,不斷成長的人口,需要尋找更多的「安身立命」之處,來維持家計生活。尤其在民國四十八年的八七水災之後,帶來大量的西部移民,他們在鹿野地區胼手胝足,為建設新家園而努力。   在眾多西部移民者之中,最受矚目的,便是來自臺中的證嚴法師。她堅定的選擇向佛之路,前來臺灣東部修行的第一個落腳掛單之處,便是鹿野龍田村的崑慈堂。她在鹿野時間不長,但留下了「慈濟樹」─歡喜做,甘願受,以及證嚴為尋找證道,一段巒山冒險故事的「智慧之路」步道。   如今,鹿野高臺的熱氣球活動,已經成為暑假期間全國的熱門活動,加

上鹿野茶區產製的「紅烏龍」的盛名,產業發展帶來了觀光人潮,地方經濟也跟著活絡起來。此時的鹿野正吸引了新的一批移民,前來定居,然而「新」與「舊」之間,也正激盪著鹿野「社區復興」的新文化。我相信如同一世紀以前,一批滿懷著希望的移民,遠渡重洋,移居於此,撰寫著他們自己的歷史,編織那一個時代的故事。鹿野人,在任何可發展的機會上,永遠不會停下腳步,下一階段,正等待他們的摸索前進,創造歷史。   二○一九.八 崑慈堂——鹿野慈惠堂 早期居住在鹿野鄉龍田村村民有信仰「瑤池金母」者,都得前往寶華山慈惠堂祈神,往來兩地,交通耗時。民國四十七年(一九五八)一月二十日,當地村民林文定等人從寶華山迎請「瑤池

金母」令旗奉祀。最初令旗奉置於林宅,但因為祈拜者日眾,原址不敷使用,於是信徒集資於今址建廟(位於日治時期的鹿野神社範圍內),並與媽祖合祀,名為崑慈堂。 崑慈堂奉祀的神明除了瑤池金母、天上聖母(媽祖),還有釋迦牟尼佛、玄天上帝、臨水夫人、中壇元帥等,充分顯示移民村民間信仰與宗教融合的特性,由於主神是民間所稱的「王母娘娘」,因此又稱王母娘娘廟。崑慈堂為花蓮慈惠堂系統,每年都須赴花蓮慈惠堂進香,所以也被稱為「鹿野慈惠堂」。 記憶的起點:龍田文物館 崑慈堂在陳炳榕主委負責廟方業務期間,積極推動地方文史工作。幾年前與仙人掌工作室合作,設立「龍田文物館」,搶救與保護日漸稀少的龍田文物。文物館設在崑慈堂的「

善房」,原來是放置神轎及祈神敬天的神器之處,現在也是遊客來到龍田村的必訪之地。 龍田文物館收藏了當地居民提供的歷史文物,以向居民「借展文物」之名,把收藏的文物暫置於館內,經整理、編號後展出。展品以農家器具、家庭器物為主,有農村的牛車、腳踏車、鋤、耙、鐮刀、各種造型的電土燈,農家裡木製的碗盤櫥、圓形餐桌、長板凳、竹編嬰兒搖籃等,可說是認識龍田村的起點。 苦楝大樹證嚴好朋友 崑慈堂前有一棵苦楝,樹高三十公尺以上,樹冠伸展四方氣象萬千,胸徑寬闊,可為兩人伸手圍抱,被慈濟人稱為「慈濟樹」,不但是崑慈堂前的自然地景,也具有豐富的人文意涵。

特色旅館與地方創生鏈結之研究-以宜蘭傳統藝術園區與宜蘭傳藝老爺行旅為例

為了解決木製長板凳的問題,作者江秋宜 這樣論述:

隨著消費型態的改變,消費者對於消費型態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元,因此旅館也不再只是提供一個旅人住宿的地方而已,旅館多角化的經營已是目前旅館經營的趨勢。本研究以傳藝老爺行旅將地方文化融入旅館的經營之中以及傳藝老爺行旅與宜蘭傳藝園區共生鏈接的關係作為研究重點,傳藝老爺行旅是一個與地方文化深度鏈結的特色旅館,傳藝老爺行旅與傳藝宜蘭園區也有著附屬的關係,本研究將傳藝老爺行旅成功的因素加以分析,希望能夠作為旅館業未來經營策略的參考,提供旅館業學習如何與地方文化鏈結,再加以轉化為旅館本身的特色,以凸顯本身與其他旅館的差異性與獨特性,進而增加旅館在經營行銷上的優勢。本研究之基本架構為:1.利用文獻分析法先收集相

