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照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東芝照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山田修寫的 偷學日本頂尖決策專家,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對的技術 和中田敦的 獲利來自於改變:汲取矽谷智慧,見證GE的轉型革命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光現 和台灣東販所出版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鄭慕德所指導 唐自宏的 加熱控制對於3D列印SLS技術之影響實作與研究 (2020),提出東芝照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3D列印、控溫、加熱系統。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研究所 張謙允所指導 解瓊的 居家照明藝術設計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照明設計、照明藝術、室內照明、居家住宅、室內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東芝照明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東芝照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偷學日本頂尖決策專家,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對的技術

為了解決東芝照明的問題,作者山田修 這樣論述:

日本頂尖決策專家「山田修」到底有多厲害? 他讓美國包裝大廠MeadWestvaco在一年內, 從衰退10億日幣,變成大賺10億日幣。 6家企業靠他起死回生,轉虧為盈!? 相對夏普、東芝、大塚家具等這些做出錯誤決策的經營者, 他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 想要學,就先偷看他的私房筆記!   ◎夏普有戴正吳,MeadWestvaco有「山田修」?   山田修是日本最炙手可熱的經營管理顧問。他不但對企業主與CEO提出經營戰略上的建議,並曾擔任過美國包裝大廠MeadWestvaco 、飛利浦照明(Philips Lighting)、廚具大廠kitchenhouse、衛生醫療用品企業

taurus等6家企業的社長。6家企業都靠他起死回生、轉虧為盈。其中MeadWestvaco更是不到一年就從衰退10億日幣,到大賺10億日幣,從虧損5億3千萬,到重新開始獲利!   ◎專家的私房筆記,告訴你好決策、壞決策,到底差在哪裡   本書結集山田修針對個大企業的領導人或CEO在做決策的當下,所造成的影響、可能考慮的因素以及最後造成的結果做了全面性的分析與說明。諸如夏普到底在決策上犯了什麼錯誤?東芝、SONY、任天堂、大塚家具等老牌企業紛紛面臨經營危機,問題出在哪裡?看起來風光的摩斯漢堡,真的沒問題嗎?山田修透過MBA的專業與經營企業的實際經驗,剖析這些陷入泥淖的企業在決策上的缺失。此

外,他也針對日本電產的永井重信社長、Panasonic以及富士軟片等企業與經營者的正確決策進行分析與預測。好決策?壞決策?快看山田修的私房筆記告訴你:到底差在哪裡!   ◎好決策、壞決策?重點在掌握把事情做對的技術   本書作者山田修不僅是在本書中分享他對各大企業決策的看法與評估,也深入分析企業在決策時可能有的過程與考量。不管這樣的過程與考量最後締造出來的是讓企業落入泥淖的決策,或是讓企業起死回生的重要決定,也都能夠成為我們在職場上進行判斷、或在經營企業、創業、自營產業決策時的重要參考。如何吸取這些企業透過實際驗證而得來的經驗,也將是我們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關鍵。   作者簡介 山田修

  商業評論家,畢業於學習院大學、美國雷鳥全球管理學院(Thunderbird School of Global Management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曾擔任包括美國包裝大廠MeadWestvaco 、飛利浦照明(Philips Lighting)、廚具大廠kitchenhouse、衛生醫療用品企業taurus在內6家企業的社長。他在擔任飛利浦照明社長的期間,讓飛利浦照明已經減半的營收在三年內增加三倍。持續在六年內呈現赤字的美國包裝大廠MeadWestvaco,也在他就任半年後轉虧為盈,因此他也被稱為「企業再生的專家」。現在,他是企業戰略顧問的第一

把交椅,時常在日本國內針對各企業社長或幹部進行講座課程或集體研習。目前事國際戰略經營研究學會會員。 譯者簡介 李建銓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職日商企業,現就讀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系在職專班,朝專業譯者之路邁進。譯作有《看懂世界資源真相,你就找到世界的財富地圖》、《等雲到:與黑澤明導演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合譯)》、《學會3的神邏輯,溝通不再有廢言》、《圖解人際關係心理學》、《強風吹拂(合譯)》、《大人的科學(合譯)》系列等。   前言 第一章 戰爭結束,迎接黑夜 EPISODE 1 大塚傢俱,父親和女兒吵架, 是因為「兩個人都沒有經營的才能嗎?」女兒社長經營策略大失控 EP

ISODE 2 大塚傢俱的女兒社長,為何註定失敗? 幹部與店長都希望社長下台,難以處理也不可能重建的關係 EPISODE 3 大塜傢俱的父親會長原本握有優勢,為何遭受重大失敗? 毫無具體論述的情緒性發言,最後付出的代價 EPISODE 4 「麥當勞一落千丈,摩斯漢堡業績長紅」其實並不正確。 摩斯漢堡的顧客滿意度,真的是第一名嗎? EPISODE 5 身陷危機的麥當勞,社長報酬竟高達一億日圓(新台幣三千萬元)! 成功的女性社長,單身是必要條件? EPISODE 6 面臨危機的麥當勞,解決對策是由連鎖企業「逆」併購。 新經營團隊也策手無策 EPISODE 7 超優等生花王的怠慢。 與P&G「相差懸

