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木五斗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柚木五斗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安妮‧史隆寫的 1把刷子╳1桶油漆,用顏色改造家的風格:法式風‧鄉村風‧現代風,牆面家具重新上漆,換色就做得到! 和伯特‧斯特恩的 溫德先生:親歷中國六十年的傳奇教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實木五斗櫃- momo購物網也說明:實木五斗櫃 · 【時尚屋】佐倉松木實木3尺五斗櫃EN10-138-2(免運費免組裝斗櫃) · 【HappyLife】質感木紋五斗櫃加厚實木腳60公分YV9888(斗櫃抽屜櫃衣櫃衣物收納收納櫃) · 【AS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采實文化 和香港中和所出版 。

最後網站馬修.史卡德系列珍藏紀念版套書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打開醫藥櫃,我就知道溫蒂有服避孕藥的習慣。藥一顆顆嵌在一張小卡片上,中央一個數字盤 ... 臥室裡的衣櫃和五斗櫃擺滿了她的衣服。 ... 一個柚木架上擺了三十二罐香料。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柚木五斗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1把刷子╳1桶油漆,用顏色改造家的風格:法式風‧鄉村風‧現代風,牆面家具重新上漆,換色就做得到!

為了解決柚木五斗櫃的問題,作者安妮‧史隆 這樣論述:

★Amazon讀者狂推,評價高達4.4顆星★ 只是換顏色,風格就能不一樣! 準備 1把刷子和油漆,不重新裝修也能改造家的樣貌, 從法式鄉村到現代風,幫舊家具刷出新質感 只用巧妙運用油漆就能辦到!   不改隔間、不換家具,也能讓老屋大翻新?舊餐桌、斑駁牆面、過時的椅子等,都有救了!   油漆,是最省錢的裝潢!只要稍微幫家具改變顏色,房子就能煥然一新!   ★為什麼改造房子,不妨先從「油漆」開始?因為:   ‧【不需任何特殊工具】工具在精不在多,只需準備油漆、刷子及乾淨的布即可。   ‧【新手也能輕鬆完工】零經驗也無妨,只要對油漆有興趣,很快就能輕鬆上手。   ‧【任何家具都能上漆】不

論是老舊、斑駁或過時家具,都能透過粉刷油漆重生。   ‧【花最少錢打造夢想】不需花大錢裝潢,只要少許油漆,打造舊家具的新生命。   ‧【隨心所欲調出色彩】自己調色更有趣,按照色輪表混合油漆,就能創造新色。   ‧【可重複換色不限制】刷壞也沒關係,再重新上色即可,完全不用擔心會失敗。   作者安妮‧史隆是油漆彩繪專家,也是歐美最受歡迎的油漆品牌Chalk Paint® 創辦人,多年來,她幾乎不曾透過改變格局或打掉隔間等裝潢房子,而是透過幾桶油漆,輕鬆改造家具,變換居家風格。她強調,老房子並非只能砍掉重練,就算只改變家具及空間顏色,也能創造不同風格。本書案例便是屋齡已20年以上的老房子,安妮將家

具及天花板換色後,原本老舊的櫃子變身法式宮廷櫃、水泥天花板變成藍綠混搭的時髦Style,原本不起眼的大木桌更是變成復古白色鄉村風餐桌,這些都只靠油漆就完成。   在本書中,安妮不藏私公開她獨門的改造法,提供40個粉刷的好點子,幫助你改變家具、空間,甚至是窗簾、燈架的顏色,只要這麼做,瞬間就改變風格,不論是波西米亞、法式風或鄉村風,用油漆就能辦到。   ‧【法式風】選用白色漆就對了,若想更華麗,不妨加入藍綠等明亮色,並善用鍍金,打造法式宮廷風。   ‧【鄉村風】最適合用在廚房,顏色以簡單或暖色系為主,亦可保留家具原有的懷舊感,營造自然感。   ‧【瑞典風】帶有法式風格,以藍、白、灰、粉紅等為

