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季節國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杜鵑花季節國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森下典子寫的 【日日好日套書】(二冊):《日日好日》、《好日日記》 和金子美鈴的 Days of My Past:512首詩,重返金子美鈴的純真年代【全詩集線裝手札】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杜鵑代表季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也說明:杜鹃花 是什么季节开的花期在几月份_植物博士2020年1月10日· 杜鹃花不同品种开花时间也不同,春鹃一般在春季的4月下旬盛开,夏鹃则一般在夏季5月中旬盛开,东鹃则一般在冬季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橡實文化 和臺灣商務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園藝學研究所 張育森所指導 林玉雯的 以生態設計觀點探討台大校園植栽配置 (2013),提出杜鵑花季節國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生態設計、植栽配置、空氣負離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文化創意產業學系 鍾屏蘭所指導 曾滿堂的 當代客家詩人作品中的花卉意象研究 (2013),提出因為有 當代客家詩人、花卉、意象、族群記憶與文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杜鵑花季節國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杜鵑花開夢想起飛 - 國立基隆高中則補充:學務處將在這未來的三個月,辦理本校2009「杜鵑花開」藝文季,包含音樂、美術、文學、戲劇等系列活動,激發大家生命成長的校. 園行動,希望基隆高中在這春天的季節,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杜鵑花季節國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日好日套書】(二冊):《日日好日》、《好日日記》

為了解決杜鵑花季節國文的問題,作者森下典子 這樣論述:

  《日日好日:茶道教我的幸福15味》   (原書名: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   森下典子習茶25年的點滴紀錄,正是茶道真味。   茶人共同推薦──讓人一讀再讀、簡單與美的心靈讀本。   啊,還好有來!每次上茶道課時,一定會有如此深刻領悟的瞬間。   剛開始,無論多努力想要了解,始終無法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在經過二十五年階段性的開悟後,如今終於知道箇中的道理。   雨天聽雨,下雪日觀雪,夏天體驗酷暑,冬天領受刺骨寒風……   無論什麼樣的日子,盡情玩味其中就好。   茶道就是教導人這樣的「生存之道」。   在難以生存的時代、在黑暗中喪失自信時,   茶道皆能教導你如何安然度過,

  亦即「放開眼界,活在當下」。   ◎看似束縛的茶道中,存在無限自由   ──雖然我們一直重複練習愈來愈難的御点前,但口中品嘗和菓子、手碰觸道具,眼睛觀賞花飾,以及從字畫感覺到的意境,都是很真實的體驗。每週的茶道課,我們只是認真以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五種感官去感受當下的季節,發揮豐富的想像力。不久後,就真的開始有所改變……   ──任何事皆存在季節感,而且配合當天的主題,這就是茶道的款待。茶道依季節的循環,將日本人的生活美學與哲學變成親身體驗,了然於心。真正的體悟需要時間,可是在「啊,原來如此」的那一瞬間,會完全化為身上的血與肉。   ──茶道的領悟並無時間限制,無論只需三年或

需要二十年,都是個人的自由。該領悟時就能領悟,成熟的速度因人而異,就靜待個人的時機。早理解的人,不因此獲得較高評價;晚開竅的人,也自然能展現自己的深度。 茶人一致推薦   李曙韻(人澹如菊茶書院創立人)   祝曉梅(茶名宗梅,東吳大學推廣部日本裡千家茶道專任講師)   解致璋(清香齋主持人)   「《日日是好日》是一位日本茶人習茶二十五年的生活日誌,作者恬澹低調的文字風格,一如修行多年的茶人姿態。誠心推薦給懂茶或不懂茶、習茶或教茶的您。當年首次閱讀,觸動了我初懂茶事的那份記憶。多年後再度温習,仍然感動不已。」──李曙韻(人澹如菊茶書院創立人)   「翻開這本書,就如翻開我學習茶道的心情

扉頁,瞬間穿過時光隧道,回到最初的原點……探索的好奇、恩師的話語、大自然的啟示、學習的興奮……一幕又一幕、躍然紙上、歷歷猶新。」 ──祝曉梅(茶名宗梅,東吳大學推廣部日本裏千家茶道專任講師)   「本書深受我們身邊學習「台灣茶道」的朋友們喜愛,森下典子小姐的文筆優美親切,深情自然流露,有如多年不見的好友,對你細細敘說動人心肺的別後故事。我對於她書寫的茶道美學,一點也不感到隔閡,因為我們兩地的文化來自同一個源頭。」──解致璋(清香齋主持人)   《好日日記:茶道教我的二十四節氣之味》   《日日好日》續篇之作   作者學習茶道40年的心領神會   透過茶道,學會與二十四節氣一同呼吸、一同存

