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租推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東京租推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小牟田哲彦寫的 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海外鐵道:從臺灣、朝鮮、滿洲、樺太到南洋群島 和蔡慶樺的 爭論中的德國:如何在歧異中共存,理性明辨走向成熟民主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臺灣商務 和天下雜誌所出版 。

義守大學 應用日語學系 陳足英所指導 陳盈綸的 有關台灣的寵物市場之研究-以日本寵物市場之產業趨勢為例 (2011),提出東京租推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寵物、少子高齡化、市場趨勢。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東京租推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海外鐵道:從臺灣、朝鮮、滿洲、樺太到南洋群島

為了解決東京租推車的問題,作者小牟田哲彦 這樣論述:

尋訪歷史,跨海渡洋 從鐵路史洞悉改變中的東亞人群移動與交流 超過160張照片,20幅精美地圖,還原百年前鐵道歷史 日本嚴重缺貨,一書難求!     火車,在航空與公路交通尚未發達,缺乏長距離移動方式的二十世紀初,不管是政府治理國家,或是人們往來各地,都是不二首選。當時,積極擴張海外疆域的大日本帝國,也在轄下的臺灣、朝鮮、滿洲(中國東北)、樺太(庫頁島)、南洋群島,鋪設廣大的鐵道網絡,穩固帝國的統治。與此同時,普羅大眾也利用這些便捷的鐵路,四處旅行,漫遊於東亞地區。   作者小牟田哲彥蒐集豐富的圖像資料,透過輕鬆的筆觸,介紹當時日本海外鐵道發展的歷史,並且描繪當時日本人海外旅行的體驗。他們一

樣考慮有哪些觀光名勝?出入境手續?旅遊安全須知?每個地區也擁有獨特風格的車站、以及風俗民情,呈現相當有特色的旅途風光。搭配本書豐富的歷史照片和地圖,讓人彷彿穿越時空,化身為奔走於火車月台的旅客,踏上一場精采的鐵路之旅。 好評推薦   工頭堅《旅飯》旅行長   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暨所長   (依姓氏筆畫排列)   「讓我們以一個時空旅人之身分,買張車票,搭上想像的列車,馳騁在歷史的國度,再度為渴望鐵道旅行的心靈,開啟通往可能性的隧道。」    《旅飯》旅行長 工頭堅   「鐵道承載人來往於各地之間,與居住的空間發生交錯時,不再只是一項工具,而成為

文化憑藉的依據、成為記憶的一部分。」   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胡川安   作者簡介 小牟田 哲彦   一九七五年出生於東京。早稻田大學法學部畢業。筑波大學研究所商業科學研究科企業法學專攻課程修畢。專業領域為日本及東亞地區的近現代交通史及鐵路的相關研究及文藝活動,發表過許多遊記作品及論文。平成七年(一九九五年)完成日本國內全部JR路線乘坐體驗約兩萬公里。在全世界七十餘國搭乘過鐵路列車,總長度超過八萬公里。   著有《鐵馬想奔馳──搭乘南北韓分斷鐵路》(鉄馬は走りたい──南北朝鮮分断鉄道に乗る)、《亞洲鐵道之謎與不可思議》(アジアの鉄道の謎と不思議)、《鐵道與國家──「我田引鐵」的近

現代史》(鉄道と国家─「我田引鉄」の近現代史)等。日本文藝家協會會員。 譯者簡介 李彥樺   一九七八年出生。日本關西大學文學博士、臺灣東吳大學日文系碩士。鑽研翻譯理論多年,譯作涵蓋文學、財經、實用叢書、旅遊手冊、輕小說、漫畫等各領域。   導讀 穿越時空的鐵道旅行 胡川安 推薦序 暢遊歷史的時空旅人 工頭堅 前言 繁體中文版序 概說  關於外地的基礎知識 本書提及的大日本帝國海外領土 第1章  臺灣的鐵路旅行 01  臺灣的鐵路情況概觀 原本主要用途為產業鐵路 02  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觀光發展 充滿南洋風情的溫泉及綠意盎然的環境是最大魅力 03  前往臺灣的路徑 不管是從內

地還是從大陸,都有許多航線可選擇 04  向日本統治下的臺灣邁出第一步 出入境手續、時差、匯兌問題 05  臺灣的鐵路旅行與使用語言 中式名稱與日式名稱互相混雜 06  遍布臺灣的各種鐵路網 從官營鐵路、製糖鐵路到「手押臺車」 07  奔馳在臺灣島上的著名列車 長程快車跟臺車都有頭等座位 08  在臺灣輕鬆旅行的划算車票 「外地」中唯一發行的普通遊覽券相當方便 09  探訪臺灣鐵路著名景點 全日本最高的車站在臺灣 第2章  朝鮮的鐵路旅行 01  朝鮮的鐵路情況概觀 逐漸發展為規格高於內地的國際鐵路 02  日本統治時期的朝鮮觀光發展 主要路線為參觀戰場遺址 03  前往朝鮮的路徑 涵蓋陸、

海、空的多樣化路線 04  朝鮮的出入境情況 明明是日本國內,卻設有海關檢查 05  與內地的時差曾一度陷入混亂 鐵路草創期的時間比內地晚了三十二分鐘 06  朝鮮旅行的匯兌問題 朝鮮銀行券的價值與日幣(圓)相等 07  朝鮮的鐵路旅行與使用語言 站名標示牌上共使用了四種文字 08  朝鮮各地多采多姿的鐵道路線 國營鐵路與民營鐵路為載運觀光客而攜手合作 09  馳騁於朝鮮地區的招牌列車 「望」、「光」列車皆誕生於朝鮮 10  在朝鮮輕鬆旅行的划算車票 不管是在內地還是在當地購買,都有各種車票可以選擇 11  探訪朝鮮鐵路著名景點 朝鮮的傳統車站建築與壯觀的賞景路線 第3章  關東州的鐵路旅行

01  關東州的鐵路情況概觀 從手推車到直通滿洲的跨國路線應有盡有 02  前往關東州的路徑 陸、海、空皆可前往大連 03  在關東州旅行的技巧 貨幣、語言及優惠票等 04  關東州的鐵道路線 旅順線及大連市電如同觀光客的雙腳 第4章  滿洲的鐵路旅行 01  滿洲的鐵路情況概觀 日本與俄國爭奪鐵路權益 02  滿洲的觀光發展 以滿鐵沿線為中心陸續出現觀光景點 03  旅行時的治安問題 滿鐵附屬地以外地區須注意安全 04  前往滿洲的路徑 大連路線與朝鮮路線互別苗頭 05  不需要護照的外國:滿洲 打從屬於中華民國的時期,日本人就不需要護照 06  停在相同月臺的列車卻有時差現象 滿鐵與東

清鐵路差了二十六分鐘 07  鐵路旅客必須掌握好幾種曆制 解讀時刻表內年號的秘密 08  滿洲國成立前沒有統一貨幣時的兌幣技巧 讓旅客傷透腦筋的複雜貨幣問題 09  滿洲的鐵路旅行與使用語言 華語、日語及俄語 10  同時肩負開拓滿洲與聯繫歐亞重任的滿洲各線 滿鐵只佔全滿洲鐵路的一成多 11  跨越萬里長城的日本鐵道路線 超越國家主權的異類鐵路 12  奔馳於滿洲大地的著名列車 具豐富國際色彩的各種滿洲快速列車 13  在滿洲輕鬆旅行的划算車票 滿鐵票價昂貴,必須懂得利用優惠車票 14  探訪滿洲鐵路著名景點 近現代歷史事件現場都在鐵路附近 第5章  樺太的鐵路旅行 01  樺太的鐵路情況概