主色,打造冷+暖的組合,適時加些手繪更好看。   ‧【現代風】以中性色搭配大量寒色系及少數暖色系,並加入條紋、幾何圖形、大型色塊等,大膽又創新。   ‧【波西米亞風】以民族風為主色調,大量使用綠、橘、紫等,打破傳統配色,越特別越能營造衝擊。   ◆ 上漆前,記得3個小撇步,讓你的作品更完美!   安妮強調,首先必須決定風格,再來是顏色,兩者都確認後就可購買喜歡的油漆,市面上的品牌很多,顏色都有些不同,只要找到順眼的即可。接著就是上色,有3個小技巧一定要記得,包括:   (1)家具表面保持乾淨──請先用乾布擦拭家具表面,清除灰塵,避免上色時因髒汙破壞刷漆結果。   (2)調色後記得先試色──

擔心效果不如預期時,可先在其他平面或布料上試刷一小塊,確認顏色。   (3)在自然光下刷油漆──燈光明暗會影響油漆呈現的顏色及光澤,因此建議在自然光下粉刷較好。   ◆如何用油漆改造房子?有錢也上不到的專家級彩繪課,本書完整收錄!   除此之外,安妮更公開自己多年來的刷漆經驗,整理出最實用的5大重點,只要跟著做,改變居家風格不是夢,老屋也能活出新生命!   (1)選擇好用的油漆及刷具:油漆是否好上色、防水及防裂?刷毛是否夠長、夠柔軟等,都要考量。   (2)在家具要放的空間刷漆:若要幫臥室的床上色,建議在臥室粉刷完成,方便確認室內明暗度及顏色。   (3)粉刷前可先幫家具上蠟:粉刷前先上一

層蠟,讓表面更好塗刷,接著就可上漆。   (4)混搭不同的油漆調色:建議用1匙或半匙的油漆混色,顏色確認後再進行大分量的混色。   (5)用油漆幫窗簾、桌布染色:選好顏色後,將油漆和水依比例調和,從桌巾、窗簾到地墊皆可染色。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Von Von/知名部落客   辛永勝&楊朝景/老屋顏工作室創辦人   林督/「色魔漆坊」坊主   林黛羚/著有《從斷捨離出發,打造你的新家感!》室內設計師   黃建華/黃巢設計工務店設計師   作者簡介 安妮‧史隆Anne Sloan   安妮‧史隆是油漆界的傳奇人物,也是最受歡迎的油漆彩繪專家。她在本書中提供四十項新企劃與點

子,輕鬆讓老舊家具煥然一新,只用一些油漆錢,就讓房子改頭換面。   安妮利用自行研發的裝潢油漆品牌Chalk Paint® 展現如何將顏色混和,並打造特定風格。不管想要色彩豐富的波西米亞風,還是內斂的瑞典色調,或是舒適愜意的鄉村風、現代風、法國風等,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改造方法。從熟悉簡單的水洗法(Colourwashing)開始,逐步學習油漆、鍍金、印花等技法,甚至公開如何利用油漆替布料染色的祕訣。   除了油漆家具以外,本書亦收錄以彩虹般的繽紛色彩油漆樓梯、在牆面刷上印花、以油漆改變地板風格,替亞麻窗簾染色,油漆復古的吊燈等內容。安妮在書中提供專業小訣竅、技法、捷徑與指引,教你輕鬆打造漂

亮居家。 譯者簡介 陳維真   專職譯者,譯作包括《長壽村的12個飲食秘密》、《看見狗狗的72個天賦》等。 游懿萱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曾任實踐大學、輔仁大學兼任講師。   著有《英中筆譯》系列、《翻譯講堂》,譯有《鎂的奇蹟》、《無黏液飲食療癒法》、《人頭朝上》等書。   【前言】如何只用油漆,改造住家風格? 工具與材料 Chapter1 色彩的運用 認識色彩   紅色 綠色 藍色 黃色 灰色 Chapter2 法式風 鍍金洛可可椅   懷舊風衣櫃   染色窗簾   塗蠟床具   復古白床頭櫃   鍍金穿衣鏡   新古典邊桌   大理石燈座  

