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受精雞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未受精雞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伊丹.班—巴拉克寫的 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死掉?:史上最有趣的免疫系統科學漫談(原來,你能活著還真是奇蹟!) 和(英)蒂姆.伯克黑德的 剝開鳥蛋的秘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商務印書館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所 鄭經偉所指導 蔡昇祐的 影像處理技術應用於雞蛋對胚胎發育狀態的判別 (2020),提出未受精雞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受精蛋、光譜、影像處理、接收器操作特性、C4.5演算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動物科學系所 唐品琦所指導 李佳馨的 含低密度脂蛋白與還原型穀胱甘肽之冷凍稀釋液對荷蘭種公牛精液冷凍解凍後品質之影響 (2019),提出因為有 荷蘭公牛、低密度脂蛋白、還原型穀胱甘肽、冷凍稀釋液、植物性稀釋液的重點而找出了 未受精雞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未受精雞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死掉?:史上最有趣的免疫系統科學漫談(原來,你能活著還真是奇蹟!)

為了解決未受精雞蛋的問題,作者伊丹.班—巴拉克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 一本書清楚搞懂人體免疫系統如何工作,如何戰勝病原體及打贏抗藥性之戰! ★ 1996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彼得.杜赫提(Dr. Peter C. Doherty)好評推薦! ★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險峻,作者特別撰寫台灣版序! ★ Amazon讀者五星好評,樊登讀書、羅輯思維強力推薦 我們的免疫系統是怎麼形成的?它們如何跟入侵的病原體戰鬥? 我們該如何面對免疫系統的天然缺陷? 病毒,細菌都在不斷演化,未來的抗藥性之戰應該怎麼打? ◆ 為什麼媽媽懷孕的時候,免疫系統不會排斥胎兒? ◆ 為什麼有些病原體能夠騙過免疫系統?它們怎麼辦到的? ◆ 免疫系統為什麼有時候會敵我不分,反過來危害人

體? ◆「提高免疫力」是消費陷阱嗎?萬一造成免疫失調怎麼辦? ◆ 我們有沒有可能製造出含有抗體的牛奶,或者可治療疾病的雞蛋? 在這本生動易讀的書裡,伊丹.班-巴拉克向我們展示了免疫系統如何運作,又是如何摧毀病原體。我們為什麼會對某些致病體產生免疫,同時,也探討了免疫系統的演化以及我們關注的抗生素與疫苗的功能,並展望了免疫的未來,帶領讀者展開一次有趣的免疫系統漫遊。 免疫系統就像我們身體內的一支軍隊,他們跟外來的侵入者展開一連串的戰鬥。在人生的無數場戰役中,病原體施展了各種詭計:隱蔽、欺騙、偽裝甚至赤裸裸的暴力,跟人體的免疫系統展開鬥智鬥勇的殊死戰。而人體的免疫大軍有時也會失控、也會誤判敵情

、甚至陣前叛變。即使如此,我們能在眾多病原體環伺下活到今天,仍都拜它們之賜,而我們對它們的認識,還在不斷地探索更新。 作者用詼諧風趣的文字,把免疫系統執行功能的完整過程,寫成一個個幽默生動的小故事,同時又絲毫不影響全書的專業和前瞻性;本書還特別用了很長的篇幅,描寫胎兒在母體成形後,母體的免疫系統所經歷神奇而複雜的調整,讓我們得以用全新的眼光看待母嬰關係,也對大自然賦予母體的精密設計讚歎不已。此外,還精采回顧了科學界對免疫系統的認識是怎樣發展到今天的,以及展望未來最尖端的生物科學,扼要談到可能幫助長生不老的技術。 各界好評: 「對一個複雜且重要的主題做了深入淺出的記錄。」 ——彼得.杜赫提教

授(Prof. Peter C. Doherty),199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死掉?》極有雄心且非常易讀,它為大眾讀者精煉地總結了免疫系統的核心特徵。其內容非常前沿,甚至包括了最近榮獲諾貝爾獎的有關先天免疫系統演化的部分內容。這本小書是難得的通俗醫學佳作。」 ——古斯塔夫.諾塞爾爵士(Sir Gustav Nossal),愛因斯坦科學獎得主,澳洲國寶級生物學家 作者簡介伊丹.班—巴拉克Idan Ben-Barak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醫學學士、微生物學碩士,雪梨大學科學史與哲學博士,其代表作《奇妙的微觀世界:微生物是如何統治世界的》(Small Wonders:

how microbes rule our world)由Scribe Publications出版,已譯成五種語言,並獲得二○一○年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優秀科學圖書獎(青少年組)。他也與繪者朱利安.佛洛斯特合著過一本兒童科學繪本《不要舔這本書》(Do Not Lick This Book,台灣由小天下出版),獲得澳洲童書協會年度圖書獎、德國國際兒童青少年圖書館白烏鴉獎等多項國際大獎。譯者簡介傅賀美國伊利諾大學微生物學博士,現於喬治亞大學從事微觀海洋學與生態學研究。譯有《消失的微生物:濫用抗生素引發的健康危機》(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獲二○一七年第十二屆文津圖書獎),《創世記:從細胞到文明,社會的

深層起源》(中信出版集團)等優秀科普圖書。 致台灣讀者 致中文讀者 引言 第1章 相遇的時刻 我們還沒有死掉,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免疫系統,你看,它有好幾層防線來抵禦感染。本章我們將會簡要地回顧一下免疫系統有哪些組成要素,它們的工作機制又是怎樣。 1-1 看不見的元素 1-2 病菌眼裡的免疫系統 1-3 病毒與輔助自殺 1-4 更高級的滲透策略 1-5 嗅出哪裡不對勁 1-6 細菌看不到的東西 1-7 適應性免疫系統 1-8 記憶與原罪 1-9 免疫系統的種種故障 1-10 邊界地帶 1-11 房間裡的十萬億頭大象 第2章 發育的過程 我們還沒有死掉,是因為免疫系統從我們還是受精卵的那一