殊」導致「失去幹勁」 EPISODE 8 如巨獸般的世界級企業P&G,正式對日本展開攻勢。 花王與獅王是否會被「一腳踢開」 EPISODE 9 話題超多的角色扮演社長,企業的危險信號。 資金相繼賣出持股 專欄 錯誤百出的經營策略評論①   第二章 誤用戰略,即使是名門企業也將岌岌可危 EPISODE 1 經過盲測調查,星巴克的味道最差…… 最大的敵手是KOMEDA咖啡,美國總公司必須加強管理? EPISODE 2 樂天的危機。上架賣家急速減少, 與免上架費雅虎相較,賣家數只有七分之一, 卻堅持收取五十八萬日圓(新台幣十六萬元)上架費 EPISOED 3 沉沒的山田電機,突然大量歇業,是魯莽行事

嗎? 業績不可能回復的原因 EPISOED 4 比亞馬遜還快!友都巴喜.com太厲害嗎? 和山田電機完全相反,超乎常識的卓越經營手法 EPISODE 5 任天堂只有沉沒一途。 企業結構的缺陷,難以稱霸手遊市場 EPISODE 6 永旺的異常變化,業績惡化導致股價狂跌。 綜合超市愈來愈遠離消費者,最後將面臨的結局 專欄 錯誤百出的經營策略評論②   第三章 誰是二○一五年表現最差的經營者? EPISODE 1 天馬航空,「身無分文」的經營危機 西久保社長的獨斷和愚行 EPISOED 2 出井伸之「殺害」索尼之後,歷任社長的罪過。 糟蹋優秀的技術,招致經營危機 EPISODE 3 索尼針對所有事業

設立分公司,準備「賣掉所有事業」。 難以抵抗的產業生命週期(Industrial life cycle) EPISODE 4 虧損連連的夏普,二○一七年將面臨消滅的危機。 公司內部正急速分裂,事業結構本質的問題 EPISODE 5 不及格的領袖,理研理事長野依,不負責任的辭職。 怠慢職守,導致STAP的問題愈演愈烈 EPISODE 6 公司利益約十一億日圓(新台幣三億四千萬元),但其中八億日圓(新台幣五億五千萬元)是社長的報酬。 一邊嚷嚷著「要離職」,還是繼續收取高額報酬 EPISODE 7 Seven & i鈴木會長的次男就任董事。 世襲般的人事安排,讓人感到不合常理 專欄 錯誤百出的經營策

略評論③   第四章 專業經理人蔚為風潮?根絕企業文化的勇者 EPISODE 1 優衣庫柳井無情經營的強大之處。 羅森玉塚提倡「大家一起努力」帶來的經營危機 EPISODE 2 三得利新浪社長,就任超過四年的深謀遠慮。 為玉塚準備週全的體制,禪讓羅森社長職位 EPISODE 3 麒麟的五年黑暗期。三得利採取「果敢」經營策略,逆轉局勢。 組織改革失敗,導致延遲決定計畫 EPISODE 4 倍樂生個資外流事件,為原田社長的經營改革帶來助力嗎? 高漲的向心力,大刀闊斧斷然實施組織改革 EPISODE 5 LIXIL,將歐美經營風格導入傳統日本企業。 為什麼成為「極罕見」的成功實例?急速擴展海外事業

EPISODE 6 武田製藥的實驗性壯舉, 前所未聞的事態發展。 推動外國人幹部主導的「徹底國際化」 專欄 錯誤百出的經營策略評論④   第五章 向卓越的戰略經營者學習 EPISODE 1 各大企業社長選出的最佳社長是永守,究竟他有何過人之處? 從零開始,打造營業額一兆日圓(新台幣兩千七百五十億元)的企業,令人驚愕的經營手法 EPISODE 2 富士軟片,易地經營大成功。 非連續事業經營模式,帶來巨大的相乘效果 EPISODE 3 Panasonic,從失敗中完全復活。 鐵腕津賀社長的經營策略與重大改革,「值得讚許」 EPISODE 4 平均年收一千兩百五十三萬日圓(新台幣三百五十萬元),無上

限報酬。 獲利率五○%……傳說中的「背後」企業,卓越經營的秘密 EPISODE 5 保麗化妝品奇蹟似成長的秘密。 前所未聞的破壞性「感激」經營策略,擺脫拜訪販售的公司形象 EPISODE 6 小型金屬加工業者,驚人的業績V字回復之謎,考察拜訪蜂擁而至 EPISODE 7 Bigholiday破天荒的經營策略。 二十歲創業年營業額八百億日圓(新台幣兩百七十億元), 以大膽的行動,展現對合作夥伴的忠誠心 EPISODE 8 由創業到成為業界盟主,HARD OFF山本義政會長兼社長 是真正的創業家。目標是在中古市場開設一千家店 專欄 錯誤百出的經營策略評論⑤   第六章 是吉是凶?重覆使出激烈的戰略