觀 沿著島嶼的東西兩側海岸北上 02  前往樺太的路徑 冬天要橫渡宗谷海峽相當困難 03  在樺太旅行的技巧 必須以日俄站名對照表確認站名 04  樺太的鐵路景點 擁有壯觀展線的極北鐵路 第6章  南洋群島的鐵路旅行 01  不為人知的南洋群島鐵路 到處都有產業鐵路的神祕島嶼 02  南洋群島的旅行導覽 觀光旅遊手冊上找不到任何說明文字 03  塞班島、天寧島、羅塔島鐵路 包含載客列車的南洋群島代表性鐵路 04  帛琉群島的鐵路 全貌不明的礦石搬運鐵路 【主要參考文獻一覽】   繁體中文版序   本書是《大日本帝国の海外鉄道》(東京堂出版,二〇一五年)的繁體中文版。日文原書出版於五

年前,如今在日本國內陷入嚴重缺貨狀態,就連負責出版本書的東京堂出版社也無法解決無書可賣的問題。在這樣的狀態下,身為本書內容主要介紹地區之一的臺灣卻要出版本書的翻譯版,說起來頗令人莞爾。但站在作者的立場來看,自己的著作能夠在另一個語言世界裡重獲新生,畢竟是件值得欣喜的事。   我在本書的前言中亦曾提到,本書是以「二十世紀前期的日本人在當時的東亞搭乘列車旅行」為假想情境,將介紹的內容彙整成宛如現代隨身旅遊手冊的風格。因此本書立場的大前提是(當時的)日本人在「外地」(日本列島以外的日本領土或特殊權利地區)進行的觀光旅行。   不過當時的日本並沒有依人種或民族訂定旅行上的限制,任何人只要依規定支付

相關費用,就可以在外地進行觀光旅行。因此當時身為日本國民的臺灣人,當然也可以利用本書所介紹的列車及旅客服務,在臺灣全島及朝鮮半島、樺太(現在的庫頁島)、塞班及帛琉等南洋群島旅行。對當時的臺灣人而言,日本列島全土、朝鮮、樺太、關東州(遼東半島前端地區)及南洋群島都算是「國內」,因此到這些地方旅行都算是「國內旅行」。所以藉由本書的內容,也能夠想像出約八十年前由臺灣人以臺灣作為起訖點在整個廣大的東亞地區的觀光旅行。   我特別希望臺灣讀者們注意到的一點,是在當時廣大東亞地區的大日本帝國勢力圈內,並非僅有以日本列島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式交通設施。除了連結日本列島之外,外地各地區之間也設有相互往來的定期航

班,且曾發行各種方便實惠的聯絡車票。例如當時可以買到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路及南滿洲鐵路之間的直通車票,這意味著當時在臺灣與滿洲之間相互往來的旅客需求並不低。   這些載客航線及直通車票的資訊都記載在當時的日文旅遊導覽手冊上,但由於與日本列島的關聯性較低,因此在日本很難找到關於當時實際搭乘狀況的史料及旅客經驗談等紀錄。同樣的道理,當時雖有許多連結中國大陸的航線,但以日文寫成的相關搭乘紀錄並不多。我衷心期盼這次發行的本書中文版能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讓我有機會獲得過去無從得知的中文第一手史料及研究文獻,或是有機會聆聽高齡人士述說當年旅行回憶的寶貴經驗談。   除此之外,關於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交通運

輸狀況及載客服務,相信也有很多內容能夠引起現代臺灣讀者的興趣。例如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如今在臺灣各地車站所販賣的「便當」,乃是源自於日文中的「弁当」一詞。那麼在日本統治時期由日本本土造訪臺灣的日本人,對於臺灣鐵路旅行的飲食文化有何評論與感想?針對這一點,本書也藉由當時的日本旅行雜誌及旅遊導覽手冊內容進行了剖析。此外,在這一類以日文寫成的古老史料紀錄中,包含很多珍貴的臺灣本地照片,本書盡量在不違反日本著作權法的前提下大量囊括收錄。當時的臺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有著什麼樣的列車?能夠進行什麼樣的觀光旅行?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除了想像這些情境之外,也可以深入思考這些往事以什麼樣的形式在現代的臺灣鐵路旅行

中傳承了下來。   比較臺灣與其它地區的差異,也是閱讀本書所能獲得的知識及觀點之一。當時除了屬於「日本國內」的朝鮮半島等海外領土之外,日本還在中國大陸上擁有南滿洲鐵路、上海共同租界等各種特殊權利,這些地區統稱為「外地」。但同為「外地」,各地區的鐵路及其它交通運輸相關現象卻是截然不同。有些交通設施是以地方性運輸為主要存在意義,有些則是聯繫中國大陸的國際聯繫運輸交通系統的一環,各交通設施的背景都有著地政學上的性質差異。將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鐵路相關現象,與同時期的朝鮮、樺太等地進行分析比較,有助於更加多元且客觀地理解臺灣鐵路的發展史。   聽說近年來臺灣人對鐵路旅行的興致越來越高昂,在日本也經常

能見到搭乘列車旅行的臺灣觀光客。我希望藉由本書讓臺灣的讀者們知道,其實我們的祖父母或更早一輩的前人們,也曾經像這樣享受過鐵路旅行的樂趣。 令和二(二〇二〇)年六月 作者 臺灣  02  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觀光發展 充滿南洋風情的溫泉及綠意盎然的環境是最大魅力 由鐵道省(後來的日本國鐵,即現在的JR集團的前身)所編纂的《鐵路時刻表》昭和九年(一九三四年)十二月號的書末,刊登了一則名為〈到臺灣〉的觀光廣告。這則廣告是由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所製作,其中列出的「臺灣名勝」包含新高山、阿里山、角板山、鵝鑾鼻海角、太魯閣峽谷及日月潭,「溫泉景點」則有北投、草山、關仔嶺、烏來、礁溪及四重溪。到了昭和十

五年(一九四〇年)十月的廣告,則以這麼一首抒情詩鼓勵日本人到臺灣旅遊: 新高之峰聳於晴朗天空椰子樹梢閃爍耀眼陽光水牛在溪邊小憩遠方傳來祭典音樂木瓜的甜香誘人入夢夜晚月下蕃社杵歌紅櫻翻飛飄落 由這些廣告可以看出,臺灣的主要觀光資源為新高山(即現在的玉山,在當時是日本最高山脈)、日月潭等山巒地帶的自然景勝,以及各地所開發出的溫泉。一年之中並沒有觀光客特別集中的旅遊旺季,但如果要品嚐各式各樣的南洋水果(依規定不得帶回「內地」),最好選擇夏天;而如果想要避暑,當然該選擇冬天。尤其是在屬於熱帶地區的臺灣南部,例如:高雄或屏東,甚至可以穿著短袖迎接新年。但如果是在北部,十二月到二月還是必須準備冬天的衣服。

關於氣候方面的注意事項,跟現代到臺灣旅行並沒有什麼差別。 日本統治臺灣初期,全臺不時有瘧疾、鼠疫等傳染病肆虐,但後來衛生環境大幅改善,到了大正初期據說衛生設施甚至比內地還好。但如果要離開都市前往郊區,即使到了昭和初期,還是必須小心傳染瘧疾的蚊蟲。此外,鳳梨之類的水果雖然深受觀光客喜愛,但如果吃得太多,也有可能罹患臺灣赤痢(阿米巴赤痢)。 到臺灣觀光還有另外一種特殊的玩法,那就是登山。例如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幾乎每年都會發行的《臺灣鐵道旅行導覽》,書首總是會強調臺灣的險峻地形,附上高山的實景照片,並以多達數頁的篇幅詳細說明「於臺灣登山時的注意事項」。 