Chapter3 波西米亞風 鍍金拿破崙床   安第布綠邊桌   路易15扶手椅 銅箔浴缸   彩繪枝形燈架   版畫風櫥櫃   刻畫櫥櫃   蝶古巴特餐具櫃   Chapter4 瑞典風 瑞典式方框牆面   典雅松木樓梯   大馬士革印花牆面   雕花衣櫃   擦印法門板   復古紅餐桌   暖色系地板   木製抽屜櫃   彩繪抽屜邊框   抽屜面板加工   銅鑄燭台   大理石紋圓桌   Chapter5 鄉村風 彩色餐椅   粉刷柚木餐桌   粉刷石牆   刷白餐桌   改造天花板與橫梁 白橡木餐具櫃   Chapter6 現代風 彩色條紋樓梯   紅黑系寫字檯   彩色五斗櫃

  畫一張小地毯   抽象派大床   字母風抽屜   幾何條紋沙發   版畫桌面     前言 如何只用油漆,改造住家風格?     雖然過去幾年我寫了不少書,但這本書感覺特別私密,因為記載了我們位於北法的農舍翻修過程。這棟房子我們買了 20 多年,在過去一年間擴建並將整間屋子重新裝潢,也給予我絕佳的良機來實驗新技法(例如用油漆將布料染色),也讓我有完美的理由,可以從當地的市場與市集購買更多家具。     我們之所以選擇這間房子,是因為從位於牛津的家去很方便。到英格蘭南部的海岸需要 1 小時,接著搭上「紅眼」渡輪。在床上睡了一晚後,隔天一早抵達法國,之後再開 1 小時的車就可抵達。這間房

子位於山丘環繞、青草鬱鬱的法國諾曼第( Normandy )鄉間,以名聞遐邇的諾曼第乳牛所生產的牛奶與鮮奶油聞名,當地的蘋果也負有盛名。那裡到處都有果園,盛產蘋果酒(cider)與「calvados」,也就是美味的蘋果白蘭地。     這棟農舍是以石頭與泥牆(泥土和稻草)建成,還有附屬建築物,但我們目前用來儲物。我特別喜愛這扇古老的橡木門,並計劃要重新修復古老的圍籬,讓它恢復原有功能。鄉村風的廚房位於瑞典風格的房間,所以風格統合很重要,我從其中一間房間選擇一種顏色,然後用於另一間房間裡。     這棟房子原本是我們家族的度假小屋,孩子可以四處奔跑,想做什麼都可以。我們每年夏天都會來這裡,在附近

的海灘或鄰近的鄉間度過炎炎夏日。孩子們在高大的玉米田裡玩耍,在沒有汽車的道路上騎腳踏車,尋找螢火蟲;在小溪裏玩水;在閣樓或小倉庫裡打造秘密基地,總是玩得很盡興。我們也在這裡過耶誕節,雖然天氣非常寒冷,但坐在熊熊柴火旁,身體很快就暖起來了,而且很開心。     這棟房子很老了。廚房裏有根梁,上頭刻著1776年,但這棟房子的部分歷史可能比這根梁更悠久。一樓的牆以石頭砌成,二樓則是泥牆,這是英國與歐洲大陸傳統的建築方式。前任屋主曾試圖將房子翻修成現代風格,我們花費了好多時間才移除他們用來掩蓋古老木梁的硬質纖維板和塑膠,還從牆上刮下綠色的亮面漆。     由於屋子位於法國鄉間的中心,我選擇以法國鄉村風

為主要的設計風格。不過,或許你也料到了,我也採用其他持續激發靈感的風格。我在設計房間時,會先以「大型家具」為核心,其他家具的擺放則經過精確測量。我會不斷加入較小的家飾,使房間風格不斷改變,一直到我覺得完成了為止,所以你或許會發現某張照片的窗邊有窗簾,但另一張照片卻沒有。     我將本書分為6章。第1章說明如何運用色彩,以及如何運用油漆調出自己想要的顏色;第2 至6章則分別介紹對我而言至關重要的設計風格,包括:法式風、波西米亞風、瑞典風、鄉村風及現代風。我大致將每種風格分配到不同的房間,當然還是會有一些重疊,例如,在瑞典風房間內發現波西米亞風的枝形吊燈;在某房間出現過的顏色也會用在另一個房間,