刻起就開始緩慢地發育,在內部和外部各種刺激的輔助下,變成了今天的樣子。母親對這個過程貢獻很大,等你讀完這一章,你會以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母嬰關係。 2-1 孕婦 vs. 胎兒 2-2 骨頭機器 2-3 有備而來的瘋狂 2-4 如此隨機 2-5 在胸腺裡發生的(基本上)就留在胸腺 2-6 偶然的必然性 2-7 就這樣來到人世 2-8 敏感話題 第3章 演化的歷史 我們還沒有死掉,是因為我們的免疫系統已經演化了數億年,從我們的祖先還是一個小不點動物的時候開始,通過與周遭不斷演化的環境進行互動,我們的免疫系統逐漸形成。 3-1 陽光,並沒有那麼特殊 3-2 大白鯊不會得癌症? 3-3 RAG基因登場

3-4 無脊椎動物也有免疫系統嗎? 3-5 無脊椎也複雜 3-6 實施干擾 3-7 無路可逃 3-8 單細胞生物也有免疫力嗎? 3-9 為什麼如此可疑? 3-10 第三方解讀 3-11 平衡的蠕蟲 3-12 免疫行為 第4章 研究的歷程 我們還沒有死掉,是因為人們在不斷探索疾病、健康和免疫的機制,而且不斷有新的發現,這使得人類可以控制疾病,降低死亡率。本章我們會對免疫學歷史上一些有趣的進展、辯論和錯誤進行細緻分析,回顧我們的認識是如何發展成今天的樣子的。 4-1 遠遠早於那個時代 4-2 愛德華.金納與疫苗 4-3 病菌理論 4-4 細胞 vs. 體液 4-5 抗體是怎麼工作的? 4-6

選擇 4-7 嘿,還有我們 第5章 干預的時代 我們大多數人還沒有死掉,是因為現在我們可以對彼此做一些之前做不了的事情來延續我們的生命。 5-1 體外製備抗體 5-2 一個時代的結束 5-3我就是沒感覺呀 5-4 癌症 5-5 治癒癌症 5-6 「增強免疫力」 第6章 結語:免疫的未來 我會簡短地談談未來可能會出現的讓我們長生不老的東西。當然,前提是,我們能夠活到那一天。挺住。 6-1 未來一瞥 6-2 你能治療一顆受傷的心嗎? 6-3 分子綜合論 6-4 再議免疫 6-5 框架之外 6-6 框架之內 致謝 術語表 延伸閱讀 譯者致謝 致台灣讀者     本書原先於

二○一四年問世,二○一八年出了更新版。當我在二○二○年五月下旬寫這篇序時,我們的世界正與一場全球病毒大流行奮戰,病毒擴散已經幾個月了,而且不會很快消失。突然之間,免疫學不斷登上頭條新聞,每個人似乎都在談抗體、疫苗、免疫反應……對於像我一樣已經鑽研這些事物好一陣子的人來說,真是不知所措,感覺很像發現自己最愛的邪典電視影集或獨立樂團突然變成超熱門主流。     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不是樂團或電視劇,它造成貨真價實的危害。就我們記憶所及,傳染病已經糾纏人類很久了。在世界各地,傳染病對許多人來說不曾消失過——在眾多發展中國家,結核病、瘧疾和其他各種傳染病仍造成數百萬人死亡——但是現在

,其他地方也一樣為傳染病所苦。有些人曾經沾沾自喜,因為過去約五十年來,抗生素、疫苗接種計畫和衛生改善措施都讓傳染病顯得更沒有威脅性。瘟疫是過去的事了,我們打敗了瘟疫,覺得很安全。嗯,結果發現我們並不安全,而且未來還要不安全好一陣子。 不過這一點你們早就曉得了。部分是因為二○○三年SARS爆發時,台灣是對傳染威脅做出迅速、果決應變的其中一個國家,因此蒙受的損害相對較小。這份近期發生、令人膽顫的回憶,你們都還記得,但我們有許多人已經忘記。傳染病是大自然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且一直都是。這個事實就反映在人體內部:我們的免疫系統縱貫人類演化史發展,以多種巧妙的方式回應傳染病提出的挑戰。這本書就是從幾個不

同的視角來敘說這一段發展歷程的故事。現在這場全球大流行病也突顯了我們將在全書看到的幾個關鍵主題: 截至二○二○年上半年,醫學能提供給新冠肺炎病人最好的處置是支持性療法,實質上就是在病患的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的同時維繫住他們的生命。依我們所有的技術和知識,人類能用來對付這種新傳染病的最佳工具仍是我們的免疫系統。在醫院、在家中,數百萬人的免疫系統扛起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戰鬥主力,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予現有的支持性應對,然後等待。而且,當疫苗發明出來、經過測試、核准通過,也一樣要透過免疫系統來發揮功效。 另一方面,許多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正苦於對病毒的免疫反應過度激烈的影響。他們的免疫系統似乎進入一種恐慌模式