東京租推車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00:00 開始
00:20 影片幫你格價
00:27 影片產品價錢會因為時間而調節
00:39 家興超級市場外觀
00:50 家興超級市場分店資料
01:23 印尼姐姐知道邊度買平嘢
01:25 為什麼家興超級市場可以賣到這麼平的原因
01:30 有關家興超級市場老闆的背景
02:10 烚蛋容易剝殼
02:33 第一必買
02:40 如何煲桑寄生蓮子桂圓蛋茶
02:50 如何烚蛋, 不會令雪櫃攞出來的蛋爆裂
03:14 烚蛋時, 醋的功用
03:25 示範烚蛋容易剝殼
03:55 桑寄生蓮子桂圓蛋茶, 煲出嚟是什麼樣子的
04:16 蛋黃如何護髮
04:37 店舖其他湯水糖水的選擇
04:50 第二必買,罐頭
05:28 煮好味滑蛋牛治秘訣
05:57 第三必買,飲品
06:21 正確飲果醋方法
07:11 如何沖冰凍好喝香港奶茶
07:37 艾草蚊香
08:16 艾草其他功用
08:30 第四必買
09:04 煲杏汁豬金腿燉豬肺湯
09:20 試味、品嚐杏汁豬金腿燉豬肺湯
09:49 第五必買, 零食
10:23 第六必買, 麵食
11:12 第七必買, 調味料
12:19 第八必買, 日用品
12:50 花露水其他用途
13:13 第九必買,糧油百貨
13:18 薯片如何做麵包糠
13:56 第十必買
14:08 家興超市入口
14:31 是咁的環節

#全港最平 #食品超市 #家居用品 #深水埗 #屯門 #荃灣 #葵涌 #筲箕灣 #石蔭 #紅磡 #分店
#家興 #家興超級市場 #家興超市 #家興食品批發

【全港最平 】家興食品超市、 家居用品,深水埗│屯門 │荃灣│葵涌 │筲箕灣 │石蔭│紅磡分店

Hello大家好 ,我叫阿Tsar,

最近我拍了一集平過淘寶的深水埗電子特賣城,

心得網友喜愛,之前一集我又介紹好平多分店的寶達食品公司,

發掘那裏平購是我的樂趣,能夠分享給網友是我的榮幸

影片會幫你格價, 告訴你出面賣幾錢, 影片展示這裏賣幾錢

當然因不同時段,各超市都可能會有價錢調整

我是說這一剎那,大家的價錢比較,日後如果價錢有變,

與本人無關 , 只作參考

今日我會介紹全香港最平的家興超級市場,

如果你們知道那裏有更便宜

請留言話給我,而且它的分店遍佈港九新界

我去這間是深水埗地鐵A2出口麥當勞樓上,

其他分店有屯門、荃灣、葵涌 、筲箕灣 、石蔭和紅磡

地址結連我會放在留言置頂,你們喜歡就去望一望啦

其他類似的店鋪,我曾經拍過,都會放在留言置頂給大家

我在此購買的食物,回家煮給大家睇

分享一些廚房冷知識, 看完這一集影片後

大家又可以慳到錢了,我發覺去到買便宜東西的地方

都會有印尼姐姐的蹤影,她們真的有眼光,物品賣得那麼便宜,

除了因為薄利多銷,另外亦都因這裏冇包裝、冇宣傳,

購物車都是用紙皮箱取代

只收現金,當中分店很多都是自己物業,不用捱貴租

盡量減低個營運成本,看傳媒報道,老板是良心僱主,

經營停車場起家,寧願少賺,令到更多基層市民受惠

我都很欣賞他的作風,不講花巧、 做實在嘅事,

由於家興賣得太平,所以得罪不少同行,

有些分店非自己物業,要租別人埸地,

最終因為業主怕得罪大型超市大商家, 不肯跟他們續租

我覺得這類良心商人在香港不多, 而且經過今次逆境

大家都該積穀防饑, 知道那裹買平物是非常重要

看完影片, 記得幫我分享到whatsapp Facebook,等多些人受惠

亦希望這間店舖可以開支散葉,你們看完影片

留個表情符號以示支持,片尾一定不會少得你們最喜愛

的是咁的環節啦, Are u ready?

第一必買,這裏有多款好棧的湯包和糖水,

我買了這個桑寄生蓮子桂圓蛋茶,

出面賣$38, 300g, 入面已經有雞蛋、紅棗、龍眼、

桑寄生 、蓮子 ,雖然入面已經有一隻蛋,

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怎樣由雪櫃拿出來冰凍的生蛋,

在烚蛋時不會爆裂,秘訣就是將隻蛋放落清水,

清水要蓋過隻蛋,未煲之前, 要放一羹鹽、

和一小匙羹白醋,鹽和醋都會令到蛋在滾的過程中,

蛋白質會盡快凝結,就不會那麼容易爆裂流蛋出來

醋另外一個功用,就是令蛋熟之後,容易剝殼

處理好之後,就拿去煲六至七分鐘

你見不見到,隻蛋烚到好滾都冇爆呀,

隻蛋滾熟之後,立刻用匙羹拿出,把蛋放入冰水,

閒置一至兩分鐘,你見到嗎?真的好容易就剝殼呀,

這個糖水有行氣活血、強壯筋骨、降血壓、潤髮、

潤膚之效用,配合營養豐富的蓮子,更有補脾止瀉,

清心養神的作用。然後那煲這包糖水,

分量不是太多,但足夠我一個人飲

四分鐘什麼也滾透啦, 顏色都幾靚呵,

等我咬一啖給大家看 ,非常入味呀

你看顏色幾靚, 對於治療經痛或補血,

非常適合女性飲用,再看我自己新鮮烚那隻蛋啦,

你看個蛋黃多美,只是七成熟,不會過老,非常滋潤呀,

蛋是非常有益,人人皆知,大家如果在洗完頭之後

將蛋黃搽在濕了的頭髮上面三分鐘左右, 當護髮素用,

再用清水洗掉,洗完之後,頭髮會變得滑順好多

當然是用凍水來沖洗蛋黃啦,不要像我以前中學同學咁

用熱水來沖啲蛋黃,咪隙曬喺啲頭髮度囉,死蠢

店舖裏面亦都有其他的選擇,好像15年陳皮百合紅豆沙

杏汁桃膠雪燕西米露、蘆薈雪耳燉雪梨、滋陰養神

男女老少都適合,以上大部分的糖水出面都賣$38

第二必買,罐頭,好像這個魚家香豆豉鯪魚罐頭,

我鍾意用它來炒油麥菜、或炒蛋,

樂天韓國午餐肉,出面賣$28, 用來煮個番茄午餐肉蛋炒飯

超級容易煮,返工帶飯最啱;

天龍牌意大利黑松露火腿豬肉 340G

出面買$22.9, 開罐後雖然味道不濃, 但煎香後,

食一啖就有濃濃黑松露味道;長城牌鹹牛肉340g,

出面賣$24.9,通常茶餐廳的蛋牛治都是用這個鹹牛肉,

但有少少秘訣的,要滑蛋牛治好味,

一定要事先煎香牛肉,之後才落蛋,

如果你想再食得豐富啲,可以將鮮奶加入個蛋裏面,

攪勻先至加落煎好些牛肉, 更加香滑;

壽桃牌 - 蠔皇鮑魚兩隻裝,140g, 出面賣$39,

這裏買五罐$100,這個超級容易,最簡單是煮全蛋麵,

加生菜,放一隻鮑魚,正嗎?

