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由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李姓由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西漢]京房 唐頤寫的 圖解京氏易傳(白話精解本) 和魯澤 主編的 隴西史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神界擇日高手李府千歲聖誕一次看完祂的豐功偉業! - LIFE 生活網也說明:李大亮出身隴西李氏,跟唐朝皇族李氏是同宗。李大亮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是位高權重的輔國之臣,父親李充節在隋朝時多次領兵對抗外族立下戰功,被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陝西師範大學 和甘肅文化所出版 。

國立屏東大學 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 曾光正所指導 林宏松的 新港月眉潭光天宮敵天大帝信仰與聚落之研究 (2019),提出李姓由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月眉潭、光天宮、敵天大帝、后裕林氏宗族、同庄意識。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文化創意產業系 謝貴文所指導 李佩樺的 潔淨與除穢:嘉義過溝建德宮的王爺信仰與火燈夜巡 (2015),提出因為有 火燈夜巡、王爺信仰、過溝建德宮、嘉義縣文化資產、潔淨與除穢的重點而找出了 李姓由來的解答。

最後網站愛女租屋處輕生…房東氣炸趕走她!淡水媽無處可去「漁人碼頭 ...則補充:新北市淡水發生一起人倫悲劇,30歲李姓女子與52歲李姓母親相依為命,但因為發生口角,李女選擇在4月中於租屋處輕生,結果房東氣炸,立刻將李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李姓由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京氏易傳(白話精解本)

為了解決李姓由來的問題,作者[西漢]京房 唐頤 這樣論述:

史上最經世致用、神奇靈驗的易學巨著 中國歷史上唯一以作者名字命名的易傳,連孔子都未獲得此待遇 特別擅長推算災異,推衍人事,已經靈驗數千年 100余幅精美手繪插圖,300多個示意圖表,讀完就能上手應用 《易經》是中國古代群經之首,同時也是一部凝結著遠古先民睿智卓識的偉大著作。歷史上曾有無數學者終其一生精研解讀《易經》,為其寫傳作注,因此誕生過很多重要的易傳經典。而在這其中,漢代京房所著《京氏易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部以作者名字命名的易傳,連孔子都未獲得此待遇。京房講《易》,不拘泥于易理,而更注重經世致用,特別擅長推算災異,即以自然災害來解釋卦象,推衍人事,相當靈驗。 《京

氏易傳》是京房的唯一傳世之作,是一部體系較為完整的易學著作。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上中兩卷將六十四卦分八宮,運用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卦爻象和卦爻辭等理論和方法論述世應、飛伏、游歸、建候、積算等,以別消息、斷吉凶。下卷綜合論述易學之象、數、理、佔。從易學發展史的角度看,京氏易學在周易卦象與陰陽五行宇宙時空觀相結合的基礎上,建構了別具一格的象數體系,是適應時代潮流的天人之學。 《圖解京氏易傳》采用全新的圖解編輯方法,精心設計了100多幅插圖、圖解、表格,結合淺顯易懂的白話文,對深奧的義理進行了生動形象的解析,這不僅讓讀者更容易讀懂,還能獲得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本書是中國歷代帝王的必讀之

書,也應當成為當今社會的各級決策者、企業領導者、有志于掌握命運之人的必備書。 京氏二十八宿配卦 京房五星配卦 編者序︰經世致用的解易奇書 《京氏易傳》四庫提要 目錄 本書內容導航 導讀卷‧《京氏易傳》與京氏易學 第一章 京房其人其書︰漢代易學的集大成 1.京房的時代背景︰儒學之興 2.漢易的分期︰儒門易和象數易 3.漢易的特色︰天人合一的象數派 4.孟氏易與京氏易︰象數易學的典型代表 5.兩個京房︰前京房和後京房 6.入朝為官︰積極投身政治的京房 7.考功課吏法︰京房悲劇的導火索 8.京房之死︰棄死于市的結局 9.京房的著述︰《京氏易

傳》三卷 10.歷代學者的研究概況︰京氏易學的文化傳承 11.京氏易學的價值及影響︰漢易之集大成 第二章 易學︰讀懂《京氏易傳》的理論基礎 1.易學概述︰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2.易學的源頭︰河圖與洛書 3.《易》的卦和組成卦的爻︰卦爻辭及其意義 4.八卦︰世界最初形成的八大元素 5.易學的核心︰從八卦到六十四卦 6.易學的哲學基礎︰陰陽五行觀 7.陰陽要件的由來︰源自《易經》 8.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對立、互根、消長和轉化 9.五行︰構成宇宙的五種基本物質 10.五行的特性︰秉性各異 11.五行的狀態︰旺、相、休、囚、死 12.天干與地