,將造成什麼結果? EPISODE 1 憑藉氫燃料電池車嶄露頭角的岩谷產業,有何驚人內幕? 設置加氫站的桌越戰略,讓石油供應商落入陷阱 EPISODE 2 豐田汽車無償提供專利帶來的衝擊。 是全世界都不放在眼裡的未爆彈,或是FCV真正普及的領導者 EPISODE 3 奇異公司果斷採取超乎常理與卓越的「選擇與集中」策略。 不曾虧損的事業,卻大幅縮減規模 EPISODE 4 豐崎社長提振壽司郎業績,閃電卸任。 「成長達到界限」的公司,已無成長餘地,前途多難 EPISODE 5 朝日啤酒收購瀨萬餐飲集團,叫人一頭霧水。 難以期待藉此提升營業額與知名度 EPISODE 6 KOMEDA咖啡廳股票上市後

,一舉快速成長,達到業績頂點。 大股東察覺成長的極限,開始拋售股票 EPISODE 7 歐力士收購軟體開發商彌生,善用行銷4P的巧妙戰略。 獲得半數中小企業成為基本客戶 專欄 錯誤百出的經營策略評論⑥   第七章 在多變的商場環境中,屢創勝績,繼續生存 EPISODE 1 外部董事義務化,被批評為不切實際。 不知情的外人,對企業有貢獻嗎 EPISODE 2 伊斯蘭教徒大舉進入日本? 化妝品與龐大的清真商機,開創出新市場 EPISODE 3 中國對外資企業的「暴取豪奪」。 不僅強求巨額罰金,還搶奪資產與技術……千萬不能去韓國設廠 EPISODE 4 香港示威活動,道出中國的「本性」。 衰頹的亞洲

國際金融都市,集中於香港的企業,紛紛出走 EPISODE 5 一半的工作將由電腦取代? 行政職、服務業……中間所得層級遽減,貧富差距加劇 後記   前言   日本麥當勞控股公司的業績,陷入空前絕後的危機。另一方面,據說摩斯食品公司(摩斯漢堡)的業績維持長紅,但事實並非如此。摩斯漢堡非但沒有趁著敵對企業的失誤,從中獲利,而且二十年來業績完全沒有成長。   二○一四年底,我指出山田電機即將面臨「成長極限」。果不其然,到了二○一五年,該公司門市開始展開「大量歇業」。另一方面,友都八喜電器連鎖店(YODOBASHI CAMERA)開設網路販售,與亞馬遜互爭網購市場,而且業績表現優異,其中原因何

在呢?   近年,天馬航空(Skymark Airlines)、索尼(SONY)、夏普(Sharp)等企業,似乎都出現了「讓男性蒙羞的經營者」。不過,日本電產的永守重信社長,富士軟片的古森重隆會長,仍舊是「另人為之著迷」的知名經營者,   豐田汽車(TOYOTA)和7&I控股公司,採取了超乎常理的經營策略,企圖讓企業再次迎向顯著的發展。然而,這兩大企業選擇的道路,是否真能帶來驚人的成果,目前仍是未知數。   雅虎網路商城店家數目是樂天的七倍,針對樂天不斷展開對抗策略,個人不置可否。   我從三十七歲到五十九歲這二十二年間,擔任過六家公司的社長,成功地讓低迷不振的企業,業績呈V字型回復,

藉此得到「企業再生經營者」的稱號。目前,我主要指導經營者擬定戰略,並且協助他們舉辦企業內的幹部研修,同時也在知名新聞網站「商業日刊(The Business Journal)」上連載文章。這本書,就是在該網站以同名專欄連載的內容,選出具代表性的文章,匯集成冊。   本人的專欄有幸獲得許多網路讀者支持,經常在該網站攀上閱覽人數前十名。曾經有某一週,閱覽人數排名第一、二位,都是我的文章。另外,在轉載的文章當中,例如在雅虎新聞頁面的「經濟」領域,我的文章也拿過第一位,轉載到各大網站的閱覽人數,都經常排在前幾名。   在撰寫前述的專欄時,我要求自己要遵守幾項原則。   第一,「盡可能掌握即時性」

,第二點是「盡可能傳達正確訊息」,第三是「盡可能保持獨創性」。某個事件發生的當週,我就會撰寫相關評論,自己收集第一手資訊,經過自己的判斷後,寫下見解。盡可能不引用他人(已經發表過)的評論。   遵循這些原則,因為經濟事件引起話題,遭受毀譽參半的經營者(請容我省略敬稱),以這些事件為題材。希望可以藉由這本書,再一次整理二○一五年發生的事件,重新體驗這些題材的寫實感。   本書依題材分為七個章節,每一篇報導都記載於該網站發表的日期。在出版之前,除了修改錯字以外,原報導內容完全未做更改。   選擇收錄在本書的事件中,我所寫下的推測和建議,並非都完全命中,商業評論並不是自然科學,而是歸屬於社會科