第三必買,飲品 ,利賓納出面賣$34.9,

水動樂 電解質補充飲品 1.2L,出面賣$14.5

寶礦力水特出面賣$8.9, 便利店就更貴啦

Jack Daniel Whiskey Cola, 出面賣$17.9, 這些一定要夠凍

否則不可口;一斤果醋,多種口味,出面賣$68.5,

正確的飲法如下:

1.剛開始飲醋,可從少量開始飲起,

同時必須用凍開水稀釋,由一日飲1~2次,

慢慢增加,當身體適應後,飲用者宜一天不多過3杯為限。

2.如果你是初初開始飲醋,建議你選一些性質溫和,

帶點水果香嘅果醋。3.沖調果醋的比例應為1 : 5,

即一份醋,加五分之四的水

4.稀釋果醋切忌用熱水沖調或使用保暖器皿盛載。

5.想達至最佳效果,飲用果醋宜在飯後進行,它可促進腸道蠕動,

幫助消化,排清體內毒素同廢物。

大和豆漿,出面賣$7.2, 道地芒果玉露,出面賣$5.9

我就買了這個大排檔奶茶, 出面賣$18.9

亦有咖啡和鴛鴦, 我鍾意將包奶茶粉,倒出來

用少量熱水整溶它,然後放些冰落另一個杯內

再將溶了的奶茶倒落杯冰,先加半杯水, 搖勻

跟住再加另外一些凍水落去,溶得好均勻,

在家沖一杯來飲,燒住這個艾草蚊香

艾草蚊香可以驅蟲、鎮定神經

我多數一邊看書、或ipad,一邊焚香,耐心自在,

這個香爐,買一百元三盒艾草蚊香送的,味道好清香
...............

..............................................

家樂牌香港廚師金裝雞粉,這個好像貴過出面喎,

那你們就不用買了,1000克重 ,

通常我不會一次過買大盒的 ,除非是餐廳用

一次過買這麼大盒放在廚房,如果防潮工作沒做好,

好容易會用到一半凝固就變固體,太浪費了

鳳球嘜泰式甜辣醬,這個汁用來煮鳳爪,像去了泰國

(อร่อย)好味道 ;大和鹵水汁,這支勁呀,

連阿蘇做鹵水鴨腎都是用它

鳳球嘜鮑魚汁,這個可以當蠔油用法,

但比蠔油更加鮮味,黑胡椒汁,最好用來醃雞翼、

豬扒,超級好味,第八必買,日用品, 樂而雅安睡倍護

纖巧夜用30cm 8片裝,出面賣$12.9,

這個好像wi-fi的data一樣,視乎個人用戶流量

最慘你夜晚瞓覺冇得好似熄wi-fi那樣,一定要揀適合自己

否則第二朝起身,你張床會變埃及紅海,摩西都救不到你

護舒寶甜睡瞬潔32CM 12片孖裝,這個較穩陣,

洗頭水、護髮素、洗手液、牙膏,全部都平過出面

還有這個久違了的花露水, 除了用來沖涼之外

其實花露水可以在洗衫時,放一殼落去洗衣機

使出來的衫有陣陣清香,別人行過你身邊,

令到你自信心大增,擔保你入?,冇人會問你拿秘方,

如果你是新訂閱網友,想知道發生咩事,

就要看回我前一兩集片尾是咁的環節啦

第九必買, 糧油雜貨 ,這裏有麵包糠賣 ,

但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只要你將食淨的薯片溝落麵粉

就可以當平時炸物用6勺麵包糠一樣,又可慳錢,不用買

這裏有些好平的高級煮食油, 清淡橄欖米糠油

米糠油是由糙米的糠皮提煉成的油脂,

是世界公認的營養極為豐富,

抗氧化力最強的植物油之一,耐高溫、不易產生毒素,

非常適合煎炒油炸,是與橄欖油相媲美的高級健康植物油。

意大利保得無米糠油1L, 出面賣$54.9, 直接撈沙律都可以

第十必買,金象牌 - 頂上茉莉香米 8公斤,出面賣$109.9

你是應否拿架手推車來呢,但網上好多人投訴這裏通道窄

你們所見,它們入口就是深水埗地鐵A2出口左邊麥當勞上面

門口就是7-11和麥當勞中間上兩層,

記得經過中間那層拿個盒仔去購物呀

這裏沒購物手推車㗎, 當然店舖裏面還有好多好東西,

一次過講不完哦,你們記得幫我用whatsapp facebook分享出去

留表情符號,跟朋友開心share ,又來到是咁的環節,
.............88.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有關台灣的寵物市場之研究-以日本寵物市場之產業趨勢為例

為了解決東京租推車的問題,作者陳盈綸 這樣論述:

隨著少子高齡化與單身化的影響,在台灣越來越多人開始飼養寵物來陪伴在身邊,寵物也逐漸成為家庭的一份子。在這樣的認知逐漸普及化,以及可飼養寵物公寓的增加和少子高齡化所帶來的飼養意願提高之下,台灣的寵物數量也逐漸地增加,且寵物市場也隨之蓬勃地發展。近年來世界景氣衰退,然而寵物市場並未隨著經濟不景氣而有所停滯或衰退,其市場經濟規模反而是持續向上發展的。日本因為少子高齡化之影響,比較台灣還要早飼養寵物來陪伴自己,其寵物市場經驗也較台灣成熟許多。因此,本研究以資料分析的方式,探討現今寵物對台灣各項產業所產生的影響,並以日本為先例,進而了解未來市場趨勢的發展。根據研究指出,由於寵物飼養意識的改變,日本寵物

市場正朝著「伴侶化」、「室內飼養」、「小型化」、「高齡化」等趨勢持續發展中,台灣的寵物市場也逐漸走向這樣的趨勢發展。目前,台灣的寵物產業正朝著創新性與高機能性的趨勢發展,一方面跟隨著日本的產業潮流發展,另一方面也自我創新開發適合台灣社會所需之產業。在這樣的風潮之下,台灣投入寵物相關產業的業者也越來越多,並且推陳出新搭上這股趨勢潮流,推出各種多樣化設計、高機能性商品,使得寵物產業變得更加豐富化、創新化。

爭論中的德國:如何在歧異中共存,理性明辨走向成熟民主

為了解決東京租推車的問題,作者蔡慶樺 這樣論述:

真正的民主精神不在制度,而是活躍於你來我往, 與各種不同意見的人溝通,找出大家得以和平共存的生活方式。   每個國家都面對一些意見分歧的問題:高教未來該何去何從、老貧人口誰照護、安樂死是否該合法化,甚至轉型正義能如何在回望痛苦中探究真相又不挑起對立?德國尤其如此。   德國,國情與歷史複雜,是個始終不和諧的社會。但即使歷經了兩次世界大戰失敗,還是有能力在廢墟中重建國家、與東歐和解、處理納粹問題、完成統一的和平革命與許多驚人的成就,成為歐洲的心臟、世界的強國。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德國一直存在著「爭論文化」(Streitkultur)。   爭論文化貫穿西方歷史,影響思潮。德國更深信據理

力爭才能釐清事實,不管社會多麼激烈分裂,爭論仍是維繫成熟民主政治的必要手段,能將國家與社會帶到更好的地方。   我們每個人手中都捧著一小塊台灣,是值得我們激烈呵護的新生民主。   勇敢使用理性,我們需要民主,但此刻民主特別需要我們。   作者蔡慶樺,兩度獲得人權新聞評論獎、並入圍台灣文學金典獎,長年派駐德國,對德國社會文化與德意志思考,有深入觀察與見解。他在本書以許多德國社會的爭議,包括國族認同、移民議題、同婚與其他同志權益等,闡明德國如何在歧異中據理力爭,不放棄尋找,得以在跌跌撞撞的摸索中、爭論中逐漸走向成熟。   這些問題也可以在臺灣的脈絡中見到。 希望能藉由這些高度複雜、立場鮮明的