關資料,以了解傳藝老爺行旅的發展歷史及經營模式,以作為本研究之依據。2.利用半結構式問卷訪問實際住過傳藝老爺行旅的房客,了解他們對老爺行旅的評價、老爺行旅成功吸引他們的關鍵處以及他們對老爺行旅的再訪意願。3.將收集的文獻、資料與訪談所得之資料加以整理、歸納、分析,而後形成本研究之結果與脈絡。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1.將飯店與地方特色融合,結合當地文化,創造獨特的體驗,能夠帶給消費者不同於一般旅館的感受,讓消費者感到驚奇、有趣,也能將旅館本身變成吸引旅客的景點。2.融合在地文化的特色旅館本身在市場上即具有獨特性與差異性,這樣的效果能增加旅館本身的附加價值,使其更有競爭力。3.飯店主品牌與旗下新創品

牌不管在市場的定位及價格、設計風格上都會有明顯的差異性,但若服務品質不會因此落差不同而降低其服務品質,依然維持主品牌飯店的優質水準,則更能得到消費者的讚賞與信任。因此,消費者對於此大型連鎖旅館旗下的多個品牌也會更有信心。4.主品牌有著良好的品牌形象,消費者連帶對旗下子品牌也會有較正面的聯想與肯定,同時也會維持一定的忠誠度。5. 旅館是一個串連地方與國際、文化與產業最好的平台。一間與地方深入鏈結的特色旅館能夠挖掘出地方專屬的特色、復甦地方的經濟產業、創造地方的就業機會,讓地方文化永續經營,達到地方創生的實質意義。

宮脇檀「格局」圖鑑:向建築大師致敬!宮脇檀先生畢生精選的「格局圖」,150個格局精髓

為了解決木製長板凳的問題,作者山崎健一 這樣論述:

向建築大師致敬!本書收錄~ ★宮脇檀先生的「居家建築七大守則」 ★宮脇檀先生畢生精選的「格局圖」,150個格局精髓   宮脇先生說:「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格局,沒有任何一間是相同」。      宮脇檀是日本已故建築大師。他精心設計的住宅格局深受日本建築界的推崇與喜愛,他進行住宅設計的時候,都會以讓這個家庭「舒適」生活之住宅為原則,來思考格局。      本書蒐集了宮脇檀建築生涯當中最具代表性的150個設計名作,希望透過本書不僅可以將宮脇老師所要表達的「舒適」理念傳達給您,也能了解其格局圖的美妙。 作者簡介 山崎建一   1941年出生於新潟縣。1966年,畢業於工學院大學建築系。

  1966年~1969年,擔任中央工學校建築設計系講師。   1963年,參加宮脇檀建築研究室。   1990年~1997年,擔任工學院大學建築科學兼任講師。   1998年,隨著宮脇檀先生的辭世,就任宮脇檀建築研究室代表。   2000年,就任山崎.榎本建築研究室創設代表。   2008年,創設山崎建築研究室。   曾經擔任職業能力開發促進中心 建設、造型系講師,日本木造住宅產業會研修講師,住宅生產團體連合會研習營講師等職務。   主要著作有『宮脇檀的住宅設計』(X-Knowledge)、『建築調和的100條基本規則』(X-Knowledge)、『低成本優良住宅傑作選(別冊家庭畫報)

』(世界文化出版社)、『想要打造格局優良的小住宅(別冊家庭畫報)』(世界文化出版社)、『舒適生活的小住宅傑作選Ⅰ(別冊家庭畫報)』(世界文化出版社)、『500件希望能夠擁有的木製家具(別冊家庭畫報)』(世界文化出版社)、『能夠享受料理的廚房』(彰國出版社)等等。 建築大師簡介 宮脇 檀   1936年,出生於愛知縣/在東京藝術大學建築系向吉田五十八、吉村順三學習,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系大學院碩士課程,修畢/1964年,創設宮脇檀建築研究室/此後,一邊在法政大學、東京大學、廣島大學等建築系課程擔任講師,一邊致力於「住宅與居住之相關性」等教養相關之啟蒙活動,以一般大眾為對象來進行演講跟發表文章

/1971年,擔任日本建築師協會理事/1978年,以「松川BOX」得到日本建築學會獎/1991年,擔任日本大學生產工學部建築工學科教授/1998年,辭世,享年62歲。   主要之住宅作品   Moby Dick   明之屋   BLUE BOX   松川BOX   GREEN BOX   木村BOX   其他,BOX系列等多數   建築相關之主要著作   『如何跟住家交往』   『想要建設的家』   『父親們 回家吧』   『宮脇檀住宅設計之Know-how』 目錄  CONTENTS 前言        山崎建一  002 第1章  構想整體的格局  007 決定