讓房間彼此融合且有所連結。   安妮‧史隆 ‧先用少量油漆試色,確認後再大量調和 我在調配油漆色彩時,常一邊冒險一邊犯錯,而且犯過的錯還不少呢!不過,這就是學習之路。油漆的一大好處是能輕鬆把調錯的顏色蓋過,對有些人來說,色彩運用只需憑直覺,但也有些人緊張到不敢實驗,只敢保守的使用中性色,還有一些人可能因為用色太大膽而搞砸了。 如果想自創新色,一開始可以用手指在紙上混和不同油漆,或在油漆盤中倒入少量的油漆調和不同顏色。我建議先用1匙或半匙不同的油漆,創造出想要的顏色,例如,要加入大量白色油漆,再加上一點其他顏色?還是兩種顏色的比例要一樣?一旦決定好顏色的比例後,就依試驗結果,調出大量的油漆

。 如果是要粉刷特定房間內的特定家俱,我建議直接在那個房間調色,原因是房間裡現有的顏色和採光會影響油漆呈現出來的效果,可能會想調整顏色比例,讓油漆再亮一點或暗一點。最後,我建議在自然光下油漆。我有許多作品都是在燈光下粉刷完成,但拿到陽光下照射時就讓我嚇一跳,原本以為色彩調和的很美妙,結果才發現是怵目驚心的慘劇,因此,在陽光下確認顏色非常重要。 ‧鄉村風適合用在廚房,顏色以簡單或暖色系為主 由於我位於諾曼第的房子座落在法國的鄉間,因此很適合佈置成鄉村風,只不過有些房間的風格較為宏偉,但是,宏偉並不適用於廚房。我家廚房就像很多舊農舍的廚房一樣,是個聚會的場所,有直通廚房的前門與後門,那是我們用餐、

烹飪、聚會的地方,傍晚時分大家會脫掉靴子,並肩坐在火爐旁。 廚房是最能展現鄉村風的地方,鄉村風的實用性與功能性遠超過流行。這個地方經過多次使用之後,有些磨損,有些泛白,粉刷的木頭表面也有些褪色,是加上石灰的橡木,以及粗糙的牆面。如果使用白色與中性色,或是白色與灰色,都能顯現出自然風與大地風,讓廚房變得多采多姿。像是直接取材自農場的風格,使用大膽的顏色,例如大紅色、亮綠色、藍色等,也非常合適。 我自己的廚房中選用了較為柔和與斑駁的色彩,而非明亮的色彩,雖然我確實想要在某處使用帝王的絲緞紅色,也就是屬於我的大紅色。

溫德先生:親歷中國六十年的傳奇教授

為了解決柚木五斗櫃的問題,作者伯特‧斯特恩 這樣論述:

  本書講述了溫德傳奇的一生。作者曾在1980年代到北京大學做訪問研究,與溫德有直接接觸。此外,作者充分發掘利用了美國方面的資料,尤其是洛克菲勒基金會保存的溫德通信等檔案文獻。內容涉及中國現代教育史和文化史,記錄了溫德同時代一批中國優秀學者的歷史資訊,從一個在華外國人的視角反映了中國現代歷史的變遷。   見證中國風雲六十年,一位有溫度有大德的先生。   他是清華北大的一個傳奇。他叫溫德,1923年來到中國就再也沒有離開過,1987年在北大承澤園走完了漫長的百歲一生。   他是中國北伐、抗日、內戰和“文革”的親歷者   東南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的傳奇教授   吳宓、聞一多、李約瑟

、費正清的摯友   季羨林、楊絳、何兆武的老師   作者簡介 伯特‧斯特恩(Bert Stern)   1930年生,長期執教於美國Wabash College,現為Milligan Professor Emeritus of English。   中文版序 引言 第一章 流亡的印第安納人 第二章 抵達 第三章 清華 第四章 瑞恰慈與中國正字學會(1923—1937) 第五章 抗日戰爭與中國正字學會 第六章 保衛清華 第七章 去往昆明之路 第八章 聯大之困 第九章 正字學會的終結 第十章 重回美利堅 第十一章 昆明的勝利 第十二章 奮鬥 第十三章 回家 第十四章 誰