爭論中觀察一個國家,反思台灣。我們爭執了,然後呢?摩擦如何再轉為尊敬?針鋒相對後如何團結合作?   異中求同,而不是求同一。即便在知道最後可能無法共享同一立場的情形下,仍然願意一起爭論,一起接受一個不和諧的社會,彼此共容。即使困難重重,也值得學習。 強力推薦   報導者總編輯  李雪莉   駐德記者  林育立   德國文化觀察家 & 作家  神奇海獅(李博研)   教師 & 作家  蔡淇華   廣告導演 & 作家  盧建彰   (依姓氏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報導者總編輯 李雪莉   慶樺是個專注認真的思考者,做為他的編輯,常有機會拿到他第一手所寫的文章,他的文字總能跳脫現下

的嘈雜音浪,但又緊貼這個時代的各種爭論,試著理性提出各種觀點,為平行的世界嫁接起可能的藤蔓,讓絕緣的生命體異中求同,即便最後不真正同意彼此,卻能理解、尊重、善待那些在我們眼裡不同的異議者。 做為一位長年的媒體工作者,近年社會普遍在嘲笑記者,但其實嘲弄的背後,也同時嘲笑台灣仍貧瘠的公共論述園地。文化的變革不只來自媒體場域,來自我們在社群上發出去的意見和推送的論點。慶樺此書不斷以康德的啟蒙哲學提醒讀者:「要有勇氣使用你的理性!」 儘管思辨和爭辯論點的開放性,可能伴隨不確定和混亂,但這是我們做為公民的責任。相信這本書可以為讀者開拓理性思辯的信心和可能。   教師 & 作家 蔡淇華   當我們身處

在後事實、後真理的時代,如果你不想放棄對真理的追求,你便有義務閱讀蔡慶樺博士的新書《爭論中的德國》,然後你才更有能力去爭論、堅持、與退讓。   作者簡介 蔡慶樺   高雄出生,苗栗、臺南長大,臺北求學,後移居臺東。在臺灣跟德國讀外交、哲學及政治。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治歐陸思想史。曾入圍2019年台灣文學金典獎、獲2018年及2019年人權新聞評論獎,並獲2020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 專文推薦1 德國文化觀察家 & 作家 神奇海獅(李博研):從爭論的國度中看我們的鄉愿 專文推薦2 廣告導演 & 作家 盧建彰:退一步爭論,創造更多理解 好平推薦1 報導者總

編輯 李雪莉 好評推薦2 教師 & 作家 蔡淇華  前 言 爭論文化是一種必要的存在?  1.    德文、麵包店、猶太人、恐怖份子?一些關於種族主義的德國思考     2.    我們徵求勞動力,結果來的是人:談戰後西德的移工     3.    他們都曾為人所愛:《請帶我穿越這片海洋》     4.    藍光中的德國:一位女警的緊急呼叫     5.    融合、難民、移工、排外:德國歷史中的越南篇章     6.    在自己的國家成為異鄉人:談德國「憂心公民」的語言     7.    除草劑政變:德國農業部長為何一意孤行?     8.    巴拿馬文件揭露的正義問題     9

.    《女性及男性領導階層平等法》與兩性經濟平權     10.    身體是國家的?德國的器官捐贈制度改革辯論     11.    為什麼她們不願生孩子?     12.    人人都讀大學的瘋狂國度     13.    德國,職業教育之國?     14.    德國的博士頭銜狂熱     15.    媒體的平庸化     16.    二〇一七年,德國政壇最值得記下的五件事     17.    永無止盡的爭吵會把我們帶向何方?回顧二〇一八年德國大事     18.    夏天的童話:每回捧起金盃後的國族辯論     19.    我們都盡己所能地直視歷史的真相:一次改變了德國

的演講     20.    納粹政權核心的無知者?     21.    藝術自由與政治正確之間     22.    不要就是不要:德國修法強化保障身體自主權     23.    外牆之爭:當德國大學塗掉那首詩     24.    德文,男人的語言?     25.    惹惱教宗卻備受尊敬的批判者:悼德國樞機主教雷曼     26.    德國的老年浪潮來襲     27.    告別的勇氣:死亡很強大,但「愛」能夠更強大     28.    反骨神學家談安樂死:活著與死去都應有幸福的權利     出處 專文推薦 從爭論的國度中看我們的鄉愿 德國文化觀察家& 作家 神奇海獅(

李博研)   自從我留學德國之後,我注意到一個很奇妙的現象。   那就是:每當我和別人說自己在德國念書時,往往會看見對方的眼睛頓時綻放出光芒:「哇∼德國欸!好棒喔!」接著我就會聽見各種關於德國的溢美之詞。德國什麼都好,生活好、教育政策好、租房政策好、育兒補貼好,連街道都不可思議的乾淨(這絕對是誤會!)。甚至在網路上出現的一些文章,都會讓我覺得......   這跟我留學的,真的是同一個國家嗎??奇怪,我是不是在途中轉錯了班機,無意間跑到不曉得哪個奇怪地方留學了五年。而那些文章描述的那個美好國度,我則完全無緣得見。   但這不可能啊!曾經有一段期間,我嘗試在網路上闢謠:「拜託真實的德國才

沒那麼好咧!」我嘗試告訴大家:的確,它有台灣沒有的優勢,但也有台灣未曾碰觸的問題。這個國家有難民、有越來越興盛的極右勢力、而且租房政策也不是大家想的那麼美好。但是不管我怎麼寫、怎麼說,都好像只是把一顆石頭丟進深谷,連一聲回應都沒有就消失在無盡的黑暗中,所有人只是選擇性地忽略我的留言,然後繼續兀自頌揚著那遙遠的烏有鄉。   我一直很納悶為什麼。但就在過了許久之後,我才終於發現這些頌揚文章的背後,其實一直隱藏著人們一個重要的心理:某些時候,人們會相信其他的國家很美好,並不是因為有證據使他們相信;有時候這些人稱讚遠方,只是因為他們需要一個理想國來擺脫現實。   在了解這層原因之後,我就很少在網路

上寫些澄清文了。甚至在面對其他人各種華而不實的讚美時,我也只會笑笑:「對啊,那裡超棒der∼」。   但是,蔡慶樺卻選擇了另外一條路,一條真實、但總是比較難走的路。   第一次見到他時,我就感受到他身上散發著一股「氣」。我很難形容那種氣質,但我認識幾乎每個在德國讀文科博士的人,身上都帶著那股氣:那是一種為了解答一個問題、獲得一項真理甘願蹲點十年,天天獨自一人在圖書館千錘百鍊,最後終於修成正果的一種平淡豁達。這種人不是很重視塵世間的時尚享樂,但是一談到他有興趣的議題時,眼睛就會突然綻放出光芒。而他們對社會也自有一番獨到的觀察,在結合他們所學的知識後,與他們聊天往往有種茅塞頓開之感。在驚喜之餘

也才發現自己如何愚魯,恨不得趕快衝回圖書館填補知識。   在看到這本《爭論中的德國》時,我好像又感受到當時在圖書館與這群知識份子聊天時,那種暢快淋漓的感覺。   整本書結合二○一○年代的諸多時事,一舉揭開德國在梅克爾時代繁榮昌盛表象下,未曾被外人注意到的諸多議題。像是數量龐大的土耳其移民、越來越興盛的反伊斯蘭教運動、對難民議題的兩難、還有兩性薪資不平等的經濟平權。蔡慶樺不只梳理了這些時事的來龍去脈,更詳細描述了德國公知對於上述議題的看法與討論,有些事件連當時人就在德國的我都未曾注意到。在看他的書時,很有在看一些深刻的德國媒體評論時的感覺。這些評論不是你去一趟德國旅遊、或是在那邊打工遊學一陣