支︰陰陽五行學說的具體運用 13.干支的組合關系︰合、沖、刑、害 14.六十甲子︰干支的最成熟運用 第三章 《京氏易傳》的主要內容︰象數易學 (一)京房的象數易學 1.《易經》中的象數︰京房象數易學的基礎 2.易之四德︰象數與義理 3.京房易學︰以卦氣說為核心的象數之學 4.京房的易學思想︰五大重要創舉 5.天人合一︰追求自然與社會的整體和諧 (二)京房八宮卦 1.卦的排列︰《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2.京房八宮卦序︰重排六十四卦的順序 3.八宮卦的分布︰陰陽運行的整體格局 4.世應說︰六爻各有貴賤等級之位 5.如何定世應︰利用天、地、人

三才之位的異同 6.飛伏說︰卦和爻的飛伏 (三)京房納甲法 (四)卦氣與納音 (五)京房五行易學 (六)京房易學中的天人感應 第四章 京氏易佔的發展演變︰六爻預測 (一)六爻預測入門 (二)六爻分類預測 卷上‧陰四宮卦詳解 卷中‧陰宮宮卦詳解 卷下‧京氏易學集要 附錄一 《易經》八十四卦原文 附錄二 京氏易學的相關圖表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經典,其影響深遠,為歷代政治家、軍事家、商家、文人必讀之書,素有“群經之首”之稱。歷史上曾有無數學者終其一生精研解讀《易經》,為其寫傳作泣�因此誕生過很多重要的易傳經典。而在這其中,只有京房的《京氏易傳》一

書以作者名命名,享受著連孔子都未嘗有過的待遇,最終還被收錄迸《四庫全書》流傳于世。 《京氐易傳》的出現,標志著周易預測學向佔筮實用化邁迸了一大步。 京房,2O81年前的一位漢代儒生‧東郡頓丘(今河南清豐)人,本姓李,字君明。他喜好鐘律,熟知音聲,以現在的說法就是一超級音樂發燒友,最後他甚至按照音律推算,把自己的李姓都改成了“京氏”。京房聰明伶俐,跟著當時的易學大師——焦延壽學《易》。焦延壽講《易》,不拘泥于易理,而更注重經世致用,特別擅長推算災異,即以自然災害來解釋卦象,推衍人事,相當靈驗。歷史上,漢代《易》學流交為術數,就是從焦延壽開始的。而京房完全得了他的真傳,因緣際會,受剄汊元

帝的重用,影響遠遠超過了焦延壽。 京房所處之時代為漢元帝時,國家正由盛轉衰,各地豪強爭霸,政治風氣腐敗,社會矛盾激化︰更奇怪的是,那些年天象異常,風不調雨不順,自然災害連年不斷,這使得當時整個社會籠罩著詭異莫測、交幻不定的濃密陰雲。在這種情形下,懂陰陽災變之術的京房,被推向了時代的風口浪尖,成為中圉最早的一位以易道經世濟國,影響了當時政治的文人。 西漢元帝初元4年(前45年),他32歲,因善用易道被舉薦為孝廉郎;永光元年(前43年),一年之內,二月發生日全食,三月大雨雪,九月降大霜,天下大饑;笫二年三月,再次出現田食。在此期間,京房多次預言了災害降臨時間,屢說屢中。皇帝因此

很信任京房,多次向他詢問災變的原由和救災辦法。于是,京房獻上了“考功課吏法”,以期改交朝綱,但因觸及很多杈臣的刺益,最終被奸臣誣陷,獲罪被殺。 在京房的一生中,他勤奮治學,在易學上獨成一家,開創了京氏易學派。《京氏易傳》是其唯——部傳世經典,體系很復雜,思路卻相當簡潔通透。京房極其細致地將節氣、歷法等氣候變化規律,納入易學框架體系,稱之為卦氣,然後反過來根據卦爻的變化,來推斷預測卦氣的運行流轉是否正常,如果出現參前錯後的反常現象,這就天神發出的災異譴告。因為它能作出一種貌似精確的數學計算,可以把陰陽災異說得毫厘不爽,因此贏得了世人的信任和統治者的青睞。通過京房的這部著作‧漢易象數之學