在   每一天都要深吸一口季節的氣息   作者森下典子在前作改編成的電影《日日是好日》上映之際,提筆寫下了這本新作。底稿是她五十多歲時耗費數年記錄的筆記。寫筆記的日期都是上茶道課的日子,從回想課程內容、裝飾的掛軸、插花、茶具與點心等,慢慢轉換為茶道課時大家的對話、上課時湧現的情感與每天的思緒。這些筆記不僅保存了茶道課的內容,也記錄了四季的遞嬗與作者的心情轉變。   每週一次的茶道課,總是都洗滌了作者的心靈,帶給她勇氣。雖然茶道課無法解決她所面臨的問題,現實生活也不會因此而有改變,卻能帶領她遠離世俗日常,沉浸在「其他時間」中。   ◎季節與療癒   然而,隨著年歲增長,我開始明白季節的意義

……   人類無法超越季節,也無法停留在固定的季節,總是時時刻刻與四季一同變化。瞬間的光明或是吹過樹林的輕風會讓人振作精神,或是聆聽雰雰雨聲來療癒身心。   有時隨著花開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或是大自然藉由風起來為人的決心打氣鼓勵。   我們無法處於季節之外,而是原本就在季節之中。因此,疲倦時,放下一切,交給季節即可……   ◎品賞季節人生   我為了老師竟然能從無數的選擇中,挑出這根帶葉的樹枝而感動。無論是百花盛開的春日,還是植物凋零的冬季,都能從中找出適合的花草。這個世界實在太美了。   從無窮無盡的萬物中挑選而出的事物,決定當事人的世界……   老師總是配合季節與天氣,用心裝飾

茶室。因此,來到茶室後總會遇上一些不可思議的光景……   我忘記是什麼時候,在茶室看到題了「薰風自南來」的掛軸,結果一股涼風便從庭院吹來,帶來新綠的氣息。   又有一次,老師在壁龕掛了民俗畫「大津繪」。畫裡一臉嚴肅的雷神把太鼓掉進海裡,慌慌張張想把太鼓撈起來的模樣令人發噱。結果上課上到一半就突然打起雷來,下起傾盆大雨。   仔細回想,上課的日子經常遇上這些微小的偶然。我總是靜靜端坐,在心中發出感歎,興奮不已。   我在日本時,只要看到花草便能分辨四季。花草是報時的使者。這種「花草季節感」類似「方向感」。我長於日本,以為用花草分辨春夏秋冬是理所當然。到了英國才知道不是這麼一回事。……如同

時差終有一天消失,我的「季節感」也恢復正常。……我清楚感受到自己位於何種季節。那不是月曆或是時鐘告知的標準時間,而是藉由五感感受到的心靈時間。……日本的季節充滿了「當下」,所有景色都轉瞬即逝。我們正活在季節的「當下」   ◎點茶時刻的心靈變化   茶道課無法解決我所面臨的問題,現實生活也不會因此而有所改變,卻能帶領我遠離世俗日常,沉浸在「其他時間」中。   無論我如何努力,點茶的功夫依舊無法到達完美的境界,只是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擅長在茶道課中忘卻日常瑣事。   當我專心一意點茶時,更是脫離俗事塵囂,將注意力集中在手指細微的動作,打從心底渴望點出一杯好茶。此時,心靈出現了奇妙的變化。  

 究竟是何種腦部機制引發這些片段的印象呢?久遠的童年回憶、早已忘卻的日常瑣事,全都突然浮現在腦海裡;而且與其說是事件本身,不如說是一鱗半爪的感覺。   例如,某一天街角傳來的氣味、黃昏時雲彩的顏色、當時廣播播放的旋律,以及當下浮現的心緒……這些五感的記憶與情感都在點茶時一一浮現又消失。

以生態設計觀點探討台大校園植栽配置

為了解決杜鵑花季節國文的問題,作者林玉雯 這樣論述:

都市中校園綠地為重要的綠化空間之一,也是一般大眾休閒或活動的場所,然目前於校園內仍有些綠化問題如:過度遮陰、植栽生長不良、使用植栽種類單一、色彩配置少等,並對於不同植栽配置類型所產生的生態效益相關研究顯少。因此本研究將針對臺大校園內九處人潮聚集或具景觀特色的地點(辛亥門入口、舟山路入口、羅斯福路入口、大學廣場、行政大樓、振興草坪、舟山路側、鹿鳴廣場及黑森林),進行植栽配置類型、使用植栽種類、整體景觀效果與維護管理頻度的調查,並從環境條件(以光照和土壤條件為主)與植栽視覺效果周年變化的角度探討植栽生長不良之因,最後評估其對於環境中負離子濃度之影響(生態效益)。臺大校園內九處調查地點基本概況方面