,對病毒的威脅過度反應,造成全身多種發炎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負責治療的醫生努力要讓病人的免疫系統平靜下來,使它不至於強到令患者身體無法承受,但又要夠強,才能對病毒本身發動攻勢。這是要維持一個微妙的平衡,我們在全書會好幾次談到這個重點:免疫系統太「強」未必是件好事。免疫力的關鍵概念是平衡,以及不斷自我調節,但有時這種平衡會被破壞,陷我們於不利之境。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完美的免疫力。 最後,容我說句樂觀的話:這是我們贏了。當我們看到數十萬人死亡、數百萬人生病,以及人們的生活和生計所蒙受的損害時,很容易就會忘記這一點,但請試著將這幅勝利遠景銘記在心。我們大家正在經歷焦慮

窒悶的禁足防疫,面臨醫療器材和領導者的一片混亂,這段動盪不安的時期會繼續延伸到模糊而不確定的未來,充斥著財務困難與情緒風暴。這一切,就廣義上來看,都是人類正在努力做好應對流行病。     比起過去幾世紀或甚至幾十年前我們處理流行病的方式,現在全球能進行快速、明確、全面性的反應。病毒被辨識出來了,它的特點在幾天之內就傳達至世界各地,而不需花上幾個月或幾年(一如過去的情況)。科學家、醫護人員和決策者幾乎立即動員起來。檢疫、隔離程序、檢測、公眾傳播,整個國家預防性全面封城。驚人的是,離第一起確診病例才三個月時間,科學家們已經在研發疫苗了!要是發生在兩個世代以前,當街上屍體橫陳時,我們所有人恐怕都

還在埋頭苦想,搞不清楚正在發生什麼事,猜測會不會跟供水方面有關。這曾經發生過,當時的情況便是如此。     可以肯定的是,人類的反應並非最佳表現。我們應該更有所準備;應該要多聽那些預見疫情人士的話;國家的行動應該要更迅速、更果斷;科學家們應該要講得更清楚;政府機構應該更積極關閉賣野味給那些有錢笨蛋的野生動物市場;老師和作家們應該更適切地教育大眾,讓眾人早一點認真看待,而不是加以輕忽,或散播愚蠢謠言和無稽建言。這些都沒說錯,而且還可以說更多。但考量到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類,而且這樣的我們在地球上有七十億,所以看到大家的共同反應其實令我感到相當振奮。這次防疫動員拯救了數百萬生命,而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有

多少。 這場大流行病很嚴重,非常嚴重,但我們正在做正確的事,而且一般來說,做得相當好(除了美國政府是值得注意的例外)。     我希望你們喜歡這本書。祝大家健康。 伊丹.班-巴拉克 二○二○年五月   引言 當我們環顧四周,目力所及之處,皆潛伏著無數細菌,它們伺機侵入我們的身體,試圖從溫暖宜居的環境、可口的蛋白質和豐富的能量來源裡分一杯羹。由於肉眼無法看到這些微生物,我們也許會忽視它們,但是電視裡的清潔劑廣告和新聞報導卻時刻提醒我們,在門把上、超市推車上、電腦鍵盤上、廚房流理台以及枕頭上,到處都有它們的身影—疾病離我們只有一步之遙。如果只聽倡導衛生人士的話,你也許會覺得,世界如此凶險,我

們能活下來真是個奇蹟呢。 沒錯,這的確是個奇蹟。這個精采絕倫、錯綜複雜但也會惹出麻煩的奇蹟,就是免疫系統。本書說的就是它。不過,先做一點澄清:本書不提供任何健康指南,不會教你如何減肥節食、如何讓秀髮更亮麗,不會傳授青春永駐的祕訣,不會讓你冬天少得流感,不會幫你支付信用卡,也不會幫你提高學習成績。我自己對所謂的「有用訊息」有點過敏,因此在本書裡能不提就不提。我最喜歡免疫系統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不需要我們的關注也能正常工作。它在私底下悄悄地運行,像是一位默默無聞的清道夫,只有出亂子時才會引起你的關注。 如果你真想知道養生的不二法門,答案就是:吃好,睡好,多運動,適度飲酒,不抽菸,不抽大麻,接種疫苗,

不要太在乎乾不乾淨。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細節,請移步在地書店或圖書館的「健康」專區,那裡有浩如煙海的書籍供君閱覽。 說到閱讀本書的好處,我希望本書能時不時讓你開懷一笑(臨床表明,多笑笑有益健康),甚至幫你理解幾樣事情,並對它們有一點更深刻的認識(其實這可能對你不見得是好事)。僅此而已,抱歉。 事實上,你對免疫學的理解已經相當不錯了。是的,沒開玩笑,你不必否認,從你呼吸的方式我就看得出來。即使你一下子想不起來抗原和抗體的區別,記不清細胞激素有什麼作用,你的身體仍然很清楚誰是誰、誰在做什麼、要去哪裡,也知道之前發生過什麼、下一步又要做什麼。如果你的身體不是非常精通免疫學,你可能早就死掉了。就這麼簡單

。 但是,我們為什麼還沒死掉呢?