丟失了中國 第十五章 冷戰到來 第十六章 聞一多的骨灰 第十七章 中國解放 第十八章 “文化大革命” 第十九章 再見,溫德 譯後記 溫德年表   中文版序   1984-1985年,在北京大學講授英語文學和寫作的一年裡,我時常騎車去燕園一角那局促的溫宅拜訪溫德先生,聽他口述人生。當時溫德先生已經九十七歲,他幾年前曾被一輛自行車撞過,後來就幾乎癱瘓在床。不能站立走路是一種痛苦,但與此同時,老年癡呆也如影隨形,他只偶爾有片刻的清醒。連讀書讀報都不能,溫德先生已徘徊在生死邊緣。他問我,能不能做點甚麼減輕他的痛苦,我竟無言以對。也許死亡才是他能期待的唯一慰藉。但是,一個念頭劃過我腦海,也許我可

以為他做這件事:把他的人生講給世人聽。我還有一個略微自私的目的:我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所知甚少,聽溫德先生講他的人生也可以幫助我了解這個國家。   在中國,溫德是一個謎一般的人物。他的好友包括陳岱孫(經濟學家)和吳宓。他與吳宓一起設計的課目為中國各重點大學英文系所效法。溫德還與蜚聲國際的英國學者瑞恰慈通力合作,在中國推廣基本英語教學項目,但該項目蒸蒸日上之際,卻因日寇入侵而流產。溫德交友很廣,其中還包括傑出的漢學家費正清。二人曾一起向美國國務院陳情,要求停止對國民黨的支持,雖然失敗了。   如果溫德先生僅僅是一位書齋裡的書生,我也許不會對他那樣好奇。溫德身兼如此之多的角色:冒險家、畫家、阿黛爾

.戴維斯(Adelle Davis)營養學的追隨者以及精力旺盛的活動家。他曾為了保護學生和同事而與國民黨官員作對,面對將刺刀刺傷他小腹的日本兵,他以怒目嚇退之。他曾英勇支持抗日事業,也曾努力保護聞一多,可惜後者還是未能逃脫國民黨的暗殺(溫德與聞一多最初相識於芝加哥,溫德之所以來到中國,與聞一多關係很大)。   1930年代的北平,用蒲樂道的話說,“是一座歷經五個朝代浮沉的燦爛城市”,溫德在此有滋有味地生活著,涵育了中國傳統士大夫的情趣與追求。但隨著歷史大幕一道道拉開,他發現自己處亂世,身如浮萍,比如淪陷時期的北平,為了護衛清華校產而與日寇起爭執,卻徒勞無功;後來在昆明的西南聯大,飽受物價飛漲

和每日空襲的摧殘。   溫德的晚年愈加悽慘,他不但是個洋人,還是個知識分子,在“文化大革命”中飽受欺辱。在清華大學,他被剝奪了教學的權利,只能編寫英語學習材料,以便同事們就教學問題來求教時給予一些指導。但這時的溫德已經學到了中國式的隱忍,在住宅附近的荷花池邊散步成為他的一種幸福。但癱瘓在床之後,他唯一的樂趣也被剝奪了,內心的平靜終於崩塌。   我靜靜地聆聽溫德先生講述他的人生,也保證會把這一切付諸文字,希望以此給他帶來些許慰藉。他是多麼希望自己的人生故事能被更多人知道,而命運選擇了我來做這個事情。我無比感謝能有這份幸運。感謝北大校方,感謝我曾訪談過的溫德的多位同事與學生。他們讓我得以認識溫

德先生,對溫德先生的認識拓寬了也豐盛了我的人生。 引言   這段旅程始於1980年9月,彼時我教英文的沃巴什學院收到一封來自羅伯特.溫德的信,他稱自己為學院最年長的在世校友。儘管七十五年裡沒有一個人聽聞過他的音訊,他的說法卻證明是事實。他解釋道,這些年來自己主要在中國的一流大學任教。   他寫這封信的目的是推薦王汝杰入學。溫德已經指導了王汝杰幾年,認為他已經準備好了接受美國教育。王汝杰的表現無愧於溫德的讚賞。他不只是一個優異的學生,更是一位能幹敬業的老師。我和王汝杰談論書籍和羅伯特.溫德 ── 他曾是王汝杰父母的同事,並擔任過好幾年王汝杰的導師。我對溫德很著迷,這位神秘的老人1923年去

