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躺椅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曾建元所指導 林安儒的 Youtube網路競選影片的性別意識分析-以2014臺北市長選舉為例 (2015),提出柯p躺椅pt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2014台北市長競選影片、女性主義、意識形態、符號學、論述分析法。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柯p躺椅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Youtube網路競選影片的性別意識分析-以2014臺北市長選舉為例

為了解決柯p躺椅ptt的問題,作者林安儒 這樣論述:

性別平權,在台灣社會中是一個很矛盾的議題。台灣社會主流思想認為人人平等,乃至於性別平等是重要的普世價值,甚至許多人認為台灣已經完全達到性別平等了,然而性別相關議題的研究文獻顯示的結果,卻明顯對台灣性別平權現況是予以否定的。為何性別研究者與一般民眾的認知有如此大的落差?本文欲以女性主義的觀點,來分析競選影片中的父權思想成分,藉以解析女性在當今台灣社會文化脈絡之下,被如何想像與呈現。 台北市為台灣社會中,人口最多、政治經濟實力最雄厚的指標性城市,其競選影片中女性的呈現有著非常重要的代表性,故本文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利用符號學為基礎的文本分析及論述分析的方式,對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的you

tube競選影片進行解析,欲探究其背後代表的性別意識形態意涵。 研究結果顯示,2014年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與連勝文,兩人的競選影片皆呈現了非常濃厚的父權思維,兩人的影片從內容設計、運鏡方式到性別想像,都難以跳脫父權思想。這樣的現象並非兩位候選人及其競選團隊獨有的問題,而是呈現了整體台灣社會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故要達到真正的性別平權,需要台灣社會多數人真正理解父權制的框架對於個體的侷限性,勇於打破父權制的枷鎖,方能實踐人人自由平等的理念。