未受精雞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時常想像七老八十那些年,日子是怎樣過。會如這清晨行人道上,衣衫襤褸的老漢;抑或如斑馬線上,推着紙皮車過馬路的老婦?或許運氣好一些,可如被一個年輕小伙子攙扶着步進茶樓的婆婆;又或如眼前正步出茶樓門口,恩愛的老夫婦。這對老夫婦沒有手牽手,老爺爺姍姍地走在前頭,老婆婆則緊隨在後,婆婆雖然落後,但從步履間可見她的腳力較好,然而,她選擇默默地守護在老伴身後。追隨二人的身影,終於來到一座米色建築物前,抬頭一看,是九龍城街市。

二人有默契地沿着電梯直上二樓,轉彎來到一個檔口前,不少迎面而來的途人都親切地打着招呼。如果是九龍城的老街坊,必定認識老爺爺,他有一個稱號——「蛋王」,人人喚他「錦叔」;老婆婆就是「錦嫂」。二人如此相依,說是愛情故事,倒不如說是一份情義,就如悉心孵化出的雞蛋,破殼時傾湧而出。


行行出狀元
這是多麼恆常的一天。夫婦二人七時正就會到附近茶樓飲茶,八時正回到檔口準備開檔功夫。檔口由數個鋪位連成,燈一亮,上方掛着「錦記蛋莊」的老舊招牌醒目起來。錦嫂先將最外圍的乾貨填滿,先是米油鹽糖這些日用品,整齊堆疊於層架內。然後是上方的香料及豆類,以透明小袋包裹着,香料有丁香﹑桂皮﹑花椒﹑草果等;豆類則有西米﹑薏米﹑花面豆﹑鷹嘴豆等,種類繁多,但都有條理地分門別類,寫好標籤價錢掛好。拐個小彎,上方掛的是較為值錢的山珍海味,有花膠﹑海帶﹑沙爆魚肚等,接着,她又走到中央的雪櫃前,將蓋面的布打開,裏頭有螺頭﹑蠔豉﹑生曬蝦乾﹑鮑魚等。更珍貴的,他們有三十年的老陳皮賣,而且價錢相宜,多是識貨之人才懂門路。檔口幾乎整理好了,此時,方見錦叔緩緩地把一盤盤的雞蛋推出來。雞蛋,當然是小店的鎮店之寶。所謂行行出狀元,錦叔亦因為對雞蛋相當有研究,而有了「蛋王」的稱號。


現時,檔口只賣三款雞蛋。第一款是內地的湖北蛋。優點是體積較大,蛋黃帶甜。缺點則是運送時間較長,而且內地運送期間的保存較惡劣,導致質素參差;第二款是歐洲蛋,西班牙出產,算是歐洲當中最便宜的雞蛋,蛋殼色澤偏深,體積較小,但勝在運送時,用貨櫃雪藏運來,所以較少壞蛋出現。雖然雪藏過的雞蛋味道比較遜色,但西班牙蛋蛋殼較厚,所以保存得較好,仍能保留蛋味;第三款則是香港蛋,元朗出產,他表示香港蛋不是任何地方可以買到,坊間不少都是騙人,用大陸蛋假裝,就連錦叔都被人告過兩次,指其賣假蛋,現在網絡都仍然在流傳,他有點勞氣地拿出一張證書,上面標明了雞蛋的出處:「你睇吓呢張證書,你話邊有得假呢?」如此多人掛羊頭賣狗肉,此蛋必定是好蛋。他解釋本地的雞場,現在只餵飼粟米,不會餵飼廚餘,所以煮出來的雞蛋較香較滑,而且較安全,只是價錢貴一點,賣三元一隻。

然則,如何分辨雞蛋的好與壞?錦叔托托眼鏡,得意地道:「我好多嘢都知,已經達到神化,一睇隻蛋表面就知好唔好。」至於門外漢,則要先從「買」入手。一般方法就是照燈,照燈能看到蛋黃有沒有黏殼及散黃,因為黏殼就會有細菌,變成黑色,所以雞蛋在燈光下要晶瑩剔透;此外,有部分商家為了賺錢,會照樣出售受精蛋,受精蛋煮熟後會呈一半水,一半實肉狀態,不能進食。故此照燈時要留意蛋黃有沒有紅筋,有紅線的話就是受精蛋。再來就是聽聲,拿起雞蛋輕晃,如果有「噗噗」聲,就叫響殼,代表雞蛋暗藏裂縫。煮雞蛋時,主要看打出來的蛋黃是否好看完整,以及蛋白是否清澈夠膠,他舉例指,現時泰國蛋的質素很差,因為那邊天氣較熱,雞喝水比較多,蛋液就會較稀,一旦壞了甚至會變水。

此外,很多人關心蛋黃是否偏紅,以為偏紅代表靚蛋,但原來蛋黃偏紅是人工造成,因為加了蕃紅粉,他謂:「最初嘅蛋全部都係白蛋黃,後來有人教佢哋養雞時用紅粉餵雞,蛋黃就變成紅色啦。」故此,靚蛋與否,跟蛋黃是否偏紅無關。他強調,買回家的雞蛋不要放在雪櫃門,因為一開一關﹑一冷一熱就會令雞蛋變壞,保存得當的話,雞蛋放在雪櫃一個月也沒有問題。放好了最後一盤雞蛋,已經將近九時,小店正式營業。

情義我心知
開檔後,錦叔反倒清閒,老人家都愛講舊陣時,難得有人當聽筒,他便滔滔說起。
錦記在一九五五年至五六年開業,至今已經七十年,養了錦叔一輩子。他猶記得自己仍是小伙子時,就已經跟着母親穿梭於街市間。媽媽在日軍攻打香港前是當小販的,當時窮苦人家有臘味就賣臘味,過年就賣糖果餅乾,他讀書時已經幫忙擔雞蛋出來賣,每晚都做到凌晨兩三點,幾兄弟姊妹從小做到大都是這樣做。然而,大哥卻爛賭成性,欠下了一屁股債,家人把家當都拿來填數,當時仍在讀中學的錦叔,沒有錢買貨到街市上賣,於是就去找一些相熟的買手求助:「佢哋聽完就話得啦,我幫你,我畀雞蛋你賣,冇錢找數我哋幫你承擔!嗰個年代啲人好講義氣。」做習慣了就繼續做,於是,他開始了全職賣雞蛋的生涯。先是在九龍城的臨時街市租個小位置擺賣,黃大仙的居民﹑九龍城寨的人都跑來買雞蛋,當時生意最好,而且周圍都有雞蛋檔,很多人見沒甚麼好賣就賣雞蛋。後來新街市落成,他就搬入現時的鋪位,上街市至今剛好三十一年。