家的外型  009 1  「4間×4間」是住宅的基本型  010 2  格局的規劃必須忠於「人的動作」  012 3  讓「格局」擁有肚臍  013 4  整理成「Primary」的造型  014 5  「4尺Module」的家  015 6  用思考「構造」的方式來決定格局  016 7  「最低限度之住宅」的形態  018 8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020 9  「視線的阻隔」與「通風、採光」  021 10  為將來的「改建」做好準備的格局  022 11  「跟水有關的設施」集中在單側  023 12  繼承「中廊規格」  024 13  設置「設備Core」  026 14  讓「設

備Core」成對  027 15  將來可以移動的部分  028 16  「鋼結構」才能實現的優勢  029 17  考慮到「家相」  030 克服用地條件  031 18  堅持住在「都市」  032 19  刻意只使用最低限度的「窗戶」  033 20  與鄰家共享「自然景觀」  034 21  把「Service-yard」也融入格局之中  035 22  南北細長「從南進入」之用地的格局  036 23  「南面開口」的面積不多時  037 24  盡可能降低「斜面地」的接地部分  038 活用空間  039 25  賦予「洄遊性」  040 26  設置上下樓層的「洄遊路線」  04

2 27  設置較長的「瞭望線」  043 28  擁有「雙重動線」的格局  044 29  在南北裝設「全開式」的拉門  046 30  「Skip Floor」的住家  047 31  創造風的「通道」  048 32  變更「地板高度」來連繫在一起  050 33  融合「坐在地板」跟「坐在椅子」  051 34  「透天」的功用  052 35  用「透天」來確保隱私  053 36  這也是一種「透天」的形態  054 37  「凸窗」擁有一體型家具的機能  055 38  裝設「獨立的支柱」  056 活用庭園  057 39  將「室外」融入「室內」  058 40  將「App

roach」拉長  060 41  「隔著庭園」看自己的家  061 42  「中庭」是格局的一部分  062 43  把中庭融入「洄遊路線」的一部分  063 44  用中庭劃分「公」與「私」  064 兩代同堂  065 45  跟父母同住…「同居型」  066 46  跟父母同住…「部分共用型」  068 47  「三代同堂」的形態  070 48  跟父母同住…「分離型」  072 第2章  思考格局的「各個部位」  073 玄關  075 49  玄關必須「往內開」  076 50  用玄關劃分出「公」與「私」的區塊  078 51  可以用來款待客人的「玄關大廳」  079 52

  把「玄關」擺在南面正中央  080 53  擁有「兩個玄關」的住宅  081 54  沒有「玄關」的家  082 55  「2樓客廳」的玄關位置  083 56  不可以從玄關看到「樓梯口」  084 57  直接導引至「2樓客廳」  085 58  玄關的「雙重門戶」  086 用餐的房間  087 59  用餐的形態…「D型」  088 60  用餐的形態…「DK型」  089 61  用餐的形態…「LD型」  090 62  用餐的形態…「LDK型」  092 63  有「茶間」要素存在的「D」  094 64  餐桌的形態…「櫃台」  096 65  餐桌的形態…「Peninsul

a」  097 66  餐桌的形態…「長板凳」  098 67  讓「餐桌」得到朝日  099 68  為訪客準備的「飯廳」  100 69  讓地板下降一個層次的「飯廳」  101 70  位於「穿透式土間」的飯廳  102 71  「瓦斯爐」的位置  103 72  「流理台」的位置  104 73  或開或關,變幻自如的「廚房」  105 74  可直接進出的「土間規格」的廚房  106 75  在廚房有效的使用「天窗」  107 76  讓廚房成為「穿透式通道」的居家  108 77  從「廚房」不經意的窺看客廳  109 78  如何裝設「後門」  110 79  準備「讓眼睛休息」

的位置  112 休閒用的房間  113 80  讓「L.D.K」分別獨立  114 81  公共性較強的「客廳」  115 82  有「額外因素」存在的客廳  116 83  「茶間」風格的客廳  118 84  可以當作「待客室」的客廳  119 85  設置「Lounge-pit」  120 86  把「客廳」擺在無法穿越的位置  121 87  「讓啤酒額外美味」的住宅  122 88  讓「2樓客廳」更加舒適的構造  123 89  用「2樓的客廳」來尋求較好的條件  124 90  在大房間內設置「細腰」  126 91  在One Room之中設置獨立性的「角落」「角落」  12