學的範疇。而且針對每一個事件,「意見」的評論,網路上的預測可說是百家爭鳴的狀況。請各位讀者和我抱持相同的「固定觀點」,一同觀察這本書提及的許多商業現象。我的「固定觀點」就是「戰略性的觀點」。   如果各位可以透過每一篇報導,參考我提出的分析和建議,運用於發展自己的事業,絕對是我的無上光榮。若未曾在網路上讀過我的文章,希望各位務必把握此次機會,已經讀過的朋友,再讀一次勢必會有新收獲。 二○一五年八月 山田 修

東芝照明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フィリップス UV-C殺菌用デスクライトをしばらく使った感想です。
紫外線の一種UV-Cを一定時間照射してくれるライトです。
SARS -CoV-2を99%不活性化した研究結果もあるようですが我々が使う上では効果、結果が目に見えないのでわかりません。今回は使い勝手よかった部分や面倒臭いところ、気になった部分、注意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ところを紹介しています。

#フィリップス
#UVC殺菌用デスクライト
#uvclighting

PHILIPS UV-C殺菌用デスクライト(公式動画)
https://youtu.be/MIPUfnMwuJk

PHILIPS UV-C殺菌用デスクライト
https://www.signifyjapan.co.jp/product-desklight/

シグニファイジャパン
https://www.signify.com/ja-jp/our-company/news/press-releases/2020/20201029-signify-uvc-desk-lamp-launched-in-japan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
https://www.irisplaza.co.jp/index.php?KB=SHOSAI&SID=H538305F

東芝ライテック
http://www.tlt.co.jp/tlt/products/uv_lighting/uvc_desklight/uvc_desklight.htm


私たちに手が届きやすくなりましたが
使い方を間違えると大変なことになります。
今回紹介した機種ではありませんが
紫外線ランプでは過去にこのような報道をされたこともありますので
使う際は細心の注意を払ってください
https://www.nhk.or.jp/shutoken/ohayo/20210302b.html

一般社団法人 日本照明工業会 UV殺菌装置に関する注意文書
https://www.jlma.or.jp/siryo/pdf/pamph/notice_UV_Sakkin200817.pdf


0:00 オープニング
1:04 良いなと思ったところ
1:38 仕様説明
1:48 操作パネル
2:16 ロック解除
3:03 音声(音量)
3:52 タイマー
4:28 殺菌開始
4:34 人感センサー
6:11 中断されたら
6:31 殺菌終了後
7:25 安全面に配慮されている
7:43 少し面倒臭い所
8:31 特に気になった部分
9:24 UV-C殺菌用デスクライト使用上の注意点



※動画内容は撮影日のものです。
 私の端末ではこのような感じになったというものであり
 全ての端末でこの結果になるとは限りません。
 試す際は自己責任でお願いします

加熱控制對於3D列印SLS技術之影響實作與研究

為了解決東芝照明的問題,作者唐自宏 這樣論述: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與進步,萬元左右的入門型3D 列印機已普及至能讓一般消費者輕易取得及操作,因此對於開發者來說其缺點及需改善的問題已有較大量之訊息反饋得進而改善並優化,但相較之下,高階(百萬至千萬)機種因龐大的體積、高昂的購機費用及列印原材的成本問題,以至市占率相對小眾,所以開發者亦相當難取得大量數據供研發階段做分析改良。本論文將對於高階之3D 列印機中使用的其中一種成型技術SLS (SelectiveLaser Sintering)做研究,將其製造流程中相當重要且關鍵之加熱環節做進一步實驗及分析。此種成型技術中,由於燒結面上不同區域之溫度分布不均所產生的溫差,會直接呈現在成品外觀尺寸及強度

上,並對其造成甚大影響,不良的溫差也等於耗費冗長的等待時間及材料花費的成本最終都付諸流水。本論文實驗中為達成溫度均勻,以硬體上配置加熱元件搭配溫度感測元件進行電路設計並運用韌體流程PID 運算將系統整合,最終並將對其列印成品的尺寸、拉伸及彎曲等強度取得量化之數據分析,目的不僅僅是達到表象溫差縮小的效果而已,由此更可佐證分區溫控對比於無分區溫控之優勢。此實驗數據可供往後SLS 的應用得到相當的參考資訊,並可運用於各種需要及想要追求加熱控溫效果之設備(烤箱,窯爐,回焊爐等)。

獲利來自於改變:汲取矽谷智慧,見證GE的轉型革命

為了解決東芝照明的問題,作者中田敦 這樣論述:

提列1兆9000億日圓特別損失後的大轉型! 徹底採訪「脫離威爾許」的經營改革!   2015年4月,全球最大電機製造商通用電氣(GE)決定退出金融事業,同時提列約1兆9000億日圓的特別損失。這象徵著由「二十世紀最佳執行長(最高行政負責人)」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建立起的「聯合大企業(大型多角化經營公司)」,股票市值總額經常在全球第一和第二之間競逐的GE的挫敗。   一家擁有30萬名員工的龐大企業竟徹底仿效Google等矽谷新創企業,意圖變身成為「數位製造業」。   不畏改變,通用電氣的轉型革命!   事業──從以金融事業為重,轉型為「數位製造業」   製品──原以銷售產