賣雞蛋看似簡單,但其實很多問題要面對。一來,因為需要存貨空間,要有很大地方才做到,租金及人工卻愈來愈貴;二來,買賣雞蛋風險高,譬如入貨十箱雞蛋,當中可能有一箱是壞蛋,供應商不會退貨或退款,虧款要自己承擔,加上現時的人要求高,人人都知道衛生二字,不同以前隨便有得吃就好,爛了的雞蛋都有人買,他笑言:「有人食臭蛋架!仲叫我唔好掉留畀佢,真㗎!其實炒熟食冇事,反而更易消化。」;三來,雜費重了,放雞蛋的紙卡,現在要三毫子一個;至於最艱難的,就是沒有來貨,以前大陸沒有貨來的話,香港就沒有雞蛋賣,所以要靠賣家的眼光,錦叔自豪地表示,自己確是比人勝一籌,他去買貨時,其他買手都會找上他,問今日環境如何,倘若看時勢不太好,就要多入貨。如此愈做愈難,他也唏噓表示這一行站不住腳,多數行家都做不住而倒閉了。至於他可以屹立至今的原因,就是信譽。就如有禽流感時,蛋檔理應第一個遭殃,其他檔口都做不住,他反而生意更好:「人哋話我賣好貨,相信我,靠唔靠得住,有人知道嘅。」成功之人,在於願意扶持別人。

錦叔於街市有他的江湖地位,因為他是一個相當重情的人。他直言,太好生意他也不想,不能佔盡街市的所有客人,寧願自己虧一點,讓人家也賺一點,他豪氣地說:「原本賣菜唔可以賣雞蛋,應該屬於樓上乾貨區,但人哋都係搵食啫,我冇理由倒人哋米啊?冇咁自私嘅,我咪扮睇唔到囉!我就係咁樣做人。」或許早已接受只有辛苦,沒有發達的事實,對於錢財,他不是太緊張,但求賺夠養活兒女,一家平安就好了。

他一輩子,這是這樣為家庭﹑為別人。想起自己最困難的時候,就是要背起整頭家。這就由認識錦嫂開始。二人未結婚時,錦嫂在旁邊的菜檔賣菜,二人如此認識而相戀到結婚。當時女方的父母相繼離世,留下兩個弟妹要她照顧,錦叔於是也擔起她的家,供養他的弟妹,更拚命地工作,早上六時起床,一直做到凌晨五時回家睡一會,又回來工作。回想起來,他不禁嘆聲辛苦,需要很大的能力才做到:「而家唔得啦,八十九歲啦!」只是,凡事有借就有還,舊債他扛起了,於是得了肺癌,電療了十次,氣喘﹑精神沒有年輕時好。他說,是因果。他不是相信鬼神,而是信人緣,所以除了日捱夜捱外,也忙於交際應酬,畢竟做街市生意,人家不打擾你,除非當你是兄弟。應酬多,街市佬煙酒不斷,老來還是要承擔其果。他調侃現時還能走路,不用柺杖已經很好。只是,捨不得退休。做慣了捨不得熟客,多年感情,大家又常常聊天過日辰,令他覺得還有一點生存活力,不做了會寂寞。然而,四個兒女都不肯接手,他開口:「能夠做幾多就做幾多啦,應該仲做多一兩年啦,九十一二歲已經頂盡啦,冇啦,等死咋嘛。」

說起死亡,他也不畏懼,他說,人都規定了一個時期,一雞死一雞鳴,這屬必然。那時候,他也就功成身退。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錦記蛋莊
地址:九龍城衙前圍道100號市政大廈1259號鋪
電話﹕2382 2637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7:30am-7:30pm

影像處理技術應用於雞蛋對胚胎發育狀態的判別

為了解決未受精雞蛋的問題,作者蔡昇祐 這樣論述:

本研究期望透過科學之實驗結果提供一方法,使能早期分類無受精蛋、發育中止蛋以及製作流感疫苗用之正常受精蛋,並應用於自動化檢測設備。本研究之實驗主要為三個部分,首先藉由光譜量測並分析雞蛋的吸收光譜,其結果顯示580 nm波段的變化最為顯著,故本研究將選用市售黃光的發光二極體作為後續實驗之光源。其次透過取像設備進行取樣後,以影像處理之方法取得樣本數據。分析方法則以C4.5 演算法 進行每天的RGB數據集綜合分析與個別分析,並繪製出當日的決策樹,接著以Kappa統計量與F度量評估模型的可信度,藉此了解RGB三個參數中作為分類依據的重要程度。再進一步透過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

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BM)開發的統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SPSS)進行每一天R值數據集的接收器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藉由每一天對無受精蛋、受精蛋以及初期發育中止蛋進行二元分類所產生的ROC曲線以出最佳截止點。最後以測試組配合本研究發展的檢測設備進行實際之運轉測試,其結果顯示,第七天檢測未受精蛋的準確度可達99.3%、靈敏度為92.6%;第九天檢測發育中止蛋的準確度為98.2%、靈敏度為100%、特異

性為98.3%。據此,本研究之方法應可提供良好的分類能力。根據蛋場對於分類的速度與精準度的要求,該方法被證明具有商業應用價值,若於第九天進行篩檢,將能以最佳的準確度同時分類出未受精蛋和發育中止蛋,並以每秒5個雞蛋的速度進行檢測分類。