(術數)的理論基礎與思維模式才得以確立。 《京氏易傳》分為上、中、下三卷,文字很少。如果讀者沒有相應的易學基礎,閱讀趕來會十分困難。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京氏易學”的精髓,我們編輯出版了《圖解京氏易傳》一書。了解京房的一生沉浮和他作為儒生經世濟圉的跋治抱負,是理解京氏易的笫一步;而其影響綿長的京氏易正是本書的闡釋重點。 為貼近現代讀著的閱讀需求,我們采用全新的圖解編輯方法,精心設計了100多幅插圖、圖解、表格,結合淺顯易懂的白話文,對深奧的義理進行了生動形象的解析,逮不僅讓讀者更容易讀懂,還能獲得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專門為每一個卦辭都配上了一幅明代的珍貴插圖

,古色古香,並通過生動洋細的圖說,為讀者拓展知識面。 希望通過本書,讀者能了解漢代易學的精髓,更能通過對京氏易學的認識,體味歷代先賢們的救世情懷。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所以書中難免有一些疏漏之處,有些觀點也僅是一家之言。如果出現妄斷、誤解等不足之處,還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謹識 2009年8月

新港月眉潭光天宮敵天大帝信仰與聚落之研究

為了解決李姓由來的問題,作者林宏松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月眉潭光天宮敵天大帝信仰與聚落之研究作為主題,探討敵天大帝的信仰脈絡與月眉潭聚落的發展建構連結。研究目的有四:敵天大帝在民間信仰的發展、敵天大帝信仰與林氏宗族的關聯、月眉潭聚落的人文發展、光天宮信仰習俗與月眉潭群眾的同庄意識。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訪談研究和田野調查作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範圍以光天宮為中心,擴及閩臺地區主祀敵天大帝的廟宇。訪談對象為地方耆老與主祀廟宇主事人員等。透過質性研究的方法,所獲得研究結論如下:一、敵天大帝的信仰歷程以「後周世宗柴榮」作為聖賢型人物神格化的崇拜對象  敵天大帝為閩南民間信仰的鄉土神祇,揉合中國正史與鄉土傳說典故,以對聖賢型人物的崇拜,賦予後

周世宗柴榮作為神格化的對象。歷史上兩岸政治長期分合局勢的因素影響,造成訊息流通與傳遞斷層失聯,對神祇的賦予者在閩、臺地區各自發展成有「林放」的異地共生之說。二、敵天大帝的信仰始自於「后裕林氏宗族」的守護神祇,具有血緣、地緣、香火緣的淵源脈絡連結  敵天大帝的信仰隨著后裕林氏宗族「聚族而居」的血緣聚落遷居而發展傳播,其祭祀範圍原為中國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南勝鎮雲后村,立有祠廟奉祀結合成為傳統的鄉社境里神明。后裕林氏宗族認為奉祀敵天大帝的淵源始於其林氏祖上,所以有宗族血緣與地緣的連結,透過堅定對敵天大帝的信仰,使得后裕林氏宗族在地方區域的發展,凝聚對宗族的向心。三、同族共聚的月眉潭聚落以林氏宗族移墾

為大宗  清初時期后裕林氏宗族衍派的部分後裔,奉請家族守護神敵天大帝自大陸渡海來臺移墾月眉潭地區。後續結合其他在原鄉同籍貫與同姓氏的移民作為同宗依附,擴大成為地緣聚落的鄰里模式,月眉潭聚落成為漳州籍林氏的主姓村。隨著月眉潭聚落社會的建立,敵天大帝的信仰由祖籍神明演變形成內地化,並建立有光天宮祠廟作為奉祀,成為聚落的信仰中心與公共事務的集議場所。四、光天宮的信仰習俗深化月眉潭聚落群眾的同庄意識  光天宮主祀敵天大帝的信仰歷程,作為連結月眉潭聚落發展的共構脈絡紋理。由光天宮依照歲時節令所辦理的祭祀習俗與慶典,是月眉潭聚落人士「同庄意識」的展現指標。在典型傳統農村社會的生活型態透過村廟活動,形成在家

戶、鄰里與信仰之間,建構多層次綿密的互動,延伸展開在人際網絡的複式結合,強化正向認同所居處的地方社會。

隴西史話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file_put_contents(/var/www/html/prints/public/images/books_new/CN1/012/28/CN10128598.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140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0
Function: file_put_contents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getimagesize(/var/www/html/prints/public/images/books_new/CN1/012/28/CN10128598.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62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62
Function: getimagesiz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2
Function: coverWebp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64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64
Function: _error_handler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2
Function: coverWebp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66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66
Function: _error_handler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2
Function: coverWebp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68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68
Function: _error_handler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2
Function: coverWebp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為了解決李姓由來的問題,作者魯澤 主編 這樣論述:

隴西縣位于隴中黃土高原西部,甘肅省東南部,定西市中部,東與通渭縣相接,南與漳縣、武山縣毗連,西與渭源縣相禽,北與安定區接壤。全縣東西寬約52公里,南北長約60公里,總面積2409平方公里。現轄17個鄉鎮215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129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9.73萬人。 《隴西史話》采用以話寫史、圖文並茂的形式,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將隴西悠久的歷史、風物人情、名勝古跡、名人趣事、李氏文化及現代化建設成績熔于一爐,為想了解隴西、關注隴西的人們提供了一本豐富翔實的地方文史書籍。 滄桑千年 隴西建置沿革 隴西古代軍制 穿越隴西古官道 追本溯源適(豕原

)道 蜀魏爭戰在隴西 東晉列國轄據戰 絲綢茶馬大商埠 金元隴右大都會 元明清隴西驛站 明清隴西曾繁榮 雄鎮隴右鞏昌城 興學重教造鴻儒 明清進士何其多 道教流傳在隴西 興修水利潤沃土 闖王義軍在鞏昌 平藩戰火燃鞏昌 蘇家堡子的由來 烽火年代 陽坡寨農民起義 隴西先賢弄新潮 紅軍長征播火種 紅軍建政在隴西 李先念結交劉俊 抗日將士留豐碑 日寇轟炸隴西城 甘南民變與隴西 隴右斗爭建功業 熱血青年勇從軍 莘莘學子抗運糧 和平解放開新紀 踴躍支前做模範 隴西兒女西進記 如歌歲月 抗美援朝捐

飛機 隴海鐵路貫全境 四通八達公路網 三線軍工西北鋁 “二五”重點酒精廠 包產到戶開先河 渭河治理功千秋 雨水集流惠萬民 興林興草秀山川 高考全市十連冠 李氏文化 李氏文化新繁榮 隴西李氏淵源長 唐代李姓大發展 李氏播遷遍天下 “李家龍宮”顯光彩 李姓人情系隴西 傳奇鼻祖李朝威 傳奇大家李公佐 傳奇巨子李復言 性氣剛正李中敏 干練沉穩李中玉 政聲遠播李茂林 女文學家李桂玉 人物春秋 建都稱帝的姚萇 後秦姚興崇佛教 大德高僧釋僧鏡 青牛道士封君達 盛唐琴師董庭蘭 唐代名相趙退翁 花間派

詞人牛嶠 宋抗金名將王德 名重朝野汪世顯 威震隴蜀汪德臣 備受恩榮汪惟正 一品儒將雲從龍 明代散曲家金鑾 著述終生楊憲伯 詩書大家王了望 清文林郎馮盡善 俊艾太史武尚仁 吳(俞欠)頌德劉炳青 清末翰林閻士(lin) 矢志新學王天柱 隴上才俊王海帆 坎坷一生馬元鳳 辛亥英烈胡登雲 為黨捐軀趙子功 地下斗爭四烈士 烈難臨潭的張志德 著名劇作家汪(金戊) 少年英雄張新龍 文物古跡 隴西古生物化石 稀世珍寶彩陶瓶 館藏文物精品多 隴西古文化遺址 秦長城與烽火台 元代藏書萬卷樓 汪氏家廟大碑院

聲聞四達威遠樓 歷經滄桑四書院 文峰塔和保昌樓 星羅棋布寺廟觀 鱗次櫛比祠坊壇 山林別墅奪天工 今昔勝地仁壽山 物產風情 白條黨參俏四海 黃(�氏 qi)第一出隴西 柴胡質優產銷旺 隴西牡丹香天下 隴西火腿賽金華 滋補珍饈金錢肉 隴西臘肉系列菜 傳統宴式十二體 風味小吃名一方 一顆印韭菜包子 蔬菜形成大產業 奔馬鋁材獲國優 曾經輝煌水煙業 大麻種植歷史久 渭河奇石天成妙 隴上奇葩雲陽板 激越歡快雲陽鼓 隴西秧歌競異彩 評書播揚于隴西 逸聞傳說 藥王來隴西逸聞 魯班山的傳說 二