業機械為主,現在擴大服務,協助客戶提高產業機械的生產力   開發──捨棄過去垂直分工的開發體制,改為由數位部門統籌軟體開發   人事制度──捨棄以「九宮格」評量員工績效,改採可開發潛能的「績效發展」制度      成長策略──從利用企業併購和裁員取得成長,轉為透過自行開發新服務使公司成長   從不許失敗的文化,轉變為利用精實創業手法盡早失敗的文化   讓製造現場遍布感測器,轉型為卓越工廠! 本書特色   ★ 作者運用多年派駐矽谷經驗,精準剖析GE改革的源起與奧義。   ★ 完整解說全方位企業改革的技術!   作者簡介 中田敦(Atsushi Nakada)   日經BP社矽谷分社

社長   1998年慶應義塾大學商學院畢業,同年進入日經BP社就職。   歷任《日經餐廳》、《BizTech》、《日經Windows Pro》、《ITpro》、《日經電腦》各個雜誌編輯部,2015年4月起派駐「矽谷分社」。共同著作有《雲端運算大解密》(中文版,PCuSER電腦人文化)。   1975年4月出生於富山市。   序言 揮別威爾許,與過去背道而行 從脫離製造業轉變為回歸製造業/轉型為數位製造業/從靠併購與企業重組帶來成長,改為靠自己的實力成長/大企業變身為新創企業/從激烈的內部競爭改為團隊合作/數位化革新的範本   第1章 成立125年的新創企業 雷曼風暴襲來/數位破壞成為

新的威脅/來自Google和IBM的攻擊/不賣東西賣服務/其實是第三次投入IT市場   第2章 GE Digital的誕生過程 2011年──前進矽谷的祕境 2012年──聚焦於「1%的力量」 2013年──Predix誕生 2014年──以產業界的平台為目標 2015年──GE Digital自立門戶 2016年──成為平台提供者 2017年──前進舊金山   第3章 目標是Airbnb和Uber 利用數位化模擬預測故障發生/效法Amazon和Google進行開發/同時使用物理模型和數據模型很值得/連結所有物品的數位線/軟、硬體的領域知識為GE的優勢/以按月收費或成果報酬的方式提供服務/數位

營業額的半數靠電力部門/噴射引擎從故障預測轉變為改善耗油量/不僅貨運列車,港灣設施也最優化/照明事業變身成「節能與安全的服務事業」/   第4章 利用設計思考孕育構想 用BtoC的方法論開發服務/誕生自矽谷的設計思考/在設計師主導下發現痛點/在故事板上描繪解決方案/軟體開發人員與工程師兩人一組作業/每隔數週就改善應用軟體/人事和經營管理也採用FastWorks/矽谷不為人知的規則/設計師的重要程度與日本大不相同/數據科學家是真正的科學家/辦公室裝潢時尚的理由   第5章 與Google如出一轍的Predix 產業機器專用的平台/中介軟體95%是開放原始碼軟體/Google是世界最強的軟體製造商

/模仿Google的開放原始碼軟體登場/提供數位化模擬用的應用軟體/最重要的是圖形資料庫/開發實現數位化線程的軟體/以微服務架構安裝應用軟體/雲端提供的微服務/提供邊緣設備/開發用來檢查產業機器的超小型機器人/Predix帶來的新顧客   第6章 製造現場也因為數位化而改變 讓運轉10年的引擎重獲新生/馬表再見!/「防呆機制」數位化/印刷噴射引擎的零件/不僅使用,更販售3D列印機   第7章 邁向「坦然接受失敗」的企業 以精實創業作為公司戒律/廢除一年一次的人事考評/利用智慧型手機評價「好」或「不好」   結語   腳註 參考文獻   序言 揮別威爾許,與過去背道而行   2015年4

月,世界最大電機製造商美國通用電氣(GE)提列巨額的特別損失。其金額為160億美元。若以當時的匯率換算成日幣,約高達1兆9000億日圓。日本媒體連日大篇幅報導的東芝2017年3月期的損失,一般估計約為1兆日圓,這樣一想就能明白GE提列的損失有多麼離譜。   GE在2015年1~3月期的決算中列入這筆特別損失,同時宣布退出金融業。這象徵著由「二十世紀最佳執行長(最高行政負責人)」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建立起的「聯合大企業(多角化經營的大集團)」,股票市值總額經常在全球第一和第二之間競逐的GE的挫敗。   GE成立於1892年,是家歷史悠久的電機製造廠,其前身是發明大王湯瑪斯.愛

迪生於1878年創立的「愛迪生電燈公司」。長年一直以製造產業機器和家電作為事業的核心,但1981年就任執行長的傑克‧威爾許大大改變了GE的面貌。在威爾許的指揮下,GE大膽推動「脫製造業」的戰略。一方面出售小型家電、半導體、行動通訊這一類製造業事業,另一方面積極收購金融公司、廣播電視台、醫療器材公司等。   威爾許的戰略轉變大獲成功。在威爾許就任執行長以前,1980年GE的總營業額為268億美元,二十年後(2000年)增加到1298億美元,成長大約5倍,淨利達到127億美元。主力事業不再是產業機器和家電,金融和廣播電視台等非製造業事業占總營業額的4成以上。1980年股票市值總額為140億美元,