剝開鳥蛋的秘密

為了解決未受精雞蛋的問題,作者(英)蒂姆.伯克黑德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由外向內、從形狀到顏色、從博物學到微生物學,深入探索鳥蛋秘境的“旅行指南”。鳥蛋的形成始於一顆卵子,隨後是受精卵的產生和發育,接下來鳥蛋成形、產出,直到雛鳥出殼,鳥蛋這一生命階段便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本書以歷史上收藏家對崖海鴉蛋的癡迷與狂熱作為開篇,以生動的筆觸回顧了鳥蛋與人類生活千絲萬縷的關聯。隨著數百年來科學家的研究不斷深入,當排除了種種猜測與假說之後,人們發現鳥蛋的神奇絕不僅僅體現於它們的精巧外形而已。基於數十年的野外觀察,鳥類學家伯克黑德將繽紛各異的鳥蛋呈現於我們面前。通過圖解嚴謹的科學實驗,伯克黑德闡釋了它們獨特的外形和構造所具有的適應性意義。小小一枚鳥蛋,實際上是在多種

自然選擇的壓力之下形成的完美產物。 書評 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旅程,即便你不是鸟类爱好者,也可以畅读书中的故事。但若要送礼物给鸟类爱好者,这本书将是完美之选。——《柯克斯书评》 非常精彩!科学性强而富于思辨,但绝不高冷。书中的概念和表达通俗易懂,8岁的孩童也完全能够理解。——大卫•爱登堡爵士 伯克黑德的书不容错过。翻开它,享受其中蕴含的宝藏。——《博物学》杂志 伯克黑德对历史的再现和犀利的文风,让我对冰箱里必备的鸡蛋有了全新的认识。——约翰•马兹卢夫,《自然》杂志 著名生物学家蒂姆•伯克黑德擅长以一种生动幽默的方式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在这本书中,他将目光投向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之一:鸟

蛋。每年都有一卡车关于鸟类的书籍出版,但很少有人关注它们的蛋。这是我2016年读过的最好的鸟类学图书。——乔纳森•埃尔菲克,BBC野生动物频道 作者簡介:   蒂姆•伯克黑德(Tim Birkhead)是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教授,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是動物行為和演化。在他的研究生涯中,伯克黑德曾前往世界各地去瞭解鳥類的生活。他曾為《獨立報》、《新科學家》和《BBC野生動物》雜誌撰寫科普文章,著有《鳥的感官》《鳥的智慧》等多部科普圖書。   譯者簡介:   朱磊,生態學博士,成都觀鳥會副理事長,畢業于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從事鳥類生態學、分類學等研究工作。2005年開始觀

鳥,開設微信公眾號“鴉雀有生”,願與更多的朋友分享對自然的熱愛。   胡運彪,生態學博士,商務印書館編輯,中國鳥類學會會員。畢業于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曾從事鳥類生態學研究工作,熱衷於鳥類科普工作   前言............i 第一章 采蛋者與收藏家............1 第二章 卵殼的形成............21 第三章 鳥卵的形狀............47 第四章 卵色如何形成? ............73 第五章 卵色的作用............90 第六章 無事生蛋白:微生物之戰............115 第七章 卵黃,卵巢和受精........

....148 第八章 偉大的愛:產卵、孵卵和孵化............177 第九章 結語:勒普頓的遺產............203 注釋............219 參考文獻............239 名詞解釋............260 本書中提到的鳥名匯總............265 致謝............272 圖版注釋............276 索引............277     前言   在曾經收藏鳥卵還是一種風尚的年代,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藏品裡能擁有一些崖海鴉的卵。這是為何呢?因為它們的卵異常美麗:大而鮮豔,顏色和圖案極為多變

,且正如您在電視上所見,形狀也很奇特。   1972 年我在南威爾士西端近岸的斯科默島(Skomer)上開始了對崖海鴉的研究,並且之後每年都會回到那裡。四周被200 英尺高的懸崖所環繞的斯科默島是英國最為重要的海鳥集群營巢地。今天這裡已經受到了全面的保護,但在過去,跟幾乎所有英國海鳥繁殖地一樣,斯科默島也曾經遭受過鳥卵收集者的掠奪。   1896 年5 月,加迪夫博物學會的創始者之一——羅伯特·德雷恩(Robert Drane)與約書亞·詹姆斯·尼爾(Joshua James Neale)和尼爾的妻子及其10 個孩子一起造訪了斯科默島。關於這次旅行有兩份文字記錄:尼爾所寫的平淡無奇,但德雷恩的

卻顯得有些怪誕。德雷恩給自己的記錄取名為《受難地的一次朝聖之旅》(A Pilgrimage to Golgotha)。他寫道“為避免毫無保留地公開我們在當地的發現給那裡的自然環境造成危害”,從而並未言明受難地究竟指的是何處及何物。受難地是耶穌受難像的隱喻,但從字面上講是指有顱骨的地方。從那時直到現在,斯科默島上一直散落著海鳥的頭骨,多是被大黑背鷗捕殺的大西洋鸌遺骸。即便是今天,這裡大西洋鸌的頭骨和屍骸數量也很驚人,同樣驚人的是這種海鳥的繁殖種群規模,據估計目前島上這種夜行性海鳥達20 萬對之多。   在斯科默島期間,尼爾的兩個兒子在峭壁上四處攀爬為德雷恩收集崖海鴉和刀嘴海雀的卵。這種行為頗有風