了中國,從此幾乎長居於斯,除了二戰期間曾短暫返美。當然,我們也談論中國。在那種語境裡,我好似一個初學者,久久沉迷於唐詩,亞洲泛靈論(我曾去印度旅行),以及“文革”,但實際所知往往寥寥。   那段時日我受《西行漫記》影響很大。久為學者圈中一員,我相信,作為一個階級,如果我們和農民多待一陣兒,分享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狀況,我們會變成更有趣更進步的人類。我在一間沒有暖氣的粗陋木屋中住了幾年,我珍視在那兒的收穫,與“教養不高”的鄰居一起過較簡單、不那麼舒適的生活,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我在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其他國家展開艱苦旅行,還認為自己在毛澤東眼中,應該不像我的許多同事那樣亟需一場文化革命來洗禮靈魂。

  實際上,我充滿了各種對中國的幻想,即便聽王汝杰講述他當紅衛兵的經歷,我也未能全部擯除這些幻想。例如,他曾經和一群紅衛兵圍攻、審訊身為北大知名教授的父親。但他“文革”故事中淋漓盡致的狂暴讓我著迷。在這所位於印第安納州一塊玉米地的小學院裡,我感受到終身教職的安穩和拘束,令人索然。在某個時刻,我知道,就像一個人一輩子有那麼一兩次會意識到自己真正需要甚麼,我需要去中國。   我的妻子,已經在日本生活過幾年,也對去中國倍感期待。至於我們五歲的女兒安娜……好吧,二十年前我曾帶著兩個小孩去希臘的塞薩洛尼基,我憑富布賴特獎學金在那兒的一所大學教了兩年書,這種連根拔起的生活並沒有傷害到他們,因此我準備再

次檢驗自己壯遊的信仰,且帶著孩子。   諸事具備,尚缺教職,王汝杰差不多為我謀了一個。他的父母都是英語系受人尊敬、處於半退休狀態的教授。通過他們,我獲得了一個一年的職位。通告很簡略:“校長邀請您下個學年授課。正式邀請函稍後奉上。”我還記得收到任職電報的那一天。這個巨大飛躍的真實性,讓我倏忽不知所措。我想我臉色蒼白。那時正來學院訪問的羅伯特.布萊(Robert Bly),對我說了三個詞,巨大而永久地改變了我的人生:“That’s just fear。”(那只是害怕)我第一次意識到,那不是害怕,而是恐慌,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當我們在甘迺迪機場踏上登機通道時,相同的震動不出所料地擊中了安娜

。“我去那兒過夏天,但不要待一整年”,她宣稱,並死死抓住通道扶手。我不得不把她掰下來,當然很難受。她不肯安定,直到空乘給我們送餐。冒險剝下餐盤錫紙,探尋下面的神奇食物,她沉浸其中,看起來總算發現了這一趟的好處。   我們在華的最初時光有許多值得一說:安娜如何進入一所容納五百個孩子的幼兒園,好幾個月都一言不發,直到會說幼兒園通行的漢語;我們如何騎著自行車勘察校園,發現圓明園毗鄰北大,被毀的宮殿和破損的石獸如何成為安娜最愛的遊樂場。我們起初都因太無知而體會不到文化衝擊。我們眼前的一切是平靜的,即便人們整齊劃一地穿著毛式的中山裝,甚至有顯而易見的軍事主義,而校園廣播一天兩次高吼指令和節拍,要求所有

身體健全的人一齊做操。當時還發生了一些神秘之事:比如,我的學生會給我帶來一些官方的紙條,我必須簽署,然後還給那個坐在訪問學者宿舍門口的小幹事 ── 而我花了幾個月才接受事實,即“文革”只是在名義上結束了,我的學生和同事們仍然被緊緊箍在那個令人謹小慎微的系統中。   改變需要一段時間。我多次私下和學生聊天,但其內容必然限於我能理解的範圍。當這個範圍擴大,有些學生,包括那個如同“私人導遊”、文化翻譯的聰明年輕人,開始教我們一些東西 ── 例如,他指著黨內高官集體亮相的新聞照片,說有張面孔不在其中,這是已經發生的一場政治大變動的唯一線索。另有一次,他告訴我,有位畫家被捕,因為他描繪標準場景時多了幾