,共分為32小區,花壇小區多位於入口處或人潮聚集處,為該區的視覺焦點;綠地類型之小區則多以喬木為主體,依功能而有不同的配置方法(人為活動區域或休閒空間),景觀類型的應用皆符合一般規劃原則。整體景觀效果受植栽生長狀況影響,而植栽生長狀況則與維護管理頻度相關;於整體景觀效果評分可看出,校園內植栽配置類型以多層次或雙層配置為主,但於同種植栽間層次性的配置組合仍有改善空間;植栽種類數和選擇方面,大致均運用三種以上的植栽種類進行配置,並選擇不同觀賞特性的植栽如:落葉喬木、觀葉植物、彩葉植物或季節性草花增添景觀效果。各類型植栽使用率最高的物種分別為榕樹(Ficus microcarpa L. f.)、杜鵑

花(Rhododendron mucronatum)、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 (Sw.) P. Beauv)、紫花酢醬草(Oxalis corymbosa DC.)與新幾內亞鳳仙花(Impatiens hawkeri W. Bull)。各調查小區土壤及光度條件和植栽視覺景觀效果方面,影響植栽生長不良的原因以光度、各別植物生長習性和維護管理方法為主;當透光率小於25%和土壤硬度大於20 mm時,即有地被生長不均的情況發生,主要受影響的植栽為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 (Sw.) P. Beauv,且生長不良的情形會隨著遮陰程度越高而越嚴重。多數調查地點之

土壤硬度(10-20 mm)與土壤介質含水量(20-40%)為適合植物生長的範圍,而土壤含水量較低(

Days of My Past:512首詩,重返金子美鈴的純真年代【全詩集線裝手札】

為了解決杜鵑花季節國文的問題,作者金子美鈴 這樣論述:

「寫給所有孤單生命的真摯童謠」 金子美鈴 X 霧室 精美裸背線裝鈴蘭手札 日本童謠詩的不朽彗星 臺灣首度512首詩作完整收錄   雲朵上的女神.短暫卻雋永的一生   金子美鈴是活躍於20世紀20年代的日本國民童謠詩人,被大正期著名詩人西條八十稱為「童謠詩的彗星」、日本的「克里斯蒂娜.羅塞蒂」。1930年去世時僅26歲。她在短短的一生中雖飽嘗人間疾苦,卻始終爛漫如初。去世後一度無人聞問,直至1984年,在有心人士尋訪奔走下,由家人留存50年以上的三冊遺稿才重見天日。出版後旋即風靡全日本及世界各地,並被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英、法、韓等7國文字。   她的詩歌短小雋永,清新靈動中閃爍著深刻

的哲思,講求韻律的同時富有童趣,洋溢著絢麗的幻想,充滿了對光明和美好的希冀。內容或涉及日本童話、民謠、戲劇、宗教、節日等傳統文化,或涉及電影、魔術、西洋鏡等舶來文化,宛如重現20世紀20年代日本的萬花筒。字裡行間既體現了孩童的天真爛漫,也滿溢著對世界萬物的悲憫之心。   金子美鈴對日本青少年的詩歌教育,以及國民心靈的撫慰,影響根深蒂固。1984年日本JULA出版局出版《金子美鈴童謠集:我與小鳥與鈴鐺》,至今已在日本加印100多次,多首詩作入選日本中小學語文課本。2001年日本TBS電視台50周年紀念,特別拍攝金子美鈴紀錄片《向著光明》,並由實力派女星松隆子主演。在2011年311大地震時,其

作品〈是回音嗎〉於災後的公益廣告(公益社團法人AC Japan)中反覆播放,撫慰災後人民飽受創傷的心靈,鼓舞人們重新振作起來,被譽為「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   她的每一首詩都喚醒我們早已失卻的天真和感傷,引領我們回到純淨而唯美的世界。本書收錄的512首詩,就是她留給世人永遠純淨的童心。   霧室操刀設計.乘風重返純真年代   如果有一本空白的手札筆記本,你會填上什麼呢?若是詩人,會填上優美的文字;但金子美鈴會為我們填上一抹小草、一朵白雲,以及一陣微風。   每個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弱小的孩子。這個孩子膽怯、孤獨、執拗而憂傷。因此,童謠詩應該是最能喚醒靈魂共鳴的詩。在這個高速混亂的時代,

讀著美鈴的詩,像是回到孩提時代躺在草地上一陣風吹過來般,單純、簡單的快樂。她用詩歌編織著童年,靜靜地靠近更多人的內心。   抱持這樣的想法與畫面,本次邀請在書籍裝幀設計領域數度獲獎、作品呈現細膩手感風格的「霧室」主導構思。擅長纖細設計語彙,觸發觀者感官記憶的霧室,跟金子美鈴一樣,都擁有獨特的感受力與想像力,習於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細微節奏,並創造出感動人心的作品。由霧室來詮釋、延伸美鈴詩作中的感官畫面,再合適也不過了。   ▋ 產品規格   尺寸|W14.8 × L21 × H2.6 cm   封面|244磅NT元素紙,印白+燙金   扉頁|116磅NT元素紙   書腰│128磅美禾紙,加高書