娘娘的傳說 神秘的汪家洞 雲下田的傳說 飲馬池和玉漿泉 古城新貌 今日隴西 基礎設施 市場物流 明星企業 小城鎮建設 後記 中共甘肅省委書記 陸浩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甘肅史話》叢書的出版,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甘肅的過去,把握甘肅的今天,展望甘肅美好的未來。 甘肅曾有過驕人的輝煌和繁榮。地處黃河中上游的甘肅,對華夏文明的孕育和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以秦安大地灣為代表,遍布全省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存,以及羲皇和女禍的故事,都是燦爛的遠古文明的見證,輝映著先民智慧的光芒。有文字記載並給華夏文明以重大影響的人

和事,更是不勝枚舉。周王朝的先祖就發祥于涇河流域和隴東地區,橫掃六合、統一中國的秦始皇的先祖就崛起于天水一帶。自西漢張騫通西域後, 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甘肅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曾孕育了一大批杰出人物,產生了李廣、趙充國、金日(石單)、竇融、張芝、王符、馬超、姜維等眾多的英雄豪杰。到了魏晉南北朝,隨著傳入中國的佛教文化進入興盛時期,甘肅境內沿絲綢之路主干道上出現了一批曠古勝跡,這就是以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麥積山為代表的眾多佛教石窟。進入隋唐時期,甘肅的政治經濟文化都發展到了一個鼎盛階段。河隴地區沃野千里,胡商蕃客穿行如織,《資治通鑒》記載“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石”。政治上,李唐王朝周圍聚集了

一大批關隴貴族,眾多的隴右籍政治家、文學家縱橫政壇與文壇,風雲一時。那個時期,可以說是甘肅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甘肅也有過長期的蕭條和凋敝。自宋而降,隨著海路的開通和政治經濟中心的東移南遷,甘肅漸漸地失去了區位優勢,成為偏僻之地。加之歷史上各游牧民族同中原王朝在這里進行激烈的踫撞,使隴原大地烽火連綿,兵燹不斷,生靈涂炭,生態毀壞,更兼天災頻仍,經濟社會發展陷于停滯狀態。到了近代,左宗棠坐鎮陝甘時,發出了“隴中苦瘠甲于天下”的感嘆。即使如此,這塊土地因眾多民族的融合繁衍,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甘肅正堅韌地走向崛起和復興。新中國的成立,開闢了甘肅

歷史發展的新紀元。甘肅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始了大規模的開發與建設。依托資源開發,建成了以石化、有色、治金、電力、機械制造、電子、輕紡、建材為主的工業體系,產生了眾多“共和國第一”,一批新興工礦城市拔地而起,成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面對貧瘠的土地,隴原兒女堅韌不拔,艱苦奮斗,建成了以景電、引大為代表的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將陡峭的山坡地修建成層層梯田,改寫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歷史;同經濟發展相適應,教育、科技、文化等社會事業也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相繼建立,聚集和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使這塊古老的土地煥發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給甘肅的全面振興

帶來了寶貴的機遇,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甘肅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穿越歷史的時空,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地區的興衰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聯。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甘肅必將創造新的歷史輝煌。 透過歷史的煙雲,我們還可以領悟到,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都離不開精神力量的支撐。甘肅各族人民淳樸敦厚、熱情豪放的性格,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質,兼容並蓄、開放豁達的胸襟,在歷史的長河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是一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 回顧歷史的進程,我們深深地感到,每一代人都承擔著自己的歷史使命。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奮發圖強

,加快發展,為甘肅的全面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知史明志,我們應當多一點責任感和緊迫感,以求無愧于歷史。 我們堅信,甘肅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是為序。 2007年4月

潔淨與除穢:嘉義過溝建德宮的王爺信仰與火燈夜巡

為了解決李姓由來的問題,作者李佩樺 這樣論述:

  過溝庄是一個寧靜的小鄉村,有著一群純樸和熱情的庄民,一份虔誠與尊敬的信仰,一項永留青史的文化。本文以一項由地方廟宇舉行的潔淨儀式來探討民間信仰與信眾居民之關係,將透過探討位於嘉義過溝庄內的庄頭廟「建德宮」主祀神李府王爺,建德宮擁有一項民間信仰「火燈夜巡」之無形文化資產儀式。首先介紹嘉義布袋過溝地理人文以及生活、環境產業,再深入了解建德宮的歷史脈絡並從中進而分析火燈夜巡祭儀式在地方社會中所意涵的價值與其意義。並且從一項單純是地域性信仰發展成無形文化資產並結合文化政策之廟宇,如何帶動社區凝聚以及發展。並藉由本文對過溝火燈夜巡活動以及廟會儀式之討論,也有助於進一步了解臺灣廟會以及讓許多人更認識

嘉義建德宮的火燈夜巡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