2000年8月時上升到6010億美元,二十年成長43倍,GE獨攬「世界最強企業」之美名。   2001年就任的傑夫‧伊梅特(Jeff Immelt)身兼董事事和執行長,上任之初同樣延續威爾許的路線。在擴大金融事業的同時也買下電影製作大廠「環球影業」等,逐步強化娛樂事業。2007年12月期GE寫下過去最高收益紀錄,總營業額達到1727億美元,淨利222億美元,威爾許鋪設的聯合大企業路線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依然感覺堅若磐石。   當中,長期作為GE主力事業的金融部門位居成功的核心。從借錢給顧客購買GE的家電製品或產業機器(融資、租賃)起步,1990年代更涉足信用卡等的消費金融和不動產貸款業務。

利用身為全球最大製造業所獲得的高評等,在短期金融市場發行商業票據(CP)籌措資金,再放款給顧客。   不料,原本一帆風順的GE金融事業遭到雷曼風暴的襲擊。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短期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隨即枯竭。GE被迫陷入借錢還貸(CP)的窘境。   GE後來靠著知名投資家華倫.巴菲特承購優先股的30億美元,接著又公募增資120億美元,再加上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提供1260億美元的債務擔保等,好不容易才度過這困境。不過股票市場對GE的評價暴跌。雷曼風暴發生前的2008年1月,GE的股價為36美元,到了2009年3月跌到只剩五分之一的7美元。   雷曼風暴更帶給GE大

量與消費金融或不動產貸款有關的呆帳。清算這些呆帳的結果就是在2015年提列高達160億美元的特別損失。   從脫離製造業轉變為回歸製造業   說起來,威爾許之所以會選擇走向脫離製造業之路,起因竟是日本製造商。1970年代中期,威爾許曾經造訪與GE有合作關係的橫河電機的工廠,參觀裝配線作業,據說其有效率的生產體制令他大為驚嘆,甚至感到可怕。威爾許認為要在製造業界與日本企業一爭長短是不可能的,因而決心朝「與日本攻勢無緣的產業」[1]發展。「金融」、「電視台」正是這樣的產業。在金融產業方面,他在全世界收購證券公司、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在電視台方面,1985年以6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擁有全美三

大電視網之一「NBC」的美國家電大廠RCA。不但如此,GE更在2004年從法國媒體集團手中買下「環球」電影製作公司,成立子公司NBC環球集團投入電影事業。   不過,2008年金融業因雷曼風暴遭受巨大打擊,執行長傑夫‧伊梅特於是開始重新檢討威爾許的戰略。GE便藉深陷雷曼風暴之機,展開大轉型。   伊梅特反省1980年代以來的威爾許路線,認為就是它導致公司陷入危機,因此將GE的事業結構、工作推進方式、內部文化甚至人事制度進行一百八十度的大改造。徹底廢棄威爾許以來的「脫製造業」路線。   GE逐步出售金融事業各個部門,2015年4月並宣布要在「2018年以前大致退出金融事業」。而自電視、電影

事業退出的消息則在2009年12月即已發布,2013年將NBC環球集團的股票全數賣給美國最大有線電視公司康卡斯特。冰箱等生活家電事業也在2016年出售給中國的生活家電大廠海爾集團。於是,伊梅特舉GE全體之力,朝回歸原本核心事業——以生產、販售產業機器為主的製造業——的戰略勇往直前。   其成果已開始顯現。2016年12月期GE總營業額1236億9300萬美元(約14兆2247億日圓)中,產業機器的銷售額占比已達91%。同期的淨利則為81億7600萬美元(約9500億日圓)。雖然總營業額和淨利都比雷曼風暴以前要低,但以電機製造廠的業積來看則凌駕其他各廠。   例如,競爭對手德國西門子公司的業

績(2016年9月期)為總營業額706億歐元(約8兆7500億日圓)、淨利56億歐元(約6900億日圓),GE的總營業額是西門子的1.6倍、獲利為1.4倍。此外,日立製作所的業績(2017年3月期)為總營業額9兆1622億日圓、淨利3380日圓。與日立相比,GE的總營業額是日立的1.5倍、獲利為2.8倍。   轉型為數位製造業   GE的「回歸製造業」並非單純的走回老路。   從1990年代到2000年代,GE靠著金融事業獲得巨大利潤,那之後嚴重受創,其間產業界的風景丕變。正如知名創投家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所言,「軟體將吞噬世界」,所有產業都因為數位科技而開始轉

變。   比方說,在很早就進行數位化的媒體界,經營數位廣告的美國Google和臉書等新興勢力抬頭,而長期倚賴平面廣告收入的報社、出版社等則承受巨大打擊。因為新興勢力的Google一年廣告收入高達793億8300萬美元,臉書一年也賣出268億8500萬美元的廣告,其影響力巨大(兩者皆為2016年12月期的數字)。   零售業界也因為美國的Amazon公司日益巨大,導致美國的西爾斯、傑西潘尼這類老牌百貨店瀕臨破產危機。因為Amazon的總營業額在2016年12月期達到1359億8700萬美元(約15兆6385億日圓)。   而今,數位破壞(數位化所造成的產業瓦解)的浪潮更波及其他產業領域。資