筆陰霾,在當局看來這就是政治批判。   我之所以需要一些時間來看透現狀,還因為,我們有一陣和其他“外國專家”一起下鄉,很多人歡呼當局的仁慈。例如,有次訪問一處解放軍基地,我們目睹某個突擊部隊正在訓練障礙項目和白刃互搏,令人印象深刻,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軍民魚水情。我們離開時深覺中國是和善的。畢竟那時,即便老練如費正清也對毛澤東的革命懷有同情,就像溫德一開始的感覺。   所有這些都發生在1984年的夏末和秋天。更具真實感的事情呈現在我眼前,始於我第一次拜訪羅伯特.溫德,他的寓所在校園北隅。我見他時,他97歲,兩年前被自行車撞後就臥床不起。他常常昏睡或迷糊,絕不像個適於交談的對象。我第一次拜訪

他是正式的,目的是給他捎去沃巴什學院院長路易斯.索爾特(Lewis Salter)的口信,帶給他索爾特簽署的榮譽博士學位證(不久它就掛在溫德床頭上方,我不知道這是否出自他本人的意願)。   溫德一開始就吸引了我(主要是第十八章所寫的第一次拜訪),我旋即意識到,我要盡量多地和他交流。我的想法有些自私。如我所說,我對中國歷史一無所知,溫德的經歷讓我看到中國的前景,他在中國度過了動盪喧囂的20世紀。不過我也有不那麼自利的動機。溫德陷入了困頓,病痛和周遭環境讓他無望 ── 他知道這些,也時常抱怨,要我想方設法幫他解脫。講他的故事,對我來說,是我給予他某種解脫的唯一方法。他對自己這一生是否有價值心存疑

慮,而我在還不太了解他做過甚麼有價值的事之前,便早已覺得 ── 他此生是值得的。   一開始,我可以拼湊的故事如同幽靈。他腦海中不同時期的人和事件互相交織成一個奇怪的原型。更悲催的是,我對中國歷史實在無知,所以基本無法將訪談材料聚攏起來,只能盡其所能地被動記錄。   我,夢一般地騎著單車,沿著清風拂過的荷花池,去向校園西北角的小屋,在並不太久遠的過去,這一區域尚是皇家獵場的一部分。在門口,溫德的傭人會跟我打招呼,這個姓王的女人並不很情願見到我,因為我的來訪會讓老人變得躁動而難以平靜。不過,她對我仍算和善,希望從我這兒找到下家,她的命運往往取決於先生們的好意。   進了屋,她會帶我穿過一間

小的前廳,那是她和丈夫住的地方,走過一條短的廊道,它從右切入一處櫥櫃般的空間,那是老溫德曾經的書房,現在的臥室。這房間窗子緊閉,有一格玻璃由結實的木板取而代之,這樣老人就無法因為暴躁、尿味襲來而打破它。他時常昏睡著,一個大塊頭,穿著有夾層的中山裝,填滿了、甚至看似要溢出那小床,他滿面憔悴,幾如死人。   一套古典雕花的柚木壁櫥覆蓋了整面牆(我無法想像溫德如何在戰亂和逃亡中將它保留下來)。他早期生活的其他痕跡掛在牆上。有幅清代的畫,畫上是一位穿紅色斗篷的大鬍子男人牽著駱駝翻越雪山。人和駱駝都帶著一股聖潔的傲然之氣凝視著澄澈的山巔穹頂。這是一幅行者的圖畫,它讚美那種孤獨和無畏的追尋之旅。它對面的

那幅油畫,王岷源告訴我,那是溫德還不到五十歲時的自畫像:如上圖騎馬者那樣大而粗的鬍鬚,有著那種專橫的、英國式的英俊。溫德的另一幅畫,現今屬於我了,上有一位年輕的漁夫直視著我們,右手握著一隻小海馬,明顯是表達情慾。   溫德的藏畫   其他東西只有幾樣:一個卷軸,上面的幾個大字為:“辭舊迎新,百花齊放”;沃巴什學院的獎旗和獎狀掛在溫德床尾那面牆上;一台彩電,這是最後一扇為溫德打開室外天地的窗戶。 譯後記 為了支撐我的荒墟,我撿起這些碎片。──T.S.艾略特   1923年8月21日,36歲的溫德離開美國,從舊金山登上“東京丸”輪,11天後抵達南京。從此以後的半個多世紀裡,溫德先生以英國