8 休息用的房間  129 92  「寢室」的獨立性  130 93  「寢室」暗一點也沒關係  132 94  附屬於「寢室」的空間  133 鋪有疊蓆的房間 95  鋪有疊蓆的房間…「客廳」的一部分  135 96  鋪有疊蓆的房間…「兩房相連」  136 97  鋪有疊蓆的房間…「同居之父母」的房間  138 98  鋪有疊蓆的房間…「備用房間」其他  139 99  會有許多「訪客過夜」的住宅  140 收納空間 100  「精簡」的生活形態  142 101  用「物品的份量」來決定收納空間  143 102  把「櫥櫃」當作格局的中心  144 103  要在哪裡「換衣服」  14

5 做家事的房間 104  為了「家事」而準備的空間  147 105  「1個場所」主婦就已經夠用  148 106  讓各種「家事」集中在同一處  149 107  讓「廚房」跟「Utility」一體化  150 108  洄遊路線包含「家事房」  151 109  鋪有疊蓆的「做家事的區塊」  152 110  用「滑道」來收集要洗的衣物  153 111  較為寬敞的「Utility」  154 浴室、廁所 112  將「浴室」擺在第一  156 113  從「浴室」享受風景  157 114  附帶「三溫暖」的浴室  158 115  面向南邊的明亮「浴室」  159 116  兩間

「浴室」  160 117  能夠保護隱私的「採光」手法  162 118  讓風從「洗手間」吹過  163 119  「化妝室」的機能屬於私人區塊  164 120  直接通到寢室的「洗手間」  166 121  「廁所」要有兩間  167 122  設有小便斗的「廁所」  168 123  如何讓廁所「3 in 1」  169 124  位在玄關附近的「廁所」  170 小孩的房間 125  「小孩房」有最低限度的空間即可  172 126  「小孩房」的家具可以事後再來準備  173 127  讓祖父母的房間跟「小孩房」上下重疊  174 128  享受非日常色彩的「閣樓型」小孩房  1

75 129  「孩子們專用」的客廳  176 第3章  額外的空間  177 可以讓人感到高興的空間  179 130  擁有「書庫」  180 131  在「樓梯間」裝設書櫃  181 132  「露天平台」是客廳的一部分  182 133  區分「公」與「私」的「露台」  183 134  有「露天外廊」的居家  184 135  如何善用「地下室」  185 136  異質的要素必須「完全分離」  186 137  擁有「工房」  187 138  融入「工作的場所」  188 139  融入「停放車輛的空間」  190 第二間房子  192 140  住宅的原型是「吃」跟「睡」 

194 141  「吃」跟「睡」+活動據點的機能  195 142  屬於自己的「場所」+屬於伙伴的「場所」  196 143  足以「長期逗留」的形態  197 144  「日常」與「非日常」  198 145  以「不特定之多數人」來思考格局  199 146  以「用餐」為主的「第二間住宅」  200 147  第二間住宅才能實現的「關門」方式  1201 148  注重「保全」的形態  202 149  用各種「區塊」圍起來的One Room  204 150  「第二間住宅」希望可以擁有的機能  205 後語  206

美軍家具對台灣木製家具產業之影響

為了解決木製長板凳的問題,作者鄔琦琪 這樣論述:

1950~1970年代美援時期乃為台灣與美軍家具的媒介,除了是展現在美援時期美軍在台使用或購買的家具外,同時也反映了台灣當時產業的生態與變遷;何謂「美軍家具」?又有「什麼形式」可以代表美軍家具?其答案耐人尋味。從美援與台灣的關係,來解讀美軍家具的起源與發展,其之間確實潛藏許多的訊息。 本研究從韓戰與越戰開始後,以口述歷史訪談調查,針對二次戰後美援對台灣木製家具產業的影響;主要在探討美軍家具對台灣木製家具、產業、技術、材料、教育、經濟、觀光間的關係,以曾經做美軍家具的鹿港木作師傅,以及台北、台中、台南地區曾經做過或經營過美軍家具生產的工廠與店家為訪談對象,及收集彙整相關文獻資料,做整理探討

與研究分析。 經研究發現,從韓戰開始後,時為台灣剛光復沒幾年,處於戰亂的時代,當時台灣人民的經濟並不富裕。生活困苦為了改善家庭環境,因而離鄉背井到外地賺錢;時至1959年隨越南與美國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因而揭開美軍家具產業在台灣的發展;以地區而言因美軍大量進駐台灣北、中、南之主要空軍基地,帶動基地附近的經濟繁榮,影響初期的觀光及特殊性質的娛樂事業,穩定台灣經濟發展及原有木製家具產業發展,以技職教育而言提升師傅的養成,以產業而言從技術的改良、操作的新觀念及材料的使用,至木製家具樣貌的演化及匠師的轉型等。因此,美軍家具是一個時代演化的代表,造就了木製家具產業的發展。雖然,隨著越戰結束美援離開而

消失,對於當時曾經做過美軍家具的匠師而言,那段黃金時期可能是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