子就能看到的,唯有當你長住在那裡、精通那門語言並且關心那裡的議題時,才有辦法看到這樣精彩的見解。   舉個例子,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德國的博士頭銜熱〉與〈媒體的平庸化〉這兩篇了。曾經我在散步的途中就看到一戶人家,門楣上就刻著「PHD 1879」,意味著這一家有人在十九世紀就拿到了博士學位。當時的我就隱隱約約發現,德國人對博士學位抱持著似乎是抱持著我們無法理解的尊崇與狂熱。後來才知道,原來這種風靡全歐的博士熱早在幾個世紀前就有跡可循,那時人們除了Mr. 這個頭銜外,還有Sr.(Sir)與Dr.(Doctor)兩種頭銜,分別代表著一武一文的非凡成就,一為英雄、一為聖賢。   一直到今

日,只要是在德國大學裡取得博士者,竟然可以在身分證、護照上更換Dr. 頭銜。然而德國社會對博士頭銜的尊崇,也引發了類似假學位之類的產業鍊出現。也因此引發德國內部對於取消Dr. 頭銜的聲浪,然而在面對傳統價值與新的利益糾葛間,德國人究竟會如何選擇?   另外,媒體的平庸化則讓我看見了我們社會的倒影。在昔日,德國媒體的素質是有目共睹的,其中文化節目又更是德國各大廣電集團的招牌,文化節目做得好不好,決定了該廣電集團在媒體行業裏的品質定位。然而隨著時間經過,像「德國廣播電台」(Deutschlandfunk,有點類似公視)這樣的公共媒體,卻越來越少人有興趣。因此許多公共媒體也開始追隨市場的腳步、降低

了品質。而在2005 年時,《時代週報》總編的一席話,似乎也應證了我們這個時代獲取資訊的缺乏:「這是將餵養耳朵的飼料以產業化模式製造,其實就像大量圈養豬隻的畜牧業,提供同樣的、快速飽食的飼料,被餵養者沒有太多自由,安穩的、無意外與風險地生活在豬圈中。」   這是不是,就是我們的寫照?民主自由的基石,乃自於人民可以獲得來自公正客觀媒體的全方位資訊。這種市場化、淺薄化的新聞媒體,是否也表示了我們的民主危機?   這都是德國有的困境。然而德國與我們最不同的,也許就是他們從來都不拒絕去正視、去討論存在於他們社會中的種種問題,這在我們的社會中是極為缺乏的。我們缺乏客觀討論公共事務的平台、缺乏探討問題

背後深層原因的智識與耐心、也缺乏正視問題的勇氣。以至於每當有問題發生了,我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看看美國歐洲他們是怎麼做的,接著就直接照抄對方的答案,完全忽略了歐美和我們之間的差異。甚或更糟糕的是我們乾脆假裝問題不存在,你不說、我不說,我們一起在這片歌舞昇平中萬劫不復。   這本書最珍貴的,就是讓人們理解不是照抄歐美的答案,而是學歐美怎麼解決自身的問題。期待有一天,我們可以看到一本這樣深刻探討的書,來討論我們自己。 退一步爭論,創造更多理解 廣告導演& 作家 盧建彰   停止標誌前   一次,和家人去洛杉磯的超市,買小孩喜歡的小包餅乾,讓他們挑在車上吃的小零嘴,好安撫在車上的無聊和飢餓。

那是個日本超市,裡頭賣了各色日本商品,到處不少日文字,當然還是伴著英文說明。滿滿的日文字,販售著美國當地沒有的水果,有些柑橘,我也沒看過。賣生魚片的攤架上,一個個都像在築地常看到的銷售字眼。許多可愛包裝的日本小餅乾,琳瑯滿目,不留神會以為自己在日本東京,不過,貨架間通道比較寬廣,購物推車有足夠的空間好好前進。   結帳的櫃檯,則是以淺草、新宿、池袋等東京地名命名,我感到十分有趣。   回程快到家人住的社區時,有個路口,迎面來了三部車,大家都守法地在停止標誌前停下,這是美國加州的規定,看到STOP SIGN 時,必須停下,確認狀況後再起步。如果沒有,警方是隨時會開單的。這是為了減少路口車禍,

同時也為了保護人口較密集社區的路人安全。   我們守法地停下了,後面突然響起喇叭聲,這很奇特,所以我有點驚訝。通常在美國,人們對於會有孩童老人走動的社區,更減慢速度,就算心裡再急也會願意多花點時間跟耐心。透過後照鏡,我仔細看,後方的車裡,駕駛明顯地不耐煩,高舉著手,揮動著,嘴裡念念有詞抱怨著,看起來是拉丁裔。我告訴正在駕駛的家人說,「不要理他」。   轉進社區繼續往前開,這車緊跟著我們,甚至沒有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我們又來到一個路口準備轉彎車速減緩,他又按喇叭,我整個火上來了。   我再回頭看,他又繼續揮動著雙臂,嘴巴沒有停下,大概是在罵人的樣子。我想著,再往裡開就只有居住區,沒有任何商

業區,他沒有趕著上班的可能,到底為什麼要   這麼急呢?而且,他甚至已經有些侮辱人的動作出來了。我很想跳下車去找他理論,過想到車上還有小孩,我用右手抓著自己的左手,拜託自己不要衝動。我心裡對於對方族群代表的文化,有一些預期。   多樣下的對話   美國是多移民國家,有著多元包容的開國歷史,但事實上,不同族群間仍充滿文化差異和隨之而來的摩擦。跟朋友聊起這事,她大笑,她先生幾天前才在超市和一位中國人吵架。因為結帳排隊時,對方幾乎整個貼在他身上,令人感到不舒服。他往前一,對方貼上來,他實在感到非常被冒犯,因此又往前,但對方又貼上來,衝突因此發。他質問對方,幹嘛靠那麼近,對方說我在排隊呀。  

 在中國,願意排隊的人可能會習慣緊貼著對方的後背,原因是這樣才能避免被別人插隊。而且前提是,願意排隊的他,已經覺得自己的行為十分文明了,他可能還會跟你說,許多人可是不排隊呢!   這是個有趣的觀察。在其他文化裡,每個孩子從小被教導排隊習慣,但前提是資源足夠。每個排隊的人都有個預設,就是雖然我多花點時間,但可以拿到我要的東西;而不排隊的人,可能來自於過去雖然排了隊也輪到他,但沒有東西了;再者,貼著人排隊的人,則是因為曾經被插隊過。那是他們人生經驗聚合而成的文化,但當帶著這文化到不同的國度時,這會變成文化衝擊,甚至成為自身被歧視的來源。   我想著那日本超市座落在美國洛杉磯,外觀與其他美國超市

無異,但內裡卻如同日本一般,好讓日本移民們輕鬆自在地享受。對於一個在當地成長的美國白人而言,這地方有點不一樣。每個人站立的位置不同,帶來不同的觀點,看見不同的風景。立場不一樣會帶來進步,但也必須仰賴對話,甚至,更多時候,是爭論。   各退一步 ,好好爭論   我在這個時間點讀蔡慶樺的《爭論中的德國》,真是興味盎然,因為他非常善於將不同立場講述清楚,而且是帶著客觀且溫暖的心思,不急著驟下判斷,如衝動的我。   裡頭有許多讓人泫然落淚的故事,手球隊國手的死亡、除草劑的使用期限、安樂死的道德難題、移民後代警察眼中的移民暴力,個個都讓我瞠目結舌。不曾聽聞過,也無法想像,但卻都是活生生的生命故事,