文學教授之身份,輾轉於東南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和北京大學,與聞一多、吳宓、瑞恰慈、燕卜蓀、費正清等一批中國現代學術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師共事多年。曹禺、李健吾、錢鍾書、趙蘿蕤、盛澄華、李賦寧、王佐良、何兆武、季羨林、楊絳等下一輩學人皆曾受教於溫德。最為難得的是,溫德先生和中國人一起捱過了抗戰、內戰、“文革”等艱難歲月,他選擇了中國式的命運。   為溫德先生寫一部傳記,把他的一生故事講給世人聽,是伯特.斯特恩(Bert Stern)教授三十年前與即將辭世的溫德先生的一個約定。從此以後,幾乎不懂中文的斯特恩教授努力通過英文世界裡的中國研究著作了解中國歷史,並詳覽溫德先生的日記以及洛克菲勒基金會的

相關檔案,用近半生完成這個約定。   譯稿先由余婉卉博士譯出一部分(第1 - 3章),餘下部分由我來完成。出於種種不可抗力,中文版延宕許久。斯特恩教授年過八旬,在他與我來往電郵的字裡行間,我能體會到那種深深的時不我待感,也因此當本書終於可以付梓時,我滿心歡喜,為斯特恩教授歡喜,更為溫德先生歡喜。感謝岳秀坤副教授的推薦,也感謝張雅秋博士為這本書的全心付出。今年12月31日是溫德先生128歲誕辰,謹以此書作為給在天上的溫德先生的一份生日禮物。   馬小悟 2015年12月16日   第一章 流亡的印第安納人 那個冬天的空襲多發生在上午十點至下午三點之間,溫德據此制訂計劃,上午工作兩三個小時,下

午從三點工作到六點。他習慣了隨時揣上那些他眼中的重要之物,對他來說,那就是他的打字機、眼鏡;一個公文包,內有他所管理的中國正字學會的文件;一件軍用防水大衣,他在壕溝裡躲避槍林彈雨時可鋪在身下。這成了每日必經的程序,他在家信裡說,“和歐洲的情形相比”,只是小兒科。 儘管如此,對他這樣一個“新來者”而言 ── 他從北平南下昆明不過是兩個月之前的事 ── “見到目瞪口呆的女人如看門狗般坐在自家爆炸後的彈坑裡”實在愉快不起來。由於沒有成過家,溫德免去了這種注視。他個人遭受的最大損失發生在1940年11月他剛來沒多久時,小偷劈門而入,用撬槓弄開了他的行李箱。他幾乎丟失了所有私人財物(包括赫爾墨斯便攜打字

機),不久前他搭卡車在滇緬公路上顛簸十四天尚能保住這些東西。在這一段歷險記裡,有爆炸的橋樑,瘧疾,沒完沒了的官方拖延,司機企圖偷他的行李,明明白白看到“五輛卡車在一天之內相繼跌入懸崖,或是墜崖後躺在那兒”。 他形同小醜,穿著朋友們給的款式各異的衣服 ── 不過,在昆明,1940年的冬天,一個髮色灰白、憔悴、衣著混搭、身高超過一米八的美國人不算是一道奇異的景觀,因為此時此地混雜著軍人、本地居民,來自山區的少數民族,還有遷徙而來的大學師生 ── 他們很多是步行至此的,從北平到西南地區有兩千多公里,他們要在日軍攫取了北方的廠房機械之後保存大學的實力。 通常,空襲警報會盡早拉響,以便城內居民取道東門逃

入山林,一路上得半個小時。偶爾,飛機也能避開耳目,在第一道警報響完之前就進到城內。那便是一片混亂。人們逃向狹窄的東門,頭頂貴重物品。 老婦人背上綁著嬰兒,鴉片吸食者帶著煙槍。跛子,學生帶著整包書,裹腳的主婦懷裡揣著鐘,或有其他寶貝藏在身上,與富人的汽車、官方的卡車混雜在一起。 在溫德抵達之前的幾週,他最親密的朋友,蘇格蘭人吳可讀(Arthur Pollard-Urquhart),剛剛死於左膝傷口惡化而致的併發症,他受傷是因為某天剛到門口就被一輛卡車撞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