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元馬達型錄ie3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謝瑞青所指導 陳彥勲的 有機朗肯循環於不穩定熱源控制方法之實驗研究 (2021),提出東元馬達型錄ie3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有機朗肯循環、不穩定熱源、並聯、膨脹器、R134a冷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黃仲欽所指導 徐國峯的 三相感應電動機效率改善之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高效率感應電動機、有限元素法、效率測試的重點而找出了 東元馬達型錄ie3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東元馬達型錄ie3,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有機朗肯循環於不穩定熱源控制方法之實驗研究

為了解決東元馬達型錄ie3的問題,作者陳彥勲 這樣論述:

隨著科技的進步,地球上的化石資源逐漸被消耗且全球暖化問題加劇,各國政府及科學家極力找尋替代能源,其中造成全球暖化原因之一為工業廢熱的排放,而有機朗肯循環(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是一項可將低階熱能轉換為電能之技術,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重視。然而隨著工業製程的不同,廢熱多為不穩定狀態,大部分文獻皆探討穩定熱源條件下系統控制方法,較少會針對變動熱源條件進行討論。本研究建構2 kW渦卷膨脹器ORC系統,並使用R134a為工作流體,此外系統可單‒雙膨脹器等兩種模式切換,其中雙膨脹器模式以並聯方式排列,膨脹器與感應式發電機以皮帶方連接,並可透過膨脹器與發電機之皮帶輪輪徑比調整

膨脹器轉速。穩態實驗結果顯示,雙膨脹器模式下有最大的發電量,但是效率相較於單膨脹器模式較低。在單膨脹器模式下,膨脹器轉速與發電量關係呈現正相關,系統最大發電量、系統效率與等熵效率分別為1.537 kW、60.7%及5.91%,而雙膨脹器模式之最大發電量、等熵效率及系統效率分別為1.846 kW、65.8%與5.30%。另外,隨著取熱量的變化,膨脹器轉速與模式有其適用範圍,當取熱量區間分別為10 kW至17 kW、18 kW至26 kW及27 kW以上時,適用膨脹器轉速分別為900 rpm-single、1350 rpm-single與900 rpm-dual。動態實驗結果證實,當熱交換量較低時

,從雙膨脹器模式運轉調整為單膨脹器運轉可在不增加工作流體質量流率之情況下提高蒸發壓力,從而提升系統發電量與淨系統效率。

三相感應電動機效率改善之研究

為了解決東元馬達型錄ie3的問題,作者徐國峯 這樣論述:

針對全球能源效率標準的升級,低壓三相鼠籠式感應電動機效率標準被強制提升至IE3等級。因此,本文提出使用低損耗矽鋼片和銅棒轉子分別替代一般矽鋼片及鑄鋁轉子以降低鐵損和轉子銅損。文中實際設計及製作二台6極、250HP之三相感應電動機,區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效益改善分析,並引用經驗公式及矽鋼片鐵損曲線計算鐵損減少的變化。由實測結果得知,鐵損量測值與預測值接近,鐵損可有效被改善。至於轉子銅損的降低,則透過計算銅棒及其端環電阻,以評估轉子銅損可減少的比例。本文亦使用Flux 2D有限元素法分析定子和轉子槽的靜態磁場,以確保磁通密度低於飽和值且磁力線維持平滑分佈。本文採用之IEEE 112-A、IEE

E 112-B和CNS 5421,分別為效率測試的動力計法、損失分離法以及圓線圖法。三種效率測試的結果分別為95.97%、95.90%及96.10%,均高於IE3最低效率95.80%的要求。此外,由於提高效率需同時考慮電機啟動性能,實際測試銅棒轉子的啟動轉矩為270.1 kg-m,大於NEMA標準要求的額定轉矩 183.1 kg-m;而銅棒轉子的啟動電流量測值為2108A,低於Code G所規定的2191A。鑄鋁轉子及銅棒轉子實際測試中獲得的啟動轉矩和啟動電流,亦進一步藉由CNS 5421提出的三種計算方法得到驗證。綜言之,本文的低壓三相鼠籠式感應電動機效率已達IE3等級,且其啟動轉矩與啟動

電流亦均符合國際相關規範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