訊科技界「雲端」普及,Amazon公司和美國企業雲計算公司的雲端服務銷售額已突破100億美元;但另一方面,如美國IBM、慧與科技*那樣老字號的電腦公司,營業額大幅縮減已持續10年以上。2010年代,交通業有美國的Uber Technologies,旅館業有美國的Airbnb這類標榜「共享經濟」、「隨選經濟」的新興勢力崛起,促使業界風景開始一百八十度地轉變。   兼任GE董事長和執行長的傑夫‧伊梅特敏銳地察覺到這樣的時代變化,決定讓GE脫胎換骨為「數位製造業」。大幅增加數位相關方面的投資。一個擁有三十萬名員工的龐大企業,其轉變卻極為迅速。   為提升自家的軟體開發能力,2011年GE選在靠近

「矽谷」的加州聖拉蒙市開設軟體研發中心。在2017年時已網羅了2000名的「矽谷人才」,自行開發在「大數據分析」和「AI(人工智慧)」方面不可或缺的軟體。   尤其重視的是與產業機器有關的「軟體」和「數位服務」的販售。藉由分析產業機器上安裝的感測器收集來的大數據,為顧客提供提高生產力和效率等的軟體。伊梅特稱之為「工業網際網路」,自2011年起全公司積極展開布署。   2015年,為開發這些軟體而在矽谷設立的軟體研發中心換上新招牌「GE Digital」。與此同時,伊梅特提出野心勃勃的計畫,立志要讓GE的「數位營業額(來自軟體和數位化服務)」在2020年時成長到150億美元,躋身世界十大軟體

企業之林。   並在「3D列印機」技術上投入大筆資金。3D列印機是根據軟體做成的3D數據,將樹脂和金屬粉末以「薄層堆疊」的方式做出立體模型的技術。GE計畫利用這項技術製造形狀複雜的零件和少量生產的零件等,以大幅降低製造成本。GE目前除了將3D列印機應用在噴射引擎的零件製造上之外,也開始收購3D列印機的製造廠等。   威爾許擔任執行長的時代,GE的資金都被投入金融公司等的收購上,對R&D(研究開發)的投資往往受到抑制。然而近年GE對R&D的投資有年年增加的傾向。伊梅特就任執行長前一年、2000年12月期的研究開發費為22億美元,但到了2016年12月期,研究開發費已倍增到55億美元。   

從靠併購與企業重組帶來成長,改為靠自己的實力成長   伊梅特並大幅改變集團促使營業額和獲利成長的策略。   威爾許時代,GE的成長策略基本上就是併購和企業重組(裁員)。直接收購企業以擴張事業版圖。例如,1997年威爾許下令擴大產業機器的維修保養這類服務的事業,其後4年間,GE買下了醫療機器類40家、發電機類31家、飛機類17家的「服務提供商」。   利用併購使總營業額成長之後,再靠企業重組增加利潤。威爾許有一句名言「1+1=1」。買進來的公司和GE如果有職位重疊,即有兩名員工擔任同樣的職位,威爾許的做法就是留下一人,解雇另外一人。   事實上,威爾許是美國頭一位「實施人員裁減不是為了削

減成本,而是以增加獲利為目的」的經營者。直到1980年代為止,美國的大企業同樣以終身雇用為常態,解雇等的裁員措施一般被認為是業績萎靡不振的企業不得已才實施的「最後手段」。   然而,1981年就任GE執行長的威爾許卻在GE業績不差的情況下逕行裁員。威爾許就任執行長後,五年內裁減了11萬8000人之多。1980年GE的員工總人數為40萬4000人,因此計算起來每4人就有1人離開公司。   美國媒體目睹這樣殘酷的人員裁減,甚至叫威爾許「中子傑克」。「中子彈」是一種只會殺死建築物裡頭的人而不會破壞建築物的武器,因而把利用企業重組砍掉員工的威爾許比喻作這種武器。   現在的GE依然持續進行併購,

但成長策略已與威爾許時代截然不同,原則上是靠自家開發的新產品和服務的「自力式成長」。   2011年起傾力鑽研的「工業網際網路」所需軟體「Predix」,也是由矽谷的軟體研發中心自己開發完成,而不是仰賴併購取得。   大企業變身為新創企業   在致力成為「數位製造業」方面,GE選擇走徹底模仿矽谷新創企業的路。為什麼呢?因為在全球性大蕭條中,無視雷曼風暴的影響繼續為成長歡喜高歌,並在各種產業實現「數位破壞」的,正是以Google和臉書為首的矽谷新創公司。因此GE不效法美國的IBM、甲骨文這類過去的IT供應商,而以矽谷的新創企業當作理想,開始全面引進其企業文化和方法論。   比方說,201