引我思索自身的生命選擇。   我喜愛他流暢的文筆,緩緩陳述事件的背景,將不同立場的論理,娓娓道來,不輕易地給出答案,以最輕鬆的方式,讓人服用再反思。我越讀越感興味,不只對德國當代有更多理解,也對個人在這巨大的時代,仍該盡力保有思考和爭論能力充滿期待。我也想著,也許做為一個世上獨特存在的台灣人,我們都該多些思索。也許你並不認同台灣人有多獨特,但我想試著跟你爭論,有哪個國家在那麼多領域都有排名世界前幾位的紀錄,但卻又不被承認是「國家」的呢?   幸運的、不幸的,跟我一樣,成為台灣人的你,怎麼能不試著和世界爭論?光是你的存在,就是如此不一樣且奇妙的論點呀?我越讀越想,這是本好書,多希望我在學校讀

書的時候,便曾看過這書。那,會不會讓我的人生有些不同呢?   不幸的是,蔡慶樺是我的高中同學,在當學生時的我,沒有機會讀到這本好書。幸運的是,蔡慶樺是我的高中同學,早不當學生的我,早於世界讀到這本好書。   我這樣跟自己爭論著,並期待你也能享受這段有意思的旅程。 前言 爭論文化是一種必要的存在?   ▎維繫成熟民主的手段   「真理會在爭論中誕生」(Die Wahrheit wird im Streit geboren)。   爭論,是民主社會中重要的概念。德國一直存在著「爭論文化」(Streitkultur),不管社會分裂多麼激烈,爭論還是被視為維繫成熟民主政治必要的手段,學生

們在學校也會被引導對於複雜的議題搜尋資訊、做出判斷、並駁斥不同立場,因為正確地爭辯,是勇於使用理性,是今日民主文化得以保持活力的原因。   然而不可否認,爭論雖可以產生真理,但是這樣的真理時常帶著社會的分裂與仇恨作為代價。「真理製造仇恨」(Veritas odium parit),這句來自古老拉丁文的諺語告訴人們,追求真理的過程並不總是那麼順遂或愉快。   德國社會是個始終不和諧的社會,這個國家始終在爭論中。即使在德國文化與政治思想中一直存在著某種對於共同體的嚮往,德國各黨的政策黨綱向來好談「社會」作為價值,但是,這個共同體從來不存在於共識中。雖然「團結」(Zusammenhalt)一直是

各黨高舉的價值,可是「鬥爭」(Kampf),也從未消失於德國的政治語彙。因為爭辯,才能釐清事實,才能將國家與社會帶到更好的地方。   這種爭論的基因,流動在西方文化傳統中。在古老的哲學開端,雅典的阿果拉廣場上,好提問的蘇格拉底正是在與希臘人辯論中探問真理的人;柏拉圖寫的對話錄,既是對話,但也是各種激辯,例如《理想國》對何謂正義的辯論,穿越了西方歷史,還影響著當代的政治思潮;而西方神學傳統中,爭辯一直扮演重要的地位,例如聖經《使徒行傳》,描述耶穌的使徒們傳教的事蹟,許多片段都是在激烈的爭論中辨明信仰與真理,例如保羅與雅典人的爭論:「保羅在雅典等候他們的時候,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就心裡著急;於是在

會堂裡與猶太人和虔敬的人,並每日在市上所遇見的人辯論。」他去了哥林多:「每逢安息日,保羅在會堂裡辯論,勸化猶太人和希利尼人」;「在眾人面前極有能力駁倒猶太人,引聖經證明耶穌是基督」;「保羅進會堂,放膽講道,一連三個月,辯論神國的事,勸化眾人。」   辯論,不只是針對異教徒,也可見於基督教內不同教義的爭執。被認為在精神上改變了德國人、創造出一個新的信仰國度的馬丁路德,於五百年前這麼說:「我為了我的德國人而生,也為德國人而服務(Meinen Deutschen bin ich geboren und ihnen will ich dienen)。」他服務的方式,正是以其九十五條論綱向羅馬教會提出

了挑戰─提出一場改變世界的爭論。   路德於一五一八年前往海德堡,參加在海德堡奧古斯丁修會會議上的「海德堡爭辯」(Heidelberger Disputation),他力戰天主教守舊者,辯論教義,更是開啟了之後數十年多場關於宗教改革的重要辯論。這場辯論被紀錄為拉丁文Disputatio Heidelbergae habita,disputatio 的字源是dis(分歧)與puto(辨認、思索、闡明),可以看出爭辯的意義並非一味駁斥,而是要劃出歧異,在其中獲得啟蒙。   如何爭辯(disputare),自中世紀以來便成為學習神學者必修課程,你必須設想一切可能反對你立場的論點,作詳盡的探究與比

較,闡明這些論點的不真與不合理,以捍衛自身信念的真實性,並說服他人接受。也不只是神學,這已是學術研究的必要技能,高等教育在授予博士學位時,申請學位者必須通過論文答辯,因為,只有懂得爭辯者,才能證明自己擁有學術能力。   ▎據理力爭是有勇氣使用理性   「雖然朋友與真理對我們來說都是可愛的事物,然而給予真理更高的地位,是神聖的義務。」亞里斯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1096a   到了啟蒙運動時期,能夠據理力爭,不只是學術能力,甚至促成了市民社會的公共性。如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已成經典的教授資格論文《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便描述,在英國咖啡館及法國的沙龍中一場又一場的辯論

與交流,催生了近代歐洲公共領域。除了面對面的辯論,透過文字以及著作的意見往來,也使得啟蒙思想更成熟,例如康德關於啟蒙運動的名文,便是一篇投入爭論之作。一七八三年,牧師策爾納(Johann Friedrich Zöllner)在柏林月刊上質疑,雖然「啟蒙」已成一個流行詞彙,但是內容到底是什麼,沒人說的清楚;這個質疑即引發思想界的回應,例如隔年哲學家孟德爾頌(Moses Mendelssohn)發表〈關於這個問題:何謂啟蒙?〉(Ueber die Frage: Was heißt aufklären?),對於德國民族的文化及教養充滿信心;而康德接著發表〈回答這個問題:何謂啟蒙?〉(Beantwor

tung der Frage: Was ist Aufklärung?),以拉丁語諺語「勇於使用你自身的理性!」(Sapere aude!)為啟蒙做了清楚定義,要求人類走出自己招致的不成熟狀態。這篇文章,使人類精神告別了中世紀,帶領他的當代人走入理性的時代。   這一次爭論,其實也是對於「為什麼我們要爭論?」這問題的答案。爭論,不是為了吵架,而是勇於使用理性,是走出不成熟狀態的嘗試,是為了被啟蒙(aufgeklärt),為了被闡明(geklärt)。   德國自一九七○年以來建立了一個重要政治傳統,由總統在耶誕節前夕透過電視向全國人民講話,以在這個重要節日建立國家未來正確的方向,並給予人民

自豪與信心。二○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德國總統史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循例發表耶誕談話,他呼籲,德國的公民們應該展現支持民主的公民勇氣、共同體認同、以及爭論文化。民主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對民主負有責任,每個人都在其手中握有一小塊德國,「我們需要民主,可是我也相信,此時此刻民主特別需要我們。」他認為爭論的文化是德國社會的珍貴資產,也樂見各種立場間激烈的爭執。他指出,重要的問題是:「我們爭執了,然後呢?摩擦如何再轉為尊敬?不休的憤怒如何轉為合宜的爭論文化?針鋒相對如何產生團結合作?」   這些問題當然是困難重重的,但是,為了捍衛民主,依然必須不懈