險。尼爾曾以簡明的筆觸記述了一次他的大兒子從船裡爬到懸崖上,想要接近一群崖海鴉,結果不慎沒抓牢而跌落了下來,撞到懸崖後翻滾掉入海中。不知道他具體下墜了多高,好在人沒有摔暈過去,並設法遊到了一塊礁石邊。幸好弟弟就在附近,成功地將他拽回了船裡。差不多一天之後,尼爾的大兒子從這次跌落中恢復了過來。但尼爾寫道:“這讓他不再害怕攀爬……”   尼爾並沒有指明是在哪兒發生的這起事故,但也沒有太多的地方能夠讓人從船裡爬上斯科默島周圍的懸崖。我猜應該是在島東端一個叫作鸕鷀洞海灣的地方,這裡直到今天還有不少崖海鴉,但曾在此繁殖的歐鸕鷀卻已消失。   在這起事故之前,尼爾的兒子們已經收集到了不少的鳥卵,隨後都送到

了加迪夫自然博物館,成為那裡由“每年造訪南威爾士沿海的朋友們”積累起來的數百枚鳥卵收藏的一部分。德雷恩在自己發表於《加迪夫博物學會學報》(Transactions of the Cardiff Naturalists’Society)的一篇論文中稱頌了這些鳥卵的多樣和美麗。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地選取了收集自斯科默島的36 枚崖海鴉卵和28 枚刀嘴海雀卵,以4 枚一頁的石版畫形式展現了它們在色彩、圖案、形狀和大小極為豐富的變化。這些配圖品質相當高,但德雷恩關於斯科默島和這些卵所附的文字描述卻不敢恭維。   德雷恩並非從斯科默島收集崖海鴉卵的第一人。一張拍攝自19世紀末期屬於沃恩·帕爾默·大衛斯(V

aughan Palmer Davies)的照片裡展示了他的女兒們及朋友清空崖海鴉卵內容物的場景,這些正值20 歲左右的女士們正在為自己或其他人製作紀念品。最終被私人或博物館所收藏的其實是鳥卵外層那層沒有生命力的卵殼,卵殼內那些最終可以發育為新生命的內容物大多被吃掉或者扔掉了。提起鳥卵,大多人腦海中一般都會有兩幅對比鮮明的畫面。其中一個是如書上或博物館中所展示的漂亮完整的鳥蛋。另外一個則通常是很常見的雞蛋,要麼是在菜籃子裡放著,要麼就是被做成了煎蛋後的樣子。   但有關鳥卵的內容遠較上述圖片所包含的豐富得多。四十年來,我研究了多種鳥類和它們的卵,寫作本書的目的在於希望帶領大家走入一段前所未有的

旅程。這是一次駛入鳥卵秘密世界的航行,而該領域此前少有人涉足,也從沒人如我這般規劃行程。我們將從鳥卵的外部向著它的遺傳內核進發,沿路將領略鳥類繁殖演化上的三次重大事件。如此方可認識到鳥卵的本質——一個獨立而且設施完備的胚胎發育的支援系統。   第一章我們會細心觀察鳥卵的魅力,之後我們將目光轉向它最顯而易見的部分——卵殼。第二章檢視卵殼如何形成,第三章解釋它的形狀怎樣產生,第四章則講述美麗卵色的由來,第五章則探究卵殼上色素和圖案的意義及其如何演化。第六章介紹的是從卵殼向內接下來遇到的蛋白,一層我們很少在意的清亮膠質物,但實際卻在保障胚胎發育上起到了複雜而關鍵的超乎人想像的作用。第七章介紹的是繼續

向裡就會碰到的卵黃。這就是卵細胞,等同於人類的卵子,但在鳥類中由於包含了供應胚胎發育營養的液體——卵黃——而要大得多。卵黃的表面有一個細小的淺斑,是來自雌性的遺傳物質所在,幸運的話它將和攜帶雄性遺傳物質的一個或多個精子相遇。再幸運的話受精卵還將發育成胚胎。我們由外而內的旅程並非直達,將時不時需要做一些簡短的迂回來對已經和將要瞭解的內容進行全景審視。例如講到卵黃時,我會停下來告訴大家它是如何在鳥的卵巢中形成的。有人可能會認為受精是這一切過程的高潮,即來自雌雄個體的遺傳物質進行結合的瞬間,然而實際上這卻是鳥卵一生裡最重要三幕的第一幕。第八章講述另外重要的兩幕:一是產卵;二是孵卵,這一過程的長短視鳥

種而異,經10 到80 天不等時長後最終孵出雛鳥。   請把本書想像為您的一段未曾有過的旅程的指南。如同許多旅行指南都帶有交通圖一樣,我的書中則展示了雌鳥生殖道的佈局(見第24 頁)。這個佈局相當一目了然,基本就是有著一個入口和出口的車道,而且沒有岔路。您可能會時不時回來參考一下,以清楚自己處在什麼位置。我的指南還帶有鳥卵主要結構的三個圖解:其中兩個展示了鳥卵內容物的分佈(見第25 和124 頁),第42 頁上的第三個則顯示了卵殼的精巧結構。當然書中還有其他的插圖,不過最重要的就是上述三個。   關於鳥卵的文獻數量成千上萬,主要是因為家禽業為生產出理想的禽蛋產品已投入了數百萬鎊的研究經費。但就

市場而言的理想產品,對母雞來說卻並不一定。幾乎所有我們對於鳥卵的瞭解最初都源自家禽業生物學家的研究。他們做出了非常好的工作。至少在過去,謀求產業成功的內在驅動力,使得這些學者進行了嚴謹的科學研究,而他們的研究尺度對於其他生物學家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在我們啟程去瞭解已有的發現之前,請記住包括我在內的科學共同體並非對所有的問題都知道答案。儘管已有了許多的研究,但絕大多數都是在一個物種上開展,因此我們依然對很多東西缺乏認知。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研究者為證明自身存在的必要性會有一種過度美化結果和誇張自己知識的傾向。對我來說,認識到什麼是我們還不知道的非常重要,這才是研究工作令人興奮的所在。我認為強