2年在公司內部全面採用矽谷新創公司一致實踐、有益產品和服務開發的方法論「精實創業」。GE與精實創業的提倡者,也是《精實創業》(日經BP社)一書的作者埃里克.萊斯(Eric Ries)簽定顧問約。之後開發出GE式的精實創業手法「FastWorks」,要求30萬名全體員工實踐。   提到GE,其仿效TOYOTA汽車的「TOYOTA生產方式」,不僅在製造現場,連在白領工作現場也推廣「六個標準差」的品質提升運動,廣為人知。可是在現今的GE,FastWorks,也就是精實創業要比六個標準差更受到重視。   為實現數位製造業必不可少的軟體研發方面,GE不採過去IT供應商慣用的方法,徹底仿效矽谷新創企業

的做法。和矽谷的新創企業一樣,靈活運用最新的OSS(開放原始碼軟體),並採用「敏捷開發」和「DevOps」這類最新的開發、運用方法論。   現在的GE尊崇矽谷新創企業的文化,這姿態與威爾許時代正好相反。因為威爾許的「反矽谷」廣為人知。他在自傳《傑克‧威爾許──我的經營之道》(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中甚至有以下的陳述:   「由於文化差距巨大,一直以來即使有策略上覺得適當、可以收購矽谷高科技公司的機會,我都刻意放過。這麼說是因為,我不想讓90年代後半才在矽谷發展起來的文化污染了GE。」   然而如今,GE已完全沾染了矽谷的文化。   從激烈的內部競爭改為團隊合作   人事制度也一百八十度

轉變。   過去GE採用的是威爾許時代設計出來的「Vitality Curve」(活力曲線)和「九宮格」的人事制度。活力曲線的制度是每年所有單位主管都要為部下的工作表現打分數(評等),將前面20%的人評為具指導能力的「A等」,中間的70%評為「B等」,剩下的10%(墊底的10%)評為「C等」,然後辭退評為C等的人,或是調到其他部門。   九宮格的評量方式更加嚴密,以「Performance(成果)」和「Value(價值觀)」這兩道標準軸評量員工的表現,分為9種類型。   不論哪一種評量方式,GE的員工過去總是在跟別人比較、被評價。被評為「C等」的員工下一年就不在了,所以下一年的「C」會從

前一年得到「A」和「B」的員工中選出。想要在GE中生存下去必須經常和其他員工激烈競爭,不斷取得良好評價。可想而知,員工會為了提高自己的評價卯足全力,而不是與同事互相合作、提供建議。公司內部則因為殘酷的競爭而變得氣氛冷冰冰。   像這樣的人事制度也在2016年廢止。取消一年一次定期性的人事評量,改採稱為「績效發展」的新人事制度。上司不再是一年對部下評量一次,而是每當部下採取什麼行動就給予「繼續」、「再想想」這類的回饋。上司的工作從為部下打分數、分等級,轉變為引導部下,並給予技術指導。   加薪和升級等,則在仔細審酌平時的回饋內容後再作決定。不過,員工不會被告知自己得到什麼樣的評價。此外在回饋

上,也開始重視對其他員工做出多少貢獻這種團隊合作的部分。過去員工間彼此互相激烈競爭的GE,正試圖轉型為一家注重團隊合作的公司。  

居家照明藝術設計之研究

為了解決東芝照明的問題,作者解瓊 這樣論述:

當前照明藝術相關研究絕大多數運用在建築景觀照明,室內博物館,展 覽館的展示性照明,而對居家照明藝術化探討少有研究。但家是人們每天放 鬆休息的地方,恰恰更需要照明藝術的渲染與應用。因此本研究將居家空間 劃分為四個有代表性的空間,並與現下普通家庭的照明環境作比較,進行個 案分析,並總結歸納每個空間照明藝術的特點,試圖提出居家照明藝術化的 表現形式,彙整出居家照明藝術設計 5 大表現的核心表現價值觀、4 個表現構 面與 14 項表現形式。核心價值觀分別是:自然、有情感、有創意、有意境、 有魅力。4 個表現構面與分別是:從光源方面藝術化、從燈具方面藝術化、從 照明方式方面藝術化、從光分佈構圖方面藝術

化。從上述案例分析居家藝術 化可以從光源、燈具、照明方式、光分佈構圖四個方面來構建。從光源方面 藝術化條件為(1)光源顏色為暖色,(2)光源為可調節色溫、亮度之燈。 (3)光源的演色性、照度、亮度達到空間需求標準。從燈具方面藝術化條件 為:(1)吊燈:燈具外型美觀,無不良造型,造型與空間整體風格保持一致 性,(2)除造型精美的吊燈,燈具皆有做隱藏,只留光灑出來——見光不見 燈。從照明方式方面藝術化條件為:(1)工作機能導向空間(如廚房、廁所) 需要對工作檯面給予局部照明,(2)利用對比(亮度、光影)的照明方式, (3)層板、暗燈槽內運用反光的方式。從光分佈構圖方面藝術化條件有:(1) 運用點、

線、面形狀 LED 燈具,通過排列組合形成的幾何形狀,構圖部位或 前面或天花或地面。(2)空間的整體構圖燈具擺放應避免眩光、閃爍,達到 符合空間目的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