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南線站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設計學系 廖偉民所指導 楊勝勛的 擴增實境應用於捷運藍線手語站名創作研究 (2019),提出板南線站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聾人、臺灣手語、捷運站名、擴增實境。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國際企業研究所 李建慧所指導 傅璽的 高雄輕軌對區域房價之影響-以前鎮區為例 (2016),提出因為有 特徵價格法、大眾運輸、房價的重點而找出了 板南線站名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板南線站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板南線站名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亞尼克YTM於本週四(7/5)正式於台北15個捷運站試營運
今天宇恩馬上就來帶大家看整個體驗過程是怎麼樣吧!

*第一波試營運捷運站名單*
淡水信義線: 士林、劍潭、雙連、中山、台北車站、台大醫院
板南線: 善導寺、忠孝新生、忠孝復興、市政府、忠孝敦化、國父紀念館
文湖線: 松江南京、中山國中、南京復興

擴增實境應用於捷運藍線手語站名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板南線站名的問題,作者楊勝勛 這樣論述:

臺灣聽覺障礙約有124,093人,約占全臺人口的0.5%。作為聾人主要溝通語言的臺灣手語,在手語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因素,造成今日臺灣南北部手語一些詞彙上的差異,尤其在地名手語上未必所有聾人皆能知悉。本研究者為重度聽障的聾人,以手語為主要溝通方式,因生活需要經常藉著捷運往來市區各地,對於現行捷運站名只以文字呈現深感可惜。藉由文獻探討、專家訪談以及對於現行擴增實境的理解,本研究方法採用「原型法」(Prototyping),透過現行的擴增實境Artivive App軟體的即時便利性,針對捷運板南線西門站、板橋站及府中站,拍攝成手語影片並結合本研究所繪製的地標圖像,讓受測者在捷運站內以手機測試。研究結

果顯示,運用捷運手語站名影片與圖像整合設計運用於擴增實境是可行性的,但現行捷運站牌設計與色彩一致,容易誤判為同一標記;不論是聾人或聽人在體驗過擴增實境手語站名後,都給予高度的正面評價,也會引發對手語地名的好奇,且認為很值得擴大推廣。整體而言,透過擴增實境體驗捷運手語站名,全體受測者覺得很有吸引力、有趣、能加強印象且很有意義。延續原型設計方法並避免誤判,以扁平化設計作為創作風格,針對捷運板南線12個具有歷史或是地標意義的站名,進行創作共計12件海報設計,並於2020年6月於德群畫廊展出。從研究結果和創作作品,可理解透過新媒介來呈現手語是未來的趨勢,希望本研究創作能開啟聾人對於手語站名的重視,吸引

聽人學習手語的興趣,並可作為日後政府或相關單位推廣至全臺各地捷運手語站名的參考。

高雄輕軌對區域房價之影響-以前鎮區為例

為了解決板南線站名的問題,作者傅璽 這樣論述:

高雄環狀輕軌為全台第一個環狀輕軌系統,在2015年10月16日進行部分路段的試營運。輕軌通車後可配合目前高雄已有的高雄捷運系統,使都會區民眾有更多便利的選擇,也使高雄市大眾交通運輸的層次更加提高。不論過去國內外關於大眾運輸交通系統的研究,都顯示大眾交通運輸對周邊房價有明顯的正向漲幅。本研究期間為2011年至2016年,透過文獻回顧、特徵價格法再以線性迴歸進行探討高雄輕軌對周邊不動產之價格影響,進行分析。實證結果顯示,消費者在購買不動產時會考量到周邊鄰近學區,考量到下一代就學的便利性,不動產周邊的休閒設施,可為當地居民帶來休閒活動的可能性,距離輕軌環狀系統1000公尺內,可帶給居民交通運輸上的

便利性,而輕軌環狀運輸系統確實因為通車後提升了交通便利性,進而縮減都會區居民上下班通勤時間,而使該區域房價上漲,顯示大眾交通運輸系統對不動產有正向影響,本研究結果可供購屋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