調我們知識當中存在的空缺也沒有任何不妥。這麼做也是希望能夠激勵其他的研究者去探索那些尚待解決的問題。   我試圖將自己認為與鳥卵相關且從生物學角度看來有趣的方方面面匯總到一起。同時,我也指出了那些重要的發現是何時及怎樣產生的。雞蛋在人類歷史中似乎司空見慣,我們也早已習以為常,很少停下來想想它們的結構如何,不同的部分有什麼作用。而從超市買到的雞蛋沒有經過受精,也不能孵化,因此實際上我們只見識了與之相關的生物學奇跡裡的一個片段。我們對雞蛋的熟悉,一葉障目般地遮罩了世界上現生近萬種鳥類的卵在大小、形狀和結構上令人驚奇的多樣性。總之,我的目標是想把有關鳥卵的知識介紹給您,讓您重新認識這日常生活中的自然

奇跡。   美國女權活動家湯瑪斯·溫特沃思·希金森(Thomas Wentworth Higginson)曾在1862 年說過:“如果需要以死亡之苦來為宇宙中最完美的事物正名的話,我會為了鳥卵鋌而走險。”鳥卵的確在許多方面都堪稱完美。從極地到熱帶,不同的鳥類在多種多樣的棲息地及環境中產卵和孵育;無論潮濕還是乾燥,無論清潔還是有微生物滋生,無論有無鳥巢,無論是否由鳥類親自孵化,鳥卵都能完美地適應這些條件。它們的形狀、顏色和大小,連帶裡面的蛋白和卵黃共同構成了一個非凡的適應集合。事實上也正是鳥卵為生物學家研究人類生殖提供了最初的啟示,這也讓有關它們的故事更有價值。   我們的故事並非從斯科默島,而

是自英格蘭東海岸弗蘭伯勒角的本普頓懸崖開始。    

含低密度脂蛋白與還原型穀胱甘肽之冷凍稀釋液對荷蘭種公牛精液冷凍解凍後品質之影響

為了解決未受精雞蛋的問題,作者李佳馨 這樣論述:

精子冷凍保存技術之建立為動物生殖科技的基礎,精子在冷凍保存過程常造成精子冷凍傷害,進而使精子受精率低下,故冷凍保護劑之組成與成分之比例更顯重要。近年來已有許多學者提出蛋黃稀釋液之負面效應,如蛋黃會促進細菌與微生物孳生、蛋黃中之顆粒物質會阻礙精子代謝轉換作用以及干擾精子生化檢驗分析結果等問題,雖然目前亦已開發植物性稀釋液(plant- based semen diluents),然而有些學者提出植物性稀釋液會降低冷凍解凍後精子之生育率,因此這些稀釋液仍未被普遍接受。本研究旨在探討冷凍保護劑中所添加不同濃度之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以及還原型穀胱甘

肽(reduced glutathione, GSH)對臺灣荷蘭種公牛冷凍解凍後精液品質之影響,並進一步比較本試驗之LDL稀釋液與市售兩款商業化植物性稀釋液用於精子冷凍解凍後,進行母牛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I)後懷孕率之影響。試驗一於稀釋液中添加不同濃度(6、7、8、9、10 %)之LDL,結果顯示稀釋液中添加8%LDL,公牛精子經冷凍解凍後有較高之精子活力(64.69 %)、向前精子活力(24.56 %)、存活率(56.99 %)與頭帽完整性(47.74%),且精子運動參數(VAP、VSL與ALH)均顯著高於其他處理組與稀釋液中添加20%蛋黃之對照組(

P < 0.05)。試驗二在8% LDL稀釋液中添加不同濃度(0、0.5、1.0、1.5、2 mM)之GSH抗氧化物對臺灣荷蘭公牛冷凍精液品質之影響,結果顯示8% LDL冷凍稀釋液中添加0.5 mM GSH之處理組,有較高之向前精子活力(24.56 %)以及精子運動參數(P < 0.05),且能保留較高之精子存活率(65.81%)、頭帽完整性(57.94%)與DNA完整性(98.79%)。試驗三以試驗二之TCF-8 % LDL+0.5 mM GSH稀釋液(基質為蛋黃之萃取物)與兩款市售商業化植物性冷凍稀釋液進行比較,結果顯示Extender B(基質含植物性磷脂)有較佳之向前精子活力、VCL以

及ALH(P < 0.05);而Extender A(基質含大豆萃取物)有較佳之LIN、STR與BCF(P < 0.05);LDL稀釋液在整體的精子運動參數則介於Extender A與Extender B之間。母牛體內(in vivo)配種試驗結果顯示,三款稀釋液間無顯著性差異(P > 0.05),但以LDL稀釋液處理組有較佳之懷孕率(62.96%),其次為Extender A(55.56%),最後為Extender B之(40.74 %)稀釋液。綜合本研究之試驗結果可知,荷蘭公牛精液冷凍保存時,可應用萃取自雞蛋蛋黃中之LDL取代傳統之全蛋黃作為稀釋液中主要之冷凍保護劑成分,且於稀釋液中添加8

% LDL以及0.5 mM GSH可獲得最佳之荷蘭公牛精液冷凍解凍後之精液品質,與植物性稀釋液相比,亦能維持良好之母牛受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