腰   內頁|400頁,80磅金毬無螢光上質紙,全彩印刷   裝訂|裸背線裝,可完整平攤   附書籤線   打破傳統詩集以文字為主的呈現手法,以手札形式,讓色彩、線條、版面說話。封面使用來自日本竹尾、超過一甲子歷史的「NT元素紙」,精緻簡約具質樸手感。「裸背線裝」的裝訂方式,翻閱使用上更加容易。封面鈴蘭以「印白」+「燙金」加工處理,象徵金子美鈴純潔而不朽的童心,搭配鈴蘭花語「幸福的歸來」,希望在這個時期給世界一個最好的祝福。   在質樸的深綠封面外,搭配特製加高書腰,使用米色「ARAVEAL 日本美禾紙」,非塗布質感纖細自然。繽紛稚嫩的暈染格布,將概念延伸至內頁的草地設計,也象徵每個人內心

都有那個宛如新葉、充滿無限可能的孩子。   ▋ 「活生生的詩集+手札」,宛如格放動畫般的內頁   內頁用紙捨棄一般常見用紙,選用滑順無螢光的「金毬上質紙」,全彩印刷高規格,凸顯這本全詩集的高階質感。每翻開一頁,就像微風拂過手札般,美鈴的詩句、橫線及小草長短不一、隨風飄逸,更依照風的強弱,而有不同且連續的線條畫面呈現,就像格放動畫一般,栩栩如生。跳脫傳統手札筆記本的制式線條,美鈴用她不受限的慧詰視角觀察自然萬物,我們也可以在上頭自由揮灑、織綴屬於自己的生活點滴。   金子美鈴過完了極其短暫的一生,卻把人生中的坎坷釀成最甜的蜜。跟著她重返詩作中的純真年代,所有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純潔,善良。在

這樣的世界裡,我們被溫暖、被感動、被治癒。  

當代客家詩人作品中的花卉意象研究

為了解決杜鵑花季節國文的問題,作者曾滿堂 這樣論述:

  本文以當代客家詩人的花卉題材詩篇作為研究文本,選取出生於日據時期的詩人杜潘芳格女史、戰後第一代詩人曾貴海及利玉芳、戰後第二代詩人張芳慈,及戰後第三代詩人邱一帆為研究對象,以花卉題材為核心,析探詩人的意象運用筆法,並打開客家文化的多元視窗來析探客家族群記憶與文化內涵。  本文採文獻研究法,探索客家文學的發展歷程,並藉由相關文獻釐清與本文研究主題相關的邏輯與概念,也對研究對象的年代與著作等進行回顧整理,並在當代客家詩研究領域的眾多面向中確立本文研究主題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為讓本文研究主題的分析有立基點,也從「文學創作理論」與「意象論」進行理論回顧。  在「當代客家詩人的花卉題材表現」層面,將詩

篇分成庭院、田園、民俗、喬木、野地、象徵等六個分類,蒐羅詩人詩集中的花卉題材詩作,進行內容研析與探討;在「詩人意念與花卉物象的交會」視角,是以「意象學」與「修辭學」等角度切入;針對情感美學、懷鄉憶舊、女性特徵與自覺、花期與季節、自然與田園、國家族群與宗教等六個主題,進行花卉題材意象運用的析探,以能充分領略當代客家詩意象美學及詩人擅長的寫作筆法;另在「花卉意象之客家族群記憶與文化內涵」層面,則以記憶裡的服飾、飲食、民俗、鄉土、地景書寫、信仰、歷史等主題,打開客家文化的多元視窗。研究發現,當代客家詩人吟詠的花卉題材,計有:夜合花、含笑花、樹蘭、桂花、玉蘭花、月桃花(枸薑花)、水仙、曇花、向日葵、艾

草、仙丹花(新丁花)、蓮蕉花、木棉花、油桐花、相思樹、鳳凰花、紫檀花、野薑花、藺草、菅芒花、芙蓉花、含羞草、咸豐草(蝦公夾花)、百合花及杜鵑花,共計二十五種。  其中夜合花、含笑花、樹蘭、桂花、新丁花、芙蓉花、玉蘭花、蓮蕉花與艾草等,具有深厚的「客家九香」文化內涵。綜觀當代客家詩人的花卉詩,除了取材多元,並呈現多樣的寫作主題,詩篇整體意象中,也蘊含了豐富的客家族群記憶與文化內涵;本文聚焦在鮮明的花卉符號,期能在當今客家文學研究的生態詩、政治詩、鄉土詩及田園詩之外,以當代客家詩人詩作滙流而成的花卉詩流域,做為建構臺灣客家意象的文學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