地尋求答案。真正的民主精神不是在制度裡面尋找的,而是在活躍的民主公民之彼此往來間被實踐以及存續,是與各種不同意見的他人溝通,尋找出讓大家都得以和平共存的生活方式。這條道路並不平坦,但再怎麼跌跌撞撞,我們都還是得走,因為民主生活已經是所有生活形式中我們唯一可以接受的。史泰邁爾在演講裡,有這樣一句話:「你們不要害怕!」(Fürchtet Euch nicht!)引述德國人熟悉的聖經話語,但也是重現了康德在建立歐洲啟蒙精神的關鍵時刻所發出的呼喊:「要有勇氣使用你的理性!」   ▎在爭論中更靠近真理的國度   「而普羅塔哥拉斯與蘇格拉底啊,我請求你們兩位,各自退讓,開始為你們自己的立場而爭論吧,但

請不要吵架,因為朋友與朋友之間,也可以充滿善意地爭論。」柏拉圖,《普羅塔哥拉斯》對話錄,337b   本書描述的,就是這樣一個紛擾不安的國度,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爭論中逐漸走向成熟;如何在歧異中試圖闡明。這個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失敗,卻又站了起來,逐漸成為強大的國家。可是這樣的強大,卻不是一帆風順的。很多問題,德國一直無法找到答案,但是一直沒有放棄尋找答案,這個國家也就在這些跌跌撞撞的摸索中,完成許多驚人的成就,例如在廢墟中重建、完成經濟奇蹟、與東歐和解、處理納粹問題、完成統一的和平革命、推動能源轉型等。但是,當然也有許多挑戰依然棘手,例如始終進行中的轉型正義、難有社會共識的難民問題、移民融合

、性別平等、老年貧窮、種族主義、反猶主義……。     這是個複雜的國家,有複雜的歷史與國情,甚至,德國人自身就很複雜,不容易理解。究竟如何幫德國定位?這些年來,臺灣對德國很感興趣,在許多議題上希望瞭解甚至借鏡德國經驗,學習德語的人也愈來愈多。也因此,過去幾年我試著切入德國社會核心、深入分析德國的專欄文章,也獲得甚多迴響。這本書,便是選錄、改寫一些我在各媒體上的評論文章,以及演講之內容,並藉整理成書之際,另加上一些我早就想談卻一直沒靜下心來好好處理的議題,希望能全面深入地呈現近年來德國社會中的重要論辯。   書中整理、探索、分析了許多分裂德國社會的議題,例如移民、難民、種族主義、愛國主義、宗

教、環保政策、階級差異、同志與性別平權、高學歷情結、少子化問題、職業教育之未來、轉型正義、媒體生態、老年化、藝術創作與言論自由、安樂死等。這些議題,均無一個簡單立場或標準答案,但是都呈現出一個處於爭辯中的社會。也因此,本書之書名訂為《爭論中的德國》(Deutschland streitet),希望能從這些高度複雜、立場鮮明的爭論中觀察一個國家。   史泰因邁爾說每一個參與爭論的德國公民「都在手中握著一小塊德國」。閱讀這本書的台灣讀者們,手中其實也都捧著一小塊台灣,一小塊脆弱的、值得我們激烈地為之辯護的新生民主。本書所觸及的很多爭論,也可以在臺灣的脈絡中見到,例如國族認同、移民議題、同婚與其他

同志權益、安樂死等。也不只我們,其實世界各國或多或少都會面對這些議題,也都在找尋答案。有些議題,人們找到了暫時的共識,讓這個社會繼續往下走;有些議題始終是爭議,各種立場的人無法找到共同的立足點對話。無論如何,我們應該接受一個不和諧的社會,並且,在知道最後可能無法共享同一立場的情形下, 仍然願意一起爭論。共同體(Gemeinschaft), 是在差異中尋求共同(gemeinsam),而不是追求同一;我與你爭論,是因為我視你為與我一樣的理性存在__者,你能使用與我一樣的語言,我們交換意見的不同,試著釐清概念上的誤解,即使最後我們仍將彼此憎恨,因為無法說服彼此,但是至少我們都更貼近真理一步,也使我們

生存其中的民主更有生命力。     也因此,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柏拉圖《普羅塔哥拉斯》對話錄中會有這麼一句:「而普羅塔哥拉斯與蘇格拉底啊,我請求你們兩位,各自退讓,開始為你們自己的立場而爭論吧,但請不要吵架,因為朋友與朋友之間,也可以充滿善意地爭論。」各自退讓,才能有真正的爭論,而不淪為吵架。爭論再怎麼激烈,都應該是針對事理,而吵架,卻常是針對個人。後者會是惡意的,而前者,卻可以是善意的,可以發生在朋友之間,又不損友情的。     當然,這樣的理性的爭論在今日看來似乎陳義過高,我們多數時候在臺灣看到的,還是吵架。但是正因為我們身處在後事實、後真理的時代,不放棄對真理的追求,格外重要,

尤其在臺灣,這個被外國學者認為是受假訊息攻擊程度全球最嚴重的地方,我們更有義務,必須要辨認事實與虛假,必須爭論,必須堅持真理。「雖然朋友與真理對我們來說都是可愛的事物,然而給予真理更高的地位,是神聖的義務。」亞里斯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寫下的這句話,不也提醒當代懷疑真理是否仍存在的人們,在探求真理的路上,不要怕爭論?   讓我們各自退讓,開始為自己的立場而爭論吧。 當一位手球國手及藥師被殺害 再說說一個悲劇,談德國的種族主義及排外。 馬爾娃・埃爾─雪碧妮(Marwa El-Sherbini),出生於一九七七年的埃及,是埃及國家手球隊的成員。但她除了是頂尖運動員外,還讀了藥學系,是一位專業

藥師,就讀大學期間,並且是學生會發言人。這樣一位能文能武的學生,可說是一流的菁英。 她的先生歐卡茲(Elwy Ali Okaz),是一位研究基因的科學家。二〇〇五年,這對夫婦移民德國,因為先生在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找到一份研究工作,兩人並於隔年德國生下小孩。這是一個完美的移民典範:都是高教育程度的專業人士,成功融入德國社會。 二〇〇八年八月,埃爾─雪碧妮帶著她的小孩,在德勒斯登一個公園的兒童遊戲區,一個俄羅斯裔的德國人維恩斯(Alex Wiens)朝著她挑釁,罵她「伊斯蘭份子」、「恐怖份子」、「賤貨」。路人見到這個衝突報警,警方來到現場立案調查。 二〇〇九年七月一日,已經懷孕三個月的埃爾─雪碧妮

出庭作證,在離開法庭時,維恩斯衝向了埃爾─雪碧妮,抽出預先藏好的刀,刺殺她十八刀,她三歲的兒子就在現場看著母親當場身亡。她的先生歐卡茲在旁試圖制服兇手,也被刺三刀,重傷。一位法警趕來支援,拔出槍,卻對準了歐卡茲開槍,因為他以為這個埃及人才是攻擊者。最後幸好歐卡茲存活了下來。 幾天後,在柏林及德勒斯登,舉行了盛大的哀悼儀式。七月五日,埃爾─雪碧妮的遺體被送回埃及,她終於回到家鄉。這一家人原來計劃於二〇〇九年年底回到埃及,因為歐卡茲已在大學找到教職。可是,種族主義毀了這個原本可以美滿的故事。 這起事件駭人聽聞,引起國內外喧然大波,不只因為受害者曾經是埃及手球隊國手,不只因為她因為外國人及穆斯林身份

被歧視、攻擊、殺害,還因為她是在德國法院內被殺害的。她的悲劇顯示了,一個模範的移民家庭如何仍然必須面對難以避免的種族主義。最後這起悲劇甚至成為伊斯蘭世界與德國關係惡化的導火線,埃爾─雪碧妮以殉道者身份在埃及被下葬,中東世界四處都有群眾上街哀悼並抗議德國的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